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古代常識
❶ 閱讀小說的常識
小說鑒賞常識
小說鑒賞常識,將簡要闡述我國小說發展概況,討論古今小說的共同特徵和鑒賞古今小說的一般常識。
1. 我國小說逐步發展,豐富多采
古代,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舜穿井出等歷史傳說,已經具有了志怪小說的苗頭;《左傳》、《國語》、《戰國策》等記述人物言行的史書,又給小說創作以啟發;經過相當長時期的發展,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才產生了志怪小說。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連年不斷,社會動盪不安,宗教迷信思想盛行。大量的志怪小說就在這樣的社會基礎上產生了出來。干寶的《搜神記》是這類小說的代表。志怪小說中,一方面多有宣揚宗教迷信思想的作品,一方面也有反映廣大人民思想願望的作品。前者如:《阮瞻》敘述素不信鬼的阮瞻被鬼嚇壞的故事;《蔣濟亡兒》敘述蔣濟的兒子在陰司官府當差的故事。後者如:《干將莫邪》記寫巧將莫邪為楚王鑄成雄雌二劍後被楚王殺死,其子赤為父報仇的故事;《紫玉韓重》記寫吳王的小女紫玉和童子韓重相愛,吳王不許,紫玉憤恨而死,韓重痛哭墓前,紫玉靈魂出現,兩人墓中結為夫婦的故事;《宋定伯捉鬼》記寫宋定伯不但不怕鬼,而且捉住鬼,賣了鬼的故事。後者是志怪小說中的精華。志怪小說對後世的小說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唐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手工業、商業的發達和都市經濟的繁榮,市民階層興起了。這給小說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韓柳倡導的朴實的新體散文,比較適合於小說的創作;白居易倡導的新樂府運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作家面向現實。唐代傳奇就在六朝志怪小說和當時社會現實基礎上繁榮了起來。它雖源於志怪小說卻又有很大的發展,由志怪轉向了反映復雜的社會現實。
中唐時期是傳奇創作的黃金時代。作品很多,主要反映現實。即使是談神說怪的作品,也往往具有現實社會意義。《南柯太守傳》,敘述淳於棼與二友酒醉、入夢,在大槐安國招駙馬,任太守,煊赫一時,後因戰敗,公主又死,國王懷疑,有人構陷,被送回鄉,夢醒時二友正在床邊洗腳,即以虛幻曲折的故事情節,諷刺沉迷仕祿的士人,揭露了封建官場互相傾軋的情況。唐傳奇中成就最高的是愛情小說。《柳毅傳》,具有神話色彩,敘述龍女被丈夫虐待,柳毅仗義傳書,幾經曲折,二人終結良緣的故事;表現出柳毅性格善良、品德高尚,龍女反抗壓迫、執著愛情,具有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罪惡的社會意義。《霍小玉傳》,敘述名妓霍小玉傾心相愛李益,李益考中得官負心,小玉相思成疾,俠士挾持李益重入小玉家,小玉痛責李益,長號而絕的故事;塑造出一個執著愛情、具有反抗精神的悲劇婦女性格,鞭笞了負心的男子,揭露了門第婚姻的罪惡。《李娃傳》,敘述妓女李娃與滎陽公之子某生相愛,某生淪為乞丐,滎陽公不以為子,鞭之幾死,棄之郊野,李娃挽救某生,助他攻讀,終於高中得官,滎陽公又認子認媳的故事;對比地刻畫出兩人的性格特徵,熱情歌頌卑賤妓女李娃的善良品質,無情揭露高貴滎陽公的虛偽狠毒,具有深刻的反門閥制度的意義。唐代傳奇標志著我國小說趨於成熟,揭開了我國現實主義小說的序幕。
北宋統治者鑒於唐代藩鎮的割據跋扈,加強了中央集權制度,又採取了輕徭薄賦的措施,國內局勢比較安定,農業、工商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形成了繁華的大都市,市民階層擴大了。這時期,傳奇創作趨於衰微,話本卻在唐代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話本是民間說話藝人的底本,亦即當時的白話小說。話本這種民間藝術在唐代已經產生。到了宋代,在汴京、杭州等大都市裡,為了滿足廣大市民的娛樂要求,出現了不少說話場所「瓦子」,促進了說話藝術的發展。元代也是這樣。宋元話本可以視為一個整體部分。傳留下來的長篇有《新編五代史平話》、《三國志平話》、《大宋宣和遺事》、《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等。這些話本,分別和後來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長篇小說的創作有很密切的關系。短篇有《碾玉觀音》、《錯斬崔寧》、《志誠張主管》等。這些短篇小說,多以城市中的小商人、手工業者和下層婦女為正面描寫對象,更廣泛地反映了現實社會生活,刻畫人物也有新的發展,標志著我國文學史上白話小說的進一步成熟。
