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武俠小說 » 武俠小說的歷史演變

武俠小說的歷史演變

發布時間: 2024-09-25 18:49:51

① 誰能列舉一下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歷史背景年代

天龍八部——北宋後期宋哲宗時代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南宋後期宋理宗時代到蒙元滅襄陽時期。
倚天屠龍記——元末明初
笑傲江湖——不詳
碧血劍——明末清初
鹿鼎記——康熙時代
雪山飛狐、書劍恩仇錄、飛狐外傳——雍正到乾隆時期

② 武俠小說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

漢代:
《史記》 游俠列傳 刺客 荊苛刺秦皇,專諸,聶政等,
他們只是有武,無俠或者少俠,韓非《五蠹》的話,俠以武犯禁。
所以還不算真正的武俠。
真正的發展
唐代
唐傳奇
《紅線女》 俠與武的(完美)結合
《聶隱娘》 有武,無俠
只是做人的保鏢,展現了一些武功,加點道(仙)術。
《霍小玉傳》 只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只能說有俠,無武。
《昆侖奴》等。
宋代
沒有什麼發展。以文治國,禁武,積弱。
明代
《水滸傳》 章回體,白話文為主,文言文為輔,開始有統一的綽號,一個個的英雄故事集合,與歷史結合。 對後世的武俠小說影響巨大。
清代
《三(七)俠五義》等作品
俠義與公案結合,俠義與愛情結合。
出現觀點,俠以武執法。

近代
以白羽《十二金錢縹》、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俠傳》,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此書帶了很多」仙氣與神話「的奇幻色彩。但文采平平,結構也較為鬆散。)為代表。武俠小說的模式基本成型。

當代自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開始,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

直至金庸的出現,才把武俠小說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騰,文筆俊爽、瀟灑、詼諧逗趣而又富於變化,他的小說既有詩情畫意,柔綺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說直探人生、命運的真諦。在文字的組織與文章的結構上均不輸純文學作品。具體評價我也不多談了,金庸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其贊譽之辭更是連天匝地,車載斗量,不可勝言了。

古龍:他務去陳言,自創新境,內容、風格,多姿多采。

在梁金古三家竟相爭鳴的同時,台灣、香港、內地也涌現出了眾多武俠作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溫瑞安、蕭逸、聶雲嵐等作家。

黃易的出現,算是給已風平浪盡的江湖,又掀起了陣陣波瀾.他自創的玄幻、異俠系列,令讀者耳目一新,久違的武俠情節換一種方式體會起來,也別有一番滋味。
他的首部武俠小說《破碎虛空》盡管篇幅不長,但黃易的風格已經鮮明的體現了出來.那就是由武道可以體會到生命及宇宙的奧秘。
到《覆雨翻雲》《尋秦記》《大唐雙龍傳》推出後,黃易的風格已經完全形成。他是在傳統的武俠路上融入了玄經易理,神話和科幻的色彩非常濃郁。

③ 金庸一系列武俠小說背景年代

1、《書劍恩仇錄》——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創作年代:1955年。歷史背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2、《碧血劍》創作年代:1956年。歷史背景:崇禎六年—崇禎十七年或順治元年,公元1633年—1644年
3、《射鵰英雄傳》此為「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創作年代:1957年—1959年。歷史背景: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公元1199年—1221年
4、《神鵰俠侶》——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創作年代:1959年—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理宗紹定五年或六年—開慶元年,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5、《雪山飛狐》——《雪山飛狐》《飛狐外傳》是金庸現實主義最強的小說
創作年代:1959年。歷史背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
6、《鴛鴦刀》——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創作年代:1961年。歷史背景:約公元1644年—1796年
7、《白馬嘯西風》——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創作年代:1961年。歷史背景:清初順治年間
8、《飛狐外傳》——《雪山飛狐》前傳
創作年代:1960年—1961年
歷史背景: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9、《倚天屠龍記》——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末—元末明初。公元1262年—1363年
10、《連城訣》
創作年代:1963年
歷史背景:清朝,由書末「反清復明」推知
11、《天龍八部》創作年代:1963年—1966年
歷史背景: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12、《俠客行》
創作年代:1965年
歷史背景:明朝中葉
13、《越女劍》
創作年代:1970年
歷史背景:春秋末年吳越爭霸時期
約公元前473年—前463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14、《笑傲江湖》創作年代:1967年
歷史背景:明朝
15、《鹿鼎記》——金庸封筆之作,亦是他的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創立「反武俠」情節,被稱為「中國的《堂吉訶德》」,武俠史首次以詼諧、反諷、批判觀寫作的巨著,代表了金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
創作年代:1969年—1972年
歷史背景: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69年—1687年
附:其中《白馬嘯西風》《鴛鴦刀》《連城訣》《俠客行》《笑傲江湖》在小說中沒有指出明確年代(表示沒有歷史背景,類似的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這幾部小說年代是從書中的一些細節推斷的。

