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茵小說古代
❶ 古代怎麼測算兩地的距離
在古代,人類為了測 量田地等就已經進行長度測量,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為長度的單位.但人的手、足大小 不一,在商品交換中遇到了困難,於是便出現了以物體作為測量單位,如公元前2400年出現 的古埃及腕尺,中國商朝出現的象牙尺和公元九年製造的新莽銅卡尺等.數學明珠 古代埃及的丈量師與長度的測量 在5000多年以前,古埃及尼羅河每年都要洪水泛濫,淹沒大片的田地,洪水帶來的泥土覆蓋在
田地上,使原有的田地界限無法辨認,所以每當洪水退去以後,人們就要重新丈量土地,於是產生了最 早的幾何學.幾何學的願意是」土地丈量」 測量長度的方法有很多,用手掌,腳步等.但是這些方法在測量結果不需要很精確下使用.
目前,世界上主要用各種量尺來測量長度.常見的量尺有直尺,捲尺游標卡尺和測量器等.游標卡尺適合測量 一般尺難以測量的圓形物品,零件的孔徑,厚薄等.精密度較高. 長度的計量單位是米,記作M.1978年,法國規定:以地球北極與南極之間相距長度的千萬分 之一為一米.這項規定經過推廣,現已作為國際通用的長度單位.
我們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長度單位的由來
我國已經統一使用米製作為長度單位.人類為了找到一個適用的長度單位,費了不少周 折.人們很早就想找到一種可靠的,不變的尺度,作為量度距離大小的統一標准.最初是以人體作為標 准.從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紙草書中,發現了人前臂的圖形.用人的前臂作為長度單位叫」腕尺」.
埃及著名的胡夫的前臂作為腕尺建造的,塔高為280腕尺.公元9世紀撒克遜王朝亨利一世規定,他的手臂向前平伸,從鼻尖到指尖的距離定為」1碼」.10世紀英國國王埃德加,把他 的拇指關節之間的長度定為」1寸」 相傳我國古代大禹治水時,曾用自己的身體長度作為長度標准進行治水工程的測量. 唐太宗李世民規定,以他的雙步,也就是左右腳各一步作為長度單位,叫做」步」.並 規定一步為五尺,三百步為一里;後來又規定把人手中指的當中一節定為」1寸」.
到了公元18世紀,人們開始感受到這種用人身體作為長度標准缺點很多,由於人的高 矮不同,形成長度單位的長短不同,非常混亂.人們迫切希望找到一種長度固定的度量單位,終於想起了地球.當時認為地球的大小和長度不會變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離作為長度 單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變的度量單位.
我國清朝的康熙皇帝,於1709-1710年在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測量.由
於當時的長度單位不統一,康熙皇帝規定去地球子午線1度為200里,每里為1800尺. 1789年,法國科學院的著名數學家達蘭貝爾和海謝茵進行實地測量,得出1米等於 0.512074督亞士(法國古尺).米尺採用十進制,長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 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1875年,17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簽署了<米制公約>,正式 確定米尺為國際公用尺,並用鉑金做成長1020毫米,寬和高各為20毫米的X型標准尺,
在尺的中間面的兩端各刻三條線,在0攝氏度時,其中兩條線的距離恰好為1米.隨著科學 技術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也在變化,因此米尺也不夠准確;另外,國際米 尺原型在刻畫上也存在著缺陷,影響了米尺的准確性.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大會上,決 議廢除1889年以來所沿用的國際米尺原型,把同位素氣體放電時產生的一種橙色光譜波 長的1650763.73倍作為米.這種光米.尺精確度很高,誤差只有十億分之二.
❷ 古代規定的長度為什麼沒有沿用至今
古代規定的長度為什麼沒有沿用至今?
