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說古代文學題庫
❶ 四道古代文學題(明清)求答案,高分送上!
1.簡述元代文學的主要成就。
2.簡述元雜劇劇本的體制特點。
3.簡述關漢卿雜劇的社會內容。
4.簡述《西廂記》的藝術特色。
5.簡述元代的「水滸戲」。
6.簡述鄭光祖的《倩女離魂》。
7.簡述元散曲的體制特點。
8.簡述南戲和雜劇的主要區別。
9.「南戲」簡述。
10.竇娥形象簡析。
11.《救風塵》簡析。
12.《西廂記》紅娘簡析。
13.簡析《李逵負荊》。
14.簡析紀君祥的《趙氏孤兒》。
15.簡析《陳州祟米》中包公形象。
16.睢景臣《高祖還鄉》思想內容簡析。
17.簡述馬致遠《天凈沙·秋思》的藝術特色。
18.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簡析。
19.「四大傳奇」簡析。
20.簡析《琵琶記》的藝術成就。
21.簡述明代以八股文取士的制度對文學的影響。
22.簡述明初文學創作的概況。
23.簡述高啟的詩歌藝術成就。
24.簡述崑腔的特點及其代表作。
25.簡述徐渭雜劇的藝術同格特徵及影響。
26.簡析《牡丹亭》中「情」與「理」的矛盾沖突及其斗爭實質。
27.簡述湯顯祖的文學成就。
28.簡述明代散曲的主要特色。
29.簡述前後七子文學主張及影響。
30.簡述唐宋派的代表人物及文學主張。
31.簡述李贄的文學見解。
32.簡述《項脊軒志》所體現出來的歸有光散文的藝術特色。
33.簡述陳子龍的「尊古」與前後七子「復古」的區別。
34.簡述中國長篇章回小說的產生過程。
35.略述《三國演義》的成書過程。
36.簡述《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
37.簡述《三國演義》的語言特色。
38.簡述《三國演義》「七實三虛」的歷史小說特徵。
39.簡述《三國演義》的影響。
40.略述《水滸傳》的成書過程。
41.簡述林沖形象的典型意義。
42.說說你對宋江這一人物的認識。
43.簡述《水滸傳》的影響。
44.比較《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中的人物性格描寫。
45.簡述孫悟空的性格特徵。
46.什麼是擬話本?有哪些著名作家作品?
47.簡述馮夢龍對通俗文學的貢獻。
48.簡析杜十娘這一藝術形象。
49.顧炎武詩歌有哪些思想內容?
50.簡析吳偉業《圓圓曲》的思想傾向和藝術成就。
51.納蘭性德的《長相思·山一程》在藝術上有什麼特色?
52.李漁在戲曲理論方面的貢獻是什麼?
53.簡述《長生殿》中的《驚變》一出在全劇情節發展中的作用。
54.《桃花扇》中的《余韻》一出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和藝術獨特性?
55.說說侯方域傳記散文的藝術成就,在散文史上有什麼地位?
56.簡述清初三大詞家朱彝尊、陳維崧和納蘭性德不同的詞風及其特點。
57.說說蘇州劇派的創作傾向和藝術成就。
58.說說《長生殿》和《桃花扇》兩劇共同的創作主題。
59.簡述薄松齡的生活經歷與創作的關系。
60.簡述《聊齋志異》的藝術特色。
61.簡述《促織》的典型意義。
62.簡述《水滸後傳》的主要內容。
63.簡述《說岳全傳》的主要內容。
64.《醒世姻緣傳》有何認識價值?
65.《鏡花緣》的主要價值是什麼?
66.《好逑傳》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67.《儒林外史》在小說史上有何地位?
68.《儒林外史》的藝術結構有什麼特點?
