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武俠小說 » 女人充當牝馬武俠小說

女人充當牝馬武俠小說

發布時間: 2024-11-02 23:54:58

⑴ 世民 送釵立後的故事,求

沒有找到你所說的故事,而且我質疑故事的真實性。 下面的文章是關於長孫皇後的一些小故事,基本符合史實。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講到大唐王朝,與「盛世」同時浮現在世人腦海中的,恐怕莫過於牡丹。
牡丹又被稱為花中之王,由此推之,貞觀一朝,能稱得上牡丹之名的女人,莫過於唐太宗李世民的結發妻子文德皇後長孫氏。
就牡丹的花王之稱而言,王者之氣,一定是比較出來的,而且能夠與之比較的一定不會是尋常風骨,然而在這樣的眾香國里,無刺無香、原本紮根在峭壁苦岩間的牡丹卻以一種最淡定的姿態勝出,最終成為國色天香的典範。
與牡丹的經歷相同,長孫氏能夠最後登上人間巔峰並流芳百世,是歷經磨難苦礪之後的結果。而貞觀之世的開創者李世民,也絕非尋常帝王男子,他所擁有的盛世群芳,也皆非凡品。然而長孫氏卻象她的丈夫成為諸國諸帝王的首領「天可汗」那樣,在她的映照下其它的女人都變得黯淡無光,她毫無疑義地成為群芳中的王者。這一切,不但使她成為世人景仰的絕頂人物,更使得貞觀後妃早已遠去的身影格外引人遐思。
公元614年,高士廉履行了妹夫生前為女兒定下的親事,十三歲的長孫氏出嫁了,成為十七歲的唐國公李淵次子李世民之妻。幼失慈父的長孫氏在多年寄人籬下的歲月之後,終於有了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面對「龍鳳之姿、天日之表」「臨機果斷,不拘小節」文武雙全的丈夫,一千四百年後的人們,似乎仍然能夠感受到她心中滿溢的幸福。
然而,美滿的婚姻也有不和諧的音符:長孫安業兄弟直到妹妹出嫁,也沒有表示出絲毫的悔過之意,他們一點也不在乎她在夫家的顏面。婚後的長孫氏只能以舅舅的家為「娘家」,她每次「歸寧」的目的地,都是高府,她由衷地對舅父多年的養育之恩和長久照顧滿懷感激。妯娌們的身後都有一個娘家做堅定的支持,長孫氏真正的娘家卻拋棄了她;原本掌管家族內務又非常偏愛李世民、與長孫氏又有相當淵源的竇氏,則早在李世民成人娶妻之前就已經離開了人世,無法幫助年幼的兒媳。在紛繁的貴族大家庭里,長孫氏謹言慎行地生活著。
就在初為人婦的長孫氏某一次歸寧舅家所居永興里的時候,發生了一件異事,這事被鄭重地記進了正史。
據說,高士廉有個小妾張氏,她意外地看見在長孫氏所住的屋外,出現了一匹從未見過的大馬,高達二丈,鞍韉齊備,神采飛揚。一轉眼間,這匹似乎從天而降的大馬卻又平地消失了。張氏大吃一驚,連忙將此事告知丈夫。高士廉遂命人卜卦,得《坤》之泰卦。筮人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牝馬地類,行地無疆。變而之《泰》,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象》曰:後以輔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龍,《乾》之象也。馬,《坤》之象也。變而為《泰》,天地交也。繇協於《歸妹》,婦人之兆也。女處尊位,履中居順也。此女貴不可言。」
這神乎其神的事跡,就象李世民四歲時那位倏忽來去的書生一樣,似乎預示著長孫氏註定將要母儀天下。
