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峰金庸武俠小說
Ⅰ 歷史上真有喬峰這個人物嗎
沒有,喬峰說金庸武俠小說中的虛構人物。
喬峰,又名蕭峰,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的男主角,本是遼人,流落宋地,被喬三槐撫養長大,取名喬峰。
但真正父親是契丹人蕭遠山,所以改姓蕭。與慕容復並稱「北喬峰,南慕容」,為江湖年輕高手中的雙峰。
他外貌威武,頗有風霜之色,豪邁颯爽,極有威勢,不怒自威,智勇雙全,是金庸筆下少有的陽剛強烈的男子漢。
曾任丐幫幫主,在得知是契丹後裔,被迫退位。闖盪江湖,尋求真相,相繼與段譽和虛竹結為兄弟,又得遇紅顏知己阿朱。
阿朱後為救父,死在蕭峰掌下,蕭峰悲慟不已。因助耶律洪基平息叛亂,受封為南院大王。不久為阻遼帝攻宋,以斷箭自盡於雁門關外。
(1)喬峰金庸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人物出處:
《天龍八部》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像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
書名出於佛經,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徵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全書主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風格宏偉悲壯,是一部寫盡人性、悲劇色彩濃厚的史詩巨著。
2005年,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必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次出版,首次選入了王度廬的《卧虎藏龍》和金庸的《天龍八部》兩篇武俠小說,分別排在第五課和第六課,並合為一個單元,取名為「神奇武俠」。
課文節選了《天龍八部》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講的是蕭峰到少林寺救阿紫,在山上力斗丁春秋、慕容復、游坦之三大高手一節,充分展示了他的絕世武功和英雄氣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蕭峰
Ⅱ 在金庸武俠小說里,哪個是你心中的俠為什麼
在金庸老先生眾多武俠小說英雄中,我認為蕭峰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大俠,因為蕭峰為人豪氣干雲,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光明磊落。最為重要一點,他對於朋友講義氣,對於國家盡忠職守。這才是一個真正大俠,應該有的俠者風范,也是我心目中所憧憬的真正大俠。
當然了在喬峰的一生中,不僅為人行事光明磊落,在大是大非面前也區分得很清楚。最後在面對遼國進攻大宋時候,喬峰做下了犯上作亂的事情,而在事情圓滿解決以後,為了不讓遼國皇帝難堪,他也以自殺的方式向自己的祖國遼國謝罪。
所以在我看來,喬峰才是我心目中的大俠,還記得那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嗎?喬峰就是這樣一位讓人尊敬的大俠。
Ⅲ 金庸武俠小說中喬峰是哪個民族的
喬峰是契丹人,原名喬峰,原為遼國貴族蕭遠山的兒子,當年在雁門關回家走親戚的蕭遠山被受慕容博蠱惑的中原武功高手圍攻導致蕭遠山的妻子殘死,自己灰心意冷帶著老婆孩子跳崖自盡,臨了把蕭峰拋上了,最後中原武林高手到最後才知道自己殺錯了人,於是蕭峰最後被丐幫幫主收養並改名喬峰。
最後,喬峰是一代鐵血英雄,他一生命運坎坷,自幼父母早亡,養父養母,恩師卻被自己生父所殺,俠骨柔情卻自己錯手殺死摯愛,仁義愛國,卻被夾在大宋與大遼之間兩難,最終選擇自戧而亡。為一代悲劇英雄,國破家亡,之無奈之下舉。令人盪氣回腸。
Ⅳ 金庸是如何評價喬峰的
金庸對喬峰的評價是:喬峰和郭靖是我最喜歡的男子漢。
喬峰是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的男主角。生於遼國,長於大宋,實為契丹人,他的生父為遼國珊軍總教頭蕭遠山,因受奸人所害骨肉分離。
蕭峰智勇雙全、膽略過人、豪邁颯爽、不怒自威,曾任江湖第一大幫丐幫幫主,期間掌管丐幫八年,一直率領丐幫以幫助北宋抗擊外敵為己任,其間吒叱風雲,是領導武林群雄的泰山北斗,後因身世揭秘被迫退位。
蕭峰一生有情有義,對愛情堅貞,對國家和民族忠誠,人生經歷坎坷悲壯,其胸襟氣吞山河,他提倡人道和平,選擇為拯救世人而自我毀滅,是一個心系蒼生、悲天憫人、思想境界超越國界和民族的悲劇英雄。
(4)喬峰金庸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喬峰出自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主要內容:
在宋哲宗時代,雲南大理國鎮南王之子段譽,為逃避習武,來至無量山中,學得一身古怪奇妙的武功,以深厚的內力為基礎大敗鳩摩智,後被鳩摩智用計擒住,帶至姑蘇武林世家。在蘇州,他遇見苦戀表哥慕容復的王語嫣,對她一見鍾情,苦苦追隨,後又在無錫松鶴樓與丐幫幫主喬峰結為異姓兄弟。
喬峰來姑蘇,幫內突生大變,他被指證為契丹人。為解開自己的身世之謎,他北上找自己的養父喬三槐和恩師玄苦,可二人已遇害身亡,目擊之人皆認為是喬峰所為。他悲憤異常,百口莫辯大戰聚賢庄,與天下英雄為敵。在雁門關因見宋兵屠殺契丹百姓,如醍醐灌頂。不再以契丹人自恥。
後段譽回大理繼承皇位。這一年,遼國發兵進攻宋朝,蕭峰不願生靈塗炭,脅迫遼國皇帝答應有生之年不向宋朝發兵、後感到愧對族人,自殺身亡。
本書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書名出於佛經,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徵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