修真小说中佛教等级划分
A. 关于洪荒修真小说中佛教的问题
小说里有些人物名字虽不同,但其实是一个人,阿弥陀佛,释迦牟尼如来、大日如来就是一个人,也就是西游记里的如来。在小说里佛应该比菩萨强,不过观音似乎是特例,但也肯定没如来和燃灯强。一般的洪荒小说里有两个人不得不提,就是接引和准提,他们可以算佛教的祖师级人物,是和老子,原始,通天,女娲一级别的,属于圣,而如来就是他们之下最大的,有的小说都界定为先天大圆满。其下就应是燃灯,米勒是佛,依常理应比观音强,只是为人比较低调,二观音这个人在小说里就难说了,有的界定为男的,有的界定为女的,实力也不一定,有时是小boss,有时又是女主,更有的小说是配角。至于达摩就差一点,一般说来,他只是后天神诋,就是飞升的。基本上应该是这样了。小说里有点乱,不同小说各有各的界定,我也不太好下定论!
B. 玄幻小说中修佛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筑基、开光、辟谷、灵寂、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渡劫、大乘期十一个境界。
在传统的修道作品的修真体系中,凡人在成仙之前所要历经的境界由低到高分别为: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四个境界。
而后来慢慢地又出现了更具体的境界划分,分两个阶段,成仙前为:
筑基、开光、融合、心动、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洞虚、大乘、渡劫。
成仙后为:
散仙(或地仙)、真仙(或天仙)、金仙、大罗金仙、混元大罗金仙(或圣人)。
(2)修真小说中佛教等级划分扩展阅读
散仙不属于修真者这一体系的,他是一些修真者在渡劫不成,却又能保住元婴不灭,再通过一种特殊的方法,把元婴修成散仙之体,成就散仙,而散仙是修真界至高无上的存在。修真乃逆天而行,所以要接受天劫之罚,而修散仙更为逆天,每隔千年,就要接受一次散仙之劫的考验。
而且一次比一次凶险,不过每渡过一次,功力倍增,当渡过九次以后就能飞升仙界了,故有四劫散仙、五劫散仙等一说。
还有修真者类别不同,比如其他的佛修、魔修、妖修、灵修等的境界叫法也不相同,不过其中境界都是相对应的,基本上也是大同小异。
C. 玄幻小说的等级划分,人,仙,神,妖,魔,鬼,冥,要详细,全面的
要弄清楚玄幻小说的等级划分,首先要了解以下知识:
佛法讲十法界,将佛和众生总分为十大类。
十界分别是指: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前六项称为六凡,后四项称为四圣,合称为六凡四圣。
四圣是指佛、菩萨、缘觉、声闻四种圣者的果位,乃圣者之悟界;六凡则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及地狱等六界,为凡夫之迷界,亦即六道苦海三界轮回的凡夫法界。
四圣:佛、菩萨、缘觉、声闻,已证解脱圣果,永离生死,不复往返六道,是出世间的四种圣人。
一、佛
佛是世、出世间,最究竟圆满的圣者,度众功行圆满,达到自觉、觉他、觉满,能够利益一切众生,是出世圣人中最高的境界。
二、菩萨
为“菩提萨埵”之简称,意为“觉有情”,谓既能自觉,又能觉悟一切有情。菩萨发大慈悲心,除了转化自己的烦恼,并广修六度万行,以自利利他之行,逐渐圆满一切功德。
三、缘觉
又称“辟支佛”,分为二种:一种是生于佛世,闻佛说十二因缘,修证成道,称为“缘觉”;另一种是生于无佛之世,由前世的善根,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观自心、外境的变迁而悟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证到缘觉果,称为“独觉”。
