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射箭選夫是什麼古代白話小說

射箭選夫是什麼古代白話小說

發布時間: 2025-04-03 09:52:24

㈠ 小說古時候叫什麼:演繹,傳奇,詞話 他們分別是什麼時候使用的

演義:一般來說明清朝比較多。如《三國演義》(明)《封神演義》(明)《隋唐演義》(清)等。
傳奇:主要是唐代。著名的唐傳奇有:蔣防《霍小玉傳》、元稹《鶯鶯傳》、李朝威《柳毅傳》、白行簡《李娃傳》。
詞話:應該是話本,主要是宋元時期。
中國古代小說,經過漫長的道路,直到唐代才真正地具備了小說要素。

1.先秦兩漢——古代小說的萌芽時期。這一時期的神話、寓言、史傳、「野史」傳說、宗教故事等都孕育著小說的藝術因素,為小說的形成准備了條件,同時也露出小說童年時期形成志人志怪兩大類的端倪。

神話:如《精衛填海》、《女媧補天》、《誇父逐日》等。神話有簡單的故事情節和有一定個性的人物形象,這正是萌芽時期的小說藝術要素。

寓言故事是一種短小精悍而又富於諷刺力量的文學樣式,其特點是通過假託的故事,說明一個抽象的道理。先秦寓言,它敢於干預生活,有助於中國古代小說現實主義傳統的形成,它的諷刺藝術,直接為後世小說繼承和借鑒。後世的諷刺小說的小說中的諷刺藝術,無不受到寓言的積極影響;它是最早的敘事文學之一,又開創了自覺地虛構故事的先河,在敘事、寫人、擬人、狀物、誇張等多方面的藝術經驗,為小說家所汲取。

《史記》開創了我國紀傳體史學,它改變了以往以編年體或國別體記敘史事的傳統,以人物為中心,通過人物的歷史性的活動來說明歷史。就對小說的影響而論,除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外,還在於曲折細致地描寫妙趣橫生的故事場面,惟妙惟肖地表現人物的身份、性格。故事生動、人物逼真,富於戲劇性和小說意味,不僅為後來的小說提供了豐富的題材,更重要的是為小說文體的形成直接提供了編寫故事情節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經驗。

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迷信傳說的關系十分密切,可以說它們結下了不解之緣,以致形成了古小說中語怪與紀異兩大類別。先秦時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現為巫教。

2.魏晉南北朝——古代小說的童年期。此時出現了「志人」「志怪」小說,合稱筆記小說。這一時期,我國小說初具規模,劉義慶《世說新語》(志人)干寶《搜神記》(志怪),這些小說在藝術上還不夠成熟,只是「粗陳梗概」:描寫人物不能寫出一個完整的形象,所寫故事,大多是實錄性質,缺乏藝術上的虛構,作者們只是搜奇記軼,而不是有意識地進行小說創作,但它對後世小說戲劇的影響是巨大的。

3.唐代——古代小說的成熟期。唐代出現了唐傳奇。唐代傳奇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典小說的成熟。較之童年期的作品,唐人小說有長足的進步:有意識地做小說,從鬼神靈異、奇聞逸事走向現實生活,在藝術上有了很大的創造和提高。著名的唐傳奇有:蔣防《霍小玉傳》、元稹《鶯鶯傳》、李朝威《柳毅傳》、白行簡《李娃傳》。

4.宋代——話本產生。宋代出現了白話小說——話本,也稱「話本小說」。從此以文言短篇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逐漸轉為以白話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同時,文言小說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說作為故事性文體的專稱。話本的出現是「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從文言到白話,既增強了小說的表現力,又擴大了讀者面,提高了小說的社會功能;作品描寫的對象由封建士子轉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觀點、美學情趣發生了變化;奠定了白話短篇和長篇的基礎。代表作有《錯斬崔寧》、《三國志平話》。

5.明代——白話小說蓬勃發展。明代出現了「擬話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話本體制、形式創作的小說。如《玉堂春落難尋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明代是白話小說蓬勃發展的時代。著名的作家作品:洪楩《清平山堂話本》、馮夢龍「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明清出現了「章回體小說」。其特點是分回標目,常取一個或兩個中心事件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情節前後銜接,開頭、結尾常用「話說」「且聽下回分解」等口頭語,中間穿插詩詞韻文,結尾故設懸念吸引讀者。這一時期,我國古代小說發展到頂峰,產生了一大批不朽的名著。明初,《三國演義》(羅貫中)和《水滸傳》(施耐庵)的相繼問世,標志著中國小說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此,中國小說以短篇小說為主轉入以短篇小說為主。「四大奇書」在所屬的各類題材的小說中獨占鰲頭:《三國演義》是小說史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歷史小說的典範;《水滸傳》既是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作品,也是一部英雄傳奇的典範;《西遊記》(吳承恩)既是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也是一部神魔小說的典範;《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寫世情的小說,也是第一部由文人獨力創作的小說。

6.清代——長篇小說創作的高潮。清代的《儒林外史》(吳敬梓)和《紅樓夢》(曹雪芹)的問世,把長篇小說的創作再一次推向高潮。此時的文言短篇小說著名的有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紅樓夢》之後,由於時代的原因,小說創作成低谷狀態,至晚清才又繁榮起來,晚清長篇小說有一千種以上,著名的有「晚清四大小說家」李伯元《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游記》、曾樸《孽海花》。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歷史大體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篇小說單線發展,宋元時代,文言、白話兩種短篇小說雙線發展,明代開始,文言、白話、長篇、短篇多線發展,呈現出多姿多彩的狀態。

我國古代小說的特點: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形象;情節曲折,故事完整;語言准確簡練,生動流暢,富於個性;敘事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記。

○中國古典名著詩:

東西三水桃花紅,官場儒林愛金瓶。三言二拍贊今古,聊齋史書西廂鏡。

附解:東——(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西——(明)吳承恩《西遊記》;三——(明)羅貫中《三國演義》;水——(明)施耐庵《水滸傳》;桃花——(清)孔尚任《桃花扇》;紅——(清)曹雪芹《紅樓夢》;官場——(清)李伯元《官場現形記》;儒林——(清)吳敬梓《儒林外史》;金瓶——(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三言——(明)馮夢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今古——抱瓮老人輯的明代話本選集《今古傳奇》;聊齋——(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史書——(西漢)司馬遷《史記》;西廂——(元)王實甫《西廂記》;鏡——(清)李汝珍《鏡花緣》。

㈡ 有誰知道中國小說的發展史啊從古代到當代的。

中國小說的發展史

中國古代小說,晚熟於詩歌、散文,略早於戲曲。在長期的封建社會里,小說一向受到封建正經統文人的鄙視。我們似乎可以這樣認為:中國古代小說,是在封建正統文人「每訾其卑下」的歧視眼光下發展繁榮起來的。這也是一種「逆反」。

中國古代小說起於何時,源於何書?我們似不可拘泥於一時一書,因為小說在敘寫技法上,雖不似戲劇那樣要求各種文學藝術的高度融合,但較之詩歌、散文要求卻更多更高,非一時所能形成,更非一書所能標志,只宜概而言之。我們把先奏兩漢看作是中國小說的萌芽時期,實際上是基於我們並不認為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已經產生符合小說文體基本條件的小說作品。就實際情形而論,這一時期的神話、寓言、史傳、「野史」傳說等,都孕育著小說藝術的因素,為小說文體的形成准備了條件;同時也呈露出了中國小說童年時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兩大類別的端倪。不過中國古代早期的小說與歷史傳記難以截然分開來,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事實。