然而無論這神跡是否屬實,擺在當時的長孫氏面前的,仍然是非同尋常的家庭生活。她雖然嫁給了一個卓絕出眾的丈夫,卻也同時嫁給了他從未平靜過的生命歷程。
李世民與長孫氏這對少年夫妻的感情應該是深沉的。和長孫氏幼年喪父相仿,李世民也有早失慈母的傷痛。這傷痛直到他成為睥睨天下的帝王也沒有痊癒,當著左右大臣的面仍然會失控痛哭。除了同病相憐的兒時經歷,李世民還與小舅子長孫無忌自幼友善知己,也使人不禁聯想:也許在出嫁之前,長孫氏與李世民這對未婚的小夫妻便已經開始魚雁往來、詩書唱和。
青梅竹馬的小夫妻並沒有充分享受他們郎情妾意的新婚生活。這不僅僅是因為這時的隋王朝已經迅速走向了終結,更因為渴望平靜的長孫氏所嫁的,偏偏是一個膽略過人富於激情卻又嗜好冒險、渴望建功立業的少年。
隋煬帝大業十一年(615),煬帝被突厥始畢可汗率兵圍困在雁門(今山西代縣),尚在新婚的李世民便應募勤王並嶄露頭角。李世民的軍事天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而長孫氏則第一次嘗到了丈夫在天邊出生入死、生死一線之際,做為妻子卻只能枯待消息而徹夜難眠的痛楚滋味。而這,只是一個開頭,在他們共度的二十三年歲月中,成為了一個不變的模式。
大業十三年,長孫氏的公公李淵被任命為太原留守,李世民和父親一起來到了晉陽(今山西太原)。冒昧揣測,長孫氏應該也在隨行之列。
太原只是長孫氏暫居之所,在這里,丈夫李世民帶給她的沖擊更大:他開始招兵買馬,主動地投入了李淵開創天下的大業之中,並樂於充當先鋒敢死隊的角色。就在當年夏天,李淵起兵反隋,李世民成為唐軍的右領大都督,統率右三路軍,與大哥李建成所率的左軍並肩作戰,一路連克強敵,於當年十一月攻克長安。不久便建立了唐王朝。
唐朝初立,十九歲的李世民因軍功被拜為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進封秦王。十五歲的長孫氏隨即成為秦王嫡妃,開始了她邁向皇後之位的第一步。
李世民既有令將士折服的軍功,又有風雅的文人之風,他不可能不成為太子李建成的眼中釘。
從唐高祖剛一舉事,李建成就統領左路軍並與李世民的右路軍相互呼應的局面來看,這位大唐第一任太子也是一位卓絕的軍事人材。然而他很快就離開了戰場,這不僅是因為他做了太子,身系國本,恐怕也是因為太子掌軍,對於同樣雄才大略的高祖李淵來說,也是一種忌諱。然而沒有建立功勛沒有掌控軍心並不是李建成的最大麻煩,這位人材最大的麻煩,是遇上了一個天才。而這天才,不幸就是他的親弟弟。
要說李世民一向都沒有問津皇位的野心,那是怎麼也說不過去的。沒有野心為人內斂的將領,即使能夠戰無不勝,也絕不可能用得出李世民這種極富冒險和個人英雄主義的戰法。當他的才能一次又一次被證實,越來越多的人被他所傾倒,願意為之效死之後,無論是他自己,還是他身邊的人,都在不斷地鼓動他向皇位繼續邁進。
如是一天又一天,天策上將府與太子府之間的情勢不可能不成水火。
李世民多數時間征戰在外,父親和兄長的情緒都不在他能把握的范圍內,更不幸的是,他還得罪了高祖的寵妃張氏尹氏。而李建成在這方面就比他要優勢得多,高祖宮中的諸妃嬪,乃至掌宮女官尚宮、尚儀、尚服……等等,幾乎都在他的籠絡之中。而這樣的事情,李世民和他是怎樣也做不來的
對於這樣的局面,秦王妃長孫氏都看在眼裡,她非常清楚對於這樣的宮闈運作,無論是出征在外的李世民,還是他留在上將府內外的家將文人,都幫不上忙。能擔負這個責任的人只有自己這個王妃了。為了替丈夫挽回局面,使他能夠沒有後顧之憂地出征,長孫氏竭心盡力地孝順李淵、恭敬諸嬪妃,盡力彌縫李世民與父親之間的關系。
