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後宮小說 » 我用器具日老婆小說

我用器具日老婆小說

發布時間: 2025-02-13 14:13:28

Ⅰ 與妻子書文言文

1. 文言文《與妻說》

《與妻書》又名《與妻訣別書》[1] ,是清朝末年為了反清反封建爭取民族解放而犧牲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在1911年黃花崗起義的三天前即4月24日晚寫給其妻子陳意映的訣別信,此文感人肺腑,讓人忍不住掉淚。

原文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

語雲: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

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 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我而死。」

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

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後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

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告妾,妾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

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吾今死無余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吾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

幸甚,幸甚!吾家後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吾今與汝無言矣。

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

今是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

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

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一慟!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書。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

譯文意映愛妻,見字如面:我現在用這封信跟你永遠分別了!我寫這封信時,還是人世間一個人;你看這封信時,我已經成為陰間一鬼了。我寫這封信,淚珠和筆墨一齊落下,不能夠寫完信就想放下筆,又怕你不了解我的苦衷,說我忍心拋棄你去死,說我不知道你不想讓我死,所以就強忍著悲痛給你說這些話。

我非常愛你,也就是愛你的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從結識你以來,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結為夫婦;然而遍地血腥陰雲,滿街凶狼惡犬,有幾家能稱心滿意呢?江州司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淚濕青衫,我不能學習那種思想境界高的聖人而忘掉感情啊。

古語說:仁愛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從而推及尊敬別人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兒女,從而推及愛護別人的兒女」。我擴充我愛你的心情,幫助天下人愛他們所愛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顧你呀。

你能體諒我這種心情,在哭泣之後,也把天下的人作為自己思念的人,應該也樂意犧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傷啊!你還記得嗎?四五年前的一個晚上,我曾經對你說:「與其讓我先死,不如讓你先死。」

你剛聽這話就很生氣,後來經過我委婉的解釋,你雖然不說我的話是對的,但也無話可答。我的意思是說憑你的瘦弱身體,一定經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給你,我內心不忍,所以寧願希望你先死,讓我來承擔悲痛吧。

唉!誰知道我終究比你先死呢?我實在是不能忘記你啊!回憶後街我們的家,進入大門,穿過走廊,經過前廳和後廳,又轉三四個彎,有一個小廳,小廳旁有一間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剛結婚三。

2. 【文言文曹二媳婦原文和解釋

曹二媳婦 佃戶曹二婦悍甚,動輒訶詈風雨,詬誶鬼神.鄰鄉里閭①,一語不合,即揎②袖露臂,攜二搗衣杵,奮呼跳擲如雌虎.一日乘陰雨出竊麥,忽風雷大作,巨雹如鵝卵,已中傷仆地,忽風卷一五斗栲栳③墮其前,頂之,得不死.豈天亦畏其橫歟?或曰:「是雖暴戾,而善事其姑④,每與人斗,姑叱之輒弭伏,姑批⑤前頰,亦跪而受.」然則遇難不死,有由矣.孔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豈不然乎?[選自《閱微草堂筆記》(崇文書局,2007年版)] 注釋:①鄰鄉里閭:鄰里鄉親.②揎:挽起.③栲栳(kǎolào):一種用竹或柳條編的盛物器具.④姑:丈夫的母親,即婆婆.⑤批:用手打.佃戶曹二的媳婦很潑辣,動不動就指天罵地,甚至辱罵鬼神.她和鄰里鄉親一句話不對勁,便挽起袖子,拿著兩根搗衣棒,呼叫跳躍像頭母老虎.有一天,她乘著陰雨天去沒人看守的田地里偷麥子,忽然風雷大作,冰雹劈天蓋地從空中而降,有鵝蛋那麼大,把她砸倒在地.這時,大風忽然又捲起一個能裝五斗米的栲栳,掉在她的面前,她急中生智,忙把栲栳頂在頭上才倖免一死.若非上天也怕她蠻橫?有人說:「她雖然個性凶暴,但對婆婆很孝順,每當她和別人爭斗時,婆婆一呵斥她,她便不出聲了.婆婆打她的嘴巴,她也還跪著領受.」可見遇難不死是有原因的.孔子說:「孝道是天經地義的事.」難道不是這樣嗎?。

3. 寫給妻子的古文

意映愛妻如見:我現在用這封信跟你永別了!我寫這封信的時候,還是世上的一個人,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成為陰間的一個鬼。

