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西部故事的一本小說
Ⅰ 你在課外閱讀有關西部故事的文章了嗎選擇一篇,寫出它的主要內容。
陝西作家周蠧璞的《疑似愛情》,描寫一個都市醜女孩的夢想,和一個走出愛情往事的女人的心路歷程;青海作家梅卓的《藏地秘史》描寫了青藏高原雄渾壯美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人文景觀,部落的誕生、興旺、毀滅,交織著三代人的愛恨情仇;蘭州軍區作家張冀雪在《將軍戈壁》里,冷靜而從容地講述了在西北那神秘的廣袤漠地里,一個特殊女性一段令人心震顫的經歷;甘肅作家張瑜琳《紅杏雨》描述的是地處偏僻、經濟文化落後的小城市裡部分知識女性的家庭、事業和情感困惑;還有西藏作家格央描寫了17歲藏族少女姬姆在拉薩上演愛情故事的一部作品
Ⅱ 描寫西部風光的古詩;列舉一部能激勵西部建設者艱苦創業的小說及其中一位主人公
關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國家使命》小說主人公李佩其
《國家使命》是一部弘揚主旋律、開發大西部的英雄史。1949年8月蘭州解放後,根據中央部署,西北解放軍「英雄第1師」官兵開拔到甘肅河西走廊的戈壁灘上安營紮寨,和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建設者們和舟共濟、艱苦創業,開發新川峽價值數千億元的地下寶藏(有色金屬)。作品首次披露了中國第一次西部大開發鮮為人知的真實事件,鐵血男兒,真情演繹;女中豪傑,自強不息。作品場面驚心動魄,故事盪氣回腸……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長篇歷史小說。
小說主人公李佩其上大學地質系期間,和同班同學王曉偉及乎同時愛上了陳一蓮。那時候,李佩其是清華大學地下黨的負責人之一,王曉偉和邵一波是他的助手,陳一蓮是地下黨外圍成員。為了躲避日本特務的暗殺,他們分別被上級派到了抗日前線和地方。甘肅省省城蘭州解放後,李佩其奉命籌建冶金部新城有色金屬公司,從此各路建設大軍雲集新川峽,給甘肅河西走廊上的大漠戈壁增添了無限的活力。陳一蓮、王曉偉先後從解放軍野戰醫院和冶金部來新城公司任職工醫院副院長和總工程師。王曉偉既是李佩其大學同學,又是李佩其的情敵。王曉偉的到來,把心地善良的陳一蓮夾在了兩個男人中間,使她的處境倍加的尷尬……
緊接著,東北某冶煉廠、上海某針織廠和某棉紡廠整廠搬往甘肅河西走廊的新川峽,支援大西北工業建設。在建設者們戰風沙、斗惡狼、修土房、找礦藏、引水源、建農場,邁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第一步的同時,王曉偉、李佩其和陳一蓮之間的愛情大戰也開始了……
大爆破是拿走小鳳山西山、大規模露天開採的的一項重要工作。對此中蘇專家分歧很大。李佩其為了求得蘇聯專家的支持,帶王曉偉和於振中做了大量的細致的艱苦的工作,最終用真城感動了蘇聯專家。震撼世界的大爆破之後,《人民日報》向全世界宣告:甘肅新城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
Ⅲ 關於西部的傳說
彝族,過去是奉以祖先崇拜為主的多神崇拜,該族的巫師叫畢摩,因為他們在保存和傳播宗教及民族文化方面曾發揮重要作用,因而被神化了。該族的神話傳說中,提到遠古時天地有過三次大的變化:第一次因天上有六個月亮,七個太陽,天官派畢摩下凡,用馬桑枝與鐵莖草掃除了宇宙的孽障。第二次是風暴肆虐,也是畢摩下凡拯救了人間。第三次洪水泛濫,天官派了三個畢摩攜帶經書下凡。他們各騎黃牛一頭,經書便拴在牛角上。經過汪洋大水時,經書被浸濕了。經書放在青樹葉上曬,被沾破了一半,所以彝文經書不全了。另有一說是被老鷹抓破了一半。因此,經書便被視為「天書」。這里所說的「天書」,便是彝族古老文化集大成的彝經。其中最著名的彝經典籍《西南彝志「,原名的意譯是」影形及清濁二氣「。全書共37萬余彝文文字,在黔西北水西地區發現,是目前所見到記載彝族古史和文化最全面的書。該書開篇便是創世神話。
納西族的2400多種,其中大神有220多個,善神60多個,惡神60多個,一般神90多個,女神20多個,勝利神120多個。此外,還有雷神、山神、護法手摩卡神半人、神化的巫師東巴等等。有神便有神的故事。可見東已經中保存神話之豐富。納西族有學者說,東巴文學的主體是神話。東巴神話與東巴祭禮互相依存。虛幻的色彩,想像的魅力,信仰的忠誠,迷茫的氛圍,構成了一個人神相依、人神相通了人神難分、神為人形的神秘世界。後人正是通過這個五色絢麗的神界,窺視那逝去久遠的古代社會。