從後漢至唐代以前,是中國小說的童年時期,或者說是中國小說初步形成的時期。魯迅先生把唐以前的小說稱為「古小說」,這是為了與唐人小說和唐以後的小說區別開來。因為唐人小說是公認的中國文言短篇小說完全成熟的標志,而「粗陳梗概」的六朝小說,顯然是不成熟的。可以認為,「童年期小說」與「古小說」就是相似相通的。這一時期的小說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強調事物的「真實」而非強調藝術的真實。作品大都不作「幻設語」,作者所寫的是作者所相信實際存在的,因此作品大致帶有「傳景」性質。就志怪小說而論,不是像後來的作者借非人類的故事來反映人世間事,而是確信「陰陽殘殊途,人鬼乃皆實有」。從根本上講,作者還不知怎樣做小說,更非「有意為小說」。這種帶有原型狀態的小說,無疑表現了童年時期的特點。童年期小說以劉義慶《世說新語》為代表的志人小說和以干寶《 神記》為代表的志人小說兩大類別的興起,既與時代文明氛圍和社會習尚有密切的關系,又是萌芽期所孕育傾向的發展的不然,對爾後文言短篇小說的發展與分流奠定了基礎,甚至對某些長篇小說的創作也產生了影響。

「小說亦如詩,至唐而一變」。從中國小說發展史的角度來審視,唐人小說是一次質的飛躍。唐人小說,僅《太平廣記》一書收錄的單篇就有四十餘篇,專集四十餘部,約在千篇之數,大體分為兩類:一為傳奇,一為志怪。唐人小說繁榮發達的原因,除對童年小說創作經驗的繼承發展外,與當時的政治昌明、文化發達以及科舉「行卷」、「溫卷」之風有直接關系。

小說發展到宋代,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就是話本的產生。從此,以文言短篇小說為主流的宋以前小說史,從宋代開始,逐漸轉為以白話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同時文言短篇小說的沿著它的軌跡發展。這樣中國小說史自此由文言、白族 兩條線索交互發展,它們既有各自的特點,又相互吸收、相互滲透,千姿百態,美不勝收,高潮迭起在中國文學史上小說所佔的分量越來越重,地位也越來越高。

就文言短篇小說發展的這一條線,至宋,文言短篇小說大體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傳奇體,這是唐人小說的余緒;二是筆記體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說的演化;三是志怪體,這是童年期志怪小說的延續。宋人傳奇小說的成就遠不如唐人。「唐人大抵寫時事;而宋人則多講古事,唐人小說少教訓;而宋則多教訓」。「大概唐時講話自由些,雖寫時事,不至於得禍;而宋時則忌諱多,所以文人便設法加避,去講古事。加之宋時理學盛極一時,因為小說也多理性化了。」總之,宋代傳奇多與歷史題材,總體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譚意歌偉》、無名氏的《李師師外傳》等。宋人筆記特多,為以前所不曾有過之現象。其中不少為說或近似小說。北宋初期,多記唐五代事,如孫光寬的北夢瑣言;北宋中期以後,多記本朝事,如司馬光的《涑水紀聞》;而南宋人則多記北宋舊年,如周輝的《清波雜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說,「平實而乏文采」,其成就還不如記歷史瑣聞的筆記,但也有幾部頗有影響的作品,如洪邁的《夷堅志》、吳淑的《江淮異聞錄》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說的成就雖不甚高,然數量與種類繁多,在小說史上應佔有一席之地。而寧人對文言小說的最大貢獻,在於編輯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廣記》,北宋初年以前的許多文言短篇小說,多賴以保存下來。

金元時期的文言短篇小說,無論數量或質量都未超過宋代水平。但發展線索未斷,且有一些較有影響的集子,如元好問的《續夷堅志》、劉祁的《歸潛志》、淘宗儀的《南村輟耕錄》等。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說雖不能與同時代的白話長、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說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傳奇、志怪、清言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禎的《剪燈余話》、邵景詹的《覓燈因話》、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語林》等。這些集子中有許多文情並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劉基、馬中錫的文休中,亦間有日干小說名篇。

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間,文言短篇小說大多晉唐,然又無一能逾越於唐。至清代而大變,文言短篇小說高度繁榮,產生了具有世界意義和影響的《聊齋志異》,把文言短篇小說的發展推向了最高峰。「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概括了《聊齋志異》寫作與內容兩方面的基本特徵。《聊齋》的「志怪」與六朝的「志怪」的根本區別在於:蒲松齡的「志怪」而不信「怪」,六朝人則「志怪」而信「怪」;六朝人「志怪」是有竟無意地宣揚「怪」,而蒲松齡的「志怪」乃是有意寓托於「怪」。《聊齋志異》有雲:「集腋成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聊齋》一出,作出蔚起,雖無一能與之頡頏,但亦各有自己的成就。甚影響較顯者有:王士禎《池北偶談》、袁枚《子不語》(即《新齊諧》)、沈起鳳《諧鋒》、滿人和邦額《夜譚隨錄》、曾衍東《小豆棚》等。之後, 時治至光緒年間有王韜的《遁窟讕言》、《松隱漫錄》、《淞濱瑣話》和宣鼎的《夜雨秋錄》等。魯迅評後幾種集子雲:「其筆致又純為《聊齋》者流一時傳布頗廣遠,然所記載則已狐漸稀,百煙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語》和賈名的《女聊齋》等。可見《聊齋》的影響及信作之盛況。《聊齋》風行百餘年後,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相繼問世。紀的對《聊齋》頗有微詞,謂其為「才子之筆,非著書者之筆」。「訾

(zhǐ底毀)其有唐人傳奇之詳,又雜以六朝志怪者之短」。(魯迅語)魯迅贊評《閱微》,謂其「雋思妙事,時足解蕢;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雍容淡雅,天越盎然,故後無人能奪其席。」但《閱微》側重記事以明理,故事情節不夠豐富,人物形象不夠豐富,且議論過多,因而缺乏《聊齋》那樣濃厚的小說意味,其學述價值高於文學價值。《閱微》之後,信者亦夥。清人筆記盛況空間,在文言短篇小說中,筆記小說所佔比重最大。但筆記中普非全為小說,只是筆記中有不少符合小說要求的作品。它有待我們去鑒別與整理。

我們再從宋代談談白話小說的形成、發展和演變。宋人話本的產生帶有革命的性質。其積極意至少有以下幾點:①由文言到白話,既增強了小說的表現力,又擴大了讀者面,因而提高了小說的社會功能。②作品描寫的對象由表現封建士子為主轉向了平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觀點美學情趣隨之發生了變化。③奠定了白話短篇和長篇小說的基礎。枕頭人話本的興起,「實在是中國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魯迅語)

「話本」原是說話人的底本。「說話」就是講故事。作為一種伎藝,起源於唐而盛於宋究其淵源則很久遠。唐以前的「說話」活動僅限於士大光之間,多半供統治階段娛樂消遣。到了唐代「說話」作為一種伎藝,有向「市民文學」發展的趨勢。因唐人的文言小說、變文等,無論內容和形式,對話本都有影響。