——這個長度單位不唯一 —— 以不同時代的名人的身體尺寸為單位
古代的長度單位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
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後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於尺。後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
先秦的長度單位還有丈(十尺),尋(八尺),常(二尋),此外還有仞。仞是人伸開雙臂的長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後來,又產生了寸以下的長度單位,它們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後又叫「絲」,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絲」與「毫」連用,來源於此。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長度單位的由來
本來我國採用市制計量單位,如長度單位用丈、尺、寸,重量單位用斤、兩、錢,面積單位用畝等,這些單位在1990年已廢除。現在法定計量單位和國際上通用的計量單位是一致的,便於國際交流。
我國已經統一使用米製作為長度單位.人類為了找到一個適用的長度單位,費了不少周折.人們很早就想找到一種可靠的,不變的尺度,作為量度距離大小的統一標准.最初是以人體作為標准.從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紙草書中,發現了人前臂的圖形.用人的前臂作為長度單位叫」腕尺」.
埃及著名的胡夫的前臂作為腕尺建造的,塔高為280腕尺.公元9世紀撒克遜王朝亨利一世規定,他的手臂向前平伸,從鼻尖到指尖的距離定為」1碼」.10世紀英國國王埃德加,把他
的拇指關節之間的長度定為」1寸」相傳我國古代大禹治水時,曾用自己的身體長度作為長度標准進行治水工程的測量.
唐太宗李世民規定,以他的雙步,也就是左右腳各一步作為長度單位,叫做」步」.並規定一步為五尺,三百步為一里;後來又規定把人手中指的當中一節定為」1寸」。到了公元18世紀,人們開始感受到這種用人身體作為長度標准缺點很多,由於人的高矮不同,形成長度單位的長短不同,非常混亂.人們迫切希望找到一種長度固定的度量單位,終於想起了地球.當時認為地球的大小和長度不會變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離作為長度單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變的度量單位。我國清朝的康熙皇帝,於1709-1710年在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測量.由於當時的長度單位不統一,康熙皇帝規定去地球子午線1度為200里,每里為1800尺.
1789年,法國科學院的著名數學家達蘭貝爾和海謝茵進行實地測量,得出1米等於0.512074督亞士(法國古尺).米尺採用十進制,長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1875年,17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簽署了<米制公約>,正式確定米尺為國際公用尺,並用鉑金做成長1020毫米,寬和高各為20毫米的X型標准尺。
❸ 古時測量長度的方法
在古代,人類為了測
量田地等就已經進行長度測量,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為長度的單位。但人的手、足大小
不一,在商品交換中遇到了困難,於是便出現了以物體作為測量單位,如公元前2400年出現
的古埃及腕尺,中國商朝出現的象牙尺和公元九年製造的新莽銅卡尺等。
數學明珠
古代埃及的丈量師與長度的測量
在5000多年以前,古埃及尼羅河每年都要洪水泛濫,淹沒大片的田地,洪水帶來的泥土覆蓋在
田地上,使原有的田地界限無法辨認,所以每當洪水退去以後,人們就要重新丈量土地,於是產生了最
早的幾何學.幾何學的願意是」土地丈量」
測量長度的方法有很多,用手掌,腳步等.但是這些方法在測量結果不需要很精確下使用.目前,
世界上主要用各種量尺來測量長度.常見的量尺有直尺,捲尺游標卡尺和測量器等.游標卡尺適合測量
一般尺難以測量的圓形物品,零件的孔徑,厚薄等.精密度較高.
長度的計量單位是米,記作M.1978年,法國規定:以地球北極與南極之間相距長度的千萬分
之一為一米.這項規定經過推廣,現已作為國際通用的長度單位.
我們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長度單位的由來
我國已經統一使用米製作為長度單位.人類為了找到一個適用的長度單位,費了不少周
折.人們很早就想找到一種可靠的,不變的尺度,作為量度距離大小的統一標准.最初是以人體作為標
准.從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紙草書中,發現了人前臂的圖形.用人的前臂作為長度單位叫」腕尺」.
埃及著名的胡夫的前臂作為腕尺建造的,塔高為280腕尺.公元9世紀撒克遜王朝亨利一世規定,
他的手臂向前平伸,從鼻尖到指尖的距離定為」1碼」.10世紀英國國王埃德加,把他
的拇指關節之間的長度定為」1寸」
相傳我國古代大禹治水時,曾用自己的身體長度作為長度標准進行治水工程的測量.
