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回疆抗擊清軍的武俠小說
① 塞外奇俠傳的作品鑒賞
梁羽生之武俠牧歌:塞外奇俠傳(作者:雲慕湮)
在梁羽生的小說里,幾部短篇都寫的相當出色。《塞外奇俠傳》、《還劍奇情錄》、《冰魄寒光劍》、《飛鳳潛龍》,稱得上各具特色,值得一觀。《塞外》雖然僅僅一部短篇,但在梁氏武俠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塞外》聯結了《白發》與《七劍》兩部梁氏非常重要的作品,與之構成了三部曲,開創了梁氏作品中最重要的「天山系列」。這里需要探討一個問題,就是這三部小說的創作年代的問題。這三部作品具體的創作時間一直不太確切,甚至很難弄清誰前後。從內容上看,《塞外》講述的是白發魔女與晦明禪師徒弟輩楊雲聰飛紅巾的故事,而《七劍》顯然是《塞外》的後傳。但問題就出現在《塞外》並不是《白發》的後傳,特別是《塞外》中白發魔女與《白發》中出入很大,甚至在《塞外》中作為梁氏武俠招牌人物的白發魔女變成了一個脾氣古怪不近人情的醜陋老太婆。私家偵探在《重讀梁羽生先生·武俠作品卷》認為《塞外》是在《白發》和《七劍》之前寫的。從《塞外》中提及白發魔女與卓一航的故事來看,第一次提到時,只是簡要地提了一下,第二次在結尾處楊雲聰遇到羅鐵臂代卓一航向白發魔女傳信時,比較詳細地講述了兩人的前因,還特意綴上樑氏的標志「請看拙著《白發魔女傳》。」對比《白發》中白發魔女和晦明的師傅時也只是簡單帶過,並沒有說「請看拙著《聯劍風雲錄》」(因為《聯劍》是後來寫的)。可以推測《塞外》創作時間應該早於《白發》,並且《白發》中說楊雲聰是楊漣的遺孤,(彈劾魏忠賢的東林黨人楊漣是湖北廣水人,記得我上大學時有位好友是廣水人,他給我講楊漣是他老鄉,我就對他說哈瑪雅是你們廣水人的媳婦)被晦明救下帶到天山。白發魔女救過飛紅巾的父母,他們因此成為朋友,後來白發魔女遠走天山,收故人的女兒為徒。這些內容在《塞外》中都是沒有的。當時是梁氏首創新派武俠,稿約不斷,梁氏早期同時寫幾個故事也很正常。因此,我認為《塞外》、《白發》、《七劍》的創作時間應該相差不久,甚至重疊。《塞外》稍早於《白發》,《白發》稍早於《七劍》,但《白發》與《塞外》有重疊。所以《塞外》應該是整個「天山系列」的開篇,由於梁氏前兩部小說還是模仿舊派武俠,《塞外》同時也是梁氏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新派武俠。這一短篇第一次樹立梁羽生的風格,並不算長的故事裡包含了梁氏三個最重要的元素:愛情,道德,詩意。
反映階級斗爭理論的梁氏俠義道德,當然是《塞外》的一個主題。整篇都是在講回疆的各族反抗清軍的入侵。如果站在民族獨立自由的角度來看,梁氏反對大一統的觀點也可以成立。天山腳下茫茫草原上的兒女是自由的,沒有人可以來奴役他們。但楊雲聰這位抗清義士卻有些不太好解釋,書中那句「誰反抗清兵我就幫助誰」似乎也不是有說服力的理由。還是歸結到「反清復明」吧,當然也有「階級斗爭」的味道,楊雲聰被人稱為「政治指導員」也難免的了。但顯然了梁氏陶醉於天山草原的蒼茫美麗之中,這場抗清斗爭更多體現的是草原兒女們不可奴役的心,而不是漢清之間的「反清復明」,這一點不同於《七劍》。值得一提的是梁氏在書中還探討了戰爭的殘酷,其中楊雲聰與納蘭明慧在戰場相遇,兩名回喀達爾戰士企圖拿納蘭當戰利品,楊雲聰左右為難,出手阻止,納蘭順手結果二人。作為傳統文人,梁氏自然深知「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殘酷;同時深受左派影響,又是《大公報》的員工的梁氏也不得不把革命進行到底。這個矛盾貫穿梁氏整個創作生涯。因此,我總覺得梁氏有很多難言之隱。
當然《塞外》真正主題還是愛情。算起來楊雲聰與飛紅巾納蘭明慧的復雜愛情還早於練卓之戀,或許飛紅巾才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白發魔女。在整個故事中,除了愛情,楊雲聰是萬能的。空手就能擺平楚昭南,紐祜盧,天龍派喇嘛之輩更不在話下,有意思的是《七劍》楊竟然和紐祜盧同歸於盡。縱橫大漠,無人能敵,森嚴將軍府,來去自如。這樣一位名震北疆的大英雄卻依然是軟弱甚至懦弱的,本質上和卓一航並無兩樣。女子英姿颯爽,男人軟弱無能成了梁氏的奇怪特徵。洋洋灑灑35部小說,真正的出色的男人不過張丹楓,檀羽沖,金世遺三人而已。諸如卓一航,李逸都是感情的懦夫。金檀二人也有軟弱的嫌疑,真正瀟灑也只有張丹楓一人罷了。
楊雲聰的這場三角愛情是梁氏第一場愛情悲劇。飛紅巾愛上了楊雲聰,楊與納蘭相互深愛著。這場三角愛情並不復雜,不同於諸如梁氏其他著名愛情悲劇的難解。練霓裳與卓一航情深意切,卻被世俗的壓力壓垮,一個一夜白頭,一個耗盡一生去守侯憂曇花開;金世遺面對厲勝男和谷之華時,人的本性決定他無法做出正確選擇,李商隱幾百年前已經為他們寫下了讖語;李逸在長孫璧,上官婉兒,武玄霜之間也是無法選擇,只能為李逸與武玄霜唏噓不已。楊雲聰與納蘭相識於飛紅巾之前,並且自始至終楊雲聰就沒有愛過飛紅巾,盡管他把飛紅巾當作上最親近的朋友乃至親人,甚至信任飛紅巾勝於納蘭,但飛紅巾從來就不是楊雲聰的愛人,親人與愛人的界限分的如此之清,這也是飛紅巾永遠無法明白的無可奈何。的確楊雲聰不可能愛上飛紅巾,因為飛紅巾屬於天山屬於草原,也只有在天山腳下,茫茫草原上才會永遠流傳飛紅巾的傳奇。而楊雲聰根本就不屬於草原,不屬於天山,他只屬於《七劍》中反清復明的天山七劍。在這淳樸質野的草原上,楊雲聰從骨子裡親近和認同被漢族同化了滿人納蘭明慧。在楊雲聰與納蘭定情結盟時,楊比較了一下納蘭和飛紅巾。飛紅巾的豪邁俊爽宛若草原駝鈴,而納蘭的嬌柔可愛則是江南玉簫。駿馬,西風,塞上;杏花,煙雨,江南。塞上的飛紅巾,江南的楊雲聰與納蘭明慧。沒有任何懸念的情場之爭。楊雲聰這位典型的漢人俠士心中天生無法容納飛紅巾的英姿颯爽,只為納蘭的小鳥依人而留。如同即使沒有李沅芷搗亂,陳家洛也很難真正接受翠羽黃衫。
愛情就是這樣,怨不得旁人。楊雲聰選擇納蘭舍棄飛紅巾,楊並沒有錯,他只是選他所愛。但楊與納蘭慘劇收場則反映了楊與納蘭的懦弱。雖然楊與納蘭有種心理上的同一血緣,但兩人卻是戰爭中敵對雙方。這對梁氏羅密歐與朱麗葉不得不正視殘酷的現實,以及去承受殘酷現實帶來的巨大壓力。愛情不僅是兩人世界幸福,還有各自所處家庭,社會階層的融合。納蘭明慧是圍剿回疆各族的將軍納蘭秀吉的女兒,而楊雲聰是反抗清軍的大英雄。這種仇恨與敵對是不共戴天的。楊雲聰因為解救納蘭明慧被回疆戰士侮辱,被自己部族的人千夫所指;納蘭也只有私會楊雲聰。梁氏筆下的男人幾乎沒有為愛情犧牲一切的,楊雲聰也必然沒有這個勇氣,他要忠於他的事業;納蘭明慧不是白發魔女也不是飛紅巾,她顧及父母和旗人,也不可能有白發魔女或者厲勝男的剛與狠。兩個顧慮重重,缺少勇氣的愛人,在面對愛情與現實的巨大沖突,兩個軟弱而深愛的人,只有選擇退縮。天長地久不是他們的選擇,有的只是一朝擁有的一夜激情。梁氏出人意料地用比較火辣的文字描寫兩人草原上的激情,真的很不容易。或許這樣也算合理,雙方誰無法說服對方,只有各為其主。遺憾的是這對深愛的人卻缺少必要的信任,尤其楊雲聰。楊從開始選擇納蘭的那一刻起就應該意識到兩人愛情的艱難,楊卻只是幻想納蘭能夠嫁雞隨雞。楊認為反抗清軍天經地義,但他不能苛求納蘭去認同。納蘭服從父母之命也是被迫無奈,盡管她深愛著楊。在後來納蘭與楊雲聰一夜激情之後,楊表現的很弱智。納蘭不同意私奔,怕楊中埋伏讓楊走,楊就認為納蘭背叛了自己。直至最後納蘭與多鐸杭州大婚,楊去索要女兒,楊都是怨恨納蘭的。可憐一對愛人,真愛過後,結晶下來的只有報仇孤女。後來多鐸被易蘭珠刺成重傷,即使知道真相還是深愛納蘭。看來多鐸對納蘭的感情還是要楊雲聰深的。楊雲聰與納蘭明慧國仇家恨,勢不兩立,卻又造化弄人,草原結盟。只是楊雲聰不是張丹楓,沒有化解仇恨圓滿愛情的胸襟氣魄;納蘭亦沒有白發魔女或者厲勝男的剛烈執著,慘淡收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恐怕現實之中的愛情故事多半如此。
真正令《塞外》出彩的是飛紅巾與天山草原。梁氏的「天山系列」足有十來部之多,但真正體現天山草原風情的,我覺得還是這部短篇。開篇哈薩克人的歌聲就拉開了展示濃郁草原風情的序幕。突如其來的沙漠狂風將人帶入大漠黃沙的狂暴壯美之中,不是長煙落日的荒涼,而是廣闊蒼茫的熱情。飛紅巾草原夜祭,比武定盟,刁羊大會三個情景各異的場景則更像是草原生活的寫真。飛紅巾處決既是叛徒又是情人的押不廬庄嚴痛苦,在草原各族大會上技壓各路勇士的颯爽英武,刁羊大會上面對楊雲聰直率而又宛轉的兒女情懷。飛紅巾是草原上的女英雄,草原也是飛紅巾馳騁的熱土。廣袤的大地,高聳的天山。四野茫茫,白雪皚皚。自由的草原兒女們白天太陽下任意馳騁,夜間篝火旁映襯星空的美麗。飛紅巾們如草原一樣質朴無邪,如草原一樣充盈著清新火熱的生命力。歌聲駝鈴四處飛揚,草原的兒女洋溢著無憂無慮的純真。他們有歡樂幸福也悲傷痛苦,但他們坦盪率直如草原一樣讓人盡情欣賞卻又總是欣賞不夠。梁羽生的這篇武俠小說像是一曲草原牧歌,歌唱草原的美麗動人。印象中的梁羽生大多是回疆藏邊,遠離帝王州繁華形勝,而金庸更多的是江南小調。一直以來深深覺得梁羽生身上有很重的詩人氣息,旁人評論認為梁氏文筆平淡中有種韻味,再加上一手過硬詩詞功夫,點綴的很是古雅。其實梁氏有時運用詩詞和小說結合的不太好,小說的文字過於平淡,效果並不很好。但梁氏確實具備詩人的氣息,小說平淡中的韻味就是詩意。
梁氏小說的地點大多並非是豪華奢麗之處,多半有些冷清,有時像時個人旅遊探險。梁氏善於在風情獨特的異域抒發詩意,某種意義上講梁氏的武俠是一曲牧歌。遠離塵囂繁華,在寧靜冷僻中尋找一種永恆的存在。淡淡道來,卻包涵很熾熱的感情。於是在梁氏平淡甚至拉沓的故事裡有了不少石破天驚的愛情悲劇。如厲勝男,如白發魔女,如飛紅巾。