宋代「說話」十分發害遍及瓦子、勾欄、茶樓、酒肄、街頭巷尾、宮廷寺廟、府第鄉村。這樣,便出現了一批專業化的「說話人」,還有編寫話本的團體,有「說話人」的行會。「說話人」有專業上的分工叫做「家數」;在「家數」中,影響最大者是「小說」與「講史」二家,尤其是「小說」這一家。從「說話」到話本小說,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初期,作為「說話人」底本的話本,不是供人閱讀,而是為了師徒傳授和講給人聽的;編寫話本,不是基於文學的目的,而是由於職業的需要。隨著市民對文化要求的提高和印刷事業的發達,供「說話人」使用的底本——話本逐漸被加工潤色,印刷流傳供人閱讀坑味了。話本—經公開流傳,白話小說也便隨這誕生了。從此,也使這種伎藝和話本在一定意義上分了家。

宋元時代,話本多是單篇流傳、多出於民間藝人之手,流傳於市井之間幾乎無一署名,致使不少作品至今弄不清寫作的具體年代,尤其是宋元兩代更難分辨。於是治小說的人只好把它們眼就一起,統稱為「宋元話本」。「宋元話本」到底有多少,至今尚無精確統計,當代學者認為,小說話本共67篇,其中以宋代居多。「講史」[又稱「平話」(或「評話」)]話本。多出自元代,據《永樂大典》目錄卷四六記載,共26篇(惜多已失傳,今僅存《編五代史平話》、《全相平話五種》、《大宋宣和遺事》和「講經」話本只是近似小說而非小說,只是對章回小說的形成有著積極的影響。

宋代「說話」伎藝的勃興,與當時都市經濟的畸形繁榮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從《東京夢華錄》、《都城紀勝》、《西湖老人繁勝錄》、《夢梁錄》和《武林舊事》諸種筆記可以清楚地得到說明。

明代是白話小說謊蓬勃發展的時代。就白話短篇小說而言,明人從三個方面作出了貢獻:一是加工潤色宋、元、明三代藝術上有缺陷忍氣吞聲話本,二是搜集整理話本小說集,三是創作了大量的擬話本。明代白話小說(短篇)最繁榮的時期是在萬曆以後,尤其是南方,都市經濟發達,市了階層形成士大夫生活日趨放誕,因而以反映市民生活為主要內容的白話短篇小說日益蓬勃地發展起來。最有代表性的集子是洪緶biān(木名)的《清平山堂話本》和馮夢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恆言》)及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清平山堂話本》原分六集共收話本60篇,總名《60家小說》。僅存27篇。書中多宋元舊作,未加潤飾;少數為明人作品。「三言」共收白話小說謊百開篇,其中有經馮夢龍加潤飾的話本,也有他創作的擬話本,以明代作品居多。「二拍」則全為凌濛初創作的擬話本。 馮夢龍是一位「全能」通俗文學家,對通俗小說理論也有卓越的見解。他編的「三言」題材廣泛、佳作頗多、涉及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藝術上多所創造。從中可以看出宋元明話本的突出成就。 「二拍」是與「三言」同時的最早的擬話本集,共收作品80篇。凌濛初的思想遠不及馮夢龍進步,書中糟粕較「三言」嚴重得多。但在藝術上「抒情寫景,如在耳目」。(孫楷第語)

請初「抱瓮老人」從「三言」、「二拍」精選出四十篇作品,定名為《今古奇觀》,在「三言」、「二拍」一度失傳的情況下,賴此書我們得以了解明代白話小說的基礎情況,這個選集在廣大群眾中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明末清初,在「三言」、「二拍」的影響下,出現了擬話本創作熱潮,集子有四十餘部。它們的思想與藝術性雖不及「三言」、「二拍」,但去相存精,也還有些作品值得一讀,如崇禎年間出版的「天然知叟」的《石點頭》、明末清初李漁的《十二樓》、「元亨主人」的《照世杯》、周清源的《西湖二集》、「東魯古狂生」的《醉醒石》等。

清乾嘉以降,考據之風盛行,士大夫不熱衷於小說,直到清末,這種現象才發生變化,小說又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明初,《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相繼問世,標志著中國小說史又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從此,中國小說史以短篇小說為主轉而進入到了以長篇小說為主的新時期。雖然短篇文言、白話小說一直在按照身的規律發展前進,並且時有佳發,時有高潮,但總體說來,其成就與規模則無法與長篇小說相比擬。「四大奇書」在所屬各類題材中獨占鰲頭:《三國演義》既是歷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一部歷史小說的典範;《水滸傳》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寫農民起義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傳奇的典範;《西遊記》既是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也是一部神魔小說的典範;《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寫世情的長篇小說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獨力創作的成功的長篇小說。它們各自開創了一個長篇小說的創作領域。「四大奇書」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響著長篇小說的創作,以至形成了長篇小說創作的幾個系列:《三國》系列、《水滸》系列,《西遊》系列,《金瓶梅》系列,也影響著整個社會、影響著文化思想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這種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力量是難以估量的。

清代乾隆年間,《儒林外史》和《紅樓夢》兩部長篇巨著問世,兩世之前,中國小說史上雖不乏諷刺之作,但卻沒有一部稱得上諷刺小說的樣板,所以魯迅對《儒林小史》的好評特多:「《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 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蹙而能諧,婉而多諷;於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三篇)《儒林外史》在「四大奇書」之外,另闢了一條蹊徑。它不僅直接影響了晚清譴責小說的創作,也影響後來魯迅的雜文。至於《紅樓夢》的成就和影響就無庸多言了。無論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是中國小說史和文學史上的巔峰,也是世界文學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視為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現實主義創作藝術的光輝總結。如果說《三國》、《水滸》、《西遊》在民間影響極大,而《儒林》、《紅樓》的影響則在士大夫之間。尤其是《紅樓》的讀與講,則早在士大夫中成為了一種習尚和時髦:「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相互理解在。」這說明在清代知識階層中不僅有一股「《紅樓夢》熱」,而且還把是否通《紅樓夢》當成了衡量一個人學識高低的標准。在《紅樓夢》尚未西世時就有人評點,兩百多成來,評論者比肩接踵,續作汗牛充棟,其研究者之多,研究成果之富,在中國小說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對《紅樓夢》的研究,早已形成一種學派——「紅學」,而今已成為一門世界性的學問。這是中國的人驕傲。

《紅樓夢》之後,由於時代的原因,小說創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說才又繁榮起來。由於清廷的極端腐敗,社會處於了大變革昀時期;小說理論高度發達,眾多雜志創刊問世,印刷事業也發達興旺,是為小說提供了創作面世的便利條件。據近人粗略統計,晚清長篇小說當在千種以上。「四大小說家」(李伯元、吳 yiàn(足企也)人、劉鶚、曾樸)中,僅李伯元、吳 (這個字打不出來)人二就創作了長篇小說數十種。晚清小說不論內容還技法,都有許多新因素,體現了變革時期的特點。對晚清小說的研究與整理,阿英(錢杏頓)先生貢獻最大,魏紹昌先生也作了許多基礎性的工作。從總體上講,較之明代和前清小說的研究,似乎顯得還很薄弱。可以紀的是「四大譴責小說」: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 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

綜前所述,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歷史大體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簡小說的單線發展;宋元時代,文言、白話、長篇、短篇、多線發展,呈現出多資多彩的狀態。

