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武俠小說艷影俠蹤
Ⅰ 司馬翎的外界評價
小說兼有「北派五大家」之長處而以還珠樓主之奇幻玄妙心法為依歸。一九五八年出版處女作〖關洛風雲錄〗及〖劍神傳〗、〖八表雄風〗三部曲,文筆清新跳脫,間有現代意味;刻畫江湖人物各盡其致,尤其善於運用推理手法鋪陳故事情節。卒以一書成名,時年不過二十五歲而已。
比較起來,司馬翎的三十多部作品水準都很平均(可能是全部港台名家中唯一者)。 不論是前期的〖關洛風雲錄〗、〖劍氣千幻錄〗、〖劍膽琴魂記〗、〖帝疆爭雄記〗、〖聖劍飛霜〗、〖纖手馭龍〗等長篇,及〖鶴高飛〗、〖金縷衣〗、〖斷腸鏢〗、〖白骨令〗等中篇,或是後期的〖飲馬黃河〗、〖劍海鷹揚〗、〖紅粉干戈〗、〖焚香論劍篇〗及〖丹鳳針〗、〖武道〗、〖胭脂劫〗等書,部部可觀,不落俗套,各具創意,殊少雷同;即或偶有失墜,亦瑕不掩瑜。(按:司馬翎創作全盛期起自一九五八年,止與一九七一年,中以一九六五年為前、後期之分界。唯晚期以「天心月」筆名所撰 〖強人〗諸書,則每況愈下矣)。
概況而言,司馬翎博學多才,擅長寫情寫欲,鬥智鬥力。特別是描寫男女在情慾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而其早年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殆已近乎「道」---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而猶有過之。同輩名家受其影響、啟迪者頗多,如古龍、上官、易容、蕭逸等皆是,可概其餘。可惜他的《浩盪江湖》及輟筆多年復出後所撰最後一部作品《飛羽天關》二書,均因故未能續完,誠屬憾事。 在台灣早期的武俠小說家中,我唯一「迷」過的只有司馬翎,他算得上是個天才型作家。記得當年為了先睹為快,我幾乎每天都待在真善美出版社門口,等著看司馬翎的新書。後來一集追一集地等煩了,一時技癢才學著寫武俠小說。
——古 龍
我最欣賞的武俠作家唯有金庸與司馬翎,尤其是司馬翎,我覺得他是台灣武俠界的第一把交椅,他的作品非常有內涵,而且對人性的刻畫入木三分、大膽直接,非常真誠、毫無虛假,卓見哲理、俯拾即是……創造出一個能夠自圓其說、有血有肉的武俠天地!……我在武學方面所重視的精神與氣勢,是受了司馬翎的影響。
——黃 易
我生平最開心的享受就是捧一本好看的武俠小說來欣賞一番。現今我坐飛機長途旅行,無可奈何,手提包中仍常帶白羽、還珠、古龍、司馬翎的武俠舊作。
——金 庸
吳先生(司馬翎)的文字清新流暢,略帶新文藝之風,一反過去講故事的老套。武俠小說之中所謂「新派」,吳先生有首先創造之功;譽之為「新派領袖」,實當之無愧。
——台灣真善美出版社創辦人(始於1950年) 宋今人
(司馬翎)並不是在梁羽生、金庸的早期作品影響下從事創作,而是在舊派武俠小說的熏陶下走入這一領域的。換言之,他終於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傑出作家之一,完全是自己探討的結果,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他)對於人性的復雜性的描繪,不但為舊派武俠小說所無,而且也是在梁羽生和金庸的早期作品中所未見的。
——復旦大學傑出教授、中國文學史專家、武俠小說研究學者章培恆
把鬥智提升到與武功並駕齊驅的地位甚至更高一籌,是司馬翎對「武學」的最大貢獻。司馬翎通過層出不窮的奇遇和美不勝收的鬥智,展現了人性的精妙深微,謳歌了人類的無窮智慧,為中國的武俠小說開創了獨樹一幟的一大宗派。在今天21世紀大陸新武俠崛起之際,本人鄭重指出:司馬氏劍法是值得新一代作家認真繼承並發揚光大的。
——著名學者、評論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孔慶東
可以用很多詞語概括司馬翎小說創作的特點,例如新派、現代化、智慧風貌、學識淵博等等。但司馬翎最根本的特點,應該是對人性的深切了解和熱衷呈現。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著名武俠研究學者 陳 墨
司馬翎小說的男主角通常都品貌端正,有很強的道德感,但同時又不是笨人,是在很多次的道德淬煉之中,使得自己在原本具有的正義感的基礎上,更顯出俠義精神來。他們與敵較量時都靠氣勢取勝,這種氣勢來源於浩然之氣、正大剛直之氣,所謂「至大至剛,集義所生,沛然莫之能御」。
——北京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台灣「中華武俠文學學會」創會會長龔鵬程
