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小说 » 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角度

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角度

发布时间: 2024-11-01 10:39:01

Ⅰ 简述小说鉴赏的角度与方法

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在四大样式中,小说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文体。可是如何阅读鉴赏小说,大多数学生还很茫然。不少学生阅读小说只是看个故事情节,老师布置写鉴赏文章,却不知从何下手。因此如何让学生掌握阅读鉴赏小说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个课题。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小说鉴赏的方法。
一、明确特点,确定方法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应根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小说教学也是如此。那么小说应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教学呢?t要回答这个试题,首先必须明确小说的概念及特点。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根据小说的特点,我确定了小说鉴赏的三个环节:即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进而分析人物形象,然后欣赏小说的艺术手法(重点是环境描写)。
二、理清线索,把握情节
人物形象虽然是小说的中心,但是人物形象是建立在一定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的,因此,阅读鉴赏小说必须从故事情书这个环节开始,只有熟悉故事情节,才能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众所属知,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必须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小说也是如此,小说的故事情节也是有线索贯穿起来的,所以阅读鉴赏小说的第一步应该是理清线索。如莫泊桑的《项链》就是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以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组成全文的故事情节;又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依次介绍了林黛玉进贾府拜见贾母→初见王熙凤→拜见两位舅父→宝黛相会等情节;再如《守财奴》一文是以“葛朗台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先后写了“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和“看守密室”三个故事。
大多数小说全文只有一条线索,而有的小说则有两条线索组成。如鲁迅的小说《药》就是有明、暗两条线索,以华家的故事为明线,以夏家的故事为暗线组织材料,展开故事情节的。明线按故事情节发展依次写了华老栓买“药”→华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四个部分;暗线则依次写了夏瑜就义→夏瑜的血被吃→茶客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四个部分。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但有些小说前面还有序幕,或者后面有尾声。如《项链》开头写玛蒂尔德的“痛苦”和“梦想”就属于序幕部分。有些小说故事主体不是完全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如《项链》一文最后发观项链是假的既是高潮又是结局。而《守财奴》一文的三个故事就同属于发展高潮部分。
还有的小说,情节写得一波三折,故事情节由几个高潮组成。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与众亲戚见面就同属于发展高潮部分。全文有两次高潮,王熙凤出场是第一次高潮,宝黛相会是第二次高潮,也是最高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和“风雪夜山神庙复仇”就是两个高潮,而在两个高潮之间则有一个过渡(低潮)――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因此本文的情节结构为开端→发展→过渡→高潮结局。
由此可知,小说鉴赏首先必须理清线索,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把握故事情节。而小说的故事情节并非千篇一律地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会有各种不同的结构,这是小说鉴赏必须使学生明确的问题。
三、掌握手法,分析人物
如果说小说教学的第一步是要求学生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话,那么掌握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环节,而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有哪几种呢?t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多种多样,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首先要求学生明确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刻画人物的?t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着力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三个人物,这三个人物主要是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林黛玉的外貌通过众人眼中的林黛玉,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三次描写,既写出了林黛玉的体弱多病,弱不禁风的一面,又揭示了她容貌标志,美丽多情而又多愁善感的一面。而林黛玉的语言、动作描写既表现了她注意礼节,顾全大局,办事小心谨慎的性格,又表观了她心态复杂多疑的一面。
除了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以外,有些小说较多地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比较典型的是《项链》,文章开头序幕部分用了大段的心理描写,写玛蒂尔德的“痛苦”和“梦想”,一共七次用了“梦想”一词,多次用“痛苦”、“苦恼”、“伤心”来刻画玛蒂尔德的心理,揭示她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一般说来,外国小说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而中国小说特别是中国古代小说擅长人物的行动描写,但在中国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也比比皆是。如鲁迅小说《药》中刻画华老栓的性格也用了较多的心理描写。老栓去买药及买药回来路上的有关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了华老栓的“爽快”、“自信”、“深感幸福”的心理,从而表现了他愚昧、麻木的性格特点。
小说刻画人物性格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那就是细节描写。如《守财奴》中葛朗台临终抓法器和嘱咐女儿“到那边去向我交帐”两个细节形象地刻画了葛朗台至死不渝的守财奴性格。《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三次坐弹簧太师椅的细节;拿提花枕巾擦汗、衣服也不脱,盖上被头就睡的细节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既表现了他勤俭的一面,又揭示了他“自私狭隘”的一面。
小说描写人物大多采用正面描写,但有时作者还采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如《药》中华老栓和康大叔两个人物属正面描写,而夏瑜这一人物则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刻画的。文中刑场上及狱中的描写都属侧面描写。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夏瑜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四、鉴赏环境,概括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鉴赏不可缺少的环节。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如鲁迅的小说《药》开头“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只剩下乌蓝的天……”这一自然环境描写既勾勒出黎明前黑暗时刻的特征,同时也渲染了夏瑜就义时肃杀、悲凉的气氛。还有“太阳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这一环境描写刻画了老栓买到药后的兴奋心情,从而揭示了人物愚昧、麻木、落后的心理。还有小说第四部分运用比喻手法写坟场的环境,层层叠叠的坟冢,表现了清政府对革命者残酷镇压和对劳动人民的阶级压迫,揭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小说除自然环境描写之外还有社会环境描写。如《药》中刑场上围观的场面,士兵号衣上的大白圈,还有夏瑜说的“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等渲染了时代特征,说明了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作者从不同角度写风雪: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有通过人物动作、感觉写风雪,既写出了大雪的气势,也衬托了林冲这个落难英雄的处境。同时作者也以风雪的变化层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会被摇振、压倒;正因为草厅被压倒,林冲才会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在山神庙安身,林冲才会暗中听到陆谦三人的话,促使林冲杀敌报仇,使林冲走上反抗的道路。
由此可知,小说的环境描写起着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揭示主题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综上所述,小说鉴赏应紧紧围绕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环节展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或预习课文时,必须按照这三个环节进行;在指导学生写鉴赏作文时,要求学生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小说的某个方面进行读后感或评论性文章的写作。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Ⅱ 中国古代小说的鉴赏方法