69.簡述《紅樓夢》成書過程。
70.簡述《紅樓夢》的思想內容。
71.簡述賈寶玉的悲劇性格。
72.簡述晴雯與襲人的性格特點。
73.簡述林黛玉的悲劇性格。
74.舉例說明《紅樓夢》中的詩詞在小說中的作用。
75.簡述紅樓夢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76.簡述《紅樓夢》高鶚續書的主要成就和缺點。
77.袁枚《隨園詩話》有什麼詩論特點。
78.清彈詞和鼓詞的流行狀況如何?
79.簡述急劇的社會變革對近代文學的影響。
80.簡述龔自珍的文學創作對於近代文學風氣形成的首創作用。
81.簡述鴉片戰爭時期愛國詩歌的特點。
82.簡述黃遵憲、梁啟超在改良派「詩界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83.簡述黃遵憲詩歌創作的主要內容。
84.簡述「南社」詩歌創作的主要內容。
85.簡述梁啟超有關小說理論的基本內容。
86.簡述章炳麟的散文創作。
87.簡評秋瑾的詩歌創作。
88.簡評汪笑儂的戲劇創作。
89.簡述《官場現形記》的思想內容。
90.簡述《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的思想內容。
91.簡述《老殘游記》的思想內容。
92.簡述《孽海花》的思想內容。
93.簡析龔自珍《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
94.簡析龔自珍《病梅館記》一文。
95.簡析黃遵憲詩《下水船歌》。
96.簡析薛福成的《觀巴黎油畫記》。
97.簡析梁啟超的散文《少年中國說》。
98.簡析秋瑾詩《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
(八)論述題(提示要點)
1.聯系元代社會和文學狀況,分析元雜劇興盛的原因。
2.聯系作家和作品實際,分析元雜劇前後期的不同特點。
3.分析《竇娥冤》雜劇的戲劇沖突。
4.關漢卿在雜劇《竇娥冤》、《魯齋郎》、《蝴蝶夢》中是怎樣揭露蒙古貴族統治者的?
5.試論關漢卿雜劇中婦女形象的塑及其意義。
6.為什麼說王實甫的《西廂記》比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有更鮮明的反封建意義?
7.如何理解《西廂記》中崔鶯鶯這一藝術形象?
8.以《西廂記·長亭送別》為例,論述王實甫雜劇語言的藝術特點。
9.崔鶯鶯、李千金性格異同比較。
10.在《漢宮秋》中,馬致遠是如何塑造王昭君形象的?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1.如何看待馬致遠的神仙道化劇?
12.《梧桐雨》是怎樣表現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的?從中反映了白樸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3.分析《倩女離魂》中倩女的思想性格。
14.在《單刀會》中,關漢卿是怎樣描寫關羽的?反映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5.元雜劇的劇本由哪幾部分組成?各有什麼作用?
16.分析南戲《琵琶記》中趙五娘的形象?
17.散套[雙調·夜行船]《秋思》表現了馬致遠怎樣的思想感情?
18.劉時中的[正宮·端正好]《上高監司》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
19.分析劉因《白溝》詩的思想內容。
20.分析喬吉[水仙子]《尋梅》的藝術特色。
21.試論《三國演義》中尊劉貶曹的思想傾向。
22.試論《三國演義》人物描寫的特色。
23.以赤壁之戰為例,說明《三國演義》戰爭描寫的藝術成就。
24.論述《水滸傳》的主要思想意義。
25.試論《水滸傳》人物描寫的藝術成就。
26.試論《西遊記》的藝術成就。
27.《金瓶梅》是一部什麼樣的小說?它對後世章回小說有何影響?
28.試論明代擬話本的主要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
29.試論杜麗娘叛逆性格的發展。
30.試論《浣紗記》思想內容的積極意義及其在戲劇史上的地位。
31.試述李贄的文學主張及影響。
32.比較荀況的《勸學》與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方法。
33.舉例說明歸有光散文的藝術特色。
34.評價公安派的文學主張及其成就。
35.舉例說明陳子龍、夏完淳詩歌的風格特徵。
36.晚明小品文興起的原因及藝術成就。
37.比較清初「江左三大家」(錢謙益、吳偉業、龔鼎孳)詩歌創作的不同風格。
38.為什麼說《清忠譜》是我國戲曲史上第一部「事俱按實」的歷史劇?
