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武俠小說 » 評價香港武俠小說

評價香港武俠小說

發布時間: 2024-10-05 03:34:20

① 【請教】為什麼香港這么流行武俠小說和言情小說

好像是香港流行武俠,台灣流行言情吧。
說到香港文化,繞不過去的就是濃濃的武俠風,這是一種全中國人共通的情懷,這種情懷是中國人血脈相連的證明;是中國的科幻;是中國人的騎士精神。
無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要離、專諸、荊軻等專職刺客,還是不辱使命的唐雎,完璧歸趙的藺相如,博浪一擊的張良,都體現著中國人的俠義精神。三國時期曹植的《白馬篇》和唐朝李白的《俠客行》就是這一精神流傳的最佳證明。
而這種武俠精神在香港得到了極大的發揚,這是香港人民在帝國主義割據下精神上的反抗和對祖國的文化認同相結合的產物。

如果說香港是熱情的,那台灣就是內斂的,這種性格同樣也來自台灣多災多難的遭遇,明朝末年,台灣被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佔領,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又被康熙皇帝統一,到了清末甲午戰爭,又被清政府割讓給日本,從此開始了長達50年的日佔時期,最終於1945年收復,國民黨退守台灣後,和大陸分治至今。

長時間地、反復地被侵略者佔領、統治,使台灣人民一直處於被壓迫和壓抑中。蔣介石退守台灣後,又進行了幾十年的「白色恐怖」,使台灣人民敢怒而不敢言,這一特點使得台灣的文學也圍繞著鄉愁和幽怨

② 80年代香港原版金庸武俠小說值錢嗎

香港很講究版權的,要想拍金庸先生的小說要給版權費,出版也是要給錢的,肯定值錢了。

③ 什麼叫香港新派武俠小說

者眾多,這也是香港報刊的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報刊經營者的所思所<br>
想是如何投合讀者的趣味,增加銷量,連載武俠小說吸引讀者正是出自<br>
這一需求而出現的。<br>
香港新派武俠小說即是緣此而生。1952年,香港武術界太極門與白<br>
鶴門發生爭執,他們先在報紙上互相攻訐,後又約定在澳門新花園擂台<br>
比武,這件事轟動了整個香港,當地的報刊自然不肯放過對這場比賽的<br>
報導渲染。《今晚報》的編者借題發揮,向讀者預告從比賽的第二天起<br>
將有精彩的武俠小說連載滿足讀者,香港新派武俠小說的第一部作品梁<br>
羽生的《龍虎鬥京華》就這樣匆匆問世了。這一經營策略果然有效,小<br>
說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報紙的銷量自然也大增。金庸在自己的《書<br>
劍恩仇錄》、《射鵰英雄傳》名聲大噪後,自己獨立創辦《明報》,以<br>
自己的武俠小說吸引讀者,製造市場。金庸在《明報》連載的第一部武<br>
俠小說是《神鵰俠侶》,在《射鵰英雄傳》的盛名之下再寫這部續集實<br>
非易事,但事關《明報》的興衰,金庸不能不分外注意。在金庸的精心<br>
操作下,《神鵰俠侶》大獲成功,贏得了讀者的歡迎,《明報》也由此<br>
打開了銷路。金庸後來在談到他的武俠小說時,表示最喜歡這部《神鵰<br>
俠侶》,這種喜歡恐怕不完全是基於藝術上的原因,其中分明包含了他<br>
的事業成功的喜悅。<br>
梁羽生、金庸等人的武俠小說創作事實上首先是一種商業行為,新<br>
派武俠小說的形態也就不能不受到商業性的規定。研究新派武俠小說,<br>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視角,但從目下對新派武俠小說的研究來看,這一點<br>
似乎並未引起重視。<br>
新派武俠小說的誕生形式是報紙連載,這就要求作者趕時間、搶速<br>
度,到時候就一定要交出作品,不容遲疑。在這種作者沒有餘裕精雕細<br>
琢的情況下,小說中出現草率之處勢在難免。新派武俠小說中事理邏輯<br>
上的錯漏頗不缺乏,這一點已有不少人指出過,如金庸的朋友許希哲先<br>
生曾專門發表了《忙裡偷閑話武俠——讀金庸的「天龍八部」與「倚天<br>
屠龍記」隨筆》一文,(註:三毛等:《金庸百家談》,春風文藝出版<br>
社1987年11月第1版。)指出了《天龍八部》與《倚天屠龍記》兩部小<br>
說情節上的多處錯誤。金庸曾多次談到,他的小說自報刊連載

