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庸的武俠小說經典
❶ 為什麼大家都很喜歡看金庸寫的武俠小說呢
華羅庚喻之為:成人的童話
❷ 金庸的小說為什麼能堪稱經典
金庸先生的小說情節豐富曲折離奇,人物形象塑造生動豐滿,其故事題材設計廣泛,男女老少都愛讀,被譽為一代武俠經典,不知道陪伴多少人成長,點綴了多少人的青春。
金庸先生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他那些優秀的作品將會永遠陪伴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成長。我寧可相信金庸先生失去了他所描述的那個磅礴大氣的江湖,去了那個他一直熱愛並為之不斷奮斗的武俠世界。
❸ 為什麼金庸古龍的武俠被奉為經典,網路玄幻小說卻不被廣泛承認
金庸一代的武俠小說受當時社會文化的影響加上自身文學修養,才會在那個年代寫出屬於自己特點的作品。現在社會的網路作者出發點和老一代不一樣,第一他們要收入,第二為收入就要有字數的要求,第三讀者都是以中青為主,社會壓力大很多讀者需要通過讀爽文來放鬆自己同時通過主人公來發瀉自己的感情。所以現在小說適合現代人的需求。再有假設一下,讓上代大手按照現代作者的寫作速度來寫,我估計不見得誰高誰低。
我更喜歡標新立異的古龍,一本小說只取高潮,每一個字都是經典,金庸在寫偉人的生平傳記,古龍在寫普通群體里的代表的重大事跡,金庸的主角都是大俠,江湖不是只有大俠,有流浪人李尋歡,有殺手孟星魂,有聲名顯赫的年輕人陸小鳳楚留香,有復仇者傅紅雪,有捕快柳長街,有普通老百姓郭大路,雖然他們不是大俠但是他們都熱愛生活,忠於友情,相信正義,生活中哪裡有那麼多大俠!可以說金庸在寫童話,古龍在寫生活。
❹ 為什麼金庸的武俠小說那麼受歡迎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飽滿,故事邏輯清晰緊密,讀來往往令人慾罷不能,拍案叫絕。數十年來,他的多部作品被反復翻拍,書籍發行量更是超過千萬,很多作品都成為了一代武俠經典。
最重要的是,金庸的小說弘揚的都是懲惡揚善的正能量主題。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它不僅僅豐富了中國武俠小說的內容,更突出了中國武俠的精神,這才是其作品暢銷不衰的真正原因。
❺ 武俠小說的經典之處體現在哪些地方
很多人都在疑惑,為什麼金庸的小說會成為經典的武俠小說,明明在我們現在寫武俠小說的人非常多,但是很難再見到像金庸那麼經典的小說。那麼到底為什麼金庸的武俠小說會成為經典,而現在的武俠小說卻沒有成為經典呢?
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會成為經典,是因為,他不是為了描繪武俠而寫武俠,花哨的機遇、招式以及武器,不是一本武俠小說必備的,只是點綴,錦上添花的用途,一本武俠小說的必備的應該還是他的武俠魂,表達的思想與內涵。
❻ 金庸的小說為什麼能堪稱經典
說起武俠小說,估計金庸敢說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是什麼原因讓金庸的武俠小說那麼經典、耐看?下面小編就來嘗試分析一下。
一、虛實結合
既然是小說,就免不了虛構。無巧不成書,小說故事的構建必然要虛寫的精彩紛呈,然而完全的虛構就會使得文章根基不穩,因此必須結合一些實際的東西。金庸的作品很多地方做到貼合歷史史料,如倚天中的朱元璋,神鵰中的丘處機、成吉思汗、鹿鼎記中的康熙、鰲拜等人在歷史上都實有其人,很多情節與歷史上也較為接近。可以說金庸作品中除了武功、門派是虛構以外,很多情節都貼近史實,有很強的真實性與歷史感。而其他一些小說往往只有開頭一個故事發生在什麼年間,一句話敷衍了事,後面就完全自己發揮,天馬行空了!
