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中國古代小說論綱是幾本

中國古代小說論綱是幾本

發布時間: 2024-07-03 21:50:15

Ⅰ 譚帆的學術論文

《小說學論綱――兼談20世紀中國古代小說理論批評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4期。 《金聖嘆戲曲人物理論芻議》《文學遺產》1987年2期。 《類型化:古典戲劇人物理論的邏輯趨向》《文學遺產》1992年4期。 《論中國古代小說評點之類型》《文學遺產》1999年4期。 《「演義」考》《文學遺產》2002年2期。 《漫談古代小說理論批評研究之「缺失」》《文學遺產》2006年1期。 《稗戲相異論――古典小說戲曲「敘事性」與「通俗性」辨析》《文學遺產》2006年4期。 《中國古典小說文法術語考論》(譚帆、楊志平) 《文學遺產》2011年3期。 《中國古代小說評點的價值系統》《文學評論》1998年1期。 《小說學的萌興――先唐時期小說學發覆》《文學評論》2004年6期。 《「俗文學」辨——兼談20世紀中國俗文學研究的邏輯進程》《文學評論》2007年1期。 《「小說」考》(譚帆、王慶華) 《文學評論》2011年6期。 《中國古代曲論研究的歷史回顧與展望》《文藝研究》2000年1期。 《術語的解讀:中國小說史研究的特殊理路》《文藝研究》2011年11期。 《水滸傳的版本流變》《文匯報·學林》1996年10月2日。 《四大奇書:明代小說經典的生成》《文匯報·每周講演》2007年1月14日。 《劉勰與鍾嶸文學批評方法的比較》《學術月刊》1985年4期。 《金聖嘆戲曲文學創作論的邏輯結構》《學術月刊》1986年6期。 《中國古代小說評點的文本價值》《學術月刊》1996年12期。 《清後期小說評點麈談》《學術月刊》2000年12期。 《中國古代戲曲理論的邏輯演進》(齊森華、譚帆)《社會科學戰線》1987年2期。 《關於中國古典劇論的兩點思考》《社會科學戰線》1993年6期。 《論儒林外史評點的源流和價值》《社會科學戰線》1996年6期。 《論明代小說學的基礎觀念》《中山大學學報》2008年2期。 《論我國古代文學批評的幾種主要模式》《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85年4期。 《論元代歷史劇的虛構藝術》《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86年5期。 《中國戲劇敘事學淵源考析》《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90年2期。 《中國古代曲學源流考析》《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92年4期。 《論宋代神廟劇場》《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96年6期。 「奇書」與「才子書」――關於明末清初小說史上一種文化現象的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6期。 《比較詩學方法論斷想》《文藝理論研究》1986年2期。 《對古代文論研究思維的思考》《文藝理論研究》1987年2期。 《試析古代文論中的價值觀念》《文藝理論研究》1991年4期。 《小說評點的萌興――明萬曆年間小說評點述略》《文藝理論研究》1996年6期。 《中國古代小說評點形態論》《文藝理論研究》1998年2期。 《小說評點的解讀》《文藝理論研究》2000年2期。 《中國古代小說文體流變研究論略》(譚帆王慶華)《文藝理論研究》2006年3期。 《中國古代編劇理論的宏觀體系》《戲劇藝術》1986年2期。 《論<西廂記>的評點系統》《戲劇藝術》1988年3期。 《清代金批<西廂>研究概覽》《戲劇藝術》1990年