39.怎樣評價李漁的戲曲理論?
40.《長生殿》對李、楊愛情既譴責又謳歌,產生這種矛盾的雙重主題的原因是什麼?
41.以《卻奩》為例,分析李香君的人物形象,並評價她在中國古典文學的女性人物畫廊里應有的地位。
42.結合作品,論述《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
43.論述《席方平》的現實意義。
44.《儒林外史》對科舉制度的批判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
45.《儒林外史》諷刺藝術的特色。
46.《儒林外史》怎樣通過正面人物體現作者的社會理想?
47.論述《紅樓夢》寶、黛愛情悲劇的意義及其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48.《紅樓夢》在藝術結構上的特點。
49.結合作品,分析《紅樓夢》中的細節描寫對於塑人物形象的意義。
50.桐城派散文的主要特點及其影響。
51.分析龔自珍《尊史》中的史學觀。
52.論述龔自珍詩歌的藝術特點。
53.論述黃遵憲進步的詩論主張。
54.梁啟超的文學主張和文學活動對晚清文學的發展有何影響?
55.分析「同光體」產生的背景。
56.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時期小說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特色?
57.分析《老殘游記》中的酷吏形象。
58.分析秋瑾《滿江紅》詞中的婦女觀。
59.比較《孽海花》和《儒林外史》在藝術結構上的異同。
60.談談京劇聲腔淵源和題材方面的特點。
(九)閱讀作品,回答問題
1.湯顯祖《牡丹亭》中驚夢一折:[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恁般景緻,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陂畫船。錦屏人 看的這韶光賤。
①此曲表達了杜麗娘什麼思想感情?
②通過此曲,我們可以了解作者戲劇語言有什麼藝術特色?
2.張煌言《甲辰八月辭故里》: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慚將赤手分三席,敢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 夷!
①概括此詩每聯的大意。②詩中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3.姚鼐《登泰山記》: 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大風揚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樗 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降搞駁色,而皆若僂。
①作者是如何描寫日出景象的?
②前面一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③從此段可知姚鼐什麼樣的散文風格?
4.朱 尊《解 令·自題詞集》:十年磨劍,五陵結客,把平生涕淚都飄盡。老去填詞,一半是空中傳恨,幾曾圍燕釵蟬鬢。 不師秦七,不師黃九,倚新聲玉田差近。落拓江湖,且吩咐歌筵紅粉。料封候白頭無分。
①解釋「燕釵蟬鬢」,「秦七」 「黃九」 「玉田」意思。
②概括上下闕意思。
③此詞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5.龔自珍《詠史》: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重恩怨屬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團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梁謀。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封候。
①概括每聯大意。②最後一聯在全詩起何作用?
6.梁啟超《太平洋遇雨》:一雨縱橫亘二洲,浪淘天地入東流,卻餘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雷作遠游。
①簡析此詩。
❷ 我想考中國古代文學史明清小說方向的研究生,該看什麼書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四庫全書》,《史記》這些書吧!
❸ 電大開放本科考試資料 中國古代文學專題(2)
元明戲曲部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l《 》是元代雜劇作家關漢卿的歷史劇代表作,劇中突出了關羽豪邁無畏的英雄氣概,並借關羽之口抒發了深沉的歷史滄桑之感。
2.元代劇作家 創作的《趙氏孤兒》是一部著名的歷史悲劇,劇中表現了屠岸 賈的殘暴奸詐,突出了程嬰等義士赴湯蹈火的犧牲精神。
3.元明的雜劇傳奇很多改編自唐傳奇,如石君寶的《曲江池》就改編自白行簡的 《 》。
4.明代劇作家 的「漁陽三弄」,借張建封、楊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現了對個性和自我的追求。
5.明代劇作家 的雜劇《繼母大賢》和元代關漢卿的雜劇《 》都寫了兄弟爭死,繼母保全前妻之子的故事,這是當時民間流行的一個題材。
6.明代是中國戲曲理論發展的重要時期,著名劇作家 的《南詞敘錄》就是第一部南戲概論性質的專著。
7.明代很多劇作家追隨湯顯祖謳歌真情,如孟稱舜的劇作《 》就歌頌了伍子胥滅楚復仇之孝和申包胥借兵復楚之忠。
8.明代作家——的劇作很注意對灰諧的追求,他的《博笑記》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絕倒」的作品。
9.明代很多劇作取材於《水滸傳》,如李開先創作的《 》就描寫了林沖被逼上樑山的故事。
二、簡答(每題10分,共20分)
1.試分析四大南戲所體現的南戲的發展變化。
2,試分析鄭光祖愛情劇的道德色彩。 .
