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鉴赏
㈠ 中国古典小说的美学鉴赏研究
[1] 见贾文昭、徐召勋《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欣赏》,台北,里仁,1983,页24
[2] 同上注,页29。
[3] 见陆志平、吴功正《小说美学》,台北,五南,1993,页76
㈡ 中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网络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文学常识大全(2)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
31.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 绿 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
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 舜
35.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7.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8.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19.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2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21.岁寒三友:松竹梅
2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2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2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2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2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2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2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2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3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32.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33.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3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35.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36.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37.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38.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40.三代:夏商周
42.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43.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44.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45.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46.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47.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48.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49.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0.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51.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52.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53.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54.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55.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5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57.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58.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59.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60.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6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我国古代建安文学的代表
62.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63.三教:儒释道
文学常识大全(3)
1.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
10.书法四体:真(楷) 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15.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 挂-江湖卖艺的 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22.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杭州 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33.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孙 曾孙 玄孙
35.九章指: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国殇 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 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 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鲍照之妹) 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 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 《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
43.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犬 猪
45.十二时: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46.十二律: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㈢ 古代小说名句赏析的内容简介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长篇章回小说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出现的《宝玉挨打》、《师傅,我爱你之十万八千里有我陪着你》、《风风火火闯九州》、《三国演义》,合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也是长篇小说的杰出代表。在短篇小说方面,有明代小说集『三言二拍』以及清代《聊斋志异》。这些作品揭露了社会斗争和阶级矛盾,勾画了封建社会的生活画面,反抗封建礼教,讴歌美好爱情和人性,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书将对这些古代经典小说名著中的名句进行赏析。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其中,《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这六部作品,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珠宝。本书将对这六部作品及其他我国经典小说名著中的名句进行赏析。
㈣ 中国古代小说的鉴赏方法
1、化整为零。化整为零指的是有效地将在文学鉴赏过程中收集的文学碎片进行统一,这是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表现形式丰富,内容多样,为了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鉴赏,首先需要了解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文学以及历史方面的知识。以研究古代字词意思为出发点,对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提升人们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掌握程度,对其中的文字含义进行更深刻的了解,当然还包括价值匹配以及自然观念等。作为现代人,需要带着继承的眼光去看待我国的古代文化精髓。同时充分彰显出文学作品的传承价值以及经典性,丰富作品的思想内涵。除此之外,站在文史知识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会发现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还需要对其中的意识形态、价值理论等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在鉴赏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时,文学家往往将精力集中于社会环境的研究上,实现与作品作者在心灵上的沟通,探索文学作品的哲理内容。大部分情况下,人们只是从单一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并未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认知体系,这使整个文学作品鉴赏过程存在很大缺陷。所以,需要将化整为零的文学鉴赏思想应用于文学作品鉴赏过程,彰显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尊敬,提升对古代文学作品内容的感知力,对作者的真实内心感受进行刻画和诠释。
2.2思想共鸣。在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往往将感悟以及启示作为主导,尽量精简语言,为文学作品质量的提升以及鉴赏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更加关注对理论的点评,却忽视了创作主体之间所显示出的个性化差异。为了提升文学作品思想的还原程度,人们需要立足于不同的角度,与作者产生情感上以及思想上的共鸣,这是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有效前提。唯有与作者形成了思想上的共鸣,才能更加深刻地感知文学作品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将历史知识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内容作为基础,深入研究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容。其次,需要将真实的逻辑思想作为基础,有效避免出现误解的现象,提升思想与文学作品内容的一致性。同时,需要显示出对作者的尊重,对作品中以及作品外的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整个过程中,不能超出文学限制的范围,不然的话可能会出现曲解文学作品内容的现象,也无法体现出文学作品作者的个性。因此,在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需要将事实作为基础性的内容,唯有如此,才能促使鉴赏过程有效性的提升。
3 .提升鉴赏的可信程度
。为了促使整个文学作品鉴赏过程更加可信,在开展鉴赏工作之前需要先规定一个明确的限度,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需要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作为研究的基础,避免出现与历史事件发生冲突的现象,符合文化限度的范围。通常情况下,任何状况的生存环境以及超越的形式都能构建起特殊形式的文化内容。许多经典文学作品能够穿越时空的主要原因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围,这对文学创作以及文学鉴赏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其次,古代文学鉴赏工作需要建立在符合真实逻辑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文体限度进行把握,避免出现文学作品脱离真实逻辑的现象。文学鉴赏需要建立在主观意愿的基础上,当然这也可能造成一些误解现象的出现,这是无法避免的,需要对误解的范围进行有效控制,不能跨越限度,否则可能会对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我国文学的发展。