Ⅱ 郭英德的論文

《淺談元雜劇三國戲的藝術特徵》,《三國演義研究集》(四川省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12月)
《漫談中國古代對戲劇審美功能的認識》,《福建戲劇》1984年第3期。
《也說「衙內」》(與長勝合作),《廣西師范大學學報》1985年第1期。
《明清時事劇概述》,《江蘇戲劇》1985年第2期。
《明清之際時事劇的思想藝術特色》,《中州學刊》1985年第2期。
《論〈水滸傳〉的思想意義》,《水滸爭鳴》第4輯。
《論元雜劇的戲劇沖突》,《戲曲研究》第15輯。
《元雜劇作家身分初探》,《晉陽學刊》1985年第4期。
《元雜劇與元代文藝思潮》,《光明日報》1985年7月16日。
《福建戲史錄補遺二則》,《福建戲劇》1985年第5期。
《古典戲曲腳色漫談》,《福建戲劇》1985年第6期。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義山詩意蠡測》,《名作欣賞》1986年第1期。
《「戲劇之道,出之貴實,而用之貴虛」——古代戲劇家的戲曲虛實論》,《戲曲藝術》1986年第2期。
《論元雜劇的時代精神》,《河北師范學院學報》1986年第2期。
《「戲劇之道,出之貴實,而用之貴虛」——中國古代戲曲美學散論之一》,《福建戲劇》1986年第3期。
《「劇場即一世界,世界只一情人」——中國古代戲曲美學散論之二》,《福建戲劇》1986年第4期。
《寄諷實無,雪恥或有——〈琵琶記〉創作意圖之疑案》,《古典文學知識》1986年第4期。
《關於元雜劇興盛的社會原因的爭議》,《文史知識》1986年第8期。
《論元雜劇中的喜劇性類型形象》,《中華戲曲》第2輯。
《無奇不傳,無傳不奇——中國古代戲曲美學散論之三》,《福建戲劇》1987年第1期。
《「異物之情也有人道」——〈任氏傳〉的任氏形象》,《古典文學知識》1987年第1期。
《蔣士銓〈臨川夢〉傳奇漫議》,《名作欣賞》1987年第3期。
《「一夫不笑是吾憂」——李漁〈風箏誤〉傳奇的喜劇特徵》,《名作欣賞》1987年第4期。
《畫出瀟湘水墨圖——元雜劇雨景描寫賞析》,《陝西電大》1987年第5期。
《論晚明清初才子佳人戲曲小說的審美趣味》,《文學遺產》1987年第5期。
《論元雜劇作家的基本思想特徵》,《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7年第6期。
《論湯顯祖文化意識的悲劇沖突》(與李真瑜合作),《戲曲研究》1987年12月。
《半世清狂,一生情種——談沈起鳳〈才人福〉中張幼於和祝希哲形象》,《古典文學知識》1988年第1期。
《「偌大乾坤無處住」——談尤侗的〈鈞天樂〉傳奇》,《名作欣賞》1988年第1期。
《淺談元雜劇善惡觀的性質》,《語文學刊》1988年第3期。
《「才人福分從來少」——沈起鳳〈才人福〉傳奇的審美趣味》,《名作欣賞》1988年第4期。
《古代文學研究的兩難心理與多元選擇》,《文學遺產》1988年第5期。
《論明清文人傳奇的理想人格範型》,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增刊《學術之聲》第2輯。
《論明清文人傳奇的創作方法》,《戲曲研究》第28輯1988年.12月。
《四十年古典小說研究道路批評》,《文學遺產》1989年第3期。
《古典戲曲理想人格論》,《戲劇文學》1989年第7期。
《「借太真外傳譜新詞,情而已」——明清浪漫思潮與〈長生殿〉的「至情觀」》,《文史知識》1989年第7期。
《論明清文人傳奇的時代主題》,《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9年第5期。
《關劇文化意蘊發微》,《戲曲研究》第30輯。
《論古代戲曲文學的文體特性》,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增刊《學術之聲》1989年第6輯。
《丁耀亢生平及其劇作》(與郝詩仙合作),《齊魯學刊》1989年第6期。
《蔣士銓傳奇本事考略》,《文獻》1990年第1期。
《藝術精神的傳承與文化精神的變異——戲曲藝術出路斷想》,《戲劇文學》1990年第1期。
《蒲松齡文化心態發微》,《文史哲》1990年第2期。
《明清文人傳奇的歷史演進》,《文學遺產》1990年第2期。
《「最憐兒女又英雄,才是人中龍鳳!」——〈兒女英雄傳〉的「人情天理」觀新詮》,《民族文學研究》1990年第2期。
《論〈水滸傳〉作家的創作思想》,《語文學刊》1990年第3期。
《「因情成夢,因夢成戲」——明清文人傳奇作家文學觀念散論》,《中國文學研究》1990年第3期。
《是「風教」還是「風情」——明清文人傳奇作家的文學觀念散論》,《中州學刊》1990年第4期。
《抄本〈一合相〉傳奇作者考》,《文獻》1990年第4期。
《論明清文人傳奇的忠奸斗爭主題模式》,《四川師范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
《「等為夢境,何處生天」——〈南柯夢〉、〈邯鄲夢〉荒誕意識談》,《文史知識》1990年第12期。
《元曲與少數民族文化》(署名張應),《民族文學研究》,1991年第1期。
《賈寶玉和宋江——淺談〈水滸傳〉對〈紅樓夢〉的影響》,《福建教育學院學報》1991年第2期。
《論〈水滸傳〉作者的創作思想》,《信陽師范學院學報》1991年第2期。
《佳園結構類天成——〈紅樓夢〉網狀藝術構思的特徵》,《紅樓夢學刊》1991年第4期。
《中西戲劇觀念的當代形態》,《戲劇文學》1991年第8期。
《中國古書的價值》,《大學生》1991年第9期。
《淺談元雜劇的市民意識》,《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增刊》1991年。
《漫談明清文學中的才子佳人》,《名作欣賞》1992年第1期。
《兩宋酬和詞述略》,《中國文學研究》1992年第1期。
《關於中國古典文學學術史研究的思考》(與傅璇琮、謝思煒合作),《文學評論》1992年第3期。
《明代文人結社說略》,《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漫談中西戲劇形象創造的審美規律》,《戲劇文學》1992年第8期。
《啟功先生的治學之道》,《文獻》1993年第1期。
《書聖原是大詩人》,《跨世紀》1993年第2期。
《典籍的現代闡釋和文化傳統》,《光明日報》1993年7月7日。
《中西戲劇文體的本質特徵》,《戲劇文學》1993年第8期。
《審美趣味的多元化走向──論明清文人傳奇的丑的形象》,《中華戲曲》第14輯(1993年8月)。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史的對象、任務和方法》,《中國文學研究》1993年第4期。
《沈璟傳奇本事考略》,《文獻》1993年第4期。
《近代古典文學研究方法的更新》,《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4年第4期。