我寫這封信時,淚珠和筆墨一起灑落下來,不忍寫完而想擱筆,又擔心你不能體察我的衷情,以為我忍心拋棄你而去死,以為我不了解你是多麼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強忍著悲痛給你寫下去。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

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書竟,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我極其愛你,就是這愛你的念頭,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我自從遇到你以來,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夠結成恩愛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滿街是狼犬,有幾家能夠稱心快意地過日子呢?人民的災難使我和白居易那樣淚濕青衫,我不能學古代聖人那樣忘情。

古語說:有仁愛心腸的人「尊敬我家裡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裡的長輩;愛護我家裡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裡的兒女」。我擴充一片愛你的心,去幫助天下人也能愛自己所愛的人,所以我果敢決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丟下你而不顧了。

你要體諒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餘,也從全國人民的幸福著想,一定會樂於犧牲我和你個人的幸福,去為全國同胞謀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傷啊!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

語雲,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

汝體吾此心,於悲啼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你記得嗎?四五年前某個晚上,我曾經告訴你說:「與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你開始聽了發怒,後來經過我委婉的解釋,你雖然不認為我的話是對的,但也無言回答我。

我的意思原是說憑你的纖弱,一定經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給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寧願讓你先死,我來擔當一切苦難與悲痛。唉!哪裡料到我終於死在你之前呢?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

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

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意映愛妻如見:我現在用這封信跟你永別了!我寫這封信的時候,還是世上的一個人,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成為陰間的一個鬼。我寫這封信時,淚珠和筆墨一起灑落下來,不忍寫完而想擱筆,又擔心你不能體察我的衷情,以為我忍心拋棄你而去死,以為我不了解你是多麼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強忍著悲痛給你寫下去。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書竟,而欲擱筆。

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我極其愛你,就是這愛你的念頭,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

我自從遇到你以來,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夠結成恩愛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滿街是狼犬,有幾家能夠稱心快意地過日子呢?人民的災難使我和白居易那樣淚濕青衫,我不能學古代聖人那樣忘情。古語說:有仁愛心腸的人「尊敬我家裡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裡的長輩;愛護我家裡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裡的兒女」。

我擴充一片愛你的心,去幫助天下人也能愛自己所愛的人,所以我果敢決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丟下你而不顧了。你要體諒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餘,也從全國人民的幸福著想,一定會樂於犧牲我和你個人的幸福,去為全國同胞謀求永久的幸福。

你不要悲傷啊!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雲,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悲啼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汝其勿悲。你記得嗎?四五年前某個晚上,我曾經告訴你說:「與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你開始聽了發怒,後來經過我委婉的解釋,你雖然不認為我的話是對的,但也無言回答我。我的意思原是說憑你的纖弱,一定經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給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寧願讓你先死,我來擔當一切苦難與悲痛。

唉!哪裡料到我終於死在你之前呢?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

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

4. 求一篇寫給妻子的文言文情書,或者說是抒情文吧,請高人賜教

幸蒙厚愛,著食添衣,日多問候,夜伴紅袖,挹懷摯愛,兩溢言表。欲多言眷受者,恐違老婆大人上躬之和,有瀆清聽;欲不言者,又恐下情難及,不蒙懿德亮察。常切撫心,亦自惴惴,肝腦塗地,無以為酬。 時值春未,周末既及。本應早了俗務,隨候懿征,或家居焉,或館子焉,且用膳之;或火鍋焉、或小炒焉,且由興之。抑或走街入店,為吾上選購春衣,點著芳華,以姿靚色。總言之,難逢是時,理應立立在側,不以閑事拒之,不以雜念損之,氣沉乎丹田以絕外擾,意守乎老婆大人以享天倫。

以故日月難逢,然吾心如磐石,不可易也。攜手以終固我所信哉!俟我期年,及成吾業,則歸而相伴,廝守千年。

5. 古文與妻書古文回信100字

吾夫意動,不知汝是夠得看此書,妾亦將衷情盡訴。吾愛汝甚矣,而汝亦愛妾,書此書時,妾悲痛萬分,不能自拔。

此天下,莫非王土,皆屬於清。妾知汝愛國,而當下之時,民無衣食,官有佞臣,不可信之於清,遂汝決意如此。信於中山先生,盡汝之能為國為民,為民有所食,幼有所養,汝忍心舍妾而去,為天下人之福祉,汝努力甚矣。

