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士兵的角度寫小小說
A. 《大兵》的閱讀理解答案
人們是在車後發現他的——他用肩頂著車後輪,並將自己的一條腿墊在車後輪下。在大家的印象中,下面,我為大家分享《大兵》的閱讀理解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兵
梁曉聲
天黑了。
暴風雪呼嘯得更加狂怒。一輛客車,已經被困在公路上六七個小時。
車上二十幾名乘客中,有一位抱著孩子的年輕母親,她的孩子剛剛兩歲多一點兒。還有一個兵,他入伍不久。他那張臉看去怪稚氣的,讓人覺得似乎還是個少年吶。
那時車廂里的溫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攝氏度左右,漸漸降至零下四十攝氏度左右了。車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層層「裱」嚴了。車廂里伸手不見五指。每個人都快凍僵了。那個兵自然也不例外。不知從哪一年起,中國人開始將兵叫做「大兵」。其實,普通的大兵們,實在都是些小戰士。
那個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襖、棉褲、凍不透的大頭鞋,羊剪絨的帽子和里邊是羊剪絨的棉手套,還有一件厚厚的羊皮軍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一個人。
他的大衣讓司機穿走了。只有司機知道應該到哪兒去求援。可司機不肯去,怕離開車後,被凍死在路上。於是兵就毫不猶豫地將大衣脫下來了……
他見一個老漢只戴一頂氈帽,凍得不停地淌清鼻涕,掛了一鬍子,樣子非常可憐。於是他摘下羊剪絨帽子,給老漢戴了。老漢見兵剃的是平頭,不忍接受。兵憨厚地笑笑說:「大爺您戴著吧!我年輕,火力旺,沒事兒。」
人們認為他是兵,他完全應該那麼做。他自己當然也這么認為。
後來他又將他的棉手套送給一個少女戴。
她接受時對他說:「謝謝。」
他說:「不用謝。這有什麼可謝的?我是兵嘛,應該的。」
後來那年輕的母親哭了。她發現她的孩子已經凍得嘴唇發青。盡管她一直緊緊抱著孩子。
於是有人嘆氣……
於是有人抱怨司機怎麼還沒找來救援的.人們……
於是有人罵娘,罵天,罵地,罵那年輕的母親哭得自己心煩心慌……
於是,兵又默默地脫自己的棉襖,走到那位年輕母親身邊。幫著她,用自己的棉襖,將她的孩子包起來了……
穿著大衣的幾個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將自己裹得更緊了。彷彿,兵的舉動,使他們冷上加冷了……
再後來,天就黑了。
伸手不見五指的車廂里忽然有火苗一亮:是那個想出100元買下他棉襖的男人按著了打火機。他接近到兵跟前,一鬆手指,打火機滅了。車廂里又伸手不見五指了。
他低聲說:「真的,你這兵就是經凍。咱倆商量個事兒,把你的大頭鞋賣給我吧,200元!200元啊!」
兵說:「這不行。我要凍掉了雙腳,就沒法兒再當兵了。」
他一再地央求。說哪兒會凍掉你雙腳呢!你把大衣、棉襖、帽子和手套都白送給別人穿著戴著了,怎麼我買你一雙鞋你倒不肯了呢?