《蒲松齡與孩子王》,《人民政協報》1993年10月7日。
《(1992年)元明清戲曲小說研究綜述》,《中國文學年鑒(1993)》。
《藝術與淫穢: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中國消費者報》1995年1月7日。
《禪宗的三重境界》,《中國消費者報》1995年3月18日。
《元明文學史觀散論》,《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
《中國現代話劇的形成及其啟示》,《戲劇文學》1995年第7期。
《敘事性:古代小說與戲曲的雙向滲透》,《文學遺產》1995年第4期。
《中西傳統戲劇觀念辨異》,《戲劇文學》1995年第11期。
《桃花扇底系興亡——〈桃花扇〉的歷史意識》,《名作欣賞》1995年第6期。
《第一印象·第二視力·第三隻眼(評〈寧宗一小說戲劇研究自選集〉》,《文學遺產》1996年第2期。
《刺世傷時,顯微闡幽——論蘇州傳奇的文化內涵》,《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6年第3期。
《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論綱》,《中國文化研究》1996年夏之卷。
《論明代的文學流派研究》,《求是學刊》1996年第4期。
《中國古典小說史的理論思考——讀楊義的〈中國古典小說史論〉》,《人民日報》1996年5月16日。
《明清傳奇的價值》,《文史知識》1996年第8期。
《稗官為傳奇藍本——論李漁小說戲曲的敘事技巧》,《文學遺產》1996年第5期。
《建構中國敘事學的操作規程——評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的方法論》,《文學評論》1996年第5期。
《向後倒退的革新——論明末清初的求實文學觀念》,《湖北大學學報》1996年第6期。
《古籍校勘原則之我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6年第6期。
《論清前期的正統派傳奇》,《文學遺產》1997年第1期。
《情的探險——從湯顯祖到曹雪芹》(與過常寶合作),《紅樓夢學刊》1997年第1期。
《傳奇戲曲的興起與文化權力的下移》,《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第2期。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理論品格》,《文學評論》1997年第4期。
《論明代傳奇劇本體制的規范化》,《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4輯。
《論元明清小說戲曲中的雷同形象》,《明清小說研究》1997年第4期。
《論中國古代典籍文化的現代闡釋》,《殷都學刊》1997年第4期。
《論明清傳奇劇本長篇體制的演變》,《聶石樵教授七十壽辰學術紀念文集》。
《論「知人論世」的古典範式》,《中國古典文學學術史研究》,1997年。
《我們比王國維多走了多遠——二十世紀中國古典戲曲研究隨想》,《文藝報》1997年10月23日。
《正史以外的補充——簡評〈珍本中國古代歷史演義小說叢書〉》,《中國圖書商報》1997年10月24日。
《詳備精細,益智啟思——評丁錫根〈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中華讀書報》1998年1月21日。
《「溫情與敬意」的國史學——談錢穆的幾部著作》(與李山、過常寶合作),《書品》1998年第1期。
《如何突破文學史寫作的三大傳統——〈明清傳奇史·後記〉》,《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第1期。
《雅與俗的扭結——明清傳奇戲曲語言風格的變遷》,《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期。
《論先秦儒家的敘事觀念》,《文學評論》1998年第2期。
《學術研究範式的嬗變軌跡——關於二十世紀中國古代白話小說研究的談話》(與劉勇強、竺青合作),《文學遺產》1998年第2期。
《〈寶劍記〉:忠奸劇的定型──〈明清傳奇史〉選載之一》,《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第2期。
《〈浣紗記〉:歷史劇的新篇——〈明清傳奇史〉選載之二》,《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第3期。
《〈鳴鳳記〉:時事劇的發軔──〈明清傳奇史〉選載之三》,《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第4期。
《在感性與知性之間——評葉嘉瑩的文學研究著作》(與過常寶、李山合作),《書品》1998年第3期。
《江湖奇人寫真錄——清初傳記文選注》(與陳潔合作),《中華活頁文選》,1998年。
《說詩說稗自風流——評陶爾夫、劉敬圻〈說詩詩稗〉》,趙仁珪、郭英德,《文學遺產》1998年第3期。
《論「知人論世」古典範式的現代轉型》,《中國文化研究》1998年夏之卷。
《論明清傳奇劇本長篇體制的演變》,《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4期。
《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宋元明思想史綱〉、〈清代思想史綱〉讀後》(與李山合作),《師大周刊》1999年6月25日。
《話劇是演給誰看的?》,《戲劇文學》1999年第1期。
《文學研究與文學史研究》,《人民政協報》1999年1月20日第4版。
《元雜劇:中國古典戲曲藝術的奇葩》,《中國教育報·文化周刊》1999年4月27日;《光明日報》1999年5月10日。
《元明的文學傳播與文學接受》,《求是學刊》1999年第2期。
《困境和出路:古典文學研究的現代化歷程》(與過常寶合作),《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明清小說的文化意蘊》,《高校理論戰線》1999年第3期。
《懸置名著——明清小說史思辨錄》,《文學評論》1999年第2期。
《長時間遠距離的姿態檢討歷史——談黃仁宇的幾部歷史著作》(與過常寶、李山合作),《書品》1999年第2期。
《文學史著作的讀者》,《師大周報·文化增刊》1999年4月23日。
《挑戰自我超越極限——〈楊義文存〉讀後》,《中國社會科學通訊》1999年4月27日。
《論戲曲角色的文化內涵》,《戲劇文學》1999年第9期。
《經典文獻的詩學讀法——評介楊義〈楚辭詩學〉》,李山、郭英德,《文學遺產》1999年第5期。
《論顧炎武的遺民心態》,《新國學》第一卷,巴蜀書社,1999。