④ 金庸之前的武俠小說是什麼樣子的

萌芽時期——俠以武犯禁

中國最早的武俠小說——或許稱之為「故事」更為恰當——有兩種說法。一曰太史公的《游俠列傳》和《刺客列傳》,二曰漢前無名氏所著的《燕丹子》。我個人卻另有見解——茲以為,中國最早的武俠故事為《莊子.雜記.盜跖》。

這個故事原本的意義是諷儒捧道,文中把盜跖描述成一個「膾人肝而哺之」的殘忍大盜。但查閱了他的生平事跡——他是春秋末期奴隸起義的領袖,推動了我國歷史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變。——應當屬於「俠盜」。

把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奉為武俠類文的鼻祖不免有些牽強,但我之所以這般堅持,其原因有三:
1. 盜跖確有此人,且是位頗有名氣的歷史人物。
2. 文中的描寫「身長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齒如齊貝,音中黃鍾」,「知維天地,勇悍果敢」等特徵,符合我們一般認為的「俠」的基本特質。
3. 盜跖是位有思想,有反抗精神,並且敢於沖破舊勢力束縛的驍勇將才。這般勇武之人,稱之為「俠」也是無可非議。

再說說其它「以武犯禁」的俠客,《燕丹子》繪聲繪色的描寫了荊柯刺秦的整個故事,漢朝太史公的《游俠列傳》記述了著名俠士朱家、劇孟和郭解的生平事跡,《刺客列傳》則是記錄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這幾個刺客驚心動魄的經歷。這些故事塑造了一個個俠烈至性,血肉豐滿的勇武俠士形象,幾千年來滌盪著讀者的心胸,是武俠小說發展的源頭和動力。

這些畢竟是傳記文學,並不是純粹的武俠創作。
雛形時期——俠情壯志在我胸

直至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文學領域極其繁榮,傳記小說也開始大行其盛。唐傳奇中以游俠為主的著名作品有《聶隱娘》、《昆侖奴》、《紅線》、《虯髯客傳》等。在當時動盪的社會中,人們對現實的無奈,又看不到希望與出路,只有寄情於那些鋤強扶弱、伸張正義的俠客身上。

——不畏強權、本領非凡的俠客,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特別是《虯髯客傳》,寫的是隋末時期,虯髯客、紅拂女、李靖這風塵三俠的故事,全篇俠氣縱橫,依託歷史為背景,衍生出一段豪俠故事。金庸大師稱該小說乃中國武俠小說的鼻祖。

除卻文章和故事,詩歌作品也透露著絲絲「俠氣」。李白的《俠客行》,王維的《老將行》,李賀的《雁門太守行》,無一不是慷慨激昂、俠膽士氣之作。李白行走江湖時,總要隨身佩戴一柄長劍,暫且不提「落魄江湖載酒行」的杜牧,也不說「醉里挑燈看劍」的辛棄疾,就連溫文爾雅的陸放翁也寫過「學劍四十年,虜血未染鍔」的詩句,來暗示和證明自己也是擁有俠之精神的。

宋元時期,武俠文化開始衰落。
里程碑時期——歷史的另一種編年方式

元末明初時期,《水滸傳》巨著悍然出世,讓武俠文化達到了一個巔峰。小說從文言變成白話,從短篇變為長篇,演義類章回體小說開始盛行,也標志著武俠小說創作的成熟。

人們驚奇的意識到:歷史完全可以有另外一種編年方式,並且可以寫的很好看。

待到清朝時期,公案類小說發展很快,如《施公案》、《兒女英雄傳》、《三俠五義》等。這類小說的特點是將官府與俠客聯為一體,清官公正廉明,俠客行俠仗義,書中即有英雄肝膽,又有兒女情長,突破了「純武俠」小說的局限性。褚人獲的《隋唐演義》更是一部傳世經典之作,在武俠歷史的地位極高,不僅在現代改為評書及電視劇等令人熟知,也為後代創作歷史性武俠小說奠定了基礎。
快速發展時期——南拳北腿,各領風騷