三、論述題(兩題必選一題回答,共20分)
1.試析《牡丹亭》中杜麗娘的形象。
2.試分析《西廂記》的藝術成就。
明清小說部分
一、簡答(每題10分,共30分)
1.應該怎樣評價《紅樓夢》後四十回?
2,試析《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所體現的「情」與「理」的矛盾及其時代意義。
3.舉例說明《水滸傳》人物塑造的獨特成就。
二、論述(兩題必選一題回答,共20分)
1.試結合作品,分析《聊齋志異》的意境美。
2.試分析孫悟空的形象及其所體現的時代精神。
試題答案及評分標准
元明戲曲部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lo分,有錯別字不得分)
1.單刀會
2.紀君祥
3.李娃傳
4.沈自徵
5.朱有墩 蝴蝶夢
6.徐渭
7.二胥記
8.沈瓊
9.寶劍記
二、簡答(每題10分,共20分)
1.答案要點:(1)創作上,四大南戲有三部有傳說的作者,說明文人對劇本寫定的作用;
(2)內容上,既貼近民間,又有文人滲透的痕跡。(3)藝術表現上,情節安排、人物塑造、語言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對後世南戲、傳奇創作影響深遠。(參考《元明戲曲》169—172頁)
2.答案要點:鄭光祖愛情劇的道德色彩較強,表現為:(1)《謅梅香》中白敏中和小蠻早有婚約,二人私會被撞見,小蠻未曾失身以及最後白敏中奉旨成婚等情節的安排;(2)《倩女離魂》中靈魂私奔的情節以及王文舉對倩女私奔自己的指責。(參考《元明戲曲》64—66頁)
三、論述題(兩題必選一題回答,共20分)
1.答案要點:杜麗娘是一個具有至情、執著理想的女子:(1)杜麗娘的生活環境令人窒息,這也是那個時代現實中女性的困境;(2)對愛情的大膽主動追求,因情而死,因情而生;這體現了湯顯祖的至情觀,即情可以超越現實,超越時空,(3)杜麗娘對父母的牽念掛懷,這代表了她對現實社會的禮義的回歸。(參考《元明戲曲》194—20l頁)
2.答案要點:(1)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劇中的張生確立了中國古代小說戲劇愛情故事中痴情的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書生形象。(2)在中國戲劇史上首度成功刻畫了愛情心理,是戲劇史上第一部直接描寫愛情心理的作品。(3)聰明、伶俐、熱心、正直的丫鬟紅娘,成為一種重要的人物類型,影響著後來的創作與生活。(4)對矛盾沖突的設計足以示範後人。(5)才子佳人相會後花園,歷盡磨難終成眷屬的故事模式,對後世小說戲曲的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參考《元明戲曲》56—62頁)
明清小說部分
一、簡答(每題10分,共30分)
1.答案要點:(1)貢獻在於根據前八十回的線索,完成了寶黛愛情悲劇的結局,使《紅樓夢》成為一部完整的小說,而且基本保持了前八十回的悲劇氣氛,矛盾沖突的發展和人物處理,也大致符合曹雪芹原意。(2)缺點在於寶黛性格有與前八十回不符的地方;而賈府家道復初的結局也與曹雪芹構思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不合,藝術上也較為遜色。(參考《明清小說》266頁)
2.答案要點:「情」與「理」的矛盾是杜十娘悲劇的真正社會根源。(1)李甲貴族公子的身份使他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封建禮教和與杜十娘的愛情之間的矛盾沖突。(2)杜十娘與孫富的沖突,實際上是孫富藉助以李布政為代表的封建禮教取得了勝利。(3)這種「情」與「理」的矛盾,是明代中後期帶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思想矛盾和社會矛盾。(參考《明清小說>)170—176頁)
3.答案要點:(1)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手法;(2)能夠從社會環境和人物關系出發,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寫出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參考《明清小說》74—日2頁) 二、論述(兩題必選一題回答,共20分)
1.答案要點:《聊齋志異》的詩情濃郁的意境美表現在:(1)作者將他所歌頌的人和事物加 以詩化。特別是那些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作者更是賦予她們詩的特質。(2)通過環境氣氛的渲染烘托來表現一種詩意美。(3)對那些美麗動人的花妖狐魅形象,作者一般不作精雕細刻的外形描寫,而注意描繪其內在的風神。(參考《明清小說>)213—215頁)
