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老婆和貧農小說
Ⅰ 嫩草txt全集下載
嫩草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嫩草
作者:古虎
第一章、「五尖向上」乞來的天仙妹妹
更新時間2008-10-15 17:29:54 字數:1316
顧小櫻來自閩西山區一個叫大樹崗的小山村,從很小的時候到現在,祖母都是她最親近的人。解放前,祖母原是鎮上一戶地主家的小老婆,「土改」後,工作隊「貫徹一夫一妻」制,干凈體面的小家碧玉被迫嫁給了山溝里的貧農顧老墩。小櫻沒有見過爺爺,只是聽村裡的老人叫老爸「老墩的仔」才知道了爺爺的大名。和村裡的老太婆不一樣,祖母總戴著一對小小的金耳環,在這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村裡,祖母是一個干練,有大主意的人。
母親劉蘆花是祖母從小買來做童養媳的。在父親顧有貴十五歲時倆小夫妻圓房了。多年來,蘆花的肚子一點動靜都沒有,這可急壞了當母親的顧婆婆。
閩西山區不會生孩子的人家,有「借種」的習俗,就是把男客請到家中,用香菇清燉土公雞招待,俗稱「五尖向上」:即把在大海碗裝著的清燉公雞的爪尖,翅尖,嘴尖,固定向上,吃飯時擺到桌子上,客人便知其意,把男客人的鞋頭向外,放在門外,丈夫就不敢進來。
當年,村裡有個從廈門來插隊的知識青年陳鷺生,小夥子白白凈凈,戴付近視眼鏡,時常捧著一本書,嘴裡念念有詞。他雖然不怎麼會幹活,但也不會象別的知青一樣偷雞摸狗,村裡人對他的印象還不錯。
顧婆婆看上了陳鷺生,求隊長把他安排住自己家。陳鷺生住在顧婆婆家中的那段日子,也不知吃了幾次「五尖向上」的公雞湯,蘆花就有了身孕,小英……
Ⅱ 孫犁香菊的母親
香菊的母親,今年三十七歲,在貧農里,她卻和老婆們組織在一起。每當夜晚開會,在那白發蒼蒼的一群里,她那充滿青壯年精力的說話的聲音,她那把褂子的袖口,像年輕人一樣高高地捲起來,大腳板平整自然地站立著的說話的姿勢,就越使她顯得有力和突出。
她同香菊,都是本村貧農的斗爭骨幹,她表現的卻更冷靜、頑強和有見解。在大會上,她領導的那白發的一組,總和香菊那青年姑娘的一組並排坐著。她們喊口號比不上青年組,但訴苦說理和堅持意見,卻非那年輕好笑的一群可比。在大會上,香菊的母親常常提出最尖銳的意見。這些意見剛一提出,有時不能為全體接受,她堅持著這個意見,沉著地向大家說服。有一次,甚至主席也來限制她說話了,她不服,她嚴厲地說:「不讓我說話那可不行!」
她的臉孔很黑,她的眼睛更黑,每當她生氣的時候,眼皮微微下垂,人們就知道,在她心裡鼓動著暴風雨。她並不刁潑,非常認真。貧農代表中,有她的一個鄰舍,有一次傳言說這個代表吃了地主的送情糧食,貧農要求把她罷免。香菊的母親不信會有這種事,她說,「那是東頭人們對西頭人們的成見。」工作團的同志批評了她,叫她去看事實,她就花費了幾個晚上和幾個早上的時間,去觀察那個代表的行動。
從工作團到了村裡,一共兩個來月,中午一個會,晚上一個會,再加上一些別的會,這會就不知開了有多少。香菊的母親沒有一次遲到,沒有一次早退,她總是聚精會神地聽著,她說:「一句話也不能漏了。」
她開會開得瘦了好些。直到分完了果實,選舉了幹部,她才慌忙到地里去收割早已熟了的莊稼。她分的二畝兩頭臨道的地,種的黍稷,她同香菊忙了一天,用包袱背了回來,一進門就對我說:「今年過年有粘餅子吃了。」分浮財,她家分了一個紅漆小凳;村裡正在慶祝斗爭勝利演大戲,工作團一個同志病了沒力氣,她三番兩次叫香菊背了去,讓那同志坐。
