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小说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

发布时间: 2025-02-14 13:00:33

A.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简答题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中的莺莺形象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从它那里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要说到王西厢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董西厢。
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这些诗词,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

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董解元,金代诸宫调作家,名不详,“解元”是金元时代对读书人的敬称。他性格狂放不羁,蔑视礼教,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并对当时的汉族民间文学形式如诸宫调非常熟悉,喜欢写诗作曲。其长篇巨制《西厢记诸官调》,是今存诸宫调中惟一的完整作品。 “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以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它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董西厢随着情节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为复杂、细腻,性格也更为丰满。在文字的运用上,作者既善于写景,也善于写情,并善于以口语入曲,使作品更为生动和富于生活气息,艺术性较前有较大提高,为王西厢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董西厢”在艺术上尚显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这时,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

“王西厢”直接继承了“董西厢”,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度,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中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剧中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同时,《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其对矛盾冲突的设计也足以示范后人。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值得称道的。

“王西厢”与“董西厢”的故事情节大略相同,但题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鲜明,又改写了曲文,增加了宾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B. 电大开放本科考试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

元明戏曲部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l《 》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剧中突出了关羽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并借关羽之口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

2.元代剧作家 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 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3.元明的杂剧传奇很多改编自唐传奇,如石君宝的《曲江池》就改编自白行简的 《 》。

4.明代剧作家 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性和自我的追求。

5.明代剧作家 的杂剧《继母大贤》和元代关汉卿的杂剧《 》都写了兄弟争死,继母保全前妻之子的故事,这是当时民间流行的一个题材。

6.明代是中国戏曲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剧作家 的《南词叙录》就是第一部南戏概论性质的专著。

7.明代很多剧作家追随汤显祖讴歌真情,如孟称舜的剧作《 》就歌颂了伍子胥灭楚复仇之孝和申包胥借兵复楚之忠。

8.明代作家——的剧作很注意对灰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9.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李开先创作的《 》就描写了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试分析四大南戏所体现的南戏的发展变化。

2,试分析郑光祖爱情剧的道德色彩。 .

三、论述题(两题必选一题回答,共20分)

1.试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2.试分析《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明清小说部分

一、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应该怎样评价《红楼梦》后四十回?

2,试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所体现的“情”与“理”的矛盾及其时代意义。

3.举例说明《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独特成就。

二、论述(两题必选一题回答,共20分)

1.试结合作品,分析《聊斋志异》的意境美。

2.试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及其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元明戏曲部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lo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单刀会

2.纪君祥

3.李娃传

4.沈自徵

5.朱有墩 蝴蝶梦

6.徐渭

7.二胥记

8.沈琼

9.宝剑记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答案要点:(1)创作上,四大南戏有三部有传说的作者,说明文人对剧本写定的作用;

(2)内容上,既贴近民间,又有文人渗透的痕迹。(3)艺术表现上,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后世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参考《元明戏曲》169—172页)

2.答案要点:郑光祖爱情剧的道德色彩较强,表现为:(1)《诌梅香》中白敏中和小蛮早有婚约,二人私会被撞见,小蛮未曾失身以及最后白敏中奉旨成婚等情节的安排;(2)《倩女离魂》中灵魂私奔的情节以及王文举对倩女私奔自己的指责。(参考《元明戏曲》64—66页)

三、论述题(两题必选一题回答,共20分)

1.答案要点:杜丽娘是一个具有至情、执着理想的女子:(1)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令人窒息,这也是那个时代现实中女性的困境;(2)对爱情的大胆主动追求,因情而死,因情而生;这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即情可以超越现实,超越时空,(3)杜丽娘对父母的牵念挂怀,这代表了她对现实社会的礼义的回归。(参考《元明戏曲》194—20l页)