秦王妃的擔子,越來越重了。不過,擔憂丈夫出征、彌縫父子關系、生養兒女、熟悉丈夫的下屬,並不是這個擔子全部的重量。青年秦王在「移鋒驚電起,轉戰長河決」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急管韻朱弦,清歌凝白雪。」 隨著戰事的節節勝利、功名日隆,秦王府里各色各樣的女人也越來越多了。
事實上,李世民在成為天策上將之前,他的家庭生活就已經不僅僅是他和長孫氏兩個人之間的事了。
在武德二年長孫氏誕育長子李承乾後不多久,一位不知名的姬妾就又為秦王生育了次子李寬。李寬的生母出身卑微,而且似乎也沒有得到李世民的愛情,連「九嬪」之位都沒有擠進去,因此她勉強可以忽略不計。
然而隨即出生的第三子李恪生母,卻令人無法迴避:她是前朝公主、隋煬帝楊廣的女兒,貞觀元年冊封後妃時,她可能被拜為「四夫人」之一的淑妃。——算起輩份來,這位公主該是李世民的表妹,自幼便應該有所來往,何況即使沒有多少愛情,也有不容忽視的背景,她的出身甚至超越了嫡妃長孫氏。甚至於在誰做皇後這個問題上,她竟得到了「地親望高,中外所向」的聲望。
接下來源源不斷進入天策上將府的女子中,還有更不容忽視的重量級人物出現。她們的身份也許沒有楊家公主顯赫,然而她們毫無疑問贏得了(至少是曾經贏得了)李世民非比尋常的激情與愛戀。而他與她們其中任何一個人的愛情故事,都足以使現在的言情劇編者瞠目結舌。大多數進入秦王府的女子,都是因為美色或才名遐邇被選入的。如未來女皇武則天的表姐、隋朝上柱國燕榮之孫燕氏。
李世民對燕氏是有感情的,因此貞觀元年就封她為僅次於皇後的四夫人之一「賢妃」(後遷德妃)。但燕氏於武德四年(公元621)入上將府時13歲,是以天生才女「藝文該博」,過目不忘的奇慧而被召入的。在入府之前,李世民並沒有見過她。與燕氏情形相仿的,還有未來的昭容韋尼子,她也是被選入府的。李世民和她們的感情應該是慢慢培養出來的。然而天策上將和他的另兩位姬妾之間,卻一定存在著天雷地火般的激烈愛情。她們是「四夫人」的另外兩位:未來的貴妃韋珪、德妃陰氏。
無論做為一個女人的長孫氏心裡有過多少百轉千回,做為秦王妃的長孫氏都寬厚地接納了丈夫給她帶來的那個越來越大的家庭,對這個家庭中所有的成員,她都給予了包容和愛護。
李世民的第六個女兒(後封豫章公主,生於唐高祖武德年間)出生不久母親就離開了人世,這位姬妾沒有留下姓氏封號,地位非常卑賤,但在她棄世之後,出身高貴的秦王妃長孫氏卻毫不猶豫地抱起了哇哇啼哭的小女孩,親自將她撫養長大,並從此「視若己出」。
在安撫偌大個秦王府並且頻頻生育兒女的同時,長孫氏還不可避免地涉入了李世民與太子建成之間的奪嫡之戰。經歷了與丈夫十二年的婚姻、經歷了與這婚姻同時進行的時事劇變之後,長孫氏雖然只有二十五歲的年紀,卻早已見識非凡,她不但是李世民青梅竹馬的妻子,更成為他能夠無所不談的知己,無論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總是共同進退。
在唐書後妃列傳中,有這樣一句輕描淡寫的話:「太宗在玄武門,方引將士入宮授甲,後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公元626年的6月4日,精心安排的「玄武門之變」爆發。
在這場翻轉整個政治格局影響中國歷史的政變中,李世民多年疆場錘煉出來的雄心壯志與狠辣無情都纖毫畢現,我們在這里不必做詳細的解說。我們所關心的是,從記載來看,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候,長孫氏並沒有置身事外,恰恰相反,她自始自終都緊緊跟隨在丈夫的身邊。