㈢ 「說」是古代文體,一般短小精悍,以什麼表達方式為主

古代文體知識
古人喜歡在文題上表示出體裁。古代文體大致如下。
一、論說類
1、疏  又稱奏疏。臣子向君主陳述意見。分條陳述。暢於春秋,成於兩漢。
2、表  又稱奏疏、奏議。臣向君主陳述意見或有所請求的一種文體。重情。
3、論  直接闡明自己觀點的一種文體。分史論(人物論、專題論)、文論(評論文章)、策論(起源於寫在簡冊上以對答用,發展成策論)
4、說  用來闡述關於某一事物、問題的道理的文章。教材註解說,說,是一種文體,可以發表議論,也可以記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例如《師說》《捕蛇者說》。
5、原  推究。對一種理論、制度、或社會習俗從根本上加以探索、考察。《 原君》
6、訂 評議。對某一人事物論定功過,品評優劣,常含力排眾議而獨抒新見之意。因而行文有力,慷慨激昂。訂,論。《訂鬼》
7、序  是用來評介作品內容的。有自序、他序。位置在一本書的開頭或結尾。例如《指南錄後序》唐宋以來,送別贈言也稱序。例如《送東陽馬生序》
二、記敘類
1、紀傳體  司馬遷首創,以本紀、列傳為人物傳記中心。本紀記敘帝王事跡,世家記敘諸侯王和輔漢功臣的事跡,列傳是名人事跡。
2、記  記事、記言、記物、記人,應用廣泛,不拘一格。《核舟記》《岳陽樓記》《病梅館記》《游褒禪山記》《記王忠肅公翱事》《書博雞者事》
3、志  記事的文章。《三國志》
4、游記  我國古代記敘文的一大分支。以輕快的筆調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某地的政治生活、社會生活、風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勝古跡等,並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5、逸事  也稱軼事。散失沒有流傳的事跡。《左忠毅公逸事》
6、筆記  內容五花八門,篇幅短小精悍。有歷史掌故,遺聞逸事,文藝隨筆,人物短論,科學小品,志怪雜錄等。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沈括的《夢溪筆談》
7、寓言  寓,寄也。藉助於比喻或故事來說明某一深刻哲理。《愚公移山》
8、小說  「演義」,根據歷史或傳說,敷衍成長篇章回體小說。《三國演義》。
有「志人小說」,還有「志怪小說」。
——以上可總稱為「散文類」。
三、韻文類
1、銘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頌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陋室銘》  「墓誌銘」,追記死者生前事跡的文字。「志」,類乎傳記;「銘」,類乎詩歌。《五人墓碑記》,有志而無銘。
2、賦  介乎詩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賦講求字句的整齊和聲調的和諧,主要特點總在於鋪敘事物。描寫的部分總是淋漓盡致,極盡鋪敘誇張之能事;結尾的部分則往往發一點議論,以寄託諷喻之意。
3、駢文  駢,兩馬並駕。駢文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介乎韻文和非韻文之間。相對散文來說,它講求對偶;而相對韻文來說,它不講求壓韻。南北朝時期,駢文盛行。駢文的主要特點是講究對仗,要求通篇句子兩兩相對。句子的結構、詞性、平仄都要合乎對仗要求。駢文中以四字句、六字句最多,故駢文又稱「四六」、「四六句」。
4、詩  「詩言志,歌詠言」。歌,比詩自由、奔放、土氣。行,鋪張本事而歌稱「行」。
5、詞  一種抒情詩體,和樂而歌的韻文。萌於南朝,成於唐,盛於宋。
6、曲  一種韻文,可泛指秦漢以來各種可入樂的詩歌,通常指宋以來的南曲、北曲。

古代文體
論。論是一種論文文體,按《韻術》:「論者,議也」。《昭明文選》所載:「論有兩體,一曰史論,乃忠臣於傳末作議論,以斷其人之善惡。如《史記》後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論,則學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世人物或評經史之言,正其謬誤。」如《六國論》、《過秦論》等。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刻在碑上,放在書案右邊用以自警的銘文叫「座右銘」。如劉禹錫的《陋室銘》。刻在石碑上,敘述死者生平,加以頌揚追思的,叫「墓誌銘」。如韓愈的《柳子厚墓誌銘》。
游記。游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游記的取材范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風土人情的詭異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並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筆輕松,描寫生動,記述翔實,給人以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美的感覺。游記有帶議論色彩的,如《岳陽樓記》、《游褒禪山記》;有帶科學色彩的,如酈道元的《三峽》;有帶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
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這種文體是對某種理論、主張、政治制度或社會習俗,從根本上考察、探討,理論性較強。如韓愈的《原毀》、黃宗羲的《原君》。
贈序。文體名。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的,稱為贈序。如韓愈《送石處士序》:「於是東都諸人士……遂名為歌詩六韻,遣愈為之序雲。」其後凡是惜別贈立的文章,不附於詩帙也都叫贈序,內容多推重、贊許或勉勵之辭。我們學過明代文學家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
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時所誦讀的文章。體裁有韻文和散文兩種。內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經歷,頌揚他的主要品德和業跡,寄託哀思,激勵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童話。兒童文學的一種。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童話的語言通俗、生動、形象,情節離奇曲折,富於趣味性,對自然景物往往作擬人化的描寫,能適應兒童的心理、情趣,激發人們的想像,便於他們接受和轉化。選入教材的童話有: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葉聖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
序跋。序也作「敘」或稱「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說明書籍著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序」一般寫在書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後面的,如《史記·太史公自序》),列於書後的稱為「跋」或「後序」。這類文章,按不同的內容分別屬於說明文或議論文,說明編寫目的、簡介編寫體例和內容的,屬於說明文。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對問題進行闡發的屬於議論文。我們學過的「序言」有:《〈吶喊〉自序》、《〈農村調查〉序言》、《〈指南錄〉後序》、《伶官傳序》等。
辯。「辯」即辯是非,別真偽,這種文體的特點是批駁一個錯誤論點,或辨析某些事實。如韓愈的《諱辯》、柳宗元的《桐葉封弟辯》。
雜記。包括: (1)山川、景物、人事雜記。描寫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記》、《登泰山記》。 (2)筆記文。以記事為主,它的特點是篇幅短小,長的千字左右;內容豐富,有歷史掌故、遺文遺事、文藝隨筆、人物短論、科學小說、文字考證、讀書雜記等五花八門。《世說新語》、《夢溪筆談》就是這種文體。
奏議。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的統稱。它包括奏、議、疏、表、對策等。《文章有體序說》:「七國以前,皆稱上秦初改書曰奏。漢定禮議,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謝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陳情;四曰議,以執議。」
民間故事。群眾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經過很多人不斷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學形式。民間故事的特點:故事性強,情節生動;口語化,樸素明快;想像奇特豐富;常用誇張、比喻,藝術感染力強。內容上它來自民間,反映的多是民間生活。有的民間故事常有神化式的幻想情節,充滿神奇色彩。例如:《漁夫的故事》、《牛郎織女》等。
說。古代議論說明一類文章的總稱。它與「論」無大異所以後來統稱說理辨析之文為論說文。《文章辨析序說》:「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們學過的這種體裁的文章有:《師說》、《馬說》、《少年中國說》、《捕蛇者說》、《黃生借書說》。
贈序文:文體一種。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稱為贈序。例如《送東陽馬生序》。這類文多為頌贊勉勵之辭。
書說文:「書」指一般書信。「說」指闡明事物、問題的義理文。把二者歸為一類里,是因為「書」在內容上往往同「說」相同,辨析事物,解釋義理,二者常常在敘述中表明觀點、見解的,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例如《捕蛇者說》、《黃生借書說》、《答李翊書》、《報劉一丈書》等。
傳狀文:記述個人生平事跡的文章。一般來說多為記述那些在歷史上較有影響而事跡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跡。多採取敘述、描寫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風貌。這種文體,貫用於史書。諸如《蘇武傳》、《張衡傳》、《海瑞傳》等。
論辯文:是古代的一種論文文體。有「原……」、「……論」、「……辯」等文題形式。這種文體是作者對某種理論、主張、政治制度或社會習俗等,從根本上考察、探討,辨是非,別真偽,表明看法、觀點、澄清對錯的文體。援事引例,引經據典,或論其事實,或批駁謬誤,語言富有論辯力,邏輯性強,又頗具文彩。如《原毀》、《過秦論》、《諱辯》等。
雜記文:雜記文是除傳狀、碑誌以外的一切記敘文章,它包括較廣,有人物記事、山川草木自然之景。文化名勝古跡、歷史掌握、遺文遺事、社會風俗雜談、讀書雜記等。這類文章手法靈活,構思巧妙,形式多樣。如《桃花源記》、《項脊軒志》《梅花嶺記》等。
小說:就其古代散文來說,小說是早已有之的,下面再介紹一下小說。 小說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以刻劃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上古到先秦兩漢,這是我國古代小說的醞釀和萌生時期。主要是先秦的「神話」、「寓言」。如《精衛填海》、《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等。
2、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怪」、「志人」小說,統稱為筆記小說。這一時期,小說初具規模。其作品主要有張華的《博物志》,干寶的《搜神記》等。
3、唐代出現了唐傳奇。唐傳奇的出現,標志古典小說的成熟。著名傳奇有蔣防《霍小玉傳》、元稹《鶯鶯傳》、李朝威《柳毅傳》、白行簡《李娃傳》。
4、宋代出現了白話小說——「話本」。至此,才以小說作為故事性文體的專稱。話本的出現是「小說史上一大變遷」,它對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代表作有《三國志平話》。
5、明代出現了「擬話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話本的體制、形式進行創作的小說。如《玉堂春落難逢夫》、《杜十娘怒深百寶箱》、《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6、明清出現了章回體小說。此時期,古代小說發展到了頂峰,產生了一批偉大不朽的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 按著不同標准,小說可分為不同種類: 按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及微型小說。 按寫作體制分為章回體、日記體、書信體、仙傳體。 按內容分為歷史小說,公案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傳奇小說。 按語言形式分為文言文小說和白話小說。 我國古代小說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形象。情節曲折,故事完整。語言准確簡煉,生動流暢、富於個性化。敘述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記。

