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讀後感
1. 武俠小說空山雪讀後感
空山寂寂,雪落無聲,美則美矣,終究是悲涼的,對於江湖豪傑,那又是怎樣的一種孤獨,或者就是英雄求敗的心境吧。看天空的文,總覺得有一種江湖飄搖莫測的悲涼,身為武林頂尖人物的孤獨無助,從字里行間滲透出來。故事入筆很自然,故事開端的沒有新娘的婚禮請柬,帶給人深入去讀的慾望,後面的四寨主馬如驥面對花轎嚎啕大哭,更是增加了故事的懸念,之後引出大寨主凌霄的被殺,馬如驥雖受大寨主重託就任新寨主,可殺人元兇以及那個偷了鎮山寶物馬經之人沒有被抓,讓故事更添了幾許煙霧,隨後那個名字起筆的推測,讓婚禮大廳里刀光劍影,高手過招,行雲流水一般,讓人看著過癮無比,可當兇手被網之後,眾人在後山卻在又一個高手的神功下險些命喪黃泉,原來這才是那個霧霾之中的兇犯,剛才那一場只是為了引出這個高手而已,而當引著眾人到了湖底,那個空空的石碑和鐵盒,又一次把大家帶人雲霧廬山……。拍拍胸口,心中不得不驚嘆天空的手筆,疑雲重重,又環環相扣,加上老練的文筆,讓人不得不拍案叫絕,喜歡武俠的讀者,不要錯過啊。
2. 求金庸小說讀後感或者評論
《笑傲江湖》浪漫與殘酷的寓言 暫時抹開素所擅長的大歷史環境,金庸先生筆鋒所至,就象他的令狐沖一樣「歪歪斜斜地刺出一劍」,成就了一部奇書----《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是金著中真正意義上成功的寫人之作。在此之前,《書劍恩仇錄》大致是群像描寫;射鵰三部曲的歷史背景帶來的沖突太過強烈,更多的思索於誰是大英雄(雖然金庸先生在楊過身上大施筆墨,但最初性格崢嶸的過兒隨著年齡增長成為一代大俠後,卻讓不少讀者略感失望,究竟褒貶何從,日後當細論之);《天龍八部》有三個主角,基本上平攤戲份,加之場面宏大,情節錯綜,又有倪匡先生的代筆,核心似又在於人生哲學的揭示,因此對主角性格的深化難免著力不多;《飛狐外傳》和《碧血劍》走傳統大俠成長路線,和讀者多少保持著距離;只有在《笑傲江湖》中,金先生竭力呈獻了一個血肉極為豐滿的人,或者說,一個平民英雄,一個你最願意進行角色替代的瀟灑人物。而後來的《鹿鼎記》更象是部《官場現形記》,金庸先生已經在試圖解析由於邦國紛爭、社會進化、宿命、倫理等交織在歷史中帶來的無序,韋小寶固然少不得,但已非先生嘔心瀝血塑造給讀者的偶像。 刻意造人的小說,其中往往蘊含著作者的某種強烈寄託,忽略特定歷史背景,其優勢在於可以展現某些亘古永恆的理念。《笑傲江湖》正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寓言體小說,種種的浪漫和殘酷交織,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社會,幾千年來便是如此。令狐沖第二章起被岳靈珊和華山派弟子們提及,到第五章才露面,在此之間儀琳對他的描述一直為讀者們津津樂道。金先生用這一欲陳先抑的曲筆手發,從一個天真無邪又情竇初開的少女嘴中來描述主人公,便已是在鑿打浪漫的烙印。在此之後,全書就被布下了不少浪漫的場景:衡陽城外儀琳為令狐沖禱告、互相講故事,曲洋、劉正風的琴簫合奏,洛陽學琴,黃河上祖千秋論杯,盈盈烤青蛙,梅庄的琴棋書畫,令狐沖和盈盈洞房外莫大先生的一曲《鳳求凰》,直到盈盈最後一句經典的「大馬猴」之喻。而殘酷似乎比浪漫更多更觸目驚心,從開篇起的滅門,似乎就在給整本書塗抹血腥;令狐沖和儀琳在夜空下的交流雖然浪漫,但當時令狐沖已被傷得奄奄一息;曲、劉二人的琴簫合奏雖然浪漫,但隨即音滅人亡;山澗中盈盈和令狐沖生死相依雖然浪漫,但在此不久前盈盈卻很冷酷地殺了少林弟子;梅庄四友的高雅情致雖然浪漫,但他們再也無法繼續世外桃園的生活;最後令狐沖和盈盈總算得以曲諧,該是為一份浪漫找到了歸宿,但窗外便是因罪有應得而遭折磨的勞德諾。 以上這些雖然只是些片段場景,但似乎有隱隱的昭示:浪漫和殘酷在相生相剋,卻都是追逐過程中的產物。令狐沖從不追逐什麼特定的目標,如果沒有辟邪劍譜和林平之的出現,他日後和岳靈珊成親,當上華山派掌門,一生也就足夠了。而令狐沖確確實實地在追逐一種自由,一種在他所處的位置上很難得到的自由,於是他處處碰壁,卻善果終嘗,構成全篇寓言的核心。然而令狐沖最傾心情願的事都未能成就,無法得到岳靈珊,無法重歸華山派,雖然他有了更美好的盈盈,做了恆山派掌門。因此他的終嘗善果是無奈的,盡管是喜悅的。即便如此,這種結局還是比曲洋、劉正風和梅庄四友的下場更令人欣慰,後者的地位已相對固定成型,他們自然成為追逐自由的犧牲。左冷禪、岳不群的下場更是可悲,是瘋狂追逐權力的必然;至於任我行,有人批評說將他寫成暴病身亡是因為無法展開情節的下策,其實他的結局和整個《笑傲江湖》的寓意有著高度的統一。 笑傲江湖的寓意該是離開江湖。 金庸先生似乎並不一味鼓勵歸隱,令狐沖捲入激烈紛爭後並未顯出首領之才,但利用特殊的位置和較高的武功做了良性的努力;任盈盈在東方不敗、楊蓮亭的「黑暗統治」下也保護了不少無辜者。但他強調「功成身退」,任我行復奪教主後便一心「一統江湖」,結果就是暴死。做為一個有進取心的人,向好的方向努力是應該褒獎的,但如何完美退場,卻是需要更深的思考。對「功成身退」這一點,金庸先生該算是身體力行,這就是為什麼港台諸武俠大家中金著數量最少,但影響卻最大。另外從他報人和從政生涯中也能窺出此節。 《笑傲江湖》做寓言讀,收獲最大。
3. .. 金庸小說 讀後感。
如何寫讀後感!