2.答案要点:(1)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剧中的张生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爱情故事中痴情的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形象。(2)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第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3)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成为一种重要的人物类型,影响着后来的创作与生活。(4)对矛盾冲突的设计足以示范后人。(5)才子佳人相会后花园,历尽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模式,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参考《元明戏曲》56—62页)

明清小说部分

一、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答案要点:(1)贡献在于根据前八十回的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完整的小说,而且基本保持了前八十回的悲剧气氛,矛盾冲突的发展和人物处理,也大致符合曹雪芹原意。(2)缺点在于宝黛性格有与前八十回不符的地方;而贾府家道复初的结局也与曹雪芹构思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合,艺术上也较为逊色。(参考《明清小说》266页)

2.答案要点:“情”与“理”的矛盾是杜十娘悲剧的真正社会根源。(1)李甲贵族公子的身份使他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封建礼教和与杜十娘的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2)杜十娘与孙富的冲突,实际上是孙富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取得了胜利。(3)这种“情”与“理”的矛盾,是明代中后期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矛盾和社会矛盾。(参考《明清小说>)170—176页)

3.答案要点:(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2)能够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参考《明清小说》74—日2页) 二、论述(两题必选一题回答,共20分)

1.答案要点:《聊斋志异》的诗情浓郁的意境美表现在:(1)作者将他所歌颂的人和事物加 以诗化。特别是那些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作者更是赋予她们诗的特质。(2)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表现一种诗意美。(3)对那些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形象,作者一般不作精雕细刻的外形描写,而注意描绘其内在的风神。(参考《明清小说>)213—215页)

2.答案要点:孙悟空形象是一个超凡人圣的理想化英雄的形象,表现为:(1)他是一个来历不凡、神通广大的人物;(2)他是一个蔑视皇权和封建等级观念的反抗性极强的人物;(3)他是一个积极乐观、勇敢无畏的人物;(4)他是一个善恶是非观念十分鲜明的人物。孙悟空形象中的时代精神:(1)孙悟空“强者为尊”的思想,是带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市民意识的表现;(2)孙悟空要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要求对人和人的才能的尊重,与当时出现的对人的个体价值与人格的肯定的自觉意识有关。(参考《明清小说》96—103页)