妾不懼生活之困苦,妾有雙手及親屬,必能以己之力育二兒,使其成人,亦源汝之國事成,使二兒長於安全之境,不受污濁所害。

失汝,妾非能以一字「悲」而了得,而為千愁萬苦,願汝能與妾心意相通,期汝之魂常伴於妾之左右,妾之哭聲與汝相應。妾思汝甚矣。

6. 求高手寫一篇給老婆的文言文情書 意思就是婆逼著我寫一篇情書 當然

闊別已久,吾思念成疾,夜不能寐,七夕將至,遂作此書以博伊人一笑.吾作此書時,輾轉反側,不能竟書而幾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唯班門弄斧以訴衷腸.

易安居士曾午夜夢回,淚眼低吟:「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今親身體歷,方知古人之不余欺也。每憶汝,則心有戚戚,思斷肝腸.不覺情難自抑,滿紙相思.

今夜吾獨對孤燈,聞窗外雞啼,長夜將逝,驀然回首,往事歷歷,猶記當日三院初見芳澤,即驚為天人,秋波流慧,青絲披肩,弱態生嬌,吾心中狂呼:"夢中情人也!"相識半年有餘,愛慕之心與日俱增,思念之情與時俱進.

吾至愛汝,唯願執子之手,與子攜老.無奈造化弄人,與汝相見恨晚,令吾受盡相思之苦.今吾雖心急如焚,亦知汝之處境,唏噓不已.嘗有人訴汝:"阿牛者,花心也"然吾既痴心暗許,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足矣.吾之切切真心,可昭日月,汝大可不必為此擔心.

吾自知才疏學淺,貌不驚人,唯願滿腔柔情時刻伴與伊人左右.文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願你我能早日攜手同游江湖,每日共枕同眠,相敬如賓,白頭偕老,不枉此生耳!

7. 古代丈夫感謝妻子的文言文

與同時代其他詞人多描繪文人與歌妓之間的感情所不同的是,毛滂的這些愛情詞多以反映夫妻感情為主。在縱情聲色的封建社會,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毛滂的發妻趙英,是北宋名臣趙抃之孫女,自幼失怙,知書達禮,十八歲時由趙抃作主嫁與毛滂。她「薄鉛黛,衣簡文綉」,然而卻盛待賓客,慈惠下人。青年時期的毛滂「性懶慢,不喜為吏,家人輩竊共笑且罵,以為痴拙人」,趙英卻勸慰他說:「人生衣食裁足,正可休。君先大家,殆藏萬卷,其間聖賢俱在;君雖閉門以老,終不落寞。」⑥可見小兩口情投意合,夫妻生活甚為相得。《東堂詞》中,有在旅途中眷戀妻子的:「短棹猶停,寸心先往。說歸期、喚做的當。夕陽下地,重城無樣。風露冷、高樓誤伊等望。今夜孤村,月明怎向。依還是、夢回綉幌。遠山想像,秋波盪漾。明夜裡、與伊畫著眉上。」(《殢人嬌.約歸期偶參差戲作寄內》)有與妻共度七夕佳節的:「短疏縈綠象床低,玉鴨度香遲。微雲淡著河漢,涼過碧梧枝。秋韻起,月陰移,下簾時。人間天上,一樣風光,我與君知。」(《訴衷情.七夕》)還有眾多表達對妻子美好祝願的題為「家人生日」的祝壽詞。

毛滂的愛情詞不見卿卿我我,也不見香言艷語,卻是一往情深,含而不露,絕無肉麻膩語。如:「寒滿一衾誰共。夜沈沈、醉魂蒙松。雨呼煙喚付凄涼,又不成、那些好夢。明日煙江暝曚。扁舟系、一行螮蝀。季鷹生事水彌漫,過鱸船、再三目送。」(《夜行船.雨夜泊吳江,明日過垂虹亭》)毛滂詞直接言情之處甚少,即以下面這首《生查子》來看,詞人愁苦萬狀的哀思全憑晚春的暮色、江畔的落日、飄散的風香、凋謝的春花、亂舞的飛絮等凄迷而又具有象徵意味的景物烘托出來。