兵沉默片刻,猶豫地說:「那……如果你願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換的話,我可以考慮……」
二人互換之際,他又灌了一大口酒。好像如若不然,這種交換,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虧的。
兵從車廂這一端,摸索著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們,讓所有的人都飲口酒驅寒。包括那位年輕的母親,包括那少女。
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時,兵最後將它對著嘴舉了起來——只有幾滴酒緩緩淌進兵的嘴裡。兵感到口中一熱,似乎渾身也隨之熱了一下……
車是被困在一條山路上的。一側是懸崖。狂風像一把巨大的掃帚,將下坡的雪一片片掃向懸崖底谷。
於是車開始悄悄地倒滑了。沒有一個乘客感覺到這是一種不祥。
但兵敏銳地感覺到了,他下車了……
拂曉,司機引領來了鏟雪車和救援的人。乘客們歡呼起來。只有一個人沒有歡呼,就是兵。就是那看上去怪稚氣的兵,就是那使人覺得還是個少年的兵。
人們是在車後發現他的——他用肩頂著車後輪,並將自己的一條腿墊在車後輪下。
他就那麼凍僵在那兒,像一具冰雕。
也許,他沒有聲張,是怕人們驚慌混亂,使車廂內重量失衡,車向懸崖滑得更快。也許,他發出過警告,但沉睡的人們沒有聽見。呼嘯的狂風完全可能將他的喊聲掩蓋……
事後人們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他還不滿19歲。他是一個多子女的窮困鄉村的農家的長子。他的未婚妻是個好姑娘,期待著他復員後做他的賢妻……(選自《小小說精讀》,有刪節)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A.小說圍繞著客車被困,「大兵」送出了羊皮軍大衣、羊剪絨的帽子、羊剪絨的棉手套、棉襖,換出了凍不透的大頭鞋這些情節,歌頌了大兵的犧牲精神。
B.「暴風雪呼嘯得更加狂怒」,「已經被困在公路上六七個小時」。「漸漸降至零下四十攝氏度左右了」,這些描寫再現了環境的惡劣,為人物活動做了鋪墊。
C.「於是有人罵娘、罵天、罵地,罵那年輕的母親哭得自己心煩心慌……」這些敘述表現出車上的人們除了「大兵」都是些自私自利、缺少互助精神的人。
D.「只有幾滴酒緩緩淌進兵的嘴裡。兵感到口中一熱,似乎渾身也隨之熱了一下」,表現了「大兵」為有人想著他,留下一些禦寒的酒而心裡發熱、感動。
E.小說在敘事上有一個遞進式的推進,即先寫主人公把自己的禦寒之物都一件件獻給了最需要的人,再寫為了頂住將要滑下懸崖的汽車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2)小說的最後一個自然節是一個補敘,它的作用是什麼?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較詳細地寫了一個手拿打火機、要用200元買「大兵」大頭鞋的男人和「大兵」的對話,這一情節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4)小說的題目是「大兵」,但作者對這個稱呼顯然不滿意,如果以「戰士」為題,你認為是否合適?請談談你的觀點和具體理由。
答案
(1)答E給3分,答B給2分,答A給1分,答C、D不給分。(A.概括不全,「大兵」頂住將要滑下懸崖的汽車,是表現他具有犧牲精神的主要情節,是在舍己為人獻出衣物基礎上的升華。C.「都是些自私自利、缺少互助精神的人」,概括不當。D.理解不符合文意。「只有幾滴酒」,表現了那些喝酒的人中有些人並沒有考慮這個兵,他們沒有給他剩下能夠禦寒的酒;大兵「似乎渾身也隨之熱了一下」正說明如果有更多一些的酒留給他,他可能就不會被凍死。)