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4. 小說神鵰俠侶讀後感八千字
金庸先生的小說,起時如涓涓細流,無風無雨,似乎平淡無奇,然而隨情節深入,人物紛紛涌現,場面越發波瀾,最後頗有「恩仇何時了,一覽眾山小」的氣概,讓人久久難以平靜。《神鵰俠侶》作為金庸先生一得意之作,從風光旖旋的江南,豆寇少女采蓮湖中,一片輕歌曼舞中寫起,率先出場的,也是配角,然而卻不乏趣味,引人深入。
《神鵰俠侶》雖為武俠,但並不以精彩取勝,而是以情取勝:從純潔少女到古稀老嫗,從邪惡魔頭到正義英俠,來來往往,爭爭鬥鬥,恩恩怨怨,盡皆歸於萬千世情中。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李莫愁兇殘成性,冰魄銀針更是讓江湖人物心驚膽寒,然而追本溯源,也是為情所困,陸展元移情別戀,卻也讓人感嘆!程英、陸無雙、公孫綠萼、瑛姑,還有武氏兄弟,雖性格各異,年齡,背景皆很懸殊,但卻都難逃情關,各有深情。
在《神鵰俠侶》中,郭襄是我最欣賞的人物。郭襄與郭芙在同樣的環境中長大,卻有著與她姐姐完全不同的個性。郭芙自私且勢利。郭襄則博愛且寬容,她可以與非丐幫的一群叫化子一起飲酒。也可以與丐幫長老魯有腳一起對樽。對幫助過她的人懷有厚重的感恩之心。對對她不懷好意的尼摩星她一樣憐憫他的殘疾,對敵時還叮囑姐姐不可傷了他。金輪大王綁架了她,她一樣幫他點穴減輕痛楚。對楊過更是不顧性命的喜歡。但當她得知楊過心中無時不在想分開了16年的姑姑時,她又能發自內心的在上天面前為他們祝福。在金庸先生的筆下,郭襄是唯美的天使,是老天送給她那英雄父母的禮物。可惜我不明白金庸先生為何如此無情,在《倚天屠龍記》里,讓這個美麗可愛的姑娘成立什麼峨眉派,最終沒有享受到繁華人生,卻與佛結緣。
楊過身世凄苦,父母早喪,淪為流浪兒,既失父母親情,又缺旁人關愛,小小心靈倍受創傷。他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情與愛。因此,他把情與愛看得比什麼都重,他珍惜每一份愛、每一份情。楊過根本不是大俠。他的可愛之處即在於叛逆無比,是個亦正亦邪的傢伙。這人精靈古怪又有點瘋瘋癲癲,高興起來保家衛國,混帳的時候又無法無天。他這一輩子做了許多沒有頭腦的事,相信很多事過後都無法給出自己一個滿意的理由,只是滿足於一時的興之所致。他也不會詢問自己去追尋深層的動機。其實楊過只是永遠都不願意按別人的安排做事。骨子裡他是個極端自我的人,不理會什麼世俗的道德觀念。別人惹我就報復,別人愛我就感激。實在有點偏激。
想金庸其它小說中,段譽,令狐沖,韋小寶,都終有所屬,不過卻與楊過歷程迥異,這其中除了外在之外,恐怕性格,起了很大影響。那楊過,要是不那麼狂妄,不那麼由著性子做事,卻也不會廢去一臂,也不會讓小龍女奇經八脈俱染劇毒,當然,這也有郭芙的性子在里邊,不過芸芸塵世,什麼人都可能會遇到,為何韋小寶就能逢凶化吉,處處逢源?圓滑是也!而《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也是夠折騰的,他與楊過則有共性:過於浪子,稜角過於分明。其實塵世之間,這種人真的應該多起來,但恐怕「傷心總是難免的」,不過這倒不失為一種讓生命豐滿、充實起來的方法,楊過等了十六年,終於夢圓,不像有的人活了幾十年,一回頭,才發現來的路上什麼也沒有,回憶也盡被虛偽與客套占滿。
從《神鵰俠侶》一書中,不難發覺,小龍女永遠都是一個神話,可望不可即。她很完美,《神鵰俠侶》的凄美,就是從她而來。小龍女冰清玉潔,長於古墓之中,不懂人間禮節,唯知情義無價,所謂返璞歸真,也不過如此!《神鵰俠侶》中,小龍女常常是冷的∶在英雄大會上,在絕情谷中,她沒有說很多話,令人感到她與外界隔絕。但是,她的行動卻表示出她是熱的∶她救了周伯通,保護了小郭襄,保護了中原武林的聲譽……她是善良的、是熱心的,而且更是樂於助人。 小龍女外是冰雕,內是火燒。
讀《神鵰俠侶》,嘆之最深在於:在這個同武俠小說一樣充滿明爭暗鬥的世道里,盡力去保留一些個性,守住一份純真,只要心中充滿了愛,一切艱難陰險,終將成為往日的記憶,慢慢塵封……
5. 求金庸的武俠小說(一套小說)的讀後感 要兩個 謝謝
------讀金庸《神鵰俠侶》有感
余自幼愛讀書,尤酷愛武俠圖書。只是年少,記住的全都是些刀光劍影、行俠仗義之故事。而書里的兒女情懷、纏綿愛情,我倒沒深的印象,記憶里的領域一片空白。惟一例外的是:年少的心對金庸作品《神鵰俠侶》里的主人公楊過及其神仙伴侶小龍女留下了深刻的影子,許對年來揮之不去。
近年來,各大電視劇頻道竟相熱播有金庸原作改拍的電視劇《神鵰俠侶》。我沒有去看過那些電視劇。余竊以為電視劇不及原作來得精彩。看書更能給人以啟示、思考。近日閑來無事,又一次拜讀了早已爛在心裡頭的故事《神鵰俠侶》。
掩卷沉思,早已感動得淚流滿面。神往、羨慕、感慨之餘,我不禁輕聲地問自己:情為何物?竟讓人生死相許!情又為何價?卻讓人如此刻骨斷腸,願以一生去收藏,願用一切去追求!