香菊的母親和香菊得到這些東西,表現了衷心的喜悅。她們歡喜的是:斗爭勝利了,我們說了話。她們沒有隻從這些東西的價格上去估計斗爭,是從這些東西的意義上去估計斗爭。一條紅漆小凳代表什麼呢?為什麼香菊把它擦了又擦?這條小凳代表的東西很多,它又只簡單說明:窮人過去就沒有這樣一條小凳。它很小、很簡單,但它是一個點一條線,通到勝利的終點。就好比,每個人都想進京城,他現在已經走在路上,經過了一個村莊。這勝利的起點,就包括著勝利的全部。
因此,在多麼農忙的時候,香菊的母親也沒有限制過香菊去開會,過去十幾年,這女孩子是沒有這么隨便過的。無論是在家裡,是在會場上,每逢香菊發言和喊口號,我們常看見母親對女兒贊美的微笑。母親歡笑的原因是:自己的女兒可以不再經受自己經歷的苦難,自己也慶幸能趕上參加這解放的斗爭,徹底解放了自己的兒女。
在斗爭大會上,她總是同女兒坐在最前面。在群眾憤怒的時候,她是站起來的第一個人。同時,她頑強地堅持斗爭。
工作團一走,正是大秋,地主向人民反攻,他們用耍賴皮臉的外形,包藏禍心,到農民分得的土地上去劫收。他們說:
「這地是我家種的!」香菊的母親無情地反抗了這種搶劫,並且號召組織了對地主無恥行為的審判。
在公審大會上,她第一個站起來發言。這對自己的陣營是一種教育,對敵人是一種奇襲。我們的農民最大的弱點是憐憫心,他們見不得地主的眼淚,和那一套乞憐相;他們只看見地主伸過來的乞討的手,忘記人家掩藏在背後的企圖復仇的刀!
這樣,香菊的母親的見識和行為,在我們斗爭的前路上,就更值得寶貴。它是一個信號,也是一個標志。她親自動手,再剝掉地主偽裝的一層畫皮!
香菊的母親的半生里,既辛勞又充滿內心的痛苦。她六七歲上,父親就把她賣給比她大二十歲的一個人,作為妻室。
丈夫並不是一個有錢的人,做了一輩子長工,飢寒勞碌,現在有了病,已經不能再在自己土地上工作。在地主家扛長工,他簡直變成了一個傻子,對誰也不說一句話,也不知道花費一個錢。香菊的母親小小年紀娶過來,就得當男變女,買東辦西,什麼事也得她出頭露面去做。在舊社會里,她也是一員闖將。
我曾在香菊家吃過十幾天飯,每天圍在一起吃飯的,是香菊的弟妹,香菊的母親,香菊的叔父。香菊的叔父今年四十一歲了,沒有娶過妻室。香菊的父親已經六十歲了,每逢吃飯,他總是端著一個大碗,夾上些菜,一個人到大門外邊蹲著去吃,好像這里的妻兒老小不是他的一樣。
香菊有個小弟弟,今年才三歲,整天抱在叔叔的懷里,我從沒見過那年老的父親引逗愛撫這孩子一次。吃完飯,他一個人就到園里去了。他不能做重活,他蹲在煙畦里捉拿那些蟲子,半天半天的,隱在那肥大的煙葉下面,一聲不響。
農村的貧苦人家是充滿悲劇的,有妻室常常更加深了這悲痛。外人沒法體驗,也不能判定:香菊母親內心的悲痛深些,還是父親的悲痛深些。
但這悲痛的來源就是貧窮,這在封建社會里是貧窮人家流行的一種痛苦。它是一種制度的結果,這種制度現在被打破了。
有些人還好在赤貧的()婦女身上,去檢查「道德」的分量。
追究她們是否偷過人家的東西,是否和丈夫以外的人發生過愛情,是否粗魯和不服從。他們很重視這點,惋惜這是窮人本身的一個大缺點。在「道德」上,他們可能欣賞那些地主的女兒,大家的閨秀。
香菊的母親在她的孩子中間,最愛香菊,斗爭以後,她更愛她的女兒了。有一天,她凄然地指著香菊對我說:她們這以後就好了。她比誰也明白:一切不幸,都是貧窮所致,一切幸福,都會隨翻身到來!