㈣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竟回體長篇白話小說,它的作者是誰

作者:施耐庵(或包括羅貫中)
水滸傳

(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
編輯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
《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1] 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內容簡介編輯

明刻本《水滸傳》插圖 (16張)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話文寫成的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版塊結構小說,以宋江領導的起義軍為主要題材,通過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壓迫、英勇斗爭的生動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按120回本計,前70回講述各個好漢上樑山,後50回主要為宋江全伙受招安為朝廷效力,以及被奸臣所害。

其他現存版本中,起源較早的百回本內無征田虎、王慶部分,簡本(文簡事繁本)系統中的征田虎王慶部分與《水滸全傳》不同(一般認為「全傳」本是根據簡本改編),金聖嘆評本(70回本)無大聚義後情節。
書中共出現數百之多的人物,是世界文學史上人物最多的小說之一。按照現存版120回的《水滸全傳》計,全書情節可以分為如下幾個部分:
一、魯智深、林沖、武松等好漢上樑山前的個人經歷;
二、宋江在發配途中與各路好漢的奇遇以及最終上樑山的經歷;
三、宋江帶領梁山進行的幾場戰役,招降一些好漢上樑山;
四、原首領晁蓋去世後,宋江確立梁山首領地位以及大聚義的故事;
五、大聚義後與官軍的戰斗以及受招安;
六、受命征討對宋朝構成威脅的遼國;
七、征討田虎、王慶;
八、征討江南的方臘並死傷2\3以上,全書在悲劇性且引人深思的氛圍中結束。
主要角色編輯