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是驚世駭俗地,為當時的社會倫理道德所不恥。他們註定了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除了中原五大高手之一的東邪黃葯師外,再沒有人能夠容忍、理解。
真愛的路程經歷了太多的艱辛、磨難。合卷之時,我唯一的是祝福,由衷的祝福,欣慰他們終成了武林中人人羨慕的神仙伴侶。欣慰有情人終成眷屬。
楊過的愛:至純至深、至情至性、至死不逾。他愛著小龍女,這愛是天底下最純真的愛,沒有雜夾著一絲除了愛以外的東西。這愛是可以不顧一切的,什麼名利、地位、金錢,所有的一切在揚過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除了他對小龍女的愛。
在武林大會上,當時的楊過還只不過是個無名之輩,可當著天下群雄的面,面對當世第一大俠郭靖的許婚,他竟考慮都沒考慮一下,就斷然拒絕了郭家的厚愛。要知道以郭靖黃蓉夫婦在武林中的地位,名望,換作他人,能夠成為郭家的女婿是恐怕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郭靖主動提婚,有誰會如此拒絕這樁婚事。只要成為了郭家的乘龍快婿,那就什麼都會擁有了,包括無敵天下的上乘武功。可在楊過的心裡,他根本不需要那些, 他只想著他的姑姑小龍女。只要能和她在一起。什麼都可以放棄,為她做任何事情都心甘情願。
事實上,小龍女是他名符其實的師傅,不僅傳授了他武功,還把他養大。在封建社會,封建倫理道德是維系社會穩定的基石。那時的倫理道德觀是絕對不允許長輩與晚輩相愛結婚,如果誰違背了,誰就會成為人們眼中大逆不道之徒。
可想而知,有著師徒名份的他們想愛會遇到多大的阻力。這股力量不是來自某一個人,它是整個社會。然而揚過的愛,是可以經受得住任何挫折打擊的。他根本不管他人是怎麼想的,對他來說那不重要。他只是困惑:為什麼每一個人都阻止他和小龍女在一起?為什麼他就不能愛他的姑姑!楊過不再理會,他不需要別人的理解。他決定和小龍女回到古墓或者去一個沒有人可以打擾、沒有人認識他們的地方去隱居起來。只要他和小龍女在一起,無論去哪裡,他都願意。
記得有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要做到如此的境界,卻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積銷毀骨,眾口鑠金」,畢竟人言可畏。但楊過他們做到了,因為相愛!
有一首歌是這樣唱來的:「我的眼裡只有你。。。。。。」小龍女的眼裡永遠只有她的過兒,她甚至連笑都不肯對別人笑一下,只因為他們不是過兒!
讀至文中此處,我不禁莞爾:好一個如此情深的女子。她要把所有的愛都給她心裡的過兒,哪怕一個笑臉。試問世間,又該從何處再得第二人!
+++++++++++++++++
《射鵰英雄傳》有感: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先生的第三部作品,金庸至此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比較之前的《書劍》與《碧血》,宛如秋水時至之江湖與浩瀚磅礴之大海。書中刻畫了郭靖『剛毅木訥』『可親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殺而不可辱』的『剛儒』形象,金庸後期的《笑傲》《天龍》《鹿鼎》雖明顯高於《射鵰》,但《射鵰》之精神魅力更能激勵出世,故其放射的光芒亦更璀璨。主人公郭靖從一個朴質忠厚的少年,通過艱辛的奮斗,堅韌不屈,不斷成長,終成為俠之大者。從射鵰到復仇,從少年將軍到功成名就,再到積極奔赴國難,完成了人生使命與價值之升華,使後來者望塵莫及。這部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使這部小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
書中刻畫的人物各具特色,個個呼之欲出:郭靖的淳樸仁厚,黃蓉的玲瓏百變,黃葯師的率性孤傲,歐陽鋒的心狠手辣,一燈大師的慈悲為懷,洪七公的正義寬厚,周伯通的天真爛漫……就連段天德、張阿生、拖累這樣的出場不多的人物也刻畫得惟妙惟肖。
主人公的愛情,正如三毛所說:「至拙配至巧,竟也天成!」
