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取一則古代寓言改寫一篇小說
Ⅰ 諷刺性寓言故事文言文短篇
1. 一篇有諷刺意義的寓言故事
1、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
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
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准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
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變通,死守教條的思想方法。
2、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麼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不能憑主觀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條。情況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會失敗。告誡人們不能片面、靜止、狹隘地看待問題。
3、葉公好龍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裡,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綉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里張望。
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綉的、刻的假龍。
諷刺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甚至是懼怕、反感。
4、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
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沒有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比喻說話做事前後抵觸,不能自圓其說。
5、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
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的教條主義者,說明因循守舊,不思變通,終將一事無成。
2. 最流行的諷刺寓言故事,有趣的,令人哭笑不得的都可以,要簡短,拜
「國王的發明愛迪生
電報,電話,電燈,技術這些東西在今天看來如此普通司空見慣,沒有人會感到驚訝,但你知道這些東西的人在那個時候多麼重要而欣喜若狂?人記得他們的發明家 - 愛迪生。
被稱為「國王的愛迪生發明的,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他的生活,只有在專利局登記的發明是1328種。一個只讀3個月的書,怎麼這么多的發明?我想,「愛迪生孵小雞」如果你聽說過的故事,他們會明白,他的成功源於一種強烈的好奇心。
1847年,愛迪生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在美國俄亥俄州米蘭城。小,陳冠希透露強烈的好奇心,他們看不明白的東西,他不停地問抓住成人童裝,問出子丑寅卯。
有一天,他指著孵化母雞問她的母親:坐在她的蛋的母雞坐在這樣做呢? 「媽媽說:」哦,那是孵小雞做!下午,愛迪生突然消失了,家人急得四處尋找,終於找到了他在雞舍。原來,他正蹲在雞窩里, *** 下放很多雞蛋孵小雞!家長看後,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來,洗掉臉上,他洗衣服。還有一次,他看到鳥自由飛翔在天空中的思想:因為鳥能飛,為什麼不能飛?因此,他得到了一個粉的小夥伴吃,去小夥伴們飛上藍天。結果,小夥伴幾乎了,陳冠希父親打了一頓。
終於,愛迪生長大到8歲,父母送他到村裡的小學,以為從此他安安份學校。誰知道,他還是愛生根底部往往目瞪口呆老師問窘迫不堪。一旦算術課上,老師在黑板上寫下「2 +2 = 4」,陳冠希立即站了起來,問道:「老師,2加2等於4為什麼?」這個問題是老師問住了,他認為愛迪生是一個無賴,專業的賠率和教師因此,在使用過程中的3個月內,陳冠希老師趕回家。
愛迪生的母親是一個偉大的母親。相反,她並沒有責怪他,因為唯一的兒子被攆回,他決定要教育孩子。當她發現愛迪生的好奇心,物理,化學和特別感興趣的是,他買了一本書的物理,化學實驗。愛迪生,根據單獨的書,開始實驗。可以說,這是愛迪生小學教育,從事科學發明。
愛迪生長大了,學會了技術的無線電收發器
3. 一篇有諷刺意義的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鳥類和走獸,因為發生一點爭執,就爆發了戰爭。並且,雙方僵持,各不相讓。