居住在我國東北邊境的鄂溫克族,自稱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善於獰獵、馴鹿,仍有熊圖騰崇拜的殘余。他們獵到熊以後,有一系列的崇拜儀式和禁忌,先將熊的頭和骨、五臟等用樺樹條或乾草包好,掛在樹上,進行風葬,然後向其敬煙、叩拜、做哀哭狀,意思是對祖先的悼念,求得熊圖騰的寬恕。
為什麼鄂溫克人會把熊視為祖先呢,他們的神話傳說是這樣解釋的:有一個獵人進山打獵的時候,突然被一隻母熊抓住了。母熊把他帶進山洞,強迫獵人與她成婚。獵人被迫元奈,便在山洞裡和母熊共同生活了幾年,直到他們生了一隻小熊。後來獵人乘機從山洞中逃了出來。母熊發現獵人逃走了。便抱著小熊追趕就把小熊當場撕成兩半,一半拋向獵人,一半留在身邊。留在身邊的成了後來的熊,拋給獵人的就是後來的鄂溫克人。這當然很荒誕,哪有熊會變人的,這便是他們遠古祖先圖騰觀念的反映。鄂倫春族與鄂溫克族同源,「原是一個古老部落的兩個親近的分支」 ②,因此這兩個民族流傳著完全相同的關於熊祖先的神話,鄂倫春還有一系列復雜的獵熊祭熊的儀式,其目的之一是為了怕他們認為有靈性的熊對獵人與分食熊肉的人進行報復。風葬時,還要唱一首風葬的歌,歌詞的內容,其中隱含這樣的意思:不是我們打死了你,而是你的壽命到了,自己死去的。他們稱雄熊為祖父、舅舅,稱雌熊為祖母③。鄂溫克與鄂倫春的熊祖先神話,屬於比較單純的動物圖騰神話,沒有與後世的其它傳說故事相混在一起。西南少數民族此類神話更不鮮見。怒族傳說,他們的始祖是蛇與蜂交配所生,藏族說猴子與岩妖交配才有了人類。彝族崇拜的動物有虎、鹿、猴、水牛、綿羊、岩羊、豬子、熊、鼠、鷹、自雞、綠斑鳩鳥等等。西雙版納的勤納的克木人,直至80年代初,還保留著完整的圖騰制度,形式相當原始。克木人對所信奉的圖騰動物,不捕不吃,連摸一摸都認為是不敬。
小麻雀氏族的圖騰神話說:有一男子守旱谷地。穀子成熟了,各種鳥都飛來吃。他一天到晚,邊敲竹筒邊大聲喊叫驅逐雀鳥。一天中午,天氣悶熱,他就用刀來削黃瓜吃。正用刀口往嘴裡送黃瓜時,突然一群小米雀來吃穀子,他慌忙大聲吼叫著趕雀,刀子將嘴劃開,人死了。從此,小米雀就成了這戶子孫的姓氏①。
傣族的潑水節神話傳說,既與宗教信仰有關,也與傣族人民居位地特殊的地理氣候有關,人們選擇當地旱季與網季交替的季節歡度節日,意味人們要進入耕耘的農忙時節。同時,民間也流傳著幾種不同的傳說。其中最古老的傳說保存在一部長篇史詩《巴達麻嘎捧尚羅》①中。該史詩的整理本漢譯文約13000行左右。
史詩保存了傣族古老的龐大的神繫世界。其中歷法神捧麻遠冉狂傲無禮,天王瑪哈捧使其閉目睡倒10萬年。想不到此神的七個女兒與第三層天神帕雅英相勾結。七個女兒為了帕雅英的主後,使用七個姐妹的頭發所作的弓,割下了父親的頭顱,闖下了大禍。神們為了救活捧麻遠冉,只好到森林裡砍下了大象的頭為他安上,此神從此便成為象首之神。
七個女兒因犯了殺神父之罪,被趕下天層,她們輪流抱著神首贖罪。七女輪流抱,一人抱頭,其餘六人不斷潑水,免成火災。要一直潑到神頭不再噴火,七女的罪才算贖清。這是傣族著名的關於潑水節的早期內容。隨著小乘佛教由印度傳入傣族地區,潑水節傳說的內容便有了改變,將這一天說成是佛的生日,又叫」浴佛節「。據說釋迦牟尼成佛之前,在河裡洗了一次澡,精神爽快,身體感覺甚佳,才得徹底覺悟而成佛。佛徒為效法佛祖,也希望經過洗浴後成佛,故佛寺中這天要舉行浴佛的盛典,並相互潑水。其實這是晚出的。現代人過潑水節,多是相互嬉戲,相互祝福,已沒有多少宗教色彩。自從人類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以後,男性祖先取代了女性祖先的地位。在生產、經濟和生活,以至宗教領域里,男性都取而代之,唯有一件事,是男性永遠也取代不了的,即生育後代。然而繁衍後代關繫到一個族的生存興衰,偉大而神聖,。男性為了爭得這最後一塊地盤,認為男子跟女子一樣,不需要異性,同樣能生育子女,因此中外神話都有男人生孩子的傳說,還產生了相應的風俗。13至14世紀義大利的旅行家馬可波羅,曾經這樣寫過他在雲南地區的見聞:「這地方的人,流行一種奇異的習慣。孕婦一經分娩,就馬上起床,把嬰兒洗干凈包好後,交給他的丈夫,丈夫立即坐在床上,接替她的位置,一擔負起護理嬰兒的責任,共須看護40天。孩子一生下後,一會兒,這一家的親戚、朋友都來向他道喜。而她的妻子則照常料理家務,送飲食到床頭給丈夫吃,並在身旁邊哺乳。」這正是男子企圖爭奪生育權的心理在風俗上的表現。由此可見,兩性之間曾經有過爭奪生育權的斗爭。