唐太宗李世民規定,以他的雙步,也就是左右腳各一步作為長度單位,叫做」步」.並
規定一步為五尺,三百步為一里;後來又規定把人手中指的當中一節定為」1寸」.
到了公元18世紀,人們開始感受到這種用人身體作為長度標准缺點很多,由於人的高
矮不同,形成長度單位的長短不同,非常混亂.人們迫切希望找到一種長度固定的度量單位,
終於想起了地球.當時認為地球的大小和長度不會變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離作為長度
單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變的度量單位.
我國清朝的康熙皇帝,於1709-1710年在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測量.由
於當時的長度單位不統一,康熙皇帝規定去地球子午線1度為200里,每里為1800尺.
1789年,法國科學院的著名數學家達蘭貝爾和海謝茵進行實地測量,得出1米等於
0.512074督亞士(法國古尺).米尺採用十進制,長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
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1875年,17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簽署了<米制公約>,正式
確定米尺為國際公用尺,並用鉑金做成長1020毫米,寬和高各為20毫米的X型標准尺,
在尺的中間面的兩端各刻三條線,在0攝氏度時,其中兩條線的距離恰好為1米.隨著科學
技術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也在變化,因此米尺也不夠准確;另外,國際米
尺原型在刻畫上也存在著缺陷,影響了米尺的准確性.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大會上,決
議廢除1889年以來所沿用的國際米尺原型,把同位素氣體放電時產生的一種橙色光譜波
長的1650763.73倍作為米.這種光米.尺精確度很高,誤差只有十億分之二,如
果用它來量地球到月球的距離,誤差不超過1.
http://yuntang.vicp.net/htdocs/XXLR1.ASP?ID=5384
❹ 古代 有什麼測量單位
。在古代,人類為了測
量田地等就已經進行長度測量,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為長度的單位。但人的手、足大小
不一,在商品交換中遇到了困難,於是便出現了以物體作為測量單位,如公元前2400年出現
的古埃及腕尺,中國商朝出現的象牙尺和公元九年製造的新莽銅卡尺等。
數學明珠
古代埃及的丈量師與長度的測量
在5000多年以前,古埃及尼羅河每年都要洪水泛濫,淹沒大片的田地,洪水帶來的泥土覆蓋在
田地上,使原有的田地界限無法辨認,所以每當洪水退去以後,人們就要重新丈量土地,於是產生了最
早的幾何學.幾何學的願意是」土地丈量」
測量長度的方法有很多,用手掌,腳步等.但是這些方法在測量結果不需要很精確下使用.目前,
世界上主要用各種量尺來測量長度.常見的量尺有直尺,捲尺游標卡尺和測量器等.游標卡尺適合測量
一般尺難以測量的圓形物品,零件的孔徑,厚薄等.精密度較高.
長度的計量單位是米,記作M.1978年,法國規定:以地球北極與南極之間相距長度的千萬分
之一為一米.這項規定經過推廣,現已作為國際通用的長度單位.
我們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長度單位的由來
我國已經統一使用米製作為長度單位.人類為了找到一個適用的長度單位,費了不少周
折.人們很早就想找到一種可靠的,不變的尺度,作為量度距離大小的統一標准.最初是以人體作為標
准.從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紙草書中,發現了人前臂的圖形.用人的前臂作為長度單位叫」腕尺」.
埃及著名的胡夫的前臂作為腕尺建造的,塔高為280腕尺.公元9世紀撒克遜王朝亨利一世規定,
他的手臂向前平伸,從鼻尖到指尖的距離定為」1碼」.10世紀英國國王埃德加,把他
的拇指關節之間的長度定為」1寸」
相傳我國古代大禹治水時,曾用自己的身體長度作為長度標准進行治水工程的測量.
唐太宗李世民規定,以他的雙步,也就是左右腳各一步作為長度單位,叫做」步」.並
規定一步為五尺,三百步為一里;後來又規定把人手中指的當中一節定為」1寸」.