黃蓉說:「生你背著我,死你背著我」不是在說誓同生死的承諾,她是想說郭靖就是她的全部,包括他的理想,他把他的理想視為自己的理想。抗金救國,是與她毫不相乾的,可是黃蓉知道那是郭靖的責任,從此小燕再也不是無憂無慮的在柳檐下低飛了,她開始嘗試向雲霄中沖入,因為她背上了雄鷹的保負和理想。所以她周旋於江湖之中,而軍國大事他都由他最主,武林大事都是有他決策。她聽他的話,甚至以大局為重,險些喪了郭襄的性命,那是一個女人,一個母親最為悲哀,最為心痛的決定。被罵作妖女她無所顧忌,可不能有人說他有半點瑕疵。他注重他的名,他的節,讓他去蒙古成親不是讓他留下的軟語而是發自肺腑的忠告,當他說留下時她還是第一想到了華箏,當他說[即使全天下的人都讓我殺你,我都不會殺你]時她沒有欣喜。可郭靖就是黃蓉的全部,她千辛尋他,追隨他。她甘願在郭靖帷幄對面的蒙古包中,遠遠望著他,她此生便知足。我想她是金庸筆下最受眷戀的女子,她貌勝施嬙,韻若仙子,她事無不精,事無不通,她不如郭襄在於她沒有理想,沒有抱負。因為愛已是她的全部。
或許金庸先生也覺得他們的故事太多,總寫不完整,誓要給他們一個有始有終。他們的故事從射鵰到神鵰再到倚天,他們在不段的成長,也不斷地向他們的誓言靠近——————生你背著我,死你背著我。
6. 讀武俠小說有感
誅仙
後金庸武俠聖經:誅仙
作者:蕭鼎
中心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自太古以來,人類眼見周遭世界,諸般奇異之事,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又有天災人禍,傷亡無數,哀鴻遍野,決非人力所能為,所能抵擋。遂以為九天之上,有諸般神靈,九幽之下,亦是陰魂歸處,閻羅殿堂。
於是神仙之說,流傳於世。無數人類子民,誠心叩拜,向著自己臆想創造出的各種神明頂禮膜拜,祈福訴苦,香火鼎盛……
方今之世,正道大昌,邪魔退避。中原大地山靈水秀,人氣鼎盛,物產豐富,為正派諸家牢牢占據。其中尤以「青雲門」、「天音寺」、和「焚香谷」為三大支柱,是為領袖。
這個故事,便是從「青雲門」開始的。
青雲山下的一個小村落一夜之間慘遭橫禍,劫後餘生的兩個少年張小凡和林驚羽被武林第一門派青雲門帶上了山。林驚羽天資聰穎,受到師門器重。張小凡卻默默無聞。張小凡偷偷愛上了同門師姐田靈兒,可是田靈兒卻只是把他當作弟弟。在青雲門的比武大會中,默默無聞的張小凡居然一下子技壓群雄,引起人們的猜疑和議論,但最後勉強戰勝他的本門第一女弟子陸雪琪卻暗暗喜歡上了這個倔強的少年。
《誅仙》的出版的確是武俠小說出版的一件大事情。據記者了解,從2003年以來,凡是喜歡在網上讀小說的,沒有人不知道 《誅仙》;凡是奇幻小說的書迷,沒有不知道《誅仙》的;凡是武俠小說的書迷,更是無人不在說《誅仙》。用網路搜索,《誅仙》的網頁多達265000項,網路總點擊量高達3000萬人次,並且還在以每天200萬的人次向前推進。這部與《飄邈之旅》、《小兵傳奇》並稱為「網路三大奇書」中唯一的一本武俠小說,在網上,早已經被視為和金庸、古龍、還珠樓主的作品同樣等級的經典小說。
在網上,很多人將《誅仙》比做是小說版的《仙劍奇俠傳》,還有人認為《誅仙》是溶金庸《笑傲江湖》的「情」和「武」以及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的「仙」和「玄」於一爐的「仙俠小說」。該書責編認為,對於更多《誅仙》書迷來說,他們真正在乎的不是什麼「仙俠」與「武俠」的名分,蕭鼎時而唯美細膩、時而大氣磅礴的筆觸,以及書中感人至深的情感描寫才是感動他們的地方。主人公張小凡的孤獨,碧瑤的凄美、陸雪琪的痴情……人們在「江湖」上的沉浮與掙扎才是書迷們熱愛這本120萬字的長篇巨著的理由。
整部小說,愛情、親情、友情與波瀾壯闊的正邪搏鬥、命運交戰匯集在一起,文筆優美,故事生動,令人不能釋卷。新浪網在首頁將其稱為:「後金庸時代武俠聖經」。
《誅仙》作者自我介紹
蕭鼎,男,年輕,未婚,自小讀書,就是文史老師目中寵兒,理化老師眼中敗類。
籍貫福建福州。少年時特立獨行,鋒芒太露,屢有挫折,後經人教誨,內斂圓滑,交得一班男女狐朋狗友,茫然度日,內心苦悶,不與人說,寄情寫作。
大學畢業,屢有重創,茫然無措,最後痛定思痛,收拾心情,夜深人靜時有出世之心,但天一光亮,便覺得萬丈紅塵,竟是這般可愛,如此繁華,怎可舍卻?
天必降大任於我,我且獨自前行!
閑時寫此書,以我心情私語!
#附經典讀後感兩篇#
第一篇:
人慾成仙,天必誅之。我們終究不過是謅狗而已!
叄天前看到《誅仙》,竟覺得無法放手,連續看了17個小時,終於聽到陸雪琪在黃清殿上,那低沉卻似斬釘截鐵、斷冰切雪般的聲音:「我不願!」突然,一股令人窒息的悲哀感覺湧上心頭,在命運面前,人真的有選擇嗎?