春晚出山城,落日行江岸。人不共潮來,香亦臨風散。

花謝小妝殘,鶯困清歌斷。行雨夢魂消,飛絮心情亂。

在古代詩詞中,夫妻之間真摯純潔的情感往往以悼亡、惜別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毛滂卻讓它在舟旅、節日、壽慶等日常生活中得以展現,感情溫馨纏綿,情調輕松歡愉,較為完整地記錄下了一位封建士人對妻子執著不渝的情感歷程,顯然具有獨特的思想價值。

Ⅱ 艾麗絲沃克的小說集《外婆的日用家當》中文叫什麼

《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ma》中文書名為《外婆的日用家當》。

一、序言

(1)艾麗 絲·沃 克( Alice Walker) 是 一 位 近 年 來 在 美 國 當 代 文 壇除了托尼·莫里森之外的頗有影響力的黑人女作家。她出身貧寒。在大學期間和畢業之後都積極投身於轟轟烈烈的民權運 動和婦女運動, 她也曾是黑人婦女運動的喉舌《女士》雜志的編輯。


二、艾麗絲·沃克和她的「婦女主義」觀點

(1)美國黑人女作家艾麗絲·沃克是一個非常堅定的黑人女權主義者。為了顯示黑人女權主義的特殊性, 她甚至在 1983 年放 棄了「女權主義」(feminist)而選擇了一個新詞「婦女主義」( womanism) , 並將其定義為「獻身於實現所有人民的, 包括男人和女 人的生存和 完美 的 主 義」( 張 岩 冰, 1998: 176) 。在沃 克 本 人看 來, 「婦女主義者指的是黑人女權主義者或有色人種的女權 主 義者……通常指肆無忌憚、膽大妄為、勇敢或執拗任 性 的 行為 …… 一個熱 愛 其他 女 人(有性慾要求的或/沒有要求的) 的女人。 喜歡或偏愛女人的文化、女人的 感情 變 化 …… 和 女人的 力 量 ……以整個種族( 包括男人和女人) 的生存和完整為己任。不是 分裂主義者……熱愛精神……熱愛斗爭……熱愛親人。熱愛她自己……」 。《外婆的日用家當》中的女 性或多或少都具有這些特性。

(2)關於她的強烈的黑人女權主義和婦 女主義觀點, 在艾麗 絲·沃克的論文集《尋找我們母親的花園》( 1984) 中我們可以清 晰地發現。比如: 面對黑人世界中有些受物質主義誘惑而失掉 本民族作為民族精神支柱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的人, 她表現出來 的更多的是批判和痛斥; 對所有黑人婦女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 她通過寫作去吶喊和呼籲。她曾經說過: 「這個世界已 醜陋 不 堪, 我們應該努力糾正它」。再者, 沃克堅 定支持婦女所應該得到的一切權利。對待文化傳統保持的必要 性, 她更是不惜餘力地去保護和發揚光大。

(3)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外婆的日用家當》正是一篇宣揚艾麗絲·沃克探索如何幫助黑 人女性找尋黑人女性真正的自我和實現自我的小說佳作, 同時 它也是一部宣揚如何保護和傳承黑人民族文化傳統( 百衲被問 題上兩代人不同的態度和第二代兩個女兒對百衲被的取 舍 問 題) 的優秀文學作品。 說道黑人的優秀文化傳統我們就不 能不 提 及 黑人 文 化 的 象徵———百衲被。百衲被是由黑人祖輩身上拆下來的碎布片縫 合而成的, 有各種各樣的色彩、圖案和對稱的圖形。縫制百納被 是黑人婦女生活中的一種實踐活動, 也是黑人婦女文化傳統和 黑人女性美學的象徵。在艾麗斯·沃克看來, 縫合百納被代表了美國黑人婦女的美學傳統, 體現了黑人女性的價值, 傳承了民 族文化遺產。而這正好與沃克所提倡的「婦女主義」觀點相吻 合。因為她提出: 「喜歡或偏愛女人的文化、女人的感情變化 ……和女人的力量……以整個種族( 包括男人和女人) 的生存 和完整為己任。不是分裂主義者……熱愛精神……熱愛斗爭 ……熱愛親人。熱愛她自己……」。