明初統治者為免「民急則亂」,減輕賦稅,簡約商稅,扶持工商,農業、工商業都得到發展,大都市經濟進一步繁榮,市民階層進一步擴大,小說創作也在前代基礎上進一步得到發展,產生了一批長短篇小說。長篇主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短篇主要有「三言」等。《三》是羅貫中在民間傳說、前代話本、劇本的基礎上,運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註解該書引用的野史、雜記,創作出來的。它起於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藝術地再現了當時各大集團之間軍事、政治、外交的種種斗爭,反映了廣大人民的苦難,譴責了統治者的奸詐兇殘,體現了人民的愛憎。它「三分史實,七分虛構」,立足歷史的真實,發揮想像,藝術加工,塑造出了張飛、曹操、諸葛亮、關羽、周瑜、趙雲、劉備等一系列個性鮮明的典型性格。這些典型人物一直得到人民的喜愛和憎恨。《三》是我國章回小說的開山作品,也是我國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一部。《水》是施耐庵在史實、民間傳說、前代話本、劇本的基礎上、集中加工,編寫成書的。他把以前各自獨立存在的水滸故事集中起來,以創造性的藝術構思、典型化的人物描寫,完成了這部文學巨著。《水》反映了一次農民革命的發生、發展和失敗的過程,勾畫了高俅、西門慶等眾多醜惡形象,尤其是塑造了林沖、魯達、李逵、武松、阮氏三雄等一系列英雄人物形象,揭示了「官逼民反」這個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水》依據人物的社會地位、生活經歷,描寫人物的行動、語言,塑造出許多血肉豐滿、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在塑造典型性格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西》是吳承恩以玄奘取經的事實為故事的輪廓,在民間傳說、前代話本、劇本的基礎上,大膽想像,加工虛構,創作出來的。它的主人公孫悟空,是人民喜愛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他大鬧天宮,表現出十足的叛逆性格;他以洞察人妖的火眼金睛、威力無比的金箍棒和七十二般騰挪變化,戰勝了一個個妖魔;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克服困難、勇敢前進的精神,和消滅惡勢力的願望與信心。孫悟空這個典型性格的成功塑造,標志著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新的高峰。「三言」包含《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是由馮夢龍搜集、整理、創作、編輯成書的,各收四十篇小說,內容廣泛,反映了多方面的社會生活。《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描寫愛情生活,反映被壓迫婦女的追求美滿生活,抨擊封建社會對婦女的壓迫,《沈小霞相會出師表》等,描寫忠奸斗爭,譴責權奸的罪惡,體現人民的同情和憎惡;《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等,描寫人與人間的關系,歌頌真摯友誼,鞭笞墮落世俗;《灌園叟晚逢仙女》等,描寫階級壓迫,同情善良人民,鞭笞邪惡勢力。「三言」在描寫人物上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有些篇中的露骨色情描寫,則不足取。
清代都市經濟繼續發展,市民階層繼續擴大,資本主義生產也逐漸發展起來,由作者獨立創作的小說大量出現。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是《聊齋志異》。它繼承並發展六朝志怪、唐代傳奇的傳統,形成想像豐富奇特、故事變化莫測的獨特藝術風格,相當多的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作品。它把鬼狐花妖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社會化,描寫人鬼相雜、幽明相間的生活畫面,深刻地反映出現實社會中的多種矛盾。《連城》、《嬰寧》等篇,反映青年男女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司文郎》、《王子安》等篇,揭露八股取士的罪惡和弊端;《席方平》、《促織》等篇,揭露封建官府的暗無天日和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壓迫。