(2)①使讀者對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豐富了人物形象;②使讀者對這些小戰士多一些了解,增強了小說的社會價值;③使讀者對這個年輕的士兵的犧牲精神更加感佩,深化了小說主旨。(每點2分)
(3)①他把「大兵」最後一件可以禦寒的鞋子也給換走了,突出了那個男人極端自私的品行;②「大兵」用大頭鞋換了酒,溫暖了眾人,突出了「大兵」舍己為人的形象;③通過對不同人物的贊揚和鞭撻,突出了人物性格,深化了小說的主旨。(每點2分)
(4)觀點一:以「戰士」為題不合適。①「大兵」這個詞是人們的通常的叫法,實際上表現出的是對這些小戰士的不尊重;②小說中小戰士把自己當作普通一兵,當作為老百姓解難救濟的一個兵;③就是這個「大兵」做出了挽救全車人生命的犧牲,這個詞飽含著作者的深意。如果以「戰士」為題,就沒有了以上的效果。
觀點二:以「戰士」為題合適。①小說的主人公就是一名小戰士;②主人公的現身精神就體現了一名戰士所具有的精神,而「大兵」這個稱呼顯得不協調;③用「戰士」做題目直擊獻身精神這一主旨,而「大兵」這個稱呼則不能直接體現出來。
B. 高中生小小說範文
思路:完整的故事發展寫清楚,表明了死亡不是一種消失,而有另一種新生。多運用心理描寫,反比等寫作手法,使文章更有可讀性。
正文:她睜開眼睛,看著眼前白色的房間,空氣里還彌漫著消毒水的味道,她才記起自己發生了什麼,腹部術後的劇痛趕走了她最後一點睡意。
她側過頭看著睡在她身旁的嬰兒,那是醫生和她一起拚命了四個小時的成果。小傢伙睡得很熟,全然不知自己已經來到了一個新的世界。她的眼淚滑落,滴在枕巾上,暈開。
她曾經不想要這個孩子,在剛發現自己懷孕時一度有過流產的想法,因為她沒有丈夫。是的,未婚先孕在那個偏遠閉塞傳統的小山村裡是不被原諒的。父親想要趕她出門,她哭著跪求父母原諒,雖然最後並沒有被捧出去,但父親自那兒以後就再也沒理她。她曾經和母親說過墮胎,母親卻打她、罵她不孝,事情也就這樣擱置了。
四個月後,她的肚子也顯露出來,村裡人議論紛紛,說李老頭那個不肖女未婚先孕,壞了李家名聲,枉李老頭一生耿直,卻出了這種女兒。雖然母親勸她不要胡思亂想,但流言蜚語像是能穿牆似的,總會飄進她的耳朵里,一點點咬噬她的心,再加上懷孕的生理反應,這讓她生不如死。終於,某天她趁父母外出辦事,拿出了藏在櫃子里的農葯,寫好遺書放在桌上,她真的撐不下去了。
這時,她好像感覺有什麼不一樣,她低下頭看著自己隆起的腹部,那裡曾是她恥辱的標志,她用手撫上腹部,心想:裡面的小傢伙知道我快要死了么?
然後,她清清楚楚地感覺到腹部的振動,傳到她的手掌,然後直直地撞進她心裡,她難以置信地看著,撫摸著,好像能穿透自己的身體,看到裡面的孩子,蜷縮的身體,緊握著拳頭,像是想抓住自己,小傢伙又動了一下。她抬起頭,淚眼迷離地將遺書撕得粉碎,她剛剛觸摸到的是一個全新的生命,她想留住它,她悄悄將農葯放回原位,以後,再也沒提起過不要這個孩子。
現在,她想保護的人就在她眼前,睡得恬靜愜意,她伸手想幫他掖一下襁褓,手伸到他面前,襁褓中的手突然伸出來將她的食指擒住,力度像羽毛一樣輕柔,她又一次感受到了那份悸動。
她反握住孩子的手,感受新生的柔軟和脆弱,這樣的悸動觸碰到了她心裡最柔軟的地方,然後化開,她想看著他成長,想保護他,想在他身後看他走自己的路,他或許是她後半生的快樂,他是新生,也是她的重生。
這時,母親推門走進病房,看著床上的母子笑了,走過去放下手裡的保溫桶坐在床里跟她說:「孩子生下來了就好了,你也別和你爹慪氣了,他很擔心你的,就是拉不下面子,現在還在醫院大門口晃就是不進來,以後我們一家就好好過活,一切都會好的。」
她聽得哭了起來,轉頭撫摸還在熟睡中的嬰兒,隨即又笑了。是啊,他是新生,也是她的重生。
C. 北喬社會評價(摘錄)