有一次,雙方交戰,鳥類戰勝了。蝙蝠突然出現在鳥類的堡壘。「各位,恭禧啊!能將那些粗暴的走獸打敗,真是英雄啊!我有翅膀又能飛,所以是鳥的夥伴!請大家多多指教!」
這時,鳥類非常需要新夥伴的加入,以增強實力。所以很歡迎蝙蝠的加入。
可使蝙蝠是個膽小鬼,等到戰爭開始,便秘不露面,躲在一旁觀戰。後來,當走獸戰勝鳥類時,走獸們高聲地唱著勝利的歌。蝙蝠卻又突然出現在走獸的營區。「各位恭禧!把鳥類打敗!實在太棒了!我是老鼠的同類,也是走獸!敬請大家多多指教!」
走獸們也很樂意的將蝙蝠納入自己的同伴群中。
於是,每當走獸們勝利,蝙蝠就加入走獸。每當鳥類們打贏,卻又成為鳥類們的夥伴。
最後戰爭結束了,走獸和鳥類言歸和好,雙方都知道了蝙蝠的行為。當蝙蝠再度出現在鳥類的世界時,鳥類很不客氣的對他說:「你不是鳥類!」
被鳥類趕出來的蝙蝠只好來到走獸的世界,走獸們則說:「你不是走獸!」
並趕走了蝙蝠。
最後,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的飛著。
2.疑病亂投醫 ·手冊名稱:寓言故事大全
·所屬著作:中國寓言
·故事名稱:疑病亂投醫
·來源:網路
有個人偶感風寒,咳嗽不止,他覺得渾身都不舒服,就去請醫生看病。醫生看了看他那個無精打採的樣子,又摸了摸脈,說他是得了蠱(gu)病,如果不抓緊治療恐怕會丟命。這個人一聽嚇壞了,連忙拿出許多金子,求醫生一定要治好他的病。
這個醫生給他開了治蠱病的葯吃,說是這種葯可以攻擊他的腎臟和腸胃,又會炙燒他的身體和皮膚,因此,吃這種葯必須注意禁美味佳餚,否則葯物難以奏效。一個月過去了,這個人病情不見好轉,反而加重了,除了咳嗽,還有內熱外寒,百病發作。加上他一個月的禁食,營養不良,身體瘦弱疲憊,真的像一個患蠱病的人了。
無奈,他又請來另一個醫生為他治病。這個醫生檢查了他的各種症狀,診斷他患的是內熱病,於是又給他寒葯吃。這次,他又花去許多金子。
他吃過醫生給他開的寒葯,結果搞得他每天早晨嘔吐,晚上腹瀉,痛苦不堪。休談禁食美味佳餚,這次連飯都不能吃了。他心裡非常害怕,這樣下去恐怕真的保不住命了。於是,他又反過來改服熱葯,誰知這樣一來,他又出現全身浮腫,到處長癰長癤生瘡,搞得他頭暈目眩,真個渾身是病,一天到晚叫苦不迭。
他又拿出錢財,第三次請來一個醫生。這個醫生見他滿身是病,真不知從何醫起,結果是越醫病越重了。
後來,鄰居的長輩們見他形容憔悴,病症奇特雜亂,於是開導他說:「這都是庸醫害人、你胡亂吃葯的結果。其實你本沒什麼大不了的病。人的生命,本以元氣為主,再輔之以一日三餐正常的飲食。而你呢,天天吃這葯喝那葯,千百種葯毒攪亂了你的體內正常秩序,結果既損害了你的身體,又阻斷了飲食的營養供給,所以肯定會百病齊出。我看你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安定思想,首先休息好身體,再辭謝醫生,放棄葯物,恢復營養,多吃你喜愛的食物,這樣,你的元氣就會慢慢在體內恢復,身體一天天強壯起來,自然而然吃東西便覺有滋味了。一天三餐飯,便是最好的葯,你不妨照我說的去做,保證有效。」
這個人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按照老人所說的去做了,僅僅只一個月,果然身上的各種病症就消除了,身體又恢復了原樣。
其實生活中往往就是這樣,越疑心自己有這病那病,就越覺得果真有病,結果亂投醫、瞎吃葯,把個沒病的身體搞得到處是病。處理問題也是一樣,如不從實際出發,僅憑想當然就去東一鎯頭西一棒子地瞎來一氣,結果問題必然會越來越嚴重,事情越辦越糟糕。
4. 找兩篇諷刺性的故事
《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 話說那萬中書在秦中書家廳上看戲,突被一個官員,帶領捕役進來,將他鎖了出去。
嚇得施御史、高翰林、秦中書面面相覷,摸頭不著。那戲也就剪住了。
眾人定了一會,施御史向高翰林道:「貴相知此事,老先生自然曉得個影子?」高翰林道:「這件事情,小弟絲毫不知。但是剛才方縣尊,也太可笑,何必妝這個模樣?」秦中書又埋怨道:「姻弟席上,被官府鎖了客去,這人臉面卻也不甚好看!」高翰林道:「老親家,你這話差了。
我坐在家裡,怎曉得他有甚事?況且,拿去的是他不是我,怕人怎的?」說著,管家又上來稟道:「戲子們請老爺的示:還是伺候,還是回去?」秦中書道:「客犯了事,我家人沒有犯事,為甚的不唱?」大家又坐著看戲。古 只見鳳四老爹一個人坐在遠遠的,望著他們冷笑。
秦中書瞥見,問道:「鳳四哥,難道這件事,你有些曉得?」鳳四老爹道:「我如何得曉得?」秦中書道:「你不曉得,為甚麼笑?」鳳四老爹道:「我笑諸位老先生好笑。人已拿去,急他則甚?依我的愚見,倒該差一個能幹人,到縣里去打探打探,到底為的甚事。
一來也曉得下落,二來也曉得可與諸位老爺有礙。」施御史忙應道:「這話是的狠!」秦中書也連忙道:「是的狠!是的狠!」當下差了一個人,叫他到縣里打探。
那管家去了。知 這里四人坐下,戲子從新上來做了《請宴》,又做《餞別》。
施御史指著對高翰林道:「他才這兩出戲,點的就不利市。才請宴就餞別,弄得宴還不算請,別倒餞過了!」說著,又唱了一出《五台》。
主 才要做《追信》,那打探的管家回來了,走到秦中書面前說:「連縣里也找不清。小的會著了刑房蕭二老爹,才託人抄了他一張牌票來。」
說著,遞與秦中書看。眾人起身都來看,是一張竹紙,抄得潦潦草草的。
上寫著:「台州府正堂祁,為海防重地等事。奉巡撫浙江都察院鄒憲行,參革台州總兵苗而秀案內要犯一名萬里(即萬青雲),系本府已革生員,身中,面黃,微須,年四十九歲,潛逃在外,現奉親提。