二、注重細節
金庸小說往往故事線很長,時間跨度基本都在百年以上,涉及人物眾多,情節又經常有改朝換代,在這樣龐雜的背景中闡述故事,金庸能做到基本沒有紕漏與破綻。情節生發和流動自然合理,且對每一個配角都比較認真對待,用心塑造人物性格與命運特點。如鳩摩智、全冠清、江南七怪,而其他武俠小說中,對配角往往是敷衍的態度,隨口一編,造個人物,把情節帶過即可,細節不夠完善,配角往往是配而無角。
三、立意高遠
往往很多武俠小說只能做到武,而很難看到俠的光輝,金庸獨辟蹊徑,開創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境界,一下子讓英雄形象脫離低級趣味,更符合英雄人物在歷史中的正面形象,同時也引起了讀者對作品的深深共鳴。
四、武俠江湖觀
很多武俠作品中,故事發展往往靠愛情帶動,人物不是好勇鬥狠,就是糾纏不清,而金庸作品注重武俠世界營造,讓江湖人物的生活更加豐富,比如楊過在活死人墓的生活、江南七怪在漠北培養郭靖等,將武俠世界的與眾不同寫的真實可見。
五、知識淵博
金庸在國學上的造詣可謂集大成者,詩詞歌賦、經史子集、宗教文化等,金庸旁徵博引,信手拈來,如《天龍八部》的開篇中,段譽隨普洱茶商馬五德來到無量山,誤入無量劍湖宮,進入石洞看到神仙姐姐塑像,練成「凌波微步」。無量一詞就是釋教用語。再有鍾靈名字取自「鍾靈毓秀」,射鵰中的五絕按照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對應五行,東邪黃葯師,西毒歐陽鋒,南帝一燈大師,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分別帶有金木水火土的偏旁。而很多小說中人物姓名往往什麼威風叫什麼,什麼霸氣叫什麼。
老鐵們,分析不對之處,敬請指正,你們又有哪些想法呢?
❼ 武俠小說中,為何金庸的作品評價最高
作為一個資深的金庸小說愛好者,我工作之後的第一筆工資就用來買了一套三聯版的《金庸全集》。對於金庸先生,我並不敢妄加評論,只是作為一名愛好者,來說說為什麼我對金庸武俠如此喜愛。
金庸小說中蘊藏著許多武俠之外的文化內涵。
黃蓉做菜、令狐沖品酒,是傳統飲食文化的體現;許多作品中都出現了將琴棋書畫融入武學;很多地方直接引用的詩詞歌賦,乃至道經、佛經;「無招勝有招」、「不羈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更是道家思想在武學中的境界體現。
詩詞也好,哲理也罷,這種融入天衣無縫,令讀者覺得趣味無窮。在小說里讀到這些,反而讓人有了探究的興趣,遠勝教科書上死板的大道理說教。
這是金庸小說中一直倡導的核心。這也正是中國人幾千年文明下的情懷。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不僅將郭靖的大俠形象牢牢樹立在我們心中,更是使得武俠小說這種通俗文學形式,脫離了名利與個人恩怨的膚淺,從根本上提高了一個層次。
我也很喜歡古龍的小說。如果用武功的方式來對比的話,那麼古龍更像是那種「以招式奇詭取勝」的江湖客,古龍的作品讀起來更像偵探小說;而金庸作品是「內力取勝」,如同蕭峰大戰聚賢庄,一套太祖長拳力戰群雄。
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成年人,屈從於現實的壓力,但心中終究還是有夢想的。武俠小說符合我們的夢想,它是孤獨愁悶時解憂的酒,它是心中不平時出鞘的劍。
金庸的武俠小說,語言通俗易懂,內容老少咸宜。故事性、趣味性都很強,還可以學習到不少文化和歷史方面的知識與背景。
它影響了數代人。我中學時和父親搶著看一部《倚天屠龍記》;工作後外公要我送他一套《神鵰俠侶》作生日禮物;如今朋友家上中學的孩子來跟我借閱《射鵰英雄傳》。
按照年齡和時代推算,現在許多從事文學創作和文學評論的作家、作者,很可能都曾是金庸先生的忠實讀者。
影視作品的影響自然也是功不可沒,它讓這些故事流傳更廣。——就算你沒看過小說,影視劇總會看過那麼一兩部的。金庸作品是被翻拍最多的,——這也正從側面證明了這些作品是多麼深入人心,以致於「有華人處必有金庸」。
從最初的《書劍恩仇錄》,到射鵰三部曲,再到最後的《鹿鼎記》,我們仔細品味這些作品,依稀能夠看到金庸先生自身的不斷成熟。
先生自己曾說過,從《書劍恩仇錄》到《鹿鼎記》,「大概是歷史觀進步了」。——這是我最想為金庸先生喝彩的地方。
金庸先生後期的幾部作品,內涵愈加豐富,愈加值得讀者玩味。
