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小說中的名人
① 中國古代文學家
陶淵明(365—427) 字元亮,或雲名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淵明集》。他的曾祖陶侃是東晉初名將,握強兵鎮守長江中游,都督八州軍事,封長沙郡公,聲威煊赫一時。 死後追贈大司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親亦曾出仕。陶氏為東晉元勛之後,地位雖不如南下名族高貴,也是潯陽的大族。只是陶淵明這一支,因他年幼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漸敗落。他從二十九歲時開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歸隱。後陸續做過鎮軍 參軍、建威參軍等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陶淵明的文學創作,在詩歌、散文、辭賦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對後代影響最大的是詩歌;在陶淵明的詩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園詩。
柳宗元(773--819)唐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人(今山東運城縣解州鎮),世稱柳河東.他出身於官吏家庭,21歲時中進士,官監察御史里行.與劉禹錫參加了主張革新的王叔文集團,任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被貶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貶為永州司馬.同時被貶的還有七人,史稱"八司馬事件".在長期的謫貶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變化.後任柳州刺史,故後人也稱之為柳柳州.文學上與韓愈一起提倡古文運動,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並稱"韓柳".他的文學主張是"文道並重",強調創作態度必須嚴肅認真.他的創作可分為傳記,論文,山水游記,寓言四種,以山水游記和寓言的文學成就最高.他的游記代表作《永州八記》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義深遠.《三戒》是很有影響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也主要體現在山水詩的創作上.他的詩不同於其他人的山水田園詩,而是借詩表現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自身不幸的感嘆.他在哲學上,提出天地,元氣,陰陽不能"賞功而罰禍",打擊了當時流行的因果報應思想,但對佛教妥協,有儒,釋,道三教調和的主張,有《河東先生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別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人,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從小聰明博學,興趣廣泛。26歲時,辭親遠游,足跡遍及半個中國。後經道士吳筠薦舉,入長安供奉翰林。不到三年,李白因感朝政腐敗,再度開始漫遊生涯。晚年生活困頓飄泊,卒於當塗(今屬安徽)。李白的詩(如《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等)雄健奔放,無所拘束,語言自然明快,達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境界。他的思想既有儒家的積極入世精神,更有道家的自由放達情致,並雜以游俠意念。李白詩現存900多首,有《李太白集》。畫面上,李白身著白衣,獨自站在江邊,眺望著逐漸消失的孤帆遠影,超脫飄逸,似正在醞釀詩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人,唐代大詩人。早年漫遊各地。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杜甫一生飽經憂患,歷盡坎坷,晚年生活極為貧困。杜甫的詩大多反映下層人民疾苦。其詩抒寫個人情懷,往往緊密結合時弊,思想深厚,境界廣闊,有強烈的社會現實意義,深刻地反映了時代特色,後世稱為「詩史」。其詩作在藝術上博採前人,融合眾長,形成特有的沉鬱頓挫的風格。今存杜甫詩1400餘首,其中《春望》、《北征》、《麗人行》、「三吏」(《潼關吏》、《新安吏》、《石壕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最為膾炙人口。現有《杜工部集》。畫面中杜甫衣著簡朴,坐於太湖石上,正提筆沉吟。畫面突出了對杜甫臉形和顏面皺紋及眼神的刻劃。幾條皺紋,埋藏著杜甫不幸的遭遇;沉鬱的眼神,則流露著傷時感世的心情。
韓愈(768——842),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因其郡望昌黎,自稱「昌黎韓愈」,故後人稱之為韓昌黎。曾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他大力提倡儒學,以繼承儒家道統自任。堅決反對佛、道二教,反對藩鎮割據。在文學上,反對六朝駢儷的文風,主張恢復先秦兩漢的散文傳統。其文氣勢雄渾,說理透徹,邏輯性強,感情充沛。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詩獨辟蹊徑,頗具獨創性。現有《昌黎先生集》。畫面上的韓愈寬衣博帶,拱手正立,顯示出為人正直、莊重嚴肅的形象。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是唐代的文學家、哲學家。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其詩文均為反映現實的力作。寓言諷刺小品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出現,是柳宗元的創新。其中的代表作如《三戒》等,文章短小簡潔,意味深遠,語言犀利,風格嚴峻。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尤為突出,文筆秀麗清新,描寫景物細致生動,極富詩情畫意。其代表作如《永州八記》對後世有很大影響。柳宗元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現存有《柳河東集》。畫面上反映的是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等人的革新運動,被貶南方,在溪邊撰寫詩文的形象。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遭貶。卒後追謚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歐陽修(1007-1072),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嘉佑五年(1060),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以後,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熙寧四年 (1071)六月, 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居潁州。卒謚文忠。