為此,除批差緝獲外,合亟通行。凡在緝獲地方,仰縣即時添差拿獲,解府詳審。
慎毋遲誤!須至牌者。」又一行下寫:「右牌仰該縣官吏准此。」
原來是差人拿了通緝的文憑,投到縣里,這縣尊是浙江人,見是本省巡撫親提的人犯,所以帶人親自拿去的。其實,犯事的始末,連縣尊也不明白。
高翰林看了,說道:「不但人拿的糊塗,連這牌票上的文法,也有些糊塗。此人說是個中書,怎麼是個已革生員?就是已革生員,怎麼拖到總兵的參案里去?」秦中書望著鳳四老爹道:「你方才笑我們的,你如今可能知道么?」鳳四老爹道:「他們這種人,會打聽甚麼,等我替你去。」
立起身來就走。秦中書道:「你當真的去?」鳳四老爹道:「這個扯謊做甚麼!」說著,就去了。
鳳四老爹一直到縣門口,尋著兩個馬快頭。那馬快頭見了鳳四老爹,跟著他,叫東就東,叫西就西。
鳳四老爹叫兩個馬快頭,引帶他去會浙江的差人。那馬快頭領著鳳四老爹,一直到三官堂,會著浙江的人。
鳳四老爹問差人道:「你們是台州府的差?」差人答道:「我是府差。」鳳四老爹道:「這萬相公到底為的甚事?」差人道:「我們也不知。
只是敝上人吩咐,說是個要緊的人犯,所以差了各省來緝。老爹有甚吩咐,我照顧就是了。」
鳳四老爹道:「他如今現在那裡?」差人道:「方老爺才問了他一堂,連他自己也說不明白。如今寄在外監里,明日領了文書,只怕就要起身。
老爹如今可是要看他?」鳳四老爹道:「他在外監里,我自己去看他。你們明日領了文書,千萬等我到這里,你們再起身。」
差人應允了。齋 鳳四老爹同馬快頭走到監里,會著萬中書。
萬中書向鳳四老爹道:「小弟此番,大概是奇冤極枉了。你回去替我致意高老先生同秦老先生,不知此後,可能再會了?」鳳四老爹又細細問了他一番,只不得明白。
因忖道:「這場官司,須是我同到浙江去,才得明白。」也不對萬中書說,競別了出監,說:「明日再來奉看。」
主 一氣回到秦中書家,只見那戲子都已散了,施御史也回去了。只有高翰林還在這里等信,看見鳳四老爹回來,忙問道:「到底為甚事?」鳳四老爹道:「真正奇得緊!不但官府不曉得,連浙江的差人也不曉得。
不但差人不曉得,連他自己也不曉得。這樣糊塗事,須我同他到浙江去,才得明白。」
秦中書道:「這也就罷了。那個還管他這些閑事!」鳳四老爹道:「我的意思,明日就要同他走走去。
如果他這官司利害,我就幫他去審審,也是會過這一場。」高翰林也怕日後拖累,便攛掇鳳四老爹同去。
晚上送了十兩銀子到鳳家來,說:「送鳳四老爹路上做盤纏。」鳳四老爹收了。
主 次日起來,直到三官堂會著差人。差人道:「老爹好早!」鳳四老爹同差人轉出灣,到縣門口,來到刑房裡,會著蕭二老爹,催著他清稿,並送簽了一張解批,又撥了四名長解皂差,聽本官簽點,批文用了印。
官府坐在三堂上,叫值日的皂頭,把萬中書提了進來。台州府差,也跟到宅門口伺候。
只見萬中書頭上還戴著紗帽,身上還穿著七品補服,方縣尊猛想到:「他拿的是個已革的生。
5. 簡短文言文寓言
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解 釋 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
出 處 先秦·韓非《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觸柱折頸而死。」 用 法 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楊八老越國奇逢》:「妾聞治家以勤儉為本,~,豈是良圖?」 近義詞 刻舟求劍、墨守成規 反義詞 通達權變 燈 謎 柳 典 故 宋國有個農夫正在田裡翻土。
突然,他看見有一隻野兔從旁邊的草叢里慌慌張張地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墩子上,便倒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了。農民走過去一看:兔子死了。
因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農民高興極了,他一點力氣沒花,就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撿到野兔,日子就好過了。從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氣種地了。
每天,他把鋤頭放在身邊,就躺在樹墩子跟前,等待著第二隻、第三隻野兔自己撞到這樹墩子上來。世上哪有那麼多便宜事啊。
農民當然沒有再撿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提示] 這是一則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兔子自己撞死在樹墩子上,這是生活中的偶然現象。宋國那個農夫卻把它誤認為是經常發生的必然現象,最後落得個田園荒蕪,一無所獲。
不靠自己勤勤懇懇的勞動,而想靠碰好運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我們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觸株②,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③,冀復得兔④。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⑤。