The Cult of Passions though The Image of Beauties in Ming and Qing Literature,Ming QingYanjiu(《明清研究》)1999,Napoli-Roma,1999。
《論古典文學研究的「私人化」傾向》,《文學評論》2000年第4期。
《黃宗羲明文總集的編纂與流傳——兼論清前期編選明代詩文總集的文化意義》,《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
《獨白與對話──論明清傳奇戲曲的抒情方式》,《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5期。
《沿襲與創新的互動──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讀後》,《中國圖書評論》2001年第1期。
《至情人性的崇拜——明清文學佳人形象詮釋》,《求是學刊》2001年第2期。
《雪泥鴻爪——從我的博士論文寫作談起》,《古典文學知識》2001年第4期。
《小說史的敘述視角、敘述體例和敘述方法──兼評陳大康〈明代小說史〉》,《文學遺產》2001年第5期。
《中國古代文體形態學論略》,《求索》2001年第5期。
《文學傳統的價值與意義》,《中國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
《淺談中國文學史研究者的知識結構》,《求是學刊》2002年第5期。
《論宋江形象的人格內蘊》,《昌吉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光風霽月:宋型文學的審美風貌》,《求索》2003年第3期。
《〈水滸傳〉的三重寓意》,《文史知識》2003年第9期。
《清切平淡宛陵詩》,《古典文學知識》2003年第5期。
《關於中國古代文學史寫作的思考》,《陝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5期。
《對中國傳統文學觀念的重新審視——簡評王齊洲〈呼喚民族性——中國文學特質的多維透視〉》,郭英德、李文潔,《學術界》2003年第5期。
《自成一家山谷體》,《古典文學知識》2004年第1期。
《20世紀明代文學研究方法述評》,郭英德、王麗娟,《人文雜志》2004年第1期。
《明清傳奇戲曲敘事結構的演化》,《求是學刊》2004年第1期。
《論歷代〈文選〉類總集的分體歸類》,《中國文化研究》2004年第3期。
《論中國古代文體分類的生成方式》,《學術研究》2005年第1期
《由行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變遷——論中國古代文體分類的生成方式》,《陝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中國古代通俗小說版本研究芻議》,《文學遺產》2005年第2期。
《明人自傳文論略》,《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論「文選」類總集文體排序的規則與體例》,《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
《中國古代文體分類學芻議》,《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
《中國古典戲曲文學文獻整理芻議》,《戲曲研究》2005年第1期。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啟功先生與中國古典文獻學》,《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
《啟功先生與中國古典文學》,《古典文學知識》2006年第2期。
《中國古代文學史研究中的文學教育研究》,《文學遺產》2006年第2期。
《〈詞林一枝〉、〈八能奏錦〉編纂年代考》,郭英德、王麗娟,《文藝研究》2006年第8期。
《古代中國文學教育的基本特點》,《陝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
《〈牡丹亭〉傳奇現存明清版本敘錄》,《戲曲研究》2006年第3期。
《古代文學教育與當代社會文化》,《和諧·創新·發展——首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2007年4月。
《稀見明代戲曲選本三種敘錄》,《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明清女子文學啟蒙教育述論》,《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
《論明人傳狀文的文體特性與文化內涵》,《人文雜志》2007年第5期。
《明清文學教育與戲曲文學的生成》,《學術研究》2008年第3期。
《傳統戲劇表演藝術傳承人的特性與功能》,《天津社會科學》2008年第3期。
《新視域下的新成果——評〈湯顯祖與晚明戲曲的嬗變〉》,郭英德、范紅娟,《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第3期。
《藝術幻境與審美魅力——上昆〈長生殿〉觀後》,《藝術評論》2008年第6期。
《明清時期女子文學教育的文化生態述論》,《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5期。
《論傅惜華戲曲目錄著作的史學價值》,《戲曲研究》2008年第2期。
《真實的「假人」:宋江之「好漢」行徑》,《文史知識》2008年第9期。
《真實的「假人」:宋江之人生選擇》,《文史知識》2008年第10期。
《真實的「假人」:宋江之陰暗品性》,《文史知識》2008年第12期。
《病梅〈琵琶記〉蔡伯喈形象的文化人格》,《中華戲曲》2008年第2期。
《學而不厭:明清成年女子的家庭文學教育》,《社會科學研究》2009年第2期。
《北美地區中國古典戲曲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提要(2003-2008)》,林舒俐、郭英德,《戲曲藝術》2009年第2期。
《垂艷流芳:女子文學教育的效果》,《文化學刊》2009年第3期。
《北美地區中國古典戲曲研究博士學位論文述評(1998-2008)》,《文藝研究》2009年第9期。
《海外漢學的「中國趣味」》,《人民日報》2009年12月8日。
《中國古典戲曲研究英文論著目錄(1998-2008),林舒俐、郭英德,《戲曲研究》2009年第3期、2010年第1期。
《小題目含蘊大境界》,《中國文化報》2010年1月25日。
《「中國趣味」與北美地區中國古典戲曲研究》,《戲劇藝術》2010年第1期。
《論劇作家李漁的文學教育》,《文學遺產》2010年第3期。
《論明代論辨文的時代特徵》,《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