歐陽修一生博覽群書,以文章冠天下。他文史兼通,造詣很深,對宋代文風的改革頗有貢獻,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在史學方面也很有成就,編撰《五代史記》(《新五代史》),並與宋祁等修《唐書》(《新唐書》)。 歐陽修書法亦著稱於世,其書法受顏真卿影響較深,朱熹說:「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游,中實剛勁。」。這位散文宗師還是一位金石收藏學的先驅開拓者,編輯和整理金石遺文上千卷,並撰寫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簡稱《集古錄》。其中金文跋二十餘篇,其他絕大部分為石刻跋尾。這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松仁宗寶元元年(1038)進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後因反對王安石變法,於熙寧三年(1070)出知永興軍(今陝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洛陽,花費15年時間主編《資治通鑒》.元豐八年(1085)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後聽政,召他入京主持國事,次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全部廢除王安石新法,恢復舊制.為相8個月病逝,追封溫國公,謚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他主編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全書共294四卷,另有《目錄》,《考異》各30卷.取材於各種正史,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200餘種,經過作者加工剪裁而成.該書語言簡練曉暢,敘事清晰嚴謹,有些篇章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如"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等.有《司馬文正公集》.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山陰人。12歲即能詩文, 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種存世。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放矢739)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做官,曾任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政聲好,很得當是總督尹繼善的賞識。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築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自此,他就在這里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現人才,獎掖後進,為當時詩壇所宗。袁枚24歲參加朝廷的科考,試題是《賦得因風想玉珂》,詩中有「聲疑來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總裁們以為「語涉不庄,將置之孫山」,幸得當時總督尹繼善挺身而出,才免於落榜。
詩文有《小倉山房集》的卷。詩論:《隨園詩話》16卷,《補遺》10卷,《子不語》24卷及續篇10卷。尺牘、說部等30餘種。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
② 求各詩人文人的簡介(字、號、朝代)為中考
1、 魯迅 (1881-19360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主要的作品集有:小說集(兩部):《吶喊》《彷徨》
2、 朱自清 字佩弦,現代散文家、詩人。著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他的優秀的散文有〈背影〉〈春〉〈荷塘月色〉〈綠〉〈匆匆〉。
5、劉勰 字彥和,南朝梁代文學理論批評家,著有我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
12、《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依據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編訂,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240多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燭之武退秦師》就節選自此作品。
13、《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共21卷,相傳為左丘明所著,記載了周穆公十二年到周貞王十六年間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的史實。《國語》有「春秋外傳」之稱,現存最早的《國語》注本是三國時吳國的韋昭寫的《國語解》。課文《勾踐滅吳》選自《國語•越語》。
14、《戰國策》: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33篇,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有關的謀議或 辭說。它標志著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給後世散文和辭賦的創作以重大影響。16、《論語》:是記錄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孔門弟子(包括再傳弟子)根據自己的記憶或耳聞的傳說寫下來的。它是有關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全書共20篇,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1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我國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批評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包含「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為仁」兩層含義。
18、《孟子》:是記載戰國時期思想家孟軻言行的書,有孟子及其弟子編成,共七篇,內容涉及政治活動、政治學說以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其中的文章以雄辯著稱,善用排比句式,筆試咄咄逼人。《寡人之於國也》即出自此作品。