④ 當代港台武俠小說的文學成就以及傳播方式

近幾十年最為突出的就是在港台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的崛起,尤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他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閱歷,對武俠精神的理解,對武術知識的掌握,精彩的敘事與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確有許多過人之處。《射鵰英雄傳》中的許多歷史、人物,如南宋時宋與金、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均有歷史史實依據,而丘處機等歷史人物也確有其人,將真實與虛構有機結合,同時又兼有北派武俠小說社會、言情、技擊、神怪四大派之長,同時又完全不同於這四大派,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香港是新派武俠小說發源地,50年代初期,出現第一部現代武俠:《虎鶴雙形》。
50年代屬於梁羽生,代表作《七劍下天山》系列。至《萍蹤俠影》、《雲海玉弓緣》達到個人創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後期作品雖有革變,然而影響不是很大。 梁開創了一個時代,其古典文學素養很扎實,小說中詩詞隨處可見。但尚沒有完全脫離近代武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讀者可以看看,文字和歷史的描寫還是很有水準。
50年代中後期金庸的出現。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學技巧及電影手法予以捏合,在當時港台政治壓抑的年代,讓武俠小說變成暢銷書。並把武俠小說上升到了文學藝術的高度。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這副對聯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在1969年《鹿鼎記》中達到其創作頂峰,然後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體上看,前期到後期是越寫越好。從文字到結構,包括情節的張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時間錯亂的硬傷!可能與其作品在《明報》連載有關。只有一個簡單的情節,天馬行空的進行。到後來造成無法更改的錯誤,例如:《射鵰》中黃蓉出生後,梅、陳二人偷《九陰真經》叛變出桃花島。曲靈風被斷腿後在牛家村作賊時,郭靖與楊康的爹還不認識。那豈不是黃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戀,還喊什麼靖哥哥,裝年輕嗎?後來金在修訂其「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主要作品時,也承認這一硬傷,除此之外上再無大錯。
與金庸同時代香港另有金鋒、張夢還、牟松庭、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人從事武俠小說創作。但是,金庸這座山太高,與他同時代的武俠小說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輩及後起武俠作家或以主觀條件不足,便難乎為繼;多半隻能遵循既往「幫會技擊派」的路數,在江湖仇殺中討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筆後,香港武俠小說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台灣武俠與香港有所區別,在金、梁同時代有司馬翎、卧龍生、獨孤紅、陳青雲、蕭逸等數十位武俠專業作家。根據武俠評論名家葉洪生先生的粗略統計,在武俠小說興盛時期,台灣至少有過三百位武俠作家賴此維生,出版了至少上萬種以上的武俠小說。結集成書則自數部至數十部不等。其中司馬翎、卧龍生、諸葛青雲並稱「台灣三劍客」。
司馬翎在當時影響力最大。博學多才,擅長寫情寫欲、鬥智鬥力。特別是描寫男女在情慾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而其早年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已近乎「道」——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而猶有過之。同輩名家受其影響、啟迪者頗多,如古龍、上官鼎、易容、蕭瑟等皆是。可惜司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創作後期雖有《劍海鷹揚》這部超卓巨著為武俠小說大放異彩,但此後即逐漸走下坡,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筆名所撰《強人》系列作品。當時諸綠葉代表作有卧龍生《仙鶴神針》、諸葛青雲《紫電青霜》、司馬翎《劍氣千幻錄》、獨抱樓主《璧玉弓》、曹若冰《玉扇神劍》、蕭逸《七禽掌》、雲中嶽《古劍殲情記》、丁劍霞《神簫劍客傳》、柳殘陽《玉面修羅》、獨孤紅《雍乾飛龍傳》;還有「鬼派」——書名、內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殺,動輒就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陳青雲《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燈》等。尚可一觀。
真正讓台灣武俠走向世界華人圈的人是古龍。一個可以在台灣武俠小說界大書特書的名字。是台灣武俠小說界唯一可以與金、梁比肩的人。古龍於60年代初期開始寫武俠小說,但業績平平,其間為名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代筆,卻幾可亂真,足見本身確具潛力。在19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劍錄》後,讓人耳目一新。但風格尚未形成,未引起太多波瀾。在1965-1967年間古龍完成了他創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名著,開始走紅。特別是1967年所撰的《鐵血傳奇》(即我們常說的《俠盜楚留香》或香帥傳奇),內雜武俠、文藝及現代心理分析,特別是西方推理小說的架構。讀之如讀東方版的福爾摩斯探案。後來古龍坦言其深受西方和日本推理小說的影響。由此起,古龍武俠小說即脫胎換骨,邁入了新派武俠小說的殿堂。但古龍之變並非到此為止,而是一路狂奔,讓人目不暇接後,恍然猛醒。原來武俠小說可以這樣寫,也可以這樣看。其後他陸續完成《多情劍客無情劍》(即小李飛刀)、《鐵膽大俠魂》二部曲,堪稱神完氣足,兼有傳統與現代「矛盾統一」之美。
70年代初開始,古龍首寫《蕭十一郎》(由於是先有劇本、後來才有小說)的啟發,減少廢話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強肢體語言和場景烘托。從此古龍的變成了一種似詩、類俳句、非散文的怪異文體。可能古大俠覺得此種方式最能表達他的思想,同時又能最大化的掙到稿費。如《流星·蝴蝶·劍》、《歡樂英雄》、《陸小鳳》系列、《七種武器》系列(僅有六種)以及《邊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無一不是用電影分鏡、換景的手法來寫小說。這種簡單直接、動漫化的妄舉,對於中國文字是一種傷害。但盡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間的古龍小說卻「一枝獨秀」,以至於他成為同輩名家及新進作者模仿的對象。 但同時他也害死了這些沒有他那般天縱其才的跟風作家。火紅了十年後,古龍1975年以後的作品每況愈下,也許是被稱為每部作品後都有一個現實中的女主人公和無數瓶XO消耗了他太多的激情。在看過《護花鈴》等他的半部作品後,深深地理解在後期他江郎才盡後酗酒的痛苦。從一個構思或幾千字的開頭就可以換來巨額的金錢和合同,到後期讀者逐漸冷落、出版商追稿時的無情。英年早逝也許是他自己最渴望的結局。1985年古龍在肝硬化的劇痛中走完了他絢爛的一生。
70年代中後期至80年代,溫瑞安在一九七〇年以「溫涼玉」筆名在香港《武俠春秋》發表處女作《追殺》(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時年僅十六歲;雖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像豐富,已見潛力。其早期作品頗受古龍影響,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俠》系列均可見古的痕跡。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還珠小說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虛幻色彩甚濃;而《碎夢刀》、《俠少》、《殺楚》等書,更有許多「詩歌化」的語言文字,耐人尋味。但由一九八七年開始,溫瑞安卻以「現代派」自居。如《殺了你,好嗎?》、《請·請請·請請請》、《力拔山河氣蓋世·牛肉麵》、等等中短篇,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雲。且內容橫七豎八排列,以示其「現代」,以此突出視覺效果。正如他在書中後記中說:「武俠小說必須突變!……成與敗,得與失,我不管,但這樣寫法使我覺得很好玩。」於是中國文字之美,就在溫瑞安的「突變」下,被割裂得支離破碎;而「新派」武俠小說,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徹底「異化」掉了。
從此武俠小說的創作進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黃易從《大劍師》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或者說科幻小說,其間有明顯的田中芳樹的痕跡。到《尋秦記》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從而開創了玄幻武俠小說時代。影響了大批的武俠小說作者,開始轉入玄幻武俠的創作。而黃又變,反而回到正統武俠的路子或者說「異俠」更妥當。其後陸續推出的《破碎虛空》、《翻雲覆雨》均引起強烈反響。《大唐雙龍傳》更是因為互聯網而廣為傳播,讓黃易的名字傳遍華人社會。目前國內多家網站正在連載其新作《邊荒傳說》。黃易深受司馬翎的影響,首重氣勢,如果說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後大多數人的武功已成定勢,丘處機奈何不了梅超風,那他永遠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場華山論劍後,敵我雙方的爭斗就變成算術題般簡單了。我的排名高手和小弟多,你就等著挨扁吧!人的潛力一無所知,而中華武術重視精氣神的完美結合。當黃易在其中加入了時間、體力、精神狀態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俠小說可信度。
2000年後出現大批網路作家從事武俠創作,是好事也是壞事,好是大大豐富和繁榮了讀者的可看種類和數量。但由於網路小說多數是連載,必須按時交稿,以及網路作家的不可見和隨意性,導致大量太監作品出現。另有部分作家因為網站倒閉等原因導致作品連載出現中斷。短短的幾年時間,武俠小說的發展非常迅速,在大陸和港台嶄露頭角的年輕作家很多,具備與梁、金、古、黃比肩潛力的也就僅僅幾位。其他如老豬的《紫川》(軍事歷史小說)(確切的說,紫川是部大雜燴,並非嚴格意義的架空歷史),賈羽的《入世龍蛇》,真髓的《真髓》也非常不錯。具有潛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錯,但很多人都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在人力的范圍內進行的斗爭。那應該劃入另一個討論的課題。現代武俠小說是紙上武俠的新階段,理想和言情色彩淡化。