四、声闻
声闻修习四谛法而得证圣果。声闻极果为阿罗汉,罗汉含有三义:一、杀贼义,谓杀尽烦恼贼。二、应供义,谓已断尽三界诸惑,道高德重,堪受人天供养。三、不生义,谓已出三界,不再受分段生死。
六凡:一切众生,沉沦三界之内,由其所造作之罪业不同,因而轮回六道当中。六道有善恶之别,天道、人道、阿修罗属于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属于三恶道。
一、天
天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欲界天乃修十善所感,所谓十善即身不造杀、盗、淫;口不言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不行贪、瞋、痴。若修十善,又修四禅八定,将来所感的果报,即是在色界天和无色界天。
二、人
受持五戒,来世得生为人。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若受上品五戒,则大富大贵,若只持少分戒,虽得人身,却感贫穷或六根不具的果报。由于每一个人戒行持守不同,因此将来所得的果报就有贫富、寿夭、智愚、美丑、高矮……等不同。
三、阿修罗
过去生修下品十善,但因其持戒、修福,做种种善事时,心存瞋恚、傲慢……等恶念,有天人之福,无天人之德,遂感修罗的果报。
四、畜生
众生因贪欲痴想心,造作下品十恶,而感畜生的果报。畜生道常为他所宰杀,或彼此弱肉强食,互相残害,故又称为“血涂”。
五、饿鬼
若悭贪不舍,不知布施、修福,不明白因果,不遵守戒律,多行恶事,造诸恶业,则感饿鬼的果报。饿鬼道又有胜劣之别,有福者为神,无福者常在饥饿当中,经常受刀杖驱逼之苦,称为“刀涂”。
六、地狱
六道当中,地狱道最苦。凡造五逆十恶、谤法破戒,皆招感地狱果报。
以修道而言,天道耽于游乐,修罗道虽有天之福却瞋心重,三恶道多苦难、多愚痴,故此五道皆难修行;惟有人道,苦乐参半,智慧较高,有较多机缘闻法学佛,最适宜修行佛道。
楼主所说的人、仙、神、妖、魔、鬼、冥、怪、精、灵、佛等。他们在十法界中,佛在四圣法界中的最高一层——佛法界。人在三善道中的中间——人道。仙有多种,有的在畜生道修成仙,如狐仙、龟仙类;有的在人道修成仙,不能飞天则为地仙,可以飞天则为天仙。神属鬼道,在鬼道有官职,有所管辖专职。鬼属鬼道。精、怪、灵、妖,它们来自三恶道众生。魔一般指天魔、魔王,在六欲天,名叫波旬,他手下有魔将魔兵魔子魔孙魔民魔女,常常混入佛门,破坏佛法、毁谤佛法、破戒犯律,障碍修行。
道,不是众生,道是指规律、规则、法则、天则、真理、理体、理性、法性等等。
这些道理,佛法中讲得很清楚详细,跟道家没有关系。道家很多理论术语名词,来自佛法经典,但解释与佛法或有不同。
关公最后成仙?没有这个说法。关公初初只是成为神明。公平正直是为神。凡是公平正直的人死后都是做神。神与仙不同。神不需要谁封不封,没有人封,并不影响他做神。后来,关公归依了智者大师,智者大师给关公授了五戒,关公发愿成为佛教的护法神,现在属于佛教无量护法神的其中一位。民间诚心供奉关公的,一直都有感应。
至于《西游记》以及现在的玄幻小说,本是小说家的虚构,不必太当真,小说中写的内容,渗杂有佛教和道家的思想、名词与某些道理。但小说始终都不是佛法经典,也不是道家经典,它只是代表小说家的观点与思想,并不代表佛法与道家。想真正明白佛法真谛,或学习道家道理,不要从小说去了解,不要听信小说或电视剧的误导。
D. 1.都市修真小说想写佛修,求佛教神仙等级体系或者比较主要基本的境界划分 2.佛,菩萨,罗汉等都是