從長孫氏的對待政事的態度來看,她不太可能直接參與玄武門事變的謀劃,但她畢竟是長孫無忌的妹妹,這個計劃她終歸是知道的。至少,在事變將要發生的時候,李世民沒有隱瞞妻子,並且將她帶在了身邊。與其說做丈夫的希望長孫氏在刀光劍影中親自出手(難道她是武俠小說中深藏不露身懷家傳絕技的高手?),還不如說這是他的一種態度:成則上九重天,敗則墮十八層地獄,無論生死富貴,都要和結發妻子共同面對。
令世人迷惑的一段帝後愛情,定格在玄武門邊長孫氏出現的那一刻。
這也是長孫氏一生之中,表現得與她「名將之女」出身最一致的時刻。
玄武門之變,伴隨著一串殘酷的骨肉相殘鏡頭,宣告最後終結。李世民獲得了最後的勝利。當月他就被立為皇太子,並取得了「庶政皆斷決」的權力。這只是一個過場。僅僅兩個月後,高祖李淵就宣布「禪位」,二十八歲的李世民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長孫氏的身份,也隨著丈夫身份的變化而變化。李世民成為太子,她就成為皇太子妃,當李世民成為皇帝,她也隨即在他稱帝的第十三天被冊為皇後。這時還是武德九年,貞觀紀元還沒有開始,她才只有二十五歲。
成為皇後,長孫氏所負的擔子更重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猜想,無論她從前聽說過或接觸過丈夫的多少事跡,親歷玄武門之變、親眼看見丈夫手刃兄弟的場面,長孫氏的感情世界也一定受到了相當的沖擊。她對於自幼廝守的丈夫忽然展現出的權勢手段,有著最直觀的感受,她比他身邊任何一個女人都更早更快地意識到,那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丈夫,而是一位皇帝,真真正正的皇帝。她知道自己和家族的一舉一動從此成為世人目光所集,另一方面,無論丈夫展現出多少對自己的情愛,飽讀史書的她似乎仍然不忘時時警告自己,無時或忘歷朝皇後及後族寵極而衰的悲慘履轍。
當其它的同齡女人都以卿卿我我為滿足的時候,做為皇後、太子的生母,長孫氏最大的願望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從渴望夫妻恩愛轉變為渴望盡全力維持皇族和後族的前景、渴望丈夫和自己能夠善始善終,在史書上留下美名。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新任皇後的長孫氏所做的第一件、也是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勸兄長無忌辭卻高官厚祿。
唐太宗李世民與無忌自幼親善,對他非常寵信,不但允許他隨意出入自己的寢宮,還想要立即封他為右僕射(宰相)。太宗將這個打算告訴了太座。沒想到長孫氏的想法卻完全不是這么一回事,她聞訊後立即屢次推辭,說:「我身為皇後,家族已經是尊貴至極,實在不願意讓兄弟子侄們滿列朝堂為高官。從前漢朝呂、霍二後家族的先例,可為後人的切骨之誡。希望您不要讓我的哥哥擔任宰輔之職。」
年青的皇帝也許曾認為,皇後會為自幼共度難關的哥哥有如此顯職而高興,所以才這樣獻寶似地將這打算說了出來,卻沒料到引來妻子如此的憂慮。他只得再三解說:「我完全是因為無忌的功勞和才幹,才對他委以重任,你千萬不要把這個任命與『重用後族』聯系在一起。」
總之,無論長孫皇後如何勸說,貞觀元年的長孫無忌仍然高升為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右僕射。眼看丈夫是不聽勸的了,長孫氏轉而勸說自己的哥哥,要他推辭掌握實權的高位。