參考:http://ke..com/view/2629.htm?fr=aladdin

⑤ 關於武俠小說

那就是著名的神州劍氣升海上了。

發不全,樓主去播客里看

簡述台港武俠小說的興起、沿革與出版

一、追本溯源,一脈相承

編印「台港新派武俠小說精品大展」系列叢書,是中國文壇的大事,也是盛事。

受命主編這套書,是榮幸,也是責任。

帶著喜悅,也帶著惶恐,說明一下我的想法

和做

法。

「小說」,在過去被視作「雕蟲小技」的「道」,而「武俠小說」就更是「小道中

的小

道」了。

由於時代的改變,今天的武俠小說已有了它一定的地位。

香港、台灣、大陸乃至海外,有相當多的學者、專家們像「治學」、「治史」一樣

庄嚴

地在研究它。

他們中有人以西方的文藝理論、文藝心理、美學來剖析、批評它;有人則

像金

聖嘆批「才子書」那樣來解讀它。

我是一個主編報紙副刊近三十年的新聞工作者,我的職責就是負責替讀者「找好稿

子、

好作品」。

我國有句俗話:「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調。

」看了三十年的稿

,多

多少少會看「門道」了,在這套系列叢書的「導讀」里,我沒有什麼「高深」和「高明

」的

學問和卓見,只是如何找出「熱鬧」和「門道」來與讀者共享。

這套「台港新派武俠小說精品大展」標榜的是「新」。

「新」,必然是由「舊」孕育、蛻化而來。

武俠小說自然也不能例外。

換「新」就

不能

棄「舊」。

綜合學者、專家的考據,為武俠小說清理出一支簡略的「話系」:

它應當是起源於太史公的《游俠列傳》,歷經唐人傳奇、宋人評話、清人俠義與公

案說

部,降至民國,有海上漱石生、平江不肖生及趙煥亭等人輩出,並逐漸發揚光大,武俠

小說

於焉成型,並成為大眾文學的主流。

到了三、四十年代,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王度廬、朱貞木等北派諸大家與南

方的

顧明道、姚民哀、文公直等崛起武林,開家立派,奠定了武林霸業。

到了一九四九年,近三百萬軍民湧入台灣,數十萬人涌進彈丸小島的香港。

這批萬

里投

荒的遊子,在客鄉草建家園,生活雖日趨安定,但精神食量仍極貧乏,於是,一些藏在



底、渡海而來的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等,就被人當做奇貨般的搜求出來,加以翻印出售



一時台、港兩地的書攤以及剛興起的小說出租店都擺滿這些翻印版本的武俠小說。

這批

寄旅天涯的遊子,就全靠這些俠義恩仇、才子佳人的故事,來排遣那滿懷鄉思、無盡離

愁。

隨後有一段時用,台灣當局為了「安內」、為了防止「思鄉毒素」影響「民心士氣

」,

在 *** 法令下,對凡屬身在大陸的作家的作品,一律予以查禁;稍後,連香港版的新舊



說,也在「暴雨專案」之下遭到全面封殺。

台灣的武俠文壇,正因為有那些新、舊版本的「以身為道」,像浴火歷劫重生的鳳

凰,

像蟲蛹蛻化成的彩蝶,像蠶蛹的破繭而出,孕育出延續的種子,為台灣武俠小說締造出

以後

燦爛、鼎盛的新機和黃金歲月。

二、興起。

數台、港英雄霸主

到了一九五二年,台灣局面趨於穩定。

*** 當局實施地方自治,提高民權,開始重

視新

聞輿論;民營報紙也在此時相繼問世。

民營報紙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首須充實內容,而競爭最具威力的利器就是副刊

,於

是,《大華晚報》第一家刊出了郎紅浣的長篇武俠小說《古瑟哀弦》,開了風氣之先。

新聞、出版較為開放的香港,也於一九五五年前後,升起兩道沖霄劍氣,那就是梁

羽生

和金庸兩位先生的崛起武林。

當時,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連載於香港《大公報》,行後,《新晚報》刊出金

庸的

《書劍恩仇錄》。

由於反應奇佳,其他報刊群起效尤,紛紛尋訪「武林高手」。

原本服

務文

化界的如張夢還、牟松庭、倪匡等人,立即棄文從「武」,先後紛騎策馬,躍上武俠文

壇。

此時台灣《大華晚報》上郎紅浣的三代英雄故事,才不過寫到第二代。

在此期間,同屬民營的《自立晚報》和《民族晚報》,雖曾連載過太瘦生、龍井天

等人

的武俠小說,唯時有時輟,自難與郎先生論劍爭雄。

一九五七年,台灣又崛起兩位武俠名家。

一位是伴霞樓主,他以《八荒英雄傳》及

《紫

府迷蹤》雄據《聯合報》副刊。

另一位就是名滿海內外的卧龍生。

卧龍生,本名牛鶴亭,河南人。

河南為中華文化發祥之地;豫省流行的河南梆子,

以其

特有的民俗色彩,不但通俗,更蘊藏了豐富的民族幽默。

卧龍生少小離家,未能接受完

整的

教育,但他能在梆子戲、大鼓書以及《彭公案》、《七俠五義》等俠義小說里汲取到精

華,

加上他得天獨厚的才情,從軍中退役後,蟄居台中時,為玉書出版社試寫了第一部小說

《驚

虹一劍震江猢》。

哪知「牛」刀小試即「名動江湖」,於是《風塵俠隱》很快便在台中《民聲日報》

與讀

者見面。

挾《驚虹》、《俠隱》的聲威北上,一九五八年他又以《飛燕驚龍》一書進據《大

華晚

報》副刊,與郎紅浣先生「老少雙俠」平分天下。

此時,諸葛青雲、司馬翎也應運並出,雙雙躍馬揮戈,逐鹿爭鼎。

諸葛青雲出身將門,幼時隨父戎馬天涯,今日燕趙,明天蘇杭,年未及冠,游屐已

遍及

大半個中國,加以博聞強記,對還珠樓生更是心儀私淑,是以他的小說走的完全是還珠

的路

子,其後雖思突破,卻終未能跳出還珠掌心。

是時,他正以《一劍光寒十四州》在《徵信新聞報》副刊圖霸王業。