㈤ 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是什么啊
我国的小说源远流长。“小说”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篇》。我国小说的萌芽,可溯至上古劳动人民的口头传说与远古神话。这部分遗产主要记载和保存在《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书中。先秦两汉时期,“小说”一直不能登上大雅之堂,根本算不上一种文学体裁。到了魏晋以后,别具风格的所谓“志怪”、“志人”小说的大量产生,使我国的早期小说出现了一个较为繁盛的时期,如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都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但这时的小说,因为是“志”,即搜集记录下来的,还算不上创作,所以人们把它同历史归于一类。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是唐代以后的事。唐代经济文化发达,文人思想比较活跃,于是产生了依照传说创作而成的传奇小说。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明代出现了章回小说。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还出现了由文人模拟“话本”体制写成的作品“拟话本”。冯梦龙编撰的《三言》中,不少作品就属拟话本小说。这以后再发展,便有了文人独立的创作。这一时期出现的长篇小说《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清代的《红楼梦》发扬了这个传统,使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古今小说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古代小说也有其自身特点。因而欣赏时,应根据古代小说自身的特点来加以欣赏,具体可以从了解古代小说的特点、欣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鉴赏古代小说的语言三个角度入手。
古代小说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古代小说有现实主义的传统,立足现实,反映现实,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说重情节,通过情节表现人物,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心理;古代小说继承了史传文学的传统,描写人物,一方面有善恶、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点,坏人身上也有长处;古代小说由“话本”发展为章回小说,结构上形成一种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对子;古代小说的语言有文言白话之分,就是古代白话,与现当代小说语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㈥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论文格式
先总说,提出你对这篇古代小说的论点。
然后论证说明你的论点。
一般文学鉴赏可以从文学和语言两个大方面来说。这篇小说好,好在哪里,不好,又不好在哪儿。
㈦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
推荐《仙路烟尘》作者描写细腻
㈧ 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答案
首先要把文学写作的基本方法 基本技巧掌握了 才能正确理解四大名著 所以读名著必须对文学写作的基本方法有一定了解 对五千年文化有一定了解 读名著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 才能看懂四大名著 就会发现四大名著不但精彩 而且经典
㈨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论文
从“女儿国”看时代——《西游记》和《镜花缘》对比赏析 增大字体 泊头师范语文组:黄冬冬 摘要:《西游记》、《镜花缘》都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中的文化瑰宝,在当今时代仍是魅丽不减,两部书作者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是女儿国这个意象把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从女儿国本身还是他们的荒诞、诙谐之风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许多共性的东西,但“文以载道”、“明其本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还要逐层深入,挖掘实质,找寻其时代意义。关键字: “女儿国” 封建礼教 “女尊男卑” 实质 时代意义 《西游记》、《镜花缘》都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中的文化瑰宝,在当今时代仍是魅丽不减,两部书作者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是女儿国这个意象把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从女儿国本身还是他们的荒诞、诙谐之风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许多共性的东西,但“文以载道”、“明其本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还要逐层深入,挖掘实质,找寻其时代意义。掀起“荒诞”、“诙谐”的现象外衣,我们要立足于时代背景、作者的社会经历来探求两部书中女儿国所蕴含的社会实质和时代意义: 首先我们从两部作品“女儿国”内女性所处的角色来分析。西游记中“女儿国”虽也有“农士工商皆女辈,渔樵耕牧尽红妆”的涉及,但作者并没有展开来描绘,而是把视角放在女王求爱和举国臣民女子对男人的态度上,说明在这个女儿国中作者目的是突出女性作为爱情主角的实质。而其现实意义也生发于此。《西游记》成书于明中叶,当时程朱理学统治着整个社会,他们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为大”,对女子这种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的教化根深蒂固。在这种封建伦理道德的压制之下女性本身也成为扼杀自己的刽子手。在宋元时代作品就已出现了许多列女形象,她们把自己的贞操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有的女性手被男子碰一下就认为有辱自己名节而自断手臂。而如果女子稍有反抗则被舆论灌之为“坏女人、不贞不洁的妖妇”之恶名。《水浒传》中潘金莲、潘巧云和卢夫人等女性由于背叛丈夫、没有从一而终,而只有落得被杀的下场。这些作品中作者的思想还没彻底开化,她们是被封建道德束缚了手脚。