1、化整为零。化整为零指的是有效地将在文学鉴赏过程中收集的文学碎片进行统一,这是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表现形式丰富,内容多样,为了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鉴赏,首先需要了解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文学以及历史方面的知识。以研究古代字词意思为出发点,对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提升人们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掌握程度,对其中的文字含义进行更深刻的了解,当然还包括价值匹配以及自然观念等。作为现代人,需要带着继承的眼光去看待我国的古代文化精髓。同时充分彰显出文学作品的传承价值以及经典性,丰富作品的思想内涵。除此之外,站在文史知识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会发现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还需要对其中的意识形态、价值理论等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在鉴赏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时,文学家往往将精力集中于社会环境的研究上,实现与作品作者在心灵上的沟通,探索文学作品的哲理内容。大部分情况下,人们只是从单一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并未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认知体系,这使整个文学作品鉴赏过程存在很大缺陷。所以,需要将化整为零的文学鉴赏思想应用于文学作品鉴赏过程,彰显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尊敬,提升对古代文学作品内容的感知力,对作者的真实内心感受进行刻画和诠释。


2.2思想共鸣。在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往往将感悟以及启示作为主导,尽量精简语言,为文学作品质量的提升以及鉴赏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更加关注对理论的点评,却忽视了创作主体之间所显示出的个性化差异。为了提升文学作品思想的还原程度,人们需要立足于不同的角度,与作者产生情感上以及思想上的共鸣,这是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有效前提。唯有与作者形成了思想上的共鸣,才能更加深刻地感知文学作品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将历史知识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内容作为基础,深入研究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容。其次,需要将真实的逻辑思想作为基础,有效避免出现误解的现象,提升思想与文学作品内容的一致性。同时,需要显示出对作者的尊重,对作品中以及作品外的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整个过程中,不能超出文学限制的范围,不然的话可能会出现曲解文学作品内容的现象,也无法体现出文学作品作者的个性。因此,在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需要将事实作为基础性的内容,唯有如此,才能促使鉴赏过程有效性的提升。


3 .提升鉴赏的可信程度
。为了促使整个文学作品鉴赏过程更加可信,在开展鉴赏工作之前需要先规定一个明确的限度,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需要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作为研究的基础,避免出现与历史事件发生冲突的现象,符合文化限度的范围。通常情况下,任何状况的生存环境以及超越的形式都能构建起特殊形式的文化内容。许多经典文学作品能够穿越时空的主要原因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围,这对文学创作以及文学鉴赏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其次,古代文学鉴赏工作需要建立在符合真实逻辑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文体限度进行把握,避免出现文学作品脱离真实逻辑的现象。文学鉴赏需要建立在主观意愿的基础上,当然这也可能造成一些误解现象的出现,这是无法避免的,需要对误解的范围进行有效控制,不能跨越限度,否则可能会对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我国文学的发展。

