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古代女子嫁妝描寫小說

古代女子嫁妝描寫小說

發布時間: 2024-09-22 13:25:11

Ⅰ 小說如何描寫古代婚禮現場

中國婚禮的歷史演變(轉載過來的)

《禮記.昏義》中的「昏」,原文作昬,由於古人娶妻,婚禮的親迎是在黃昏時進行,這時太陽將要下山,月亮就要出來,含有「陽往陰來」的意思,因而得名,後來才加上「女」字偏旁寫作「婚禮」。

古代婚禮習俗

提親

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經媒人撮合,認為門當戶對,互換「庚貼」(年齡、生辰八字)壓於灶君神像前凈茶杯底,以測神意。如三日內家中無碗盞敲碎、飯菜餿氣、家人吵嘴、貓狗不安等「異常」情況,則請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無相尅。舊時有人迷信所謂六年大沖、三年小沖;男婚年齡逢雙,女子十九不嫁;謂雞狗(雞犬不和)、龍虎(龍虎相鬥)、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難相配,待認為周全後始議親。

定親

定親前議親,議親始議「小禮」,在買賣婚姻年代均討價還價。一般「四洋紅」或「六洋紅」(綢緞衣料四至六件),金戒子兩只、金耳環一副;聘禮,小禮三十六,中禮六十四,大禮一百廿(銀圓);食品,個數「六十四」,即包頭64對、油包64隻、麻餅64隻等,尚有老酒2擔至8擔不等,故生囡有「老酒甏」之稱。定親後,男方將上述禮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禮多為金團、油包及閨女自做的綉品。定親憑證,男方送「過書」,俗稱「紅綠書紙」(紙張兩層外紅內綠),女方送「回貼」認可,俗稱「文定」。故舊時夫妻吵嘴,妻子常說我是有「紅綠書紙」的,以此抑制丈夫。繼「文定」後擇吉迎娶,由擇日店揀「好日」的日子。親友送禮,婚禮多是現金,或喜幛、喜軸,並書以「百年好合,五世其昌」、「天作之合」等。送嫁禮多為綉花或綢緞被面、被頭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紅棗、花生、桂圓、蓮子,寓「早生貴子」意。

舊時有媒人首次進門不能喝茶的習俗,謂「媒不飲茶」,說喝了茶要沖淡婚事。又稱媒人為「媒百櫥」,媒成能吃上「百餐」,要酬以「謝媒酒」,但婚後如夫妻不和或婆媳不睦,媒人有調解責任。

成親

請吃酒 迎親日子叫「好日」。俗諺「請吃酒,掗拜生」,好日前新郎拿著紅紙「知單」請長輩親友吃喜酒(好日酒),長輩要在自己姓名下寫上個「知」字。好日前有待郎、待嫁習俗,雙方父母親請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蓮子,討「五子登科」彩頭。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轎前擔」,一般為鵝2隻、肉l方、魚2尾等。

看嫁資 男方去女方搬嫁資(嫁妝),女方置嫁資於廳堂,讓人觀看,稱「看嫁資」。器物披掛紅色綵線,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數枚銀元,俗稱「壓箱錢」。嫁資搬到男方,亦陳列於廳堂供人觀看,亦叫「看嫁資」。由阿婆取女方鑰匙包,取鑰開箱,俗稱「掏箱」。

安床伴郎 迎親先一日,男方要「安床」,由一位「全福」婦女,取24雙筷子系扎紅線,安放新郎席子下,稱「安床」。婚前一至三天夜裡,由一個父母雙全的小儇(男孩)伴新郎同睡,睡於床的里邊,稱「伴郎」。晚上要給這個小儇吃包子、花生、雞蛋,寓「包生兒子」意,待「好日」那天早晨離開時,要給紅包,俗稱「挈出尿瓶」。

享先 好日先一二天,男家向貰器店貰得花轎和婚禮器物,掛燈結綵,以上等筵席款待賀客,稱「細便飯」。好日五更時辰,男家以全副豬羊或五牲福禮及果品,在廳堂供祭「天地君親師」,俗稱「享先」。早餐興吃「享先湯果」。

