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被魔術師表演切頭小說
Ⅰ 誰能解釋魔術師表演時失手將妻子斬首的原理
我開始也懷疑是假的。但是現在看來真的可能性較大。
有人說是「1000個死法」里的,其實你看過這個電視片就發現,絕對不是,拍攝手法不一樣,1000個死法是穿插著「專家」講解的,是科學解釋意外死因的節目。這個是一個長鏡頭到底,沒有鏡頭切換。而且1000個死法的意外死亡事故,都是有一定「玄機」的,這也是為什麼要講解,分析死因。而斬首用必要講解嗎?鄙視那些沒做過調查研究就胡說八道的人。我打包票絕對不是1000個死法裡面的。
再說下其他朋友提出的疑點:
1:打開箱子蓋子,蓋子沒血。個人認為,脖子位置是有隔斷的。血絕大部分在放頭的那個小空間里,脖子以下是被隔斷遮擋了血跡。
2:絲巾捂住嘴。個人認為是為了遮擋面部,以便讓假頭容易亂真。
3:有人說面部表情不猙獰恐怖。這個我不解釋了,你查查斬首圖片就知道了。說不猙獰的自己去試試。死了以後還能不能呲牙咧嘴。
4:假頭掉出來。個人這個和真假斬首沒有任何關系。個人認為假頭就放在頭部以下的空間。頭縮進去後,把假頭放到頭部位置,當然要有魔術師的障眼法來遮擋。技術問題不在談論范圍。
5:鋸頭的時候沒手感。啥也不說了,不是鋸木頭。這個是白痴問題。
6:魔術師看不到女助手的異常反應。電鋸那玩意你玩玩就知道了,比摩托車的聲音大幾倍就不說了。
7:關於血跡。電鋸鋸到底時候,的確有血跡飛濺出來,離心力方向撒到前面地板,留心觀察的確有不少血跡。
最後說說我個人的疑問:女助手的手臂為什不縮進箱子推箱子蓋,或者用腿頂箱子蓋子(如果腿在前面的箱子里),飾品里我沒注意有鎖,當然也不說明就沒有,話說回來,蓋子不鎖住也死不人,也許這個魔術沒重點向觀眾展示鎖住的情景吧。個人認為是有點門閂之類的。試想這個小盒子容下身體必定十分擁擠,鎖住蓋子倒是可以防止蓋子動了,開了。等等穿幫現象。
蓋子鎖住,裡面空間狹小,相比手臂縮進去也不容易,電鋸噪音太大,掩蓋了捂住嘴發出的不大的呼救。再加上從發現問題到電鋸下來,時間太快,倉促間更難自救。悲劇,悲劇。悲劇!
不過我覺得視頻唯一的疑問就是沒見魔術師給箱子上鎖,(不會是自動鎖住吧?),女助手應該可以在沒鎖住蓋子的情況下,輕松撞開蓋子出來的。呵呵。
最後結論:視頻不全,女助手後來在觀眾的尖叫中站起來,這就是魔術師的把戲。
最後鄙視電視台不負責的行為,只為收視率。
Ⅱ 【文學評論】《湖畔亭旅館謎案》:一定要夜裡一個人看(江戶川亂步)
文/小關平
————
這是我看的第一本江戶川亂步的書。
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和松本清張,是日本早期推理界的三大名家。
現代讀者對東野圭吾和島田莊司更為熟悉,有點年頭的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大家可能會覺得「有點老」。松本清張還好,他畢竟創立了社會派推理,被改編的影視劇又多。而江戶川和橫溝因為作品古老離奇,所以被貼近當代社會的東野圭吾所取代。
我還挺喜歡推理作品中加一些恐怖情節,很適合半夜看呢。
————
1 湖畔亭旅館謎案
故事的角度比較新鮮,一個「透鏡愛好者」在闡述自己的獨特癖好,但講著講著突然感覺有點嚇人,我一個人在小屋子裡看書,只開著一盞台燈,總感覺他講的東西會不會就在牆面上形成倒影。
故事看到一半感覺更嚇人,像在看希區柯克: 浴室里正在上演一宗謀殺案,而且是男主通過鏡子偷窺看到的。 這不就是《後窗》加《驚魂記》嗎?
江戶川亂步在寫作風格上喜歡娓娓道來,有種《衛斯理》的敘事風格。如此平易近人的行文,我相信多看幾本書後,應該會更喜歡他。
自從謀殺案出現之後,這本書越來越懸疑了。 一部好的推理文學,往往都是從兇殺案或者懸疑事件開始之後,故事變得撲朔迷離, 所以很多推理小說首章就公布了案件的發生,吸引讀者繼續看下去。
很多人看懸疑劇或者推理小說,總想說句: 到底什麼時候才死人吶?
發生案件之後的辦案程序,江戶川也寫的也比較真實,交由刑警來辦案,而不是像一些推理小說,讀者只看到偵探在調查。
在刑警之外,設定一些具備探案天賦的偵探參與到辦案之中,這是推理小說的獨特之處。但要記住一點, 偵探不可能全部取代警察的作用,否則故事就會變得很假。
偵探也許有一些特殊的思維、腦洞和技能,但是從程序上來說,警察的搜證抓捕和專業化的物證鑒定才更符合真實的辦案流程。
這部小說有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 案中有案。
男主在偷窺的過程中,不小心發現了一場疑似命案,案件調查充滿著懸疑。
而男主自己偷窺的癖好始終是一顆定時炸彈(語出希區柯克),他對案件好奇的同時,還在不斷地掩飾自己的偷窺欲,形成了案中有案的格局。而偷窺夠不成刑事案件,頂多屬於違法或者不道德的行為。
想要偵破案件和害怕被人發現自己偷窺癖好的微妙心理,就像天秤上的砝碼,使這部小說層次豐富,更加有趣。
江戶川亂步的書存在著很多驚悚恐怖的意象,比如作者說:「我看到一個東西在鏡子里慢慢蠕動。」
看這段的時候幸好不是夜裡,還真有點嚇人呢!要知道 鏡像是非常恐怖的事物 。
我北漂時住在地下旅館,半夜一個人看衛斯理的小說《芒點》。旅館的房屋構造是長條狀的,我的床在最裡面,廁所在最外面,從床到廁所之間有一大面鏡子,是我去上廁所的必經之路。
當看到《芒點》中關於「鏡子中看不見自己」或者「自己在鏡子中的影像出現異常」這種內容後,我都不敢去上廁所,就害怕經過鏡子,在鏡子里看不到自己,或者發現自己變成了他人,總感覺非常之恐怖。
這些聰明的作家很懂得利用「鏡像的異常」去嚇唬和吸引讀者。