而今我们在幻想的“女儿国”中看到另一图景:女王得知御弟驾临,立即对众臣子宣布:“寡人愿招御弟为王,我愿为后,与他阴阳配合,生子生孙”。这是何等大胆的求爱之举呀!而举国上下女子对男女交合之事无任何羞怯之态。作者也敢于涉足这一方面,勇气可嘉!在现实社会中女子从小处于深闺之中,习熟“礼教”,万事遵礼教而行,即使心中青春萌动,也羞于出口,而最终往往在家人的摆布之下葬送个人幸福。构想中“女王”则勇敢的冲出了这个樊笼,女王从没接触过男性,但他对情爱有着强烈的渴求,他对唐僧大胆的求爱实质是理学禁欲主义窒息下妇女们发出的心灵呐喊。但“女儿国”在描述这种正义之举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在礼教桎梏下女性心理的扭曲变态发展。唐僧一行刚进入西梁边界就从一中年妇女口中得知:“那年小之人”不忘“风月之事”,“那个肯放你过去!就要和你交合,假如不从,就要害你性命,把你们身上肉都割了做香袋”。这是何等的凶残与变态呀。这正寓指:在现实社会下由于封建道德、礼教的压榨,女性不能自由、合理追求情爱、幸福,最终使她们走上邪恶之路而不能自拔。如《水浒传》中潘金莲、潘巧云等就是这种扭曲人物。两者都是在封建包办婚姻下背夫偷情,更甚者潘金莲和西门庆狼狈为奸毒害亲夫。他们大胆追求幸福的勇气可嘉但不道义的行为又让人生恨。是封建社会扼杀了他们的躯体,泯灭了他们善良的灵魂。《西游记》作者正是站在社会高度逆时代不能为而为之,这种冲破时代枷锁的壮举实为可敬。但《西游记》的“女儿国”只是局限于女性自身情爱角度,没有上升到社会层面。而《镜花缘》女儿国中女性角色则发生了变化,已经成为社会活动参与者。有人会认为《西游记》中“女儿国”也是由女子来掌管国家、处理社会事务。但那只是虚渺的假象,因为在此国中作者向我们突出展现的是:河水受孕、女王求爱、国师说媒和摆席设宴。只要从深层次探求,便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即现实社会中“女主内、男主外”大环境下女主母的行为:处理家务,管理婢妾、内眷。这种“常理”行为对封建礼教冲击力度不大。吴承恩展示的“女儿国”只在个人圈子里徘徊,他本人也难以想象女子还有社会的一面。由于作者这种局限,是他回避了这方面的渲染。而李汝珍则把重点停留于此,而且进行了大胆设想:“女主外,男主内”让女性管理国家,处理社会一切事务。这在其中“治河除水患”中得到精彩体现。此项工程虽是由唐敖这一外来男性协助,但如此庞大的工程一直是女王、国舅操心费力之事,而且这么艰巨而繁重的劳动还是由国中“女百姓”来担负完成的。它们有制铁造具上的“心灵手巧”,也是力量上的强者。书中对此工程的艰巨作了详细描述:挖坑、推坝、搅土且“要费许多力气”。“娇弱”女子们完成如此重任,的确难以想象,但作者所传达给我们得女性却做到了,而且还做的很成功,这不得不让人敬佩、叹服。由此及彼,让我们也会联想到“女儿国”中女性在其他国家事务、社会劳动上的潇洒身影。在此作者把女性的才能、智慧和力量充分体现出来,让现实中的男性看了也不得不汗颜。这些俗人们整天叫嚣“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的谬论,但一向“柔弱”、“浅薄”的女子在“女儿国里”则成了社会的主力军,这对现实社会的冲击非同一般呀。 其次我们从两部作品“女儿国”内:女王外来男性的态度上挖掘深层次的进步性。《西游记》中西梁女王对唐僧总体上采取屈卑的求爱。当女王得知唐僧已来本国,立刻按耐不住向臣子们宣布:“寡人以一国之富愿招御弟为王,我愿为后”,这就把自己放在了第二位上,紧接着又派国师去说媒,“礼”字为上。在见到唐僧后那种娇羞、妩媚、风流尽情展现,且又“御弟哥哥”叫个不停。这表明在她心目中仍是男性占主体地位,男性统治女性才天经地义,男尊女卑的意识没有改变。在这一点上作者仍受时代局限,没有重大突破。与吴承恩相距几百年的李汝珍却提出了“女尊男卑”的石破天惊的设想。在这个王国中女王对外来男性“林之洋”就没有了礼遇,而是强制性的逼娶,逼林之洋“穿耳”、“缠足”,做其“王妃”。在国王眼中“男性”是处于屈卑之地,应顺从自己。此国中体现的“女尊男卑”意识,虽有些矫枉过正之感,实则是作者在向社会呼吁“人人平等”思想,让男女倒置,唤起世间南子正视封建社会对女子近百年的摧残。这种女子苦痛遭遇的转嫁的确让女子们扬眉吐气了一回。这在时代进步和现实意义上已远远优越于《西游记》了。 从以上两大方面的分析对比,让我们切实感受了《镜花缘》中“女儿国”的优越与进步。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两位作者都是在封建专制大环境中成长起来,在逆境的压抑下,使他们有此惊人的创造和成就。但两人所处的毕竟不是同一时代,而他们的个性风格也应有所差异。明中叶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并发展,启蒙思潮也在兴起,但明前期近一个世纪的政治高压和文化封锁,使此时的经济文化在休养生息中没完全摆脱出来。而此书又是作者对前人作品的综合和完善,放不开手脚,创造性不大正是作者的这种成书经历和时代的局限,才使《西游记》中女儿国的现实意义稍逊色了些。到了清中后期,经历了时代的更替、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升华。封建专制虽仍甚严,但也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文学创作也进入繁荣兴盛期,李汝珍正是这个时代的产儿,他虽然和吴承恩有着相似的个人经历,可他生存于高度发展、高度激越的时代,生性乐观豪放,正是时代的熏染和作者的狂放不羁之风才有了我们的《镜花缘》,也才为我们构筑了奇妙的“女儿国”。而我们正是通过两部作品中“女儿国”片断的对比赏析才真正透彻的从立体上审视了时代的进步和作者思想的升华。 参考资料:赖力行 《中国古代文学史》 吕晴飞 《〈镜花缘〉为妇女大唱赞歌》(山东师大学报)章培恒/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下)》
㈩ 悬赏 100分 ,求高手关于古代小说鉴赏的作文!!
【晴雯是作者在作品中创造的最完美、最光辉的一个人物形象。】
《红楼梦》中情雯这个艺术形象的创造,反映了作者曹雪琴对人类真性真情的向往和对平等自由的追求。
晴雯表现出的是不掺杂个人欲望的真爱真情。她不巴结主子,也瞧不起那些巴结主子的人,不仅仅是那些巴结主子的下人,甚至也包括那些自己也是主子的人,不给薛宝钗和林黛玉开门,就是很好地表现了这种思想。晴雯真心对待受当时社会污染很少的贾宝玉,“勇晴雯夜补孔雀裘”一章,反映了她这种对她认为值得敬重的人的真性真情。晴雯激烈地反抗施加在她身上的任何压迫,甚至不惜以死相拼,也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惑奸谗抄捡大观园”中,表现了晴雯这种不屈的反抗精神。晴雯是在尊严与自爱中结束了自己短暂光辉的一生。这个人物形象,很好地反映了作者创作《红楼梦》的主题。