2.答案要點:孫悟空形象是一個超凡人聖的理想化英雄的形象,表現為:(1)他是一個來歷不凡、神通廣大的人物;(2)他是一個蔑視皇權和封建等級觀念的反抗性極強的人物;(3)他是一個積極樂觀、勇敢無畏的人物;(4)他是一個善惡是非觀念十分鮮明的人物。孫悟空形象中的時代精神:(1)孫悟空「強者為尊」的思想,是帶有新的時代特色的市民意識的表現;(2)孫悟空要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要求對人和人的才能的尊重,與當時出現的對人的個體價值與人格的肯定的自覺意識有關。(參考《明清小說》96—103頁)
❹ (1/3)從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中國古代文學成就中任選一種,完成對某一種文...
中國素有「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說法,這種說法以文化鏈的形式,概括出華夏神州對人類社會所貢獻出的精神財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寶庫中四顆璀燦的明珠,也是世界藝術之林中的寶貴財富。中國文學從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小說,構成了一卷幾千年中華文化的發展史。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時代藝術的最強音。並且超越了它們本身的意義,成為各自時代的一種藝術符號,形成一條中國文化內在的規律性,一條內在美的主線、美的歷程。
中國是一個詩樂的國度,有「大樂與天地同和」的思想。在中國人思想中,文明的進程、朝代的更替是宇宙節奏的一種呈現,作為人類社會的文化活動也是一種有節奏的運動。中國的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文藝就表達了中國文化史一種有節奏的美的運動。中國的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文藝的創作在廣義上講都與音樂有關,在文字上都追求適合吟詠或歌唱的韻律,在內容上體現天地節奏和人類心音。中國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文藝,從內容和形式上既有傳承又有自我獨立,形成了一部中華文化美的樂章,其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就是這部樂章中最美妙的音符。唐詩中運轉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態的生命節奏;宋詞里輕巧尖新的意境美學和纏綿綺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蒼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風流倜儻的浪子情懷;明清文藝中的色彩斑斕的人世畫卷。構成中國文化史中美的旋律。
唐代歷史揭開了中國古代最為燦爛奪目的篇章。唐代政治開明,經濟繁榮,軍事強大,文化自由,中外交流頻繁,國力強盛,呈現出一派興盛的輝煌局面。自太祖開國,太宗承位,直至玄宗的100多年間,採取了開明的政治,使李唐社會保持了長期的穩定,經濟上也得到持續的發展,為文化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促使了唐代文化藝術的全面繁榮。唐代推行以詩取士、以書取士的科舉制度,進士科的考試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是考詩歌創作,這樣詩歌寫得好壞直接關系著一個人的政治前途。以詩取士從制度上帶動了整個社會崇尚詩歌的風氣,從封建帝王到落泊文人,從達官貴人到引車賣漿之徒,無不以能詩為榮。唐代的皇帝如唐太宗、唐玄宗、唐德宗等自己就是詩歌的熱烈愛好者,他們不僅經常自己寫詩,而且也常常鼓勵別人寫詩,並大力提拔能詩者,為詩歌的普及提高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詩歌是構築唐代文化史高峰的一座巨大豐碑,唐代的詩歌空前繁榮,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成為大唐王朝時代的文化標志。詩歌是唐代藝術精神的集中點,詩歌不僅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展現出社會繁榮興旺、人文精神昂揚蓬勃的大唐氣象。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在唐代三百餘年的歷史中,詩歌特別繁榮。