到了民國初期,武俠小說的創作盛況空前。20世紀20年代,平江不肖生的一部《江湖奇俠傳》,被稱為近代武俠小說的先驅,開創出成熟武俠小說的第一個光輝年代,至今影響深遠。其實准確的說,《江湖奇俠傳》並不算是一部傳統的武俠小說,因為其「飛劍、法寶加俠客」的元素構成,或將其稱之為仙俠小說更為恰當。

《江湖奇俠傳》讓平江不肖生登上了當時俠壇首座,由於平江不肖生為南派武俠代表,北派的武俠大師們開始技癢難忍。北派武俠宗師還珠樓主的代表作《蜀山劍俠傳》,將南北武俠的爭奇斗艷推向了高潮。這部小說被香港文學大師倪匡評為「天下第一奇書」——古今中外,未曾有過任何一部小說,是充滿了如此奇妙不可思議的幻想力的。台灣著名武俠小說評論家葉洪生也將它譽為「神怪武俠小說空前精彩第一巨著」。

到後期,南北派之間有了更細致的分支,分為了「奇幻仙俠派」、「社會反諷派」、「幫會技擊派」、「悲劇俠情派」和「奇情推理派」等武俠小說的派別和方向,也為後世開創了一套脈絡清晰的格局。

那個時期,著名的武俠大家有向愷然(即平江不肖生)、趙煥亭、李壽民(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王度廬、朱貞木等,著名的武俠小說有《奇俠精忠傳》、《荒江女俠》、《碧血丹心》、《四海群龍記》、《江湖二十四俠》、《十二金錢鏢》、《鷹爪王》、《七殺碑》、《卧虎藏龍》等等。

我們這一代人,尤其是大陸人士,大多隻知道「金古黃粱溫」這些武俠大家,而把給金庸古龍等啟蒙和奠定基礎的武俠大師們忘卻了。也無怪乎此,這些武俠大師們的名聲和作品不為人熟知,是有原因的:
1. 當時正值亂世,軍閥割據,國共兩黨對峙,以及八年抗日,極大的影響了作品的銷售和傳播。
2. 當時媒體的廣告力度不夠,印刷能力低下。
3. 建國後的文革運動,更是把這些作品埋沒於火土之中。

盡管如此,那個時期武俠大師們的作品,還是極大的——甚至是顛覆性的——影響了後代武俠作家們的創作方向和敘事思維。比如我們普遍認為現代修仙類小說的鼻祖是蕭潛的《飄渺之旅》,但我敢肯定蕭潛定然看過《蜀山劍俠傳》之類的作品,並以此為基準開創的修仙模式。
輝煌時期——百花齊放,爭奇斗艷

20世紀50年代中期,由於社會主義改造和後期的文革等一系列變動,武俠小說在內地銷聲匿跡;但在香港卻獲得了新的繁榮,形成為今日的新派武俠小說。新派武俠小說的「新」,在於去掉了舊小說的陳腐語言,用新文藝手法去構思全書,從外國小說中汲取新穎的表現技巧,把武俠、歷史、言情三者結合起來,將傳統公案與現代推理揉為一體,使武俠小說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境界。金庸、梁羽生並稱新派武俠小說鼻祖。

「梁」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這是現代普遍的說法。但據我查證史料,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另有其人——20世紀30年代活躍於俠壇的北派武俠代表人物之一的朱貞木。他是位真正意義上的「集大成者」:其一是吸收奇幻派的瑰麗神奇於現實的江湖世相之中;其二是吸收俠情派的纏綿婉約於江湖的壯烈凄艷之中;其三是吸收歷史派的沉雄厚重於小說的虛構幻想之中;其四是在武功領域開創了許多奇功,為後代所繼承;其五是「一床數好」和「眾女倒追男」的新派武俠模式。

到了六十年代,武俠小說在台灣大為流行,古龍異軍突起,脫穎而出,以其懸疑推理式武俠小說別樹一幟,與金、梁形成鼎足三立之勢。古龍行文跌宕跳躍,句式簡短,構思巧妙,自成一格,情節驚險曲折,結尾出人意料。