——《韓非子》[注釋] ①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和樹莖。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種農具,形狀象木叉。④翼——希望。
⑤而身為宋國笑——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掩耳盜鈴 ( yǎn ěr dào líng ) 解 釋 掩:遮蓋;盜:偷。
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鈴鐺。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出 處 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
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示 例 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覺得可以保住自己的清高,豈非~?」 近義詞 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義詞 開誠布公 燈 謎 聆 典 故 從前,有一個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還有一個愛佔便宜的壞毛病。
凡是 他喜歡的東西,總是想盡辦法把它弄到手,甚至去偷。有一次,它看中了一家大門上掛的鈴鐺。
這只門的鈴鐺製作得十分精緻, 好看,聲音也很響亮。他想,怎麼樣才能弄到手呢?最後決定,偷,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只要用手去碰這個鈴鐺,就會"叮零叮零"地響起來。門鈴 一響,耳朵就會聽到鈴鐺的響聲,有了響聲,就會被人發現了。
那可就得不 到鈴鐺了。那怎麼辦呢?他突然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認為,門鈴一響,耳朵就會聽見了 ,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聽不見了么?於是,他自作聰明地採用這 個方法去偷門鈴。有一天晚上,他借著月光,躡手躡腳地來到這家大門前。
他伸手 向上摘鈴鐺,但是,門鈴掛得太高了,怎麼也夠不著,他只好掃興地回來了。 回到家,他又想該怎麼辦呢?他想叫鄰居聾子一起去偷鈴鐺,踩著他的肩膀就能夠摘到鈴鐺了。
可是又怕別人不幹,不和他一起偷東西,只好自己踩著凳子摘鈴鐺吧。第二天晚上,他帶著凳子,又躡手躡腳地來到這家大門口。
他踩 著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這只鈴鐺。誰知他剛碰到鈴鐺,鈴鐺響了, 這家主人發覺後,就把他抓住了。
因為別人的耳朵並沒有被掩住,仍然能 夠聽到鈴鐺的響聲。出處:《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
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解釋: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提示] 鍾聲是客觀存在,不因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萬物也都是客觀存在,不因為你閉上了眼睛就不復存在或者改變了形狀。
這則寓言故事雖然簡短,但卻形象而生動地闡明了一條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這是自欺欺人,終究會自食苦果的。[原文]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鍾者②。
欲負而走③,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④,鍾況然有音⑤。恐人間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⑥。
——《呂氏春秋》[注釋] 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普國的貴族,被其他四家貴族聯合打敗後,逃在齊國。亡,逃亡。
②鍾——古代的打擊樂器。③負——用背馱東西。
④椎(chuí)——槌子。⑤況(huàng)然——形容鍾聲。
⑥遽(jǜ)——急速。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南轅北轍 發音 nán yuán běi zhé 釋疑: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