評北喬長篇小說《當兵》(王樹增)北喬的《當兵》選材於武警部隊連隊官兵的生活,筆觸細膩,細節生動,情節飄逸。作者運用性格細節的才能十分突出,筆下人物性格鮮明,真實生動。尤其對余洋這個人物的描寫,深入細微,通過這個心靈懷傷痛的青年從軍這後經歷的緊張的警營生活和驚險的戰斗考驗,描繪了一個當代青年在部隊這個特殊的環境之內的心路歷程,從而多側面地勾勒出武警部隊基層生活的多層面圖景。其作品中濃郁的「兵味」,真實、深刻,同時令人感到親切的「味道」,是自20世紀80年代軍事文學高峰時期以來久違了的「味道」,是很多軍旅作家不肖或者不敢觸及的領域。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最大官階是排長,大量鮮活的人物形象是普通戰士,這樣的選材和安排,可以肯定是作者有意為之。這需要勇氣,同時也考驗作者對基層官兵生活的熟悉程度,在全軍長篇小說創作上。連年呼籲「寫基層」,但是數年不見成果,可以預見,這部作品經過精確加工之後,將會至少在「寫兵」這個角度,引起軍內文學界的關注。序北喬《劉慶邦的女兒國》(曹文軒)北喬這回做慶邦的小說解讀,一是慶邦的小說值得去研究(在當代,像慶邦這樣講究短篇小說藝術的作家屈指可數),二是北喬所選擇的角度獨特——他並沒有企圖對慶邦的小說作出全面的價值判斷,而是擇其一脈加以細致入微的梳理與分析,不扯別的,就讀作品,甚至就事論事,這樣就遠離了吹牛皮說大話的危險。像北喬這樣有耐心讀文本的批評家,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他在慶邦的文字世界裡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對慶邦小說的每一個句子,每一個詞,每一個細節,都不輕易地放過,完整地將那小說說與我們,解讀與我們。他從頭說起,一路下來,就是說這些文本,讀讀說說,指指點點。我有時居然有那樣的想法:我不讀慶邦的小說也行了。同時又被他說得有了一種更強烈的想看慶邦小說的慾望。
我以為這樣的批評是一種有效的批評。女兒國——鄉村裡最鮮亮的記憶(王紅旗)北喬作為男性寫作和批評家的雙重身份,撰寫的一部散文評論集《劉慶邦的女兒國》問世了。北喬與劉慶邦在心靈的鄉土相遇,撿拾童年記憶的碎片,以一個個女人身體和精神成長的故事,在人性的原點上重合閃光,共同構築起遠離都市奢華的最淳樸最鮮亮的鄉村「女兒國」。以詩性語言和多維視角,拓展著從本土民間「草根」探測女性生存意義的文學空間,講述著人類本真至愛的「善根」在鄉村。因為,那裡有鄉土的滋潤與厚澤。這部散文評論集,是北喬用敘寫與評述相結合的方式,運用多重視角,通過對劉慶邦筆下的五十多位鄉村女性形象的再塑造,呈現她們在遙遠的鄉村裡最鮮亮的記憶。借一幅幅女性鄉村生存場景把這種美好的記憶銳化成女性形象的長廊,以具有鮮明個性的群像,留給當代女性文學歷史。是可喜可賀的!以女性為主體來探索「母愛」的源頭與涅盤之痛,來表達女性在身心遠離鄉土後的雙重劫難。是發人深思的!這種切入的方法在男作家裡也是不多見的。一個人的村莊(張佳慧)其實北喬所有的小說都可以叫做《朱灣村往事》,在他的小說里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影子,如廢名、沈從文、蕭紅、蘇童、莫言、遲子建……這些或明或暗的影子彷佛一副副鄉土中國的縮影,愈來愈清晰,最後,它們疊合在一起——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北喬,一個從朱灣村走出來的兒童、少年、小伙、軍人、文學從業者,一直走到了京城的文學界,走向了全國大大小小的文學刊物。可是,讀他的小說,我卻覺得他從來未曾離開過那個生他養他的朱灣村,套用聞一多的一句歌詞就是「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應該說,這是北喬小說的一種基調,朱家灣類似一個人性的演練場,慾望的集結地,更是一個靈魂的棲息所。