我雖然膽大到經常一個人半夜看恐怖片(看《咒怨》時樓下貓在慘叫,看《鬼水凶靈》時聽到樓上有水滴的聲音),但也被鬼嚇到過。有一次看電視劇《怪談新耳袋》(清水崇為主導演),嚇得我直接關了電視,從我自己家跑到妹妹家,氣都不敢喘。
看到利用「鏡像」來描述案件的探索過程,我想起了我的小說《胡公孟探案集》中《報恩鳥》這個案件,也是我的親身經歷。當時我去調監控,發現半夜樓梯道的監控中,可以看到兇手刺殺的過程映射在白牆上,形成「影子殺人」的畫面。
江戶川的這個故事中,我總感覺男主遇到的河野很奇怪,有可能就是兇手或知情人,在不斷套取男主獲知的信息,他主動說要保管錢包的舉動也很異常。會不會他是隱藏在中間的大boss?男主什麼事都跟他說,會讓這個案件越來越復雜和撲朔迷離。
隨著案情的不斷發展,嫌疑人越來越多。從原來的一兩個到後來看誰都有可疑。很多推理小說都喜歡故弄玄虛,把讀者繞進去, 前期在迷宮中繞的越糊塗,解謎的時候的爽快感越強。
主角跟讀者的視角所向之處,都是各種各樣的嫌疑人,增加了猜兇手的樂趣。不同的嫌疑人出現在不同的階段,並有著並不相似的可疑之處,劇情上還要合情合理,不要讓人覺得是隨便添加的。這需要作者強大的架構能力。
在小說中增加一些真實的案件(世界各地的案例皆可),可以強化故事的真實性,開闊讀者眼界,讓人覺得作者筆下與其他作品以及現實中的世界,都是一個整體,相互間有了關聯性。不僅提高了作品的閱讀層次,還從各地的案例中吸取了一些經驗,增加了破案力度。所以多看一些經典案例,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處,寫小說的時候也可以借用。
看到他們的懷疑對象死了,感覺這部作品和TVB的破案劇風格很像,當警方懷疑誰是嫌疑人時,這個人就有可能死於非命。隨著關鍵人物的死亡,讓本來快能揭底的案件變得撲朔迷離,從而引向真正的高潮。
這是很多推理小說或偵探劇慣用的手法,但百試不爽,總能增加讀者和觀眾的好奇和期待,將作品一口氣讀完。
比起普通民宅,發生在旅館或者民宿中的案件更能引起讀者的興趣。旅館的商業元素、流動人口以及個性化的外觀內飾,自帶迷惑性,住宿的客人是流動變化的,增加了案件發生的偶然性和隱蔽性,很適合出現兇殺故事。
而發生在住宅的案件則更加恐怖(比如《咒怨》)。住宅是大多數人晚上居住的地方,更能產生身臨其境的代入感,引起讀者共鳴,而旅館稍微拉開了一些距離,尤其是一些高檔酒店,讓普通民眾產生陌生化。
發生在旅館的案件,可以把本來很恐怖的故事變得有些文藝,《閃靈》就把案件場景設定在豪華的旅館中,具有獨特的美學氛圍,和平常人的生活拉開了距離。這也是《閃靈》《幻影空間1408》這些作品成功的地方,斯蒂芬·金抓住了讀者的這種心態,把恐怖小說寫的更加吸引人。
作者說連住在附近的人,都對湖畔亭旅館避之不及,更別說去旅館入住了,從而賦予了旅館的傳奇色彩。
到最後,大家都以為破案了(《刑事偵緝檔案》經常如此),因為河野不小心掉落了一個針管,讓男主開始懷疑他跟案件有關聯,後來河野向他袒露了自己的「犯罪過程」:
他因為自己心愛的女子長吉,布了一個局,其實長吉依然還活著,他只是幫助她逃跑,並造成她被人殺死的假象。而那個後來真正死掉的嫌疑人,則是被他鼓動後逃跑,自己不小心摔死的。
這也許是真的,也許是他編的謊言,推卸自己是真的殺人兇手,而又編造的一個故事。
所以在後期,男主再也沒有看到河野和女侍者長吉。河野在之後的信中說長吉已經去世。
想一想其實細思極恐。
這些東西有可能是個故事,河野也許就是殺人兇手,殺了兩個人之後,又一次在謊言中欺騙了男主,要男主成為一個包庇殺人犯的存在。
這個兇殺案有個開放性結局,到底孰真孰假,也許裡面暗藏很多線索,不同的讀者可能有不同的解讀。幾十年前,江戶川亂步能寫出一個構思巧妙並有著開放性結局的故事,真的很不容易。
————
2 阿勢登場
開局很有意思。夫妻之間出現矛盾,體弱多病的丈夫知道妻子在外面有男人。
妻子不在家的時候,丈夫帶孩子玩一個游戲,將自己藏在一個角落的大木箱中,而最不巧的是,他意外將這個木箱鎖死了,而兒子找不到這個木箱,而自己就一直悶在木箱中。
他想盡各種辦法去呼救,但因為身體不好,別人也無法聽到他的聲音。江戶川亂步極力描寫他在木箱中喘不過來氣的瀕死狀態,以及他那種復雜的心理。
他認為不管是怎麼死,總比自己把自己鎖死在木箱中的荒誕結局要好的多。
所以說,他不甘心這樣死,一定要掙扎求助,不像死神低頭。而這個時候,心中有愧的女主人阿勢回來了。作者創造了有趣的懸念、荒誕的死法,短時間就產生了強烈的戲劇沖突,後面應該會很精彩。
阿勢回來後,所有讀者都被她的行為與心理牽引著。大多數人還是希望阿勢將老公(讀者已代入進去)找到,所以大家都屏起呼吸來期待。這個過程如同希區柯克所說的「懸念」,不知道定時炸彈會不會炸。
這種雙方的對立荒誕可笑,卻可能會成為案件,讓讀者哭笑不得,又沉浸在男主自述的緊張中喘不過氣,也算是一種難得的閱讀體驗。
江戶川亂步把阿勢的心理寫的恐怖又驚悚。原來阿勢已經發現了丈夫在箱子中,就當准備將丈夫放出來的一瞬間,她想到了一個毒計,就是放任丈夫在木箱裡面直到悶死,這樣自己不僅能繼承遺產,還能順利的和情夫在一起。
明知有人求助而不去救,和打開箱子鎖再扣回去的行為,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如果發現箱子里有人而不去求助,是舉手之勞,而沒有去做,屬於見死不救或間接故意殺人。
但她打開箱子鎖之後,又有一個將鎖扣死的過程,這就是直接故意殺人了,不僅有殺人動機,符合主觀故意,而且客觀上也有箱子(作案工具)鎖死的動作。
那麼她的行為,到底是見死不救、間接故意殺人還是故意殺人呢?又或者不需要負任何刑事責任?
