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給古代女犯帶木枷小說

給古代女犯帶木枷小說

發布時間: 2025-02-11 14:32:27

① 古代的枷怎麼鎖人

分類: 文化/藝術 >> 文學 >> 小說
問題描述:

古代的枷,後面的孔是固定頭的,前面有的是一個孔有的是兩個孔,它們都是固定手的,一個和兩個有什麼區別嗎?固定頭的原理我知道,那麼手要是兩個孔的怎麼固定?一個孔的又怎麼固定?謝謝

解析:

枷鎖是中國古代最為常用的一種刑罰工具,我們可以在許多的文學作品或者影視劇中看到,象《水滸傳》《玉堂春》等等。

枷鎖多為木製的,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古代的工匠的巧手所為,另一方面也是鐵器在中國的古代是一種奢侈的稀有物品。只是到了明代,因鐵器的發展,才有了以鐵皮包裹的柳葉鐵枷,後來,因鎖具的發展日漸完美和精緻,慢慢的有了鐵做的鎖鏈。

在原始和奴隸制社會的時候,因生產力的落後,是沒有刑枷的。當時部落的戰爭不斷,抓到的俘虜,也就是正閉肢奴隸,都是用繩索來限制他們的身體和自由的。在我們能看到的出土的一些文物和殘存的崖畫中, *** 隸的雙手都是綁在後邊的,而女奴隸的雙手則是綁在前邊的。

後來,為了更加的限制奴隸或者罪犯的自由,就有了刑枷的雛形。最早的木枷的起源大概就是由樹木的枝杈架在犯人的脖子上,前端在捆上一根樹木來限制罪犯的脖子,而雙手則捆縛在前杈的樹木上。電影《成吉思汗》中曾經有這樣的鏡頭,再現了刑枷發展中的一個片段。

蒙古部落畢竟是一個遊民部落,他們的文明和生產里都遠遠的落後與中原地區。當時的宋朝對罪犯的懲戒工具——刑枷,經歷了秦漢幾代已然發展到了一舉世個很高的水平,並延續到了元明清幾朝。其種類和應用的范圍也都各有歸屬,既有束縛死犯的大枷,也有監禁普通犯人的團枷,既有給女犯戴的坤枷,也有給犯人發配戴的行枷。

最大的刑枷大概就是柙床了,它是一種固定的裝置,多放置於死囚的監室。束縛的都是一些暴戾的惡徒,可以將人的頭,腰、手、腿、腳固定在木板之上,令人動彈不得。時間長了屎尿都拉在柙床上,很上骯臟。後來,對一些不公開處決的犯人,也是在柙床上處死的,其方式就是我們有時在影視里看到的用黃表紙沾水捂住犯人的口鼻。那是我們能看到的場景,我們看不到的就是受刑的犯人因窒息腹腔生壓,屎尿橫流的情形。

在監獄里,女犯戴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坤枷或者手枷,分量都不是很重。這說明即使在態圓封建的社會里,對女人還是照顧的,就如同在庭審的時候,對女犯打板子都是作衣而打一樣,不象對男犯是裸衣而打。即使女犯在公堂上出言頂撞,掌嘴的衙役也是戴著皮做的手套施刑。

足枷只是對判了死刑待決的女犯施用。這時,她們就是待宰的羔羊,死囚枷束縛著她們的頭手,足枷限制著她們的行動。在有的地方,足枷是固定在囚室里的,犯人被戴上足枷後只能卷屈在一個地方,由他人照顧著。前段時間看了一個片子,驚訝的發現現在的山西,對判了死刑的男女犯人也是用鐵銬禁錮在死囚牢的土炕上。就是電視台的記者前去采訪,那些死囚也只能欠起身子回答問題。

對於不是判了死刑,而只是充軍或者流放的犯人,他們戴的並不是那種三眼的木枷。許多的時候,他們戴的是一種行枷,顧名思義也是便於行走的枷鎖,只束縛住他們的脖子,而他們的雙手是自由的。而女性的犯人,甚至於只戴著手枷。只有判了死刑的,才戴著那種在路途上種種不便的囚枷,象《玉堂春》中的蘇三起解。

所有的枷鎖都是堅固和沉重的,並不象我們有時看到的那樣可以隨便的打開。戴枷和開枷都是犯人懼怕的兩個程序,兩快木板架在肩上,所有的縫隙都必須用鍥子撐的很是牢固。試想一下,我們怎麼可能把一把椅子,尤其是古人作的椅子,很為輕松的打開,又很為輕松的裝下。開枷根本就不是開枷,那時的行話叫劈枷,是必須用斧子才可以作的工作。