《塞外》如同一曲草原牧歌,梁氏用詩意去展示草原的和諧自然,寧靜純真。不同於典雅肅穆的田園牧歌的是,《塞外》中濃郁的草原風情的自然清新中張揚著剛健自由的生命力。這種剛健自由來自於飛紅巾和她的愛情。飛紅巾的剛健不同於白發魔女,練霓裳是女俠的剛健之美,超越常人的。所以她一夜白頭,遠走天山,寧可回望北天山傷心一世。而飛紅巾的一切完全是草原風情中孕育出的,她的颯爽,她的深情,她的歡樂,她的痛苦。愛上楊雲聰或許是一個錯誤,也許楊雲聰這樣軟弱的男子不值得颯爽完美如此的飛紅巾去愛。但對於飛紅巾來說,重要的是她付出了自己的感情。草原上飛揚的紅頭巾展示著她的美麗,愛與恨閃爍著她的光芒。詩意中草原上的兒女永遠不會停止歌唱,那首《在草原誰是最倔強的人》歌中那對驕傲而又深情的少年少女,為愛情犧牲了驕傲,又為驕傲殺死愛情,又豈不是在演繹。哈瑪雅也是在盡情地演繹生命的艷麗,不關楊雲聰與納蘭明慧。書中納蘭明慧草原產子,遭遇馬賊。危難之中,前來尋仇的飛紅巾救下納蘭母女。情敵見面,本是分外眼紅。懷抱楊雲聰的骨血,飛紅巾默然無語,復雜心情中透出對嬰兒的憐愛。記得新加坡版本的《塞外奇俠傳》,飛紅巾解下頭巾策馬馳騁任滿頭白發飄飛在草原上。書中楊雲聰上天山拜見白發魔女,再見飛紅巾。豪情英姿灑遍南疆的草原女英雄已成為白發飄飄,枯坐蒲團,頌念:「世法如幻如夢,如響如光,如影如化……」傷心女子。百煉精剛化為繞指柔,草原傳奇的贊歌變幻為萬籟俱寂的青燈佛號。令人心悸的美麗盡情演繹。飄揚的紅頭巾,低垂的白發,草原牧歌的激揚低回,歡樂痛苦回盪於紅白之間。
塞外土地上愛的悲劇(作者:天山游龍)
玫瑰花開像雲霞,果子比碗還要大,
依啦——
歌聲,駝鈴;大漠,旅人;
一幅令人神往的邊塞圖,揭開了長久流傳於塞外的奇俠以及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在的悲劇愛情。
從《龍虎鬥京華》中柳夢蝶的塞外學藝,到《草莽龍蛇傳》姜翼賢、姜鳳瓊祖孫的回族避禍,分明表示了塞外那片土地上有著羽生先生的神往,但這不過是所屬故事中的一個小插曲。然經歷了《龍虎》、《草莽》,羽生先生終於無法抑止內心那份夢想,透過本書,全情地將那份夢想抒寫出來,於是有了這個發生在天山南北回疆大地的奇俠傳奇故事。
生於南方的羽生先生,一生卻鍾情著塞外土地,神往著那雄偉的天山。從個人的原因看這或許這就是一個人潛藏於內心深處對遠方的彼岸那一份嚮往吧,代表著夢想中的「聖地」。南方的山水雖美,卻缺少了邊疆那一望無垠的空曠,還有駿馬馳騁那份快意,那帶著原始氣味民俗、風情,那好客的牧人以及他們所保留的那份純朴的氣息,而這一切無疑讓後來身處狹窄的都市的羽生先生為之怦然而心動。
當然從小說的創作上羽生先生可能也有著自己的考慮,因為他必須為筆下書寫的那些激盪人心的故事找一個空間,在他的全部武俠著作中,清朝的故事佔了約一半,相比於朝廷控制嚴密的內地,遠離朝廷勢力中心的邊疆大地無疑為俠客們提供一個反抗暴政的空間,從而也在一定程度拉近了雙方力量對比,使得整個故事不至於遠離現實。
心中的夢想與創作的現實的完美結合,有了這個塞外的故事。
廣闊無垠的大沙漠,寬廣無邊的草原;夜幕的天空上閃爍著點點的星光,草原上夜風中的野火燃起中,歡樂的牧民唱起了牧歌,當然還離不開那充滿民族風情的「刁羊」。
天山雄偉而神奇,更讓人悵想著如果把山上的冰雪融化成水,讓沙漠變成綠洲的美好前景。
土地下面那無窮盡的「黑水」,足以燃亮著整片草原,更讓人覺得這片大地中蘊含著神奇。而這神奇的土地上,有著如伊士達、麥蓋提般真正的勇士,有著飛紅巾般的女英雄,也有著純潔多情的曼鈴娜,他們是完全屬於這片大地上的勇士和姑娘。
當然,塞外這片土地也不是完美無缺,水源的匱乏,大漠的無情,那足以吞噬一切生靈的沙暴,掠奪奴隸的野蠻殘留習俗,令得這片土地顯得不是那麼完美。但真正的苦難是來自野蠻征服所伴隨的刀兵和戰火,無情的戰火讓多少人無家可歸,多少家庭流離失散,多少人痛失親人,這才是苦難的一切根源,多少可歌可泣的抗爭故事也從中涌現。
塞外抗暴的英雄楊雲驄,為了抗清的大業,奔波於南疆北疆,令得多少敵人聞風喪膽,或許這和他是明朝官宦家族的血統之故吧,所以他雖然長於天山,揚名於塞外,卻改不掉骨子裡那份儒家情懷。羽生先生其它小說的主角,武功大多不是處於超強的地位,但在這部書中,楊雲驄在武功上基本是沒有對手,前輩高人卓一航與他平輩論交,即如絕世高手白發魔女,對他也是一擊不中。同門的楚昭南及有著師門淵源的飛紅巾、辛龍子,武功跟他還有一定的差距,至於敵人如天蒙禪師、紐祜廬、邱東洛等遠不是對手,他曾孤身折服天龍上人、空手敗邱東洛師兄弟聯手、獨闖天龍劍陣,斷玉寶劍令得多少敵人為之心寒,作為主角,在羽生先生的武俠小說體系可算是一個特例。
然而盡管身懷絕世武功,在塞外的土地上奔波戰斗,卻依然面臨著太多的無能為力。面對著大自然威力的沙暴,他無能為力,狂奔中幾乎喪命;面對著千軍萬馬,他的絕世武功無能為力;面對著清軍的瘋狂掠奪,他無能為力;面對著民族仇恨造成的愛情悲劇,他無能為力,一生奔走於南北疆,致力於抗清事業,卻無力阻止著清兵的征服,他那「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抗爭精神,令得他整個生命展現著一種悲劇。
他待人至真至誠,對朋友熱心相助,坦誠相對,贏得草原上人們的尊敬,與此同時,盡管他有著對敵人的憤恨,對背叛師門的師弟卻依然無法下手,而處處手下留情,也令得楚昭南傷害更多的人;在感情初始搖擺不定。盡管每天都在鐵與血中掙扎,但是骨子裡那份儒雅卻使得他處處對人留有餘地,不忍傷害每一個人,即使遭受著盟友的誤解,他也不悔,這份性格最終注就了他命運的悲劇。
納蘭明慧,出身滿族貴族的小姐,作為滿人,作為既得利益者和征服者,她的身上既有著那份白山黑水中殘留的野性,也有著作為貴族小姐所帶來的嬌驕及柔弱,這兩種不同的個性卻是並存在她身上。她不拘小節地在風沙中救下了楊雲驄,不顧彼此之間處於敵對陣營而愛上他,並且最終把主動把最寶貴的東西奉獻於他,
「我把我的一切都奉獻給你,我們雖不能成為夫婦,但我仍然還是你的妻子」 這個想法、這個行為,在講究禮法的漢家女子應該是無法想像的,充分展示了明慧身上那種沖動和野氣。
她生命中也有著柔弱之處,她始終不敢背叛她身處的階級,面對著父母安排的婚姻,她也無力抗拒,她的身上依然有著某種柔弱、順從和自我犧牲的特性,這兩種不同的個性jiao融於明慧身上,也同樣為她生命增添著幾多悲劇色彩。
飛紅巾是真正屬於這片土地的草原公主、草原英雄,後來又成為草原盟主。作為萬千牧民所愛戴的英雄,她身上有著塞外兒女的爽朗、大方、熱情、善良、嫉惡如仇;作為草原公主,她個性中又有著幾分驕傲、自我;而作為草原盟主,她又具備作為盟主的統領、應變和決斷和責任;作為戀愛中的女子,她同樣具有柔弱的心靈。基於這些個性,她可以親手處死背叛民族的初戀情人;她同樣能夠救助危難中的情難;她能夠主動地向心愛的人表達愛意,然而所求不得,結果卻是一夜白頭,從此遁隱深山。
她是塞外人民的期望,也是抗清大業的靈魂,她能夠組織起各族人民同心抗清,但是當她退隱天山,各族也被清兵各個擊敗,以致不可收拾。但不管怎麼說,那馳騁的駿馬上飛揚的一抹紅巾,永遠留傳在塞外兒女的心中,這足以成為塞外兒女抗暴不屈的一個象徵。
三位主角中,楊雲驄始終是一位漢人的俠士,成熟、大氣、內斂,他同時也是塞外這片土地的奇俠,是萬千塞外兒女真正的朋友。納蘭明慧作為上層貴族中的小姐,她善良單純、同情弱小,厭惡戰爭,但是無法作為自己階級的背叛者,而只能是一個犧牲品。飛紅巾是真正的草原上的主人,她的一切與這片土地融為一體,共榮共辱。也正是這三位不同出身、不同經歷的主角之間,演出了一幕幕愛情的悲劇。
這幕愛情悲劇,卻是由飛紅巾的前戀人和前追求者的故事揭開。押不廬,作為草原上著名的歌手,也曾是飛紅巾的戀人,最終卻成了勾結敵人,殘害自己同胞的叛徒,也成了飛紅巾的殺父仇人之一,最終慘死於飛紅巾的劍下。但是其臨死的一番說話,卻是道出了他的墮落源自於同飛紅巾愛情的極端不平等。因為真正的愛需要互尊互諒,愛其實也是彼此間的一種包容。但是作為草原公主的飛紅巾,卻根本沒有想到這一點,她沒有考慮到作為自己的戀人,押不廬同自己的關系是平等的,同樣需要尊重的,或者說她內心中沒有真正愛過押不廬,從而形成了雙方的情侶關系中,飛紅巾永遠是一輪明月,而押不廬只是一顆黯淡的星星的局面。同時作為女英雄的情人,押不廬其實連分手的權利都沒有,因為飛紅巾是不會錯的。長期的壓抑終導致心靈的扭曲、變態,最終作出了對不起自己民族的事,成為可恥的叛徒,雖然其行為是可恥、不可原諒的,但是其中也有著可憐之處。押不廬的理由受到了族中長老的無情駁斥,但或許局外的人永遠無法理解其中的苦楚,反而是尚為局外人楊雲驄從中看到了飛紅巾個性中的弱點。金庸的《神鵰俠侶》中公孫止和裘千尺的故事同這個故事也頗有幾分類似之處,同樣是愛情生活中的不平等而無法擺脫,形成了心靈的扭曲,最終造成了悲劇。只是公孫止和裘千尺的故事更為極端,更為表現人性中丑惡、刻毒的一面,從而也更加使人感到心悸。
楚昭南,作為飛紅巾曾經的追求者,最終也成為叛徒。這是典型的求愛不成,因嫉成恨,反目成仇的故事,當然楚昭南的叛變同飛紅巾沒半點關系,更多的是表現出楚昭南天性中的自私、冷漠和涼薄,極度自私的楚昭南追求極度自我的飛紅巾,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不過對於自己曾經追求過的飛紅巾,楚昭南倒還沒有那種得不到寧可毀滅之心態,反而是從此對飛紅巾多了點畏懼的心理,十餘年後,京城天牢之中,當飛紅巾採取兩敗俱傷的拚命攻勢,楚昭南還是「退避三舍」,既不想讓飛紅巾傷了自己,也不想兩敗俱傷,從這一點看還是頗有可取之處的。
回到三位主角的「三角戀」愛情故事中,滿清貴族小組納蘭明慧和南疆各族盟主飛紅巾共同愛上了漢人奇俠楊雲驄,而且都愛得那麼深,愛得那麼痛苦。
楊雲驄與納蘭明慧相識在前,初次相見中彼此心中已深藏著對方的影子,然而彼此間卻是處於敵對的陣營,他們都清楚再走下去會很難,很難。