Ⅲ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规律的理解

我国的小说源远流长。“小说”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篇》。我国小说的萌芽,可溯至上古劳动人民的口头传说与远古神话。这部分遗产主要记载和保存在《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书中。先秦两汉时期,“小说”一直不能登上大雅之堂,根本算不上一种文学体裁。到了魏晋以后,别具风格的所谓“志怪”、“志人”小说的大量产生,使我国的早期小说出现了一个较为繁盛的时期,如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都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但这时的小说,因为是“志”,即搜集记录下来的,还算不上创作,所以人们把它同历史归于一类。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是唐代以后的事。唐代经济文化发达,文人思想比较活跃,于是产生了依照传说创作而成的传奇小说。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明代出现了章回小说。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还出现了由文人模拟“话本”体制写成的作品“拟话本”。冯梦龙编撰的《三言》中,不少作品就属拟话本小说。这以后再发展,便有了文人独立的创作。这一时期出现的长篇小说《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清代的《红楼梦》发扬了这个传统,使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古今小说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古代小说也有其自身特点。因而欣赏时,应根据古代小说自身的特点来加以欣赏,具体可以从了解古代小说的特点、欣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鉴赏古代小说的语言三个角度入手。

古代小说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古代小说有现实主义的传统,立足现实,反映现实,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说重情节,通过情节表现人物,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心理;古代小说继承了史传文学的传统,描写人物,一方面有善恶、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点,坏人身上也有长处;古代小说由“话本”发展为章回小说,结构上形成一种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对子;古代小说的语言有文言白话之分,就是古代白话,与现当代小说语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Ⅳ 有谁知道中国小说的发展史啊从古代到当代的。

中国小说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小说一向受到封建正经统文人的鄙视。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古代小说,是在封建正统文人“每訾其卑下”的歧视眼光下发展繁荣起来的。这也是一种“逆反”。

中国古代小说起于何时,源于何书?我们似不可拘泥于一时一书,因为小说在叙写技法上,虽不似戏剧那样要求各种文学艺术的高度融合,但较之诗歌、散文要求却更多更高,非一时所能形成,更非一书所能标志,只宜概而言之。我们把先奏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并不认为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产生符合小说文体基本条件的小说作品。就实际情形而论,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呈露出了中国小说童年时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别的端倪。不过中国古代早期的小说与历史传记难以截然分开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

从后汉至唐代以前,是中国小说的童年时期,或者说是中国小说初步形成的时期。鲁迅先生把唐以前的小说称为“古小说”,这是为了与唐人小说和唐以后的小说区别开来。因为唐人小说是公认的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完全成熟的标志,而“粗陈梗概”的六朝小说,显然是不成熟的。可以认为,“童年期小说”与“古小说”就是相似相通的。这一时期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事物的“真实”而非强调艺术的真实。作品大都不作“幻设语”,作者所写的是作者所相信实际存在的,因此作品大致带有“传景”性质。就志怪小说而论,不是像后来的作者借非人类的故事来反映人世间事,而是确信“阴阳残殊途,人鬼乃皆实有”。从根本上讲,作者还不知怎样做小说,更非“有意为小说”。这种带有原型状态的小说,无疑表现了童年时期的特点。童年期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和以干宝《 神记》为代表的志人小说两大类别的兴起,既与时代文明氛围和社会习尚有密切的关系,又是萌芽期所孕育倾向的发展的不然,对尔后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与分流奠定了基础,甚至对某些长篇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唐人小说,仅《太平广记》一书收录的单篇就有四十余篇,专集四十余部,约在千篇之数,大体分为两类:一为传奇,一为志怪。唐人小说繁荣发达的原因,除对童年小说创作经验的继承发展外,与当时的政治昌明、文化发达以及科举“行卷”、“温卷”之风有直接关系。