Ⅲ 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國古代文學區別是什麼

1、中國現代文學是在中國社會內部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條件下,廣泛接受外國文學影響而形成的新的文學。

它不僅用現代語言表現現代科學民主思想,而且在藝術形式與表現手法上都對傳統文學進行了革新。

建立了話劇、新詩、現代小說、雜文、散文詩、報告文學等新的文學體裁,在敘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寫手段及結構組成上,都有新的創造,具有現代化的特點。從而與世界文學潮流相一致,成為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文學。

2、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的是從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運動以前中華民族文學發展的歷史。

中國古代文學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歷史悠久,其起源,約略同中華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長的歷史上曾經產生出一代又一代的傑出作家和數不清的優秀作品,出現了多姿多彩的體裁、題材、風格、流派,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文學現象、文學潮流和文學理論, 內容極其豐富。

這是一筆無比寶貴的文化遺產。在世界民族文學之林,我國古代文學以自己無比輝煌的成就虛扮和無比鮮明的獨特風貌,佔有重要的地位。


(3)中國古代小說論綱是幾本擴展閱讀:

中國現代文學概念:

1,「現代」作為一個時間悶譽寬概念

①傳統分法:1917—1949 。多數學者。如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程光煒等《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等。

②現代分法:包括當代文學,南方不少學者。如朱棟霖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上即指1917—1949,下指1949至今。

另外,還有一種把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都包括進去的說法: 20世紀中國文學。

不過,上限又推到1898至今。如孔范今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下,山東文藝出版社1993,黃修己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上,下,中國青年出版社1993;劉明馨,趙金鍾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論綱》上,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等。

2,「現代」作為一個性質概念

《三十年》"序言":"所謂'現代文學',即是'用現代文學語言與文學形式,表達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學'。"

①語言上,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②文學形式上,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的內涵和地位古今均一樣。