事情的發展果然如長孫氏的預料。無忌任僕射沒有多久,就有人向太宗上書,說這位國舅爺權勢太盛,恐有不軌。李世民將這封奏章拿給無忌過目,並公示群臣,表示自己絕對信任長孫無忌的忠誠。
但這件事情卻足以驚出長孫無忌的一身冷汗,引起長孫皇後更深的憂慮。長孫無忌終於聽從了妹妹讓自己辭官的意見。於是,在長孫兄妹輪番的苦求之下,李世民不得不在一年後改授無忌為「開府儀同三司」,長孫皇後卻仍然對外戚位列三公而心中忐忑,懇請舅舅高士廉再次向太宗請辭。
為了排解妻子的憂慮,李世民發了這樣一道詔書給長孫無忌:「黃帝得力牧,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為三王祖;齊桓得管仲,為五伯長;朕得公,遂定天下。公其無讓!」接著,他又親自做了一篇《威鳳賦》,以志無忌的功勞。
然而長孫皇後並未真正輕松下來。也許是為了進一步表明自己和家族絕不爭奪權勢愛寵的心跡,就在長孫無忌辭官的同一年,她做了第二件著名的事跡:主動為丈夫四處尋訪佳人。
現在的人實在很難想像二十七歲的長孫氏是以怎樣的一種心情主動為丈夫選取新歡的。雖然那是在一千四百年前的時代,但女人對愛情的思緒卻都是一致的。何況她身上流淌著鮮卑族的血液,隋文帝的獨孤伽羅皇後就是她的同族,更是她的表親。
在平常的生活里,長孫氏非常節儉,服飾器物,都只是恰好夠用而已。太子李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覺得東宮器物不足,要求增加,長孫皇後拒絕了,說:「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揚,何患無器用邪!」然而對於庶出的皇子公主,這位嫡母卻照料備至,對宮中其它的嬪妃,長孫皇後也十分關懷,她們患病的時候,長孫氏都要帶著最好的葯品和食物親自去看望。李世民的沖動脾氣常會按捺不住發作並責罰宮人,每當此時,長孫氏都要設法拖延處罰,等皇帝氣消了之後再慢慢為待罪宮人辯解。整個後宮在她的庇護下,從來沒有誰受過冤枉的刑罰。後宮的女人孩子因此都對她滿懷愛戴之情。
史書記載說,長孫皇後好讀書,才學淵博,常與太宗對談古今,對他深有啟發。太宗深知妻子的見識才華,就與她談論政事,她卻從不在這種時候發表自己的看法。她真正對太宗的「進諫」,幾乎都只在他做錯事要惹禍的時候才發生,都是為了丈夫的江山社稷、為了幫助朝中直臣,她才會挺身而出,說別人想說而不敢說的話。在這方面,魏徵是最鮮明的例子。
魏徵實在是個不會看領導臉色的部下,他曾經不止一次地當面讓太宗下不來台。有一次,太宗實在是被他頂撞得氣憤不過,退朝之後恨恨地對皇後說:「總有一天,我要殺了那個鄉巴佬!」長孫皇後問誰是這個鄉巴佬啊?太宗咬牙切齒地道:「魏徵這個傢伙,總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羞辱我!」長孫皇後聽後返回自己的宮中更換朝服肅立於庭中向太宗行禮。太宗驚問原故,長孫答道:「妾聞主明臣直。如今魏徵如此耿直,自然是因為陛下你已為明君。我怎能不向陛下道賀。」長孫以她的睿智和對丈夫的了解,輕輕的化解了太宗的怒氣,既救了魏徵,又令太宗明白直諫之臣的可貴,也加深了夫妻間的感情。
長孫皇後所做的這些,即使你認為她是在做秀,是在故示大度,她也還是做了,而除了她,再也沒有其它的皇後做到過。
長孫氏所做的這些,是在做表面文章迷惑世人,以圖鞏固後位,方便自己做太後並為所欲為嗎?