這個時期,金、古雄視,溫、梁虎踞。還珠幟張於前,黃易翼護於後。極盛之時,街談巷議,販夫走卒未能免此,也可算得上一代之風了。

⑤ 武俠小說的小說發展

魏晉六朝在文學史上被看作是文學的「自覺性」形成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多以志怪、神異小說為主。作品中包含著先人的神仙、鬼怪觀念,以及對超現實神秘力量的嚮往。這是洪荒時期人們對英雄崇拜的遺留,在洪荒時期,人們對一些英雄人物的崇拜和誇張的贊美產生了神話,比方神農、燧人、女媧等等。到了先秦兩漢,充斥在思想領域的則是仙風道骨。魏晉以後,便是游弋著冥鬼幽魂。
志怪小說是以記述鬼神怪異之事為主要內容,包括神仙方術、鬼魅妖怪、殊方異物、佛法靈異等,也有野史逸聞、民間傳說等等。藝術上帶有傳奇色彩和超現實的表現。以干寶的《搜神記》為代表,其它有託名陶淵明的《搜神後記》、舊題曹丕的《列異傳》、張華的《博物志》、葛洪的《神仙傳》、王嘉的《拾遺記》、吳均的《續齊諧記》等。鬼神觀念是古代先民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是現代,勞動人民中間同樣存在著神鬼的觀念,它已經是組成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這其實是人們對自身思考的結果,現實的苦難使得他們嚮往著一些超出自然的東西,一種特別的能力和一些特別的工具。比如武藝、神劍、寶物等等。而這些東西卻只能在想像中得到,所以便有了《三王墓》的寶劍干將、莫邪;有了《紫玉》的仙術道法;有了《劉晨阮肇》的靈丹妙葯。而這些東西在後來的武俠小說中同樣是屢見不鮮,似乎也已成為武俠小說之所以吸引讀者的重要因素。 如果說先秦兩漢乃至魏晉志怪,為武俠小說的產生構築了堅實的基礎,為之前奏;那麼唐傳奇在文學史上一領風騷時,武俠小說即真正開始萌芽。宋初李昉等所編撰《太平廣記》卷一九三至一九六,特將十八種唐傳奇列入「豪俠」類便可看出武俠小說同唐傳奇之間脈絡相通。故認為唐傳奇為武俠小說的立宗者,理所當然。
「傳奇」之名,似起於晚唐裴鉶小說集《傳奇》,宋人尹師魯也將「用對語說時景,世以為奇」的《岳陽樓記》稱為「傳奇體」。發展到後來,傳奇才逐漸被認為是一種小說的體裁,如元代陶宗儀《輟耕錄》即將唐傳奇與宋、金戲曲、院本等相並列,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更將所分六類小說的第二類亦即《鶯鶯傳》、《霍小玉傳》等定名為「傳奇」,於是,傳奇作為唐人文言小說的通稱,便約定俗成地沿用下來。
在論述唐傳奇勃起的社會背景時,范煙橋所著的《中國小說史》曾言:「在此時代,婚姻不良,為人生痛苦之思想,漸起呻吟;而藩鎮跋扈,平民渴盼一種俠客之救濟;故寫戀愛、豪俠之小說,產生甚富。」根據所論可見一般,特別在唐朝末期,社會對豪俠救助如雲霓之望。《資政通鑒》卷二一五,記李林甫:「自以多結怨,常虞刺客。出則步騎百餘人為左右翼,金吾靜街;前驅在數百步外,公卿走避……如防大敵;一夕屢徙床,雖家人莫知其處。」可見社會暗殺行刺之風彌行。這反映在文學作品中,便是豪俠主體的傳奇大量涌現。
唐朝涌現出一批描寫豪俠之士及其俠義行為的傳奇作品,內容涉及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快意恩仇、安邦定國等方面,於中突出豪俠人格的賢韌剛毅和卓犖不群,武功的出神入化,功業的驚世駭俗,由此展現出一種高蹈不羈奔騰流走的生命情調。《甘澤謠》之《紅線》(袁郊,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武俠小說),《傳奇》之《聶隱娘》、《昆侖奴》(裴鉶著,其中聶隱娘的武功訓練方式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集異記》之《賈人妻》,薛調的《無雙傳》等,都是較有代表性的作品;而傳為杜光庭所作的《虯髯客傳》,更是晚唐豪俠小說中成就最著名的一篇。 唐人傳奇樹立了文言「武俠」的典範之後,經五代以至宋朝,在題材上並沒有什麼突出的發展多是對唐傳奇的模仿。但這一時期在文學史上卻有著重要意義,它在語言上有開創性的意義。「說話藝術」在民間廣泛流傳,這種白話形式的小說與後來的武俠小說頗具淵源。
其主題,如宋羅燁《醉翁談錄·小說開辟》所言:「有靈怪、煙粉,奇傳、公案,兼朴刀、桿棒、妖術、神仙。」而這些也是後來的武俠小說所喜用的。不管是何種題材,都往往以愛情或公案作為敘事的「興奮點」。愛情故事,不僅在當時很受歡迎,即使在現行的武俠小說中,愛情因素也是重要的「看點」。美女與俠士之間的感情糾葛,永遠是武俠小說吸引人的地方——因為愛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無論是現代武俠小說中的巨擘金庸先生,還是海外一直風靡的武俠作者都無法擺脫「感情戲」。而且高妙的愛情情節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這個方面宋元話本則有突出的貢獻。
宋元小說話本中的愛情故事,又往往突出女性對愛情生活的主動追求。像《碾玉觀音》中的璩秀秀,尋求美好的生活。又如《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寫周勝仙初見范二郎等。