司馬翎,又署吳樓居士,也是一位出身將門的少年俠士,此時正負笈政治大學,並



《關洛風雲錄》一書雄峙《民族晚報》,也有待機主盟武林的雄圖。

這三位便是當時武俠小說界譽稱的「三劍客」;加上已享盛名的伴霞樓主,合稱「

四霸

天」。

這譽滿台、港的四支健筆,在名編輯王潛石的擘劃下,合辦了台灣第一本大型武俠

雜志

《藝與文》。

只可惜世事瞬變,不久,這本獨一無二的武俠雜志,就因伴霞樓主一劍下

香江

而風流雲散。

三、黃金歲月

台灣的《藝與文》停刊不久,一九五九年,香港卻出現了兩本武俠雜志。

一本是《

武俠

小說周報》,另一本便是壽命最長、至今仍在發行的《武俠世界》。

《武俠世界》是以「廣派」作家蹄風、金鋒、江一明等為台柱,《武俠小說周報》

則由

張夢還掛帥。

是時的梁羽生正在埋首創作他的《七劍下天山》,而金庸也正以《射鵰英雄傳》力

拼張

夢還的《沉劍飛龍記》,「戰況」之激烈,被傳播界稱之為「龍雕之戰」。

由於武俠小說廣受歡迎,報紙發行量大增。

報老闆自然財源滾滾,大發利市。

金庸真不愧是天縱英才,他聰明絕頂,一看香港行情,自不甘為人作嫁,遂於一九

六○

年毅然創辦《明報》。

次年又創辦了香港第三本武俠雜志——《武俠與歷史》。

香港出版業中原本一枝獨秀的偉青出版社也因「武林」、「三育」的繼起,形成三

足鼎

立的局面。

在這三數年中,台灣雖沒有出現過任何武俠雜志,但出版武俠小說的出版社,卻先

後成

立了幾十家,而小說出租店更蓬勃發展到三千餘家。

台灣這種畸型的發展,完全由於市場大量的需要。

此期間,台灣的報紙,家家競載武俠小說。

幾位當代名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司



翎,每人每天至少有兩篇小說在報刊連載;卧龍生全盛期有四五篇。

他們不但收入豐厚

,而

且「社會地位」也身價百倍。

流風所至,引得各行各業的人士,個個摩拳擦掌,拍刀躍馬,想闖進武俠天地碰碰



氣。

這不僅是武林的戰國時代,也正是武俠小說所僅見的一段黃金歲月,而台灣武俠文

壇在

這風雲際會的盛時,的確也人才輩出。

原有的名家,除郎紅浣先生因年高退出江湖、頤養天年,伴霞樓主遠走香江、俠蹤

杳杳

外,卧龍生的《玉釵盟》、《無名蕭》、《降雪玄霜》、《素手劫》、《風雨燕歸來》

等,

都在這時期完成。

司馬翎也寫出了《掛劍還情記》、《八表雄風》、《劍神傳》等名著。

諸葛青雲的

《紫

電青霜》、《奪魂旗》、《折劍為盟》、《玉女黃衫》、《半劍一鈴》等,也陸續問世



其他如柳殘陽的《玉面修羅》、東方玉的《北山驚龍》、武陵樵子的《十年孤劍滄



盟》、南湘野叟的《碧血丹心》、丁劍霞的《八方風雨會中州》、獨抱樓主的《碧玉弓

》、

蕭逸的《鐵雁霜翎》、古如風的《古佛心燈》、慕容美的《英雄淚》、秦紅的《無雙劍

》、

孫玉鑫的《萬里雲羅一雁飛》、墨餘生的《海天情侶》、上官鼎的《烽原豪俠傳》、陸

魚的

《少年行》、高庸的《天龍卷》等等,都是膾炙人口、名噪一時的作品。

這時,古龍已俠影初現。

他早期的作品《孤星劍》、《劍毒梅香》、《游俠錄》等

也都

在此一時期完成。

至一九 *** 、一九六五年間,台灣武俠文壇又亮起三道星光——

易容,因替卧龍生續完《天香飆》,並完成第一部署名「易容」的處女作《血海行

舟》,立時名揚武林,又繼續寫出《王者之劍》、《大俠魂》、《河嶽點將錄》。

雖然

就此

封劍,但這幾部佳作至今仍暢銷不衰。

另一位是接寫諸葛青雲《血掌龍幡》一炮而紅的獨孤紅。

他因此而自立門戶,先後

寫出

《雍乾飛龍傳》、《大明英烈傳》、《滿江紅》、《丹心錄》、《玉翎雕》等名篇,而

躋身

名家行列。

再一位也是以接寫諸葛青雲《江湖夜雨十年燈》而震撼武林的司馬紫煙。

他連筆名

都和

諸葛青雲成了有趣的對偶。

司馬紫煙著作甚豐,其中三部尤其出色。

第一部就是代諸葛執筆的《江湖夜雨十年

燈》;第二部是《圓月彎刀》,卻又早成了古龍名下的作品(古龍定書名,並寫了前十

章,

稿約太多,無暇繼續,即請司馬紫煙續完,最後仍由古龍修改定稿,著作權屬於古龍)