座次

星宿

諢名

姓名

1

天魁星

呼保義

宋江


2

天罡星

玉麒麟

盧俊義


3

天機星

智多星

吳用


4

天閑星

入雲龍

公孫勝


5

天勇星

大刀

關勝


6

天雄星

豹子頭

林沖


7

天猛星

霹靂火

秦明


8

天威星

雙鞭

呼延灼


9

天英星

小李廣

花榮


10

天貴星

小旋風

柴進


11

天富星

撲天雕

李應


12

天滿星

美髯公

朱仝


13

天孤星

花和尚

魯智深


14

天傷星

行者

武松


15

天立星

雙槍將

董平


16

天捷星

沒羽箭

張清


17

天暗星

青面獸

楊志


18

天祐星

金槍手

徐寧


19

天空星

急先鋒

索超


20

天速星

神行太保

戴宗


21

天異星

赤發鬼

劉唐


22

天殺星

黒旋風

李逵


23

天微星

九紋龍

史進


24

天究星

沒遮攔

穆弘


25

天退星

插翅虎

雷橫


26

天壽星

混江龍

李俊


27

天劍星

立地太歲

阮小二


28

天平星

船火兒

張橫


29

天罪星

短命二郎

阮小五


30

天損星

浪里白條

張順


31

天敗星

活閻羅

阮小七


32

天牢星

病關索

楊雄


33

天慧星

拚命三郎

石秀


34

天暴星

兩頭蛇

解珍


35

天哭星

雙尾蠍

解寶


36

天巧星

浪子

燕青


座次

星宿

綽號

姓名

37

地魁星

神機軍師

朱武


38

地煞星

鎮三山

黃信


39

地勇星

病尉遲

孫立


40

地傑星

丑郡馬

宣贊


41

地雄星

井木犴

郝思文


42

地威星

百勝將

韓滔


43

地英星

天目將

彭玘


44

地奇星

聖水將

單廷珪


45

地猛星

神火將

魏定國


46

地文星

聖手書生

蕭讓


47

地正星

鐵面孔目

裴宣


48

地辟星

摩雲金翅

歐鵬


49

地闔星

火眼狻猊

鄧飛


50

地強星

錦毛虎

燕順


51

地暗星

錦豹子

楊林


52

地軸星

轟天雷

凌振


53

地會星

神運算元

蔣敬


54

地佐星

小溫侯

呂方


55

地佑星

賽仁貴

郭盛


56

地靈星

神醫

安道全


57

地獸星

紫髯伯

皇甫端


58

地微星

矮腳虎

王英


59

地慧星

一丈青

扈三娘


60

地暴星

喪門神

鮑旭


61

地然星

混世魔王

樊瑞


62

地猖星

毛頭星

孔明


63

地狂星

獨火星

孔亮


64

地飛星

八臂哪吒

項充


65

地走星

飛天大聖

李袞


66

地巧星

玉臂匠

金大堅


67

地明星

鐵笛仙

馬麟


68

地進星

出洞蛟

童威


69

地退星

翻江蜃

童猛


70

地満星

玉幡竿

孟康


71

地遂星

通臂猿

侯健


72

地周星

跳澗虎

陳達


73

地隱星

白花蛇

楊春


74

地異星

白面郎君

鄭天壽


75

地理星

九尾龜

陶宗旺


76

地俊星

鐵扇子

宋清


77

地樂星

鐵叫子

樂和


78

地捷星

花項虎

龔旺


79

地速星

中箭虎

丁得孫


80

地鎮星

小遮攔

穆春


81

地羈星

操刀鬼

曹正


82

地魔星

雲里金剛

宋萬


83

地妖星

摸著天

杜遷


84

地幽星

病大蟲

薛永


85

地伏星

金眼彪

施恩


86

地僻星

打虎將

李忠


87

地空星

小霸王

周通


88

地孤星

金錢豹子

湯隆


89

地全星

鬼瞼兒

杜興


90

地短星

出林龍

鄒淵


91

地角星

獨角龍

鄒潤


92

地囚星

旱地忽律

朱貴


93

地藏星

笑面虎

朱富


94

地平星

鐵臂膊

蔡福


95

地損星

一枝花

蔡慶


96

地奴星

催命判官

李立


97

地察星

青眼虎

李雲


98

地惡星

沒面目

焦挺


99

地丑星

石將軍

石勇


100

地數星

小尉遲

孫新


101

地陰星

母大蟲

顧大嫂


102

地刑星

菜園子

張青


103

地壯星

母夜叉

孫二娘


104

地劣星

活閃婆

王定六


105

地健星

險道神

郁保四


106

地耗星

白日鼠

白勝


107

地賊星

鼓上蚤

時遷


108 地狗星 金毛犬 段景住
作品賞析編輯

主題
《水滸》以它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
《水滸》的社會意義首先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滸》的藝術成就,突出表現於人物塑造上,全書至少出現了一二十個性鮮明的典型形象,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水滸》之所以成為我國文學史上影響巨大的作品,不僅在於它思想內容的豐富,而且也由於它藝術的成熟。《水滸》繼承並發展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優秀傳統,而且把二者結合起來。
前70回表現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梁山農民起義的醞釀、形成和發展過程,深刻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小說把高俅「發跡」和徽宗寵信他的故事,放在故事的開端來寫,以示「亂自上作」,體現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思想。《水滸》在揭露貪官污吏的殘暴腐敗時,也歌頌梁山好漢的英雄氣概。
《水滸傳》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殘暴和腐朽,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反映了市民階層的人生嚮往。故事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有力,人物性格鮮明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但又鼓吹「忠義」,表現出作者的思想局限。

手法

《水滸》善於把人物置身於真實環境中,緊扣人物的身份、經歷、遭遇,成功地塑造了李逵、魯智深、林沖、武松等眾多鮮明的英雄形象。
而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總是把人物置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以其行動和語言顯示其性格特點。如在「劫法場石秀跳樓」一回,通過石秀幾個異常敏捷動作的白描,把他當機立斷、臨危不懼的性格表現得入木三分。
在塑造人物時,作者既植根於現實,又把自己的愛憎感情熔鑄在人物身上,如吳用的機智過人,李逵的赤膽忠心,以及對武松打虎、魯智深倒拔垂楊柳[4] 等誇張的描寫,結合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寫作手法。
《水滸》的情節生動曲折,大小事件都寫得騰挪跌宕,引人入勝。有一些段落,集中了很多人物、精彩的場面,如「智取生辰綱」[6] 、「三打祝家莊」等。而每一組的情節又往往是人物的性格發展史,如「景陽岡打虎」、「斗殺西門慶」[8] 、「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情節,使人不期然想起武松。
在塑造人物時,作者亦多用對比手法。如在武松斗殺西門慶的事件中,何九叔與鄆哥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何九叔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處處預留退步,表現其世故機變而怯懦的性格;鄆哥則好管閑事,反映其年輕好勝、幼稚天真而又抱打不平的態度。
《水滸》的語言,以北方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故其語言特色,明快、洗練。如寫魯達三拳打死「鎮關西」鄭屠,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既通俗,又生動。《水滸》的語言生動准確,富有表現力。如寫魯智深打店小二時,「魯達大怒,扎開五指,去那店小二臉上只一掌……」用「大怒」和「一掌」還不足表現魯達之憤怒,而用了一個「開」字,表現出其神韻。
《水滸》的藝術成就,最突出地顯示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書巨大的歷史主題,主要是通過對起義英雄的歌頌和對他們斗爭的描繪中具體表現出來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輝藝術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滸》中,至少出現了一二十個個性鮮明的典型形象,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點是作者善於把人物置身於真實的歷史環境中,扣緊人物的身份、經歷和遭遇來刻畫他們的性格。
誠然,全書幾乎沒有什麼具體的社會環境的介紹,但通過對各階層人物及他們之間的關系的描繪,一幅北宋社會生活的圖景便非常逼真、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以及受壓迫人民「撞破天羅歸水滸,掀開地網上樑山」的願望,則是組成這幅歷史圖景的經緯。
書中的人物性格,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和成長起來的。林沖、魯達、楊志雖同是武藝高強的軍官,但由於身分、經歷和遭遇的不同,因而走上樑山的道路也很不一樣,作者正是這樣表現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的。
禁軍教頭的地位,優厚的待遇,美滿的家庭,使林沖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種安於現實,怯於反抗的性格,對統治階級的逼害一再隱忍;同時這種經歷,又使他結交了四方好漢,形成了豪爽、耿直、不甘久居人下的品德。因此林沖的隱忍不同於逆來順受。在他「忍」的性格中,蘊藏著「不能忍」的因素,聚集著復仇的怒火。
最後,他被逼上樑山,正是這種怒火的總爆發,是他性格發展的必然結果。與林沖相比,魯達並未遇到那樣的不幸,但他在和統治階級長期周旋中,看透了他們荒淫腐朽的本質,加之他一無牽掛的身世,形成了他酷愛自由,好打不平的性格。這種性格和當時黑暗的現實,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因此,魯達是向整個封建統治階級挑戰而主動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三代將門之後」的楊志,走上樑山的道路更為曲折。「一刀一槍,博個封妻蔭子」是他的生活目的。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可以委曲求全。
失陷「花石綱」並沒有動搖他追求「功名利祿」的意願,高俅的排斥也未能把他從這條路上拉回來,在充軍得到梁中書的青睞後,追求名利的慾望也更加熾烈了。
在比武場上的鬥狠逞能,護送生辰綱時的兢兢業業,都充分表現了這一點。直到「生辰綱」被劫,不僅功名的道路被截斷了,而且有落入牢獄的危險,他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上了梁山。
此外在對招安的不同態度上,來自社會底層的李逵等人是堅決反對的;封建文人出身的吳用主張有條件的招安;來自官軍的絕大部分的將領則是殷切地盼望著招安。這種不同的態度,可以從他們各自的身分、經歷中找到充分的根據。

水滸圖片 (4張)