《聊》反映了廣闊的現實社會生活,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長篇小說主要有《儒林外史》、《紅樓夢》、《官場現形記》、《老殘游記》等。《儒》以反對科舉制度為主幹,描寫各種人物和故事,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熱中科舉、醉心功名、不講實學、險惡欺詐的人物形象。特別是寫出范進和匡超入本來都很貧窮,比較老實,一經考中就招搖撞騙,為非作歹,從而有力地抨擊了科舉制度;寫出舉人出身的太守王惠牢記「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百計敲榨銀兩,衙役百姓「睡里夢里」都怕,從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貪婪殘酷。《儒》是一部出色的諷刺小說。《紅》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故事為中心,聯系著廣闊的社會背景,展現賈府這個貴族大家庭的生活情況,揭露出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統治階級的腐朽奢靡、丑惡殘暴,及其內部傾軋爭奪、不可調和的矛盾,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命運;它成功地塑造了寶玉、黛玉這兩個男女主人公叛逆性的典型性格,寶釵這個封建主義忠實信徒的典型性格,以及王熙風、晴雯、襲人、尤三姐、賈政、賈珍等眾多個性鮮明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紅》繼承發展前代小說創作的優良傳統,把我國古典小說創作藝術推上了最高峰。《官》從改良主義立場出發,抨擊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官僚制度,使晚清官場的大小官員——從中央到地方,從文官到武將,從最高統治階層的達官巨宦到低級衙門的佐雜人員,都現出了丑惡的原形,諷刺意義相當深刻。《老》寫一個江湖醫生老殘在山東游歷的見聞作為,書中表現了反對孫中山領導的革命的反動政治觀點,全書主要描寫玉賢、剛弼這兩個雖不貪臟、卻極殘忍剛愎的酷吏的暴政,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官府的黑暗。
我國古代小說,經過長期的發展,優秀作品各呈異彩,從中可以獲得美的享受,認識古代社會面貌。
現代,我國現代小說繼承我國古典小說創作的優良傳統,借鑒別國小說創作的寶貴經驗,隨著「五四」運動的發生發展而產生發展,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色彩。
魯迅在五四運動爆發前夕,創作出《狂人日記》這我國現代文學的第一篇小說,繼而寫出《孔乙己》、《葯》等,共十四篇小說編成《吶喊》;接著創作出《祝福》等十一篇小說,編成《彷徨》。魯迅創作小說,「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我怎樣做起小說來》)。他的這些短篇小說,取材廣泛,塑造出各種類型的典型性格,揭露出封建社會、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揭示了舊社會的種種病根,具有寬廣深刻的社會意義。特別是《阿Q正傳》,塑造出一個辛亥革命時期農民的典型,意義更為深遠。阿Q從物質到精神都受到殘酷壓榨、嚴重戕害。他從被壓迫者的樸素直感歡迎革命,但不理解革命,終被混入革命的反動勢力當作搶犯殺害,從而反映了舊中國農民的悲慘命運,揭示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教訓,提出了喚醒農民覺悟的重要問題。阿Q的「精神勝利法」,以虛幻的勝利代替實際上的失敗,不能正視自己被壓迫的悲慘地位,更概括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各種各樣的人的病態心理,暴露了「國民的弱點」和舊社會的病根,能夠引起療救的注意。魯迅是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茅盾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開始小說創作。《蝕》,包含《幻滅》、《動搖》、《追求》三個中篇,各篇獨立,人物互異,表現了當時一些知識青年所經歷的曲折、痛苦的路程;《虹》,表現了女主人公沖出家庭牢籠、走向集體主義的道路;《路》、《三人行》,表現了青年學生在嚴重白色恐怖下逐漸覺醒參加斗爭的過程。這些作品標志著茅盾在現實主義創作道路上的前進。1932年前後,茅盾先後創作出了傑出的長篇小說《子夜》,和著名的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春蠶》。