囚車是另一種意義的刑枷,也可以說是刑枷的外延。不要以為坐著囚車起解是一件愜意的事情。其實古代的囚車高都不超過一米,犯人在囚車里只能跪著,頭和雙手被枷在外邊,時間長了,兩條腿就廢了。還不如象蘇三那樣抗著死囚枷,慢慢的遊山玩水舒服。

再看下面的

中國古代的枷是以長方形為主,中有圓孔、兩半合攏套於囚犯頸上,以限制囚犯行動為主要功能的木製刑具。它是封建時代最主要的戒具之一。枷作為法定的刑具,在南北朝時正式出現。晉以前,常用的戒具有桎、梏。梏是手械,桎是足械。此外還有一種鉗,為戴在囚犯頸部的一種鐵制戒具,很可能就是後世枷的雛形。從北魏起,開始以枷作為法定的刑具。當時的枷,主要有普通的枷與大枷兩種。普通的枷適用於一般囚犯,而大枷則僅限於犯大逆及外叛罪的囚犯。

唐朝在前代的基礎上,繫囚之具,有枷、木丑、鉗、鎖,並對枷的大小及適用作了規定。武則天時酷吏來俊臣作大枷10種,一曰定百脈,二曰喘不得,三曰突地吼,四曰著即承,五曰失魂膽,六曰突同反,七曰反是實,八曰死豬愁,九曰求即死,十曰求家破。可謂慘毒至極!宋朝對於不同的適用對象,規定了枷的不同的重量。死罪枷重12.5公斤,流徒罪枷重10公斤,杖罪以下枷重7.5公斤。枷的種類也日漸增多,除法定的枷以外,常見的主要有盤枷、長板、連枷。明清在沿襲前代三等枷的基礎上,又有立枷、大枷(重枷)、長板等名目。百斤以上大枷盛行於明代。明朝的立枷自神宗萬曆年間開始使用,是當時特務機構東廠與錦衣衛常用的刑具之一。甚至有用150公斤重枷的。

清朝在立枷的基礎上,發展為站籠。1個月至6個月,也有永遠枷號的。所用的枷有普通的枷,也有50公斤甚至60公斤的重枷。清朝的枷號,只是對犯徒流罪以及充軍的滿人所用的代用刑,其後使用日漸普遍,直到辛亥革命後才廢除。

② 枷具什麼時候開始出現

北宋徽宗時曾謫監岳陽酒稅的范致明,在其所撰《岳陽風土記》中載:「江岸沙磧中有冶鐵數枚,俗謂鐵枷,重千斤。古人鑄鐵如燕尾相向,中有大竅徑尺許,不知何用也。或雲以此壓勝,避蛟蜃之患;或以為石丁石,疑其太重非舟人所能舉也;或以為植木其內,編以為柵以御風濤,皆不可知。」這是今存關於鐵枷最早的記述。明《隆慶岳州府志·岳州府圖》,在岳陽樓城門之下繪有四大一小鐵枷五枚,稱「鐵枷」。明萬曆癸未(1583年)張元忭撰《巴陵游覽記》雲:「城外有鐵鑄方佛五枚,陷沙磧中」,稱「方佛」。府、縣志中還有稱「鐵木丑」、「鐵械」的。其用途除范致明所述外,還有以為「蓋晉伐吳,吳人以鐵鎖橫截之,此殆植標系鎖之具耳」。更有說為岳飛征楊么時系鎖橫江之物,則是張冠李戴。范致明記鐵枷時為北宋,岳飛征楊么是南宋,孰先孰後,不辯自明。

綜上四說,略加辯證。石丁石之說范致明已然否定。「石丁」是「碇」的異體字,石丁石是船停泊時沉落水中固定船隻的石塊,即起今日錨的作用。鐵枷重數千斤,古今確實無人能舉,或偶爾系舟卻有可能。致於植木編柵以御風濤,以此五枚,能護城垣幾許?豈不是螳臂擋車!若系鎖橫江攔截敵艦,則對岸亦應置此物,然迄今卻無發現。況湖面寬10餘公里,湖水落差又大,實際操作與效果均難於想像。此三說似難成立,唯壓勝避蛟蜃之患頗切當時實際。它與洞庭湖的變遷,以及唐開元以後對龍神的崇祀和岳陽樓常罹水患密切相關。

晉代以來,隨著古夢澤的淤積升高和築堤圍墾,而洞庭湖則沉降擴充,長江泄洪水口增多,使洪水期洞庭湖水域達6000多平方公里。「洞庭天下水」,波瀾壯闊,風濤詭譎,水患連年。當時人們對自然災害既無法抵禦,又無法科學的解釋,原本篤信佛、道教的封建帝王如唐玄宗輩,便只好藉助神的力量了。他們從開元年間的修龍池祭龍神,進而制定祭五龍的制度,不斷加封江河湖泊水神。民間,自漢晉以來佛、道教卻已盛行,對水神的崇祀更是由來久遠。此時,岳陽樓自張說與文士登樓賦詩後已名聲大著,更兼西門城樓乃防衛重地,確保安全已是至關重要,於是以鐵枷震懾蛟蜃,護衛名樓與城防。