到了公元18世紀,人們開始感受到這種用人身體作為長度標准缺點很多,由於人的高
矮不同,形成長度單位的長短不同,非常混亂.人們迫切希望找到一種長度固定的度量單位,
終於想起了地球.當時認為地球的大小和長度不會變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離作為長度
單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變的度量單位.
我國清朝的康熙皇帝,於1709-1710年在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測量.由
於當時的長度單位不統一,康熙皇帝規定去地球子午線1度為200里,每里為1800尺.
1789年,法國科學院的著名數學家達蘭貝爾和海謝茵進行實地測量,得出1米等於
0.512074督亞士(法國古尺).米尺採用十進制,長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
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1875年,17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簽署了<米制公約>,正式
確定米尺為國際公用尺,並用鉑金做成長1020毫米,寬和高各為20毫米的X型標准尺,
在尺的中間面的兩端各刻三條線,在0攝氏度時,其中兩條線的距離恰好為1米.隨著科學
技術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也在變化,因此米尺也不夠准確;另外,國際米
尺原型在刻畫上也存在著缺陷,影響了米尺的准確性.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大會上,決
議廢除1889年以來所沿用的國際米尺原型,把同位素氣體放電時產生的一種橙色光譜波
長的1650763.73倍作為米.這種光米.尺精確度很高,誤差只有十億分之二,如
果用它來量地球到月球的距離,誤差不超過1.
http://yuntang.vicp.net/htdocs/XXLR1.ASP?ID=5384
參考資料:http://218.27.88.182/xx/anda/zhangyanhong/new_page_6.htm
❺ 古代是用什麼東西計量長度
1、布手知尺
《孔子家語》:「布手知尺、布指知寸,舒肘知尋,斯不遠之則也。」大意是:中指節上一橫紋,叫一 寸;拇指同中指一叉相距為一尺;兩臂伸長,叫一尋。
咱們的祖先首先拿什麼東西測量呢?最直接、簡單、粗暴的辦法——人的身體。不過「布手知尺」限於男子,女子的手小怎麼辦呢?古代人管女人拇指指尖到食指指尖的長度為「咫尺」。
2、舉足為跬
先秦時商鞅規定「舉足為跬,倍跬為步」,即單腳邁出一次為「跬」,雙腳相繼賣出為「步」。跬是早期社會中,土地面積測量的最小單位。秦代曾規定「六尺為步」相當於現在的1.4米。商鞅說,舉足為跬,倍跬為步。也就是單腳邁出一次為跬,雙腳相繼邁出為步。
3、掬手成升
掬手成升,也是用手來測量。兩手合盛就是掬,一隻手盛的就是「溢」。人們採用「掬手成升」的原始計量方法使生活中的商品交易等變得有據可依。《小爾雅·廣量》曰,「掬四渭之豆」,即4掬=1豆;《左傳·昭公三年》說,「四升為豆」,即4升=1豆。
我國度量衡歷史悠久。據古書記載:自夏代以來,不僅有了度量衡器具,而且還建立了度量衡制度。春秋戰國時期,度量衡單位制度混亂。
(5)謝茵小說古代擴展閱讀
古代是用計量長度即古代的容量、長度或者重量單位等。常見容量單位有石、豆和斛;常見重量單位有石、鈞;常見長度單位有:跬、仞、舍和尋。
1、跬:長度單位,半步為跬。
2、仞:長度單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為一仞。
3、舍:長度單位,古代行軍時以三十里為一舍。
4、尋: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古代容量單位:
1、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單位。十斗為一石,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2、豆:容量單位。
3、斛:容量單位,五斗為一斛。
4、鈞: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