;第

三部是在《大華晚報》連載長達五年、一百五十萬字的《紫玉釵》。

此書在漢麟出版社

出版

時,分成了《上林春》、《長干行》、《玉釵寒》三大部,雖然書名典雅,並精心排印

,卻

「叫好不叫座」,因為讀者不承認它是武俠小說,只承認它是「歷史小說」。

這一段繁華錦銹的黃金歲月,維持了五年之久。

所謂「盛極必衰」。

當時的台灣,

有不

少政治迷信、政治禁忌。

一些無聊的官僚、政客,對武俠小說、電視劇、京劇,制訂了

不少

無聊的框框,包括:不能罵「老不死」、不能談「剪除貪官污吏」、不能提「朝代興亡

」、

不能「引起思家、思鄉」等。

像京劇的《如王別姬》、《四郎探母》就是這樣被禁演的



這時,武俠小說里的俠客,既無貪官可除,當然毋庸「替天行道」,只好一個個去



「秘笈」、挖「寶藏」了。

所以,台灣武俠小說被人詬病為「武而不俠」,實在其來有自。

這些無聊的框框,當然也扼殺了武俠小說的生機。

四、古龍之前無「新派」

天下事沒有一成不變的。

近年來,因武俠小說已受到一定的肯定,遂有了「新派」



說。

許多論者咸認為金庸、梁羽生二位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

這種說法筆者不能苟同。

我敬佩金、梁二位的成就,但那隻是「變」而不能算「新

」。

這就像傳一詳。

《詩》三百篇是詩,到了「太康體」、「元嘉體」還是詩,再到了「徐



體」、「齊梁詩」、「玉台體」、「元和體」、「長慶體」、「西昆體」,它還是詩。

對這

些,學者、論者僅能將千年以來的詩區分為「古詩」、「近體詩」或「今體詩」,而不

敢稱

它是「新詩」。

只是到了「五四」,胡適之、徐志摩出,他們的詩才算是「新」詩。

同理,武俠小說只有到了古龍才算是「新」,才堪稱之為「新派」。

也正因為古龍



「脫胎換骨」、「重臨江湖」,才又為武俠小說締造出另一高峰。

古龍,彷彿他天生就是個浪子。

有家,卻享受不到家的溫馨;喜好西洋文學,環境

又使

他無法在「淡江英專」深造下去。

自動休學後,就仗著一支代劍的筆,闖盪江湖,四海



家。

一九六○年前後,他曾和如日中天的「三劍客」訂交,過從甚密。

但卧龍的梟雄、

諸葛

的霸氣、司馬的深沉,使他感受到「三大」的壓力,也使他悟出要想和「三大」並駕齊

驅、

一較身手,就必須求變、求新的道理。

於是,他伴著一位具「田園美質」的小家碧玉,遠避塵囂,在一處青山碧水的小鎮

,過

著半隱的生活。

浪子和田園,是無法諧和的色調。

不到三年,他就痛苦地離開了小鎮,也揮別了那

位相

伴三年的「她」,帶著無邊的迷惘與落寞,重又投入浩瀚江湖。

三年的山林生涯,對他的創作確有相當大的啟迪。

《絕代雙驕》和《楚留香傳奇》

中的

《血海飄香》都是在重入江湖後完成的。

這兩部作品問世後,古龍的名氣越來越大,鈔票越來越多,交遊也越來越廣。

相識滿天下,古龍身邊沒有斷過朋友,但知己又有幾人?