《天龍八部》蕭峰的故事,提出了個人命運、民族、國家歸屬感的大問題。——我們知道金庸先生其時正是生活在香港的中國人。
《笑傲江湖》可以說已經跳出了傳統的「武俠」范疇,帶有極為鮮明的政治色彩。
《鹿鼎記》更是兼具文學性、思想性、藝術性,借著韋小寶這一人物的嬉笑怒罵,將反諷隱喻運用得爐火純青。
附:金庸作品年表
❽ 金庸和古龍都是武俠小說的作者,為何金庸更出名些
金庸和古龍都是武俠小說的作者,金庸更出名的原因如下:
第一:金庸有更多的作品被拍成了影視作品。
雖然金庸和古龍都是武俠小說的作者,但是畢竟喜歡看武俠小說的人不算太多。而喜歡看武俠影視劇的人卻很多,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看書,喜歡看電視劇。他們認為看電視劇會更加有畫面感也可以更直接的了解這部小說的主要內容,所以關注金庸和古龍的人就會尋找電視劇來看。
第三:金庸作品火得更多。
金庸的作品中有非常多的作品都很紅,他不是只有一個代表作或者兩個代表作,可以找到非常多的作品都可以代表他。到現在位置他的作品拍成電視劇的就要非常多。但是古龍的作品很多,能夠挑選出來的爆紅的作品卻屈指可數。
❾ 為什麼金庸成了經典
金庸本人在國學方面有一定造詣,包括詩詞歌賦、儒家經典、歷史史實和佛道文化等。這些在他的作品中有大量體現,使他的武俠引經據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如人物的命名,木婉清取自「水清木華婉兮清揚」,鍾靈取自」鍾靈毓秀「,慕容復的參合庄與家傳武功」參合指「,取自燕國覆滅的」參合陂之戰「。射鵰中的五絕按照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分別對應五行,東邪黃葯師,西毒歐陽鋒,南帝一燈大師,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姓名之中分別帶有金木水火土的偏旁。此類例子在金庸作品中很多。而其他粗製濫造的武俠往往是什麼好聽叫什麼,什麼威風叫什麼。此外,像虛竹說的話往往引用佛家典籍,段譽的台詞往往引用儒家經典。而且都是真實的典籍原文。這種文化性是其他小說很難達到的。
金庸的作品貼合歷史史料,如倚天中的彭瑩玉、常遇春、陳友諒,神鵰中的丘處機、尹志平在歷史上都是確有其人。射鵰中丘處機不遠萬里見成吉思汗,勸其減少殺戮,這一段在歷史上確有其事。丘處機為感化成吉思汗,當面作詩,委婉勸諫大汗減少殺戮,這首詩也是歷史明文記載的原文,是歷史上丘處機的真實作品,並非金庸自己所作。其它情節如蒙古大汗蒙哥在襄陽城下亂軍中被殺,與歷史也完全一致。史書中未交待被何人何種武器所殺,金庸將其改寫成楊過用飛石殺人。金庸作品中,除了武功內力門派是虛構以外,很多情節完全按符合史實。有很強的真實性與歷史感。
金庸對長篇的把握能力十分強。故事情節前後跨度上百年,涉及幾百人物,情節改朝換代,中間基本沒有紕漏與破綻。並且在情節流動中,十分注重細節的完善。對每一個配角都認真對待,用心塑造性格與命運特點。如江南七怪的朱聰、倚天中的殷野王,實際出場很少,但在金庸描寫下,讓人感覺很有存在感。而在其他人的武俠小說中,對配角往往是敷衍的態度,隨口一編,造個人物,把情節帶過即可,細節不夠完善。
作品立意方面。金庸升華主題,搞出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境界。而其他武俠大多停留在好勇鬥狠,拼殺打鬥的層面上。現在的起點上的小說也大多是屌絲逆襲,征服天下,或者高富帥拯救世界的劇本。同樣是武俠,其他小說大多都是武,沒有俠。金庸寫出了俠。
人物塑造方面。金庸的人物塑造相當厲害。例如倚天中,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武當大弟子宋遠橋挑戰受重傷的白眉鷹王,用隔空拆招的方式,不佔對方一點便宜。表現出了名門正派的胸襟和修養。配角如此,主角在長篇發展中的塑造更加具體完善。
金庸建造了一套武俠世界觀,其中有江湖規矩、門派道義、江湖軼事等等。如倚天中,俞蓮舟帶張翠山一家三口回武當,一路遭到各種攔截。俞蓮舟對匪幫先禮後兵,一搭手試出冒充昆侖的峨眉派,口中稱呼向鐵琴先生問好以防傷了和氣,不動對方遺落的刻有名字的劍以防落下口實。種種細節塑造了老江湖的豐富經驗,同時表現了江湖中的規矩與處事法則。而反觀其它武俠小說,基本是上來就打,誰武功好誰就說了算,沒有江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