這部作品不光反映了一個蛇蠍女人的復雜心理和一個悲劇的誕生,也根據一個假定的犯罪環境,給讀者探討法律難題的機會。
我看完這兩部短篇以後,愛上了江戶川亂步的敘述風格,沒想到時隔多年之後,年輕的讀者去讀這樣老古董的推理小說,還是能產生很多共鳴。
他的作品很容易產生代入感,很像《希區柯克懸念劇場》《世界奇妙物語》《還以為要死了》這樣的反轉劇。
江戶川亂步在題材創意、語言風格和懸疑氛圍的表現上,很像倪匡的《衛斯理》系列,算是從愛倫坡到倪匡之間的跳板。
他是本格和變格派中的大師,故事很貼近生活,語言風格也比較朴實和親切,讓人讀起來不會覺得累,每個章節之間的段落也分得比較清楚,看起來有種層層遞進的感覺。
本以為作者後面會來一些反轉,讓壞人罪有應得,但是看完以後發現並非如此。打開箱子的時候,作者寫到箱子內側用指甲刻著「阿勢」兩個字,但是並沒有寫明阿勢就是兇手,丈夫也沒有時間和力氣去寫了。
案件在懸疑中落下帷幕,充滿各種可能性,但壞人還是沒有得到報應。很喜歡江戶川亂步多次使用的開放式結局,讓讀者可以慢慢回味。
跟第一部相比,《阿勢登場》比較短小精湛,內容卻更緊湊精彩。主要劇情發生在很短的時間內,讓人讀得十分緊張,並不斷引發思考。
如果在夜裡獨自看這樣的小說,會有一種恐怖驚悚的感覺。不僅驚訝於箱子結構的詭異,更感嘆人性的險惡,美醜善惡就在一瞬之間。
————
3 人間椅子
雖說風格始於愛倫坡,但江戶川作品的情節和戲劇性更強,而愛倫坡有點散文化。後世的致敬者們,江戶川亂步、希區柯克、斯蒂芬·金、蒂姆·波頓,在敘事方面都要強過這位先師。
比起斯蒂芬·金,江戶川亂步這種東方國家的文字風格,我們更加容易接受,而西方文學始終跟我們有些文化差異。
江戶川亂步很擅長製造恐怖氛圍和吊人胃口的懸念,所以他的每部作品剛開篇就很吸引人,讓人覺得非一口氣讀完不可。
我在讀江戶川時,很難慢慢閱讀,總想一口氣讀完,跟《衛斯理》一樣,能抓住讀者的心,並有強烈的代入感。
《人間椅子》是江戶川的名作。
江戶川的短篇都挺可怕,主角的來信中,說到他所設計的那個可怕的椅子,本是想在椅子內部藏著一個人,讓外人看不出來,這又涉及到殺人了。而這個工匠形象,讓我想起了希臘神話里的赫菲斯托斯。
這張椅子還真恐怖:
跟《阿勢》中的箱子很像。
江戶川設計出這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每一個都個性十足,又讓人細思極恐。把人藏到椅子之中,因為一反日常生活之常態,讀者閱讀時,會產生出一種陌生化的怪異感,這些構造和設計有種吞噬讀者的感覺。
作者很擅長心理描寫,從旅館奇案開始,男主就在反復陳述自己對偷窺的慾望,阿勢的故事也讓讀者看到了男女主角不斷碰撞的心理,產生了很多戲劇沖突。
而這一篇僅僅是信中的描述,就能讓人感覺到一種奇葩怪異甚至變態的心理。江戶川將這些人物心理描寫的非常生動,這是他小說的特別之處。
通過來信人的口吻,作者寫到一名異性女子坐到他腿上(椅子上)的時候,一種性感香艷的意味撲面而來,滿足了人類的偷窺欲和不正常的性心理。
看旅館那篇時,我已發現作者擅長描寫偷窺欲和封閉場所中產生的怪異思想,以及獨處的女子如何釋放天性。
男主把自己嵌入在椅子中,讓一個性感的女子坐在上面,他內心的激動和不為人知的滿足感,全都公布給了讀者。而坐在椅子上的女子所謂的「獨處」,其實也是在男主的監測和觀察之下進行的。
無論是通過透鏡來偷窺,還是嵌在椅子內正兒八經的看,都是不道德的行為,江戶川亂步利用讀者的偷窺欲,讓兩位男主彷彿高高在上的神,去觀察那些世俗中的人類。
這也滿足了我們偷窺他人生活的需要,暗合了人類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惡趣味,只是大家不願意承認罷了。
《人間椅子》又是一個開放性結局。
男主最後又來了封信,說這是自己寫的幻想小說。但又有沒有可能是藏在椅子里的這個人,故意讓看信的人壓壓驚呢?
到底是真事還是惡作劇,大家可以自行解讀,但那把椅子留下的陰影,卻一直留在讀者的心裡。
看了三部江戶川的短篇,發現他的風格很統一, 總是在故事末尾進行反轉,並有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這樣的故事很適合拍成電影,也適合讀者進行探討,怪不得很多豆瓣網友說,迫不及待想去看看這把「人間椅子」是什麼樣的。
也許早已有人把它畫出來了,甚至已經設計出了成品,這是一部推理小說的殊榮。
————
4 接吻
江戶川的小說都很貼近生活,除了愛倫坡,還可以看到星新一和歐亨利的影子,結構精巧,意味深長,懸疑和反轉也很自然的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之中。
這部作品很短,看到最後又是細思極恐的開放式結局,總讓人覺得脊背發涼。
丈夫有一天下班回家,發現老婆對著一張照片又親又吻,懷疑妻子出軌,於是偷偷追查照片上的男人,發現竟然是自己的上司,於是一氣之下辭了工作。當他再去找妻子對峙時,卻發現那個抽屜里放著的是自己的照片……
是不是有兩個相同的抽屜?這是密室案件的花樣翻新。《刑事偵緝檔案》的「博思教育中心」案件中,嫌疑人曾利用人的盲點,將相似的兩個房間混淆,從而製造殺人的不在場證明。
雖然這篇沒有涉及到謀殺,但這種密室布局的技巧,可以運用在偵探小說之中,給人帶來了創作的靈感和思路。
————
5 一張收據
這篇摒棄了奇幻驚悚,而是採用了正統的推理小說形式:發現命案之後,刑警或偵探開始調查。
雖然是普通的命案推理,但邏輯上非常縝密,故事結構也很有意思。上半部分刑警指認某人犯罪的分析相當精彩,下半部分卻又讓偵探以反方觀點推翻了刑警的推理,指出其犯罪內容全不屬實。
到了結局,偵探說, 其實他就是想挑戰自己的想像力,如果之前的犯罪結論是另一種情況,他則會用相反的推論來反駁。 以他的聰明才智將原有的證據一一推翻,甚至暗示可能某些重要的證據都是他偽造出來的,這就讓人細思極恐了。
我們警方在辦案過程中,所查證的「真相」有些未必是事實,只是我們的想當然耳。
雖說這一篇奇幻色彩不強,純屬探案推理,但仍然是江戶川式的腦洞設定、精彩反轉、細思極恐和開放式結局。
————
6 帶著貼畫旅行的人
本篇很像衛斯理的小說《虛像》,只不過《虛像》中的江文濤愛上的女人出自於沙漠中的海市蜃樓,本篇的哥哥愛上的則是貼畫中的少女。
故事裡的望遠鏡又是另一種偷窺裝置。
江戶川亂步在作品中反復使用相同的意象,第一篇的 透鏡 ,第二篇的 箱子 ,第三篇的 椅子 ,第四篇的 抽屜 ,第六篇的 望遠鏡 ,都涉及偷窺與黑暗中的封閉空間。
作者描述的望遠鏡(或顯微鏡)很有意思,按照當代人的思維,這兩樣東西並沒有什麼恐怖,因為我們早已失去了好奇心,把它們看成司空見慣的物品。但如果站在書中人物的角度和他們所處的時代,用他們的心境去看望遠鏡,就會發現其中的恐怖之處。
伊藤潤二也喜歡利用日常司空見慣的東西,去描述那種無法預料的恐怖,這是敘事藝術家的厲害之處。 不用寫鬼和怪物,日常生活就會讓你害怕。
看到最後,兄長真的進入了貼畫中的世界,跟他心儀的畫中女子一起,成為了貼畫的一部分,這非常有奇幻色彩,有點像《聊齋志異》或《格列佛游記》。如果是倪匡來寫,肯定會加上科幻元素來自圓其說。而江戶川並沒有,他只是描述了一種奇幻的狀態。
結局像王爾德《道林格雷的畫像》,兄長進入畫中之後變得日益蒼老,而畫中的女子卻一直保持年輕,兩個人的形象有著鮮明的對比。
故事的講述者帶著兄長和大嫂(這幅貼畫)到處旅行,來到了鐮倉(《灌籃高手》《海街日記》《鎌倉物語》的發生地),並在列車上將貼畫對向窗外,讓他們去看外面的風景,這里有種很詭異的感覺。
整部作品看下來非常奇幻,作者借鑒了《聊齋志異》的一些構思,卻又有著自己獨特的創意,最像的還是《道林格雷的畫像》和《虛像》。
我最感興趣的還是結局,江戶川喜歡把結尾寫的曖昧懸疑。看完以後,我開始胡思亂想,這主角不會就是兄長本人吧?