佛教理论体系
佛法三乘
人天乘(善法
小乘(空法
大乘(性法、唯一真法
人天乘,也就是六道轮回、因果规律
六道-天道(神仙)、阿修罗道(好战神仙)、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这是六大类“物种”,,,一个“灵魂”,一次投胎其中一个物种
地狱道,某有情众生死后,罪大恶极,直接投胎此处,作为地狱众生,单纯受苦受罪,,没有成长期,,基本不与人间、天界、饿鬼界重合
畜生道,某有情众生死后,恶业巨大,直接投胎此处,鳞角羽甲,,生活环境大多恶劣,有成长期,,绝大多数生存在人间
饿鬼道,某有情众生死后,恶业巨大,直接投胎此处,面目狰狞,喉管狭窄如针眼,时时饥饿,遇食张嘴喷火而不得食,饱受饥饿苦难,故称“饿鬼”,,具备神通:天眼天耳神足宿命他心,有成长期,,绝大多数不与人间、天界、地狱界重合,小部分生存在人间或人身
人道,某有情众生死后,善业巨大,直接投胎此处,,七情六欲、烦恼习气严重
阿修罗道,某有情众生死后,善业巨大,恶业较少,脾气暴躁,喜好征伐,直接投胎此处,具有神通,与天界重合
天道,某有情众生死后,善业巨大,恶业极少,直接投胎此处,,具有神通(天界分层)
欲界六天
一、四大王众天,二、三十三天(又名:忉利天),三、时分天,四、知足天,五、乐化天,六、他化自在天
色界四禅天
初禅(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二禅(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三禅(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四禅(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
无色界
(1)空无边处天;(2)识无边处天;(3)无所有处天;(4)非想非非想处天
六道轮回外,就是小乘圣人与大乘圣人
小乘:
(声闻、罗汉果位)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缘觉果位)-辟支佛
大乘:
菩萨-佛
-------------------------
修行法
人天善法中,
三恶道(地狱、畜生、饿鬼)是以【行善】作恶作为标准轮回的
而人、阿修罗、天,不单以【行善】作为标准,,更有【修行】影响投胎去向
最初级的修行
念佛、念咒、念经,,修福
2,
通过专注某事、行、物,做到事一心不乱(专心致志、忘我)
3,
通过2,放下其中的某事、行、物,,可以做到【无想定】(没有思绪),乃至无相定,,达到四禅八定(色界、无色界天)
然后,是一个岔路
从2,或3作为十字路口,在不达到“非想非非想处天”的程度下,,决定走小乘还是大乘,基本上选择小乘,就没啥机会成为菩萨、佛了
小乘,就是“无相定”的极致,无一切
大乘就是,无相,但有真(简单、近似的说,就是身体虚幻、灵魂真实)
。
。
能力
欲界天以下(或色界天?),能力不出太阳系
天眼(千里眼)天耳(千里耳)神足(瞬移)他心(读心)宿命(看前世)
罗汉,
佛经中记载,罗汉,可以在地球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太阳系或银河系,直接换个地方放
菩萨、佛
用一个词来表达【遍十方界】,,用现代用语近似的说,整个宇宙就是佛、菩萨
至于菩萨和佛有多大区别,,我不知道
--------------------------------------------------------------
佛,菩萨,罗汉等都是一定是金色的吗?为什么?