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的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族 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高潮迭起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就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这一条线,至宋,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人小说的余绪;二是笔记体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的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宋人传奇小说的成就远不如唐人。“唐人大抵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多教训”。“大概唐时讲话自由些,虽写时事,不至于得祸;而宋时则忌讳多,所以文人便设法加避,去讲古事。加之宋时理学盛极一时,因为小说也多理性化了。”总之,宋代传奇多与历史题材,总体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谭意歌伟》、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等。宋人笔记特多,为以前所不曾有过之现象。其中不少为说或近似小说。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如孙光宽的北梦琐言;北宋中期以后,多记本朝事,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南宋人则多记北宋旧年,如周辉的《清波杂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说,“平实而乏文采”,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闻录》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而宁人对文言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编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广记》,北宋初年以前的许多文言短篇小说,多赖以保存下来。

金元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但发展线索未断,且有一些较有影响的集子,如元好问的《续夷坚志》、刘祁的《归潜志》、淘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等。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说虽不能与同时代的白话长、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传奇、志怪、清言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语林》等。这些集子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刘基、马中锡的文休中,亦间有日干小说名篇。

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间,文言短篇小说大多晋唐,然又无一能逾越于唐。至清代而大变,文言短篇小说高度繁荣,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聊斋志异》,把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概括了《聊斋志异》写作与内容两方面的基本特征。《聊斋》的“志怪”与六朝的“志怪”的根本区别在于:蒲松龄的“志怪”而不信“怪”,六朝人则“志怪”而信“怪”;六朝人“志怪”是有竟无意地宣扬“怪”,而蒲松龄的“志怪”乃是有意寓托于“怪”。《聊斋志异》有云:“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一出,作出蔚起,虽无一能与之颉颃,但亦各有自己的成就。甚影响较显者有:王士祯《池北偶谈》、袁枚《子不语》(即《新齐谐》)、沈起凤《谐锋》、满人和邦额《夜谭随录》、曾衍东《小豆棚》等。之后, 时治至光绪年间有王韬的《遁窟谰言》、《松隐漫录》、《淞滨琐话》和宣鼎的《夜雨秋录》等。鲁迅评后几种集子云:“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渐稀,百烟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语》和贾名的《女聊斋》等。可见《聊斋》的影响及信作之盛况。《聊斋》风行百余年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相继问世。纪的对《聊斋》颇有微词,谓其为“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訾

(zhǐ底毁)其有唐人传奇之详,又杂以六朝志怪者之短”。(鲁迅语)鲁迅赞评《阅微》,谓其“隽思妙事,时足解蒉;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雍容淡雅,天越盎然,故后无人能夺其席。”但《阅微》侧重记事以明理,故事情节不够丰富,人物形象不够丰富,且议论过多,因而缺乏《聊斋》那样浓厚的小说意味,其学述价值高于文学价值。《阅微》之后,信者亦夥。清人笔记盛况空间,在文言短篇小说中,笔记小说所占比重最大。但笔记中普非全为小说,只是笔记中有不少符合小说要求的作品。它有待我们去鉴别与整理。

我们再从宋代谈谈白话小说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宋人话本的产生带有革命的性质。其积极意至少有以下几点:①由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因而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②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了平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③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小说的基础。枕头人话本的兴起,“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语)

“话本”原是说话人的底本。“说话”就是讲故事。作为一种伎艺,起源于唐而盛于宋究其渊源则很久远。唐以前的“说话”活动仅限于士大光之间,多半供统治阶段娱乐消遣。到了唐代“说话”作为一种伎艺,有向“市民文学”发展的趋势。因唐人的文言小说、变文等,无论内容和形式,对话本都有影响。

宋代“说话”十分发害遍及瓦子、勾栏、茶楼、酒肄、街头巷尾、宫廷寺庙、府第乡村。这样,便出现了一批专业化的“说话人”,还有编写话本的团体,有“说话人”的行会。“说话人”有专业上的分工叫做“家数”;在“家数”中,影响最大者是“小说”与“讲史”二家,尤其是“小说”这一家。从“说话”到话本小说,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初期,作为“说话人”底本的话本,不是供人阅读,而是为了师徒传授和讲给人听的;编写话本,不是基于文学的目的,而是由于职业的需要。随着市民对文化要求的提高和印刷事业的发达,供“说话人”使用的底本——话本逐渐被加工润色,印刷流传供人阅读坑味了。话本—经公开流传,白话小说也便随这诞生了。从此,也使这种伎艺和话本在一定意义上分了家。