答案:不是。
那一年,正當盛年的李世民忽然身患重病,累年不愈,幾度危殆。長孫氏雖然貴為皇後,仍然晝夜不離地侍奉著自己的丈夫。在細致入微地照顧丈夫的同時,她飄飄的衣帶上時刻都系著毒葯,當毒葯被丈夫發現之後,她平靜地解釋:「若有不諱,義不獨生。」
——長孫皇後的毒葯,映照著她的心境,與她的丈夫不惜帶著可能是個拖累的她齊赴玄武門之變的那一刻遙相呼應。
史書上的長孫氏,總是那麼的端莊慈祥,雍容華貴,似乎她生來就是這么個廟堂泥胎的「娘娘」模樣。總算她留下了一篇詩歌,使我們能夠看到大唐皇後巍巍母儀下的另一面。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艷質動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身輕。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那個桃花映照下美麗非凡的懷春女子,才應該是真正屬於長孫氏的形象吧。只是在這世上,只有李世民才明了那份「出眾風流」有多麼流光溢彩。
在她端莊無妒的皇後風儀下,仍然是一份鮮卑女子特有的固執愛情。只是她的表現方式,與獨孤伽羅那麼的不同。與其說她善待宮妃兒女純是因為天生的善良體貼,不如再浪漫一點說她愛這個男人到了極處,甚至於寧願委屈自己,也要讓他盡情地隨心所欲。煌煌史冊,唯有那顆毒葯令人暈眩地展現了一次長孫氏深入骨髓的痴情。
只可惜,面對那顆沉重的毒葯,史書卻非要說,那是因為長孫皇後不願讓自己重蹈呂後覆轍,所以打算提前解決自己,「以絕後患」。官方的神來之筆,實在令人哭笑不得。一對自幼結發的夫妻,在丈夫似乎將要走到生命盡頭、妻子甘願以身相殉的時候,(即使他們是皇帝和皇後),又怎麼可能以這樣的官腔表白心跡?!
然而,長孫皇後的這顆毒葯沒有得到派上用場的機會。太宗康復後不久,長孫氏就病倒了。
長孫所患的病,是多年舊疾「氣疾」(哮喘、肺病)。用中醫的觀點,這實在是令人無法輕松的疾病。肺主氣主悲,氣不暢則郁悶焦慮夜不能寐。就算不發病,人也常有心思縝密多愁善感的傾向。然而就是這樣體質的一個女人,卻自幼喪父、寄人籬下。雖然長大後她找到了愛情,偏偏愛上的男人是李世民。幼年的不幸似乎只教會了她善待別人,卻偏偏沒有學會善待自己。嫁給李世民二十三年,是八千多個日子,她究竟又能有幾個輕松安眠的夜晚?多年壓抑的情緒,只會將她的舊病越積越深。
貞觀八年,在隨太宗居於九成宮時,潛藏已久的病終於發作,並迅速吞噬著長孫氏的生命。盡管已經抱病在身,長孫氏仍然念念不忘她的皇後職責,隨後的日子,唐王朝的宮廷內部也大事不斷:貞觀九年,太上皇李淵病逝,貞觀十年初,太宗諸弟諸子徙封……於是她的病就始終輾轉反覆。
最後,在一個深夜,她強撐著陪太宗出宮視事,風寒侵襲,病情迅速加重,醫生也束手無策。皇太子李承乾只得想別的辦法:「能不能大赦天下,再多度人入佛道,祈求神助?」長孫氏拒絕道:「生死有命,非人力所能變易。如果行善可以延壽,我自問一生也從未做過問心有愧的事;如果無效,又何必妄求福報?大赦是國家大事,你父親也從來不參與佛道之事,實在不必為了我一人擅動天下法度,更不能讓皇帝做他原本不願意做的事情。」
李承乾無奈,只得把母親的話轉述給了左僕射房玄齡,房玄齡又將此事轉奏太宗。長孫皇後的話使眾臣都噓唏不已,紛紛請求太宗大赦並禮佛。太宗統統照辦並親力親為。消息傳到長孫氏的耳中,她反復地要求太宗不要如此,太宗只得中止計劃。