❻ 古代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怎麽來的
1、寸
這是小篆中「寸」的寫法,「寸」字的上面是「又」,即一手,「又」下一小橫為指事符號,指出中醫學上診脈之處,稱距離手腕一寸長的部位為「寸口」,簡稱「寸」,長度單位「寸」就是古人根據這一距離來確定的。
「寸」在長度單位中是較小的長度單位,因此又引申出「極短」或「極小」的意思。如「寸步難行」的「寸」,就是比喻「極短」的意思,還有「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里的「寸」都是短小的意思。
2、尺
尺的長度是伸開右手,張開拇指與食指後其間的距離。許慎則認為「尺」是在「寸」的長度基礎上確定的。《說文解字•尺部》:「尺,十寸也。」一尺等於十寸,所以尺大概是二十厘米到三十幾厘米的長度。
3、尋、仞
「尋」也是古代的長度單位。《說文解字•寸部》:「度人之兩倍為尋,八尺也。」這是說「尋」相當於一個人兩臂張開所示的長度,一尋等於八尺,大概是一米五六到兩米四五的長度。《說文解字•人部》:「仞,伸臂一尋。」說明仞和尋的長度是一樣的。
4、丈
《說文解字•十部》:「丈,十尺也,從又,持十。」其中的「又」就是「手」,手持「十」,表示十尺就是一丈,所以一丈就是兩米到三米多的長度,根據古代的尺碼,一個成年的男子約有一丈高,所以古人稱成年男子為「丈夫」,而稱那些身形高大的男子為「大丈夫」。
後來妻子稱自己的男人也叫「丈夫」,其中自然有褒稱之意。但是實際上古代很少有人能長到兩米,所以這是一種略為誇張的說法。
5、常
常與尋有關,「尋味八尺,倍尋以常」,因此,常是尋的兩倍,大概是三米到四米多的長度。正是因為尋與常有關,後來,它們就經常被用在一起,組成「尋常」,意思就是平常、普通。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中寫到: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除此以外,毫、厘、跬、咫、里等長度單位也是古代常用的,例如「咫尺天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這些在使用古代長度的同時,還對它的意思進行了引申,表達了更加深遠的意思。
❼ 古代小說,小說中一個叫謝茵的人叫女主叫妙妙,女主是重生到她6歲,她有3個親哥哥
抹茶曲奇的盛寵妻寶,快要完結了
❽ 古代人是如何測量長度的
在古代,人類為了測 量田地等就已經進行長度測量,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為長度的單位。但人的手、足大小
不一,在商品交換中遇到了困難,於是便出現了以物體作為測量單位,如公 元前2400年出現 的古埃及腕尺,中國商朝出現的象牙尺和公元九年製造的新莽銅卡尺等。
數學明珠
古代埃及的丈量師與長度的測量
在5000多年以前,古埃及尼羅河每年都要洪水泛濫,淹沒大片的田地,洪水帶來的泥土覆蓋在 田地上,使原有的田地界限無法辨認,所以每當洪水退去以後,人們就要重新丈量土地,於是產生了最 早的幾何學.幾何學的願意是」土地丈量」 測量長度的方法有很多,用手掌,腳步等.但是這些方法在測量結果不需要很精確下使用.目前, 世界上主要用各種量尺來測量長度.常見的量尺有直尺,捲尺游標卡尺和測量器等.游標卡尺適合測量
一般尺難以測量的圓形物品,零件的孔徑,厚薄等.精密度較高.
長度的計量單位是米,記作M.1978年,法國規定:以地球北極與南極之間相距長度的千萬分 之一為一米.這項規定經過推廣,現已作為國際通用的長度單位.
我們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長度單位的由來
我國已經統一使用米製作為長度單位.人類為了找到一個適用的長度單位,費了不少周 折.人們很早就想找到一種可靠的,不變的尺度,作為量度距離大小的統一標准.最初是以人體作為標 准.從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紙草書中,發現了人前臂的圖形.用人的前臂作為長度單位叫」腕尺」.
埃及著名的胡夫的前臂作為腕尺建造的,塔高為280腕尺.公元9世紀撒克遜王朝亨利一世規定, 他的手臂向前平伸,從鼻尖到指尖的距離定為」1碼」.10世紀英國國王埃德加,把他 的拇指關節之間的長度定為」1寸」
相傳我國古代大禹治水時,曾用自己的身體長度作為長度標准進行治水工程的測量.