秦樓舞榭,千金買笑,依紅偎翠,名劍風流。

古龍身邊從未斷過女人,然而,他究

竟真

愛過誰?誰又真愛過他?酒醒人散後,依然是一片寂寞,無邊蕭瑟。

這些悲、歡、離、合,點綴了他的浪子生涯,也走進了他的小說。

於是,他寫出了《風雲第一刀》。

上半部一九六八年連載於香港《武俠世界》,下

部易

名《鐵膽大俠魂)連載於一九六九年創刊的香港第四本武俠雜志——《武俠春秋》,一

九六

○年出單行本時將上下部兩部合並,改名為《多情到客無情劍》。

(此名雖有詩意,但

將第

一主角「小李飛刀」換成「劍客」卻不夠妥當,故上海學林出版社將其恢復原名。



此時,香港梁羽生的巔峰之作《萍蹤俠影錄》、《白發魔女傳》以及《雲海玉弓緣

》均

已完成。

金庸的《天龍八部》和《笑傲江湖》果真是笑傲江湖,睥視武林,嚴然有主盟

武林

天下的雄姿。

而張夢還卻於此時退出武林去做專業騎師,牟松庭也因故退隱,蹄風移居加拿大,



「天下第一快筆」的倪匡忽然興趣大變,改寫起現代動作和科幻小說。

香港武俠文壇的「青黃不接」,只有靠台灣作家的供稿,古龍當然成了第一人選。

就在這一年,他攜帶一位「東洋美女」搬進了台北市牯嶺街的「三福公寓」,過著

神仙

美眷般的生活。

這段日子,是古龍一生最快樂、創作力最旺盛的時期。

為了靜靜品嘗、享受這在美好的生活,古龍屏絕了那些交遊,但有三個人是僅有的



外:一個是「新派」武俠名家高庸,一個是曾多次為各武俠名家捉刀、號稱「天下第一



手」的於東樓,還有一個便是正以科幻小說享譽香港的倪匡。

在「三福」這段幸福的日子裡,他每天都和高庸、於東樓同進同出,一起談故事、



稿,夜晚則一起去喝酒。

他那幾部名著如《風雲第一刀》,《蕭十一郎》,《流星·蝴

蝶·

劍》,《歡樂英雄》,《天涯·明月·刀》,《大人物》,《驚魂六記》第一部的《血



鵡》,《江湖人》第一部的《三少爺的劍》,《楚留香傳奇》續集的《鬼戀傳奇》、《

蝙蝠

傳奇》、《桃花傳奇》、《七種武器》的前五部《長生劍》、《碧玉刀》、《孔雀翎》



《多情環》、《霸王槍》,還有金庸親自向他約稿的《陸小風傳奇》等等,幾乎都是在

這里

完稿的。

「三福公寓」似乎是塊「福」地,古龍就在這里不知不覺中已登上「新派」掌門人

的寶

座。

高庸也因寫《紙刀》和《禍水雙侶》等佳作,而逐漸受到電視界的重視,終於成了

台灣

最負盛名的編劇人之一;而於東樓也在此時創辦了漢麟出版社,社址就在「三福公寓」



下。

一九七二年,古龍離開了那位日本美女,又開始了他的浪子生涯。

香港的武俠小說業,此時受到電視台紛紛搶拍武俠劇的影響,市場一蹶不振。

金庸

寫完

《鹿鼎記》之後,將《明報》副刊的地盤讓給了古龍,宣告封筆。

香江的武林天下,靠

梁羽

生一人就獨木難支了。

台灣武俠小說業也因日本漫畫(動畫片)和武俠片的涌進,生意一落千丈,無復當

年盛

況。

盡管古龍魅力十足,但他的作品越來越少,自然無法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

幾位成名的作家,為了生存,也為了迎合讀者的口味,紛紛改變風格,競相仿效古

龍,

希望寫出更新、更好的作品。

在此風尚下,司馬翎的《玉鉤斜》、《飛羽天關》,慕容美的《燭影搖紅》、《天



星》,柳殘陽的《梟中雄》、《拂曉刺殺》、《明月不再》等也風光一時。

「新派」統一了武林,古龍當然成了實至名歸的「武林至尊」。

(按:OK!至尊武俠掃

校)

正所謂「譽,謗亦隨之」,此時有人批評古龍武功招式寫得太少,不像武俠小說。

陳曉

林先生在他的《奇與正》一文中就說過:「武俠小說發展到古龍時,已經沒有辦法用武

功或

招式來討好、吸引讀者,因為讀者所要看的武俠小說內涵,恐怕不再是一招一式的問題

。」

也有人說古龍缺乏「舊的學養」,少了詩情畫意的味道。

也有人批評他行文和排列的方式。

但我卻認為,這些地方正是他的「變」和「新」的所在。

在此試舉《風雲第一刀》

第四

十五章《千鈞一發》中的一段:

他也希望郭嵩陽還沒有遇到荊無命和上官金虹。

他只希望自己現在趕去還不太遲。

現在的確還不太遲。

秋日仍未落到山後,泉水在陽光里閃爍如金。

金黃色的泉水中,忽然飄來一片楓葉。

接著是

兩片,三片,七片,八片……無數片。

楓葉紅如血,泉水也被染紅了。

秋尚未殘,楓葉怎會凋落?

這種寫法,已冶情景於化境。

你能說他沒有「詩意」嗎?

這樣的排列,又有什麼不好?

而除了古龍,誰有如此匠心妙筆?誰又作過如此的嘗試?