這種有趣的社會現象在中國防神話傳說里有生動的反映。高山族是這樣解釋人類誕生的:一塊巨石裂開,從中走出一個男子。海波奔涌,海濤奔向竹林,一根大竹突然裂開,從叫L跳出了一位男子。這兩個興趣相投,形影不離,在睡夢中彼此的膝頭相互摩擦了一下,一人右膝生出了一個男孩,另一人的左膝生下了一個女孩。這一男一女,便是雅美人的祖先。牙美人,分布於台灣島東南70公里的蘭嶼島上擊1977年統計,人口約2500人。他們這一神話的內容很古老,所謂兩膝相擦生孩子的男神,實際是兩個不同氏族的象徵。也就是說,以巨石為主圖騰的氏族與另一個以大竹為圖騰的氏族的後代實行外婚制。按生理特點,應是一男一女的結合生育後代,然後他們的後代再相配。因為到父系社會以後,女神一變而為男神,所以成了兩位男神結合生子女的奇談。
阿布卡赫赫經過千難萬劫,雖然暫時打敗了她的對手惡神耶魯里,也還是改變不了歷史的命運。又不知過了多少年代,這位女天神本身竟逐漸轉化成了男天神,改稱為阿布卡恩都里。從此,他是宇宙之主,享受人間的祭祀。此神已有專橫獨斷的特點,酷似英雄時期的部落首領。
看來,神間確實是人界的折射,男神奪女神之權多麼不容易,達到六親不認,你死我活的程度。戰斗驚心動魄,對戰敗者的制裁嚴酷無情,與古巴比倫神話中的兒殺母,希臘神話中的子除父相比,有異曲同工之妙。人們對天象進行解釋時,加以人格化塑造了各種形象。其中,尤以太陽神話和月亮神話最絢麗多彩。
Ⅳ 尋一本關於西藏解放的小說的名字,大概是1950年左右的故事內容,寫作年代大概是50-70年代。
《大漠蒼狼—絕地勘探》
《大漠蒼狼—絕密飛行》
這個文件已經上傳到你的問題,裡面是兩個文件,若是看不到的話,請追問
Ⅳ 西部小說有那些
阿來的《塵埃落定》,雪漠的《大漠祭》新作《西夏的蒼狼》, 陳繼明<青銅》,漠月《父親與駝》,唐天達《絕路》
Ⅵ 求西部的感人故事
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許多同志得了腸胃(wèi)病。我和兩個小同志病得實在趕不上隊伍了,指導員派炊事班長照顧我們,讓我們走在後面。
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高顴(quán)骨,臉上布滿皺紋,兩鬢(bìn)都斑白了。因為全連數他歲數大,對大家又特別親,大夥都叫他「老班長」。
三個病號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來里路。一路上,老班長帶我們走一陣歇一陣。到了宿營地,他就到處去找野菜,和[huò]著青稞(kē)面給我們做飯。不到半個月,兩袋青稞吃完了。飢餓威脅(xié)著我們。老班長到處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這些東西怎麼行呢!老班長看我們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其實他這些天比我們還瘦得厲害呢。
一天,他在一個水塘邊給我們洗衣裳,忽然看見一條魚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來,取出一根縫衣針,燒紅了,彎成了釣魚鉤。這天夜裡,我們就吃到了新鮮的魚湯(tāng)。盡管沒加作料,可我們覺得沒有比這魚湯更鮮美的了,端起碗來吃了個精光。
以後,老班長盡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營,把我們安頓好,就帶著魚鉤出去了。第二天,他總能端著熱氣騰騰的鮮魚野菜湯給我們吃。我們雖然還是一天一天衰(shuāi)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來畢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長自己呢,我從來沒見他吃過一點兒魚。
有一次,我禁不住問他:「老班長,你怎麼不吃魚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說:「吃過了。我一起鍋就吃,比你們還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kuài)走了,就悄悄地跟著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裡捧著搪(táng)瓷(cí)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yàn)下去。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失聲喊起來:「老班長,你怎麼……」