楊雲驄同飛紅巾的結識雖然在後,兩人之間更有一見投緣之感,盡管飛紅巾非常自我,但是楊雲驄憑借絕世武功屢次救助於她,也令得她在兩人相處中逐步摒棄那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缺點,甚至在楊雲驄當面指出時也誠懇接受,這無疑是難能可貴,同時他們同是草原抗清的戰友,彼此間志同道合。
如果沒有明慧,楊雲驄應該會慢慢接受飛紅巾的,但偏偏結識飛紅巾時,楊雲驄心中已有了明慧,美好的第一感覺是最難以忘卻的,楊雲驄始終無法忘卻明慧,何況押不廬的悲劇恐怕多多少少也在楊雲驄心中留有一點影子。
楊雲驄心中,明慧代表著溫柔、端淑、令人愛憐,飛紅巾則多少代表著剛強、颯爽、讓人敬佩;明慧對楊雲驄,有著少女對英雄的崇拜,不惜為之獻出一切;而飛紅巾對楊雲驄,更多的是作為可靠的戰友,可以作為自己的終生伴侶,彼此陪伴著闖盪日後的坎途。而作為英雄的楊雲驄,內心情感中可能更為接受更為弱小的明慧,畢竟壯志如山,柔情似水,更加能夠互相包容。但是理智中覺得這段愛情過於無望,畢竟作為敵對陣營彼此間會很難。從事業上選擇飛紅巾會更為順理成章一些,對於雙方而言也不是不可能。
情感與理智的無法抉擇,加上自身性格的含蓄,令得楊雲驄寧可暫時擱置這份情感,全心投入到抗清大業中,假如這樣下去,他同飛紅巾應該會隨著更多的患難與共感情漸深,最終走向結合。但偏偏楊雲驄在戰場上救了明慧,並在她垂危之際用愛的力量令得她生命復甦,經過這段親密相處的日子,彼此之間的愛情已是不可動搖。
與楊雲驄的含蓄、內斂相比,無論是明慧還是飛紅巾,都要主動得多。明慧在生命垂危憑仗著殘留的一絲心智向楊雲驄尋求愛意,而飛紅巾則早在草原的晚會上借著「刁羊」的風俗向楊雲驄隱隱約約地表露著愛意。相比與傳統的漢人女子,她們都愛得更為大膽、更為直接。
然而明慧既相識在先,又在情感上的投合,更經歷過兩人獨處的一段日子,使得楊雲驄再無猶豫的選擇了明慧,這也是他內心中所想要的。
但是從愛情到最終結合並不只憑借著一個「愛」字,敵對的陣營始終是他們所無法戰勝的一道屏障,即使同明慧結合,楊雲驄依然不會改變他抗清的立場,同樣明慧也不會背叛她的族人,盡管她知道她的族人在道義上是非正義的,但是天生的血緣關系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輕易決裂的。加上多鐸的求婚、父母的許婚,把好的命運推向了一個十字關頭。她身上殘余的野性及為愛奉獻一切的決心,使她甘願把一切交給楊雲驄,成為他事實上的妻子;但是貴族的身份與與生俱來的血緣關系,也使她為了楊去驄的犧牲僅限於自己,她無權讓自己的父母一同為之陪葬,這就是明慧的抉擇。而這一切,楊雲驄只能是被動的接受,他無法也無權作出任何主宰,哪怕是楊雲驄提出的遠走高飛,對明慧而言也是無法答應的,因為她不能連累父母一家,惟有犧牲自己。所以即使故事的結局中,楊雲驄在大婚前趕到杭州,但也是無法挽回的,他們之間註定只是一個悲劇。
楊雲驄和納蘭明慧的悲劇故事,其實決定了後來所寫的蓬萊魔女與武林天驕間不會有一個好結局,同是異族相戀結局卻是如此之凄涼,那麼又憑什麼武林天驕和蓬萊魔女會是一個例外?只要民族的仇殺仍在繼續,必將影響到此中的每一個男女,每個人都是生活在這俗世間,單憑一個「愛」字,有時會顯得多麼的無能為力。至於楊雲驄與飛紅巾,本來有可能成為笑傲乾坤與蓬萊魔女的美好結局,卻因楊雲驄與明慧在不可能中的相愛、結合,而最終飛紅巾成為情場上的失敗者,這對她來說是無法置信的,也是不可接受的,她無法接受楊雲驄會愛上旁人,更無法接受他會愛上敵人之女,再堅強的女性,在戀人面前的那顆心也是脆弱的,一向自我的飛紅巾而言,這種失敗帶來的落差更無法接受,於是有了一夜白頭,師徒共命運的悲劇。
故事的結局楊雲驄最終慘死於杭州錢塘江邊,飛紅巾遁隱天山,回味著心靈的痛苦,納蘭明慧則是婚後長期抑鬱,這場發生在塞外大地的三角戀終將三位主角的命運都導向悲劇,共同譜就了一曲亘古流傳愛情悲歌。
② 牧野流星內容梗概
楊華,孟元超與雲紫蘿之子,因母等待未歸,雲紫蘿改嫁楊牧,取名楊華。七歲時,楊華被宋騰霄接走,先後師從卜天雕、段仇世和丹丘生,隱居石林十年。丹丘生雖有難言之隱被逐出崆峒派,楊華對此並不知情。一日,段仇世奉孟元超之命帶來孟家刀譜,卻引來邪教陽繼孟和歐陽業等人的石林之戰,洞玄子戰死,眾人傷重。恢復後,楊華苦練武功,發現張丹楓的劍譜和《玄功要訣》,後離開石林,化名清軍將領支援小金川。在小金川,他偶遇父親楊牧,因誤解深信孟元超為家仇人,決定報仇。
在小金川,楊華與金碧漪相識,誤會漸消,她雖不解其復仇動機,但仍盡力阻止。途中,與韓威武聯手救下鏢隊,最後得知孟元超是其生父。孟元超是楊華生父的真相揭露後,他們父子相認,孟華助義軍與西藏和解,並與金碧漪建立感情。在天山,孟華揭露段劍青陰謀,救出羅曼娜,還撮合了婚事,贏得尊敬。在天山大會中,孟華揭露了清廷陰謀,協助唐經天擊敗邪派,成為天山派記名弟子,並在崆峒大會上揭示了洞玄子的罪行,丹丘生成為掌門。
戰亂中,孟華與金碧漪在回疆並肩作戰,與孟元超合力擊敗清軍,孟華說服崔寶山投誠。然而,楊炎下落不明,孟元超夫婦尋找未果。此後,孟華與金碧漪成為草原上的牧野流星,繼續行俠仗義,贏得牧民敬仰。
(2)描寫回疆抗擊清軍的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牧野流星》是梁羽生所著武俠小說作品,亦名《折戟沉沙錄》,是梁羽生「天山系列」中篇幅最長的一部。小說講述了少年孟華闖盪江湖的傳奇經歷。
③ 鳳歌的《昆侖》中公羊羽為什麼要殺梁蕭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梁蕭是《昆侖》中的第一男主角,其出身、個性、經歷與《神鵰》中的楊過都有很多相似之處。先是身世類似,梁蕭出生未及十歲,家門慘變,父親梁文靖屍骨難全,母親蕭玉翎被其師軟禁,母子難見一面,淪為街頭流浪的小乞丐;楊過尚未出生時父親楊康便死於鐵槍廟,七歲時母親穆念慈也在鬱郁中死去,他剛一出場,便是一個偷雞摸狗的小混混形象。再是經歷相仿,梁蕭街頭流浪、遇秦伯符而有緣入天機宮學藝,與日後的妻子花曉霜「人生初見」;楊過則在李莫愁復仇之日巧遇郭靖黃蓉被送往終南山學藝,在活死人墓逢小龍女。此外,梁蕭遇九如、楚仙流、公羊羽、釋天風類似楊過遇洪七公、歐陽鋒、黃葯師、老頑童;梁蕭曾助蒙古攻破襄陽鑄成終天長恨,楊過為報父仇險些殺害守護襄陽的郭靖;梁蕭曾於海上練碧海驚濤掌,楊過則於瀑邊修黯然銷魂掌。三是個性相似,梁蕭小時聰穎多智且頑劣,身遭家難後更是玩世不恭,待襄陽城破經歷偌多苦難之後性子變的深沉;楊過與此類同,年輕時不拘禮法放浪形骸聰明過人,待斷臂失妻後,不僅兩鬢星星,性子也變的穩重內斂。
當然二者也有很大的不同處,梁蕭不僅是一個武林高手還是一個大算家,襄陽城破後更被世人貶斥,而楊過則是一個神鵰大俠,人人稱頌;情感上樑蕭在花曉霜與柳鶯鶯之間徘徊不定,而楊過雖然使得眾多女子「誤終生」,但他對小龍女的情誼始終如一。
(二)女主角: 蕭玉翎、柳鶯鶯、姚晴與黃蓉、趙敏、周芷若。
蕭玉翎與趙敏。蕭是蒙古人,趙也是蒙古人,二人性格都很豪爽;蕭至情至性,為了感情背叛師門,趙也為了感情與父兄決裂;更有趣的是,蕭趙二人均在情郎的手臂上留下一個齒痕。
柳鶯鶯與黃蓉。梁蕭在妓樓勾欄識柳鶯鶯,郭靖在張家口飯館識黃蓉,二人都很刁鑽古怪;柳鶯鶯曾遭雲殊困擾,黃蓉曾被歐陽克盯梢;柳鶯鶯時刻嫉妒花曉霜,想拆散花梁二人,黃蓉則對穆念慈、華箏心存顧忌;柳鶯鶯開天山一派,黃蓉領丐幫群雄。
姚晴與周芷若。相同點是:身世可憐,出場便即喪父,因緣巧合拜入名門;心機很重,為了報仇盜走秘笈,嫁禍他人並不惜犧牲自己的終生幸福。不同點是:姚晴報的是殺父之仇、未入魔道,周芷若報的是師父之恨、已入魔道。
(三) 高人逸士:公羊羽、蕭千絕、九如、釋天風、賀陀羅與黃葯師、歐陽鋒、洪七公、老頑童、金輪國師等。
公羊羽與黃葯師。相同處在於「窮酸」公羊羽活在入世出世之間,一生矛盾不堪,一幅《太白行吟圖》寫盡其性格,行俠仗義痛快處如同胡一刀,而因情仇家恥國恨落寞處有如風清揚。黃葯師是典型的魏晉人物,講究「玄心、洞見、妙賞、深情」,睥睨世俗禮教的同時又對忠臣義士心懷敬佩,一曲《碧海潮生曲》寫盡平生意。不同處在於公羊羽感情受挫,與發妻花無媸不和,與了情又是一段孽緣;而黃葯師一生深愛馮蘅,在她死後終生不娶。
蕭千絕與歐陽鋒。相同點是:一、居於邊陲。蕭千絕在黑水,歐陽鋒在西域。二、手段毒辣。蕭千絕出場即下殺手,滅三奇、斷鷹爪、殺文靖,歐陽鋒則使用蛇毒滅盡東海群鯊。三、護犢情深。蕭千絕對蕭玉翎、蕭冷的愛如同歐陽鋒對歐陽克的愛。不同點是二人的結局不同,蕭千絕晚景蒼涼,回歸正義,在護衛天機宮的戰役中謝世;歐陽鋒一生行惡,晚年瘋癲,於華山絕頂雪地之上與洪七公相擁謝世。
除了以上四個有明顯類似處的人物外,還有幾人比較相似,如九如與洪七公、釋天風與老頑童、賀陀羅與金輪國師。大和尚九如是典型的禪宗人物,很像濟公,而評論界也有人認為洪七公即是仿造濟公,①故此處可將二人比較。另外,九如是「金剛門」祖師,深通佛理、不拘小節,大金剛神力至剛至猛;洪七公為「乞丐幫」幫主,懲奸除惡、義烈勇猛,降龍十八掌無堅不摧。不同點在於九如好鬥,七公貪吃。釋天風人如其名,瘋瘋癲癲、嗜武如命,曾闖入蒙古大營,此情節明顯模仿金庸,老頑童也曾孤身潛入蒙軍大營,也如釋天風一般的瘋瘋癲癲嗜武如命。賀陀羅為西域胡人,修有密宗功夫,金輪國師亦如是,並且二者都是反面角色。