這些奇女子對愛情的大膽追求,即使放到現代的武俠小說中依舊存在著迷人的魅力。這樣的主題思想固然提高了武俠小說的思想水平,使得通俗文學在思想意義上扮演著「雅文學」的角色。這就牽涉倒文學的「雅」與「俗」的轉變問題,而武俠小說作為一個特殊的文學形式,同樣存在著「雅」與「俗」的問題。對比唐傳奇、宋元話本及當代的白話武俠;我們當如何區分「雅」與「俗」呢?如果以知識分子創作作為區分點,那麼唐傳奇便是「雅」文學,而宋話本中藝人的創作便是「俗」文學。當代的武俠小說則多數是知識分子的創作,理當看作是「雅」文學了。可是古代的知識階層又不同於現代,不能如此類推。那麼當代武俠小說到底是「雅」是「俗」呢?我本人認為,「雅」和「俗」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浮動著的,他是隨著客體的不同而變化。換句話說,「雅」和「俗」的問題當從「文學消費」的人群來看,「雅士」即使看「俗」也「雅」。 自宋以後,文言武俠逐漸衰落下來。白話公案、俠義小說則成了中下層勞動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學式樣。
明代的《水滸傳》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白話小說,《水滸傳》被譽為武俠小說的萌芽,這部書里最具有武俠特徵的人物是武松和魯智深身上都有先秦俠風,而鼓上蚤時遷又是第一個能穿房越脊的人物,對後世武俠起了很大的啟蒙作用。
然到了清代中期出現的《三俠五義》,是中國第一部具有真正意義的長篇武俠小說,對中國後世武俠小說乃至文學藝術影響深遠,稱得上是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由此掀起了各類武俠題材文學作品的高潮。《三俠五義》有關武功技擊(如點穴、暗器、劍訣、刀法、輕功提縱術等)、江湖勾當(如悶香、百寶囊、千里火、夜行衣靠、用毒、皮臉面具等)以及機關埋伏(如沖霄樓)種種名目之演述,均對以後武俠小說之內容素材有決定性之影響。
這兩部作品它們奠定了武俠小說的基本形式和模式,一直到港台的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古龍的《楚留香傳奇》、溫瑞安的《四大名捕》等等武俠小說都在它的影響之下,直到今天的武俠小說也沒走出這個模式,但得到真正發展並呈現出一種繁榮現象,卻是民國期間的事。 辛亥革命後,人們從封建桎梏下解放出來,各種思想流派湧入中國,報業、出版業得到空前繁榮,文學藝術得到大力發展,各種風格流派的文藝作品異彩紛呈,武俠小說也異軍突起,它以獨特的武俠們的俠義精神傳統深得人們喜愛。武俠公案、短打評書盛極一時,例如《五女七貞》、《永慶昇平》、《小五義》,民國《三俠劍》、常傑淼的《雍正劍俠圖》(即《童林傳》)等紛紛問世,清末民初亦有大量知識分子投身武俠小說創作,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比如王度廬的《卧虎藏龍》,還珠樓主(還珠樓主,本名李壽民,是中國武俠小說作家)的《蜀山劍俠傳》。
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首先有被稱為「南向北趙」的等一批開風氣的武俠小說作家,其代表作有《江湖奇俠傳》、《俠義英雄傳》等;趙煥亭則有《奇俠精忠傳》留世。
在三十年代後,最有名的武俠小說家便有北派五大家: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朱貞木和王度廬。這主要分為還珠樓主的神怪武俠小說,白羽的社會武俠小說,鄭證因的技擊武俠小說和王度廬的言情武俠小說等四大派武俠小說。
在民國武俠小說作家中,還珠樓主也許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半文半白的語言,儒、佛、道的精神哲理,都溶匯貫通於小說之中。其著名小說有《蜀山劍俠傳》《青城十九俠》和《雲海爭奇記》等40部。宮白羽的社會武俠小說在武俠與社會生活方面結合得是十分緊密的,他受魯迅、周作人兄弟和新文化運動影響很深,本身又是記者出身,他常常是通過武俠思想與社會現實的脫節來批判社會的黑暗,在寫武俠們的可敬可愛的同時,也寫出了他們在現實社會中的悲壯、感慨與無奈。他的代表作是《十二金錢鏢》和描寫白蓮教起義的《黃花劫》等。鄭證因當年的《鷹爪王》八部曲出手就不凡,他將武俠的豪氣與精妙的武術與驚險的情節融為一體,並特別注重武術技巧的描寫。其一生一共創作了一百〇二部作品,為當時作家之最。被人稱為技擊武俠小說一點也不為過。
而王度廬的武俠小說則重言情,寫到生死纏綿處,常感人至深。後起的港、台武俠小說,也大多走的他開拓的這條「悲劇俠情」的路子。他的主要代表作是《卧虎藏龍》《劍氣珠光》等「鶴鐵五部曲」。 後來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的崛起,則是近幾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他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閱歷,對武俠精神的理解,對武術知識的掌握,精彩的敘事與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確有許多過人之處。《射鵰英雄傳》中的許多歷史、人物,如南宋時宋與金、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均有歷史史實依據,而丘處機等歷史人物也確有其人,將真實與虛構有機結合,同時又兼有北派武俠小說社會、言情、技擊、神怪四大派之長,同時又完全不同於這四大派,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香港是新派武俠小說發源地,50年代初期,出現第一部現代武俠:《虎鶴雙形》。
50年代屬於梁羽生,代表作《七劍下天山》系列。至《萍蹤俠影》、《雲海玉弓緣》達到個人創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後期作品雖有革變,然而影響不是很大。