————
7 一寸法師
本篇的主角很像我近期看的《巴黎聖母院》,一寸法師阿綠是誇西莫多,綵球美人阿花是吉普賽女郎埃斯梅拉達。
故事開篇不太懸疑,只是有點怪異。直到一寸法師和阿花開始表演驚險的魔術大斬活人的時候,劇情才開始有了一些恐怖氣息。據法師所稱,他把美女放入箱子以後,要用十多把日本刀貫穿其身,還要將砍下美女的頭放在桌上。這不是變魔術,而是要她的命。
江戶川亂步擅長對細節的描繪和氛圍的渲染,把魔術描寫的十分驚悚,讀者就像親眼目睹了這場表演,甚至能感受到台下觀眾的反應。
感覺一寸法師像是在假戲真做,藉助魔術表演進而復仇,真的殺了阿花。當我看到「啊啊啊啊,救命啊」的字眼時,總覺得阿花真是在呼喊救命(參見《刑事偵緝檔案2》中的「死亡預告」一案)。
又是把人裝在箱子裡面,在狹小的空間內殺死。
這本短篇小說集的設定其實是同一系列:
1、在旅館中用 透鏡 來 偷窺 別人;
2、藏在 封閉 的 箱子 里捉迷藏,卻悶死在裡面;
3、把自己鑲嵌到一張特製的 椅子 之中 偷窺 他人;
4、打開 角落 里的 抽屜 尋找情夫的照片;
6、為了一個女人 鑽入 一張 貼畫 之中;
7、在 箱子 里變魔術為幌子 殺死 對方。
作為這個故事的陳述者,他說:「既然我知道魔術的門道,知道裡面的竅門,為什麼還覺得那麼恐怖呢?」
作者這樣描述觀眾的反應:「男男女女組成的觀眾群仍然毫無聲息,就好像親眼看見了一場恐怖的殺人慘劇一般。」懸疑驚悚的氛圍渲染的太好了。
最後的結局可想而知:一寸法師阿綠為了報仇,在表演魔術的過程中利用人們的錯覺和反應將阿花殺死,然後逃離現場。
————
目前購買的江戶川亂步的書,還有《惡魔的紋章》《D坂殺人事件》《孤島之鬼》《女妖》《黑蜥蜴》《詛咒的指紋》《二錢銅幣》《恐怖三角館》《魔術師》《死亡十字路》《綠衣人》。
以我對江戶川故事風格的喜愛,他的每一本我都會寫一篇書評。為了獲得同樣的閱讀體驗,我還會選擇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閱讀的。
2020/4/13初稿 2020/10/1修改
Ⅲ 最近網上傳的一個魔術,《魔術失敗刀鋸美人表演鋸死人!》這個是真的還是假的
不管如何,你看到的那個視頻一定是假的! 貴州衛視或是其他電視台即使當做新聞播了,那也是因為不明真相或遲羨是想要嘩眾取寵。那個視頻上的破綻非常多,而助手的掙扎,還有仿迅那個飆出來的血,都是設計好用來惡搞觀眾的,這個魔術的後面一定還有一個部分是那個女助手站起來給大家證明自己沒事。英文配音應該是是美國人搞到了這段捷克斯洛伐克的視頻後再惡意加上去的。
你可以注意看視頻最後用圓圈表示出來的兩個頭,其實備旦此都是假頭,是道具,那個有血的頭是放在一個盒子中的。所以一開始進入盒子放在頂端給觀眾看到的,就是那個會動、嘴巴里會出血的假頭。樓上的各位相信我。我是懂一點魔術的,分得出真偽。
如果還有什麼疑問可以直接網路聯系我。
Ⅳ 盧布林的魔術師的作品鑒賞
一、慾望主題
慾望作為小說表現的主題之一是貫穿小說始終的。自始至終,雅夏的行為和活動都受著折磨人的性慾的擺布,在這種強大的力量面前,他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辛格重點突出的是主人公內心那種受到強烈性慾煎熬的復雜心情。辛格筆下的雅夏盡管基本上是一個受情慾驅使的人物,但是辛格在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時候,並不願意把他塑造成一個無恥下流的人物,相反,從辛格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對雅夏抱有幾分同情。另外,盡管辛格筆下的雅夏無法擺脫情慾的控制,但他同時還受到道德良心的譴責,他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動物性的人」。小說中,當雅夏在不同的女人中尋求性刺激的時候,他的內心深處又時時感到內疚、焦慮、恐慌和害怕,因為他深知自己的行為不僅是對深愛他的妻子的不忠和背叛,同時也是嚴重違反猶太倫理規范的,會受到上帝的譴責和懲罰。雅夏也因此常常在心底懺悔,很多次都表示要改過自新,但是在情慾與理性和道德的較量中,他每次都無奈地選擇了前者。辛格通過藝術的手法向讀者表現了人內心強烈的慾念,同時也刻畫了慾念與道德之間的沖突,讓人讀來饒有興味而且深受啟發。辛格的大多數作品都涉及到慾望書寫,當被問及原因時候,他說:「在性和愛情中比在任何一個方面都更能揭示人的個性。」結合《盧布林的魔術師》,可以看出辛格承認性對人的控制力量,認為人類在這種本能慾望面前試圖擺脫,但是又經常無能為力。
二、信仰上帝主題
除了貫穿作品始終的慾望主題外,上帝存在與否也是小說的另一主題。作為一個猶太人,辛格的作品幾乎都涉及到猶太教和猶太人,而猶太人的上帝信仰問題則是其關注的核心。在《盧布林的魔術師》中,辛格重點探討了上帝存在與否這一猶太人生活中最核心的問題。辛格筆下的雅夏對上帝的感情是非常矛盾和復雜的。小說開頭就提到,「他一到酒店裡,總是擺出一副無神論者的架勢。」但是接下來又說,「但事實上他信仰上帝。處處可以看到上帝在插手。每一朵結出果實的花、每一塊卵石和每一顆砂子都證明上帝的存在。」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盡管雅夏出於某些原因裝作不信仰上帝的存在,但骨子裡似乎還是承認上帝的偉力。但是,當他閱讀一些自然科學方面書籍的時候,他內心又開始懷疑上帝的存在性,因為這些書上所講的有關引力規律,地球南北極,避雷針的原理,蒸汽機的原理,太陽系等學說跟猶太經典上所宣揚的上帝創造世界說完全抵觸。由此可見,盡管在雅夏眼裡種種跡象似乎表明上帝不存在,可他又不敢與上帝完全決裂,很多時候他似乎又覺得上帝真的注視著每一個人。當他偷竊失敗,摔傷了腿的時候,他感覺這是上帝的安排,是對他的警告和懲罰。因此,可以說信仰上帝和懷疑上帝兩種思想就像一個巨大的鍾擺在雅夏內心擺動,時左時右。他既不敢完全拋棄上帝,也無法完全說服自己上帝絕對存在。雅夏就在這種矛盾的情感中感到痛苦不堪。
三、身份認同主題
身份認同也是《盧布林的魔術師》關注的主題之一。簡言之,身份認同的核心是關於「我是誰?我們是誰?」的問題。身份認同的內涵非常豐富,涵蓋面也很廣,比如有性別身份認同,族群身份認同,社會地位身份認同以及群同體身份認同等等。作為一個移民猶太作家,辛格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涉及到族群身份認同問題,也就是「我是不是猶太人」這一身份認同問題。《盧布林的魔術師》尤其深刻地表現了這一主題。