此外,《鐵血天驕》中梁文靖、蕭玉翎的相識與張翠山、殷素素的相識類似,二人獄中的耳語牙痕與張無忌、趙敏的有關情節類似。《昆侖》中梁蕭平定天機宮之亂與張無忌光明頂之戰類似,其後梁蕭被明歸脅迫、陸漸被寧不空脅迫與段譽被鳩摩智脅迫類似,另外明歸在天機宮的陰謀與成昆在光明頂的陰謀類似,「蛇嘯雀來」一節中公羊羽、蕭千絕、九如、賀陀羅、釋天風當世五大高手的比斗與金庸小說的情節類似。《滄海》中姚晴扮作丑奴兒與小昭扮作丑丫鬟類似,沈秀假意施捨窮人銀子欺騙商清影與楊康醫兔欺騙包惜弱類似,東島西城的「九月九日,論道滅神」與中原五絕「華山論劍」類似。但這只是類似並非雷同,文學的高明之處恰是要在類似的故事之中描摹出不同的細節與人生感受。故事模式或功能是有限的,而人生經歷感受又是無限的,故類似的模式下完全可以寫出千奇百怪同而不同的情節感受。理論界對此有所研究,如普羅普認為在童話中有些千篇一律的、萬變不變的因素就是「功能」,並從100篇童話中提取出了31個功能,但恰恰是這些有限的功能使得童話千奇百怪,五彩繽紛。又如,18世紀末義大利戲劇家卡洛·柯齊提出了一種「世界上的一切戲劇劇情,都可以歸納為36種模式」的理論,20世紀的喬治·普羅第試圖還原這36種模式並認為「古今所有的戲劇劇情都不會超出這36種模式」,今天這種理論仍被好萊塢的主流電影界認為是電影編劇的必讀教材。從這個意義上講,鳳歌與金庸小說形式上有所相似是必然的,他將各種情節模式重新加以組合,符合馬哲關於「質變數變原理」的第二種情況,其實質是走向了創新。
總而言之,鳳歌小說的人物情節只是在形式上與金庸小說相「似」,而這些情節的排列組合,和人物的生活時代、人生閱歷、武功路數、家庭背景以及其中寄予的作者對人生社會自然宇宙的思考感受均不相同,故曰「不是」。鳳歌也正是沿著「似而不是」的創作路子,先將金庸人物搗碎然後重新拼接,最終由模仿走向了創新。
三. 「同中見異」的文化意蘊
金庸小說的魅力不僅在於懸念迭起的故事情節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更在於其中所蘊含的中國文化及人文精神,金庸小說正是以博大精深的國學功底改造傳統武俠,取得了巨大成功。鳳歌的小說,繼承了金庸小說的這個傳統,同時又融入其他時鮮因素,同樣取得了很大成功。
陳墨先生有一部著述《金庸小說與中國文化》,將金庸小說中所蘊含的中國文化大致分為二十個部分,分別是「史、地、易、儒、釋、道、兵、典、政、武、醫、詩、琴、棋、書、畫、花、酒、食、俗」,下面就從這些文化視角切入,細細論述鳳歌對金庸小說的因革關系。
史,指小說中所涉及的歷史背景。金庸的小說多有明確的朝代作為主人公活動的特定時期,如《越女劍》的歷史背景為春秋末吳越爭霸,《天龍八部》故事發生在北宋末元豐、元祐年間,《射鵰》、《神鵰》以南宋理宗在位時期宋金蒙三國交兵的史實為背景,《倚天》的背景則為元末農民大起義,《笑傲》年代雖不明確但仍可辯得故事發生在明朝,《碧血劍》寫闖王農民大起義,《鹿鼎記》直錄康熙盛世,故有歷史小說之謂,而他的《書劍》、《雪山》、《飛狐》等作品,均發生在乾隆時期,對乾隆皇的歷史功績有所評點。鳳歌的小說顯然繼承了這一傳統,不僅寫金庸之所寫,亦寫其所未寫,如《鐵血天驕》、《昆侖》涉及宋蒙之戰,其中的「大戰襄陽」一節更是金庸所曾寫過的,但鳳歌所寫的「宋元之爭」更為廣闊,占據的篇幅也更大,鳳歌還寫了崖山之戰和宋朝的滅亡,以及此後中原義士為了恢復趙氏河山展開的不屈不撓的斗爭。《滄海》則寫明朝中期的倭寇之亂及戚繼光的抗倭斗爭,涉及到徐階與嚴嵩的政治斗爭,並對明朝的歷代皇帝都有所品評;此外還寫了日本戰國時期的征伐戰爭及英吉利的情況,這些金庸都未曾寫過,體現了鳳大的創新意識。北大「醉俠」孔慶東認為「鳳歌的出現,標志著這一代年輕人要達到了金庸講故事的水平,但還要超越,他對古代知識的掌握超過金庸」,《滄海》「看起來更像一部歷史小說」。
地,指小說中涉及的地理風物。金庸少時喜讀游記,他的小說中所描寫的地域極廣,南及「冰火島」、北到「俄羅斯」、西及波斯、東到東海,讀他的小說就像在書中旅遊,如《白馬》中的大漠綠洲及孤堡,《書劍》中的錢塘大潮與萬里長城,《雪山飛狐》中的關東雪山,《射鵰》中的塞外風光與太湖美景等。鳳歌的《鐵血天驕》,寫六盤山、蜀道、長江、合州,多以「天府之國」四川為依託。《昆侖》則在此基礎上擴寬領域,寫黃河、大漠、孤城、黑水、昆侖,南及南海,地跨亞非歐。至《滄海》,更把視野放寬到全球,寫東瀛日本、東海、英吉利,作者有意讓主人公完成了一次全球之旅,視野大為擴展。
易,指《周易》,此為中華文化之宗,彌綸天地自然之道,武俠小說中多有涉及,或占卜、或談玄、或觀星、或演武、或論人事、或觀天道。《易經·系辭》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這種生生不息的理論又暗含萬物相生相剋的原理,故後來又發展為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金庸小說中的易文化涉及到方方面面,先是武功招式的命名,如降龍十八掌中「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等招式,便源自乾卦九五、上六的爻辭;第二是拆字占卜之術,如袁紫衣在參加天下掌門人大會時的占卜;第三是行兵布陣,如黃蓉囚困金輪法王的亂石陣、黃葯師的二十八星宿大陣;第四是園林設計,如桃花島和歸雲山莊的布置等。鳳歌對易得運用,也是得心應手。其初作《鐵血天驕》中公羊羽的「三三步」便化自九宮圖,而《昆侖》中的「歸藏劍」分為乾、坤、巽、坎、離、艮、兌、震等八個劍道,依《歸藏》之理交相生衍,幻化天地萬象,天地萬物,皆歸藏於其間。《滄海》直接以八卦命名西城八部,分為「天部、地部、水部、火部、風部、雷部、山部、澤部」,而部主的武功路數及性格特徵和這八種卦象極為接近,天部沈舟虛熟諳天道無情善陰謀陽謀,地母的「化生大法」、孼因子隨地而化生生不息,水部陰九重的水魂大陣傷人於無形,火部寧不空的「天火珠」勢若霹靂,風部左飛卿的御風飛行風華無雙,雷部雷震的雷音電龍縱橫天地。此外,本書第一大梟雄萬歸藏其名便源自上古軒轅氏作的《歸藏易》,其術「周流六虛功」源自《易經·系辭》中的「其為道也屢遷,周流六虛,變動不居」一句。本書男主角陸漸的「漸」字便源自《易經》第五十三卦,東島五尊之一的明夷更是直接以第三十六卦作為名字。另外,《滄海》中也寫了占卜之術,如寧不空在「祖孫」一節中給陸大海算的「坤卦」以及在「浮槎」一節中給鵜左衛門卜的「訟卦」。由上可見易對鳳歌小說創作的影響。
儒、釋、道三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儒道為本土自生自長的文化,釋家文化則是舶來品,金庸小說中的深層意蘊多源於此三者。有論者提出金庸小說塑造了三家之俠:儒家之俠,道家之俠,佛家之俠。其前期創作多為儒家之俠,如溫文如玉的陳家洛、器宇軒昂的袁承志、豪爽重義的胡家父子、憨直磊落的郭靖;中後期創作多為道釋之俠,道家之俠如玩世不恭至情至性的楊過,倜儻不羈瀟灑率真的令狐沖;釋家之俠如悲憫眾生宛如常人的張無忌,無名無相無知無欲的石破天,捨身飼虎化解胡漢恩仇的蕭峰。又有論者以禪宗「雲門三唱」論金庸人物,一是涵蓋乾坤,《書劍》時期陳家洛瀟灑出眾、才氣揮放即是;二是截斷眾流,郭靖楊過一類特立獨行的人物即是;三是隨波逐浪,如韋小寶,佛家所謂無相的隨波逐浪,人已到至境,無可無不可了。鳳歌的小說,也呈現出涵蓋「儒釋道」三家的大氣象,不僅小說的主人公濡染了三家文化的因子,武功描寫也有三家的影響。鳳歌小說的三家人物在上一個環節已有論述,茲不重復,我們主要看一下鳳歌小說中的武功描寫:《昆侖》中公羊羽的「浩然正氣」內功與梁蕭的「諧之道」劍法可以看作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前者源自《孟子·公孫丑上》孟子的一句話「我善養吾浩然正氣」,後者「諧」的意思是「和而不同、雜多統一」,這些都符合儒家文化的精義。而梁蕭在碧海上練就的「碧海驚濤掌」六大奇勁「滔天炁、陷空力、陰陽流、生滅道、滴水勁、渦旋勁」,以及《滄海》人物修煉時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反虛,羽化登仙」的功法都可看作道家文化在小說中的體現。《滄海》中金剛一派的「大金剛神力」的基礎功夫「三十二相」顯然源自佛經,本指如來的三十二種法相,有「我相」、「人相」、「壽者相」、「馬王相」、「猴王相」、「雀母相」、「雄豬相」、「神魚相」、「半獅人相」、「白毫相」、「諸天相」、「多頭蛇相」、「大自在相」、「大須彌相」、「雄豬相」「扶搖相」、「龍王相」、「長手足相」等。
兵,指行兵布陣率軍打仗之道。金庸小說中多有描寫,《書劍》中霍青桐率回部將士以《三國演義》上的軍事秘要大破清軍,《神鵰》中黃老邪以二十八星宿大陣破蒙古大軍於襄陽,《倚天》中張無忌用武穆遺書率明教群豪大破元軍。鳳歌的小說也繼承發展了這一條,如《昆侖》中有水禽魚龍陣、玄天二十四陣、天地玄黃陣,《滄海》中有兩翼雁行陣。另外,在「六朝金粉」一節中,戚繼光與莫乙論《孫子兵法》,在「迷宮」一節中,谷縝用「三十六計」玩弄徐海於鼓掌之上。這些都體現了鳳歌對兵法計謀的運用。
典,指小說中運用文史掌故。金庸《雪山飛狐》中有一佛偈「一切恩愛會,無常難久得」,單說愛之痛苦;《射鵰》引岳飛《滿江紅》,暗合小說精忠報國的題旨;《神鵰》有元好問《摸魚兒》,又有蘇軾《江城子》,李白詞「秋風清,秋月明」,終篇以一情字貫穿;《笑傲江湖》有伯牙子期與嵇康撫琴就刑的典故,讓人不免生出「知己難尋」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嘆。鳳歌《鐵血天驕》先是引李白《蜀道難》,既寫大巴山脈神仙度之險峻,又塑造出了一代大俠公羊羽的形象;後又有三國故事與伯牙子期的典故,對情節展開極有幫助。《昆侖》中有關於河圖洛書連山歸藏及道家的介紹,「蛇嘯雀來」一節引《詩經》《野有死麕》、《女曰雞鳴》、《蒹葭》三篇,「大天王寺」一節有梁蕭與八思巴談論佛經故事。而其中「迷陣無形」一節的「石陣武功」更是羅列文史典故而成,如刺客鏡有朱亥繪椎、漸離擊築、舞陽奮戟、豫讓潛廁、圖窮匕現,帝王鏡有堯致天下、禹王開山、舜舞干戚、商湯求雨、軒轅登岳、武王揮戈、赤精斬蛇、退避三舍、問鼎中原、始皇揚鞭、神農揮鋤、太宗定唐,將相鏡有完壁歸趙、廉頗負荊、張良拾履、韓信點兵、諸葛揮扇、雲長舞戟、孫武麾軍、管仲射鉤、周公吐哺、太公垂釣、伊尹耕土、孫權殺虎等等,這些都是文史典故的運用。