《林》反映出當時民族工商業風雨飄搖的處境,《春》表現了當時農民豐收增債的命運。1941年,茅盾創作出了《腐蝕》,控訴了特務組織殘酷鎮壓進步青年的罪行。《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它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和買辦資本家趙伯韜之間的矛盾斗爭為全書的主線,以上海為中心,反映了1930年前後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和錯綜復雜的矛盾斗爭,顯示了革命力量的蓬勃發展。它塑造了眾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特別是塑造了吳蓀甫這個民族資本家的典型形象。吳蓀甫野心勃勃、精明強悍、果決專斷、冷酷無情,很有發展民族工商業的雄心和魄力,但終於逃不出趙伯韜的魔爪,幾乎用自殺來結束自己悲劇性的命運。《子》,通過塑造吳蓀甫這個典型形象,深刻地揭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破產的必然性,暗示出他們只有參加工人階級領導的革命斗爭才有真正的出路。茅盾以《子》等不朽作品和其他文學活動,奠定了他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位置。
巴金在1929年初,發表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表現了在北洋軍閥血腥統治下的上海,一些在「五四」新思潮鼓舞下,尋求社會解放道路的知識青年的苦悶和抗爭。「愛情三部曲」:《霧》、《雨》、《電》,一部側重描寫人物在戀愛中的性格表現,二部側重描寫人物處理革命與戀愛的關系,三部愛情描寫不多,側重展現某城一個激進團體的反軍閥斗爭。以上作品的青年主人公,都是舊世界的判逆者,但還沒有找到正確的革命道路,反映了當時不少知識青年類似的矛盾和苦悶。「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它在「五四」新思潮波及閉塞內地的歷史背景中,聯系著成都這個社會環境,展現高家這個封建大家庭的生活情況,表現出封建階級分子的頑固腐朽、荒淫殘酷,他們之間的明爭暗鬥、互相傾軋,他們和覺醒青年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提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潰的命運。它塑造了眾多的各種人物的形象:有高老太爺、克明這樣舊制度維護者的形象,有克安、克定這樣荒淫卑污的形象,有鳴鳳、淑貞這樣以死表示反抗的形象,有覺慧這樣覺醒反抗的形象,更有覺新這樣內心矛盾的形象。覺慧無所顧忌地離家遠走,固然閃爍著叛逆性格的光彩,覺新這個內心矛盾的典型形象,卻更別有深刻意義。覺新既受舊禮教毒害甚深,也受到新思想的觸動。他庇護反抗封建秩序的弟妹們,資助他們逃出家庭牢籠;但他雖然理解是禮教、傳統、迷信奪去了他最愛的梅、瑞珏和幸福、前途,卻總是逆來順受,只會痛哭。「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使他承擔著沉重的精神負累,成了封建家族制度的殉葬品。覺新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重要的藝術典型。巴金以「激流三部曲」等優秀作品,奠定了他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位置。
老舍從1924年開始小說創作,《老張的哲學》、《二馬》是他最早的長篇小說。《老》取材於北洋軍閥統治下的北京,描寫惡棍拆散兩對青年的愛情,揭露社會的黑暗;《二》描寫馬氏父子在倫敦的生活,顯示海外華僑受人歧視的處境;作者這時的創作追求幽默,不免影響了作品的思想意義。《離婚》是老舍在1933年創作出的長篇小說,描寫反動政府公務員的灰色生活,暴露出官僚機構的腐敗;作品中的幽默不再只是笑料,而是有助於塑造人物形象,表達主題。《月牙兒》是老舍短篇小說中的名篇,描寫母女兩代受生活逼迫墮為暗娼的悲凄遭遇,特別是天真無邪的女兒也遭沉淪毀滅,是對舊社會的血淚控訴。《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兩部長篇代表作。《駱》的主人公人力車夫祥子,本來純朴善良、勤苦耐勞、堅韌要強,在多次殘酷打擊下走上了墮落毀滅的道路。這個典型形象的塑造,揭露出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暗示了個人奮斗道路的不通,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四》以祁家祖孫四代為中心,兼寫他們居住的那條小胡同的各戶人家和各種人物,反映出北京市民在淪陷期間經受的深重苦難,歌頌了富有民族氣節的人物和參加抗日斗爭的青年,鞭笞了媚日附敵的民族敗類。老舍的作品,歷歷如繪地展現出城市下層居民的生活情景,運用北京口語精確流暢,確立了他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位置。