③創作方法上,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並重。

④內螞亮容上,真正屬於"現代人"的思想,情感,審美心理,審美標准。民主主義,人道主義,個性主義,勞工神聖,兒童崇拜,婦女解放。

最關鍵一點,個人的出現——現代意義上的個人的出現。於是,一切思想,情感 和審美心理均從個人出發,皆因個人變化。特別是現代主義文學的產生和出現。

Ⅳ 黃霖的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初版,1990.8二版《古小說論概觀》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6《金瓶梅漫話》 學林出版社 1986.12《金瓶梅考論》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10《金瓶梅大辭典》(主編) 巴蜀書社 1991.10《近代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中國歷代小說辭典》宋元明卷(主編)雲南人民出版社1993.3《中國古代小說網絡全書》小說理論卷(主編)中國大網路出版社1993.4《中國文論選·近代卷》(選注合作)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11《中國文學史》(主編明代部分)第四卷第1 至232 頁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8《原人論》(合作)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0.2《中國小說研究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8《文心雕龍匯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6《黃霖說〈金瓶梅〉》 中華書局 2005.9《古代小說鑒賞辭典》(合作)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4《追求科學與創新》 (合作編著)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6《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主編) 東方出版中心 2006《中國歷代文論選新編》(主編)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歸有光與嘉定四先生研究》(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金瓶梅講演錄》 廣西師大出版社 2008《<文心雕龍>導讀、集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金瓶梅鑒賞辭典》(合作)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金瓶梅>與臨清》(編集) 齊魯書社 2008《中國古代小說敘事三維論》(合作)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9《中國歷代小說批評史料匯編校釋》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9《金瓶梅研究 》(第九輯)(主編) 齊魯書社 2009《雲間文學研究》(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世博夢幻三部曲》(校注) 東方出版中心 2010《微瀾集——黃霖序跋書評選》鳳凰出版社 2011《人間詞話鑒賞辭典》(合作)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2
主要文獻整理《儒林外史選粹》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11《金瓶梅資料匯編》中華書局1987.3《日本研究金瓶梅論文集》(翻譯,合作)齊魯書社1989.10《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校點,合作)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8《金瓶梅詞話注釋》(合作) 香港夢梅館出版社1993.3《水滸傳》(校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10《三國演義》(選評、校點)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4《脂研齋評批紅樓夢》,齊魯書社1994.7
主要論文《詩話雜談》《書林》1979.1《<金瓶梅>原本無穢語說質疑》《復旦學報》1979.4《簡論〈文概〉》《新聞戰線》1979.5《一種值得注目的〈水滸〉古本》《復旦學報》1980.4《談金聖嘆〈沉吟樓詩選〉》《復旦學報》增刊《古典文學論叢》《明清小說理論中的現實主義問題》《學術月刊》1980.11《略談資產階級革命派小說》《書林》1981.2《清末革命小說家瑣記》《復旦學報》1981 5《評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書林》1981.6《略談魏晉志怪小說》《書林》1982.1《〈水滸全傳〉李贄評也屬偽托》《江漢論壇》1982.1《宋末元初人施耐庵及「施耐庵的本」》《復旦學報》1982.4《〈忠義水滸傳〉與〈金瓶梅詞話〉》《水滸爭鳴》第一輯1982.4《姚瑩與桐城派》《江淮論壇》1982.5《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評點初探》《成都大學學報》1983.1《金瓶梅作者屠隆考》《復旦學報》1983.3《評〈水滸〉研究中的市民說》《水滸爭鳴》第二輯1983.8《有關毛本〈三國演義〉的若干問題》《三國演義研究集》1983《金瓶梅作者屠隆考續》《復旦學報》1984.4《金瓶梅與古代世情小說論》《江漢論壇》1984.6《略談明代的小說理論》《語文學習》1884.11《中國古代小說理論研究芻議》四川《社會科學研究》1985.1《論〈金瓶梅詞話〉的政治性》《學術月刊》1985.1《金聖嘆「庠姓張」辨》《江海學刊》1985.1《論姚門四傑》《江淮論壇》1985.2《金瓶梅作者屠隆考答疑》《杭州大學學報》1985.2《試論晚清革命派的小說觀》1986.6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古典小說戲曲論集》《張竹坡及其〈金瓶梅〉評本》1985.7復旦大學出版社《中國古典文學叢考》第一輯《曾樸》1985.5山東教育出版社《中國古代文學家評傳》第六卷《金瓶梅成書問題三考》《復旦學報》1985.4《〈三國〉與古代歷史小說論》1985.11中州古籍出版社《三國演義論文集》《卓然一家光彩照人--讀朱東潤先生〈中國文學論集〉的感想》 ,《文匯報》1985.12.10.《怎樣閱讀金瓶梅》《文藝學習》1986.2《吳趼人小說論》《明清小說研究》第三輯1986.4《李毛兩本諸葛亮形象比較論》《三國演義學刊》第二輯1986.8《我國暴露文學的傑構〈金瓶梅〉》人民文學出版社《金瓶梅論集》1986.11《〈開卷一笑〉與〈金瓶梅〉作者》《復旦學報》1987.4《金聖嘆》(合作)中州書社《中國古代文論家評傳》《〈金瓶梅〉流變零拾》《中國古典文學叢考》第二輯1987.11《關於上海圖書館藏兩種〈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日本《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動態》第二號1988.10《金瓶梅續書三種前言》齊魯書社《金瓶梅續書三種》卷首1988.8《〈儒林外史〉對〈金瓶梅〉的繼承和發展》《儒林外史學刊》第一輯1988.10《略論林昌彝的文學思想》《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四輯1988.《天下才子必讀書序》《河北師院學報》1989.4《太平天國的文化政策及洪仁玕的文學思想》《復旦學報》1989.5《王國維曲論與梁廷楠曲話》《學術月刊》1990.5《梁啟超》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散文家》1990. 