唐太宗李世民規定,以他的雙步,也就是左右腳各一步作為長度單位,叫做」步」.並 規定一步為五尺,三百步為一里;後來又規定把人手中指的當中一節定為」1寸」.
到了公元18世紀,人們開始感受到這種用人身體作為長度標准缺點很多,由於人的高 矮不同,形成長度單位的長短不同,非常混亂.人們迫切希望找到一種長度固定的度量單位, 終於想起了地球.當時認為地球的大小和長度不會變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離作為長度 單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變的度量單位.
我國清朝的康熙皇帝,於1709-1710年在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測量.由 於當時的長度單位不統一,康熙皇帝規定去地球子午線1度為200里,每里為1800尺.
1789年,法國科學院的著名數學家達蘭貝爾和海謝茵進行實地測量,得出1米等於 0.512074督亞士(法國古尺).米尺採用十進制,長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 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1875年,17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簽署了<米制公約>,正式 確定米尺為國際公用尺,並用鉑金做成長1020毫米,寬和高各為20毫米的X型標准尺, 在尺的中間面的兩端各刻三條線,在0攝氏度時,其中兩條線的距離恰好為1米.隨著科學 技術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也在變化,因此米尺也不夠准確;另外,國際米 尺原型在刻畫上也存在著缺陷,影響了米尺的准確性.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大會上,決 議廢除1889年以來所沿用的國際米尺原型,把同位素氣體放電時產生的一種橙色光譜波 長的1650763.73倍作為米.這種光米.尺精確度很高,誤差只有十億分之二。
❾ 古代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古代的長度單位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
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後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於尺。後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
先秦的長度單位還有丈(十尺),尋(八尺),常(二尋),此外還有仞。仞是人伸開雙臂的長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後來,又產生了寸以下的長度單位,它們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後又叫「絲」,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絲」與「毫」連用,來源於此。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長度單位的由來
本來我國採用市制計量單位,如長度單位用丈、尺、寸,重量單位用斤、兩、錢,面積單位用畝等,這些單位在1990年已廢除。現在法定計量單位和國際上通用的計量單位是一致的,便於國際交流。
我國已經統一使用米製作為長度單位.人類為了找到一個適用的長度單位,費了不少周折.人們很早就想找到一種可靠的,不變的尺度,作為量度距離大小的統一標准.最初是以人體作為標准.從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紙草書中,發現了人前臂的圖形.用人的前臂作為長度單位叫」腕尺」.
埃及著名的胡夫的前臂作為腕尺建造的,塔高為280腕尺.公元9世紀撒克遜王朝亨利一世規定,他的手臂向前平伸,從鼻尖到指尖的距離定為」1碼」.10世紀英國國王埃德加,把他
的拇指關節之間的長度定為」1寸」相傳我國古代大禹治水時,曾用自己的身體長度作為長度標准進行治水工程的測量.
唐太宗李世民規定,以他的雙步,也就是左右腳各一步作為長度單位,叫做」步」.並規定一步為五尺,三百步為一里;後來又規定把人手中指的當中一節定為」1寸」。到了公元18世紀,人們開始感受到這種用人身體作為長度標准缺點很多,由於人的高矮不同,形成長度單位的長短不同,非常混亂.人們迫切希望找到一種長度固定的度量單位,終於想起了地球.當時認為地球的大小和長度不會變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離作為長度單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變的度量單位。我國清朝的康熙皇帝,於1709-1710年在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測量.由於當時的長度單位不統一,康熙皇帝規定去地球子午線1度為200里,每里為1800尺.