梁開創了一個時代,其古典文學素養很扎實,小說中詩詞隨處可見。但尚沒有完全脫離近代武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讀者可以看看,文字和歷史的描寫還是很有水準。
50年代中後期金庸的出現。
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學技巧及電影手法予以捏合,在當時港台政治壓抑的年代,讓武俠小說變成暢銷書。並把武俠小說上升到了文學藝術的高度。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這副對聯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在1969年《鹿鼎記》中達到其創作頂峰,然後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體上看,前期到後期是越寫越好。從文字到結構,包括情節的張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時間錯亂的硬傷!可能與其作品在《明報》連載有關。只有一個簡單的情節,天馬行空的進行。到後來造成無法更改的錯誤,例如:《射鵰》中黃蓉出生後,梅、陳二人偷《九陰真經》叛變出桃花島。曲靈風被斷腿後在牛家村作賊時,郭靖與楊康的爹還不認識。那豈不是黃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戀,還喊什麼靖哥哥,裝年輕嗎?後來金在修訂其「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主要作品時,也承認這一硬傷,除此之外上再無大錯。
與金庸同時代香港另有金鋒、張夢還、牟松庭、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人從事武俠小說創作。但是,金庸這座山太高,與他同時代的武俠小說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輩及後起武俠作家或以主觀條件不足,便難乎為繼;多半隻能遵循既往「幫會技擊派」的路數,在江湖仇殺中討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筆後,香港武俠小說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
台灣武俠與香港有所區別,在金、梁同時代有司馬翎、卧龍生、獨孤紅、陳青雲、蕭逸等數十位武俠專業作家。根據武俠評論名家葉洪生先生的粗略統計,在武俠小說興盛時期,台灣至少有過三百位武俠作家賴此維生,出版了至少上萬種以上的武俠小說。結集成書則自數部至數十部不等。其中司馬翎、卧龍生、諸葛青雲並稱「台灣三劍客」。
司馬翎在當時影響力最大。博學多才,擅長寫情寫欲、鬥智鬥力。特別是描寫男女在情慾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而其早年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已近乎「道」——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而猶有過之。同輩名家受其影響、啟迪者頗多,如古龍、上官鼎、易容、蕭瑟等皆是。
可惜司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創作後期雖有《劍海鷹揚》這部超卓巨著為武俠小說大放異彩,但此後即逐漸走下坡,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筆名所撰《強人》系列作品。
當時諸綠葉代表作有卧龍生《仙鶴神針》、諸葛青雲《紫電青霜》、司馬翎《劍氣千幻錄》、獨抱樓主《璧玉弓》、曹若冰《玉扇神劍》、蕭逸《七禽掌》、雲中嶽《古劍殲情記》、丁劍霞《神簫劍客傳》、柳殘陽《玉面修羅》、獨孤紅《雍乾飛龍傳》;還有「鬼派」——書名、內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殺,動輒就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陳青雲《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燈》等。尚可一觀。
真正讓台灣武俠走向世界華人圈的人是古龍。一個可以在台灣武俠小說界大書特書的名字。是台灣武俠小說界唯一可以與金、梁比肩的人。
古龍於60年代初期開始寫武俠小說,但業績平平,其間為名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代筆,卻幾可亂真,足見本身確具潛力。在19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劍錄》後,讓人耳目一新。但風格尚未形成,未引起太多波瀾。在1965-1967年間古龍完成了他創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名著,開始走紅。特別是1967年所撰的《鐵血傳奇》(即我們常說的《俠盜楚留香》或香帥傳奇),內雜武俠、文藝及現代心理分析,特別是西方推理小說的架構。讀之如讀東方版的福爾摩斯探案。後來古龍坦言其深受西方和日本推理小說的影響。