C.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专题:筒析《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汤显祖的《牡丹亭》“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奇气郁勃,博辩纵横”,其中的独特人生感受是常人难以体会的。他自己说:“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时人也说,“由于作者早岁以诗文鸣于时,又是一位属于泰州学派的思想家,喜欢议论时政,所以人们对待他的剧作往往不肯‘就戏论戏’,总认为戏剧形象中藏着许多机锋,寻味不尽”(《昆剧演出史稿》陆萼庭着赵景深校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59页)。怎样认识昆剧《牡丹亭》的文化意义?我想,首先是要看戏、看剧本,但是读一下英文译本,看看外国人的说法,也许会有所启发。再说,因为人类学的描述方法是接近于文学的,因此人类学家就可以象文学批评家一样,“解读”剧本。“人类学者的工作就是选择一项引起他注意的文化事业,然后以详尽的描述去充实它并赋于说明性,以便告诉他的读者理解他所描述的文化的意义”(《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马尔库斯费彻尔着三联书店1998年52页)。
莎翁和汤显祖属于同一时代,两人都是1616年逝世的。《牡丹亭》的译者白也(CyrilBirch)说,汤显祖的“题词”写于1598年,和地球另一面莎士比亚写《罗蜜欧与朱丽叶》近于同时。更为相似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应了西人的一句谚语,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这两位大戏剧家不仅活在同一历史时期,而且思想也是相通的。至今,不仅中国人说不尽,外国人也说不尽。“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Without visiting this garden,how could Iever have realized this splend or of spring!)这也可以是一种暗隐:不能理解古典昆剧艺术,是没有文化的表现。美国波士顿Cheng&Tsui出版公司自称“骄傲”地出版了全本55出的《牡丹亭》(英文ThePeonyPavilion或拼音MudanTing),并且被评为美国1981年的杰出学术著作。译者用的是徐朔方、杨笑梅的《牡丹亭》校注本。书封面的介绍写得简明扼要,“产生于16世纪晚期的明王朝的这本古典戏剧故事,说的是杜丽娘梦到了一个理想的爱人;但没有希望再遇到他,于是不平静地死去。她好象死了,如鬼一样不断地寻找她的梦中的爱人,直到这个爱人最后发现了她自画象;这个爱人也梦到了她,爱使她神奇地活了过来”。
译者的“前言”首先引用了汤显祖的“题词”:“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漠中求得其所梦者者而生”。汤显祖知道这种“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世人是不相信的,“形骸之论也”。所以他辩解说,故事是有本源的,而且“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这是强词夺理,但因为我们读了书,看了昆剧《牡丹亭》后,深深地感动而原谅他了。在汤显祖来说,“情”是伟大的,它来自内心,不可抑制,是对冷冰冰的封建理性的胜利。
的确,汤氏的官场情尽,借《牡丹亭》的男女之情表现个性解放之情,自由之情,“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杜丽娘不仅是少女的怀春,而且暗喻着个性解放的自由思想:“至情”可以“还魂”。“作家感到人民的痛苦,青年的受压,以及知识分子的才能无所用,这种时代和社会的苦闷和渴望出路的希冀凝聚有作家的笔端,折射在杜丽娘的性格之中”(《昆剧艺术》创刊号64页)。明人王思任说,“情不可以论死,死不足以尽情,百千情事,一死而止,则情莫深于阿丽者矣”。嵇康在《释私论》中说,“越名教而任自然”,人的自然本性与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之间有着深刻的矛盾。《游园》、《寻梦》二场,集中地表达了崇尚自然的思想,“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自然”是画龙点睛之句。古人寄情于戏剧,以美女来寄托自已的政治理想,这是自屈原《离骚》以来的传统,“美人香草,皆忠臣孝子之寓言”。这需要不断地领悟和反思。连伟大的毛泽东都说,读了几次《离骚》,又有新的体会。吴梅说,《牡丹亭》“在生死之际”,前五折“由生之而死”,后五折“自死而之生”(《吴梅戏曲论文集》王卫民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156页)。杜丽娘死了再生,确实是此戏的中心,是作者希望的理想不灭。封建主义可以死灰复燃,民主主义为什么不能如杜丽娘一样“月落重生灯再红”呢?
译者又说,在汤显祖时代,南戏到达了它普及的高峰。它的特点是青年男女之恋,遇到阻力,但最后是大团圆。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值得崇拜的女英雄之一。戏有一种闲散的优雅的味道。在优美的气氛中,用诗一样的语言,分析了戏中生死间主要的各种角色,作出了“深刻的哲学论断”。又说,在充满阳光的星期天的草地上,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大学生读此书,也可以做一个好梦。而且,青春少女杜丽娘,有着一般性的特点。潘光旦老先生说,“寻常在结婚以前守身如玉的青年容易做白日梦”。他以古书为证:“有二八佳人,端立于上,......艳丽无匹,徐乃作回风之舞,如履平地,婉转袅娜,百媚横生,两袖惹云,不粘不脱”(性心理学霭理士原著潘光旦译注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1988年172页)又有宋代一女,年十七卒,“每当疏雨垂帘,落英飘砌,对镜自语,泣下沾襟。疾且笃,强索笔自簪花小影,旋视良久,一恸而绝”(同上179页)。明代杭州有女伶名商小玲,以色艺称,善演汤显祖《牡丹亭·还魂记》,后因片面相思,郁郁成病,终死在红氍毹上。这些古书上的描写,和杜丽娘何其相似乃尔。李渔的朋友苏州人尤侗作《钧天乐》。此剧嘻笑怒骂,攻击科场黑暗。又与《牡丹亭》相通,主人翁“为情而死,死可以复生”。近代何其芳《画梦录》中也写过一个农家十六岁小女的早夭。“现在我梦里是一片荒林,木叶尽脱。或是在巫峡旅途间,暗色的天,暗色的水,不知往何处去。醒来,一城暮色恰像我梦里的天地”(《画梦人生》何其芳美文何乃光编花城出版社1992年1页)。