葉聖陶的小說有不少取材於當時的教育界。《潘先生在難中》描寫一個卑劣畏怯、毫無原則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他為躲避災難,百計適應環境,阿諛反動軍閥,揭示出當時一些知識分子朝不保夕的遭際和卑微苟安的心理。《多收了三五斗》,揭示出舊社會農民豐收成災的悲慘命運。《夜》描寫女兒女婿都被反動派殺害的老婦人的凄慘處境,塑造了一位由恐懼、悲痛到憤怒、覺醒的烈士母親的形象。葉聖陶的作品具有樸素自然的風格。
趙樹理的小說多寫解放區農村生活。《小二黑結婚》描寫一對青年男女為爭取婚姻自由而和惡霸、和家長進行的斗爭,反映了農村的變化。《李有才板話》塑造出具有社會閱歷和斗爭經驗的農民歌手李有才的形象,立場堅定、朴實深入的農村幹部老楊的形象,和頑固反動、兇狠狡詐的惡霸地主閻恆元的形象,反映了減租減息中的曲折過程和復雜的階級斗爭。趙樹理的作品具有濃郁的陝北鄉土氣息。
丁玲的代表作是《太陽照在桑乾河上》。這部長篇小說,描寫桑乾河畔暖水屯的土改斗爭,塑造了大公無私、逐步明確了思想、果敢進行斗爭的村黨支部書記張裕民的形象,朴實憨厚、終於站穩了立場、勇敢進行斗爭的農會主任程仁的形象、和姦詐狡猾、抗拒土改的惡霸地主錢文貴的形象,反映了土改斗爭的尖銳復雜和農村的巨大變革。作品具有濃厚的陝北生活氣息。
周立波的代表作是《暴風驟雨》。這部長篇小說,描寫松花江畔元茂屯的土改斗爭,塑造了趙玉林、郭全海這兩個勇敢朴實、不怕犧牲的前後農會主任的形象,肖祥這個久經鍛練、思想成熟的工作隊長的形象,反映了土改斗爭的尖銳激烈和農村的巨大變革。作品具有濃厚的東北地方色彩。
孫犁的短篇小說以寫冀中農民抗日斗爭著名。《荷花澱》、《囑咐》兩篇小說,塑造了水生嫂的鮮明形象。她勤勞能幹、堅貞勇敢,先和婦女們組織起水上游擊隊打擊日寇,後又駕著冰床送抗戰八年剛回家一夜的丈夫去參加解放戰爭。這個典型形象的塑造,表現了婦女和男人一樣支撐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作品語言優美,情景交融。
我國現代小說,密切反映社會現實,各家作品異彩紛呈:從中可以認識各個時期的社會面貌,獲得藝術的熏陶。
2 .我國古今小說的共同特徵,鑒賞指要
我國小說經過長期的發展,古今小說產生了差異。但從小說在典型環境中,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塑造典型性格這一表達主題的方式來看,卻是相同的。古今小說描寫典型環境的方法較有差異,留待後面分別討論。這里先來討論小說在故事情發展中,塑造典型性格。
運用藝術概括方法塑造典型性格,是小說創作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小說的最主要的特徵。故事情節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託。優秀小說的故事情節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緊緊結合,故事發生、發展、結束的過程,也就是從開始到完成塑造典型性格的過程。
塑造典型性格不能脫離故事情節。脫離故事情節描寫人物,即使非常細致,也都毫無意義。優秀小說,即使描寫人物獨處一室的內心活動,也總是緊緊扣住故事情節。《狂人日記》的多次描寫狂人的內心獨白,就都緊緊扣住了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對他的迫害。
故事情節服務於典型性格的塑造。故事情節越典型,越能體現人與人間的關系和矛盾斗爭,就越有利於典型性格的塑造。脫離塑造典型性格,故事情節再曲折生動,也都毫無意義。優秀小說,總是以特定的故事情節,服務於特定的典型性格的塑造。《促織》的波瀾起伏、曲折跌宕的故事情節,就很好地起到了服務於塑造成名這個典型性格的作用。
鑒賞小說的故事情節,要緊緊聯系著典型性格,著意體會其中體現的矛盾斗爭,為鑒賞典型性格作好鋪墊。這是鑒賞故事情節的目的,也是鑒賞典型性格的前提條件。
小說的敘述故事情節,有順敘、倒敘、插敘等方法。順敘是基本的敘事方法。倒敘,把故事的結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為作品的開始,作品的主體部分還是順序故事情節。《祝福》是採用倒敘方法的一個範例。插敘,在順敘故事情節當中,插入敘述一些相關內容。《楊修之死》是採用插敘方法的一個範例。倒敘、插敘,都是順敘故事情節中配合使用的敘述方法。
鑒賞小說的故事情節,既要著意體會作品具體運用倒敘、插敘方法的表現力量,又要把倒敘、插敘部分,還原於發生的時間順序之中,展現出故事情節和矛盾斗爭的發展進程,把鑒賞故事情節和鑒賞典型性格統一起來。