人們追求著理想。在解放的道路上,這理想逐步解除每個人切身的痛苦,寄託他那衷心的希望。因為這樣,理想才在每個人的心裡生根,越來越充實,越來越大。
1947年9月
Ⅲ 反映土地改革運動的作品有哪些這些作品的簡介是什麼
《暴風驟雨》作者周立波,完成於1948年。 這是一部革命文學的經典作品,反映了解放戰爭時期東北地區的土地革命運動,生動地描寫了廣大農民在黨的領導下,與封建地主階級及反革命武裝進行了極其尖銳復雜的斗爭。這篇作品曾榮獲1951年度斯大林文學獎三等獎。作品主要人物趙玉林、郭全海、老孫頭。 小說描寫了東北地區一個名叫元茂屯的村子從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過程。小說的上、下卷分別講述的是土改初期「三斗韓老六」,土改後期復查和深入「砍挖」(即「砍大樹,挖財寶」運動)的過程。元茂屯土改工作隊進村後召開的第一次貧雇農大會「意外失敗」,「斗爭大肚子」的倡議僅僅得到了少數貧雇農底氣不足的「贊成」和滿腹疑惑的回應,問題就出在未能有效「發動」群眾上。第一次斗爭韓老六,真正「發動」起來上台控訴的只有趙玉林一人,「斗爭」對於元茂屯的男女老少來說,只是感到像奇,或樂意,或發愁,或犯疑,或觀望。斗爭會也就在這種未經充分「發動」的復雜的群體心態的影響下,難以形成理想的。兩個對立的陣營的緊張空氣」,最終以鬧劇式的「情緒緩和」而結束。第二次斗爭會雖然是在經過對郭全海、白玉山、老田頭等人的成功「發動」,並正式成立了「農工聯合會」之後召開的,但韓老六的幾句陳情和檢討,就讓「斗爭的情緒,又往下降」,以致出現了「人家就是地多嘛,叫他獻了地,別的就不用多問了」的議論。好不容易由老田頭的血淚控訴所激起的群情憤慨,也被韓老六的幾滴鼻血所輕而易舉地沖淡了。成功斗垮韓老六的第三次斗爭會,除了工作隊繼續「發動」所見的成效之外,一個關鍵因素卻是「韓老六鞭打小豬倌」而激起了民憤,是被斗爭者弄巧成拙地將本來溫和的斗爭氣氛激化為憤怒的烈火,是惡霸地主的現行犯罪行為將群眾「發動」起來了。 小說下卷主要講述的帶有復查和整頓性質的「煮夾生飯」的過程,也是土改運動中一個具有普遍性的環節。這里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首先是重新奪回被壞人篡奪了的農會大權。在失去了工作隊這個「發動」的引擎之後,原農會領導人郭全海們立刻露出了「被發動」者的茫然、被動的角色本相,他們實在沒有任何主動意識和能力去守衛土改成果,更不要說開辟新的局面了。其次是進一步發起「砍挖運動」。與前期土改斗爭不同的是,現在的斗爭重點對象已不是惡霸地主韓老六式的「壞根」,而是吃齋念佛、「修來世」不離口的杜善人和捨命不舍財而又膽小的唐抓子之類的「壞須」了。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作者丁玲。全書是從一個後來被錯劃成富農的富裕中農顧涌,在附近村子聽到土改斗爭的風聲開始的。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寫了暴風雨到來前暖水屯人們心理上的變化,對斗爭風暴的到來做了有聲有色的描繪。