老班長猛抬起頭,看見我目不轉睛地看著他手裡的搪瓷碗,就支吾(wǔ)著說:「我,我早就吃過了。看到碗里還沒吃干凈,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斷了他的話。
老班長轉身朝兩個小同志睡覺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摟到身邊,輕聲說:「小聲點兒,小梁!咱們倆是黨員,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訴別人。」
「可是,你也要愛惜自己啊!」
「不要緊,我身體還結實。」他抬起頭,望著夜色彌(mí)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聲音說,「指導員把你們三個人交給我,他臨走的時候說:『他們年輕。一路上,你是上級,是保姆,是勤務員,無論多麼艱苦,也要把他們帶出草地。』小梁,你看這草地,無邊無涯,沒個盡頭。我估計,還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áo)過這二十天不簡單啊!眼看你們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東西,說不定就會起不來,真有個三長兩短,我怎麼去向黨報告呢?難道我能說,『指導員,我把同志們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難出來啦』?」
「可是,你總該跟我們一起吃一點兒呀!」
「不行,太少啦。」他輕輕地搖搖頭,「小梁,說真的,弄點兒吃的不容易啊!有時候等了半夜,也不見魚上鉤。為了弄一點兒魚餌(ěr),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條蚯(qiū)蚓(yǐn)……還有,我的眼睛壞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我再也忍不住了,搶著說:「老班長,以後我幫你一起找,我看得見。」
「不,咱們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嗎?再說,你的病也不輕,不好好休息會支持不住的。」
我還堅持我的意見。老班長忽然嚴厲地說:「小梁同志,共產黨員要服從黨的分配。你的任務是堅持走路,安定兩個小同志的情緒,增強他們的信心!」
望著他那十分嚴峻的臉,我一句話也說不上來,竟撲倒在他懷里哭了。
第二天,老班長端來的魚湯特別少,每個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條貓魚,上面漂[piāo]著一丁點兒野菜。他笑著說:「吃吧,就是少了點兒。唉(ài)!一條好大的魚已經上了鉤,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怎麼也送不到嘴邊。兩個小同志不知道為什麼,也端著碗不往嘴邊送。老班長看到這情況,收斂(liǎn)了笑容,眉頭擰成了疙(gē)瘩(da)。他說:「怎麼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們就走不出這草地。同志們,為了革命,你們必須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後這句話是嚴厲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邊,淚珠大顆大顆地落在熱氣騰騰的魚湯里。我悄悄背轉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著魚湯。老班長看著我們吃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可是我的心裡好像塞了鉛塊似的,沉重極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漸漸接近草地的邊了,我們的病卻越來越重。我還能勉強挺著走路,那兩個小同志連直起腰來的力氣也沒有了。老班長雖然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還一直用飽滿的情緒鼓勵著我們。我們就這樣扶一段,攙(chān)一段,終於走到草地邊上,遠處,重重疊疊的山峰已經看得見了。