宋元时代,话本多是单篇流传、多出于民间艺人之手,流传于市井之间几乎无一署名,致使不少作品至今弄不清写作的具体年代,尤其是宋元两代更难分辨。于是治小说的人只好把它们眼就一起,统称为“宋元话本”。“宋元话本”到底有多少,至今尚无精确统计,当代学者认为,小说话本共67篇,其中以宋代居多。“讲史”[又称“平话”(或“评话”)]话本。多出自元代,据《永乐大典》目录卷四六记载,共26篇(惜多已失传,今仅存《编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种》、《大宋宣和遗事》和“讲经”话本只是近似小说而非小说,只是对章回小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宋代“说话”伎艺的勃兴,与当时都市经济的畸形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从《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和《武林旧事》诸种笔记可以清楚地得到说明。

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就白话短篇小说而言,明人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贡献:一是加工润色宋、元、明三代艺术上有缺陷忍气吞声话本,二是搜集整理话本小说集,三是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明代白话小说(短篇)最繁荣的时期是在万历以后,尤其是南方,都市经济发达,市了阶层形成士大夫生活日趋放诞,因而以反映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白话短篇小说日益蓬勃地发展起来。最有代表性的集子是洪缏biān(木名)的《清平山堂话本》和冯梦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恒言》)及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清平山堂话本》原分六集共收话本60篇,总名《60家小说》。仅存27篇。书中多宋元旧作,未加润饰;少数为明人作品。“三言”共收白话小说谎百开篇,其中有经冯梦龙加润饰的话本,也有他创作的拟话本,以明代作品居多。“二拍”则全为凌蒙初创作的拟话本。 冯梦龙是一位“全能”通俗文学家,对通俗小说理论也有卓越的见解。他编的“三言”题材广泛、佳作颇多、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艺术上多所创造。从中可以看出宋元明话本的突出成就。 “二拍”是与“三言”同时的最早的拟话本集,共收作品80篇。凌蒙初的思想远不及冯梦龙进步,书中糟粕较“三言”严重得多。但在艺术上“抒情写景,如在耳目”。(孙楷第语)

请初“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精选出四十篇作品,定名为《今古奇观》,在“三言”、“二拍”一度失传的情况下,赖此书我们得以了解明代白话小说的基础情况,这个选集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明末清初,在“三言”、“二拍”的影响下,出现了拟话本创作热潮,集子有四十余部。它们的思想与艺术性虽不及“三言”、“二拍”,但去相存精,也还有些作品值得一读,如崇祯年间出版的“天然知叟”的《石点头》、明末清初李渔的《十二楼》、“元亨主人”的《照世杯》、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等。

清乾嘉以降,考据之风盛行,士大夫不热衷于小说,直到清末,这种现象才发生变化,小说又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明初,《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此,中国小说史以短篇小说为主转而进入到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虽然短篇文言、白话小说一直在按照身的规律发展前进,并且时有佳发,时有高潮,但总体说来,其成就与规模则无法与长篇小说相比拟。“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西游》系列,《金瓶梅》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清代乾隆年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长篇巨著问世,两世之前,中国小说史上虽不乏讽刺之作,但却没有一部称得上讽刺小说的样板,所以鲁迅对《儒林小史》的好评特多:“《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 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蹙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儒林外史》在“四大奇书”之外,另辟了一条蹊径。它不仅直接影响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后来鲁迅的杂文。至于《红楼梦》的成就和影响就无庸多言了。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视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光辉总结。如果说《三国》、《水浒》、《西游》在民间影响极大,而《儒林》、《红楼》的影响则在士大夫之间。尤其是《红楼》的读与讲,则早在士大夫中成为了一种习尚和时髦:“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相互理解在。”这说明在清代知识阶层中不仅有一股“《红楼梦》热”,而且还把是否通《红楼梦》当成了衡量一个人学识高低的标准。在《红楼梦》尚未西世时就有人评点,两百多成来,评论者比肩接踵,续作汗牛充栋,其研究者之多,研究成果之富,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对《红楼梦》的研究,早已形成一种学派——“红学”,而今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这是中国的人骄傲。