在人物塑造上,《水滸》總是把人物放在階級斗爭的激流中,甚至把人物置於生死存亡的關頭,以自己的行動、語言來顯示他們的性格特徵。
在「劫法場石秀跳樓」一回中這樣描寫:「樓上石秀只就一聲和里,掣出腰刀在手,應聲大叫:『梁山泊好漢全夥在此!』……石秀樓上跳將下來,手舉鋼刀,殺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殺翻十數個;一隻手拖住盧俊義投南便走。」
只此寥寥數筆,通過對石秀幾個異常敏捷激活的白描,把他當機立斷,臨危不懼的性格表現得入木三分。作者巧妙地把人物的行動、語言和內心的復雜活動,緊緊地交融在一起,雖無靜止的心理描寫,卻能准確、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同樣以劫法場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扯住盧俊義便走。
在他被捕後大罵梁中書時,道出了梁山大軍即將臨城的形勢,這才使梁中書不敢殺害他們。透過石秀果斷的行動,機智的語言,又看到了他細微的內心活動。
小說中類似這樣的精彩的描寫是很多的,像當林沖抓住高衙內提拳要打而又未敢下落時的微妙心理,像宋江吟反詩時流露出的那種壯志未酬,滿腔郁悶的心情,都是通過行動、語言來表現出人物的內心世界,並進一步深化了人物性格。[21]
《水滸》的版本可以分為繁本、簡本兩大系統:繁本描寫比較細膩,在大聚義以後為征遼、平方臘等情節;簡本文簡事繁,文字比較粗略,卻比繁本多出平田虎、平王慶兩大情節。簡本曾在明清時的中下層讀者中流行,但進入20世紀後迅速沒落,並成為版本演變史的研究材料;繁本系統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容與堂百回本和袁無涯120回本;簡本系統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評林本(水滸志傳評林)和劉興我本。以上幾種版本皆出版於明代後期。
此外又有明末清初人金聖嘆據繁本(一般認為是根據120回本)刪節、潤色而成的70回,他將原一百回的第一回作為楔子,正文70回,所以這個70回的本也可以稱為71回本。這個本子只到大聚義為止,然後讓盧俊義做了一個108將全部被俘的噩夢。金聖嘆本在客觀上保留了《水滸》的精華部分,經他修改、潤飾過的文字水平更高,得到了文人階層的很大推崇,流傳很廣。[33]

作品影響編輯

文學影響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明代時被列入「四大奇書」。近現代以來,「四大奇書」演變為古典小說「四大名著」,《水滸傳》為其中之一。《水滸傳》的文風、構思和理念,都對後世的中國乃至東亞小說,產生了重大的影響。[34]

衍生小說
從明清時代開始,就有許多作家為不同版本的《水滸傳》水滸傳創作續書。
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明末清初陳忱的《水滸後傳》、青蓮室主人的《後水滸傳》,這兩本作品都是續百回本水滸的代表,而清代錢彩所著《說岳全傳》中也有不少承接百回本《水滸》的人物和內容;清代俞萬春的70回本續書《盪寇志》是站在梁山好漢對立立場上的續書中的典型作品;而清末西泠冬青的《新水滸》和陸士諤的《新水滸》則借水滸故事表達了對社會變革的認識,近現代的著名續書,則有程善之描寫梁山好漢分崩離析的《殘水滸》、張恨水講述梁山好漢抗金的《水滸新傳》,以及姜鴻飛構思獨特的《水滸中傳》等。此外還有被部分研究者認為是古本的《梅氏藏本水滸傳》(又稱「古本水滸傳」)等。而20世紀下半葉以後作者所作續書中,代表作包括袁闊成的評書《水泊梁山》,以及根據該書節選改編的《大鬧大名府》《巧破乾坤樓》《大鬧神州擂》等;王中文規模浩大的《水滸別傳》、巴孤講述梁山好漢與三國群雄爭霸的《賊三國》、林沖(作者筆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作之身」的《結盪寇志》、詩詞天下無雙講述水滸人物在陰間的故事的《賊水滸》等。[35]
此外,近現代作家褚同慶有從頭改寫的《水滸新傳》一部,日本著名小說家吉川英治有《新水滸》,其他日本作家如柴田煉三郎、北方謙三等都有重撰的水滸題材小說。
另外,明代蘭陵笑笑生的名著《金瓶梅》也是衍生自《水滸傳》武松故事的一部小說。[35]

各國譯本

瑞典文版《水滸傳》(馬悅然 譯) (2張)
《水滸》的日文譯本最早在18世紀就已出現,影響較大。其對東亞各國的小說藝術產生極深遠的影響,朝鮮最早的小說之一《洪吉童傳》和日本曲亭馬琴的著名史詩小說《南總里見八犬傳》均是受《水滸》影響產生的。

19世紀開始傳入歐美,最早的德文譯名是《強盜與士兵》,法文譯名是《中國的勇士們》。英文譯本有多種,最早的70回譯本定名為《Water Margin》(「水邊」的意思),由於出現最早和最貼近原名的原因這個譯名往往被認為是標准譯名,美國女作家、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在將它翻譯成英文時就定名為:《All Men Are Brothers》(即《四海之內皆兄弟》),70年代末中國籍美國翻譯家沙博理的百回本的名字是《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好漢),後來還有人把120回本也譯成英文。而據傳,還有某外國版本叫《105個男人和3個女人的故事》。[36]
義大利把《水滸》中花和尚魯智深的故事取出譯成《佛牙記》。後來,德國人又把《佛牙記》翻譯成了德文,譯名成了《魯達上山始末記》。德國還翻譯了《水滸》中楊雄和潘巧雲的故事,譯名是《聖潔的寺院》。而《水滸》中武大郎與潘金蓮的故事,德國人則譯成了《賣炊餅武大的不忠實婦人的故事》。德國人還翻譯了《水滸》中晁蓋、吳用等人智取生辰綱的故事,譯名有兩個:《黃泥岡的襲擊》、《強盜們設置的圈套》。英國翻譯了《水滸》中林沖的故事,譯名是《一個英雄的故事》。[37]

國際評價
賽珍珠的諾貝爾獎獲獎演說《中國小說》,以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史作為主要內容,其中有較大的篇幅介紹了《水滸傳》的創作、演變及流傳過程。演說中也評價《水滸傳》是「中國生活偉大的社會文獻」。[38]
阿根廷著名作家博爾赫斯曾專門撰文對《水滸》進行過點評,他認為《水滸》的情節有「史詩般的廣闊」,並認為其與西班牙17世紀的「流浪漢小說」有異曲同工之妙。[39]
法國作家、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曾自稱很早就讀過《水滸》,他認為《水滸》「記錄了那個遙遠年代人的基本生存狀態」。[40]

水滸畫作
從明朝以來,梁山一百單八將就經常成為中國畫家喜愛創作的題材。其中明代畫家陳洪綬的《水滸葉子》和杜堇的《水滸人物全圖》是現存最早的代表作品。清代的水滸人物畫代表作者則有任薰、陸謙(與小說中同名人物無關)等。[33]
20世紀以來,傳世的水滸人物畫則更多,如張光宇、黃永玉、戴敦邦、葉雄、孫景全、於文龍等人的作品都較有影響。作為深受中國古典文學影響的國家,日本從19世紀開始也有大量畫家創作水滸人物畫,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名家葛飾北齋、歌川國芳等都畫過水滸人物。[41] 而現代則有日本著名插畫家正子公也的《繪卷水滸》中油畫風格的人物圖。連環畫之中,劉繼卣的《武松打虎》堪稱經典之作。[42] 而漫畫中則有蔡志忠的水滸漫畫和當代漫畫家黑背的《梁山》系列,以輕松詼諧的方式表現水滸故事。此外還有梁偉家和日本橫山光輝等人的漫畫畫冊都較為著名。