译者的另一本精心之作是《中国人的舞台-明代精英戏剧》(《》)一书。它的主题是介绍明朝精英和舞台的关系。他曾在伦敦大学的亚非学院学习和教授中文。这个学院,我是去过的,里面的中文图书馆据说是英国之最,里面的外国留学生特别多,黑人很多,墙上还挂了大幅的中国传统山水画,只是我在学院的食堂里吃过的一顿洋饭倒不敢恭维了。
只是无巧不成书,白也教授此书开头有一段与我的一次看戏的现场觉特别相似。这位美国老专家说,昆剧产生于17世纪转折期,这是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设想“四百年前,一些外国人访问了大运河边的苏州古城”,“其中一些人被邀请参加中国人私人住宅的社交活动”;“今天是我们的朋友江苏省总督的生日,我们和一个小群体一起庆贺。总督的衙门比通常安静”,“在宽敞的住宅里有大型的活动”。他还说,这是一个春天的日子,牡丹花也开了,竹林里的路也扫干净了;厨房里准备了太湖的鱼;在新建的大厅里有些冷;看戏的厅堂十分高大,装饰精美。最主要的是有戏,家班和乐队已经在台侧等候了,点的戏是“轻松的喜剧,对话充满智能,唱腔如诗如画”。白也老先生介绍的背景和我们今天看戏的背景何其相似,博物馆古戏台就是在昔日的总督(实际上是巡抚)府内,后面是拙政园。
台上王芳扮演的杜丽娘正唱着: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台上基本上是一人一桌一椅一灯。但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中,却把观众带进了艺术境界之中。这折由“传”字辈和张继青老师等教的《牡丹亭》,“幽深艳异之致,为古今诸曲所不能到”,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戏曲中艺术表现手法的典范。如果演员缺乏足够的功力,是决不能胜任演出的。台下,观众沉浸于昆曲的美之中,唯恐曲终人去。昆曲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抒情的一种艺术,它把歌、舞、诗、戏合成那样精致的一种形式。西方一些歌剧似是有歌无舞,一味地唱,遗憾的是近来炒得很红的京剧《中国贵妃》倒有些象外国歌剧了。昆曲却能以最简单朴素的舞台,表现出最优美的情感。在现代全球商业文化一统天下的情况下,苏州还是有这样传统文化的精品,实在是苏州人的骄傲。现在要继续保持这个地位,就得一代一代传下去。
案头本子再好,剧本再缩编,如果没有舞台的发挥,影响是不会这样大的。传统的几百年留下的演出手法,是世世代代的老一辈演员传下来的,是非常珍贵的。的确,不少传统折子戏经过数百年来的创造性劳动,演员的不断加工处理,演员的表演经验使之显得更加光彩动人。如苏州清代集秀班是“苏班之最著者,其人皆梨园父老,不事艳冶,而声律之细,体状之工,令人神移目往,如同古会。非第一流不能入此”。清代金德辉擅演闺门旦(昆班叫五旦),《寻梦》是其代表性演出。他的演出,“冷淡处别饶一种哀艳”。令人想起古人的诗:“氍毹祗隔纱屏绿,茗炉相对人如玉”,“当筵唤起老临川,玉茗堂中夜深魄”(《鸳湖主人出家姬演〈牡丹亭〉歌》,《明诗纪事》辛卷二十二)。这是多么动人呵!
苏州昆剧《牡丹亭》是到文革以后,重振旗鼓的。这时人们才重新承认了昆剧的崇高地位。这是当时张继青演出的意义。长期以来,昆剧没有这样的地位了。张继青的这段歌舞:“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十分精彩,据说是超过“传”字辈,也超过梅兰芳(仅就此而言:在59年代的记录片上,作为老年男性的梅再演花旦,自然是不及青年女子美丽了)。张继青中年时表演也不凡。虽然,台下是一个普通的妇女样,但台上可以表现出一个年轻的小姑娘,仍“喉若雏莺静女”。正如古人所说,“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长,延至数息”,运气自如。她并以宁静的舞姿表现忧郁的心情,有时略开笑颜,摇扇舞袖,与飞燕啼莺共游园。传统的《牡丹亭》就是这样朴质无华,“本色清言、寻常茶饭、绝俗离世”。