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出處: 《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原文: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諫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
'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6. 寓言故事的諷刺寓意
從前,有一個農夫來到一塊麥田裡,看見別人田裡的麥田鬱郁蔥蔥,長勢喜人,他便前去詢問麥田的主人:「怎樣才能使這些麥苗長得茂盛呢?」麥田主人回答說:「平整好土地,再多施糞水,麥苗就能長得這樣茂盛了。」那農夫便按照學來的方法去做。他首先用糞水均勻地澆了麥田,然後准備在地里下種。但他擔心自己的腳踩在地里會使地變堅硬,那樣,那樣麥子就長不出來了,心想:「我應該坐在床上,讓人抬著在地里撒種,這樣才妥當。」於是他讓四個人每人抬一隻床腳,到地里去撒種,結果事與願違,地被踩得更堅硬了。
寓意:
這個農夫《坐床種田》,自以為很聰明,實際上愚蠢至極。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考慮問題片面、弄巧成拙的人。
7. 求諷刺性的故事新編
守株待兔:宋國有個人養了一窩的豬,到了冬天豬怕冷,這個宋國人就在豬圈裡放了很
多的草讓豬禦寒。有一隻兔子半夜跑到豬圈裡偷吃豬圈裡的草,不料因為天黑看不見,一不小心掉到了豬圈旁邊的豬糞池裡淹死了。第二天那個宋國人看到了死兔子很高興,於是就天天的守在豬圈旁邊希望哪天再有兔子偷吃豬圈裡的草淹死在豬糞池裡。這就是守豬待兔的由來,豬和株是通假字,所以史書上又稱守豬待兔為守株待兔。
殺雞取卵:從前有個人家裡養了只老母雞,這只雞特別地能下蛋,可有一段時間這只雞老是不下蛋,而且還病歪歪的。那個人想這雞不下蛋留著也沒什麼用了,就殺了這只雞,破開雞肚子後發現這只雞生病的原因原來是生了膽結石。大大小小的膽結石就像雞蛋一樣。殺雞的時侯正巧鄰家的快嘴婆祥林嫂過來串門。看到了以後就四處亂說,說這人殺雞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隻能下蛋的老母雞給殺了。
毛遂自薦:毛遂這人是個文學青年,經常寫點小文章在網上發表一下,可是網易的版主和網友們都不喜歡他寫的文章,因為文章寫的太爛了。在網易BBS上混了一兩年了,寫的文章回帖的人沒幾個,版主也不給個「薦」字。搞的毛遂很不爽。所以以後在BBS上發文章的時候毛遂都要在文章題目後面自己加上一個「薦」字。比如《有了 *** 你別喊》「薦」。《我是一個偉大的小丑》「薦」。寫手們和版主對他的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哭笑不得,於是就把這種做法形容為毛遂自薦。
三顧茅廬:三國時劉備想請諸葛亮出山扶佐他打天下,於是就去隴中請他。劉備的老闆劉表一向就對劉備不滿,平日里給他准備的飯都是殘羹剩飯,這天劉備吃完飯後到了諸葛亮那裡坐了沒一會,肚子就開始疼,一會工夫就上了三次廁所,諸葛亮心想老劉今天身體不好拉肚子還辛辛苦苦地跑到我這里來看我,很感動,於是就出山了。廁所在農村又叫茅房,茅廁,茅廬。於是後人就把這段典故說為成語三顧茅廬。
望梅止渴:曹操有一次行軍打仗,士兵們走的一個個都很累,沒有精神也沒有鬥志。曹操就騙他們說:「前面有個梅庄,梅莊裡有個梅小姐,長的是天姿國色,美艷無雙,誰第一個到達戰場,我就把梅小姐許配給他做老婆。」士兵們一聽都來了精神,一個個口水都流下來了。終於在規定時間到達了官渡,打敗了袁紹,後人稱這個典故為望梅止渴。
Ⅱ 寓言故事書
寓言故事書1
朝三暮四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養了許多猴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能理解猴子們的意思了,猴子們也很得老人的關心。
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隻猴子四顆栗子。幾年之後,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顆改為七顆,於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栗子,晚上還是照常給你們四顆栗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
猴子們聽了,都認為早上怎麼少了一個?於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好像非常不願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那麼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該可以了吧?」