由此起,古龍武俠小說即脫胎換骨,邁入了新派武俠小說的殿堂。但古龍之變並非到此為止,而是一路狂奔,讓人目不暇接後,恍然猛醒。原來武俠小說可以這樣寫,也可以這樣看。其後他陸續完成《多情劍客無情劍》(即小李飛刀)、《鐵膽大俠魂》二部曲,堪稱神完氣足,兼有傳統與現代「矛盾統一」之美。
70年代初開始,古龍首寫《蕭十一郎》(由於是先有劇本、後來才有小說)的啟發,減少廢話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強肢體語言和場景烘托。從此古龍的變成了一種似詩、類俳句、非散文的怪異文體。可能古大俠覺得此種方式最能表達他的思想,同時又能最大化的掙到稿費。如《流星·蝴蝶·劍》、《歡樂英雄》、《陸小鳳》系列、《七種武器》系列(僅有六種)以及《邊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無一不是用電影分鏡、換景的手法來寫小說。
這種簡單直接、動漫化的妄舉,對於中國文字是一種傷害。但盡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間的古龍小說卻「一枝獨秀」,以至於他成為同輩名家及新進作者模仿的對象。 但同時他也害死了這些沒有他那般天縱其才的跟風作家。
火紅了十年後,古龍1975年以後的作品每況愈下,也許是被稱為每部作品後都有一個現實中的女主人公和無數瓶XO消耗了他太多的激情。在看過《護花鈴》等他的半部作品後,深深地理解在後期他江郎才盡後酗酒的痛苦。從一個構思或幾千字的開頭就可以換來巨額的金錢和合同,到後期讀者逐漸冷落、出版商追稿時的無情。英年早逝也許是他自己最渴望的結局。1985年古龍在肝硬化的劇痛中走完了他絢爛的一生。
70年代中後期至80年代,溫瑞安在一九七〇年以「溫涼玉」筆名在香港《武俠春秋》發表處女作《追殺》(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時年僅十六歲;雖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像豐富,已見潛力。
其早期作品頗受古龍影響,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俠》系列均可見古的痕跡。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還珠小說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虛幻色彩甚濃;而《碎夢刀》、《俠少》、《殺楚》等書,更有許多「詩歌化」的語言文字,耐人尋味。
但由一九八七年開始,溫瑞安卻以「現代派」自居。如《殺了你,好嗎?》、《請·請請·請請請》、《力拔山河氣蓋世·牛肉麵》、等等中短篇,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雲。且內容橫七豎八排列,以示其「現代」,以此突出視覺效果。
正如他在書中後記中說:「武俠小說必須突變!……成與敗,得與失,我不管,但這樣寫法使我覺得很好玩。」於是中國文字之美,就在溫瑞安的「突變」下,被割裂得支離破碎;而「新派」武俠小說,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徹底「異化」掉了。
從此武俠小說的創作進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黃易從《大劍師》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或者說科幻小說,其間有明顯的田中芳樹的痕跡。到《尋秦記》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從而開創了玄幻武俠小說時代。影響了大批的武俠小說作者,開始轉入玄幻武俠的創作。而黃又變,反而回到正統武俠的路子或者說「異俠」更妥當。其後陸續推出的《破碎虛空》、《翻雲覆雨》均引起強烈反響。《大唐雙龍傳》更是因為互聯網而廣為傳播,讓黃易的名字傳遍華人社會。已完結作品還有《邊荒傳說》《日月當空》,目前正在連載的是新作《戰龍在野》。
黃易深受司馬翎的影響,首重氣勢,如果說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後大多數人的武功已成定勢,丘處機奈何不了梅超風,那他永遠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場華山論劍後,敵我雙方的爭斗就變成算術題般簡單了。我的排名高手和小弟多,你就等著挨扁吧!人的潛力一無所知,而中華武術重視精氣神的完美結合。當黃易在其中加入了時間、體力、精神狀態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俠小說可信度。
2000年後出現大批網路作家從事武俠創作,是好事也是壞事,好是大大豐富和繁榮了讀者的可看種類和數量。但由於網路小說多數是連載,必須按時交稿,以及網路作家的不可見和隨意性,導致大量太監作品出現。另有部分作家因為網站倒閉等原因導致作品連載出現中斷。短短的幾年時間,武俠小說的發展非常迅速,在大陸和港台嶄露頭角的年輕作家很多,具備與梁、金、古、黃比肩潛力的也就僅僅幾位。
其他如老豬的《紫川》(軍事歷史小說)(確切的說,紫川是部大雜燴,並非嚴格意義的架空歷史),賈羽的《入世龍蛇》,真髓的《真髓》也非常不錯。具有潛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錯,但很多人都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在人力的范圍內進行的斗爭。那應該劃入另一個討論的課題。
現代武俠小說是紙上武俠的新階段,理想和言情色彩淡化。