佛像,一定是金身
菩萨,如果是用“菩萨像”示现,就一定是金身
罗汉没注意过相关描述,应该大部分是金身
原因
佛教,人天善法中【最完美的外貌】,叫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其中一条,就是【黄金色身】一个世界的掌控者-转轮圣王,就具备这种相貌(这个相貌是通过做某些好事达到极致得到的,比如敬爱长辈、布施财务、言语柔和===……)
而佛,作为最圆满的智慧,远超人天善法的程度,,当他以【人身】示现的时候,必定是使用这个【最完美的外貌】,,所以一定是金身
菩萨,在人天善法上说,也必定做到这一程度,所以如果是示现【人身菩萨像】时,也一定是金身
罗汉就不一定了,具体不清楚,,不过罗汉一般具备一个特点【骨相峥嵘】,不是很柔和、舒心的相貌
E. 修真小说佛教的成长等级怎么编排
行者 尊者 金刚 罗汉 菩萨 佛陀 王佛 佛帝 佛尊 佛祖
还有筑基 灵动 红尘 了尘 净根 舍利 佛光 普照 渡劫 飞升,这是修真界中修佛者的等级划分。
还有我觉得,其实吧,并不需要拘泥于他人的,主要自己想写成什么样的就行。
F. 修真小说佛教的成长等级怎么编排
小乘佛教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 和须陀洹。
大乘佛教共有三个果位,分别是佛、菩萨 和阿罗汉。
佛教,就是一个修行大学。也是分成不同的年级,有小学、 中学、大学、研究僧。研究僧也分:学士、 硕士、博士、 博士后。小学生叫:沙弥;中学生叫:沙门;大学生叫:和尚;学士叫:罗汉;硕士叫:菩萨;博士叫:佛。博士后:佛祖。这种文化现象,同社会上的学校学习差不多,大学没考上,基本上在社会上就认为同文盲差不多。这是一种世俗阶级化的笑话说法。但是,这里是有道理的。菩萨,正规含义是:觉,有情。所以他的爱心满满的,大慈大悲。佛:正规含义:觉者。他不会渡众生。他会用他的手指指引人们修行,沿着他开创的道路前进。 在佛教里面如果从佛祖释迦牟尼向下排的话是:佛,菩萨,罗汉,声闻,帝释,比丘。
如果按照佛教僧团向下排:比丘(和尚),沙弥(准和尚),居士(俗家弟子)。
另外比丘是代表受过具足戒(250条戒律)的出家人
沙弥是受了沙弥戒的出家人(十戒)
居士是受了菩萨戒的在家信佛人(五戒)
现在我们拟用最短篇幅,将佛教徒所敬拜的对象分类如下,约可分成佛部、菩萨部、明王部、天部、眷属部等五类。
一、佛部
佛,是佛教中最受尊敬、最高级和最受敬拜的对象,主要的共有十五佛;但有的佛广受敬拜,有的佛却遭冷落。十五佛中,仅释迦牟尼佛,曾在印度有过做人的历史,后被神化,成了上帝一般。其它的十四佛,都无历史根据。因为佛教特别注重「人修道、人开悟,人成佛」的三个「人」的修行佛道过程,所以任何佛、菩萨如没有在这世界做过人、修过道的历史,便只能把他看成是一种想象中的崇拜对象罢了。但佛教却另编出一套神话,说某佛在无量劫前如何发心修道而成佛,但都无历史根据,不足无信。
按「佛」一,梵文 Buddha,意为「知」、「悟」,原指佛教修道人知道明白了佛教的「因缘法」等教理而言,本无任何神秘色彩。与释迦同时代的耆那教教祖尼提陀菩提子(Nigantha Nataputu),也被他的信徒称为Buddha呢!但释迦经后代佛教徒予以神化后,佛陀释迦也变成有如上帝一般了。佛教觉生杂志在社论中指出,「先就佛陀而言,后来,渐次神圣化、神秘化,无形中人间的、历史的佛陀,慢慢地被一幕幕的神话掩饰成非人间寓言的佛陀了。……观今日信仰佛陀者,或视诸为神明,或比诸为上帝,神佛不分……」(见该利,一九六一年三月十五日)
十五佛的名称称是:释迦牟尼佛、大日如来、卢遮那佛、阿弥陀佛、药师如来、宝生如来、不空成就如来、开敷华王如来、天鼓雷音如来、宝幢如来、一字金轮佛顶、佛眼佛母尊、多宝如来、定光如来。「如来」,梵文是Tathagata意为「如实地到达」、「宣示如实之理者」、「如实的觉者」、「如实的教师」。「如」,如实(Tatha),「来」,到达(gata)。此「如来」为释迦的十个称号之一,以后,「如来」也被用别的佛上。