(4)小說《外婆的日用 家當》中的外婆、媽媽和麥姬正是這樣的黑人女性, 他們熱愛黑 人女性文化, 以整個種族( 包括男人和女人) 的生存和完整為己 任, 她們熱愛親人, 她們熱愛她們自己的民族。在作者眼裡她們 是黑人的未來和希望。 與此同時, 在 《尋找我們母親的花園》( In Search of Our Mother』s Garden) 中艾麗斯·沃克把百衲被確認為美國南方黑 人婦女的創造性表達的主要形式。沃克的優秀短篇小說《外婆 的日用家當》( 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ma) 更是充分地展 示被子作為黑人文化遺產的這一象徵性主題。從中所顯現的正 是沃克的強烈的「婦女主義」觀。

(5)她在一切場合都反復強調的一 句話就是: 「我們黑人婦女不要以我們的文化遺產為恥, 而要以 它而榮。因為這種文化遺產所散發出的精神是持久的、有創造 力的, 也是極可愛的」( 張曄, 2002: 107) 。沃克認為黑人可以通 過挖掘具有黑人文化特點的文學主題去創作, 以黑人婦女的切 身生活經歷為創作素材。這樣做才能努力保護黑人文學的存在 價值。

三、「母親」的黑人女性自我實現

(1)正如小說中所描述的那樣, 小說中作為兩個女兒的黑人母 親是一個大塊頭、大骨架的婦女, 有著干男人活兒的粗糙的雙 手。冬天睡覺時穿著絨布睡衣, 白天穿著套頭工作衫。她能像男 人一樣狠狠地宰豬並收拾干凈。她身上的脂肪使她在寒冬也能 保暖。她能整天在戶外幹活兒, 敲碎冰塊, 取水洗衣。她能吃剛 從宰殺的豬體內切下來, 還冒著熱氣、而後在明火上燒熟的豬 肝 ……(張漢熙, 1996: 54)。沃克對母親的這段自述性描寫顯得 形象而生動, 通過描寫一個真實與典型的美國黑人勞動婦女的 形象立刻躍然紙上。

(2)這段描寫突出地顯現在篇幅不太長的小說 里, 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首先, 我們可以發現這位黑人婦女 對自己的現實生活狀況是心滿意足的, 也為自己實在的本性而 自豪。盡管她沒有什麼非凡的才能, 她學到的這些生活、勞動技 能, 都是祖祖輩輩傳襲下來的。但是, 這些技能造就了她強健的 體魄和獨立自主的頑強個性。她的生活追求既簡單又實在。她 為自己是黑人感到欣慰, 也為生活簡朴感到坦然。實際上, 這就 說明她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已經悄然接受了自己的 「黑人性」 特徵, 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和本民族的生存環境。一句話, 她找 到自己的人生位置, 實現了黑人女性獨立的自我。

(3)從深層次意 義上來說, 作為黑人女性的母親表現出的是對黑人民族的認 可, 對黑人文化的熱愛和對屬於黑人生活的熱愛。所以說這位 偉大的黑人母親是作者對黑人文化的傳承的寄託, 是黑人文化 傳統的極端守望者。沃克寄希望於這位強大的黑人母親去發揚 黑人傳統文化, 並使它永遠存在下去。 除了對母親相貌的描寫, 作者還提到她只接受過兩年的學 校教育。所以她無力對文化遺產這樣抽象的概念進行深層次的 思考,.

(4)然而教育的缺乏並未阻止她對自己的家族遺產所產生的 與生俱來的理解。這種理解是基於對先人的愛和尊重的。這種 理解還可從母親對被子的歷史的描述得到進一步證實: 這兩床 被子是迪伊外婆用一塊塊小布片拼起來, 然後由迪伊姨媽和 「我」兩人在前廳的縫被架上縫合而成的, 其中一床繪的是單星 圖案, 另一床是踏遍群山圖案。兩床被子都縫有從迪伊外婆五 十多年前穿過的衣服上拆下來的布片, 還有傑雷爾爺爺的佩茲 利渦旋紋花呢襯衣上拆下來的碎布片, 還有一小塊褪了色的蘭 布片, 大小隻相當於一個小火柴盒, 那是從依茲拉曾祖父在南 北戰爭時穿的軍服上拆下來的。