19、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是繼孔子之後的儒家大師。他將孔子「仁」的思想發展為「仁政」的政治主張,強調「民貴君輕」,重視民心向背;提出「性善」論,認為人性本來是善良的。
20、《荀子》:是戰國末期思想家荀況所著,一小部分出於其弟子之手,現存32篇。
21、荀子:名況,尊號「卿」,戰國時趙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是先秦唯物主義的集大成者。他提出「性惡」論,「天行有常」「人定勝天」的思想。
22、《莊子》:是戰國中期思想家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後學所著,又名《南華經》,現存33篇,包括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
23、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合稱「老莊」。
24、老子: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始人,姓李名耳,人稱老聃,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
25、賈誼:世稱賈生或賈長沙、賈太傅,西漢政論家、文學家。代表作品有《過秦論》《吊屈原賦》《鵩鳥賦》。
26、《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又稱《太史公書》,它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時期近三千年的歷史。全書130篇,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開創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本紀:按年代記敘帝王的言行和政績。表:按年代譜列各時期的重大事件。
書:記錄了各種典章制度的沿革。
世家:記述了諸侯國的興衰和傑出人物的業績。
列傳:記載了各種名人的生平和事跡。
27、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28、王羲之:字逸少,世稱王右軍。東晉書法家、文學家,有「書聖」之稱,他所書的《蘭亭集序》為傳世名篇。
29、陶潛:又名2,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東晉大詩人,曾做彭澤縣令,後辭官歸家,隱居田園,寫了大量的詩作。詩歌《歸田園居》、《飲酒》,散文《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賦《五柳先生傳》皆為傳世名篇,有《陶淵明集》。
一古典文學
(一)春秋時期
《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由孔子編輯。分風、雅、頌三個組成部分,使用賦、比、興的手法。《伐檀》《碩鼠》
《論語》,記載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和行動,由孔子的弟子編纂。孔子(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六則 《侍坐》 《季氏將伐顓臾》《荷 丈人》
《左傳》,我國第一部敘事比較詳細的編年史,記載了春秋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傳是左秋明所作。《曹劌論戰》《 之戰》
(二)戰國時期
《莊子》,莊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學派著作。《庖丁解牛》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言行,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孟子(約前372~約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齊桓晉文之事》《魚我所欲也》《庄暴見孟子》
《荀子》,作者荀況,戰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勸學》
《韓非子》,韓非和後人所作,法家的作品。韓非,荀子的學生。《扁鵲見蔡桓公》《智子疑鄰》《五蠹》
《呂氏春秋》,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編輯而成,雜家的代表作,以儒家、道家思想為主,吸收了墨家、法家等各家的思想。《察今》《察傳》
《列子》,相傳是戰國時列禦寇所作。《愚公移山》
《戰國策》,記載戰國時代各國游說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西漢劉向整理而成,共33篇。《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馮諼客孟嘗君》《荊軻刺秦王》
《楚辭》,西漢劉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匯集而成,共17篇。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年),楚國浪漫主義愛國詩人,《離騷》為代表作。《涉江》
(三)漢朝
賈誼,西漢的政治家、文學家。《過秦論》《論積貯疏》 《淮南子》,西漢劉安及其門客編輯,為雜家著作。《塞翁失馬》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歷史。作者司馬遷(約前145~?年),字子長,西漢傑出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繼承父業任太史令。《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屈原列傳》《信陵君竊符救趙》
《漢書》,紀傳體史書,東漢史學家班固受詔編寫,未完,死於獄中,後由班昭、班彪等完成。《蘇武》
《孔雀東南飛》,是保存下來的最早的長篇敘事詩,大約產生於漢代末,最早見於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台新詠》。《孔雀東南飛》 (四)魏晉南北朝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政治家、軍事家、詩人。《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
諸葛亮(181~234年)政治家、軍事家。《出師表》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詩人,曹操的第三子。《七步詩》
《搜神記》,筆記體志怪小說,作者是東晉史學家、文學家干寶。《干將莫邪》
陶淵明(365~427年),東晉詩人,字元亮(一說字潛,字淵明),存留120多首詩,其中20多首田園詩,開辟五言詩的新境界。《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
《水經注》,作者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水經》是古代一部記我國河流水道的書,酈道元為之作注。《三峽》
《後漢書》,南朝史學家范曄所著,與《史記》《漢書》合稱"三史"。 《張衡傳》
丘遲,南朝齊、梁間的文學家。《與陳伯之書》
《木蘭詩》,民間敘事詩,北朝樂府民歌中最傑出的作品。《木蘭詩》