長孫氏的病,終於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然而彌留之際,她最擔心的仍然不是自己的性命,而是獲譴重臣房玄齡的遭遇前途,對太宗說:「玄齡事陛下最久,一向小心謹慎,大小奇謀秘計他都有份參與,卻從來沒有向任何人泄露過,實在是忠心耿耿。如果不是極大之罪,陛下就一定不要虧待他。」隨後她又說:「對於我的家族,要想保全他們長久,就一定不能讓他們掌握權要,給一個散官閑職就行了。至於我自己,活著無益於世,死了就更不能耗費世間資財。只須因山而葬,不起墳,不用厚重棺槨,以木器陶器陪葬即可,再舉行儉朴的葬禮。還願陛下親君子遠小人,納忠諫屏讒言,省作役止游畋,妾雖歿於九泉,誠無所恨,亦是陛下未忘妾也。」
貞觀十年六月二十一日,長孫皇後逝於立政殿,享年三十六歲。五個月後,唐太宗將年輕的妻子下葬於昭陵,謚「文德皇後」。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當年那副卦中的短短八個字,包含了怎樣的含義,需要怎樣的睿智、情操和犧牲精神,才能將這八個字寫完。然而長孫氏短短的三十六年人生,卻近乎完美地成為這八個字的詮釋。
長孫氏死後,太宗在遺物中發現了她親手編纂的《女則》十卷。
《女則》沒有流傳下來,根據記載,這部書中的內容,是採集古代女子卓著的事跡總匯,是長孫皇後平日翻閱以隨時提醒自己所用,與班昭所著的《女誡》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在她生前,即使是她的丈夫都沒有見過這部書。太宗手持妻子生前的著述,睹物思人更增哀傷。
長孫皇後生前,太宗雖然與她有結發深情,卻仍然不免輾轉於諸妃之間,即使在她抱病期間,也不免如此(長孫死後不久,第十三子便誕生了)。似乎直到妻子徹底撒手人寰,拿到那部被翻閱得已顯陳舊的《女則》,太宗才完全地觸動,發覺自己失去了怎樣的無價之寶,才明白自己曾經讓她經歷了怎樣的冷清孤單。長孫氏在丈夫的思念中,日復一日地完美無瑕。所有活著的女人,都敵不過死去的她。
長孫氏去世前,太宗的女人們先後為他生育了二十一女十三子。長孫氏去世後,十三年間後宮卻只生出了一個孩子,而且出生之時離長孫氏之死也起碼有六七年。似乎正當盛年的李世民感受男女歡愛的激情,都隨著長孫氏一起逝去了。

熱點內容
哪部小說女主角叫唐佳 發布:2024-11-24 19:20:15 瀏覽:904
為了利益傷害老婆小說 發布:2024-11-24 19:15:01 瀏覽:80
都是美顏後宮小說 發布:2024-11-24 19:05:39 瀏覽:593
閻君焰沐若菲的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4-11-24 19:03:21 瀏覽:813
重生到古代原來是卧底的男生小說 發布:2024-11-24 19:01:52 瀏覽:921
古代描肉交小說 發布:2024-11-24 18:44:42 瀏覽:559
千秋小說全集免費觀看筆趣閣 發布:2024-11-24 18:43:17 瀏覽:770
同人小說軟體全部下載地址 發布:2024-11-24 18:38:56 瀏覽:511
修真奶爸txt謝天小說在線看 發布:2024-11-24 18:23:55 瀏覽:710
三世浮生夢武俠仙俠類型小說 發布:2024-11-24 18:05:45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