持壓勝說者,古已有之。南宋王梅溪於1168年自夔州移知湖州,途經岳陽有詩雲:「岳陽樓前鐵為械,古人慾斷蛟螭害。蛟螭為害盛巴蛇。遺冢猶存足為戒!」他認為蛟螭興風作浪之害,遠勝吞象食人的巴蛇,岳陽人面對巴蛇冢,前事不忘,鑄鐵壓邪,以絕禍患,亦乃情理中事。另一位南宋人張世南,則在《遊宦記聞》中寫道:「紹定癸巳(1233年)七夕後一日,予甥董若金忽語予雲:『適有自弋陽(今江西東北部)來者,言縣境桃花步漁人,入水見一物、長如半月、非鐵非石,圖形以示雲』……予應曰:『此不難別,其制絕類岳陽樓下鐵枷,必縣傍溪中,古有龍祟,時得道之士如許旌陽者,鑄為此物,以鎮妖蛟蜃穴。歲月深許,水所漬,故不類鐵』。」通過論證,他認為其它各說皆與弋陽縣傍溪中鐵枷無關,得出「以此驗彼,壓勝之物明矣」的結論。對此我們還可以明代巴陵人胥文相《物類相感志》所雲:「蛟龍之性,畏鐵愛玉而嗜燒燕」為佐證,鐵枷鑄成燕尾相向引蛟龍就範而鎮壓之,是道家特有的作法。其實,「鐵枷」、「鐵木丑」、「鐵械」、「鐵鑄方佛」這些名字都含有囚鎖、桎梏、鎮懾的意思。民間傳說鐵枷由來,是觀音菩薩經洞庭湖時,見百姓頻遭水患,便用黃草紙剪成枷形,擲於湖中鎮懾湖妖水怪。年深日久,便變成了鐵枷。這神話故事亦是那個時代的產物。

1980年5月,岳陽樓公園從樓下湖灘移一枚置樓下五平台左右側,其形狀如古代囚系犯人的枷具,兩端呈燕尾形,長2.4米,寬1.88米,厚0.34米,中間大竅直徑0.26米,外側燕尾上的兩個小竅直徑0.12米,三竅皆圓形空間,重約7.5噸。僅從范致明記載時算起,至今已近900年。它漲水時浸泡水中,水落又倍受雨雪風霜侵襲,卻不銹不蝕,呈黑褐色,光澤照人,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是研究古代冶鐵技術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③ 古代被發配的人為什麼中途不跑

武俠影視中的公差,似乎很弱雞,隨便哪個好漢,都能輕松兩下就將之打翻了。而實際世界中提著大棍的公差,那是很嚇人的!

所謂江湖好漢,與人真打過二三次,有的就能吹二三十年。古代公差因職業關系,打傷打死人幾十上百次也不稀罕。俗話說:打得越多,下手越准。就真打經驗而言,公差們遠超許多所謂的好漢。

三:就算逃走了,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實際,古代比現在更難藏身。來分析一下。

(1)藏身於山野可行嗎?

古代確實山林野地多,但這山野中能隨便藏人嗎?林中豺狼虎豹遍地,那是萬萬不行的!

所以,別讓電影中動輒露宿山野給騙了。

就連孫悟空護唐僧西天取經,他們也不選擇露宿,每天必要找村舍或寺院投宿,因為露宿實在太危險了。

(2)那也投宿村莊寺院可行嗎?

熱點內容
修真家族成長類的小說完結 發布:2025-02-23 14:30:02 瀏覽:71
總裁救助美女的小說 發布:2025-02-23 14:26:07 瀏覽:13
關老爺子修真小說 發布:2025-02-23 14:18:37 瀏覽:191
師徒武俠短篇小說 發布:2025-02-23 14:17:28 瀏覽:729
完本修真小說貼吧 發布:2025-02-23 14:04:49 瀏覽:887
重生成虎的修真小說 發布:2025-02-23 14:04:08 瀏覽:520
無敵重生內力武俠小說 發布:2025-02-23 13:59:40 瀏覽:335
糖漿爆炸同人小說 發布:2025-02-23 13:38:42 瀏覽:695
小說女主前男友姓簡 發布:2025-02-23 13:38:01 瀏覽:6
隱身跟隨美女回家小說 發布:2025-02-23 13:37:54 瀏覽: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