坐花轎 寧波閨女出嫁均坐花轎。傳說南宋小康王(高宗)逃難至明州,金兵追急,賴一女子相救得脫,後找恩女不得,詔明州女子出嫁可享半副鑾駕待遇,鳳冠霞披,並坐花轎。花轎,俗稱「大紅花轎」,有四人抬、八人抬之分。20年代寧波美球針織廠趙姓廠主的兒子成親,特約貰器店製作一頂上等花轎,精工細鏤吉慶故事人物300餘個,名「美球轎」,貰器店化本錢5000元,趙家首次貰用付費500元。這頂八人抬花轎,抬轎者穿一色特製的緞子馬褂,炫耀一時。坐花轎尚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女子一生只能坐一次。故夫妻吵嘴,妻子帶在嘴邊一句話:我是大紅花轎抬進門的,又不是走上門的,以此來炫耀高貴。迎親日,花轎出門,以凈茶、四色糕點供「轎神」。放銃、放炮仗,大紅燈籠開路,沿途吹吹打打。新郎不到岳父家迎親,以喜娘(送娘)為使者,持名貼前往。

開面 女家喜娘用五色棉紗線為新娘家絞去臉上汗毛,俗稱「開面」(含有現在美容意),客人興吃「開面湯果」。花轎臨門,女家放炮仗迎轎,旋即虛掩大門「攔轎門」,待塞入紅包後始開。花轎停放須轎門朝外,女家有人燃著紅燭、持著鏡子,向轎內照一下,謂驅逐匿藏轎內的冤鬼,稱「搜轎」。女家中午為正席酒,俗稱「開面酒」,亦叫「起嫁酒」。

上轎 新娘上轎前,經男方喜娘三次催妝,佯作不願出嫁,懶於梳妝(當然也有封建婚姻確實不願者),而後坐娘腿上,娘為女兒喂上轎飯,寓意不要忘記哺育之恩。較異習俗有三:其一,「哭上轎」。女兒上轎,母親哭送,哭詞多為祝頌、叮囑話,有:「囡啊囡,儂抬得去呵,烘烘響啊!儂獨自去呵,領一潮來啊! 」「儂敬重公婆敬重福,敬重丈夫有飯吃」等,新娘動了感情含淚惜別。其二,「抱上轎」。新娘由兄長抱上轎,進轎坐定後,臀部不可隨便移動,寓平安穩當意。其三,「倒火熜灰」。新娘座下放一隻焚著炭火、香料的火熜,花轎的後轎杠上擱系一條席子,俗稱「轎內火熜,轎後席子」。起轎時,女家放炮仗,並用茶葉、米粒撒轎頂。新娘兄弟隨轎行,謂之「送轎」。城區抬花轎要繞至千歲坊或三法卿(地名)等處,以討「千歲」、「三發」彩頭。兄弟送至中途即回,且要包點火熜灰回來,並從火種中點燃香或香煙,返家置於火缸,俗稱「倒火熜灰」,亦稱「接火種」。

拜堂 花轎進門,男家奏樂放炮仗迎轎。停轎後卸轎門,由一名五六歲盛妝幼女(俗稱「出轎小娘」)迎新娘出轎,用手微拉新娘衣袖三下,始出轎。新娘出轎門先跨過一隻朱紅漆的木製「馬鞍子」,步紅氈,由喜娘相扶站在喜堂右側位置。是時,新郎聞轎進門,即佯躲別處,由捧花燭小儇請(找)回,站左側。喜堂布置與各地相同,拜堂儀式則稍異,有主香公公,多由新郎祖父或祖伯叔擔任。主香者和新郎、新娘皆遵贊禮聲動作。贊禮者喊:行廟見禮,奏樂!(樂起)主祝者詣香案前跪,皆跪!上香,二上香,三上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贊禮者接著贊唱:升,平身,復位!跪,皆脆!接唱:升,拜!升,拜!升,拜!又唱:跪,皆脆,讀祝章!由一個十三四歲小儇跪在右側拜佛凳上讀畢(事先念熟,不可讀錯)。贊禮者又唱:升,拜!升,拜!升,拜!整個過程總稱為「三跪,九叩首,六升拜」。最後贊禮者唱:禮畢,退班,送入洞房!其間,新郎、新娘在拜堂時,有搶前頭跪習俗,謂誰跪在前面,以後就可管住後者,致鬧出邊拜邊踢墊子,新郎拂袖而起拒拜的笑話。