五、武俠風雲似乎落幕了。

一九七三年,台灣武俠出版業似乎沉入谷底;原本三千多家武俠小說出租店,剩下

的不

到一半,且多半改以出租漫畫和娃娃書為主。

武俠出版業的「龍頭」真善美出版社改印「仙道叢書」,春秋出版社正計劃移民美

國,

「海光」、「新台」早已先後轉行,「大美」、」四維」、「明祥」和「新生」,都因

老闆

去世而停業,僅剩下「光大」、「南琪」等支撐殘局。

香港的《武俠小說周報》、《武俠與歷史》早已停刊,《武俠世界》和《武俠春秋

》也

全賴台灣作家的作品才得以支撐。

至於專出武俠書的那幾家出版社,早已轉了方向,唯有《武俠世界》所屬的環球圖

書公

司和《武俠春秋》所屬的鶴鳴出版公司還偶爾將雜志上刊用的名著,集印出一些單行本

,其

他如「毅力」等出版社,只能靠翻印台灣的作品苟延殘喘。

在此期間,古龍的名著如《風雲第一刀》、《流星·蝴蝶·劍》、《蕭十一郎》、

《楚

留香傳奇》和《陸小鳳》等,都被香港邵氏影業公司以大手筆的氣魂一一拍成電影,台

、港

兩地的電視台也把他的小說搶拍成連續劇。

一時街頭巷尾所看到的都是他的電影海報,

聽到

的都是影、視中的主題曲,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古龍旋風。」

漢麟出版社和桂冠出版社送乘機把古龍的小說改變版式精版精印,大受歡迎,為市

場掀

起再一次 *** 。

為了配合這種版本,租書店不得不改制書架。

過去不屑銷售武俠小說的

各大

書局,甚至連鐵路、公路車站的小賣部和機場的書廊都爭相銷售。

這實在是武俠小說式

微中

的異數。

風氣一開,也帶動了武俠小說版本的革新。

「漢麟」一戰成功,創下輝煌成果。

武俠名家繼古龍之後,卧龍生、柳殘陽、獨孤

紅、

慕容美、司馬紫煙、秦紅等盡歸「漢鱗」旗下,大有一統武林之勢。

只是這些名家大多已過中年,創作力日衰,武俠文壇隱呈欲振乏力的傾向,就在此

際,

幸有新星溫瑞安之崛起。

溫瑞安正值英年,筆疾如風。

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年,連續推出了《神州奇俠》



《四大名捕》、《白衣方振眉》系列作品。

一九八一年他因「政治」問題被迫離台,去香港另闖天下。

一九八二年後,他除了

續寫

《神州奇俠》、《四大名捕》、《白衣方振眉》等系列作品外,又創出「神相李布衣」



「七大寇」系列,開始創出「後武俠時代」這個名詞。

姑不論「後武俠時代」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武俠,也不知他能否像金庸、古龍一樣

創造

一個更新的武俠時代,但他勇於求變、求新的精神,還是值得稱許和鼓勵的。

這時,香港除了溫瑞安之外,以接寫古龍《驚魂六記》脫穎而出的黃鷹(本名王明

)也

日漸走紅,他仿效古龍手法,寫出了《天蠶變》、《名劍》、《大俠沈勝衣》等故事;

青年

作家龍乘風(本名陳劍光)也摹仿古龍筆法,寫出以龍城璧為主角的《快刀浪子》系列



說,均深受年輕讀者的喜愛。

台灣再度綻放的「武俠美景」,轉眼就又凋謝,古龍和梅寶珠女士結婚,但婚姻生

活並

沒有給他帶來創作靈感,這個浪子的酒反而越喝越多,體能也越來越差,稿子也越寫越

少。

而漢麟出版社也把發行的權利和義務轉給了以發行見長的萬盛出版公司。

於東樓放



「鐵算盤」。

也沒有拿起筆,卻一襲征衫、雲游四海去了。

一九八七年,古龍再做新郎,與第二位太太於秀玲女士結婚,不久便英年遽逝,結

束了

短短四十八年、卻多采多姿而又殘破、寂寞的一生。

慕容美、司馬翎、孫玉鑫、司馬紫煙也相繼謝世。

台灣武俠的黃金歲月、風雲時代

,似

乎已開始落幕了。

六、江河萬古,仁俠千秋

在蒙蒙陰霾中,香港武俠電影再度興起,卧龍生受邀重新修訂《仙鶴神針》,是名

《新

仙鶴神針》;「逃禪」的於東樓也在友好的鼓舞下,重新拿起那支沉重的筆,一九八八

至一

九九三年,他先後完成了《鐵劍流星》、《魔手飛環》(《碧血黃金》系列作)、《短



行》和《俠者》。

他的作品故事明快,用筆簡潔,寫英雄不神化,寫紅顏各具風情,較 *** 裸的古龍

更含

蘊有致。

在一片凋零中,於東樓重返江湖,而開始創作他自己的武俠小說,他能不能人力回

天、

挽此武林浩劫?誰也不敢保證。

但「繼往開來」的事總是需要人來做,有人做才有希望

,武

俠小說也一樣。

同時,我堅信:世上只要有人類,就會有紛爭和恩怨;只要有人類,就會有惻隱和



情。

惻隱就是「仁」,同情就是「俠」。

江河萬古不滅,仁俠也必與人類永存天地;而彰顯、歌頌仁、俠精神的武俠小說,

也當

然會日新又新,萬古長存,永遠不致成為「走進歷史」的歷史名詞。

⑥ 香港武俠小說的特點

梁羽生:歷史性較強,人物性格較清晰,正就是正,邪就是邪
金庸:歷史性一般,但故事較精彩,有些人亦正亦邪
古龍:基本沒有歷史性,有些天馬行空,還有些虎頭蛇尾

熱點內容
穿紅色衣服的古代小說 發布:2024-10-05 14:19:11 瀏覽:510
戶外小說全集免費閱讀 發布:2024-10-05 14:09:57 瀏覽:447
求一劍尊修真小說女主叫小玉 發布:2024-10-05 14:09:11 瀏覽:346
我的世界手機小說大全下載電腦版 發布:2024-10-05 14:00:21 瀏覽:158
男主姓秦的黑道小說女主姓喬 發布:2024-10-05 14:00:18 瀏覽:521
古代逗比小說名字 發布:2024-10-05 13:55:17 瀏覽:1000
陸少寵妻99度小說免費 發布:2024-10-05 13:51:46 瀏覽:293
離婚老婆後悔女婿小說 發布:2024-10-05 13:37:04 瀏覽:20
病嬌小說推薦修真 發布:2024-10-05 13:33:32 瀏覽:711
古代言情文有肉的小說 發布:2024-10-05 12:57:21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