政,指政治。武俠中常常涉及歷史中的政治事件和對這些政治事件的反思,如宋遼、宋金、宋元之間的戰爭,又如元末、明末的農民大起義,金庸的《笑傲》更是一部政治的寓言。而鳳歌的《昆侖》也寫政治上的勾心鬥角,如天機宮之變,在《滄海》中更是將天下為棋盤,以萬民為芻狗,展開爭奪天下的博弈。前面已有所述,茲不重復。
武,指小說中的武術技擊。金庸小說中的武功既有實寫,也有虛構,實寫的如少林拳、太極劍、譚腿、鐵布衫、金鍾罩等,虛構的如百花錯拳、獨孤九劍、庖丁解牛掌、降龍十八掌、黯然銷魂掌、乾坤大挪移、蛤蟆功、六脈神劍、北冥神功等,這些功夫多與人物性格、舞蹈、哲學結合起來,即可觀瞻又可玩味。鳳歌小說的功夫虛多於實,其名字往往借取於道家佛家典籍,如三才歸元掌、玄陰離合神功、浩然正氣、須彌芥子掌、八百聖賢像、三十二相、大金剛神力、周流六虛功等等。
醫,指小說中的醫師醫術。金庸小說《倚天》中蝴蝶谷胡青牛為蝶谷醫仙,《天龍》中函谷八友其一為薛神醫,《笑傲》中有殺人名醫平一指。鳳歌的《昆侖》中有杏林醫隱吳常青、花曉霜,《滄海》中有「黑天書」。更為奇妙的是,鳳歌的書中人物把人身的脈象與天文結合起來,把脈象命名為「三垣二十八宿」,同時在金庸「逆脈」的啟發下發明了「隱脈」。需要多說的是,行醫問葯往往與施毒解毒有關,故不可不提「毒」。金庸小說中善毒者有金蛇郎君、藍鳳凰、葯王等,鳳歌則在「霧林奇嫗」一節設置洛明綺作「毒羅剎」。
琴、棋、書、畫、詩、酒、花是文人雅士最喜歡的事物,寫在小說中既可以增強文化內涵又可以增添小說趣味,金庸在小說中就對此進行了大量描寫。琴,《書劍》中乾隆陳家洛兄弟以琴作引才得以相見,《倚天》中昆侖三聖撫琴《百鳥朝鳳》與小小郭襄遂成知音,《笑傲》中劉正風曲洋合奏一曲《笑傲江湖》長嘆古今知音難遇。棋,《天龍》中一局「珍瓏棋局」道破芸芸眾生之相,暗喻世人或執或痴均難解脫無邊苦海;《笑傲》中向問天以「爛柯譜」投黑白子所好,救出任我行。書,《神鵰》中朱子柳朱筆為兵,書貼為招,於大勝關大戰霍都;《倚天》中張三豐因愛徒遭難夜書《喪亂帖》;《笑傲》中禿筆翁與令狐沖比劍,書意被封,無意間卻創作出生平第一妙筆。畫,《射鵰》中郭黃同游太湖,與五湖廢人論水墨山水;《天龍》中一幅神女卷軸,內藏幾世情怨。詩,此為代稱,指小說中的回目、對聯、詩、詞、曲等。金庸小說回目多有特色,《書劍》、《碧血劍》回目為五七言對子,《射鵰》、《神鵰》為四言短語,《倚天》為七言單句,《天龍》回目由五首片語成,《鹿鼎記》由査慎行的詩句組成。此外,小說中還有作者親筆或請他人捉刀作的詩詞,如《書劍》第二十回陳家洛為悼念香香作的一詞:「浩浩愁,茫茫劫,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又如《射鵰》中寫瑛姑和老頑童的一首詞:「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雙雙浴紅衣。」關於酒,《書劍》中有乾隆與陳家洛在杭州西湖喝酒聽曲的場景,《碧血劍》中有袁承志與溫青青在南京秦淮河聽曲飲酒的場景,《射鵰》中有丘處機與江南七怪在杭州西湖喝酒論理的場景,而《天龍》中蕭峰在和段譽初次相逢之時以及在聚賢庄英雄大會、少室山之會上都有一場豪飲。蕭峰若是「豪飲」第一,令狐沖則是「好飲」第一,他在《笑傲江湖》中聽祖千秋論酒的一段最為妙絕,此不細述。花,是文化的代碼。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梅花清冷高潔傲雪凌霜,牡丹象徵榮華富貴,菊花有隱士之謂。金庸在《連城訣》中就有一段關於菊花的描寫,菊花分為紅菊、白菊、黃菊、紫菊等幾大類,白菊中又有月下白、玉牡丹、玉寶相、玉玲瓏、一團雪、貂蟬拜月、太液蓮等小類。鳳歌的小說既有意學金庸,如此文人雅事又豈有不模仿之理。《昆侖》中「黃河九曲」一節金翠羽懷抱琵琶,一曲五段,分別為《高山流水》、《漁樵問答》、《十面埋伏》、《夕陽簫鼓》、《春江花月夜》,是為琴(代音律)。「千鈞一局」一節中秦伯符夜戰九如以及《滄海》中陸漸谷縝玩雙陸,是為棋。《滄海》中商清影曾教給陸漸學習衛夫人的《筆陣圖》,其文曰:「『橫』如千里之陣雲、『點』似高山之墜石、『撇』如陸斷犀象之角、『豎』如萬歲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鈞弩發、『鉤』如勁弩筋節。」是為書。《鐵血天驕》中梁文靖曾在神仙度的客棧里品評公羊羽的《太白行吟圖》以及《昆侖》中的八部祖師畫像,是為畫。《昆侖》中「雪舞鳳翔」一節公羊羽所吟的「雪」與「泉」,「變起蕭牆」一節八鶴出場時所吟的「鶴」以及「月照大江」一節九如、花生所做的佛偈,是為詩。《昆侖》中窮酸公羊羽酒不離身,《滄海》中雷震更是無酒不行,是為酒。《昆侖》中楚仙流滿園花香,其劍招名稱也不離花,是為花,茲不細述。
食,指食文化,中國是一個講究「吃」的國度,向來食不厭精。金庸小說寫盡天下美食,如《書劍》上有清炒蝦仁、椒鹽排骨、醋溜魚、生炒雞片、蔥椒羊肉、冬筍大炒、雞燉麵筋等,《射鵰》上有「四乾果、四鮮果、四蜜餞、八個酒菜」,這些菜譜都是寫實,另外作者還結合深厚的國學功底和烹飪知識,創出「玉笛誰家聽落梅」、「好球湯」、「二十四橋明月夜」等美味。到了鳳歌手裡,食文化更是進一步誇大,《滄海》中「斗奴」一節,寫嘗微秦知味的綉花鱸魚,千百種滋味在舌尖紛紜崩散,可見其鮮;「金龜」一節寫十二名女子為谷縝擺下的絕品盛宴,有「象鼻鯊翅,猴腦駝峰,油鯧勝鱘,巨蝦如龍,火肉艷若胭脂,醉蛤色比春桃;牙箸點金,龍鼎燃麝,百果爭鮮,名吞滿樓,玉盤團團賽月,碧鍾奇巧如峰」,可見其美。更為誇張的是「六朝金粉」一節中贏萬城在大酒樓上要的宴席,先是「三白三鮮,一蒸二燉」,接著是「鐵板鵝掌、活燒甲魚、糟蹄子筋、破塘筍爆炒瓦楞蚶、蕨粉紅燒江珧柱、瓦楞蚶、江珧柱以及浦江的火肉、山陰的河蟹、漠北的駝峰、遼東的熊掌、三江的大白蛤」等等。由上可知鳳歌對食文化的熟悉。
俗,有三類:地方風俗、民族習俗和江湖習俗。金庸的《書劍》中有回疆風俗,《射鵰》有蒙古習俗,《天龍》有江南的吳儂軟語,《白馬》有哈薩克的民族民風。而鳳歌在《昆侖》中寫的精絕一族,其民風純朴有金庸回疆的味道,寫蒙古一族,其彪悍粗獷類《神鵰》中的描述。此外,作者還在《滄海》中描繪了海外日本、英吉利的民風民俗。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④ 七劍下天山的具體介紹
基本信息
金城出版社於1993年出版的連環畫,共計4冊。其內容和香港新雅版《天山豪俠傳》一致,已兩冊並一冊的形式出版。
內容簡介
第一冊 《楊雲驄託孤》《大鬧五台山》
第二冊 《桂仲明》《凌未風護寶》
第三冊 《刺多鐸》《救蘭珠》
第四冊 《冰山劍影》《天山七俠》 基本信息
外文出版社於1993年出版的《中國武俠小說名著》連環畫第三輯中的一篇。第三輯收錄了《萍蹤俠影》《七劍下天山》《白發魔女傳》《雲海玉弓緣》四個故事。
內容簡介
內容提要
《七劍下天山》是梁羽生新武俠小說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故事敘述天山的七名劍客,即凌未風、易蘭珠、桂仲明、張華昭、飛紅巾、武瓊瑤、冒浣蓮闖盪江湖、抗清復明的曲折經歷及他們之間復雜的感情糾葛。天山神芒凌未風是本書的主人公。他少年時本為明魯王舊部,入獄後被人詐出機密,致使舊部人員幾被清兵一網打盡,女伴劉郁芳以為他貪生怕死而招供,打了他一耳光。凌未風於是假作投江,上天山向晦明禪師學劍。十六年後藝成下山,惡斗楚昭南,勇闖平西王府,智保義軍藏金,救出易蘭珠,收服辛龍子,在江湖上闖下了赫赫威名。他遇到劉郁芳後又不願披露真相,而劉郁芳也為少年時錯打凌未風的過錯而內疚,不願理睬天地會總舵主韓志邦的求愛,終日鬱郁。還是韓志邦看穿了他倆的心事,在凌未風遇難被囚時將凌換出,壯烈就義。凌、劉兩人因此也愧對死者,天各一方。另位六位劍客的故事也同樣精彩。尤其是桂仲明的經歷,雜糅了當代西方電影手法,運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成果,使故事撲朔迷離,扣人心弦。全書情節曲折,節奏緊張,意境幽美,是一部成功的武俠作品。 基本信息
廣東人民出版社於1985年出版的連環畫,共計6冊。
內容簡介
第一冊
改編:吳綠星
繪畫:鄧志剛 范新生
內容提要
本書是根據香港新派武俠小說家梁羽生同名小說改編的。它以康熙年間的一班武林忠士抗擊清廷鷹犬的一場斗爭為線索,歌頌了各族人民不畏強暴的反抗精神。全書共分六集。
第一集描寫杭州明宗室後裔的一批武林志士,在山西五台山清涼寺刺殺鄂親王未成,匯合了各地來的反清俠士分頭發動群眾。被分派往雲南的天山大俠凌未風及同伴在路經大同時,碰上師弟楚昭南——清廷的鷹犬,於是,展開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斗……
第二冊
改編:吳綠星
繪畫:陶穗洪 嚴永滿
內容提要
凌未風與劉郁芳一路艱辛,途中會合了李自成的侄孫李思永。到了昆明,與吳三桂談判聯合抗清。不料吳三桂心懷叵測,想借抗清之名,吞掉闖王余部。這一陰謀被識破之後,他竟用計把三人送進地牢作人質,幸得被傅青主、冒浣蓮救出。這時,一個神秘的黃衫少年加入了他們的隊伍。黃衫少年能敵千軍,戰後卻呆若木人,連自己姓名也記不清。為了弄清他的身份,冒浣蓮、凌未風到了黃衫少年的故居,結果又引出了一段悲歡離合的動人故事。
第三冊
改編:吳綠星
繪畫:梁 祥 梁啟金
內容提要
黃衫少年桂仲明從死去的養父留下的一件衣服中,發現一幅奇怪的圖畫。根據這張圖,凌未風等人在附近一個山洞裡發現了十八尊用黃金鑄成的羅漢,並送給李自成在四川的後代——李來亨起義軍。不久,清軍准備派多鐸攻打四川,在北京的易蘭珠接到李來亨要牽制清軍的指示,在京刺殺了多鐸,但自己卻被捕入獄。冒浣蓮為救易蘭珠化裝入宮,卻在一間久無人住的書房中,被闖入的康熙發現,危在眉睫……
第四冊
改編:吳綠星
繪畫:郭 慈 吳 柏
內容提要
冒浣蓮脫險後,取得了三公主暗中送來的皇詔密使的信物朱果金符。凌未風憑著金符,獨闖戒備森嚴的天牢,終於在天山俠女飛紅巾的幫助下,救出了易蘭珠。