這天上午,老班長快活地說:「同志們,咱們在這兒停一下,好好弄點兒吃的,鼓一鼓勁,一口氣走出草地去。」說罷,他就拿起魚鉤找水塘去了。
我們的精神顯得特別好,四處去找野菜,拾乾草,好像過節似的。但是過了好久,還不見老班長回來。我們四面尋找,最後在一個水塘旁邊找到了他,他已經昏迷不醒了。
我們都著慌了。過雪山的時候有過不少這樣的例子,戰士用驚人的毅力支持著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要挽救老班長,最好的辦法是讓他趕快吃些東西。我們立即分了工,我去釣魚,剩下的一個人照料老班長,一個人生火。
我蹲在水邊,心裡不停地念叨(dāo):「魚啊!快些來吧!這是挽救一個革命戰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魚越不上鉤。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蘆稈(gǎn)動了一下,趕緊掣(chè)起釣竿,總算釣上來一條兩三寸長的小魚。
當我俯下身子,把魚湯送到老班長嘴邊的時候,老班長已經奄(yǎn)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睜開眼睛,看見我端著的魚湯,頭一句話就說:「小梁,別浪費東西了。我……我不行啦。你們吃吧!還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長,你吃啊!我們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幾乎要哭出來了。
「不,你們吃吧。你們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見著指導員,告訴他,我沒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沒把你們照顧好。看,你們都瘦得……」
老班長用粗糙(cāo)的手撫摸我的頭。突然間,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長!老班長!」我們叫起來。但是老班長,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閉上了。
我們撲在老班長身上,抽噎著,很久很久。
擦幹了眼淚,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包起來,放在貼身的衣兜(dōu)里。我想,等革命勝利以後,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紀念館去,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來瞻仰它。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Ⅶ 描寫西部的作文有哪些(只要題目和作者)
西部?什麼算西部呢?我權以中國西部為例子了。
你可以看看馬原的作品,許多描寫西藏的,比如 岡底斯的誘惑;
再者還有秦中那些人的,賈平凹的 廢都 ,秦腔,陳忠實的 白鹿原
張承志還有一部 叫做心靈史,據說有爭議
散文么,王蒙有一陣子在新疆,關於新疆寫了不少,還有畢淑敏的昆侖奴等等
詩歌我有印象的是 韓東的 有關大雁塔,卻沒有什麼地域特色,其用意也不在此
有一篇散文叫 青海湖,夢幻般的胡 作者請恕我忘記了。
至於美國西部故事應該多,那你自己查查看
Ⅷ 有那些描寫美國早期西部拓荒的名著
美國作家庫珀(1789-1851)是以描寫邊疆拓荒類的內容而著名的,他的作品如《最後的莫西幹人》、《拓荒者》、《草原》、《探路者》等都是這類題材的接觸作品。
Ⅸ 有哪些小說是描寫美國西部的
there is no room for old man 老無所依
西部往事
Riders of the Purple Sage 荒野情天
The Last Ride
Ⅹ 推薦幾本描寫沙漠的小說或文章。越多越好!!!
