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歷史主角阿丑
① 開頭情節為:一個老人教一個小乞丐在大雪中的井邊練功,是哪部武俠小
楊帆:乳名阿丑,少時居嶺南邵州桃源村,因賀蘭敏之一事,姐姐父母被殺,全村被屠。後逃亡廣州,遇到小乞丐妞妞,兩人相依為命。因一支蝴蝶釵與妞妞分離,而阿丑也遇高人張暴,改名楊帆,後隨南洋學藝。學成歸來,居神都洛陽,與天愛奴相識,亦調查當年屠村一案,水落石出。而楊帆也因蹴鞠結識上官婉兒,太平公主,謝小蠻等,卻不知小蠻乃妞妞。進入禁軍,後與上官婉兒相愛,赴隴右退突厥,歸朝後遭太平公主棒打鴛鴦,武則天賜婚與小蠻。
② 裘千仞是誰演的,裘千仞扮演者,射鵰英雄傳裘千仞
裘千仞扮演者是蔣一銘,出生於新疆,畢業於北京電影表演學院2002級,中國內地男演員。
2000年出演第一部作品《大宅門》飾小胡總官。
2001年,主演《走向共和》。2006年,主演公益微電影《我想有個家》。
2008年至2016年,出演《蒼天厚土》、《金槍手徐寧》、微電影《香水有毒》、《花千骨》、《卧底》、 電影《撲通!撲通!花少年》 等。
③ 諸葛亮為什麼天天都拿著扇子
扇子在古代的別稱「搖風」、「涼友」。是用來扇風祛熱的,但仔細想來,冬天扇扇子是不是有毛病,扇子似乎不只是用來扇風祛熱的,它還應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用途。
諸葛亮喜歡手執鵝毛扇。羽扇綸巾,很儒雅。扇子輕輕一搖,就有了計謀。自打諸葛亮喜歡用扇子以來,許多謀士、幕僚也就喜歡用扇子了,扇子一時成為儒雅智慧的象徵。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的形象定位便是「羽扇綸巾」,扇子也自然成了文房四寶之外的第五寶。但,諸君可知,這扇子的作用除了納涼更不僅僅是表明文人地位而已,其實在「泡妞」中所起的作用實在叫人嘆為觀止。古代,最喜歡用扇子的人其實是書生,特別是像唐伯虎、鄭板橋一類的有點書法、繪畫、文字功底的秀才。他們喜歡舞文弄墨,顯露風雅。還喜歡拿有題字的扇子跟香閨里的小姐們交換絹帕、汗襟兒,當作定情信物。所以扇子在古代的書生小姐手裡,更像一種調情物。
清朝時,紀曉嵐就經常搖著扇子吟詩做對子,好像扇子一搖就生出了妙語佳段。滑稽的是許多文人為了用扇子做秀,常常不分季節地拿扇子,這樣就有了很多「穿冬衣,搖夏扇」的人。
一些小說、演義里頭,扇子還可以用來做兵器。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中就常常有它們的身影。鐵扇公主的芭蕉扇能製造龍卷風,孫悟空都奈何它不得。還能滅火。有人考證,鐵扇公主的扇子是世界上最早的滅火器。濟公也有一把扇子,蒲扇,破的。在濟公手裡,這把蒲扇跟鐵扇公主的芭蕉扇一樣,不是用來消夏的,是一件法器,可以御敵於千里之外,有非凡的神力。
看某些電視劇,若留心觀察,你也許會發現,漢奸、地主老財家的帳房先生也喜歡用扇子,插在後脖頸上。這些人愛執摺扇,竹骨油紙做的。但他們似乎很少用它來扇風,倒很像他們的一條人造的尾巴。只是這尾巴不是長在屁股上,而是長在後頸窩里,滑稽之至。
古代小姐、貴婦,也喜歡扇子,她們喜歡用絹宮扇、紈扇、羅扇(統稱團扇)。形狀多為圓月形。最好有樟木或者檀木的體味兒。京劇《貴妃醉酒》中的楊貴妃就愛用扇子,卻是摺扇,絹面竹骨,上面有大團的牡丹。貴妃喜歡拿大摺扇,想是體型龐大又太膏腴了,需要拿大扇子來招風祛熱的緣故吧。為什麼不用蒲扇?蒲扇太老土,不符合她的身份,那種絹宮扇,則過於精巧,風力又太小,不能解她的風之「渴」。當然,多數小姐都是借扇掩面而笑,突出自己的美。
現如今,最喜歡拿扇子的有四種人,一說書人二說相聲的。像田連元郭德剛,一上台賣弄嘴皮子,就會手拿一把摺扇。不是扇風,是作為一種道具。相當於過去藝人登台時用的醒木。三是下棋的。我常在電視上看見聶衛平馬曉春柳大華下棋的時候手拿摺扇。偶爾展開扇扇。大冬天也如此。他們似乎是在學諸葛亮,以為扇子有助思考。四是文人、書畫家,他們自然是在仿古,效唐寅、朱耷之流。
扇子的起源和發展
扇子起源於中國,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歷史。
最早的扇子稱為「五明扇」,據傳是虞舜所制。晉代崔豹的《古今注·輿服》記:「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堯禪,廣開視聽,求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秦,漢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當然沒有考古依據就只能當傳說對待了。
到了南宋,畫扇、賣扇、藏扇之風盛行,並出現了扇鋪和畫商。
明清文人墨客題扇畫扇成為一種時尚。近現代的惲壽平、鄭板橋、金農、石濤、任伯年以及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等都是題扇畫扇的藝術大師。眼下,這些名家的翰墨丹青扇子,每柄價值都高達數萬,乃至數十萬元。
扇子的種類包括羽毛扇、蒲扇、雉扇、團扇、摺扇、絹宮扇、泥金扇、黑紙扇、檀香扇等等。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制扇技藝有江蘇蘇州檀香扇、 浙江杭州王星記扇子、重慶榮昌摺扇、四川自貢龔扇、廣東新會葵扇 、湖州羽毛扇。日本則有檜扇、蝙蝠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