㈤ 鍏鑹猴紝涔愬簻鍙岀挧錛屼笁璦涓夋媿鍒嗗埆鎸囦粈涔

鍏充簬鍏鑹猴細
錛1錛夊剴瀹舵墍璋撶殑紺(紺間華)銆佷箰(闊充箰)銆佸皠(灝勭)銆佸盡(椹捐濺)銆佷功(璇嗗瓧)銆佹暟(璁$畻)絳夊叚縐嶆墠鑹

錛2錛 鍙や唬縐般婅瘲銆嬨併婁功銆嬨併婄ぜ銆嬨併婁箰銆嬨併婃槗銆嬪拰銆婃槬縐嬨嬪叚縐嶇粡涔︺備篃娉涙寚鍚勭嶇粡涔

錛3錛夌帇鑾芥椂鍏縐嶅瓧浣撱傚嵆鍙ゆ枃(鎴樺浗鏃墮氳屼簬鍏鍥界殑鏂囧瓧)銆佸囧瓧銆佺瘑涔︺佸乏涔︺佺吉綃嗐侀笩鉶涔

鍏充簬涔愬簻鍙岀挧錛
奼変箰搴溿婂瓟闆涓滃崡椋炪嬪拰鍖楁湞姘戞瓕銆婃湪鍏拌緸銆

鍏充簬涓夎█浜屾媿錛
鈥滀笁璦浜屾媿鈥濇槸鏄庝唬鍐姊﹂緳錛1574-1646錛夌殑鈥滀笁璦鈥濓紙鍗熾婂柣涓栨槑璦銆嬨併婅︿笘閫氳█銆嬪拰銆婇啋涓栨亽璦銆嬶級鍜屽噷钂欏垵 錛580-1644錛夌殑鈥滀簩鎷嶁濓紙鍗熾婃媿妗堟儕濂囥嬪垵鍒誨拰浜屽埢錛夌殑鍚堢О銆

鈥滀笁璦鈥濇墍鏀跺綍鐨勪綔鍝侊紝鏃犺烘槸瀹嬪厓鏃х瘒錛岃繕鏄鏄庝唬鏂頒綔鍜屽啹姊﹂緳鎷熶綔錛岄兘紼嬪害涓嶅悓鍦扮粡榪囧啹姊﹂緳澧炲垹鍜屾鼎楗般傝繖浜涗綔鍝侊紝棰樻潗騫挎硾錛屽唴瀹瑰嶆潅銆傛湁瀵瑰皝寤哄畼鍍氫笐鎮剁殑璋磋矗鍜屽規g洿瀹樺悘寰瘋岀殑璧炴壃錛屾湁瀵瑰弸璋娿佺埍鎯呯殑姝岄傚拰瀵硅儗淇″純涔夈佽礋蹇冭屼負鐨勬枼璐c傛洿鍊煎緱娉ㄦ剰鐨勶紝鏈変笉灝戜綔鍝佹弿鍐欎簡甯備簳鐧懼撶殑鐢熸椿銆傚傘婃柦娑︽辰婊╅槞閬囧弸銆嬨併婅拫鍏村摜閲嶄細鐝嶇彔琛銆嬨併婃潨鍗佸樻掓矇鐧懼疂綆便嬨併婂崠娌歸儙鐙鍗犺姳欖併嬬瓑銆傚湪榪欎簺浣滃搧閲岋紝寮鴻皟浜虹殑鎰熸儏鍜屼漢鐨勪環鍊煎簲璇ュ緱鍒板皧閲嶏紝鎵瀹f壃鐨勯亾寰鋒爣鍑嗐佸氬Щ鍘熷垯錛屼笌灝佸緩紺兼暀銆佷紶緇熻傚康鏄鐩歌繚鎮栫殑銆傝繖鏄鍏呮弧鐢熷懡媧誨姏鐨勫競姘戞濇兂鎰忚瘑鐨勪綋鐜般傗滀笁璦鈥濅腑鐨勪紭縐浣滃搧錛屾棦閲嶈嗘晠浜嬪畬鏁達紝鎯呰妭鏇叉姌鍜岀粏鑺備赴瀵岋紝鍙堣皟鍔ㄤ簡澶氱嶈〃鐜版墜孌碉紝鍒葷敾浜虹墿鎬ф牸銆傚畠鐨勫垔琛岋紝鎺ㄥ姩浜嗙煭綃囧皬璇寸殑鍙戝睍鍜岀箒鑽o紝鏍囧織鐫涓鍥界煭綃囩櫧璇濆皬璇寸殑姘戞棌椋庢牸鍜岀壒鐐瑰凡緇忓艦鎴愩

鈥滀簩鎷嶁濈殑鏈変簺浣滃搧鍙嶆槧浜嗗競姘戠敓媧誨拰浠栦滑鐨勬濇兂鎰忚瘑銆傚傘婅漿榪愭眽閬囧閥媧炲涵綰銆嬪啓鍟嗕漢娉涙搗緇忓晢浜嬶紝鍙浠ョ湅鍑烘槑鏈鍟嗕漢浠榪芥眰閽辮儲鐨勫己鐑堟叉湜銆傘婁箤灝嗗啗涓楗蹇呴叕銆嬨併婂彔灞呭囩▼瀹㈠緱鍔┿嬬瓑閲嶈嗗晢涓氭弿鍐欙紝鍦ㄤ互寰鐨勭煭綃囧皬璇翠腑闈炲父緗曡併傛湁浜涗綔鍝佹彁鍑哄湪鐖辨儏濠氬Щ鐢熸椿涓瑕佹眰鐢峰コ騫崇瓑鐨勮傜偣銆傚傘婃潕灝嗗啗閿欒よ垍銆嬶紝鎻忓啓浜嗗垬緲犵繝鍜岄噾瀹氬繝璐炰笉娓濈殑鐖辨儏銆傚厛鏄緲犵繝榪浣跨埗姣嶆斁寮冣滈棬褰撴埛瀵光濈殑涔犱織闄堣勮屽拰閲戝畾緇撳悎錛屽悗緲犵繝琚鏉庡皢鍐涜檹鍘諱綔濡撅紝閲戝畾鍙堝巻灝借壈杈涳紝緇堜簬鎵懼埌浜嗙繝緲犮備絾榪浜庡皢鍐涙潈鍔匡紝涓嶅緱浠ュか濡葷浉璁わ紝鏈鍚庝互鍙屽弻孌夋儏鏉ヨ〃紺轟粬浠涔嬮棿鐨勮嚦姝諱笉娓濈殑鎰熸儏銆傗滀簩鎷嶁濆杽浜庣粍緇囨儏鑺傦紝鍥犳ゅ氭暟綃囩珷鏈変竴瀹氱殑鍚稿紩鍔涳紝璇璦涔熻緝鐢熷姩銆備絾浠庢葷殑鑹烘湳欖呭姏鏉ヨ達紝瀹冩瘮鈥滀笁璦鈥濆樊寰楀氥

熱點內容
武林群俠傳之小師妹同人小說 發布:2025-04-04 04:17:54 瀏覽:377
慕雲淺鳳絕小說免費全集無錯版 發布:2025-04-04 04:17:48 瀏覽:897
穿越小說主人公姓宋的 發布:2025-04-04 03:59:11 瀏覽:268
武俠小說全集靈山絕劍 發布:2025-04-04 03:58:13 瀏覽:173
主人公姓霍的所有小說 發布:2025-04-04 03:57:43 瀏覽:29
顧情是哪部小說的主人公 發布:2025-04-04 03:37:20 瀏覽:715
重生孔雀翎之秋鳳梧小說全集下載 發布:2025-04-04 03:31:34 瀏覽:584
劍離魂殤全部小說閱讀 發布:2025-04-04 03:02:45 瀏覽:320
江暖霍北辰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4-04 03:02:35 瀏覽:643
什麼小說的主人公叫陸原 發布:2025-04-04 02:54:36 瀏覽: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