7《關於〈金瓶梅〉崇禎本的若干問題》《金瓶梅研究》第一輯1990.9《略論黃人的〈中國文學史〉》《復旦學報》1990.9《三國演義前言》齊魯書社《三國演義》卷首1991.1《近代文論史上的桐城派》《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第一輯1991.10《近代宋詩派的「不俗論」》《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的現代思考》1991.10《再論笑笑生是屠隆》《復旦學報》1992.2《Motes on A Tangle of Emotions (I-PIEN CHING)》《THE CEST LIBRARY JOURNAL》1992.2《今古奇觀前言》嶽麓書社版卷首1992.11《西遊記前言》上海美術出版社版1993.3《再談「劉金吾」與屠隆及馮夢龍》《文學遺產》1993.2《試論〈一片情〉》《社會科學戰線》1993.2《水滸傳前言》 浙江古籍出版社版1993.10《中國近代文學批評研究的幾個問題》《文學評論》 1994.3《關於明清的艷情小說》 《文匯讀書周報》1994.1.1.《中國近代文學批評研究的幾個問題》《文學評論》 1994年第3期。《說〈二十世紀大舞台〉》 台灣《復興劇藝學刊》第十一期,1995.1.1《〈杜騙新書〉與晚明世風》《文學遺產》1995年第1期。《論中國文學批評的近代化》,《首屆中國近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4.7《清末戲劇改良運動》 台灣《復興劇藝學刊》第十二期 1995.4.1《我國古代文論中的「動心論」》 《中西學術》第一輯《意象系統論》 《學術月刊》1995年第七期《關於〈三國〉鍾惺與李漁評本兩題》,日本《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第一號1995.6.30出版《文學創作心境論--虛靜與怨憤》(上),《長沙水電學院社會科學學報》 1996年第一期《文學創作心境論--虛靜與怨憤》(下),《長沙水電學院社會科學學報》 1996年第一期《元代戲曲小說史上的雙璧》《古典文學知識》1996年第二期《中國古代的文學跡化論》《中國文學研究》1996年第3期《關於明清〈三國〉的評點》,「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新刊」本《三國演義》的《前言》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4《古代小說研究的大勢與近觀》春風文藝出版社《稗海新航》 1996.7《關於〈西遊記〉的作者和主要精神》《復旦學報》1998年第2期《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的民族性與現代轉換問題》——二十世紀中國古代文論三人談 陳伯海 黃霖 曹旭《文學遺產》1998年第3期《略談丁耀亢的戲曲觀》 中州古籍書社 《丁耀亢研究》1998.10《〈文心雕龍〉批本評語匯輯》上海遠東出版社《學術集林》第十五卷第132-169頁《關於古小說〈香螺卮〉》,1999年第3期《明清小說研究》第174-180頁(人大復印資料轉載)《日本早期的中國文學史著作》 1999年第5期《古典文學知識》《〈文心雕龍〉批本評語匯輯》(下)上海遠東出版社《學術集林》第十六卷《鹽谷溫對於中國小說史的研究》1999年第6期《復旦學報》《二十世紀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的幾個問題》,1999.12.10《韓國中國小說學會創立10周年紀念國際學術發表會論文集》《〈金瓶梅詞話〉與杭州》 日本《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第5號 1999.12.20日《中國古代的文學批評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文化的饋贈——漢學研究國際會議論文集》(語言文學卷) 2000.8《二十世紀起步的是與非——以梁啟起的「文界革命」為中心》,台灣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卷第三期 2000.9《還〈滄浪詩話〉以本來面目》——《滄浪詩話》據「玉屑本」校訂獻疑》,周興陸 朴英順 黃霖 《文學遺產》2001年第3期《追求崇高》 香港《黃世仲與辛亥革命》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1.8《再論〈金瓶梅〉崇禎本各本之間的關系》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從消解走向重構——世紀之初古文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社會科學戰線》2002年第1期《論容與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評西廂記>》 《復旦學報》2002年第2期《20世紀起步的是與非》 《中國大學學術講演錄2002》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清末民初的通俗文學與風陵文庫》,日本早稻田大學中國文學會《中國文學研究》第二十七期 2001.12《〈焚書〉原本的幾個問題》,《文學遺產》2002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3年第1期轉載《再論〈金瓶梅〉崇禎本各本之間的關系》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第3期轉載《關於明中葉文學「走向近代化變革」的問題》《文學遺產》2002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3年第4期轉載《笑笑生筆下的女性》 張宏生編《明清文學性別研究》 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10《百餘年來日本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紀略》,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編《中國文學研究》第六輯,2002.2《中國小說現代化的一大關戾——紀念〈新小說〉創刊100周年》《求是學刊》2003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3年第11期《中國小說評點研究》 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學研究集刊》第22期,2003年3月《近百年來的金聖嘆研究》,《明清小說研究》總第68期,2003年第2期;《「演義」辨略》,《文學評論》2003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4年第3期摘載,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4年第2期《時調中的清末民初世界》,《文史新瀾》,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11月。《〈閨艷秦聲〉與「易性文學」》,《文學遺產》2004年第1期。《最早的中國戲曲評點本》,《復旦學報》2004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4年第7期。《20世紀的「中國小說史」編纂》,《東岳論叢》2004年第3期。《談談「三言」「兩拍」》,《上海作家》2004年第2期。《二十八宿研齋、蛾術軒與〈文心雕龍〉》,《藏書家》第9輯,2004年8月《紅樓夢案——棄園紅學論文集》,台灣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4期,2004年3月。《晚明女性主體意識的萌動及其悲劇命運——以〈金瓶梅〉為中心》,王璦玲主編《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台灣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出版,2004年12月《雜談紅學史的編纂》,《明清小說研究》2004年第4期《徐奮鵬及其〈詩經〉與〈西廂記〉研究》,《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八輯,2005年1月《談談1900年前後的三部〈中國文學史〉著作》,《古典文學知識》2005年第1期,《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5年第4期《中國「寫人論」的古今演變》(合作),《文史哲》2005年第1期,《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5年第7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2期《近百年來「中國小說史」的編纂》,台灣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五卷第一期,2005年3月《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百年反思》,《復旦學報》2005年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5。