(5)這兩床被子對母親有 著特殊的含義。因為在母親看來縫合的百衲被是祖先編織起來 的生活與擁有寶貴精神碎片的記憶。通過縫制被子她把對先人 的記憶都銘刻在日用家當百衲被裡。當她伸手去摸被子, 有如 撫摸著被子碎片所代表的一個個先人。因而當母親伸手去摸被 子的時候, 迪伊往後退縮, 讓她摸不著被子, 那兩床被子彷彿已 經屬於她了。迪伊自私的行為, 人為割斷了母親與先人的聯系。 這是母親所不能容忍的。

(6)除了被子, 沃克還用攪乳器暗示了母親對黑人文化遺產的 本能的理解, 表明了母親與她家人的聯系: 迪伊將攪乳棒包裹 起來, 把柄還露在外頭。她伸手將把柄握了一會兒。不用眼睛湊 近去細看也可以看出攪乳棒把柄上由於常年累月握著攪動而 留下的凹陷的握痕。那上面的小木槽子很多, 可以分辨出哪兒 是拇指壓出的印子, 哪兒是其他手指壓出的印子 ……(ibid: 6)。 當母親把攪乳棒把柄握在手中的時候, 象徵著她觸摸到所有使用過它的先人的手。她對被子和攪乳棒的珍愛都是基於對製作 和使用過它們的家人的熱愛。而這正是艾麗斯·沃克所大力提 倡的「婦女主義」的集中體現。

四、迪伊的黑人女性自我實現

(1)迪伊走進家門時, 穿著一件拖地長裙。裙子 的顏色也花哨得耀眼, 大塊大塊的黃色和橙色, 亮得可以反射 太陽的光線。迪伊佩戴的金耳環直垂到肩膀上。臂上還戴著手 鐲, 當她舉起胳膊去抖動腋窩部衣服上的皺褶時, 臂上的手鐲 叮當作響。衣裙長大寬松, 迎風飄盪。迪伊的頭發像羊毛一樣挺 得直直的, 像黑夜一樣烏黑, 邊上扎著兩根長辮子。像兩條小蜥 蜴, 左盤右繞在耳朵後面(ibid: 58)。 迪伊通過服飾和發型盡力 為自己創造了一個非洲人的外貌和形象, 表現了她喜好裝飾表面的本性

(2)但是在她的骨子裡她已經接受了 白人文化和意識。從她身上穿著黃裙子( 黑人最喜歡的顏色) 和 佩戴著非洲傳統服飾來看她擁有本民族文化的「根」, 但是從她 的言語和行為中讀者讀出的更多是「白人化」。可以說迪伊是接 受了白人文化, 受白人文化教育的黑人女性的典型代表。她的 心理早已產生對本民族的疏離感。這里也體現出沃克本人的擔 憂: 作為新時代的黑人女性在實現獨立的同時, 如何不失去本 民族的文化根基。

(3)小說中還提到: 母親說她小時候就喜歡好東西。當她家的 舊房子失火化為灰燼的時候, 她一點也不傷心, 甚至有些幸災 樂禍。她對那所房屋討厭得要命。從這里可以想見迪伊的心態 已經發生變化。她所尋找的女性自我已經偏離了傳統方向。她 所受到的良好教育使她喪失了本真的黑人自我---貧窮奴隸 的後裔。因為舊的一切都使迪伊非常自卑, 她既不願在別人面 前提起她的家族, 也不原帶朋友到家裡來玩。

(4)對於燒掉的舊房 子, 迪伊心懷竊喜; 對於新房子, 她也希望毀掉它。通過迪伊對 · 73 ·房子這一意象的態度, 表明她鄙視黑人的生活方式, 甚至想抹 殺她的美國黑人家族史。 但是迪伊這次回家探望母親, 不僅帶來了她的朋友( 或丈 夫) , 而且對家中的一切似乎有了興趣。她一下車就迫不及待拿 來「拍立來」照相機搶拍一張又一張照片。選取的鏡頭都是母親 坐在屋前。而麥姬縮成一團躲在母親的背後。她每拍一張照片 總要認認真真地選好鏡頭把屋子拍進去。當一頭奶牛走過來在 院子啃草時, 她立即把牛、母親、麥姬和房子一起拍了一張照片 (ibid: 11)。 難道迪伊真的珍視這一切, 還是因為時尚潮流的緣故? 迪伊是想把這一切拍攝下來作為藝術品來展示和欣賞。