猴子們一聽,早上的栗子又由三個變成四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面積方圓約七百里,高達七八千丈。它們原來位於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腳下有個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路阻塞,進進出出曲折繞遠。於是愚公召集全家人來商量說:「我和你們用盡全力鏟平險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意見。愚公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都削減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愚公於是帶領三個能挑擔子的子孫,敲鑿石頭,挖掘泥土,用箕畚搬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剛剛開始換牙(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愚公。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有一個很有智慧的老人笑著阻止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憑你這么大的歲數和剩下的力氣,連魁父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拔掉,又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麼樣呢?泥土和石頭又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和小孩子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何必愁挖不平呢?」河曲的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操蛇之神(一位手中拿著蛇的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從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沒有山崗高地阻隔了。
紀昌學射
甘蠅是古代一個善於射箭的人,他一拉弓野獸就會倒地,飛鳥就會落下。甘蠅的一個弟子名叫飛衛,向甘蠅學習射箭,但他射箭的本領卻超過了他的師傅——甘蠅。
紀昌又向飛衛學習射箭。飛衛說:「你先學會看東西不眨眼睛,然後我們再談射箭。」紀昌回到家裡,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織布機下,用眼睛注視著梭子練習不眨眼睛。練習兩年之後,即使是錐子尖刺到他的眼皮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紀昌把自己練習(不眨眼)的情況告訴了飛衛,飛衛說:「這還不夠啊,還要學會視物才行。要練到看小物體像看大東西一樣清晰,看細微的東西像顯著的物體一樣容易,然後再來告訴我。」
紀昌用氂牛尾巴的毛系住一隻虱子懸掛在窗口,朝南面遠遠的看著它,十天之後,看虱子漸漸大了;三年之後,虱子在他眼裡有車輪那麼大。轉過頭來看其他東西,都像山丘一樣大。.紀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裝飾的弓,用北方出產的篷竹作為箭桿,射那隻懸掛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氂牛尾巴的毛沒有斷。
紀昌把自己練習(視物)的情況告訴了飛衛,飛衛高興地手舞足蹈,拍著紀昌的胸膛,說:「你已經掌握了射箭的訣竅了。」 《紀昌學射》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人物個性鮮明,好學的紀昌,堪稱名師的飛衛,本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紀昌在名師飛衛的指導下,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射箭高手,讓學生通過這則寓言體會到自己在良師的引導下,也要刻苦學習,有恆心,有毅力。終會成為祖國的棟梁。(即實現自己的夢想)。
寓言故事書2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是有許多寓言故事組成的,書中的每一個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卻都隱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個道理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書。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原文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解柱折頸而死。因耜其來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這則寓言幸辣的諷刺了那一些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像這樣的寓言還有掩耳盜鈴,拔苗助長等。掩耳盜鈴比喻自欺欺人,拔苗助長比喻欲速則不達,這些寓言雖然都只是人們編造出來的,但卻又讓人覺得無比真實,從中的道理十分耐人尋味。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其實就是儒家教思想,忠義仁孝為中心,教育我們有個好的品質,讀完了這一本書後,更今我感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