如果從結構的把握和韻味的渲染上來講,我更喜歡他的短篇,駕輕就熟,從容自如,因其短小而更顯精巧,似乎混合了詩歌的雅緻、剔透與散文的蘊藉、散淡。這就是北喬的世界,他希望用一顆未泯的童心與自然通靈,他做到了,所以,他是幸福的。為普通士兵的「存在」作證(傅逸塵)北喬用上百萬字極其耐心與細膩地講述和描驀武警普通士兵的生活,其寫作倫理一定是與這句俗語有關。在我的想像里,這句俗語真實地描述了北喬內心與情感的深處之痛,雖經世事蒼桑,卻難以平復。這句俗語後來又幻化成了一種詩的意象,這意象與北喬的生命與靈魂疊印在一起,召喚著他的文學之路。數十萬字的「營區系列」作品一方面闡釋了這句俗語的內含,另一方面則舒緩了北喬難以平復的心靈深處的痛感。曾經的武警基層的生活肯定讓北喬無法忘懷,甚至刻骨銘心,這是北喬寫作上述作品的基礎,或者叫源頭。北喬要用一系列的作品還原那些普通士兵們的生活,要復活他們質朴的青春時光,為他們曾經的「存在」作證。寫作「營區系列」的北喬並沒有留停在感性的想像之中,他顯然把這句俗語進行了形而上的提升與概括,於是這句俗語成為了他作品的核心思想,或者叫做靈魂。北喬的敘述和描寫是沉靜耐心的,也是平實深刻的;你甚至會覺得安靜得有些笨拙,孤獨得有些悲壯,他就像一個忠實而隱忍的守園人,年復一年地看護著沉寂的營區,見證著軍旅生活的「存在」,守望著職業軍人的精神家園。荷爾德林說,文學是為「存在」作證。「存在」是文學的精神邊界,「存在」也是文學的永恆母題。那些偉大的文學一直在為人類的基本在場作出描述,解釋和辨析——這是它的根本價值所在。「營區系列」作品正是在這一意義上見證了北喬探尋軍旅生活常態的執著努力,也體現出了北喬對新世紀軍旅文學「獵奇」之風的堅定反撥,更彰顯了北喬以此建構、解讀軍營亞文化的文學抱負。我相信,「營區系列」作品的價值和意義必將隨著現實「存在」境遇的不斷復雜和嚴峻而得以凸顯。也許,在這樣一條直抵精神窄門的文學小徑上,北喬依然要孤單遠行;但我從他的背影中已然依稀感受到了一絲決絕與驕傲,畢竟,對於一個文學探險者和朝聖者來說,在路上,就是莫大的幸福了。
評北喬《口令的味道》(張志忠)北喬是一位非常年輕同時也非常勤奮的作者,先後有數部作品在軍內外獲獎。他的散文集《營區詞語》和長篇小說處女作《當兵》,都是取材於現實的軍人生活,他所擅長的,就是能夠把和平時代的營區歲月表現得有聲有色,趣味盎然。《口令的味道》所收錄的數十篇軍旅題材小小說,也充分展現了他的這一特長,短小精煉,以少勝多,構思精巧,可讀性強。作品以普通營區的兵們為著力點,以兵們的生活為場景,以兵們的故事和情感為情節,兵味濃醇。當然,能夠從被條例和命令規范得千篇一律的生活中發現生命的活潑韻律,能夠在被軍裝和正步走齊步走調教得整齊劃一的神態下發現千人千面人言言殊,首先需要的就是對營區的魂髓的理解,需要對戰士的切膚的關愛,需要剖析人心燭照靈魂的精神高度。基層官兵形象的生動寫照(汪守德)北喬散文體的《營區詞語》參加全軍的文學評獎,就以其獨特的角度和富於機趣的闡釋,得到評委們的一致好評,在當年榮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那時我就對北喬的這種獨具匠心頗為贊賞。人們常說,軍營的生活是很豐富的,有著寫不完的人物,說不盡的話題,北喬所做的可以看作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注腳。令我沒有想到的是,獲獎後的他沒有止步,仍然勤奮如初,孜孜以求,時隔幾年之後,又推出了這部聚焦於連隊,拿基層官兵說事的《天下兵們》。令我深為感動的是,在有的作家對部隊生活興趣降低,或越來越與基層官兵情感隔膜的情況下,北喬卻把注意力始終放在連隊,並且以不變的情懷和極大的熱忱來言說那些可愛的基層官兵。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也是應當給予褒獎的。