情雯的彻底的反封建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晴雯在《红楼梦》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5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之前:“只留下袭人、晴雯、麝月、秋纹四个丫鬟为伴”,没有告诉其出身和来历。一直到第77回“俏丫鬟抱曲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中,王夫人命人赶走重病中的晴雯时,我们才知道她的来历:“只见几个老婆子走了……又吩咐:‘快叫怡红院晴雯姑娘的哥嫂来,在这里等着,领他妹子出去。’”我们才知道,晴雯是个已没了父母的孩子。晴雯死前文中有段文字交待:“却说晴雯当日系赖大(贾府的仆人)买的。还有个姑舅哥哥,叫做吴贵,人们都叫他贵儿。那时晴雯才得十岁,时常赖嬷嬷带进来,贾母见了喜欢,故此,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到这时我们才真正知道了,晴雯不仅是个从小就没了父母的孩子,还是一个被她的远亲转卖到贾府的丫鬟。作为一个在贾母身边长大、以后又来到了贾宝玉身边的丫鬟,晴雯是众丫鬟中最没奴才气味的一个了。别的丫鬟见到主子小姐,忙不迭的招呼,可晴雯却是不理不睬。 在《红楼梦》第31回中,同是宝玉房里的丫鬟秋纹,从贾母和王夫人处得了赏赐回来,非常得意,笑道:“……你们知道 ,老太太素日不大同我说话的,有些不入他老人家的眼的。那日竟叫人拿了几百钱给我,……这可是再想不到的福气。几百钱是小事,难得这个脸面。及至到了太太那里……现成的衣裳就赏了我两件。衣裳也是小事,年年横竖也得,却不像这个彩头。”晴雯笑道:“呸!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给了你,你还充有脸呢!”秋纹道:“凭他给谁剩的,到底是太太的恩典。”晴雯道:“要是我,我就不要……一样是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他不愿意巴结任何人,也不想掩饰自己,她就像天上那一轮“霁月”。你看她,园子里的那些主子姐妹,她从不去搭惹。人缘极好的薛宝钗,在这个纯真女孩的眼里挂不上;那孤傲高洁的林黛玉,她也不放在眼里。请看第26回:“谁知晴雯和碧痕二人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了宝钗身上,偷着在院子里报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睡不着觉!’”有事?没事?当然是在说薛宝钗无事找事,有所欲求啦!一会儿黛玉来打门,“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林黛玉……又高声叫道:‘是我,还不开门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一个丫鬟,听到打门声本应立刻起来开门,可可林黛玉的喊声她“偏生”没听见,真的是没听见?这个“情文”说不定是在鄙薄那个假清高真世俗时刻想着粘着贾宝玉的林小姐呢!就是对贾宝玉,晴雯也没怎么把他当着“主子”,总是要求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处处表露出的人性之真,是对平等自由的追求。在《红楼梦》中出现的几百个人物中,敢在贾宝玉这个“混世魔王”面前较真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贾宝玉的父亲贾政,这个封建主义的卫道士;另一个,就是这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丫鬟晴雯了。请看《红楼梦》第31回:“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将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碎。”贾宝玉说了她几句,不料竟是“晴雯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宝玉听了这话,气的浑身乱 战……”晴雯真的是这么一个惹不得的人?那阅人甚深的贾母为什么单单挑情雯来服侍她这个“心肝儿肉”的贾宝玉?晴雯恼的是贾宝玉以主子的身份来教 训奴才,而不是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晴雯始终不向“主子”贾宝玉低头认错,倒是贾宝玉放下了“主子”的架子,去讨其高兴。“宝玉将他一拉,拉在身旁坐下,笑道:‘你的性子越发娇惯了,早起就是跌了扇子,我不过说了那两句,你就说上那些……”(《红楼梦》第31回)。不邀功,不讨好,激烈反抗施加在她身上的任何不平等,甚至不惜以性命相搏。这样一个心灵纯净、“风流灵巧”的女奴,只因是为了争取平等的生活,所以才“招人怨”,所以才“怨谤生”。“身为下贱”却是“心比天高”,招致的打击之多之重是可想而知了。虽然她是贾母派到宝玉身边的,但“老祖宗”这个贾府的最高统治者也保护不了她,或许是根本不愿意保护这个“离经叛道”的下人。封建主义的思想观念、等级制度不能容忍这种民主、自由思想的存在。所以,晴雯的结局只有是受迫害而至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晴雯在《红楼梦》中一出现,她就一直在为民主自由和地位平等而斗争,其斗争的彻底性和激烈程度远远超过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在《红楼梦》第74回“惑奸谗抄捡大观园”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在抄捡大观园之先,晴雯就已中了暗算,被王夫人叫去骂了一顿,心中怨怒正无处发作,恰逢抄捡,她已知灾难不可避免,索性就大闹一场,反抗到底,没有任何屈服求饶的言行:“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嚯啷’一声,将箱子掀开……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儿,便紫涨了脸,说道:‘……我们……原是奉太太的命来搜察,……’晴雯听了这话越发火上浇油,便指着他的脸说道:‘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太太那边的人我也见过,就只没见过你这么个有头有脸的大管事奶奶!”这个豪门里的女奴,为了追求自己的平等自由,毫不犹豫地反抗加在她身上的迫害。请看,在这次抄捡事件中,除了另一个也是丫鬟的司棋为了追求爱情以另一种形式(默不作声,以死抗争)反抗外,大观园里还有谁为了自己的追求而和统治者对抗的?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见一伙人来自己处抄察,仅仅“问是何故”;那个平素人们沾惹不得、爱使小性儿的另一个主人公林黛玉,遭此奇耻大辱,竟然睡在床上不起来,任凭那伙她向来极端藐视的俗人乱翻乱抄。在封建统治阶级雷霆般的镇压到来时,她们的叛逆精神到哪儿去了?倒是有个贾家三小姐探春,不但不准抄察,反而打了那个抄捡的执行者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公开对抗抄捡行为。探春的行为是在卫护丫鬟们吗?非也!且看探春是怎么说的:“你们别忙,自然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是议论甄家,自己盼着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必须从自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探春曾短暂地管过一段贾府的事务,因而知道贾府的衰败已不远了。她的反对抄察,实在是对统治者加速自我灭亡的这个具体行动的反对,是从维护统治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和晴雯、司棋为争取个性自由、地位平等,追求个人幸福的反对察抄行动的性质完全不同。抄捡事件之后,晴雯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已完成。封建社会是不可能允许这样的人物存在于世间的,因此,晴雯在被赶出大观园之后不久便因贫病交加而死去了,完成了其短暂的生动光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