除以上主佛十五尊外,另又有「三千佛」的说法。根据「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现在贤劫千名经」、「未来星宿千佛名经」等所载,在过去、现在及未来三世,佛名多至三千。其中且有什么「南无电灯光佛」、「南无光游戏佛」之类的,真是无奇不有。再根据「贤劫经第八叹古品」,当喻星宿劫时,有八万佛出现,重清净劫时,有八万四千佛出世。在佛教中既然大家都是佛,所以「佛」也就显得不希奇了。南传小乘佛教泰国,只尊释迦牟尼佛一位,保持了大乘佛教发生前的遗风,泰国的几个大寺院,只供奉释迦一佛,小乘佛教不信释迦佛以外的佛及菩萨。
二、菩萨部
菩萨,又作菩提萨陲,梵文 Bodhisattva,意为「觉有情」,Bodhi(觉,菩提),Sattva(有情,众生)。根据梵文原意,凡是修行大乘佛教的佛教徒,就都是Bodhisattva;佛教劝人发菩提心,就是发菩萨心。我国已故太虚法师说:「凡发菩提心学佛者,都可以叫做菩萨。」所以,「菩萨」原是佛教中一个极普通的称呼,既适用于僧尼,也适用于在家学佛的居士们 。
佛教把全宇宙的灵界与佛界划入「十界」之中,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以上称为「六迷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以上为「四悟界」。即是说,佛是最高,菩萨次之。据说菩萨(修道人)修行共有五十二位,渐次上进。从四十一位至五十位,称作「十地」,以上便是「等觉」、「妙觉」位、最后一个便是「佛」位。
修行佛教的佛教徒便是菩萨的思想,以后也逐渐起了变化,予以神化,最后竟产生了许多非人的、想象中的天上菩萨出来了。这些在天上宇宙间菩萨,有男有女,据说能赐人幸福与快乐。但我们从宗教学的立场来看,与其称他(她)们为菩萨,毋宁说这是佛教中的一种变相多神多灵崇拜,与原始佛教的无神论,不知已相距多少个十万八千里了。
菩萨部中较重要的菩萨有:圣观音、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如意轮观、不空绢观音、马头观音、准提观音、三十三体观音、叶衣观音、大白衣观音、弥勒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药上菩萨、药王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延命菩萨、五大虚空藏菩萨、大随求菩萨。另又有廿五菩萨的说法,自观世音菩萨至无边身菩萨,共廿五尊。据说他们都是保护那些念阿弥陀佛名号的菩萨。另有已死去的印度名佛教徒马鸣、龙树、世亲三人,也都被称为菩萨。以上的许多菩萨都受佛教徒敬拜。
除以上的佛、菩萨外,佛教中尚有鬼神的「明王部」的神明: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孔雀明王、马头明王、大元帅明王……等三十四尊。另有「天部」鬼神:昆沙门天、广目天、梵天、吉祥天、阿修罗王、大黑天、日天、月天、宝藏天女……等三十四尊另又有「眷属部」神将:药师十二神将、般若守护十六善神、普贤十罗刹女、十六罗……等九十八尊。以上的许多鬼神,各有专司,或为佛教的护法,或赐人福乐,或服侍于天界等不一,他(她)们有的广受佛教徒敬拜。单是以上五部的佛、菩萨、神、鬼等的数目,便多至两百尊左右。
除此之外,释迦牟尼佛当年的十大弟子,也被塑像,受人敬拜。在台湾有些神佛兼拜的寺庙,还供有关公、妈祖、吕纯阳、土地公、玄天上帝、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张天师、太上老君……等与道教及民间信仰有关的神明,让人膜拜。这些塑像原与佛教无关,但为了适应一般多神多鬼信仰者的迫切需求,以及增加香火经济收入起见,有些佛教寺庙也竟乐此不疲。
更多详情请网络及网络经验
http://wenku..com/link?url=-N0BXiOa__pfHVM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