(3)中國古代士兵的角度寫小小說擴展閱讀
北喬,1968年4月生於江蘇東台三倉鄉朱灣村,成長於弶港農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曾參加第二屆中國文聯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和全國首屆美術理論批評班。1996年初開始創作,心寫小說散文,眼觀作家作品,神暢水墨氣象。對軍旅文化有較深的研究,關注當代文學,進行作家作品的研究。
D. 急!!!求超經典短篇小小說(400~500字)
一隻送上門的獾
—(原載2009年3月11日《北京晚報》)—
這是發生在自然災害時期的故事。
剛入冬,我家就揭不開鍋了。好不容易盼來救濟,卻只有高粱面和紅薯干。那時我剛剛6歲,卻患有嚴重的胃病,吃紅薯干,胃裡反酸、燒心,老吃高粱面,大便乾燥。三番五次折騰,我的胃病就更厲害了,每天肚子餓得難受,可就是咽不下一點東西。不過半月,我就瘦得皮包骨頭了。村裡的醫生說我營養嚴重不足,又患上了厭食症,得趕緊吃有油水的東西調養,最好是肉,否則我的小命就難保了。媽媽當時就哭了:「家裡連一兩白面都沒有,又到哪裡找有油水的東西?」一天夜裡,我夢見自己進了縣城的大飯館,一大鍋牛肉冒著熱氣,廚師一手握大勺不停地攪動,一手對著鍋里翻滾起伏的肉塊指指點點,像音樂家指揮他的樂隊。我就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肉!肉!」我一激靈醒了,推醒身邊的母親,撒起潑來:「媽,我要吃肉,哪怕只吃一口,我就是死了也不冤枉。」我的話讓母親一愣:「我的孩子啊,你這么小怎麼想到死啊!」接著,就撩起被角不停地抹淚。突然,媽媽有些興奮地對我說:「青子,你還記得棲霞嶺上咱家自留地對面那個獾洞嗎,明一大早媽帶你把那隻老獾熏出來,煮了給你吃好不好?」我一下子來了精神。
兩年前我就見過那獾。那是秋天的一天夜晚,爸媽帶著我一起去護秋,剛到自留地邊,就見一個動物往對面的小山包上逃,那模樣有點像短腿花狗,但要肥得多。媽媽對我說:「看見了吧,那就是獾,在這一帶住了好多年了。」爸爸舉起獵槍就要開火,媽媽說:「它可是咱們的老鄰居了,你就放過它吧,反正我們家糧食再缺也不缺它這一口。」時隔一年,父親突患急症辭世。母親和我護秋時,我又兩次看到過那獾。或許看到只有我和母親,手裡又沒拿什麼傢伙,那獾不慌不忙地啃完一個玉米穗,才又叼起一個玉米穗慢騰騰離開。母親笑著對我說:「你看那獾多麼可愛,它還十分的愛清潔呢,連『解手』都要到洞外的『便所』去。」母親心地特別善良,一輩子連只雞都不敢殺,可眼下,為了我這個獨根苗能活下來,竟然想到了捉獾和吃它的肉。
第二天,母親用大號簍子背著麥糠和工具,手牽著我來到那個獾洞旁。我不抱希望地對母親說:「現在人都找不到東西吃,那頭老獾是不是已經被餓死了?」母親說:「這有可能,但還是要試試啊,只是,逮不到獾你可別哭,就算媽媽帶你出來玩兒了。」獾是有冬眠習性的動物,秋季積累大量皮下脂肪,每年11月就進入洞穴閉門不出了。當地人常常用煙熏的辦法逼它出來,將其捕獲。母親在獾洞旁笨拙地點燃麥糠,把明火吹滅之後,就用芭蕉扇子不停地往獾洞里扇,嗆人的濃煙順著洞道直往洞里灌。媽媽身邊放著一隻麻袋,只等被熏得暈頭轉向的獾剛一出洞,就把它緊緊罩住,裝進袋子。不一會兒,一陣急促的咳嗽聲從洞里傳出來。母親興奮極了,自言自語地說:「今天運氣好啊,我家小青子有肉吃了,命能保住了……」就在這時,只聽唿一聲,那隻老獾猛地從洞口躥出去好幾米遠,母親手中的袋子竟沒來得及將它罩住。想不到的是,這只獾並沒夾著尾巴逃竄,而是齜著牙,圍著母親一邊轉一邊怒吼。