繁縟的拜堂儀式畢,由兩個小儇捧龍鳳花燭導行,新郎執綵球綢帶引新娘進入洞房。腳須踏在麻袋上行走,一般為5隻,也有10隻麻袋,走過一隻,喜娘等又遞傳於前接鋪於道,意謂「傳宗接代」、「五代見面」。入洞房後,按男左女右坐床沿,稱「坐床」,由一名福壽雙全婦人用秤桿微叩一下新娘頭部,而後挑去「蓋頭篷」,意示「稱心如意」,謂「請方巾」。新郎稍坐即出,新娘換妝,客人吃「換妝湯果」。而後,新郎、新娘行「拜見禮」,論親疏、輩份依序跪拜見面,稱「見大小」。拜時起樂,堂上擺大座兩把,受拜者夫婦同坐,如一個已故,則亦按男左女右就坐,另一把空著。拜畢賜紅包給新娘,俗稱「見面錢」。公婆可不掏紅包,謂「媳婦自家人」。新娘與同輩見面則作揖,若小輩拜見時,新娘亦給「見面錢」。之後,舉行「待筵」,新娘坐首席,由4名女子陪宴勸食,新娘多不真吃。筵畢,喜娘陪新娘至廚房行「親割禮」,有撈粉絲、摸泥鰍等習俗,謂之上廚。

賀郎酒 拜堂晚上,男家為好日正席酒,叫「賀郎酒」,新娘須逐桌逐位為長輩和客人斟酒,酒要斟滿又不可淌出。酒飲狀元紅,菜多鴛鴦名,樂奏百鳥朝鳳、龍鳳呈祥。席間,新娘在上熱菜(換湯)時,喜娘喊:新娘子換湯(換妝)作揖啦!宴後,喜家請有福有德的座客兩人至洞房,向新郎、新娘行「三酌易飲」禮,每進一次酒(新人只啜一口)相互交換下酒杯。主賀者須邊唱賀郎詞,戲謔、祥和兼有,諸如:第一杯酒賀新郎,有啥閑話被裡講,恐怕人家要聽房。第二杯酒賀新郎,房裡事體暗商量,謹防別人要來張(看)。第三杯酒賀新郎,祝願夫妻同到老,早生貴子狀元郎。

是夜,有吵新房習俗,諺雲:「三日無大小」。成親那天新娘不多與客人說話,吵房時先逗新娘開口,看其衣裳紐扣,五顆紐扣說是「五子登科」,看其腳髁頭,說是看老壽星。鬧至午夜始散。新郎隨出送客,喜娘始鋪被褥,新娘即賞以紅包,喜娘嫌不足則佯立不走,待增加後才出。新娘關房門,新人共吃「床頭果」。新郎上床,新娘「坐花燭」,花燭不可吹滅,燭盡方可上床。尚有在白天做好手腳,夜裡撬門跳窗進新房挪走新郎衣裳,吵房成功,新人要罰出糖果、香煙錢。

Ⅱ 描寫古代十里紅妝場面有哪些

自古以來, 中國女子出嫁都有十里紅妝的習俗,用來形容女子嫁妝的豐厚之極。舊時的出嫁習俗是由伴娘為新娘鋪床。

在結婚前一天,床上的用品、衣裝用品、首飾、被子以及古時的化妝用品等會在親迎的時候跟著花轎一直到外面。

其餘的床鋪,床桌器具箱籠被褥什麼都有,日常用品無所不包。紅妝的隊伍會蜿蜒數里從女家一直到夫家。到處都充斥著喜慶如意的氣息和家產富足的快意,也稱之為「十里紅妝」。

傳說

十里紅妝,古代如此盛大排場一般只有達官貴族才能享有,寧海能夠上十里排場皆因一個傳說。據傳,南宋開國皇帝,康王趙構被金兵追到寧波西鄉,一個農家姑娘在曬場上用籮筐把康王罩起來,金兵被騙了過去。康王被救後,就向姑娘說明了真實身份,並承諾:「等我政權穩定了,派人抬姑娘去皇宮,報答救命之恩。」

Ⅲ 《知否》:華蘭出嫁十里紅妝,明蘭的陪嫁到底有多少

宋朝有厚嫁之風,女兒出嫁,娘家要備下一筆厚厚的嫁妝。

有俗語說:家有五女,賊盜不過其門。意思就是說,誰家要生了五個女兒,光是陪嫁就能把家底掏空,連賊都不願惦記。

《知否》開場是袁盛兩家文定之喜。外屋賓客如雲,席面好不熱鬧,內宅盛家祖母與華蘭談心。

祖母說到:你的性格最是和順,又堅韌有盤算,我是放心的,但嫁妝壓箱底,還是越多越好。

到底,祖母給華蘭多少嫁妝?



Ⅳ 有木有描寫古代皇帝結婚的場景 和皇後的!