唐代詩歌體裁多樣,風格各異,他們的作品之多、題材之廣、內容之豐、技巧之精,都是空前絕後的,流傳於後世的詩歌就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代詩歌的繁榮造就了很多偉大的詩人,唐代的詩人特別多,他們有的被後人貼上了「標簽」,成為「品牌」,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怪李賀等。 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表達人生悲歡的;有是從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等等。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的題材。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形成了我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在形式上有五言和七言、絕句和律詩。唐代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
唐詩美麗,唐詩的最大特點是生機勃然,氣象崢嶸,異彩紛呈,猶如春天,萬木競發,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氣象,這就是唐代的生氣。唐詩是大唐旺盛生命力迸濺的火花,走進唐詩,猶如走進春天的森林,鳥語花香,清芳撲鼻。 唐詩多以豐神情韻見長,字里行間充滿一種豐滿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熱情和想像,閃灼著自由和歡樂。 唐詩有著生龍活虎騰踔的節奏,在一氣到底而又纏綿往復的旋律之中,有著欣欣向榮的情緒,即使是感嘆人生孤獨、描寫邊關征戰的詩歌也是流暢、優美、輕快。唐代詩歌的頂峰是李白,他靠天才的想像,把莊子的飄逸和屈原的瑰麗融而為一,奏出了唐代詩歌藝術的最強音,被稱為盛唐之音,達到了中國古代浪漫文學的極峰。唐詩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到現在在中國還流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 "的口頭禪,可見中國人對唐詩的熱愛。
詞,又名近體樂府、琴趣,還被稱作詩余、長短句。這許多名稱說明詞與音樂的密切關系,並與漢樂府、唐詩等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宋之詞就是配合新興樂曲而唱的歌詞,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的歌詞。曲調的名稱如《菩薩蠻》、《蝶戀花》、《念奴嬌》等叫做"詞調"或"詞牌",按照詞調作詞稱為"倚聲"或"填詞",相當於現代歌曲的歌詞。詞是在漢樂府曲調和唐詩格律的基礎上加以發展,用五、七言長短參差的句式、變化多端交替迭代的格律和音韻,表達出輕巧尖新或豪放雄闊的意境與纏綿綺靡或慷慨激昂的人生情感。北宋後期詞集中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心態,成為被之管弦的歌唱文體。宋詞唱法早已失傳,現已成為失卻"聲情"的半璧"啞詞"。但讀者當時的倚聲或後來依譜所填的詞,仍然可以從其字里行間感受到音樂節奏之美,或纏綿宛轉,或閑雅幽遠,或慷慨激昂,或沉鬱頓挫,宋代詞人創造出了離合迴旋、若往若還、情景交融的美妙藝術境界,令人盪氣回腸,有一種感染力量。如果宋詞唱法能傳到現在的話肯定不亞於當今歌壇。 如今宋詞只有"文情",沒有聲曲,是世界藝術史上無可追補的千古恨事。
宋詞發展主要經歷北宋、南宋兩個階段,並形成婉約與豪放兩種主要藝術風格,產生了許多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作品。
南宋以後,由於民族矛盾的尖銳,從宋金抗爭到元蒙滅宋,愛國歌聲始終回盪詞壇,悲壯慷慨之調,應運發展,把豪放詞風提高到一個新層次。張元干、向子諲、岳飛、張孝祥、陸游、辛棄疾、陳亮、劉過、劉克庄、吳潛、劉辰翁、文天祥等,如連峰疊嶂,崢嶸綿亘。其中以辛棄疾的成就為最高,他一生有詞六百多首,其中有抒寫抗金和恢復中原的宏願,壯志被抑的悲憤,對苟安投降派的批判,也有對自然風景、田園風光的贊美,深摯情意的低訴;風格以雄深雅健、激昂慷慨為主,也有瀟灑超逸、清麗嫵媚的。南宋時期還有許多傑出詞人對婉約詞風進一步開拓,宛如叢叢奇葩爭勝,也不可能都用婉約一格來概括。妻夔的"清空""騷雅",史達祖的"奇秀清逸",吳文英的"如七寶樓台",王沂孫的"運意高遠"、"吐韻妍和",張炎的"清遠蘊藉"、"凄愴纏綿",等等。金末元好問詞為北國之冠,兼有豪放婉約多種風格。樂章雅麗,情致幽婉,是宋、金時代詞藝發展的終結者。