(5)這里清楚地表明迪伊誤把物質的東西當成了文化遺產, 她的黑人女性自我認識陷入了誤區: 她過多地關注事物的表面性, 而忽 視了事物的實質性。因為黑人的文化和傳統並不是幾件物品所 能代表的。它存在於黑人的精神世界。 另外, 作者提到迪伊很早離開家鄉在城市裡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她深受白人文化的熏陶, 也非常願意接受白人的政治、 文化意識, 因而她在行為習慣、衣著, 甚至文化修養上刻意模仿 白人, 而企圖擯棄自身所具有的黑人特徵。她甚至自覺比母親 和妹妹更聰明, 更有文化, 社會地位更優越, 所以總是對她們頤 指氣使。她認為母親和妹妹應以自己為榮耀, 甚至在她面前感覺羞愧。她的這種女性自我的實現顯然是錯誤的。這無疑拉開 了她與母親和妹妹之間的距離, 使她失去了對母親的愛和尊 重, 割斷了與妹妹的手足之情。

(6)再者, 迪伊不了解自己本民族的 遺產或者說對自己的遺產感到困惑。她努力為自己創造一個身 份, 但又困惑這是一個怎樣的身份。她想緊緊抓住非洲的傳統 文化, 卻未能了解自己真正的非裔美籍人(African- American)的 文化。小說還通過迪伊的語言、名字、發型、服飾和男朋友( 或丈 夫) 批評了她對新近接納的非洲文化的淺薄和狹隘的認識。 迪伊不僅對她新近接納的非洲遺產的無知, 對她實際生活 中的美國文化遺產同樣無知。當迪伊告訴媽媽和麥姬她已改名 為「萬傑蘿·李萬利卡·克曼喬」時, 說過她無法忍受那些壓迫她 的人給她取名。她清楚她的名字是按照迪伊姨媽的名字而取 的, 但是她並不知道這個名字在這個家族能追溯到多遠。盡管 迪伊不是一個非洲人名字, 但是她是依約翰遜家族的祖先傳統 而傳承下來的。迪伊丟棄自己的名字而改為非洲人名字「萬傑蘿」。表面上看它好像是非洲人的姓氏, 但它與她的傳統文化遺 產無關, 它非代代相傳, 它並不象徵著她家族的任何東西, 因而也就沒有任何意義。這說明迪伊在接納非洲文化根的同時, 卻放棄了自己直接的真正的文化遺產 ( 非裔美籍人文化遺產, 一 部充滿痛苦和恥辱的血淚史) 。

(6)沃克在小說中借用被子反映了黑人婦女之間的情誼 和幾代婦女的血脈聯系。但是, 作者筆下的迪伊是個反例。如: 她對麥姬說: 「麥姬, 你也該努力活出個人樣來啊! 現在我們所 處的是新時代。但照你和媽媽現在仍過著的生活來看, 你是絕 對體會不到這一點的」 。

(7)迪伊選擇了逃避她的家庭生 活方式---其實也是在逃避屬於她的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小說 中還提到迪伊想把攪乳器的蓋子放在凹室餐桌中央做裝飾品。 她想把被子掛在牆上遠遠地觀賞等等。總之, 她想刻意模仿白 人用古老, 典雅的器具所做的一切。當她指責母親和妹妹不懂得遺產的時候, 事實上是她自己不懂。因為她收集和保留遺產 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世俗的虛榮心, 是在趕時髦和追潮 流。從這方面來說, 迪伊代表了功利的、物質的和現代的生活方 式。而實質上, 她已經失去了真正的黑人女性自我。她是沃克所 提倡的「婦女主義」的反面典型。

五、麥姬的黑人女性自我實現

(1)在故事中, 沃克用麥姬這個人物代表了被忽略的和被漠視 的黑人文化遺產的繼承人。小說中有大量的關於麥姬的細節描 寫。如: 麥姬在她姐姐離去之前她會一直心神不定。她會神情沮 喪地站在角落裡, 一面為自己的醜陋面孔和胳膊大腿上燒出的 累累疤痕而自慚形穢, 一面懷著既羨慕又敬畏的心情怯生生地 看著她姐姐。她覺得她姐姐真正是生活的主人, 想要什麼便能 得到什麼, 世界還沒有學會對她說個「不」字。這里麥姬身上的 「傷疤」, 象徵著罪惡的種族奴隸制給非裔美籍人留下的傷痛記 憶。