可是,飛紅巾為解獨居天山之寂,竟私自把易蘭珠挾帶上天山收為門徒。凌未風、張華昭等跋涉萬里,上了天山。在天山劍法大師晦明的幫助下,張華昭取得了飛紅巾的師父白發魔女的信任。白發魔女交給他一支玉簪,作為信物讓飛紅巾放出易蘭珠。凌未風等人找到飛紅巾後,事情又出現了曲折……
第五冊
改編:吳綠星
繪畫:范新生 邱 頁
內容提要
為聯絡更多的反清力量,凌未風帶著達摩怪手辛龍子到喀爾沁草原,爭取各部落酋長。勢力最大的喀達爾酋長孟祿勾結了清廷的鷹犬,企圖在部落聯席會議上用武力鎮懾酋長們。結果,凌未風在孟祿女兒孟麗絲和她未婚夫呼克濟的幫助下,粉碎了孟祿的陰謀,實現了各族人民的聯合。凌未風在歸途中經過慕士塔格山,碰上前來阻截的楚昭南。兩人展開一場生死立判的搏鬥。結果,凌未風因痙攣症突發,被楚昭南活捉了。
第六冊
改編:吳綠星
繪畫:鄧志剛
內容提要
為了救囚在西藏的凌未風,傅青主等人打破了鎮守在草原的清軍包圍圈,到了拉薩。一天夜晚,在天牢的看守周青、馬方配合下,群雄強攻布達拉宮,但是因迷道縱橫而未成。原山西天地會舵主韓志邦施用巧計,才救出了凌未風。在激烈的戰斗中,傅青主等武林高手終於處死了楚昭南,清軍也被迫撤出了疆藏。
群雄千里迢迢回到天山,在那裡紮下根,准備迎接更大的戰斗。 基本信息
科學普及出版社於1985年出版的連環畫,共計7冊。
內容簡介
第一冊 《五台尋仇》
改編:坤 宜
繪畫:馮正梁 許 放 趙 元
內容簡介
本冊是根據著名作家梁羽生先生的傑作《七劍下天山》改編的系列連環畫之一。它繪畫的是群雄為再圖復漢豪舉,挾十六年之宿仇而刺殺清鄂王多鐸,大鬧五台山,威震三軍的一個撼人心魄故事。
第二冊 《筵前虎鬥》
改編:坤 宜
繪畫:王政平 張志安 梁 鴻
內容簡介
本冊是根據著名作家梁羽生先生的傑作《七劍下天山》改編的系列連環畫之二。它繪畫的是群雄深入平西王府,借筵前一場龍虎鬥,揭破吳三桂假反清實出賣義軍部眾的罪惡圖謀的故事。
第三冊 《怪傑神功》
改編:坤 宜
繪畫:龐先健 龐先強
內容簡介
本冊是根據著名作家梁羽生先生的傑作《七劍下天山》改編的系列連環畫之三。它繪畫的是身世離奇的怪傑桂仲明,如何在群雄幫助下恢復靈智、棄暗投明、收伏魔頭,為護衛義軍藏寶而大顯神功的故事。
第四冊 《俠侶同心》
改編:坤 宜
繪畫:王向明 金莉莉
內容簡介
本冊是根據著名作家梁羽生先生的傑作《七劍下天山》改編的系列連環畫之四。它繪畫的是前義軍統帥之子張華昭因傷失陷相府,群雄冒險往救,大敗清廷鷹犬,終令俠侶得結同心的故事。
第五冊 《群雄救珠》
改編:安 其
繪畫:戴紅傑 戴紅倩
內容簡介
本冊是根據著名作家粱羽生先生的傑作《七劍下天山》改編的系列連環畫之五。其內容是圍繞著易蘭珠刺殺清鄂王多鐸後被捕和群雄營救易蘭珠這條主線,展開講述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故事。
第六冊 《天山歷奇》
改編:安 其
繪畫:任伯言 王顯中
內容簡介
本冊是根據著名作家梁羽生先生的傑作《七劍下天山》而改編的系列連環畫之六。其內容是講述天山劍派的小俠們上天山拜謁武林前輩和他們在天山上的各種驚險奇異的遭遇。
第七冊 《邊陲舉義》
改編:安 其
繪畫:王顯宗 任伯言
內容簡介
本冊是根據著名作家梁羽生先生的傑作《七劍下天山》而改編的系列連環畫之七(結束篇)。其內容是講述群雄去回疆和西藏聯絡各部族人民舉義抗清,粉碎了清廷的綏靖邊陲行動,殲滅了清廷鷹犬。 基本信息
香港新雅七彩畫片公司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版由莫染高編繪的連環畫,共計8冊。
內容簡介
第一冊 《楊雲驄託孤》
第二冊 《大鬧五台山》
第三冊 《桂仲明》
第四冊 《凌未風護寶》
第五冊 《刺多鐸》
第六冊 《救蘭珠》
第七冊 《冰山劍影》
第八冊 《天山七俠》 基本信息
中國文苑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的連環畫,目前只出版了一冊。中國文苑版是再版了香港新雅版《天山豪俠傳》,並重新繪制了封面。考慮到原書每冊過於單薄,現將原八冊並為四冊出版並更名為《天山英雄譜》。
內容簡介
第一冊 《楊雲驄託孤》
2009年10月1版1印
印數:1-2000(採用流水編號)
定價:28.50元
原著:梁羽生
編繪:莫染高
封面編繪:劉麗煥
⑤ 寫一篇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抹碧痕』誅仙痴情女主角
玄幻巨作《誅仙》中的女主角.一枚鈴,一顆珠,一段塵封千百年的愛恨情仇,在她輕念起那段痴情咒之時,又悄然開啟。毀天滅地誅仙劍之懼,三生七世永墜閻羅之苦,一切的一切,在那綠衣女子無怨無悔的痴情之下,都變得微不足道。再不忍,她還是微笑著祝福了她深愛的人,但鈴與珠的故事,卻註定糾纏下去,那是上天的悲憫,還是命運的玩笑,王子靜靜的等待他的公主蘇醒,公主卻依然淡笑沉睡著,宛如當時誅仙劍下那般安然。於是,一個叫碧瑤的女子,一個叫張小凡(鬼厲)的男子,耗盡了光陰,演繹著這樣一場悲涼唯美,卻又無法言喻的愛情神話
她一襲水綠衣衫,走動金鈴輕響,手指尖那朵樸素而不失靈動的傷心奇花,襯著她的脫俗之質,她那動人心魄的美,總是令人眼前一亮。她是鬼王宗宗主之女,她用堅強與微笑掩飾自己的脆弱與不堪回首的傷心往事。她活潑刁蠻,靈秀中卻不失溫柔,她嘴角的一抹淺笑,溫馨而甜美,明快而不張揚,她可以隨著愛人海角天涯,也可以為了愛人永墜閻羅,對於愛情,她總是這般的不顧一切,毫無保留,或許正是她失去了太多,才比常人更懂得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幸福。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她的出場如此平淡,可她卻以最為驚心動魄的方式離開,那一刻,她是天地間唯一的色彩,當天地黯然失色之時,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只留下了這一抹水綠。 她究竟得到的少還是擁有的多,總是充滿了非議。其實,誰真正能說清她的取捨得失。當那男子印證了對她的愛時,她來不及聽到那句撕心裂肺的告白。當最後她看似一無所有時,她深愛的人卻與她留下的一片衣角做伴,鈴聲響起,他選擇了他們之間美好的回憶。 結局似乎已變得與她無關。她以一聲鈴響的方式開始了沉睡,又以一聲鈴響的方式結束了折磨。狐岐山下融入風中的鈴聲,那水綠衣衫的女子,或許正在這天地間的某處,用那抹淡而溫馨的微笑,釋然著種種的愛與恨。無論怎樣,這一抹綠痕,一絲笑意,都已深深融入他的靈魂
她冷漠,對於魔教眾人的追求不為所動; 她熱情,可以追隨愛人到海角天邊,卻也可為愛人粉身碎骨; 她活潑,那一抹笑意漾在嘴角,她永遠如同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 她內斂,10年後魂魄再次與那心愛男子相見,她卻選擇了以背相對,默默承受一切痛苦; 她謙和,在愛人面前,她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讓、退避; 她霸道,當同道對自己門派提出異議時,她的氣勢壓過眾人; 她刁蠻,兇巴巴的態度總是讓張小凡委屈不已,做事從不按理出牌; 她溫柔,即使敵我對立,她卻依然擔心著心愛之人是否受苦; 她聰慧,身為鬼王宗宗主千金,受父親影響,她見多識廣,機靈聰穎; 她愚笨,為了心愛之人,她竟放棄一切,甚至放棄了自己的生生世世; 她堅強,永遠用微笑掩飾痛苦,面對困難,總是堅持不懈; 她脆弱,當那強忍十幾年的淚水決堤之時,她梨花帶雨的病倒在張小凡的懷中。
總有太多人看不懂她的好,也有太多人讀不透她的苦,外表的快樂是否就是真的快樂?什麼樣的人,才是最痛苦的?是痛哭著指問蒼天?還是沉默著蔑視一切?應該,是微笑著面對絕望。碧瑤,就是這般,微笑著、嬉鬧著,外人永遠只看見她的美,她的笑,她的堅強。她那滿是鮮血的記憶,她那傷痕累累的過往,卻總是留給自己去擦拭,去撫平。也許碧瑤的好,碧瑤的苦,只有愛她疼她的人,才能真正體會。 她天資聰慧,當不明事理的周一仙想從她身上誆騙錢財之時,小環一眼看出,這是個聰明透頂的姑娘; 她見識廣博,父親是聖教四大派之一,鬼王宗宗主,儒雅博學,通曉古今,碧瑤因此也耳濡目染,加上多年江湖的滾打生活,知識自然淵博; 她心地善良,即使兒時的經歷是那麼的痛苦不堪,她卻將所有過錯一人攬下,使自己痛苦多年; 她不計前嫌,正魔對立,哪怕她跟張小凡前一刻仍短兵相接,生死相拼,當真正面對死亡時,她卻依然將一個毫不相乾的正派之人冒險救下; 她堅持不懈,當滴血洞外,張小凡早已放棄希望的時候,她卻依然在努力琢磨出路; 她溫柔體貼,張小凡病重,她是這般的細心照顧,當他喊著靈兒師姐的名字時,她的心,莫名的抽痛,卻依然安慰著他,靈兒師姐,是不會離開你的; 她勇敢堅強,多少年的痛,多少年的苦,她承擔了所有的罪責,她相信父親恨她,恨到想殺她,但她卻依然巧笑嫣然的面對一切,當在幽冥聖母、天煞冥王前暗自啜淚時,人前的笑與人後的淚,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她? 她樂觀向上,無論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下,無論經歷怎樣的生死考驗,她始終未曾放棄過,在死的絕地,她總在尋找生的希望; 她開朗明快,那響在耳邊的笑聲,如銀鈴一般清脆動聽,如一縷陽光,溫暖他人; 她膽大心細,獲取合歡鈴時,她不曾有片刻的猶豫,卻也不曾忽略盒中可能存在的機關;