⑥ 武俠小說起源於

武俠小說起源於中國。

武俠小說是中國文學的一個重要流派,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歷史和文學作品。早在先秦時期的《史記》中,就有描述英勇武士和江湖豪傑的故事,這些故事充滿了英勇、忠誠和俠義精神,為武俠小說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在隨後的歷史發展中,唐朝的傳奇小說、宋朝的話本、明清時期的章回小說等文學形式,不斷豐富了武俠小說的內涵和表現手法。比如《水滸傳》描繪了一群英勇的江湖好漢起義反抗腐敗統治的故事,充滿了武俠色彩。

到了20世紀,武俠小說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出現了金庸、古龍、梁羽生等傑出的武俠小說家。他們的作品如《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白發魔女傳》等,不僅在中國內地和港澳台地區廣受歡迎,還被翻譯成多種語言,走向世界。

綜上所述,武俠小說起源於中國,是中國文化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融合了歷史、文化、哲學、武術等多種元素,展現了一個充滿英勇、忠誠和俠義精神的江湖世界。

⑦ 金庸15部武俠小說所述事件的歷史順序

1、《越女劍》--春秋末年

2、《天龍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3、《射鵰英雄傳》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1221年左右)

4、《神鵰俠侶》--南宋理宗紹定五年/六年-開慶元年(1232/1233年-1259年)

5、《倚天屠龍記》--1262/1263年。

南宋末--元末明初

6、《連城訣》--明前中期,根據當時府縣設置,還有寶藏年代推算。

7、《笑傲江湖》--明朝的起止時間為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到公元1644年(崇禎上吊)。

8、《碧血劍》--崇禎六年--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

9、《俠客行》--清初

10、《白馬嘯西風》--清初順治年間

11、《鴛鴦刀》--清中前期

12、《鹿鼎記》--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13、《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14、《雪山飛狐》--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這一天里——從早上 "東方紅日甫從山後升起……"一直到"……月亮正圓……"。

15、《飛狐外傳》-- 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以上是金庸15部小說事件發生的歷史年代順序。

具體的考據可參看下列網址,真是相當佩服他們,能夠從蛛絲馬跡中查出具體年代,厲害啊!

://./question/10421062.?si=2

://./question/7263202.?si=1

熱點內容
一本網球王子同人小說 發布:2024-09-25 21:15:27 瀏覽:762
兩男爭一女好看的小說古代 發布:2024-09-25 21:05:34 瀏覽:783
寫女主已婚的小說 發布:2024-09-25 20:48:58 瀏覽:650
女主角用刀小說 發布:2024-09-25 20:37:17 瀏覽:619
女主角妓女為視角小說 發布:2024-09-25 20:27:00 瀏覽:226
親情亂肉小說合集 發布:2024-09-25 20:25:38 瀏覽:149
男主一直無敵的玄幻後宮小說 發布:2024-09-25 20:25:38 瀏覽:137
方小四小說免費在線閱讀 發布:2024-09-25 20:15:58 瀏覽:418
小說女主的御姐臉 發布:2024-09-25 20:07:19 瀏覽:438
小說古代女會什麼技能 發布:2024-09-25 20:06:33 瀏覽: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