在忠王府古戏台的演出方式,一如旧制,包括出将入相、检场等,灯光也用的是大白光,突出的是演员的表演。朱家溍老人尤其欣赏这出戏的伴奏方式,仅用南弦(即三弦)和月琴。他说:“何必非要加大提琴、大贝司呢?昆曲,就是要听她清雅的风味,配乐如果搞得太浓艳,有时会破坏古典的韵致和意境”;“并不是外国有的乐器,都可以搬进昆剧里来的,关于这一点,我们的前辈早就注意到了。那么多的中外乐器,为什么都没‘引进’昆曲呢”?朱先生强调说:“古人不是傻子。他们知道昆曲应以怎样的风貌示人。其实,昆曲的配乐经过好几代人的磨洗,已经找到了和谐的结合方式,如一般用两根笛子和三弦、月琴,生旦戏加笙,净丑戏加唢呐等”。
外国人也来“游园”了,现在有不同版本的全本《牡丹亭》演出,这是全世界的热潮。一是由美国华裔导演陈士争执导的全本55出《牡丹亭》,我在网上,看到了陈士争执导的全本55出《牡丹亭》广告。后来,还看到了全本的录象。另一是上海昆剧团自排的《牡丹亭》。香港学者古兆申,也有意新编《牡丹亭》。他说,我的原则只有两条:第一、改编本必须充分发挥原著的题旨;第二,必须保留昆剧舞台艺术的优点和特色。我想,再下去,也许要有一种新的改编,可参考西方大片英国《莎翁情史》,将莎士比亚的事迹与《罗蜜欧和朱丽叶》的情节穿插在一起,但这种创作方法在清代蒋士铨的《临川梦》一剧中早有表现,汤显祖和杜丽娘都在舞台上出现。苏州仍需要一个比较全的本子。顾笃璜整理过《牡丹亭》一个本子,已经试演过。现在还有他人,加工演出。剧本缩编是一项本事。苏州作为发源地,在坚持传统特色上应当做得更好些。

D. 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复习题牡丹亭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1)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梦幻和鬼魂的形式,表现理想与现实之 间的矛盾。
(2)以写诗的手法写戏,善于用抒情诗描写人物内心情感。
(3)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4)曲词优美,婉转精丽而又泼辣动荡。

热点内容
匪卿不可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发布:2025-02-23 18:28:20 浏览:98
修真至尊在都市小说从哪找 发布:2025-02-23 18:23:20 浏览:137
长篇都市古典武侠小说排行榜完本 发布:2025-02-23 18:12:27 浏览:985
腹黑霸道古代小说 发布:2025-02-23 18:07:40 浏览:683
女主发现自己又丑又好看的小说 发布:2025-02-23 17:58:26 浏览:322
校园小说txt下载全文免费下载 发布:2025-02-23 17:54:06 浏览:877
星战修真英雄免费小说 发布:2025-02-23 17:38:08 浏览:601
瓢虫雷迪自创同人小说 发布:2025-02-23 17:37:22 浏览:748
追击者小说免费 发布:2025-02-23 17:31:20 浏览:762
搞笑都市修真小说排行榜完结小说 发布:2025-02-23 17:13:18 浏览: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