她獨立自信,身為鬼王宗宗主唯一的千金,她卻不像其他姑娘一樣生活在父親的保護傘下,小小年紀便四處闖盪江湖,使她擁有不俗的江湖閱歷; 她老練沉穩,對於蕭逸才的質問挑撥,依然不亂陣腳,對答如流; 她古靈精怪,有她在,總是不乏笑料與笑聲,讓場面多了幾分色彩; 她熱情如火,任何困難都阻止不了她愛他的心,她只要他好,她只想看看他; 她嘴硬心軟,表面的強硬蠻橫,掩蓋了她很多的東西,但事實上一次次的退讓妥協,卻真正體現了她那顆溫暖包容的心; 她活潑可愛,一枚精緻跳躍的合歡金鈴,一朵晶瑩潔白的傷心奇花,腰間歡快的鈴聲,指尖純潔的小花,襯著那靈動如水的明眸,是怎一派惹人憐愛的嬌容; 她笑靨如花,那一身褪不去的水綠衣衫,那一抹揮不盡的明媚微笑,幾乎已經成了她的標志; 她高貴純潔,出身魔教,她卻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夏荷,潔凈而不染一絲塵埃; 她機警機智,當張小凡斷臂之時,她第一時間便已想到應對的措施; 她心口不一,當面是如此霸道蠻橫,但轉眼,對著那火堆跟張小凡消失了的背影,淚水,卻是那麼辛酸痛楚; 她敢於追求,獨身闖入青雲領地,她為的,只是想看看自己的愛人; 她心直口快,「張小凡,你這個死傢伙,居然連看都不看我一眼嗎?」這一聲,她喊的多麼不合時宜,卻又是多麼心碎欲絕,一切的一切,都只因為,她愛他; 她富於感性,一把傘,一個人,在滿天風雨中,她不顧危險,在這寒冷的風雨夜,為他平添了一絲暖意; 她柔情似水,那溫柔的眼波,那關切的語言,她靜靜的依偎在他的身邊,展現著不同以往的美; 她為情痴狂,在她的心中只有那男子才是最重要的,滿天劍雨打下,這一次,她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靈魂,自己的生生世世,替他撐起了一片晴空; 她一往情深,從小到大多少人討好她,多少人希望與她死在一起,但她卻只在乎那個平平凡凡的傻小子,她卻只願意為那傻小子永墜閻羅; 她不記得失,她總有那麼一絲揮不去的自卑,她相信,在他心裡,自己什麼都不算,但即使如此,她卻依然無怨無悔的為他付出一切; 她淡薄名利,鬼王宗宗主千金算什麼?她可以隨愛人遠走天涯。天下珍寶算什麼?在她眼裡,全都抵不過他替她擦竹子的衣袖; 她心思豁達,生生世世永墜閻羅,何妨?若為情故,何悔?那本是屬於她的幸福,她卻這般的,微笑著,釋然了; 她內斂隱忍,十年後,再見到他,她會如何?鬼厲說,你會對著我微笑吧?而她,卻選擇了沉默與背影。
若說她年紀輕輕,怎生得如此身段,且有一張勾魂攝魄的俏臉。 雙眉有如柳葉刀裁,盈盈笑意眉上來,一句「雲髻峨峨,修眉聯娟」得以道出碧瑤雲雲細眉。 雙目似有千情萬怨,道不盡也訴不完,一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能描述碧瑤盈盈眼波。 紅唇好比初夏櫻桃,櫻唇未啟含辭斂,一句「丹唇外朗,皓齒內鮮」真正匹配碧瑤點點朱唇。 肌膚勝似瑞雪初降,恰似那白玉無瑕,一句「延頸秀項,皓質呈露」恰恰顯現碧瑤皓皓雪膚。身著水綠衣衫,足踏白底綉花布鞋,青絲恰恰在頭頂左右各挽了一個髻,飾以乳白頭帶,本已嬌俏得很,又 配上傷心花手中開放,合歡鈴腰間搖晃,怎能教人不記得她!當別的孩童還在撒嬌之時,她卻要目睹母親的慘死,承擔對父親的愧疚。那闖入的正道人士,面對三人,他們並沒絲毫手軟,魔教妖孽,人人得而誅之,他們卻忘了,除了身份,那三人,只是老人、女人跟孩子。 姥姥當場慘死,母親與碧瑤被壓在狐岐山下,黑暗與絕望中母親割肉相喂,最終卻再也無法支撐。獨自面對黑暗,她終於等到了父親,看見的卻是母親白骨森森的手臂。為何一個六歲的孩子要承受這么多本不該屬於她的痛苦與責難?只僅僅因為她無法選擇的出生嗎?在極度自責與愧疚之中,碧瑤便與鬼王有了隔閡。首次登場時的碧瑤不過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女,她不僅僅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大小姐,更是鬼王手下得力的助手。她緊鎖心門,將微笑留給了他人,將淚水留給了自己,在別人眼中她活潑、熱情、刁鑽古怪,可誰又知這火辣辣的外表之下,卻是一顆敏感而脆弱的心。 月色下,她摘下了那朵小花,張小凡雖怒,而夜色襯著她清麗的容顏,卻也讓他啞然。 黑暗中,她的美多了幾分詭異妖艷。絕地相逢,張小凡心存幾分親近,而她卻巧笑嫣然的告訴他自己的身份,彷彿她口中的妖女只是別人。當碧瑤對著「無情海」難掩興奮之情的時候,卻可曾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卻也要痴情而死。 與黑水玄蛇對戰,張小凡在激斗中失去意識,碧瑤卻「順便」救下了他,這解釋讓人忘記了黑水玄蛇、敵對身份、剛才的對峙,妖女無情,可她的心,卻比誰都善良。 死亡的陰影沖淡了門派之分,嘲笑貶損,這樣的關系卻很快樂。滴血洞的探索過程中,張小凡被這活潑女子的不屈不撓所嘆服,當滴血洞洞門打開的剎那,他看見她美麗的臉畔,不知為何,臉上燥熱,不敢與她正視,就這般的,隨她進了那魔教重地——滴血洞。周遭的一切彷彿都訴說著煉血堂當年的鼎盛。威名顯赫的黑心老人一具枯骨端坐,他守護著金鈴夫人遺留下的唯一之物,碧瑤罵著黑心老人負心,嘆著夫人的不值,可她卻不知,不久後的一天,她也將步上夫人的後塵。天書殘卷、痴情古咒,冥冥中一切是否早有定數,這是否預示著二人的將來。 他體力不支病倒,她竭力照顧;在這死亡的絕境中,她彷彿回到了痛苦不已的過往,說出那深埋在心中的痛,她憔悴而絕望的倒在他懷中,而他卻是這般的不忍離去,所謂的生死不棄,也就是如此吧。 本偷偷拭淚的她,居然在他懷中放聲痛哭,這深藏心中許多年的委屈一次爆發,看著懷中哭泣的女子,梨花帶雨的她,竟也使他心中一跳。他安慰著她,她拭去淚水只輕輕道:你很好。他們逃出生天,劫後餘生,世間的一切都是這般的美麗,碧瑤歡呼,而張小凡,卻只是看她展露著世間最美麗的笑容。 普通的兔肉,在他嫻熟的手藝下,竟也是這般美味,她說這是她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而他對著這個歷經生死的魔教少女,居然緊張的錯誤頻頻,這一切難道真的只是因為她的身份嗎?煦的陽光下,她依偎著他睡去,他竟然這般的不忍放開。她讓他隨她入教,可他有他的堅持,她有她的信念,激烈的沖突之後,他們分道揚鑣,不自覺中,淚水已經滑落。 鬼王出現,她回身撲進爹爹的懷中。看著自己女兒平安,他是那麼的喜悅,這些都是她許久不敢奢求的,這一刻,由於一個傻小子,心結就這般的被打開了。她追著周一仙而來,卻意外的遇到了張小凡,當時的她應該是欣喜吧,可當張小凡矢口否認時,那「卑鄙無恥」的背後,誰又察覺少女心中的疼痛呢?無論如何,她的心依然是向著他的,那低低的自問,是輕視、不屑?更多的卻是擔心。 她的眼中只有那少年的身影。「那女子對燒火棍有意思了。」周一仙淡然,為何所有人都看出了她的心思,唯獨張小凡,你卻無法讀懂她的心?斬妖除魔,對她來說多麼沉重的四個字。 中間的小插曲,卻成了那男子一生的心結,滿月時分,他凝望古井,在這其中看見了什麼?多少年後,物是人非,女子安然睡去,男子也不再純真,廟宇中的仙人石像,女子的歡笑,男子的正直,只有那三尊石像,依然在悲傷的見證著那段生死相隨的甜蜜記憶。 他將要踏上他的除魔衛道之路;她卻要做回她的魔教妖孽之身。她的心情如意料之中的差,碧瑤最大的特點便是嘴硬心軟,她氣勢洶洶的壓著張小凡,卻又這般微笑著最終妥協。 海雲樓,她素手撐傘,明眸如水,她與他對立而站,悄然無語,溫柔的如同一朵風雨中的百合花,她為他撐傘,他阻止她跟去流波。她第一次這么親昵的叫他,她說若二人能一起死在那洞中或許也不錯。會有這般的表白,是深知跟他離別的時刻即將到了吧?張小凡擔心碧瑤一路跟隨,但當她真的不辭而別之時,他的心卻又是如此的茫然。 她不顧生死的去敵營看望他,而他卻只有那姿色出眾的師姐,歡喜與愧疚,傷心與失望,最後卻只化成了一句話一個眼神。剎那眼神交匯,那口並無大礙的鮮血,什麼悲傷埋怨,都在那沖口而出的失聲驚叫中消散了。 天地肅殺,大雨磅礴,他渾身冰冷跪在雨中,她一襲水綠出現,竟是如此溫柔似水。小小的青綠油傘,為他擋去了無情風雨,卻淋濕了她,傘下的落魄風情,也是那般惹人憐愛。她沒有太多奢望,一句平淡的關心,竟已讓她欣喜不已。她不苦,只要心中是甜,一夜的冷風驟雨又算的了什麼? 再次相遇,她是鬼王宗的千金,舉手投足高貴沉穩,與蕭逸才唇齒相搏,依然老練,只是那嬌顏卻透著凄美的味道。那句驚慌失措的不要!他竟忘了身邊還有他的師姐,此刻他的心中,只有那綠衣女子的安危,這一次,他再也不忍否認與這女子的關系。再次來到昌合城,她依然一身水綠清麗秀美,只是憔悴不少。可是擔心念及心愛之人?自然是了,否則,又為何開口便是問起他的消息。 古井代表什麼,讓她沉默,最後卻又苦澀自嘲,她算什麼?在她看來,她什麼都不算,但即使什麼都不算,她依然為了他放下尊嚴,懇求幽姬幫忙,只要他沒事,她唯一希望。隱沒在白雲深處的山麓上,可曾見到一抹水綠飄渺,才幾天,綠衣女子又蒼白許多,形影憔悴,秀眉緊蹙,幾許恍惚,幾許擔憂。他替靈兒師姐拚死擋下了滅頂之災,她都該知道了吧。但即使如此,她卻無法不愛他,不想他,不念他。 碧瑤啊,你平時不是這么糊塗的姑娘,在愛情面前,你卻是如此的傻,如此的痴。你說「真正的苦,都在人的心裡。」他受罪,你比他更難熬。應他而來的苦與傷,你卻偏偏微笑著說,這是甜的。 她第一次將自己的心意如此坦白,那歡喜之色,卻難掩日夜擔憂張小凡帶來的憔悴。他讓她陪自己說說話,他替她擦乾凈了那一段斷竹,他說我坐地上就可以,他說你為什麼對我這么好?她笑了,笑的如鮮花綻放,不管多麼的煎熬,只要見到他,就是幸福。自己為什麼對他這么好?她也茫然,她只知道原來在黑暗裡,就算在快死的時候,也可以找到個人依靠的,。此刻的他倆從未有過的接近對方,她替他擦拭著袖子的污跡,她說那隻袖子,比天下珍寶更為珍貴,此刻,他的耳中,只有她的聲音,此刻,他放開懷抱,將這痴情的女子緊緊擁入懷中。 她說你有危險,哪怕用我的命去換,我也甘願;她說跟我走吧,去哪裡都可以;她說你在那古井,看見了什麼?答,你說什麼?答,我不能走;答,那古井有什麼奇怪的地方,你們都想知道?