《誅仙》一開始就表明人永遠無法反抗命運。序章中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謅狗! 這世間本是沒有什麼神仙!」既然天地對萬物都公正無私,它就容不下能超脫塵世,長生不死的「仙」!誰能成仙,誰想勘透天地之隱秘,奪萬物之造化,必為天地所不容,遭天劫而灰飛煙滅;所以書中說這世間本是沒有什麼神仙,因為欲成仙者天必誅之。
劍名「誅仙」,表面上看指的是一把古劍,青葉祖師從幻月洞中得來,卻無人知其來歷;劍身似石,誰能以石頭造出神劍呢?劍是仙家利器、伏魔法寶,卻為何名「誅仙」,不稱「誅魔」呢?在「誅仙」面前,看起來天下無敵的大魔頭們像小孩子一樣不堪一擊,既然有此劍,怎會有正邪萬年之戰,邪惡應該早就煙消雲散了。在我看來,「誅仙」不是人造之物,而是天地所生,授於凡人;其使命不是伏魔,而正是誅仙。誰能成仙,誰能長生不死,誰能上窺天道,挑戰天地的權威,超脫命運的擺布,必被「誅仙」誅之。也就是說,「誅仙」是天地用來對付敢於對抗命運的凡人的利器,就是天劫。
書名《誅仙》,不僅是指一把古劍,而是指這個故事原本就是要誅滅成仙的人。我覺得故事中有四個人成仙的資格,普智、萬劍一、鬼王,還有張小凡,他們註定命運悲慘;普智是得道高僧,一生都在為善,卻在滿手血腥、悔恨愧疚中死去,德行道行付諸東流,還害了自己心愛弟子的一生,也許不過是因為想到了個或許會長生不死的辦法,希望有人能夠實踐他的宏願。萬劍一一世英雄,被一群自己捨命守護的人殘害,卻無人為他說話,最後成為一個不見天日的老頭,而蒼松也因他而成為人所不齒的叛逆。鬼王真情真性、雄才大略,卻註定喪妻喪女(周一仙語),一生孤獨,妻為碧瑤而死,碧瑤或許最終會為救小凡而死在其父親手上,看來鬼王必會成魔,不得善終。最後就是我們的小凡,只有他將佛、道、魔集於一身,得窺天書,也許最後只有才能成仙,可是,因其倔強而得佛,致父母慘死,因其戀舊而入魔,致眾叛親離,因其純善而學道,致愛人長眠。這一切本不是他所願,他只願平平凡凡,卻被命運玩弄,何為苦,這就是苦,何為不公,這就是不公。既然天地不仁,所以決定抗爭!四人中,唯有小凡可成仙,所以「誅仙」必誅小凡。
天地將借誰之手誅仙、誅殺小凡呢?只有兩個人有這個資格,陸持天玡,林持誅仙,誅小凡於青雲山。
陸雪琪,本是九天仙子,嫡落凡塵。在天帝寶庫前,在那個天旋地轉的瞬間,她身不由己地飛向死亡,可是,她的臉上,竟沒有一絲的傷懷,沒有一絲的恐懼。在鬼厲,不,是在當年的張小凡面前,她忽然笑了。蒼白的笑容里有從未出現的溫柔,在如此凜冽的風聲之中,她的唇輕輕開合,凝望著身邊的人。有四個字,穿過了風聲,穿過了鮮血,更像是穿過了歲月時光,在十年間輕輕徘徊,然後,縈繞在他的耳邊,回盪在他的深心。「你,回來吧……」。在那個明月當空的夜晚,在天玡藍色憂郁的神光你,她說:「如果可能,我情願放棄一切,跟你一起到天涯海角。」在青雲山上,她霍然轉過身去,背對著這玉清殿上所有的人,向著那個高大雄偉的殿門之外,向著那片無垠的青天之外的遠方,向著遠方未知時地方深深凝望!那一眼是怎樣的情懷?黃清殿上,有她低沉卻似斬釘截鐵、斷冰切雪般的聲音:「我不願」,我的淚水差點奪眶而出。這樣的女孩,怎可以舍卻,怎可以放棄。然而,不願,能不為么!天玡與噬魂,本來就是死敵,八百年前是,八百年後也是,這是它們的宿命。她可以為他去死,卻不能擺脫命運的作弄,終於要揮起天玡,也許也是為了他。真正痛苦的人可能就是雪琪了。
林驚羽,青雲門的俊秀,萬劍一的傳人,絕世資質,重情重意。張小凡真正的兄弟,不管他是魔,還是仙,「即使將來性命相搏,他也永遠是我的兄弟!」這才是真正的男兒,真正的朋友。但他與小凡似乎也是命運相背,年少時就因一時意氣差點殺死小凡,卻最終使小凡遇上普智,《誅仙》由此開始。開來最終能拿起「誅仙」,斬斷攝魂的人必定是他了。
我不知道蕭大(或者說命運)會如何安排,但我覺得小凡必定會一定會成融合佛、道、魔而成仙,但他也一定會入魔,迷失本心,不是因為自己,而是為了別人。「什麼正道?什麼正義?你們從來都是騙我。我一生苦苦支撐,縱然受死也為他保守秘密,可是,我算什麼……」,由他的愛人,他的兄弟拿起天玡、誅仙,為愛人所誅,為兄弟所誅,對他來說,未必不是一種解脫。這就是反抗命運的代價,人慾成仙,天必誅之。
還有一個人,不得不說,碧瑤。她是個很純粹的人,為愛的人生,為愛的人死,永遠那麼美麗,不帶一點怨氣。我猜測,碧瑤必定會醒,但又必定會死,也許是為了救與其父鬼王反目成仇的小凡,而死在父親手裡。九幽陰靈,諸天神魔,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墜閻羅,只為情故,雖死不悔。她無怨也不悔,在所有人中,她是最幸福的一個。
突然感到悲哀,為了誅仙,為了小凡,為了雪琪,為了碧瑤,為了驚羽,為了這天地終於還是天地,為了愛人終於還是要分離。我們終究只是謅狗而已。
第二篇:
胸口的那顆硃砂痣,夜半的一縷明月光—感悟《誅仙》
在傳統的武俠小說中浸淫著長大,若非是一位知交的極力推薦,我決不會想到去看《誅仙》。《誅仙》——網路大蝦蕭鼎的玄幻(或者說仙俠)類巨作,憑著奇瑰
的想像,宏偉的氣勢,雅緻的語言,一下就吸引住了我。在那十數卷雋永的淚與笑里,多少未曾意料到的千回百轉啊!其中有情有義:看似無堅可摧的情義後面
卻隱藏著背叛,表面的背叛後面又有磐石不移的情義;其中有佛有魔:似鐵的佛顏里突現神魔的猙獰,而魔者狠辣的表象下又有多少脈脈溫情!誰能忘記改變小凡一生的、普智與蒼松間那場波瀾詭詰的鬥法?誰能從"萬人往"瀟灑無倫、笑傲蒼生的王者臉上讀出鬼王與長眠的女兒獨處時,那哽咽的半分啜泣?