整部小說不僅關注雅夏內心情慾與道德的斗爭,上帝存在與否的疑惑,還細致刻畫了雅夏身份認同的焦慮——「我是不是猶太人?要不要做一個真正的猶太人?」在猶太人看來,只有猶太人才是真正的「上帝的選民」,因此一個真正的猶太人會以身為猶太人而感到無限光榮。但是,歷史上的猶太人沒有自己的屬地,在世界各地流散,盡管他們力圖保持自己獨特的文化和身份,但同樣不可避免地受到異族文化的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很多人對自己的猶太身份產生了懷疑和困惑。在現實生活中,身份認同很重要的途徑是參加各種能代表身份的儀式和遵守一些獨特規范。對於猶太人來說,身為猶太人意味著遵守各種猶太教儀式和規范。但是雅夏既不參加一些重要儀式也不遵守猶太人獨特的日常生活規范。
小說寫到:「他不留鬍子,只有在猶太歷新年和贖罪節才會去會堂,而且要過節的日子他碰巧在盧布林他才去呢。」可以看出,雅夏對猶太教最重要的儀式都很少遵守,而一個真正的猶太人是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如安息日去猶太教堂做禮拜的。另外,根據猶太人的傳統,猶太人應該蓄留鬍子,留鬢角,雅夏也完全不遵守。也正因為如此,他周圍的猶太同胞也都瞧不起他,認為他是一個異教徒。而對周圍同胞投來的鄙視目光,雅夏表面上也裝作毫不在乎,但內心是非常痛苦的。在小說中,辛格用第三人稱口吻敘述到:「雖然雅夏同他的父親和祖父一樣出生在這里,他始終是一個陌生人——這不只是因為他拋棄了猶太人的生活習慣,而是因為不管在這里還是在華沙,不管在猶太人還是在異教徒中間,他一直是一個陌生人。」一個「陌生人」意味著身份認同的含混和困惑,雅夏既不被猶太同胞所認可和接受,也不被「異教徒」所包容,他成了一個精神上無根的飄零的人。毫無疑問,雅夏內心是非常痛苦的。實際上,雅夏非常希望自己像其他猶太同胞,像自己的祖輩一樣,做一個虔誠的猶太人,所有的言行舉止都符合猶太人的規范,但是他無法強迫自己做到這一點。這其中根本的原因涉及到上文提到的上帝信仰主題。在雅夏看來,既然連上帝的存在都是不確定的,那麼建立在上帝基礎上的一切猶太經典和猶太規范都失去了根基,進而也就開始懷疑做一個猶太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雅夏不承認自己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猶太人,不敢對自己的族群身份完全肯定,另一方面當他被要求完全拋棄猶太身份的時候,又感到驚恐不安。小說提到,當埃米莉亞要求雅夏拋棄妻子,弄到一筆巨款跟她私奔到國外的時候,雅夏對這個女人的要求似乎沒有太大的抵觸和擔心,因為無法壓制的情慾已經使他失去了理智。但是當埃米莉亞得寸進尺,希望他完全放棄猶太教,皈依天主教的時候,雅夏一「想到這個可怕的要求就渾身發抖。」在他看來,完全拋棄自己的族群身份比拋棄妻子,拋棄已有的社會地位和其他的一切都要讓人更難以接受。然而,雅夏最終選擇了偷盜,這也意味著他已經下定決心,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要拋棄包括猶太身份在內的一切了。辛格在向讀者表明,人在生理本能慾望的挑逗和驅使下,身份這種社會屬性很多時候變成次要的了。小說中雅夏身份認同的困惑和危機不僅可以看作是雅夏個人的,也可以看作是整個猶太民族在幾千年的流散中所面臨的問題。辛格通過一個雅夏這個藝術的形象向讀者展示了猶太人內心身份認同的困惑,而辛格把這種身份認同的困惑和危機跟人的本能慾望和上帝信仰交織在了一起。 小說《盧布林的魔術師》中的雅夏是一位生活在波蘭的猶太族魔術師。他的妻子埃絲特對他的評價是:像他這樣復雜的人,她是沒法完全了解的,他有神奇的魔力,他的秘密比新年裡的石榴的種子更多。而雅夏的情人瑪格達也感到,不管她認識他有多久,她始終不了解他。對她來說,他從肉體到靈魂過去是,而且將一直是個謎。 概括地說,雅夏其實就是一個多重角色和多重性格的矛盾混合體。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具體分析。
一、在信仰方面,雅夏既是懷疑者、動搖者,又是探求者、守望者
站在傳統的角度看,作為一名猶太人,虔誠奉守猶太教信仰是天經地義的。而受異質文化和科學理性主義影響的雅夏,則對猶太教中上帝的存在表示懷疑,對猶太教中的種種教規也不以為然。別人遵守安息日的一切教規儀式,他在安息日卻跟音樂師混在一起聊天抽煙。過五旬節時大家都去聖殿和會堂,而他卻一個人在家裡看一本關於自然規律的書籍。他心裡想的是,既然上帝從來不回答,我幹嘛要去和他說話呢? 遇到最熱心的道德家勸他改正這些行為,他總是回答:「你什麼時候去過天堂? 上帝是什麼模樣? 」
但是由於從小受到濃厚的宗教文化氛圍的熏陶,雅夏骨子裡還是相信造物主的存在。他始終相信有一位保護他免受危險的守護神,對靈魂不滅的說法也堅信不移。他既沒有完全拋棄猶太教關於上帝的說法和信條,也沒有完全接受自然科學中的種種理論,而是在不斷的思索、探求中創立了自己的上帝觀——「造物主是有的,但是造物主從來不向任何人顯靈,也從來不表示什麼是容許的,什麼是禁止的。那些以造物主的名義說話的人都是騙子」。
不過,雅夏獨到的上帝信仰,既不成熟也不牢固,常常處於搖擺不定之中。當他行竊失敗後逃到會堂中祈禱時,他又相信「上帝創造了世界;上帝同情他創造的眾生;上帝賞賜那些敬畏他的人」。他將行竊的失敗看作是上帝之手阻攔了他,認為是上帝不允許他走上犯罪的道路。他感到早已忘掉的童年的虔誠又回來了,「這是一種不要求印證的信仰、一種對上帝的敬畏、一種對誤入歧途的悔恨」。可是當他一走出會堂,剛才那股虔誠勁兒又冷卻下來了,化為烏有了。他早先對宗教的那些抨擊又湧上心頭,內心裡有個聲音在提出質問:憑什麼能證明有一個上帝在聽你的祈禱呢?他抬眼望著蒼白的天空,自言自語:「上帝啊,顯靈吧,顯一個奇跡吧,讓你的聲音被聽到。」就在一天24小時內,兩場悲劇顯現在他面前:情人瑪格達上吊自殺,情人澤弗特爾與別人鬼混。這讓他整個靈魂發生了脫胎換骨的巨變,也讓他真正感到這是上帝的手在行動,在他瀕臨罪惡邊緣時給他敲響了警鍾。
但是在最後雅夏將自己囚禁在一間小屋裡懺悔贖罪的時候,他的信仰有時還會動搖。在他念聖書的時候,時有這樣的念頭湧上心頭:我怎能肯定書上講的這些是真理呢? 也許上帝是沒有的吧?說不定我是在白白的折磨自己吧? 但他有時又想:我們能領悟上帝的智慧——那為什麼不相信這智慧背後隱藏著造物主的仁慈呢?