婉約和豪放是宋詞的兩種藝術風格,也可以說是宋詞完美的美學理論。"婉"為柔美、婉曲。"約"為精煉、隱約、微妙。"婉約"之名頗能概括一大類詞的特色。其內容主要寫男女情愛,離情別緒,傷春悲秋,光景留連;其形式大都婉麗柔美,含蓄蘊藉,情意纏綿,情景交融,聲調和諧。有"淡語有味""淺語有致"、"輕巧尖新""姿態百出"的特點。主要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柳永是發展詞體的重要代表,他長期落魄江湖,因在其詞中能體現一部分城市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能採用民俗曲和俗語入詞,善用鋪敘手法,創作大量慢詞。柳詞婉約含蓄,有餘不盡,寫景豁人耳目,在低回唱歡之際,言情沁人心脾。柳詞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形成宋詞的新潮。他有著名詞有《雨淋鈴》、《鳳棲梧》等。《雨淋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更無語凝咽。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明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誰人說?" 用"寒蟬""驟雨""煙波""暮靄""楊柳岸""曉風""殘月"寫出暗淡凄清的空間和感情,景物含情,融情入景。上闋寫與情人難舍難分、依依惜別的情景,以寫景為主,但字字含情;下闋想像別後的生活場景的虛擬引出情感的抒發。"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是柳永的名句,歷來膾炙人口。問得清晰明白,答得含蓄生動,似答非答,韻味無窮。"楊柳岸""曉風""殘月"三項景點十分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層次分明、幽靜而開闊的意境,引人入勝。明寫實景,暗寫別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顯得含蓄而有餘味。 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和纏綿婉約的風格。柳永《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稱為做學問的第二種境界,可見柳詞水平之高。李清照是婉約派代表詞人,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對後世也有較大的影響。李清照的詞,富於真情實感,重視音律,字句精煉。她能用平淡無奇的語言,塑造出鮮明、完美的藝術形象。她的詞語言明白如話,而又意味深長,富有聲調美。前期反映少女少婦的生活,歡樂而明快;後期充滿身世飄零、國家興衰之感。對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作者採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春光留念和惜別的一種傷感情緒。她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用清巧尖新之筆寫出男女情愛,離情別緒。另外秦觀、周邦彥在婉約風格上也取得很大成就,秦觀的詞深婉而疏盪,周邦彥的詞富艷精工與李清照詞的清新跌宕如天際三峰,各超婉約詞之頂巔。"豪放"是宋詞的另一種藝術風格,宋代豪放詞以蘇軾和辛棄疾為代表,崇尚豪邁自由而不拘一格的審美觀念。蘇軾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這首詞一開始就在上下幾千年、綿亘數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開,氣魄宏偉,視野廣闊,用豪放流暢的詞句,贊美祖國山河的壯美,歌頌歷史英雄人物的風貌。在這樣浩渺的宇宙時空中,個人是渺小的、人生是短暫的,人更應該把自己放到宇宙的廣闊和無限之中,體現了豪放的藝術風格。辛棄疾南宋傑出的詞人,他繼承了蘇軾詞的豪放風格,他的詞在更大的程度上沖破了詞的格律,以文為詞,問答如話,議論風生,自由奔放。
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到明清,徹底走向了世俗,特別是明清小說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明清時代是中國古典小說創作的黃金時代。《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最為人熟悉的小說。以小說戲曲為代表的明清文藝所描繪的是世俗人情、市井生活。它來源於說唱文學,服務於"市井小民"。重視情節的曲折和細節的豐富,形成一種由說唱、表演、音樂、跳舞蹈相結合的綜合藝術――明清文藝。明清文藝有對純真愛憎的歌頌贊揚,有對封建結婚姻的諷刺嘲笑,也有對色情荒淫的欣賞味等。其中一個流行而突出的題材或主題是普通男女之間的情愛。明清文藝是一幅色彩斑斕的人世畫卷,是一幅幅平淡無奇卻無花八門、多彩多姿的社會習俗圖,成為中國文化史中美的樂章。