《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说才又繁荣起来。由于清廷的极端腐败,社会处于了大变革昀时期;小说理论高度发达,众多杂志创刊问世,印刷事业也发达兴旺,是为小说提供了创作面世的便利条件。据近人粗略统计,晚清长篇小说当在千种以上。“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吴 yiàn(足企也)人、刘鹗、曾朴)中,仅李伯元、吴 (这个字打不出来)人二就创作了长篇小说数十种。晚清小说不论内容还技法,都有许多新因素,体现了变革时期的特点。对晚清小说的研究与整理,阿英(钱杏顿)先生贡献最大,魏绍昌先生也作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从总体上讲,较之明代和前清小说的研究,似乎显得还很薄弱。可以纪的是“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 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综前所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大体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简小说的单线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多线发展,呈现出多资多彩的状态。

Ⅳ 急寻一篇古代小说的赏析,1500字左右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略谈

小说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学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是在今天的社会里,小说却成了最普及、最流行的一种体裁,特别是一大批经过时间的考验,流传至今的优秀古典小说,它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那么,初读中国古代小说的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古代小说进行鉴赏呢?

首先,应具备古代小说历史发展的基本常识。

很多同学知道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却不知不同时期的古代小说有其不同的鉴赏角度。纵观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早期的作品比较重视故事情节的叙写,不大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在这个阶段中,小说中的人物只是故事的载体,是展开故事情节的工具;人物性格单一,多带有神奇和传奇性特点,这与其起源于神话传说有极大关系。例如先秦的寓言故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和唐传奇等,它们大多以故事情节为作品的重心。后来,小说的重点开始移向人本身,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故事变成了性格的载体。这个巨大转变可以说是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正如老舍所说:“……世事万千,都转眼即逝,一时新颖,不久即归陈腐;只有人物足垂不朽。此所以十续《施公案》,反不如一个武松的价值也。”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大批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成为古典文学艺术的宝贵财富。

如此了解了情节和人物在不同阶段的地位,我们在鉴赏作品时就可有的放矢,有侧重地赏读、品味了。

其次,鉴赏时应多注意古代小说的特点。

(一) 情节曲折,故事完整。纵观整个发展史,不难发现这是小说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传统。曲折复杂、跌宕起伏的情节不仅使小说故事性强,紧扣读者心弦,吸引他们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一系列的情节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冲突,使主题表现得越深刻。如《水浒传》,作品紧紧围绕“官逼民反”这条总线索展开引人入胜的情节,从林冲被逼上梁山,到“智取生辰纲”“花荣大闹清风寨”、“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等。大小事件都写得腾挪跌宕,变化多端,既反映了起义由小到大的整个过程,也揭示了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而故事情节即使是短篇小说也是全始全终,首尾完整,基本上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二) 个性鲜明,具典型意义。鉴赏古代小说时如只把兴趣放在曲折的情节上,而忽略了它的人物刻画,也就无法真正深刻地理解它的主题思想,获益也就大打折扣了。一大批优秀的古代小说留给今人一个个不朽的人物形象,之所以不朽,在于人物性格的鲜明与典型。刘备、关羽、诸葛亮、宋江、武松、鲁智深、孙悟空、林黛玉等小说人物至今仍让人们津津乐道。

我国古代小说常通过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来展示人物形象。在赤壁之战的尖锐矛盾中,作者不仅写出周瑜、孔明的英雄才略,而且写出了鲁肃的诚恳忠厚、黄盖的赤胆忠心、蒋干的愚而自用。作者还采用对比方法,突出不同人物的各自性格。一谈起《三国演义》我们会自然地把曹操与刘备加以对比,一个处处奸诈,一个却是处处长厚。这种正反对比,使得性格更加凸现。

热点内容
女主穿越上海滩的小说 发布:2025-01-23 14:35:55 浏览:184
穿越古代舔皇后小说 发布:2025-01-23 14:35:03 浏览:773
倚天屠龙记金庸武侠小说 发布:2025-01-23 14:33:28 浏览:785
有没有经典的火影同人小说 发布:2025-01-23 14:33:19 浏览:790
妹控后宫小说有什么 发布:2025-01-23 14:32:42 浏览:280
到古代当官破案的小说 发布:2025-01-23 14:27:18 浏览:949
玄幻小说老婆排名 发布:2025-01-23 14:08:41 浏览:952
无耻爱美女小说 发布:2025-01-23 14:07:50 浏览:945
女主盛月的穿越小说 发布:2025-01-23 13:39:34 浏览:705
武侠小说叠字名字 发布:2025-01-23 13:34:38 浏览: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