作者以顧涌的出現為全書開頭,並且選擇他作為貫穿全書的一條重要線索,是因為他的身份使他對土改十分敏感;與此同時,他又和農村各階層保有密切復雜的聯系;而對這種人採取什麼態度,也直接關繫到黨在農村中的階級政策,並繫到土改運動能否順利開展(作者原想表現工作組在這一問題上發生的偏差,後因寫作計劃改變而未能在現有的作品中反映出來)。作者讓顧涌最早出現還有一個用意,即通過他替親家轉移膠皮輪車,一開始就烘染出當時的政治氣氛——蔣介石反動派正要向解放區進犯,土改斗爭是在十分復雜十分緊迫的情況下進行的。
但顧涌並不是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作者在寫了顧涌回到暖水屯後就沒有以更多的筆墨突出寫這一人物,而是進一步寫了土改斗爭給這個村子帶來的震動,以主要篇幅寫了構成暖水屯基本矛盾的農民和地主兩個方面的代表人物:張裕民、程仁以及錢文貴、李子俊等。他們在作品中被刻劃得生動具體,鮮明突出,一個個有血有肉,達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對於張裕民這個暖水屯的第一個共產黨員,作品突出了他沉著、老練、忠心耿耿的品質,他雖然有過一些缺點,發動群眾鬥地主時有一段時間思想模糊,怕斗不倒錢文貴自己不好辦,但他大公無私,沖鋒在前,一旦思想明確,下了決心,便勇猛頑強,堅決果敢。正因此,他在群眾中有威信,在幹部中有號召力,在村裡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張裕民一樣從小受地主剝削的長工程仁,朴實憨厚,對地主階級有本能的仇恨。因為和錢文忠的侄女黑妮的關系,他在斗爭中也有思想矛盾,總感到有什麼東西「拉著他下垂」。但他在斗爭的暴風雨中還是站穩了自己階級的立場,堅決和廣大群眾一道,向地主階級進行了勇敢的斗爭。他和張裕民都象質地純朴的玉,雖有瑕疵,終掩不住本身的光輝。至於惡霸地主錢文貴,如果作為一個豐富的典型形象來要求,他的個性顯得還不夠突出,然而實之一般作品中的反面人物,卻自有其獨到之處。從他身上的確可以看到,地主階級是怎樣奸詐狡猾地抗拒土改斗爭的。作者突出了錢文貴的謀略見識:土改之前就讓兒子錢義去參軍,土改時又搞美人計逼迫侄女黑妮去找農會主任程仁;他伙
同白娘娘、任國忠搞迷信,播謠言,利用女婿張正典欺壓貧農,妄圖轉移斗爭目標;就在被押上台斗爭時,開始還故作鎮靜,想用「威嚴」的目光壓制農民的控訴。他無惡不作,一手遮天,的確是幾千年來統治中國農村的封建勢力的代表人物。作者沒有誇大他的能力,也沒有低估他的淫威,分寸掌握得比較適當。除錢文貴外,作者還寫了其他幾個不同特點的地主:膽小絕望的李子俊,凶險厲害的江世榮,對農民恨得咬牙切齒的侯殿魁等;李子俊的老婆更是寫得維妙維肖,入木三分。開始她裝得百依百順,想以此軟化欺騙前來清算她家的貧雇農們;當這一著失靈時,雖然表面上還要強裝笑臉,內心卻惡毒咒罵斗爭她的農民——特別是她在果樹園中的心理活動,把一個地主婆在土改中的陰暗心理揭示得淋漓盡致,寫出了一個具有鮮明階級性和個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