總的來看,在雅夏身上,不管他的信仰有著怎樣的懷疑和動搖,有一點是最主要的,那就是他虔誠的向善之心沒有丟失,他對自己信仰的執著追尋和守望也從未放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比起那些思想平庸、迷信落後、喪失信仰的人來,雅夏更能給今天的人們以生存的啟迪。
二、在感情方面,雅夏既是多情者又是薄情者;既講情義卻又絕情寡義
雅夏的妻子埃絲特是一位恪守猶太傳統的婦女,在家裡過著平靜的猶太社區生活。作為一位名氣不小的魔術師,雅夏成天闖盪江湖、四處演出,長期陪在他旁邊的是情人兼助手瑪格達。瑪格達長得瘦小黝黑,可以說沒什麼姿色。雅夏在與別的女人勾勾搭搭時,總是安慰她說:「我再怎麼也不會忘掉你,就像不會忘掉我的媽。」在東飄西盪的生活中,雅夏既像情人又像父親一樣給瑪格達以親情和關愛,並且還擔負了她家人的生活費用。雅夏還有一位情人澤弗特爾。她性格風騷,是一個小偷的棄婦,生活較窘迫。雅夏每次經過她家不遠的地方時,總是抽空去看望她,並給她一些生活資助。最令雅夏迷戀的是風采照人、氣質高雅的埃米莉亞。她是一位教授的遺孀,雖有三十五六歲,可看上去要年輕十歲。她還有個十四歲的女兒,母女倆靠一筆數目有限的撫恤金和雅夏的一點幫助過日子。美麗的埃米莉亞對雅夏的藝術才能十分欣賞,總是鼓勵他到國外去發展。這大大激起了雅夏對生活的巨大希望和熱情。他對埃米莉亞的迷戀也達到了狂熱的程度。為實現與埃米莉亞結合、到義大利開創新生活的目標,一向自豪於不與小偷為伍的雅夏,迫於情人壓力,竟然鋌而走險,走上了盜竊之路。
如果說雅夏對情人們都有情有義,那麼他對待自己的妻子埃絲特則給人一種薄情寡義之感。想當初,盡管雅夏背上了「不信教的人」、「無賴」等壞名聲,但埃絲特還是愛上了他。也多虧了她,雅夏才得以成了家,有了一份產業。雅夏自己也總是感到「這些年來,她一直是我的唯一支持,要不是她對我忠誠,我早就像風暴中的一片樹葉那樣飄零了」。就連那些小偷們也都認為:「哪怕做小偷的老婆,也比做雅夏那樣的人的老婆強;他帶著一個異教的姑娘,到處跑碼頭,只有在過節的日子才回家;他老婆從他那裡什麼也沒得到,只有丟臉出醜的份兒。」而埃絲特呢,也知道自己的丈夫生活放盪,但她並不說出來。她一點也不怨恨他。好在雅夏還沒有完全喪失良知。每當他考慮與埃米莉亞母女一起到義大利去的時候,他心裡總是很矛盾:怎麼能對埃絲特這么狠心呢?畢竟這么多年來,她對他表現出罕見的忠貞和無人能及的容忍。
當雅夏的三個情人先後離他而去, 他想要跳河自殺時,又想到:不,他不能使妻子成為寡婦,他至少應該安排她重新嫁人。可是等他回到家,唯一做的一件事是:為了贖罪,把自己禁閉在一個狹小的屋子裡,與外界和他人永久隔離。當雅夏堅持要求泥工匠把他封閉在小屋裡的時候,不管是別人明智的勸告也好,妻子的痛哭也好,警告也好,都完全沒有用。埃絲特悲痛的喊了一句:「還不如死了的好!」他不該使妻子成為棄婦,可實際上已經讓一直對他忠心耿耿的埃絲特成為了棄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雅夏在感情生活中,對自己的情人不時關愛,時有救助,可謂情義有加。而對自己的妻子,雖不離棄, 但卻極少給予她作為妻子所應享有的溫存和親情。尤其是後來的「自囚贖罪」的做法,雖然拯救了自己,卻極大地傷害了妻子,表現出了他自私、無情的一面。
三、在品性方面,雅夏總體上為人正直、善良、真誠,但又有一點邪惡和虛偽
雅夏在發生盜竊事件之前,一直是堅守正直、善良的處世原則的。小說中多處寫到他有一身神奇的本領,特別是隨便什麼鎖,他都能毫不費力地打開。在盧布林,人人都這么說,要是雅夏膽敢犯罪,那麼哪一戶人家都不安全。小偷們也常說:「要是他加入幫會,他的路上灑滿黃金。」他們還極力慫恿雅夏:「你要是和我們一起干,這世界將是你的。」但雅夏嚴正拒絕:「我仍然相信第八誡。」(即《摩西十誡》中「不許偷竊」的戒律)這些都說明雅夏的正直品性是不容置疑的。雅夏也是一個生性善良的人,當他看到擔水人哈斯基爾晚上很晚了還在挑水,於是就摸出二十個錢幣給他,又怕哈斯基爾覺得被施捨而難受,就說:「我不是施捨,這是給你的孩子買個奶油甜餅吃的。」在一個要飯的面前,雅夏很少不布施點錢;他一直對騙子、欠債不還者和江湖醫生深惡痛絕。但雅夏身上也有虛偽的一面,妻子埃絲特知道他在外面拈花惹草、到處「留情」,當他回來後,故意問他:「那些姑娘怎麼樣啦?有什麼變化嗎? 」雅夏回答說:「什麼姑娘?根本就沒有。」他還辯解說:「跟那些女人鬼混的人哪能走繩索呢?他們在地上爬都困難。」雅夏在鋌而走險、准備行竊之前,給自己的借口是:只干這一回,而且以後會加倍償還。可是在老財主房子里行竊時,他身上邪惡的一面暴露出來了:「也許你乾脆把那個老雜種掐死!有個精靈——部分在他身內,部分在他身外——攛掇他,他的這一部分雖沒有最後決定權,但是總在他最需要他的一切能力的時候,給他出壞主意……」雅夏因行竊而摔傷腳後,來到了埃米莉亞家裡。剛開始他謊稱自己是在排練節目時不小心摔下來受傷的,後來才鼓起了勇氣坦白了事實真相, 可埃米莉亞以為他在開玩笑,因為這樣一個讓小偷們折服不已的人,竟然會徒勞無功反傷了腳。雅夏只有承認:自己不是做這種事的料。