《皇帝大婚》:看皇帝結婚能多復雜。

故宮收藏有《載湉大婚典禮全圖冊》共分為八冊,由清代宮廷畫家慶寬等人繪制,它以連環畫的形式記錄了光緒皇帝迎娶皇後的全過程。

這八冊畫作包括第一冊《皇後出宮至邸圖》,第二冊《納采禮筵席圖》,第三冊《大征禮圖》,第四冊和第五冊均為《皇後妝奩圖》,第六冊《冊立奉迎圖》,第七冊《皇後鳳輿入宮圖》,第八冊《禮節圖》。

描繪的場景包括納采禮、大征禮、冊立禮、奉迎禮、合巹禮、慶賀禮和賜宴。《皇帝大婚》畫冊以《載湉大婚典禮全圖冊》為線索,配合史料與部分文物圖片,從「婚前准備」「成婚當日」「婚後禮節」三個部分梳理光緒的大婚慶典。

《皇帝大婚》從「納采禮」講起,納采禮即男方請媒人去女方家求婚,女方同意以後男方行納采禮,即訂婚。清朝的「納采」禮有鮮明的滿族文化特徵,內務府籌辦的的納采禮禮物中,甲胄、馬匹佔有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清朝是以騎射作為國家的根本。

納采禮中的多穆壺也很有特點,這種用金、銀、琺琅、陶瓷等製作、在清宮中收藏很多的壺,是青海、西藏地區用於盛放奶茶的器具。

之後的「大征禮」中,皇帝派人到女方家中送聘禮,清朝皇帝的「大征禮」以多為實,如順治帝大婚之時的大征禮物為黃金二百兩,白銀萬輛,金茶筒一具,銀茶筒二具,金銀盆各一具,緞千疋,布二千疋,馬二十匹,鞍轡具,馱甲二十副,常等甲三十副。

另一邊,皇後也要送妝奩入宮,皇後妝奩的特點在於皇後的妝奩並不由其娘家備辦,而是由朝廷統一籌辦。由於皇後的妝奩規模宏大,不僅其娘家不可承受,即使內務府乃至整個紫禁城都難以完成這項任務。

《清同治大婚典禮紅檔》記載,皇後妝奩分為「內辦」與「外辦」兩種方式。「內辦」即由京城的機構籌辦,「內辦」的物品主要為冠帽鞋襪、 珠寶首飾類,這些物品內務府向有儲備。「外辦」則需要京城之外的機構承辦,主要包括衣物等紡織品和木器、鋪墊、門簾帳幔、皮張、鍾表等。

這些要交粵海關監督,及江南,蘇州、杭州織造等地方承辦。

皇帝成婚當日是重頭戲。

首先要行「冊立奉迎禮」。

冊立日天剛亮,鑾儀衛陳設法駕鹵薄於太和殿外、陳設皇後儀駕於宮階下及宮門外;

樂部將樂懸於太和殿外;

禮部鴻臚寺官設節案於太和殿內正中南向、設冊案於左西向、寶案於右東向、龍亭二座於內閣門外;

內監設丹陛樂於宮門外、節案內於宮內正中(以上均南向),設冊寶案於宮門內兩旁,東西向,設皇後拜位於香案之南。

冊立禮之後,皇後御吉服,乘坐鳳輿出府邸,由大清門過金水橋、午門外,由午門的中門進入宮內,皇後的鳳輿由乾清門的中門進入乾清宮,降輿。之後有命婦將皇後引入到洞房,即坤寧宮東暖閣。

坤寧宮之內部,東曰東暖閣,為皇帝皇後大婚之洞房。東暖閣內裝備帳幕,陳設皆為喜房之形式。簾帳皆用紅緞綉五彩加金之百子圖,余則均為皇後之嫁妝箱櫃等用品。皇帝大婚,同皇後住此三天,之後皇帝另在東西六宮中擇一宮殿給皇後住。在洞房裡也有一系列的禮儀,如坐帳禮、合巹禮,要吃合巹宴。

(4)古代女子嫁妝描寫小說擴展閱讀:

老太監回憶:皇帝大婚當晚,皇後必須得先吃一樣東西。

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風吹雨打發展至今,在歷史舞台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從古至今延續下來的古典理智也隨著時代而慢慢改變。從前我們是父系氏族,男人為尊,女人為卑,男人可以擁有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獨守空房。

尤其是皇宮貴族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皇帝後宮佳麗三千,每個都是世間絕色。而後人為了回顧當時的歷史,就會通過拍攝電視劇來給我們展現以前人們生活的景象。

在古代的時候,皇帝都會有定期選修後宮妃嬪的日子。其實皇帝在當時結婚只會結一次,和那一個人舉行婚禮,那就是他的正室。除此以外,其他被選上的測試妃嬪都不會再次舉行婚禮。這些被皇帝看上的女性,但凡被選中就直接被送入了宮中。