塑造典型性格的寫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小說創作也用間接描寫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寫其他人物來襯托、表現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葯》中夏瑜這個典型性格,就是通過描寫華老栓、夏四奶奶等等人物的相關行動、情態、語言,間接描寫、塑造出來的。最常見的還是用直接描寫方法塑造典型性格,在故事情節發展中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肖像、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這樣,讓人物在矛盾斗爭中說話、行動、神情變化、心理活動,能夠刻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產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鑒賞小說,主要是鑒賞典型性格。鑒賞典型性格,要扣住故事情節的發展,著意體會作品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要在腦海中展開故事情節,展現生活圖景,浮現人物形象,展開人物活動,鋪開相關人物語言、行動所體現的矛盾斗爭,著意體會典型人物在這矛盾斗爭中的語言、行動……的表現意義,深刻理解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徵;從接觸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當中受到形象的感染,從體會人物個性當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意義,理解作品的主題及其社會意義。
❷ 寫古代小說必備的常識
不是某人使我煩惱,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來煩惱自己。
——王石
心情·現實·情感·哲理
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王石
哲理·樂觀·勵志·現實
寧可自己去原諒別人,莫讓別人來原諒你。
——王石
努力·人生哲理·現實·哲學
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王石
讀書·人生哲理·哲理·心情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饒雪漫
霸氣·失望·現實·傷感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了解自己。
——王石
生活·人生哲理·感情·哲理
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王石
人生哲理·正能量·現實·心情
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幹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王石
現實·人生哲理·女人·幽默
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路遙
平凡的世界·快樂·心情·人生哲理
—— 我是有底線的 ——
❸ 關於古代小說的文學常識 會幾個答幾個 100分懸賞
3,小說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擅長描寫戰爭,並能寫出每次戰爭的特點。注意描寫在具體條件下不同戰略戰術的運用,指導作戰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不把主要筆墨花在單純的實力和武藝較量上。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等,每次戰爭的寫法也隨戰爭特點發生變化,在寫戰爭的同時,兼寫其他活動,作為戰爭的前奏、餘波,或者戰爭的輔助手段,使緊張激烈、驚心動魄的戰爭表現得有張有弛,疾緩相間。如在赤壁之戰前描寫孫、劉兩家的合作、諸葛亮、周瑜之間的矛盾,曹操的試探,孫、劉聯軍誘敵深入的准備等等。
以三國的矛盾斗爭為主線,來組織全書的故事情節,既寫得曲折多變,而又前後連貫;既有主有從,而又主從密切配合。
語言精練暢達,明白如話。今天看來,這種語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當時它卻近於白話;用這種語言來寫長篇小說,是一種創舉,和過去某些小說粗糙蕪雜的語言相比,是一個明顯的進步。