這樣折騰了一會兒,它又忽然變招猛地朝我撲來,緊緊咬住我的褲腳不放,我竟被它拖了個仰八叉,嚇得哇哇大哭。母親手拿鐵鍬准備把它制服,它則邊吼邊往遠處退,毫不畏懼。母親就這樣被它一步步引到距離獾洞四五十米遠的地方。這時候,只見獾洞里依次探頭探腦地走出5隻小獾。老獾面對獾洞凄厲悠長地叫了一聲,那些小獾立即一路狂奔至一個長滿野草的陡坡前,而後一個個抱緊腦袋,像皮球似的滾了下去,如此,誰對它們也奈何不得。「天哪,這只老獾什麼時候又生出了一窩小崽子啊?」等到母親反應過來的時候,那隻老獾像完成了此生一大夙願似的,其神態也從容鎮靜多了,它不緊不慢地鑽進酸棗叢,而後掉轉屁股盯著母親目不轉睛地看,眼神中有驚恐,有緊張,似乎還有幾分得意。
幾天後的一個晚上,母親透過窗戶,隱隱約約看到一隻活物在院子里轉來轉去,打開屋門一看,竟是從自己手下逃脫的那隻老獾。當時母親沒有理睬它,只顧忙自己手頭的針線活。奇怪的是,第二天、第三天,那獾還是在這個時間,照常來到院子里,像在乞求什麼。母親猛地意識到獾是餓得走投無路了,才冒死來求助人。「這年月,人都有被餓死的危險,一隻老獾帶著5個獾崽子生活也不容易啊!」母親自言自語地說著。我連忙牽著母親的衣袖說:「是不是約上鄰居把它堵在院子里,活捉它。」母親想了一會兒,說:「現在逮住它不成問題,可它的5個孩子從此就沒娘了啊!」母親對老獾動了惻隱之心,她把蒸饃籠里僅有的兩個玉米面窩頭,拿在手裡掂了又掂,而後拿起一個,跑到離獾四五米遠的地方,一甩手,扔給了它。那獾抬頭望望母親,猶豫著,往窩頭處挪了幾步,又盯著母親看,確定沒有危險後,才叼起窩頭一步一回頭地走遠了。之後,這只獾便隔三差五地來我家院子里求食,母親則根據家裡的情況,有時給它一個高粱面窩頭,有時給它一串紅薯干。那獾看上去比一年前老了許多,一走一晃。母親有些疼憐地說:「唉,年景不好,你連自己都顧不了,干嗎還要生那麼多孩子啊!」6歲的我,只是覺得好玩,笑母親和獾說那些話。
一個月後,家中依然糧食短缺,我依然在死亡線上掙扎。一天凌晨,天要亮沒亮的時候,突然聽到房屋門板被什麼東西撞了一下。母親膽小,沒敢去瞅,直到天大亮,母親才去開門。剛出門,母親險些被腳下一個軟乎乎的東西絆倒。低頭一看,竟是那隻老獾。母親連忙退後一步。見老獾沒反應,母親便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輕輕推了它一下,它還是一動不動。老獾死了。它的頭部和門框上有大片血跡,還沒完全凝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母親站在原地,百思不得其解。正好鄰居張爺爺來我家借東西,看到這情景,頓時驚訝不已,他說:「獾感覺自己快要死去的時候,總會選擇一個干凈又隱蔽的洞穴作為長眠之地,而後,悄悄離開原先棲身的洞穴,像冬眠一樣死去。」張爺爺還說,他打了一輩子的獵,還沒有見過老死在外邊的獾,而自己送上門來的事情,他也是第一次看到。母親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她抱起這只足有30斤重的獾說:「難道你是故意撞死在我家門前的?你是把你的肉身當作禮物來報恩的嗎?」母親哭了,無論如何也捨不得把這只獾吃掉。在獾死去的第二天,舅舅悄悄把這只獾剝了皮,取了肉,為我家留出一半後,把餘下的一半一鍋燉了。我和鄰居吃得滿嘴流油,母親卻始終避著,連一口湯都沒喝。
第二年,我們那一帶獲得了幾十年不遇的大豐收。母親精選了一堆子粒飽滿的麥子,一把一把裝進獾皮里。因為裝得太滿,看上去像是一隻待產的獾媽媽。母親說:「就讓我用最好的糧食安慰你那飢餓而善良的靈魂吧……」
這個故事裝在我心裡已經有幾十年了。「與人為善,悲憫為懷」成了我的座右銘。試想,只要付出真誠和愛,連動物都能被感動,何況我們被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