6摘載,《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1期《〈金瓶梅〉是姓「金」》,《文匯讀書周報》2005年12月23日《一部有特色的近代文學研究史》,《文藝報》2006年1月3日3版。《〈金瓶梅〉詞話本與崇禎本刊印的幾個問題》,《河南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5期《我看〈金瓶梅〉》,《文史知識》2006年第5期《中國與日本:〈金瓶梅〉研究三人談》,《文藝研究》2006.6《「人」在〈金瓶梅〉中》,《上海大學學報》2006.7 第13卷第4期,《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12期《〈萬寶全書〉是座寶庫》,《文匯讀書周報》2006.8.18《中國古代小說與當今世界文學》,《文匯報》2006.8.27,《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11期《作為文學新起點的經濟視角》,《學術月刊》2006年第9期,《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7年第2期《由「史」而「論」 由「論」而「史」——黃霖先生文學批評史研究訪談錄》,《中文自學指導》2006/9/18《辨性質 明角度 趨大流——略談古代小說的分類》,《明清小說研究》2006/9/30《論震川文章的清人評點》,《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1/25《湯顯祖《四書》評語一百五十則》,《中國文學研究(輯刊)》2007/4/30《「笑學」可笑嗎——關於<金瓶梅>作者研究問題的看法》,《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6/15《文學地理學的理論創新與體系建構——評梅新林新著<中國古代文學地理形態與演變>》,《文學評論》,2007/9/15《「中國文學批評近現代轉型研究」論綱》,《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9/27《中國古代寫人論中的「態」范疇及其現代意義》,《學術月刊》2007/11/20《李時珍與<金瓶梅>》 ,《文史知識》,2008/6/1中國古代小說研究要追求「化境」——兼評李桂奎<中國小說寫人學>》,《明清小說研究》2008/7/15《<唐僧取經圖冊>探考》,《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1/15《<文心雕龍>:中國第一部寫作心理學論著》,《河北學刊》2009/1/20《清末民初小說話中的幾個理論熱點》,《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5《<張竹坡與《金瓶梅》研究>序》,《昆明學院學報》2009/3/31《大眾國學、世代累作及其他——讀<在書場與案頭之間>有感》,《學術研究》2009/5/20《特約評論人語》,《文史哲》2009/7/15《清末民初時調研究現狀概述》,《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9/7/25《另闢蹊徑論鍾惺——<鍾惺評點研究>序 》,《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9/15《百年前的強國夢與世博會——讀陸士諤的<新中國>》,《文史知識》 2010/1/1《「中國也有今日么!」——世博會前重讀<新石頭記>》, 《天津社會科學》 2010/1/23《評饒龍隼<上古文學制度述考>》,《文學評論》 2010/3/15《明道之要,學術之宗——<中國古代詩文名著提要>窺見》,《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20《民國初年「舊派」小說家的聲音》,《文學評論》2010/9/15《關於編寫中國文學學史的幾個問題》,《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5《覃思精研,繼往開來》,《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1/2/20《關於「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的三點感想》,《河北學刊》2011/3/1《<西廂記>、<琵琶記>、<牡丹亭>匯評述略》,《戲曲研究》 2011/4/30《<西廂>名句為題之八股文的文論價值》,《文藝研究》 2011/7/10《中國文學名著匯評本的價值》,《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25《中國近代文學研究三十年回顧與前瞻》,《中國文學研究》2012/7/31《「金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追念魏子雲先生》,《中國文學研究(輯刊)》2012/12/31《<詩經>評點與<詩經>傳播——以晚明時期為中心》,《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1/24
獲獎情況《金瓶梅漫話》學林出版社1986.12獲全國圖書金鑰匙獎《金瓶梅考論》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10獲第五屆北方十五省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獎《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 上冊1982,下冊1985.5,541990.8 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獎《金瓶梅大辭典》(主編)巴蜀書社1991.10獲全國古籍優秀圖書三等獎《近代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 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作為 《中國文學批評通史》之一,獲國家圖書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等。《中國文學史》(明代部分主編)第四卷第1 — 232 頁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獲國家圖書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特等獎、教育部優秀教材一等獎。《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三卷主編,撰寫其中第一卷《原人論》復旦出版社2000年5月,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演義」辨略》,獲2004年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文心雕龍匯評》,獲2006年華東地區古籍圖書二等獎

熱點內容
主人公會無極神功的武俠小說 發布:2024-07-06 18:29:37 瀏覽:42
都市修真類小說完本排行榜 發布:2024-07-06 18:18:44 瀏覽:355
武俠系列yy肉戲多點的小說 發布:2024-07-06 18:18:06 瀏覽:198
香港傖理小說全集 發布:2024-07-06 18:05:28 瀏覽:160
女主葉輕顏的小說 發布:2024-07-06 17:48:33 瀏覽:164
武俠小說快餐文學 發布:2024-07-06 17:23:04 瀏覽:106
龍慕辰顧汐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4-07-06 17:07:52 瀏覽:475
武俠小說開頭素材 發布:2024-07-06 17:05:01 瀏覽:687
穿成修真文里惡毒女配的小說 發布:2024-07-06 17:03:38 瀏覽:70
好看的小說修真類似於最強棄少 發布:2024-07-06 16:58:03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