小說最後,作者借埃米莉亞給雅夏的來信說明:「我承擔一切過錯……我明知道您有妻子。我逼您陷入這場私情,因此我該負道德上的責任。」信中還說:「事實上,您沒有犯罪。您始終流露出善良和溫和的本性。」從這里不難看出作者辛格對雅夏的袒護之意,但平心而論,「在垃圾堆上長大」的雅夏, 能在難以忍受的魔鬼的引誘下將自己的罪行降至最輕,並以自我懲罰的方式贖罪,這是相當難得的。
四、在身份與職業方面,雅夏是個飄零者、邊緣人和被利用者
由於職業的特殊性,雅夏基本上過的是到處奔波、漂泊不定的生活,這種生活給他帶來了一些機遇,比如使他從一個小雜耍變成一個大名鼎鼎的魔術師;但同時也給他帶來身份危機和異質文化的沖擊。
雖然雅夏同他的父親和祖父一樣出生在盧布林,但他始終是一個陌生人。這是因為他拋棄了猶太人的生活習慣。別的猶太人都在這里落地生根,成家立業——而他呢,一直東飄西盪;別人都有兒女子孫,他呢,什麼也沒有;別人都有他們的上帝、聖徒和領袖——而他卻只有懷疑。 跟所有其他的魔術師一樣,雅夏被人瞧不起。他遊走於各地,無法獲得社區猶太人所擁有的歸宿感,在他身體流浪的同時也經受著一種精神流浪。不管是在猶太人還是在異教徒中間,他一直是個邊緣人,或者說,「他一半是猶太人,另一半是異教徒——既不是猶太人,又不是異教徒。」
可是每當雅夏走進猶太會堂時,他那種身份認同感油然而生:他是猶太人的一份子;他同他們屬於同一來源;他的肉體上打著同他們一樣的烙印。在祈禱中,他不由得想起父親臨終前把他叫到身邊,握著他的手說:「答應我,你始終要做一個猶太人。」「我一定要做一個猶太人!」他對自己說,「跟其他猶太人一樣的猶太人!」在基督教社會里,由於雅夏的猶太身份,他被剝奪了在大劇院演出的機會,而且他屬於那一批拿錢拿得最少的。埃米莉亞說得對,只要他一直待在波蘭,他們就拿他當第三流的雜耍演員看待。他一連幾個月在各省里流浪,宿在簡陋的小客店裡,在冰涼的消防站演出,在危險的路上奔波。他在計劃新把戲的時候被恐懼折磨著, 只怕荒疏了那些老節目,萬一失手,就會死於非命。而他還要像這樣飄盪多久?他還要再冒多少風險和遭受多少災難? 「他吃了這些苦頭,得到的是什麼呢? 連最低微的莊稼人心境也比他平靜,用不著這么擔心害怕。埃絲特時常咕噥:他只是為魔鬼幹活罷了。」而這一切全是因為他的猶太身份,「人人剝削他、詐騙他,叫他上當」。就這樣,在異教世界中,雅夏這位出色的魔術師卻成了永遠的被剝削者和被利用者,難以享受與其他基督徒平等的地位。
要想擺脫自己的種族身份是不可能的,而追求種族身份的回歸又是那樣的艱難。文化紐帶和地緣紐帶的雙重削弱,使得雅夏成為了異質文化世界和本土文化世界中雙重的「異己」分子——他鄉的「飄零者」和本土的「陌生人」,這必然造成他歸屬感的匱乏和精神上的掙扎。
結語
雅夏在信仰、感情、品性、身份與職業等多方面的矛盾與沖突,不僅使他陷入了痛苦的生存困境中,而且還導致了他極其嚴重的精神危機,或者說是「精神失重」,具體表現為:「盡管他野心勃勃和熱烈的追求生活,但仍感到悲傷,感到一切事物無不空虛,.感到一種無法彌補和無法忘卻的遺憾……只要他一喪失編新戲法和追求新情人的熱情,懷疑馬上就像蝗蟲那樣向他襲擊。」這里的「懷疑」就是指雅夏對生活意義的懷疑,以及自己身份與信仰上的困惑。這種「懷疑」的根源在哪裡呢——就在於人的精神空虛。 因為「雅夏知道得很清楚,他最大的對頭是:無聊。為了擺脫無聊,他已經做了不少蠢事。無聊像許多鞭子似的抽打著他。因為這個緣故,他給自己壓上了種種負擔。」沉迷在七情六慾中的雅夏,最終發現自己陷在一張越收越緊的羅網中。
可以看出,在雅夏身上,生活的重負與精神的「失重」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只有當雅夏把肩上的重負放下,重新回到盧布林的家,他的心靈才開始歸於安寧。這也許是所有漂泊者最嚮往也最無奈地選擇。作為一個多重角色和多重性格的矛盾混合體,雅夏身上的痛苦、尋覓、困惑和迷失,其實也印照了現代人的普遍感受。現代社會一方面逼迫著人們重新尋找信仰與角色的定位,另一方面也讓人們重新審視生命的本質意義。人的「社會異化」,成為了人類生存的普遍問題。雅夏就是這樣一個現代生活危機的預言者。正如瑞典文學院授予辛格諾貝爾獎的授獎評語所說,辛格的作品「植根於波蘭猶太人的文化傳統,將人類共同的處境逼真地反映出來」。雅夏面臨的矛盾和困境也正反映了人類共同的處境。 意象與象徵的空間寓言
通過一套相互關聯的廣泛的意象網路,可以獲得一個空間性的程度,可以強化文本的內涵空間以及擴大敘事的藝術效果,與此同時,讀者也可以打開自己的思維,憑借自己的想像和感知,把相關的場景和零碎的片段拼湊起來,構建屬於鑒賞者自己的故事框架。這種「場景並置」的寫作是指在文本中並列地置放各種意象和暗示、象徵和聯系,使它們在文本中取得連續的參照與前後照應,從而結成一個整體。並置首先是針對傳統時間藝術「變化」而言的。《盧布林的魔術師》中,三次提到了會堂,第一次是臨近五旬節,雅夏在回盧布林的途中在一所會堂前駐足,他看見會堂里的信徒們平靜、虔誠地祈禱著,雅夏羨慕這種毫不動搖的信仰,因為在他的心裡,總是有各種力量在激盪,他懷疑一切,他知道自己不管是在猶太人中間還是在異教徒中間,都是一個陌生人。
第二次是在和瑪格達一起去華沙的路上,遭遇了偶然的暴風雨,他們躲避在會堂里,好久沒有進過聖殿的雅夏對祈禱和儀式都感到陌生又親切,這一次,他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是猶太人的一分子,他和他們屬於一個來源,雅夏骨子裡的猶太人血液開始復甦。