4,通過精確的白描,寫出「常見」、「公然」、「不以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諧,顯示其蘊含的意義,進行婉曲而又鋒利的諷刺。真實地展示出諷刺對象中戚諧組合、悲喜交織的二重結構,顯示出滑稽的現實背後隱藏著的悲劇性內蘊,從而給讀者以雙重的審美感受。
5,《水滸傳》善於把人物置身於真實環境中, 緊扣人物的身份、經歷、遭遇, 成功地塑造了李逵、魯智深、林沖、武松等眾多鮮明的英雄形象。而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 總是把人物置在生死存亡的關頭, 以其行動和語言顯示其性格特徵。如在「劫法場石秀跳樓」一回, 通過石秀幾個異常敏捷動作的白描, 把他當機立斷, 臨危不懼的性格表現得入木三分。
在塑造人物時, 作者亦多用對比手法。如在武松斗殺西門慶的事件中, 何九叔與鄆哥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何九叔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 處處預留退步, 表現其世故機變而怯懦的性格; 鄆哥則好管閑事, 反映其年青好勝、幼稚天真而又抱打不平的態度。
用的是粗線條的筆法, 著墨多, 色彩濃烈, 用豐富多彩的辭匯和粗豪潑刺的語言, 描繪出生龍活虎的梁山泊英雄形象。
6,不讀五遍《紅樓夢》,沒必要發表評論。 (毛爺爺說的)
❹ 中國古典小說 文化常識 10個 要簡潔點
1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中國古典小說主要集中在明清時期。
2三國演義,明朝是以政治軍事為題材的優秀歷史小說,以描寫戰爭最為出色。較好的處理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系。
3水滸傳,明朝,以宋朝末年宋江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小說其中一個很大的成就在於塑造了一批飽滿的人物形象。
4西遊記也是明朝的,就不用說了。
5比較有爭議的是金瓶梅,曾被列為禁書,不過實際上再現的是晚明社會官場城市的黑暗腐朽在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不過許多穢褻的描寫,損害了作品的美學價值。
6明代長篇小說比較著名的除了以上四本以外還有封神演義,新列國志等。
7明代短篇小說也有很大成就,馮夢龍的三言,分別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本短篇小說集。
8凌夢初的二拍也是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說集,指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
9清代短篇文言小說集聊齋志異代表中國文言,小說發展的最高成就。蒲松齡寫的就不用說了吧
10最偉大的小說紅樓夢,原名石頭記,他的影響之大以至於形成了紅學,進而養活了一大幫人,其成就估計還沒有一本書可以超越。人物刻畫,細節描寫。時代反映,裡面的詩歌曹雪芹都是以劇中人物的身份來寫的,不少詩歌絕對可以直接進入課本
❺ <<中國小說欣賞>>文學常識(網上輸入這十個字後第二個詞條就是題目,共28道題.)
1.《三國演義》是歷史演義的開山之作
2.《水滸傳》是英雄傳奇的經典之篇
3.《三國演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書中的「擁劉貶曹」的思想傾向,其中的諸葛亮、曹操、關羽被稱為「三絕」。
4.《水滸傳》是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其內容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反映當時黑暗的、混亂的主流社會;一個是 歌頌敢於追逐自己利益的起義農民。
5.在梁山義軍內部,始終存在著反對招安的力量,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李逵 。
6.《水滸傳》的結構很有特點,很多情節有如獨立的故事。如魯智深拳打鎮關西、醉打山門、倒拔垂楊柳、。 林沖的故事誤入白虎堂、棒打洪教頭、風雪山神廟;武松的故事景陽岡打虎、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
7.中國古代的神鬼小說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以《搜神記》為代表的文言筆記體「志怪小說」;另一類是以《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為代表的白話章回體「神魔小說」。「志怪小說」發展的第一個創作高峰期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時期,清代的《閱微草堂筆記》和《 聊齋志異 》使這種題材的作品達到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峰。