寓言故事書3
《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
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
米奇·阿爾博姆Mitch Albom
This novel explores the unexpected connections of our lives, and the idea that heaven is more than a place; it's an answer.
這本小說探索了我們生活中意想不到的聯系,並認為天堂不僅僅是一個地方,更是一個答案。
《克雷洛夫寓言》
The Fables of Ivan Krylov
伊萬·安德烈耶維奇?克雷洛夫Ivan Andreyevich Krylov
Ivan Krylov has been loved by Russian people for two hundred years for his Fables, works in which he gently satirizes the manifold weaknesses and failings of human beings, especially figures of authority, while at the same time praising and holding up for emulation the qualities in ordinary people of selflessness, instry, loyalty, love, friendship and perseverance...
伊萬·克雷洛夫的寓言二百年來一直深受俄羅斯人民喜愛。寓言中,他諷刺了人類,尤其是權勢者的諸多弱點和缺陷,同時贊美並弘揚普通人的無私、勤勉、忠誠、愛、友誼、毅力……
《荒島機器人》
The Wild Robot
彼得?布朗Peter Brown
The novel carries a subtle but powerful message about harmony between technology and the natural world, brought to life with painterly prose and eloquent illustrations. ―Financial Times
這部小說通過圖畫散文和生動的插圖,傳達了一種微妙而有力的信息,即技術與自然世界之間的和諧。——《金融時報》
《東方怪奇物語:亞洲精怪故事插畫集》
The Other World: Asian Myths and Folklore Illustrations
The Other Worldfeatures the expressive works of fifty distinguished illustrators who are passionate about Asian myths and folklore. The book contains both single and series illustrations and aims to explore the tacit connection between illustrated works and Asian myths and to serve as inspiration for both illustrators and lovers of stories.
《東方怪奇物語》展示了五十位熱愛亞洲神話和民間傳說的著名插畫家的極具表現力的作品。這本書包含單插圖和系列插圖,旨在探索插圖作品和亞洲神話之間的潛在聯結,為插畫家和故事愛好者提供靈感。
《狐狸與星》
The Fox and The Star
科拉莉·比克福德-史密斯Coralie Bickford-Smith
Book designer Coralie Bickford-Smith has created a volume that's as close to a work of art as anything mass-proced can be…It's a quiet allegory made perfect by exquisite, pattern-based illustrations printed on heavy paper. While older children will be mesmerized, The Fox and the Staris for readers of any age who appreciate sophisticated visuals.
書籍設計師科拉莉創造了一本比任何量產書籍都更接近藝術品的書。這是一個安靜的寓言,圖案為主的精巧插畫印在厚紙上,使之愈加完美。不僅大孩子會喜歡,《狐狸與星星》也適合享受精緻視覺效果所有年齡段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