第三次是雅夏偷盜失敗之後為了躲避追捕,沖進了會堂的院子,在猶太教徒中間,他感受到了那些人的愛,想起了他的父親讓他始終要做一個猶太人的遺言。他開始反思自己做過的錯事和犯下的罪,為自己的任性和墮落深深自責,他開始相信上帝創造世界,並懲惡賞善。雅夏地對自己說:「我一定要做一個猶太人,跟其他猶太人一樣的猶太人!」在這里,他的精神得到了再一次的洗禮和升華。
小說的尾聲部分,曾經玩世不恭的雅夏有了一個新的稱呼「懺悔者雅夏」,他把自己關在一個只有小窗沒有門的小屋裡苦修贖罪,在這個靜悄悄的小屋裡,雅夏徹底反省著自己罪行,他是怎樣沉迷在七情六慾中,怎樣落得去做小偷,怎樣觸犯了猶太經典上的每一條律法。即使在小屋裡,雅夏也會質疑上帝,質疑律法,但是他的信仰總會慢慢恢復,他已經清楚地意識到只要偏離上帝一步,就會陷入最深的深淵之中。可以說小屋是雅夏自己的會堂,標志著雅夏徹底地返回到猶太教來,不僅自己變成了公認的虔誠聖徒,而且還幫助同胞們擺脫煩惱和痛苦。
會堂和小屋意象的選擇與鏈接具有深刻的寓意,它把隱藏在人物內心的復雜的思緒表現得淋漓盡致,包括雅夏內心的善惡交鋒,信仰上的背棄與回歸,整個精神狀態的復雜的變化過程,這些是從四個空間中抽離出來的靈魂主線。辛格通過會堂和小屋的意象,升華了雅夏這一人物形象,真實再現了猶太民族的發展史和猶太個體身份的變遷歷史,警示著猶太人守護信仰、傳承猶太文化的重要性。
「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小說具有內在的地理學屬性。小說的世界由位置與背景、場所與邊界、視野與地平線組成。小說里的角色、敘述者以及朗讀時的聽眾占據著不同的地理和空間。」小說敘述的客觀地理空間只是文字的表象,要真正地理解文本,必須要求作者、讀者的共同參與,以空間性思維去感受作品中角色的空間處境。辛格將雅夏與自己的主體情感在文本中交錯重疊,構成了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立體畫面,塑造出小說的空間感,並非時序性方式,將會堂和小屋意象進行剪切,把物理空間和隱喻空間緊密結合,讀者可以以探尋人物的心靈空間為起點,去深入地解讀文本,更加關注小說內涵的深度與廣度而不是時間的長度。這樣,小說里的角色、敘述者以及讀者就能夠彼此交融,一起建構一個和諧的文學空間。
辛格藉助空間敘事有力地抒發了他對傳統、信仰、道德等人類整體性訴求的體悟,辛格深深眷戀著猶太民族過去輝煌燦爛的文化,更關注其現代命運,關注猶太人怎樣在現代社會保持傳統,堅定信仰,守望精神家園,並把它與當代人類的生存現狀相連,從而把猶太民族的命運上升為整個人類的命運。
Ⅳ 《實拍魔術師用電鋸失手把老婆鋸死,太慘了,頭在噴血》 是不是真的這么狠看那個魔術師也沒怎麼緊張情緒
魔術師手寫~
略懂魔術。按我的理解皮猜百分70假。百分30真
因為魔術師專干這些令大家覺得很惡心的事。而且魔術師腦袋不知道內幕的很難很難想到。坦基所以佔百分30假
視頻中的疑點。為什麼刀片下去沒事,電鋸下去有事?百分20假。另外最大的疑點就是女助手腳沒有被綁住。而最後男助手輕易的將蓋子打開。女助手發現不對之後完全可以將蓋子用手或腳掀開。百分20假。綜上共70假
在說真實性以前用專業的知識批駁網上有些確定為假的無知觀點。有些人說視頻最後幾秒一個女助手從後半部出來。。。明顯。這個魔術有2個女助手。後面那個是切身體的一個魔術。切脖子為另一個魔術。後面那個女助手與這件失誤事情基本無關。
下面說可能的真實可能性。的確。這么魔術應用假頭可以達到目的。魔術師為了讓觀眾信服。通常在電鋸方面完全會用真實的東西。而電鋸的聲音是很大的。完全有可能掩蓋住女助手的掙扎聲。而且魔術時為了讓觀眾信服。魔術師通常會讓女助手手舞足蹈表示助手沒事的。這很可能導致魔術師沒有反應過來那是女助手的掙扎而以為是普通助手向觀眾示意自己完好沒有逃脫。加上時間短。一瞬之間。
另外,女助手沒有掀開蓋子掙扎出來也是有可能的。作為專業魔術師。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揭露秘密。女助手在發現自己頭卡在機關里那麼短的時間第一反應很有可能還是不希望魔術演砸。沒有意識到生命危險。為了希望魔術順利。她用手揮舞示意魔術師自己還沒有準備好但魔術師沒有意識到。
至於網上質疑的女助手為什麼要用毛巾掩蓋住臉在魔術上也是可以解釋的。如果是換頭的情況。魔術師很需要用頭巾以達到觀眾看不清楚已經換成了假頭。另外的血跡。掉出來讓握謹的假頭。魔術師想要做到還是很容易的。
所以。。。也很有可能是真的。
但回到第一個百分之30的假。魔術師專干很惡心的事。。。魔術師可以運用這么多故意。即上文的真猜想的虛假性。引導出觀眾那麼多錯誤猜想。。。誤導。這也是魔術師最喜歡乾的事。。。但是。說到用毛巾假頭代替。這不是全部觀眾能猜想到的。達不到誤導的效果。要是真的,那都誤導到魔術師同行了。所以。又有那麼點可能是意外事故。
另外一個中立因素是該魔術視頻沒有確切的時間。地點。以及完整性。這點說它中立的原因是。如果是一個誤導魔術。應該會有確切的時間。地點。所以有可能是一段事故中斷拍攝。但這一點也很可能被幕後魔術師利用。故弄玄虛。剪輯一半。拿出來嚇人。。。。這也就達到魔術師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