蕭鼎的筆,是清水裡的一株紅蓮,在水墨山水般淡淡的背景下搖曳著的數葉菡萏;沒有太多濃墨重彩的渲染,恰似一道清清的淺流,慢慢地匯成一江大川,不經意間就滲入了人的心底。起首兩節的平鋪直敘,被奇突起的滅族慘禍推入小小高潮,預示著看似平凡的張小一生的坎坷多變。如果只是一個禍起-學藝-復仇的簡單故事,流俗的情節很難滿足我們已被網路養得萬分挑剔的胃口吧!
《誅仙》的高明處便在於,把許多武俠小說用濫了的"惡善神魔交替"一番俗套和莊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道家思想融合了起來。苦苦追尋的真相,一朝揭開,卻原來,造化弄人啊!小凡拼卻性命只為遵守對普智臨終時的諾言,可成就自己一切的師尊竟然就是奪去幾百條生命的罪魁。正道本來是恩義的化身,哪知曉高不可攀的凜然下面,沸騰著幾許仇怨!莫說正邪的誓不兩立、佛道兩家的隔閡,就是青雲門中,也有多少解不開的死結。沒有一百年前對萬劍一的不公,何來蒼松在青雲大殿上的臨敵背叛?沒有蒼松為報仇勾結魔教而讓正道面對的覆滅危局,道玄又何必動用威力無窮的古劍誅仙?沒有垂死的普智同時傳給小凡的大凶之物"噬血珠"和佛門神功"大梵般若",當年那無知的村野孩童怎會捲入正與邪的紛爭?可是,命運里沒有"如果"。都說道心如水,佛法慈悲,白道領袖道玄的戾氣卻讓令他寧可錯殺、也決不放過。漫天芒落如雨,天地何等肅殺;誅仙劍下,小凡的命運看似註定!
人生一世,因緣宿命,冤冤相報;上一個仇恨衍生出下一個恩怨,就連擁有諾大法力的人,都一樣被上天的翻雲覆雨手所撥弄。張小凡本是無辜,也要為環環相
扣的宿業償還。神佛真是無情物嗎?只見那流光溢彩的仙劍,絕不容情,鋪天蓋地,當頭壓來,壓來~~~~命運,豈能改變?!
可是......
是誰,那般溫柔地祈禱?「九幽陰靈,諸天神魔,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是誰,那般決絕地凄美?「三生七世,永墮閻羅,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無可抗拒的劍陣誅仙,粉碎了柔弱婉約的身軀;升騰而起的血色,污卻了晶瑩無暇的容顏。只為了,古潭裡浮起的唯一面龐,風雨里相擁的那一絲溫暖。碧瑤,魔教最有心計和權勢的鬼王的獨生愛女,為了在誅仙劍下救出愛人,不惜動用最慘烈的厲血毒咒逆天而行,以自己的魂飛魄散來換取情郎的生還。怪不得啊,蕭鼎給她的兵刃是傷心小花;這凌波的瑤池仙葩,將那三生石上一個還未承諾的美麗盟約,盡數空付了痴情咒誓。傷徹的,何止是小凡的心,也是每一顆掩卷長嗟的心罷!
幸好蕭鼎的一念慈悲,讓碧瑤的金鈴攝去她的一縷香魂,留住了半分希望。從此以後,平凡的青雲門弟子張小凡不見了,只有狠辣無情的鬼王宗大將鬼厲,行屍
走肉地活在世間,生存的唯一意義就是尋找失傳的攝魂術來喚醒長眠的她。思悠悠,恨幽幽;怎生消得,狂心乘酒!歲月過往裡,平添了幾多清瘦?
魔教的無冕公主就這樣成為了鬼厲胸口一顆無法除去的硃砂痣;憶起她,只有傷痛貫穿肺腑吧!但在鬼厲自己都不敢正視的心底深處,其實還有一個塵封的角落,收藏著一縷夜半的月光清輝。天琊藍芒的第一次盛放,就將陸雪琪冷若冰霜的容顏鏤刻在了心上。一出場,她就是這樣一個高高在上的九天仙子,白衣勝雪,象一輪孤傲皎潔的明月,萬眾仰望。法力傲視儕輩,比武台上凌空飄飛、使出神劍御雷真訣的小竹峰門下高弟,也會有凡人的七情六慾嗎?
故事的開始,陸雪琪的驕傲幾乎顯得無禮——她對著小凡手中難看的「燒火棍」時和其他人沒什麼兩樣,都是譏刺嘲諷,雖然她的高貴氣質讓她只用眼神表現一
切。我常想,在什麼時候,那身形單薄、似乎沒有特別之處的少年卻獲得了這下凡仙子的垂青呢?是死靈淵下不顧自身安危的相救?是死澤瘴氣里才看清彼此、便立即分離的瞬間?還是天帝寶庫前,將已成死敵的自己從粉身碎骨里的一拉?一絲一絲的想念,在歲月里疊疊相加。心頭的第一次跳動,也許是在那人還情竇初開、失魂落魄地戀慕著師姐時,便已悄悄地發軔。不經意間,共同的患難已象一杯滋潤心靈的清茶。
沒有碧瑤的話,同門的金童玉女,也許有個令人遐想的未來吧?即使是正邪模糊的界限,也阻不住陸雪琪冰雪外表下飛揚的靈魂;越是這樣看似冷酷的女子,其實越是多情。就算小凡在古井的倒映里看見的是另一個人的玉容,他對陸雪琪的捨命救助也並不是無動於衷吧?只是通天峰上,誅仙劍下,那另一個她在小凡被師門和命運所棄的時候,拉住了他的手,付出了魂飛魄散的代價。從此以後,更在何處回頭?!