明清小說《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有成就的歷史小說,他的中心內容是演繹魏、蜀、吳三國之間的種種矛盾斗爭乃至戰爭,講述一個個曲折的故事。《三國演義》以通俗、簡練、明快的語言,描寫了一批富於個性化的人物,如張飛的豪爽、關羽的高傲、曹操的機詐、孔明的智能等。《三國演義》情節前後發展一貫,但又富於曲折和變化,於清晰明朗的脈絡間構成了一個古典小說中少見的,既宏偉又嚴密的結構。《水滸傳》的故事源於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作者是施耐庵。《水滸傳》的主要內容是敘述以宋江、李逵、林沖、魯智深、武松、吳用等為主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在各地受到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的迫害之下,紛紛集聚在梁山水泊,與宋朝相對抗的故事。《水滸傳》堪稱是中國白話文學的一座里程碑。作者以很高的文化修養,駕馭流利純熟的白話,來刻畫人物的性格,描述各種場景,顯得極其生動活潑。特別是寫人物對話時,更是聞其聲如見其人。對一、二十個性格鮮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是這部小說具有光輝藝術生命的重要因素。有了《水滸傳》,白話文體在小說創作方面的優勢得到了完全的確立,這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的意義極為深遠。《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兩部長篇小說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到了新的高峰。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明代中期的小說創作以吳承恩的《西遊記》為代表。這部小說是一部充滿幻想、情節離奇的小說,它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唐僧等人西天取經的過程。《西遊記》中最迷人的人物當屬孫悟空,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上天入地,獨來獨往,率性而為,代表了人類精神中最自由和頑皮的部分,也成為了無數人理想的象徵和寄託。在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以其藝術上的精緻完美達到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紅樓夢》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人的感情和婚姻糾葛為中心線索,在賈府這一世代富貴之家從繁盛到衰敗的過程中,寫出以賈寶玉和一群紅樓女子為中心的許多人物的悲劇命運,反映了具有一定覺醒意識的青年男女在封建體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歷史宿命。《紅樓夢》是一部天才的、又是精心構撰的巨作,在藝術上,它達到了中國小說前所未有的成就。
❺ 明清時期,中國古典小說創作進入了繁盛時期。下列各項關於...
【答案】A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識記能力,難度較低,白話小說起源於唐代,至宋代在話本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明清時期中國小說創作進入繁榮時期,所以A項說法錯誤不符合史實,B
C
D三項表述正確但與題意要求不符,答案選A項。
考點: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
點評:准確掌握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主流文學形式是高考大綱中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對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主流形式進行系統的歸納和整理,同時還應關注。某種主流文學形式與其產生時代背景之間的關系,具體說就是促使這種文學形式產生的原因有哪些,牢記代表作家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