也許這樣算起來,古代時候並不是一夫多妻制。每個男人都只有一位正妻,其餘的都是妾。皇帝的正妻就是皇後,所以皇帝雖然擁有那麼多妃嬪,終歸也只是結過一次婚罷了。而且在那個地位分層明顯的時代,很多事情並不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

自古以來人們就非常重視一切盛大的節日宴會。是傳統習俗,就連家宴或者是結婚這種重要的日子都要挑一個吉時,這是為了給未來討個好彩頭。

從古代時在結婚方面就流傳下來的一些習俗,這些活動無疑就是圖個吉利。從古代婚禮來說,結婚時需要經歷鬧洞房,喝交杯酒這些習俗,還要吃花生和棗子。雖然現在很多人都是崇尚西式婚禮,但是在准備婚禮時也還會沿襲這個風俗。

其實皇帝結婚也有這樣的風俗,但是皇帝是一國之君,是不可能經歷鬧洞房這一環節的。皇帝和皇後的婚禮非常盛大,幾乎是舉國歡慶。在舉行完一切儀式之後,皇帝就會攜手皇後一起回皇宮之中,之後就是洞房環節。

據一位太監晚年陳述,皇帝大婚當晚,在洞房之前皇後必須吃一種沒有煮熟的餃子,這種餃子叫做子孫餑餑。這也是為了討一個吉利,在餃子煮到半生半熟的時候,送去給皇後吃,在吃的時候還要問皇後生不生,皇後就會回答生。

在古人看來,這就是意味著皇室兒孫滿堂的好彩頭。皇帝結婚和皇後一起喝的酒,不叫交杯酒,比民間叫法高級一點合巹([jǐn])禮,這意味著以後皇帝和皇後生活幸福美滿。

Ⅳ 古代公主最詳細的嫁妝

在古代,一副嫁妝通常包括六十四抬。嫁妝是指女子出嫁時,從娘家帶到丈夫家的衣被、傢具及其他用品。由於各地、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的不同,嫁妝的內容也會有所差異。人們常用「良田千畝,十里紅妝」來形容嫁妝的豐厚。在舊俗中,婚期前一天,女家會將置辦的奩具雇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為之鋪陳,這俗稱「鋪床」或「發嫁妝」,雖然不在婚姻六禮之列,但長期以來卻是漢族婚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富家嫁妝豐厚,床、桌、器具、箱籠、被褥一應俱全,日常所需無所不包。發嫁妝的隊伍綿延數里,因此有「十里紅妝」的說法。「發嫁妝」往往成為富貴大戶人家擺闊誇富的大遊行。
送嫁妝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為了女兒在夫家過得更好,貼補家用,或以備應急;二是為了給女兒在男方家爭取地位,嫁妝多可以顯示女方家的經濟實力(盡管普通老百姓家庭是東拼西湊的)。因此,古代女子非常重視自己帶到男方家的嫁妝,如手鐲、玉器等。這兩點也是符合經濟人成本收益分析或效用最大化的。
婦女在結婚時帶到她丈夫家裡的錢、物,也稱「陪妝」、「妝奩襲斗或」。嫁妝的豐儉由家庭貧富而定。在封建社會,女子在母家無財產繼承權,貴族官僚嫁女時,除接受男家人大量聘禮財物外,還需以大量財物贈女帶往夫家,以此為榮耀。歷代統治階級嫁女都崇尚奢侈,嫁妝從梳妝鏡匣(奩)中的脂粉、膏澤、釵梳等物,到衣被用品、金銀器皿、珍玩寶物,無所不包。

熱點內容
美女與狗小說bt種子迅雷下載 發布:2024-09-22 16:38:50 瀏覽:957
修真gl類型小說 發布:2024-09-22 16:32:59 瀏覽:206
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集 發布:2024-09-22 16:30:41 瀏覽:502
肉肉的小說古代言情 發布:2024-09-22 16:27:35 瀏覽:403
她是小仙女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4-09-22 16:26:14 瀏覽:358
古代小說采葯 發布:2024-09-22 16:26:13 瀏覽:680
知否小說多少錢一本 發布:2024-09-22 16:25:39 瀏覽:886
古代洞房夜小說 發布:2024-09-22 16:04:19 瀏覽:655
一部小說檸檬樹海豚 發布:2024-09-22 15:51:44 瀏覽:238
有一部小說是我的什麼老師 發布:2024-09-22 15:45:22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