看完了十三卷《誅仙》,有三處令我泣下沾巾,無法自已:一次是為碧瑤的捨身奉獻,卻有兩次是為了陸雪琪!曾記得,明月夜,小竹峰,有人直把眉峰攢了千
度。夢里的萬般思量,今宵的百次回顧。天琊出鞘,在無邊淚竹里的輕舞啊,爭得寂寞幾翦?墜入凡塵的仙子,為誰飲泣風露?苗疆的天水寨上,一度並肩而行。她的臉上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神采,對鬼厲吐露情懷,然後拔劍獨舞——表白,只是為了,斬斷情絲!痴絕,狂絕......曾經靠近的兩顆心,到如今經過多少傷懷嘆息,卻隔了一道深痕。她親手用劍刻下了這深痕,刻在世上,更刻在心上,一口殷紅灑落的鮮血,便是明證。
「你這又是何苦?」
鬼厲的這句話,又何必再問?
忽然在腦海中浮現陳世驤先生為我深愛的《天龍八部》所寫題記:「有情皆孽,無人不冤。」兩段情孽,一生一死(雖然一魂仍在),居然可以用同一闋詞來概括: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若說碧瑤之悲,讓人悲銘五內、狂歌痛飲才能消解,陸雪琪之悲就是淡淡的,淡淡的憂傷,連綿不絕地刻在眉間心底,無從消解。
參考資料:http://book.sina.com.cn/nzt/lit/zhuxian/index.shtml
7. 關於金庸武俠小說的讀後感
從小就喜歡看金庸的武俠劇,從82版的《天龍八部》和83版的《射鵰英雄傳》到95版的《神鵰俠侶》和97版的《天龍八部》,再到初中追金庸小說,十幾年幾乎是一直追著這樣的一個武俠夢。在金庸筆下的角色中也曾有很多讓我喜歡的,比如最開始的段譽,韋小寶。後來又偏向於喜歡一些亦正亦邪的悲情人物,如楊康,慕容復等等。不過喜歡歸喜歡,很多角色為人所喜歡,為人所欣賞,但真正令人敬佩的並不多。現在說起來,金庸筆下讓我肅然起敬的人只有三個:《天龍八部》中的蕭峰,《神鵰俠侶》中的郭靖,《鹿鼎記》里的陳近南。
這三人筆墨花得最多,最為人所知的當然就是郭靖了。從《射鵰英雄傳》開始,一個尚未出生起名字里就銘刻著國恥,整個家庭又經歷了滅頂之災的孩子。背負著國仇家恨,生長在異國他鄉。開始的郭靖幾乎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忠厚老實的傻小子。無論從天資,相貌,還是做事風度,他都遠遠不及他的義弟楊康。在《射鵰》里對楊康的變化還是花了很多筆墨,從養尊處優的金國小王爺到一貧如洗的漢族百姓,再遭受挫折與凌辱後,他放棄了自己本身的漢族身份,再次做回了金國小王爺,最後又因自己的不擇手段而使得自己年輕的生命走向毀滅之路。確實,他比郭靖更多了一份矛盾與悲情,確實惹人同情令人惋惜。如果真的站在楊康的角度上去想,面對那樣的痛苦抉擇,面對那樣的經歷,他做的很多事無非也是人之本能,是命運與性格將他帶上了一條不歸之路,看到這我們實在很難再去責怪他什麼。但也正因如此,才顯出了郭靖的令人敬佩之處。相比之下,同樣是身世悲慘,同樣是生在異土的郭靖卻從頭到尾都保留著一份單純,保留著最初的那顆赤子之心。
如果只看《射鵰英雄傳》,郭靖大概也只會是我比較喜歡的角色之一。不過到了《神鵰俠侶》里對這個角色的感情卻開始由開始的喜歡達到了敬佩。《神鵰俠侶》里我看見了一個已為人夫,已為人父的中年郭靖。他的品行如往的正直謙虛,卻比以前更加的成熟穩重。他被人們稱之為大俠,並非他已有高強的武功,高深的武學。更為重要的,是他能夠真正做到「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八個字。以郭靖的性格,他絕對不是一個貪圖功名之人。如果是在太平盛世,他應該更有可能與蓉兒隱居桃花島,過著神仙般的生活吧。但面對著一個山河破碎,社稷累卵的時代,郭靖挺身而出,全家到襄陽守城,這一守就是幾十年。而這期間他的作為讓我從中隱隱約約看見了民族英雄岳飛的影子。一身正氣,大義凌然,還有那顆始終未曾改變的赤子之心。
我曾看見常有人批評郭靖,陳近南這些人是愚忠。理由是他們的勇氣固然可敬,而他們卻拚命的去忠於一個氣數已盡的破敗王朝,不懂順應時勢,與時俱進。這樣的評語大概是對他們最大的污衊與侮辱吧?!仔細讀郭靖的對白,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他鎮守襄陽,多年抗元,並非是效忠於趙送王朝。其中最為精彩的一段便是郭靖與楊過一同來到蒙古軍營中與忽必烈的一番談話了。其間忽必烈很尖銳的指出了趙宋王朝的腐朽與無可救葯,稱蒙古大軍揮師南下是在順應天意。郭靖立即拍案而起怒斥忽必烈大言不慚,歷數元軍南下伐宋破城後對無辜漢族百姓殺戮的罪惡。這一番怒斥義正言辭,振聾發聵。在歷史上有著無數像忽必烈君王,野心家,打著順應天意,為國為民的旗號窮兵黷武,使得天下烽煙四起,生靈塗炭。但亦不乏郭靖這樣的反抗者,他們反抗暴政,反抗侵略,反抗慘無人道的屠殺。元末之常州,明末之江陰,抗戰之衡陽······他們又豈是在為一朝一家的王朝再戰?這樣的反抗者是華夏之脊樑,是一個真正儒者俠者所具備的精神與品性。正是有了這樣的他們,華夏方能屹立風雨千年而不倒,這片土地的子民才不至被奴役,被滅絕。捨身取義方顯正氣浩盪,碧血丹心永明青史輝煌!「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他們當之無愧!