(2)從深層意義上看, 麥姬是作者筆下受男性雙重壓迫的黑人 女性的典型代表。 在故事稍後, 母親對麥姬的相貌給了更加詳細的描述: 你 有沒有見到過一個跛了腳的動物, 比如說一隻狗, 被一個粗心 莽撞的有錢買得起汽車的人壓傷後側著身子向一個愚昧得對 它表示關切的人走去的樣子? 我的麥姬走路時就是那個樣子。 自從那次大火燒垮房屋之事發生後, 她一直是這個樣子, 下巴 貼近胸口, 眼盯著地面。

(3)在白人種族奴隸制度下, 美國 黑人身心遭受嚴重的傷害。在白人面前黑人女性顯得非常馴服 和順從, 她們既不敢正視白人, 更不敢聲言自己的合理和正當 的要求。從對麥姬的日常生活的描述上我們看到麥姬是一直留在 母親的身邊長大的。在日常生活中, 通過幫助母親她慢慢學會 了使用祖先留下來的舊的手工器具。像母親一樣, 她了解這個 家族的歷史, 知道家中每一件物品的來源, 更為可貴的是祖母 和姨媽教會了她縫制被子的技術。在縫制被子這一鮮活的過程 中, 麥姬繼承了黑人的歷史和傳統, 也實現了黑人女性自我。麥 姬知道, 被子在縫制的過程中是通過連續不斷的更新才能得以 留存下來, 所以它也反映出黑人文化傳統的連續性和不斷更新 的意識。

(3)麥姬對於文化遺產的理解也表現在她同意媽媽讓迪伊 把被子拿走和自己不要那些被子。因為對於麥姬而言, 這兩床 被子是對母親家庭及所有先人的永久紀念。這種記憶是精神世 界的東西, 即使不擁有它的物質存在, 她也同樣擁有它, 因為被 子早已經作為文化遺產的象徵深深地烙印在麥姬的精神世界 里。另外, 麥姬與被子的聯系反映了麥姬並不看重物質所具有 的經濟價值, 不在乎物質外在的審美裝飾, 而是更看重體現在 百衲被和攪乳器背後的黑人家庭的血緣關系和它們所折射出 的黑人傳統文化的精髓 。

(4)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麥姬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黑人女性自我, 實實在在地傳承了黑 人民族的文化。可以說, 在麥姬的身上黑人的一切都深深地扎 下了根。這也正是小說家沃克的真正用意所在。

六、總結

(1)在《外婆的日用家當》中, 沃克傳達了文化遺產的傳承既不 在於名稱的改變, 也不在於服飾和發型的改變這一鮮明觀點。 實際上她強調了文化遺產的內在必然性, 否定對文化遺產的表 面化認識。而在文化遺產的背後作者實質上揭示了黑人女性自 我實現的不同方式。

(2)對於文化遺產作者認為它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 擁有真正文化遺產的人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每天使用它並 不斷更新它。沃克也認為遺產和文化的價值不在於對物品的擁 有或表面興趣, 而是代表了人們對生活的不同態度和生活方 式。

(3)作者認可母親和妹妹的簡單和世俗的遺產價值觀而鄙視迪 伊的物質主義價值觀。實際上, 作者肯定了前者的自我實現方 式而堅決否定了後者。另外, 作者也建議生活在美國的黑人, 在 融入到美國白人社會的同時, 保持自己獨特的黑人文化遺產, 惟有如此黑人民族才能永遠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熱點內容
琴兒丫鬟小說女主角 發布:2025-02-13 19:19:39 瀏覽:264
二戰有聲小說免費版 發布:2025-02-13 19:09:20 瀏覽:142
女主角叫丫丫的現在言情小說 發布:2025-02-13 18:59:47 瀏覽:679
古風小說女主從小養著男主 發布:2025-02-13 18:38:01 瀏覽:367
男人戰爭小說全集小說 發布:2025-02-13 18:37:59 瀏覽:389
古代小說非網文 發布:2025-02-13 18:35:36 瀏覽:260
禁忌小說古代 發布:2025-02-13 18:29:04 瀏覽:211
古代小說描寫大的商鋪 發布:2025-02-13 18:17:52 瀏覽:217
御姐百合古代小說 發布:2025-02-13 18:12:13 瀏覽:61
武俠小說風流老頑童 發布:2025-02-13 18:05:10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