可他又說,下次見面,我告訴你……看著她離去的背影,誰曾想到,一別將是永遠,若知道了將會發生的事,今天的決定,又會是怎樣? 信念、信仰,瞬間被摧毀,他絕望的崩潰,他的心即將被那魔性侵蝕殆盡。天下之大,他卻只能相信她。那一雙溫暖的手,她只想牽著他離開這痛苦,去到那沒有紛爭的桃園,可是擋在他們面前的,卻是那漫天劍雨。誰在驚呼?誰在顫抖?誰又絕望的望著天空?天地黯然失色,唯有那一抹水綠隨風盈動,凄美而耀眼,他撕心裂肺的吼叫,她卻只是回眸淡笑,襯著那一行悲痛欲絕的血淚,凄美而凄婉。她放棄了本該屬於她的幸福,她說死也跟他在一起,結果,她食言了,她說她只希望小凡好好活著,結果,她做到了…… 他暗自低語,在古井中看見的人——就是你,那代表什麼?不知,他只希望那女子,可以親耳聽見,可那女子,卻只是含笑而睡,她再也無法知道,男子心中的最愛便是她。因為放不下他,所以放下了,她這般靜靜的躺著,柔柔的笑著,在她痴情唱起的剎那,他的未來,便再與她無關,將來誰與他甜蜜,至少不再是她,可她,依然笑的那麼甜。或許,她早已經下定了決心,她會永遠在閻羅地獄,為他默默祝福。 若世上真有後悔葯可買,他又後悔了什麼?可曾是那明媚的陽光下,那激情的相擁後,沒有帶著她遠離這喧囂的江湖? 在碧瑤魂飛魄散的時刻,合歡鈴將她一魂扣下,肉身不滅不死,卻一直昏迷,這恐怕是誰都不曾想到的。人總要在失去後才知道心中所想。她也一如既往的微笑著,等待那心愛男子的歸來。他如惡鬼般殺戮眾生,但在她面前,他卻永遠是那個叫做張小凡的少年,只有在她面前,他才能感到絲絲快樂,他在等著她醒來,他說等她醒來,要與她生生世世永不分離。還魂功敗垂成,鬼王白頭,鬼厲更是幾近崩潰,卻也因此收集到了碧瑤的三魂七魄,在寒冰室中魂魄與鬼厲相見。 他說,為了她,天下蒼生他也殺;他說他只要討回當年碧瑤的那一劍;他說,這世上,只有碧瑤對他是真心的。但說的再多,卻無法換回心愛女子陪在他身邊,救碧瑤,這一信念幾乎支撐了他10年,當碧瑤離去的剎那,信念再次坍塌,他是如此的無助無依,為她崩潰,卻又為她振作,小白那一巴掌,那句碧瑤希望你好好活下去,他醒了,為了碧瑤,他願意再次做回張小凡。你可曾聽見狐岐山中一陣鈴響?鬼王聽見了,幽姨聽見了,我們,也聽見了。那一陣鈴響至少讓我們知道,碧瑤,依然活著吧。 最後,水綠衣衫的女子,你究竟在哪裡?你那一聲鈴響引來無數遐想,我們知道,你依然好好的,一個人承擔所有的痛,一定,很辛苦吧。 最後的最後,那屋檐的一片衣角,成了他思念的依託之物,那風後的一聲鈴響,伴著他的寂寞,遠離江湖,這是你們曾經的誓言,那飄揚的一抹綠意,那回盪天地的一聲清鈴,如同你的笑,都將回盪在他的心中。 第一次客棧遇見。她雪膚淡眉,靈眸盈動,那麼的光彩照人。簡單一問,不經意的顯露出她的廣博見識,但那時她,卻分毫未曾注意過那個淹沒在人群中的傻小子,能感覺到的,只是那一絲對正道的不滿與不屑。 第一次小徑相談。圓月蒼穹下,幽幽小徑中,她決然的,摘下了那朵小花。他怒了,她卻笑了,宛若仙女般的清麗,他看的痴了,在她如水婉柔的眼波中,滄桑的嘆著,他卻彷彿看見了那個大竹峰上的絕色佳麗。 第一次絕地鬥法。黑暗襯得她如此妖艷,她巧笑依然,拈花而立,傷心花可愛而純潔。可不就是人人深惡痛絕的魔教妖女嗎?他的心往下沉,她卻巧笑嫣然,這一對將來的痴男怨女,此刻,卻只是性命相搏,傷心花清幽暗香,如同它微笑拂面的主人一般,帶著笑顏,向他襲去。 第一次同生共死。死了嗎?再也見不到師姐了?他從疼痛中醒來,生死絕地,陪伴他的是那魔教妖女,生死關頭,救下他的是那魔教妖女。在死亡面前,正邪變得無關輕重,剩下的,只有兩個年少不羈男女的互掐,看著她笑,他無名火大漲,看著她笑,他卻又痴痴相望,那份年少的懵懂與天真。 第一次生死相依。她讓他殺她吃她,她真的怕了吧?害怕黑暗中的無依。病痛中,他喚著師姐,她如此心痛;病痛中,她依偎著他,他不忍放開。一聲嘆息,一陣哭泣,不知不覺中,他們依賴對方。天書殘卷、痴情古咒,合歡鈴、噬魂棍,糾纏了數百年的恩怨情仇,在這封閉了數百年的滴血洞內,再次悄然開啟,若知道了結局,她是否依然會面對玄蛇救下那少年?她只會微笑著說:若為情故,雖死不悔。 第一次引他入教。他斥責她的聖教,她數落他的正道,他憤然離去,她卻黯然淚下。其實她並非要他加入聖教,她只希望,他能陪在身邊,若一開始便聽了她,結局是否會改變?但此刻,你有你的信念、你的師姐。 第一次斬妖除魔。斬妖除魔,多麼可笑的字眼,你稱她為妖女,視她為魔道,她不屑正道虛偽,懶得假名清高,但是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有那少年的安危,靈動的雙眼中,何時起再也沒了其他,只有那少年的身影,倒映其中。 第一次雨夜撐傘。冷夜人獨立,婉約而憂郁,她輕輕將他護在油布傘下,淡淡的說,若死在一起也好,可他,卻未曾聽出話外的一絲痴情。他一直與她磕磕碰碰,可她真的走了,心卻又莫名的悵然。 第一次涉險探望。她只想看看他,獨闖敵陣,這需要多少的勇氣?但沒有什麼比他更重要,哪怕自己的生命。他怎麼對待自己都好,只要看見他就足夠了,氣憤、懊惱,任何情緒都不抵那口鮮血,轉而是更多的焦慮擔心。 第一次不離不棄。她陪著他,滿天風雨,她都陪著他,矜持、尊嚴、名譽、性命,她都可以為了他放下,她說,我來看你。她只是去看看他,可那消瘦的容顏,憔悴的身影,她到底受了多少煎熬,誰又知道?她陪著他、護著他,卻連自己也顧不上了。這一把小小的油傘,或許並不只給了他傘下的一方晴空,更多的,是在他心中送去一絲暖意,一抹陽光。 第一次深情相擁。她笑意盈盈,柔情似水,從未有過的溫柔與直白。竹影婆娑,陽光暖人,兩人的心為彼此敞開,是那般的接近,擦拭竹子後的袖子,那是她視作天下財寶都無法比擬的寶物。一句年少輕狂的言語,卻讓他覺得天地肅靜,此刻他耳中只有她的聲音,擁抱吧,擁住心愛的女子吧,於是,他伸出手,將她緊緊地擁入了懷中,天涯海角,哪裡都行,她又嘴硬心軟,為了他,她可以做任何讓步。她問他古井看見了誰?他問那古井有何奇怪?他說,下次見面,再告訴你。多少年後,再記起來,是否會後悔當時的抉擇?若能重來,是否會帶著心愛女子遠走天涯,應該,會吧。 最後一次凄美訣別。她依然笑顏巧目,依然水綠悠悠,依然聲如銀鈴,她回望微笑,天地都被這抹笑意動容,都為這抹笑意褪色,都因這抹笑意悲傷,約定呢?幸福呢?誓言呢?說好的一切呢?死都在一起,你卻丟下他獨去。今生再不分離,此刻卻要生死相隔。你放棄了本該屬於你的一切,只為了他能好好活下去。他卻只能血淚相迎,只能哭跪在地,凄厲訴說古井中看見的是你,你聽見了嗎?他最愛的是你,可你卻只能平靜的恬笑而睡,最痛的愛戀是什麼?是否是明明彼此相愛,你卻再也聽不見我說愛你?那一份水綠笑意,註定將深深融入他的生命、他的靈魂。 十年生死兩茫茫。他褪去稚嫩,信念為你而存在,生命因你而延續,只有在你面前,他永遠是小凡,他才能感到一絲快樂。只有碧瑤對我真心;我只要討回當年碧瑤的那一劍;為了碧瑤,天下人我都殺;等你醒來,我們今生今世不再分離。他說著、嘆著,他真正想討回、挽留的,只是那個綠衣女子的生命與他倆約定的幸福吧。回魂失敗,他是這般絕望,魂魄相見,他是這般激動,碧瑤失蹤,他又是這般悲傷欲絕。他為她痴狂,又為她變回小凡,最後的最後,那狐岐山下的一聲金鈴輕響,他不曾聽見,他只能將一腔思念寄託在水綠衣角與屋檐風鈴之上,過著她所希望的,張小凡的平凡人生。
⑥ 一部武俠小說的名稱:當中男主角名字叫楊華,後得知原姓孟,而改叫孟華的。有誰知道的,謝謝!!!
梁羽生
牧野流星
前後還有其他幾部,合為一個系列
梁的敘事、編故事的手段比較單一,一般一個系列,多部小說合起來看人物形象才比較豐滿。
唐朝:(共4部) 《女帝奇英傳》、《大唐游俠傳》——《龍鳳寶釵緣》——《慧劍心魔》 《大》《龍》《慧》三部為大唐系列 宋朝:(共6部) 《武林天驕》、《飛鳳潛龍》、《狂俠·天驕·魔女》——《瀚海雄風》、《鳴鏑風雲錄》——《風雲雷電》 《武》《狂》有沖突,《狂》《鳴》聯系緊密,《翰》《風》聯系緊密,宋朝年代與情節混亂 明朝:(共8部) 《還劍奇情錄》——《萍蹤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武林三絕》(只是報紙連載,未出版成書)——《廣陵劍》 萍蹤系列(計6部),為天山系列上半支 《武當一劍》 不屬於天山系列,獨立成篇,年代故事和《白發魔女傳》有沖突 正宗天山系列: (計14部) 《白發魔女傳》 (明萬曆年間起,〈白〉為天山系列下半支首篇) 清朝:(共17部) 《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冰河洗劍錄》——《風雷震九州》——《俠骨丹心》——《游劍江湖》——《牧野流星》——《彈指驚雷》——《絕塞傳烽錄》 《劍網塵絲》——《幻劍靈旗》 為姊妹篇,與天山派無關,但有部分人物在《絕塞》中出現過 《草莽龍蛇傳》——《龍虎鬥京華》 為姊妹篇,太極篇,講述義和團年間故事 註:梁羽生武俠小說存在部分聯系 ①「萍蹤」系列:《還劍奇情錄》《萍蹤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廣陵劍》 ②「天山」系列:《白發魔女傳》《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冰河洗劍錄》《風雷震九州》《俠骨丹心》 ①②系列也可以合在一起 ③「大唐游俠」系列:《大唐游俠傳》《龍鳳寶釵緣》《慧劍心魔》 此系列融合一些唐人傳奇及歷史,為梁氏武俠上乘佳作 ④「天驕」系列:《武林天驕》《飛鳳潛龍》《狂俠天驕魔女》《瀚海雄風》《鳴鏑風雲錄》《風雲雷電》 ⑤「牧野流星」系列:《游劍江湖》《牧野流星》《彈指驚雷》《絕塞傳烽錄》 ⑥《武林三絕》前後涉及自唐到清近千年歷史,幾乎涉及整個梁氏武俠世界、江湖派系及人物,為梁學總結性著作。
梁氏小說:http://www.oldrain.com/wuxia/liangys/liangy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