在《神鵰俠侶》的最後一戰,楊過與郭靖聯手力抗蒙古大軍,擊斃敵酋蒙哥後,楊過與小龍女有情人終成眷屬,去過神仙眷侶般的生活了。此時我再一次為郭靖的命運展開猜想,會不會經過此次一戰,蒙古大汗被殺,全軍撤退。那郭靖會不會從此帶著家人離開襄陽,從此隱居桃花島呢?出於對郭靖這個角色的喜歡,我真希望他會做這樣的選擇。因為歷史的殘酷,在1273年,襄陽城將被蒙古軍攻陷,如果他留在襄陽城,以他的性格定會選擇力戰到底,最後壯烈犧牲。可是郭靖還是郭靖,他沒有選擇隱居,而是繼續留守在襄陽城。《神鵰俠侶》結束了,沒有對他們之後的命運做過多的交待,但聯系著歷史,我心中卻已經隱隱有著一種不祥的預感。終於,到了《倚天屠龍記》里,通過百年後人們的口中得知當年襄陽城破,郭靖一家除了小女兒郭襄外,全部殉國。這樣的結局沒有讓我感到意外,盡管我們沒有看到如血的殘陽下烽火連天的襄陽城,年過六旬的老郭靖是怎樣譜寫了他人生中最壯烈的一幕。但可以想像,在那樣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為國家為百姓而死大概也是郭靖這位英雄最終的宿命吧。
縱觀他的一生,經歷坎坷波折,為人正直無私,品行高尚,用情專一,謙虛與淳樸,剛烈與隨和,正氣浩然,為武俠世界里一顆璀璨奪目的明星。他是一位真俠者,真英雄,他無愧於「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八個字。那首寫給岳元帥的《精忠報國》也正如郭靖一生的寫照:
狼煙起
江山北望
龍起卷 馬長嘶 劍氣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二十年 縱橫間 誰能相抗
恨欲狂 長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
何惜百死報家國
忍嘆惜 更無語 血淚滿眶
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黃 塵飛揚
我願守土復開疆
堂堂中國要讓四方
來賀
------------------------------------
以上系轉載,你可以到金庸貼吧去看看,那有許多書評。
8. 讀武俠小說的感受
像古龍說的,他的小說是:「 在我們這些故事發生的時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代。
在這個非常特殊的時代里,有一個非常特殊的階層。
在這個特殊的階層里,有一些非常特殊的人。
這個時代,這個階層,這些人,便造成了我們這個武俠世界。
在我們這個世界裡,充滿了浪漫與激情。
充滿了鐵與血、情與恨,在暴力中的溫柔,以及優雅的暴力。
鐵血相擊,情仇糾結,便成了一些令人心動神馳的傳奇故事。」
其實好的武俠小說,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希望自己就也能夠成為小說里的人。看見大奸大惡之徒時,巴不得自己能夠進入小說里幫助主角將他打敗。
我們看武俠小說不應該只注意情節,而應該注意人性。同樣,作者也應該這樣,古龍的《七種武器》就做的很好,梁羽生的小說也不錯,不過金庸的小說有些YY的味道,裡面的人物可望而不可即。
讀過武俠小說後,總是會有一種新的人生體驗。
武俠小說的感人也不是哭哭啼啼的,就像梁羽生的《萍蹤俠影錄》里,張丹楓因傷心而失憶時,並沒有怎麼大哭大鬧,卻讓讀者心酸,這就是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的不同。
9. 武俠小說空山雪讀後感500字
沒看過空山雪。 但既然是武俠, 其寫作特點和風格肯定都出於一轍。設主人公為 A,B,C,D,E古人對功夫的痴迷如同現在的年輕人對手機的熱愛。險惡的江湖沒有一身絕佳的武功是不可能自由的行走。裡面的人物 A的功夫讓人感覺有一種安全感。一身的神力,力舉千均 ,無人能敵。而人物B的武功給人一種自由感。超凡的輕功世界無二。踏雪無痕, 身輕如燕,堪稱一絕。人物C的絕技最為特殊,神出鬼沒的怪偷, 給人一種滑稽性的輕松感。硬功不會,輕功不行 ,但是雁過拔毛 ,人過失財,鬼過丟魂,順手牽羊無影無形。但這些高人最終卻死在了玩弄權利和陰謀的官宦手中。其他的泛泛之輩卻得以存活 。作者的意圖可能是想要藉助武俠表達國家被官宦們所控制和主宰從而百姓深受其害的憤慨的情感……因為沒有看過空山雪,也不敢寫太過,就此結束,僅供玩味。
10. 金庸武俠小說(任意一本)讀後感600字
穆念慈...楊康...
樓主這個問題有點難度哈....
我只聽說過楊康的兒子楊過....
<神鵰俠侶>啦....
至於以穆念慈和楊康為主要人物...還真的沒有聽說過....
樓主沒看神鵰俠侶?穆念慈生完楊康以後過了幾年就病死了...
至於楊康....在射鵰英雄傳裡面已經中毒身亡了哈....
或許真的是有,我孤陋寡聞了..或許是真的沒有..額。。。其實我一直覺得郭靖和楊康有點那個還有托雷安達。。但是從沒看到過這方面的耽美文,我落伍啦。。。
《射鵰英雄傳》的前傳嘛,小說沒有,電視劇有以下三部比較經典:
《中神通王重陽》,主演是鄭伊健和梁佩齡,講王重陽和林朝英的一些往事
《射鵰英雄傳之九陰真經》,主演是姜大衛和梁佩齡,衍生的是黃葯師和妻子阿蘅的故事
《南帝北丐》,主演是鄭伊健和魏駿傑,演繹了段智興和洪七公年輕時的恩怨情仇
這三部雖然老一點,但都是得到金迷公認的相對正統的前傳
總結:笑傲就是浪子歷程,射鵰告訴大家的是傻子有傻福,天龍告訴大家對感情不要太認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