-
一個人和一片沙漠 文 / JJ.夢綺
——對
和他的
系列散文的解讀
??我對作家與其生長的地域關系一直很感興趣,起源是因為很多作家都把自己的童年和家鄉當作寫作思源,成名作似乎也與其地域有關。其實,每一個寫作者,都是有自己的寫作根的,正如一棵樹木生生需要有
和造房需要根基一樣。進入散文中國論壇和新散文論壇以來,我對於
和一個地域之間的關系,以及重於個性寫作的作家,更是有了濃厚的興趣,一直偏心閱讀
出自貼近大地寫作的作品和心靈飛躍的個性寫作作品,並且有意識對於成績突出的地域性作家和重於個性寫作的作家的作品進行了解讀,彼有觸感,很受感動。陝西
、甘肅二楊(
、
)、邯鄲三劍(
、桑麻、
匯)、東北王開、江南
、
、
等等……
就是其中的一個。
??楊獻平之所以突兀地出現在我的眼前,就是因為他的散文和一塊沙漠,一塊時時帶有淡淡的,隱隱約約的
味道的沙漠有著
的關系。解讀他的散文,我有就是解讀一個地域歷史的感覺。雖然他和
不是與生俱來具有了聯系,但當我想起這片沙漠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就會想到那個樂於把青春和寫作摯情融入沙漠的人的名字——這個人就是楊獻平。正因為如此,我把我的這篇
的題目擬名為《一個人和一片沙漠》。一個人是渺小的,但是他和一個
到一起的時候,就不再渺小了,因為他的愛和情,甚至於生命已經和那個地域結合了。為了讀懂那一片沙漠,我必須先要讀懂楊獻平,為了讀懂楊獻平,必須先要跟隨他
系列散文,因此我沿著他在沙漠的足跡,展開了為時三個月的有意識閱讀之旅……
??
??一、沙漠是一個哲學字眼
??在沒有讀楊獻平沙漠散文的時候,自認為從文字和地質的註解中了解的沙漠僅僅是沙漠而已,對去沙漠旅遊
並沒有太濃厚的興趣。在讀懂了他的系列散文的時候,我才知道他腳下的沙漠不僅僅是沙漠,而是多了一個哲學字眼。沙漠的哲學,首先在於沙漠是有「胸襟」的,然後沙漠是有「思想」的,沙漠的思想不是外在的,是需要經過
去努力開掘的。楊獻平就是這樣一個開掘者。
??沙漠在楊獻平的眼睛裡是有文化意義的,這是毫無疑問的。當我在思索它的文化意義之前,必須先要弄清「還有一些什麼別的意義嗎?」這在楊獻平散文《憂郁的
》里,有著綜合敘述的「昔日
的
已經成為了我國
最大的沙源地之一,其
已達總
的百分之九十——從我所在的
沙漠西端的
向北張望,闊大
的
一色
,稀疏的
棵棵憔悴,一棵和另一棵之間距離很遠,像是一群孤立無援的戰士,矗立在曠世的
當中,看日月流轉,大風
,嚴寒和烈日彷彿它們與生俱來的宿命——再遠處,是無際的蒼茫。天氣晴朗的時候,天格外藍和高,就連雲彩的
尾巴都能夠清晰看到;若是大風狂浪,沙塵彌天,即使站在一棵樹前,也難以看清它身上
的皺紋。」
??沙漠當然是
粗獷的,但是沙漠是具有文化品位的,是有文化層次,沙漠甚至還是溫柔的,這在他的《秘密的河流》是這樣描述的:「沙漠的冷滲人肌膚,似乎一些急於取暖的蟲子,而此刻的大地都是涼的,我站立,我呼吸,唯一的熱身體,寒冷必將靠近和進入。河水在寬闊的
中,突起的流沙濕潤,形狀綿長而又彎曲,在月光下面,它是黑色的,黝黑的黑,泛光的黑。躲在低處的河水沒有聲音,它好像不在流動,而實質上,作為水,流動和向前的本質,也是墜落和上升的過程。多少年來,就在河邊,一個外來者,一個在沙漠乾燥而又在河流包圍中又時常潮濕難當的人,我的一切都是宿命,河流的賜予和沙漠的籠罩,乃至空曠天地的
和撫慰。」
??河流,這本是一個物象,而在楊獻平散文里是卻是一個重要的
。河流是
之母,即使是古代
也是逐草而居,沒有水草,人類的生存是不可想像的。在楊獻平對於西北的描寫里,河流占著重要的一頁,河流在楊獻平的筆下是
的,是有靈性的,是
性化的,其最重要的河流就是
河。他以極大的熱情頌揚了這條對於西北重要的河流。稱呼她是從「
以及從它身體和靈魂中走過」,
河起初合稱「
流沙」,其中的「弱水」就是《
》記載的「水弱不能載舟,
不浮,是為弱水」。弱水河發源於祁連山南麓的鶯落峽,至
城之外,爾後倒淌向西,在
附近,又扭頭向北,轉向
沙漠
,一直流向著名的
。對於河流,巴丹吉林的
性格描寫時候,他給予了很大溫情:「這一些,與弱水河有關,又好像無關。河流就是河流,它
橫生,但不涉及人類的戰爭。是人,用各色各樣的工具,從河流身上,從它流動千里的身上一點點取走,就是這樣的,而河流也知道,人類的一切都與它自己有關,是水,讓他們活著,在塵土飛揚和****叫囂的人間:
,生產,活著,戰爭,算計,失敗,成功,乃至
,但最終,上升的絕對沒有下沉的多。」
??