吳均,南朝人。《與朱元思書》
(五)唐朝
唐初文壇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之渙,詩人,歌詠邊塞的詩歌最著名。《涼州詞》《登鸛鵲樓》 孟浩然,擅長山水田園詩,與王維並稱"王孟"。 《春曉》《過故人庄》
王昌齡,擅長七絕,主要寫邊塞詩和宮怨詩。《芙蓉樓送辛漸》
王維,字摩詰,曾官至尚書右丞,故世人稱"王右丞",其詩有詩、畫、音樂合一的特色。《觀獵》《鳥鳴澗》《送元二使至安西》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想像豐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語言瑰麗活潑,擅長樂府和絕句,許多詩成為千古絕唱。存詩近千首。
《夜靜思》《送友人》《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望天門山》《秋浦歌》《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傑出現實主義詩人。曾任工部員外郎,後世稱為"杜工部"。其詩感情真切,思想深刻,意境深沉,語言准確,存詩1400多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江畔獨步尋花》《江南逢李龜年》《石壕吏》《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兵車行》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晚唐現實主義詩人。其詩深刻反映現實,反映民眾的疾苦,感情充沛,語言通俗,雅俗共賞。存詩近3000首。《錢塘湖春行》《憶江南》《賣炭翁》《琵琶行(並序)》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世稱韓昌黎,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積極提倡古文運動,恢復古代朴實文風,留下大量文情並茂的文章。《馬說》《師說》《原毀》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東解(xie)州人。積極提倡古文運動,寫出大量優秀散文、游記、寓言、詩歌等作品。《小石潭記》《童區寄傳》《捕蛇者說》
杜牡,字牧之,號樊川。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江南春絕句》《阿房宮賦》
岑參,詩人,是寫邊塞詩的代表人物之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劉禹錫,字夢得,著有《劉夢得文集》。《陋室銘》
崔灝,著名詩人。《黃鶴樓》 (六)宋朝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著有《範文正公集》。《岳陽樓記》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在散文、詩歌、史傳編寫、詩文評論方面均有成就。《醉翁亭記》《伶官傳序》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著作以史論、政論為主,與其子蘇軾、蘇轍並稱"三蘇",著有《嘉 集》《六國論》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北宋文壇領袖,詩、詞、散文有著極高的成就。倡導詩文革新運動。著有《東坡全集》《東坡志林》等。《浣溪紗》《念奴嬌•赤壁懷古》《題西林壁》《石鍾山記》《教戰守策》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提倡變法。因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號文,人稱王文公。倡導詩文革新運動。著有《王臨川集》等。《傷仲永》《游褒禪山記》
司馬光(1019~1086年),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政治上反對王安石變法。花了19年時間主持編寫了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訓儉示康》《赤壁之戰》
李清照,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在散文詩詞方面均有成就,後人輯有《漱玉集》。《武陵春》《如夢令》 陸游(1152~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是我國詩人當中創作數量最多的一個,存詩9300多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訴衷情》《過小孤山大孤山》
辛棄疾(1140~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存詞600多首。《西江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履善,自號文山,廬陵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寫了許多愛國主義的詩文,被俘不屈,壯烈殉國。著有《指南錄》等。《過零丁洋》《〈指南錄〉後序》 沈括,字存中,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所著《夢溪筆談》是綜合性學術專著。《活板》《采草葯》《雁盪山》
柳永,字耆卿,北宋婉約派詞人。《雨霖鈴》
周敦頤,字茂叔,著名哲學家。《愛蓮說》
姜夔,南宋詞人。《揚州慢》
(七)元明
關漢卿,號已齋叟,元代雜劇作家,寫了60多種雜劇,現存18種。《竇娥冤》
施耐庵,著有描寫農民革命斗爭的長篇小說《水滸》,是在民間傳說、說書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是我國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楊修之死》《群英會蔣干中計》 吳承恩,在民間傳說、雜劇和其他著作的基礎上創作《西遊記》,是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美猴王》
馮夢龍,通俗小說作家,作品以所輯《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喻世明言》最著名。《灌園叟晚逢仙女》
張溥,明末文學家。《五人墓碑記》
(八)清朝
蒲松齡,字留仙、劍臣,號柳泉,代表作為文言短篇志怪小說集《聊齋志異》。《促織》
方苞,散文家,"桐城派"創始人。《獄中雜記》《左忠毅公逸事》
吳敬梓,所做《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優秀長篇諷刺小說。《范進中舉》
曹雪芹,名 ,字夢阮,好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完成了《紅樓夢》前80回,《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的最高峰。《葫蘆僧判斷葫蘆案》《林黛玉進賈府》
全祖旺,文學家、史學家。《梅花嶺記》
龔自珍,散文家,"桐城派"奠基人之一。《病梅館記》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是改良主義思想家、宣傳家。《少年中國說》《譚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