8.由 蒲松齡 創作的《聊齋志異》中的故事來源共有三類。第一類取材於 里巷所流傳 ;第二類是根據 同人之籍錄 ;第三類是 隨筆撰次 。
9. 明清時期 是古典小說創作的高峰時期。《 三國演義 》和《 水滸傳 》形成了歷史演義與英雄傳奇兩大傳統。《 西遊記 》開創了神魔小說的空間,《 紅樓夢 》描寫凡人的故事。
10.有明一代的「四大奇書」指的是《 三國志通俗演義 》《 水滸傳 》《 西遊記 》《 金瓶梅 》。
11.「三言」指的是《 警世通言 》《 醒世恆言 》和《 喻世明言 》,其作者是 明朝的 馮夢龍 。其作品來源主要有兩類,一類是 對封建官僚丑惡的譴責和對正直官吏德行的贊揚 ;另一類是 有對友誼、愛情的歌頌和對背信棄義、負心行為的斥責 。
12.可以代表中國古典小說最高成就的《 紅樓夢 》又稱《 石頭記 》,作者是 曹雪芹 。故事中的主線有以下幾條:一是 榮國府為中心的「四大家族」的興衰 ;二是 寶玉與眾女兒的聚散。 三是 寶玉「情悟」 。
13.請你寫出《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的名字 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
14.被稱作諷刺小說典型的是 吳敬梓 創作的《 儒林外史 》。
15.晚清四大譴責小說分別是《 老殘游記 》( 劉鶚 )、《 孽海花 》(曾樸 )
《 官場現形記 》( 李寶嘉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 吳研人 )。
16.「諷刺小說」與「譴責小說」的不同主要體現在 文學表現手法 。
具體區別是 諷刺小說主要是指以貶抑現實的態度和諷刺的表現方法而獨標一幟的小說
譴責小說指清末。戊戌變法運動失敗後大量出現的以暴露社會黑暗、指摘政治腐敗為主要內容的小說。譴責小說是在諷刺小說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一個重要分支。
17.《官場現形記》為我們揭露了許多官場的「規則」,其一:曲意逢迎,領導說的永遠是對的
其二:投機鑽營,互接幫派。 其三:封官賣爵,大行不正之風
18.「家族小說」的代表作有巴金的《 激流三部曲 》, 張恨水 的《金粉世家》,老舍的《 四世同堂 》, 林語堂 的《京華煙雲》,路翎的《 財主的兒女們 》,張煒的《 古船 》《 柏慧 》,陳忠實的《 白鹿原 》,阿來的《 塵埃落定 》, 莫言 的《紅高粱》。
19.在《家》中, 覺新 是處在新舊兩種力量夾縫間的悲劇人物。___覺民與覺慧__的身上寄託了作者對青春的贊美和對生命的信念。同時還有幾位生活在壓抑中卻美麗而偉大的女性形象,主要表現在的鳴鳳、梅、瑞珏的悲劇中。
20.《白鹿原》中真正的反叛者是黑娃和白靈。
21.《白鹿原》為突出對於民族精神的思考與批判,在藝術風格上借鑒了中國的小說家曹雪芹的代表作《 紅樓夢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法,把現實的生活同神幻的傳統結合在一起。
22. _蕭紅__的《呼蘭河傳》是她對故鄉與童年的追憶之作,貫徹著 對於舊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__的憂患。___王安憶___的《長恨歌》通過一個女人(主人公名字_王琦瑤_)的一生講述了一座城市的故事。
23.趙樹理創作的《 小二黑結婚 》,塑造了__小二黑___和__小芹___兩個落後農民的形象。
24.路遙的《 平凡的世界 》以__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斗_、_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__為中心,描寫了雙水村三個家族兩代人的故事。
25.茅盾創作《 子夜 》試圖借__吳蓀甫__這個典型人物的典型遭遇,說明民族資本家根本無力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反帝反封建仍是中國革命的主要任務。
26.由老舍先生創作的《 駱駝祥子 》講述了一個人力車夫被社會扭曲直至走向墮落的故事。
27.由梁斌創作的《紅旗譜》描寫的是20世紀二三事年代冀中農民反抗地主壓迫並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28.由莫言創作的《 紅高粱 》的重心不在戰爭場面,而是放在了對熱烈奔放的生命力的表現和歌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