??二、一個人在沙漠里的精
蹈
??沙漠是沙漠,決不是荒漠,一個人可以承受沙漠的荒涼,但是無法承受沙漠的無文化,無信仰,無精神……可以肯定地說,楊獻平在巴丹吉林沙漠系列散文裡面,是歡樂的,是充滿了精神富足的,這使人想到了古代
,越是嚴酷的自然環境,越是把人的精神的力量逼迫到一個極致,這就是楊獻平——一個對於沙漠充滿了渴望而瞬間來到了沙漠,他找到了幸福,就像進入了新婚
一般享受著沙漠的荒涼,享受著對於自然的思考,他的心寧靜下來了,語言就寧靜下了。因此,有了源源不斷的對巴丹吉林沙漠寫作的出現。這是一種自覺的寫作,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宿命般的寫作。就如
到了湖邊,在自然里找到思想契機,到了對於「存在」思考的結合點。因此,我可以說楊獻平在沙漠的狀態,是完全進入了「人在沙漠里的精
蹈」狀態。這是去
,無意間了解到楊獻平家鄉竟然就在山背後,他的父母至今還生活在那裡。那麼楊獻平作為一個來自
的青年,當他與巴丹吉林沙漠結合的時候,他像走進了他的初戀場景那樣充滿著期望,又如步入了婚姻殿堂那樣激情高昂,眼睛是那麼充滿
,對於將來充滿了嚮往和憧憬。而巴丹吉林沙漠也真誠地容納了他,把他溫暖地抱在懷里,讓他充分地體驗到了
給予他無際的愛。
??在人和自然的關繫上,有的讀者問是不是人到一種惡劣的生活環境里就一定可以出好文章呢?以我在寫作經歷中理解,和本身存有的寫作理念和閱讀經驗,結合楊獻平的寫作習慣來加以分析,回答是給予否定的。最淺顯的說法就是
的「外因和內因」的關系,寫作者處於任何寫作現場下,能寫出什麼層次的作品,與寫作者所在現場的場景條件無關,與其取材大小和情感大小無關,與其文體范疇的放寬、縮小、或凈化無關,而只是與寫作者自身內在的知識蘊藏與創作素質而與其取材的獨特與和寫作者的駕馭能力有關,與其主體情感質量和思想內涵有關。如果楊獻平不具有一定的詩人氣質,如果他沒有回歸一般的心境,
西北像愛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般
愛,如果沒有駕馭文字的能力,再怎麼著也製造不出精緻的,有著濃濃的西北韻味的西北散文作品的。正是因為他和這里的自然氣質達到了同一高度的共震和共鳴,才有這樣的句子:「沙漠是,人類也是,我想,大凡以活著的姿態成為風景的事物都應當如此,而對於巴丹吉林,我是迷戀的,我總是喜歡並膜拜那些帶有悲愴氣質的事物。」
??不難看出,在這片特殊的地方,極大的解放了他的想像力,使他身心內部的
氣質得到了強化,才有這樣的句子:「我的身體和生命都是敏感的,在沙漠,一天天活著,也一天天衰老——在暗夜,我時常看到自己的生命,布滿了刀子一樣的紋路,一再裂開,
——這些都將是
,只有沙漠——飛行黃沙和那些稀疏的人類的名字會在風中得以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