1789年,法國科學院的著名數學家達蘭貝爾和海謝茵進行實地測量,得出1米等於0.512074督亞士(法國古尺).米尺採用十進制,長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1875年,17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簽署了<米制公約>,正式確定米尺為國際公用尺,並用鉑金做成長1020毫米,寬和高各為20毫米的X型標准尺,
在尺的中間面的兩端各刻三條線,在0攝氏度時,其中兩條線的距離恰好為1米.隨著科學
技術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也在變化,因此米尺也不夠准確;另外,國際米
尺原型在刻畫上也存在著缺陷,影響了米尺的准確性.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大會上,決議廢除1889年以來所沿用的國際米尺原型,把同位素氣體放電時產生的一種橙色光譜波長的1650763.73倍作為米.這種光米.尺精確度很高,誤差只有十億分之二,如果用它來量地球到月球的距離,誤差不超過1.
❿ 古人是如何測量長度的
在古代,人類為了測
量田地等就已經進行長度測量,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為長度的單位.但人的手、足大小
不一,在商品交換中遇到了困難,於是便出現了以物體作為測量單位,如公元前2400年出現
的古埃及腕尺,中國商朝出現的象牙尺和公元九年製造的新莽銅卡尺等.
數學明珠
古代埃及的丈量師與長度的測量
在5000多年以前,古埃及尼羅河每年都要洪水泛濫,淹沒大片的田地,洪水帶來的泥土覆蓋在
田地上,使原有的田地界限無法辨認,所以每當洪水退去以後,人們就要重新丈量土地,於是產生了最
早的幾何學.幾何學的願意是」土地丈量」
測量長度的方法有很多,用手掌,腳步等.但是這些方法在測量結果不需要很精確下使用.目前,
世界上主要用各種量尺來測量長度.常見的量尺有直尺,捲尺游標卡尺和測量器等.游標卡尺適合測量
一般尺難以測量的圓形物品,零件的孔徑,厚薄等.精密度較高.
長度的計量單位是米,記作M.1978年,法國規定:以地球北極與南極之間相距長度的千萬分
之一為一米.這項規定經過推廣,現已作為國際通用的長度單位.
我們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長度單位的由來
我國已經統一使用米製作為長度單位.人類為了找到一個適用的長度單位,費了不少周
折.人們很早就想找到一種可靠的,不變的尺度,作為量度距離大小的統一標准.最初是以人體作為標
准.從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紙草書中,發現了人前臂的圖形.用人的前臂作為長度單位叫」腕尺」.
埃及著名的胡夫的前臂作為腕尺建造的,塔高為280腕尺.公元9世紀撒克遜王朝亨利一世規定,
他的手臂向前平伸,從鼻尖到指尖的距離定為」1碼」.10世紀英國國王埃德加,把他
的拇指關節之間的長度定為」1寸」
相傳我國古代大禹治水時,曾用自己的身體長度作為長度標准進行治水工程的測量.
唐太宗李世民規定,以他的雙步,也就是左右腳各一步作為長度單位,叫做」步」.並
規定一步為五尺,三百步為一里;後來又規定把人手中指的當中一節定為」1寸」.
到了公元18世紀,人們開始感受到這種用人身體作為長度標准缺點很多,由於人的高
矮不同,形成長度單位的長短不同,非常混亂.人們迫切希望找到一種長度固定的度量單位,
終於想起了地球.當時認為地球的大小和長度不會變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離作為長度
單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變的度量單位.
我國清朝的康熙皇帝,於1709-1710年在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測量.由
於當時的長度單位不統一,康熙皇帝規定去地球子午線1度為200里,每里為1800尺.
1789年,法國科學院的著名數學家達蘭貝爾和海謝茵進行實地測量,得出1米等於
0.512074督亞士(法國古尺).米尺採用十進制,長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
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1875年,17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簽署了<米制公約>,正式
確定米尺為國際公用尺,並用鉑金做成長1020毫米,寬和高各為20毫米的X型標准尺,
在尺的中間面的兩端各刻三條線,在0攝氏度時,其中兩條線的距離恰好為1米.隨著科學
技術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也在變化,因此米尺也不夠准確;另外,國際米
尺原型在刻畫上也存在著缺陷,影響了米尺的准確性.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大會上,決
議廢除1889年以來所沿用的國際米尺原型,把同位素氣體放電時產生的一種橙色光譜波
長的1650763.73倍作為米.這種光米.尺精確度很高,誤差只有十億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