「智慧型」的女俠,是司馬翎最鍾愛、最樂於刻畫的,因此出現的頻率也最高。同時,司馬翎所賦予女性的「自主性」,實際上無異暗示了「女權」的未來的合理發展。
——台灣師范大學國文系教授、台灣「中華武俠文學學會」會長 林保淳
司馬翎以修習密宗的經驗及融合道家「太上感應」之說再創造出了「心靈修練」、「氣機感應」、「以意克敵」及「執簡馭繁」等等精神力量,對手正在「思考」施展何種招式,都能先一步出手封住其意圖,並蹈瑕抵隙,攻其必救。這種寫法在《劍海鷹揚》中更蔚為大觀。
——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
客觀分析司馬翎作品,約略有五大奇處與眾不同:
一、他是台灣最早的「新派武俠」先驅者之一,兼有「舊派武俠」之長。
二、他的小說最具「綜藝」特色,凡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各種雜學,靡不畢具,且兼容並包。
三、他的小說最擅長結合玄學與武學原理,多發人所未發,獨具創見。
四、他的小說人物最講究身份、氣度、門派、來歷,而層次井然,合情合理。
五、他的小說故事最注重推理,而寫「攻心為上」的正邪鬥智,更有波譎雲詭之妙。
——葉洪生
如果論博學,司馬翎和金庸是不相上下的,而且司馬翎的文筆也是一流的。他的鬥智和氣勢開創了一條新路、開啟了一個未知的武俠領域,後來的古龍和黃易都是在「氣勢」和「鬥智」上做文章。他當之無愧是一代宗師。只有對武俠真正感興趣的人,對武俠真正有見識的人,才可能真正明白司馬翎的價值所在。他可以作為武俠寫作者學習時必學的典範。
——《昆侖》《滄海》作者、大陸新武俠領軍人物 鳳 歌
台灣有個司馬翎,也在武俠小說里加了「玄幻」成份,而且寫俠寫情都遠勝黃易。不過他的「玄幻」比較土,限於風水之類。
俺剛到美國時,因一個偶然的機會見到司馬翎的《飛羽天關》。一讀之下,驚為天人。以後見到印有他名頭的書,一定要搞來翻翻,但每次都感到與《飛羽天關》的作者不是同一人。次數多了,俺都開始懷疑,是不是那些庸俗不堪的東西倒是真的司馬翎寫的,反是《飛羽天關》背後另有高人捉刀?
台灣的出版社,最下流的就是這一條。讀者常常是沖著作者去的,他們就專出冒牌作者的書。
《飛羽天關》寫能掐會算的李仙子與流里流氣的小關的感情經歷。小關本是個韋小寶式的小混混,但是每當事關李仙子的聲譽、健康或性命,他的英雄氣概就上來了。本來這也正常,共產黨員在階級斗爭的大風大浪里鍛煉成長,正常男人在女人的香風迷浪里拍馬屁成長,應該如此。但是中國的男作家有幾個會這么寫?
所以後來讀到《鹿鼎記》,俺的第一個疑問就是:金庸偷師司馬翎? 《蒙塵的明珠──司馬翎的武俠小說》
號稱「台灣武俠小說四大家」的卧龍生、諸葛青雲、司馬翎、古龍的成就最為可觀,其中司馬翎(1933~1989)的地位更屬重要,因為他的創作時期跨越兩期,風格三變,頗足以視為一個縱觀武俠小說發展歷史的縮影。
從他的創作歷程而論,以司馬翎為名的一段時日,是成果最輝煌、收獲最豐碩的黃金時期。早期名家,如卧龍生、古龍皆對他贊不絕口,宋今人稱許其為「新派領袖」、張系國贊譽之為「作家中的作家」,葉洪生則認為其生前名氣雖遜於二龍(卧龍生及古龍),「實則卻居於『承先啟後』的樞紐地位,影響甚大」,在老一輩讀者群中,司馬翎往往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以他部部扎實、精采不凡的作品質量而言,理應能讓他的名聲永持不墜才對;然而,除了老讀者之外,他受重視的程度,卻遠遠遜於聞名遐邇的金庸、古龍、梁羽生諸「大師」,除了葉洪生先生對他「情有獨鍾」之外,幾乎沒有人願意為他推介;從受歡迎、流傳的層面而言,似乎亦不及卧龍生、諸葛青雲、東方玉、柳殘陽等擁有廣大的新舊讀者,在武俠小說出租店中,他總是委委屈屈地蜷伏在偏僻的角落。窺其原因,可能有兩點,其一是司馬翎過早中輟寫作生涯,1971年以後,他歸返香港經商,在此時期,由於武俠小說出版界的混亂情勢(主要是著作權法問題),「司馬翎」之名,幾乎成為一切冒名偽作的代名詞,非但如《艷影俠蹤》、《神劍侶》等猥濫諸作,假其名以問世,就是金庸的作品,在出版商運作之下,也大量以「司馬翎」的招牌,偽版印出,如《一劍光寒四十州》、《獨孤九劍》(即笑傲江湖)、《神武門》、《小白龍》(即《鹿鼎記》)等,造成了讀者「司馬翎就是金庸」的錯誤印象,在金庸挾媒體的雄厚力量席捲了台灣武俠小說界之後,司馬翎的光芒,被掩蓋殆盡,雖然晚期欲有所作為,已是時不我予了。其次,司馬翎成名期間,台灣學術界仍然視武俠小說為旁門小道,所有的武俠作品,包括金庸在內,都不能登大雅之堂,自然沒有任何人願為他張目、推介了;而1980年以後,由於金庸旋風的影響,盡管相關的武俠論述,得以大量正式披露,卻在「商品化」的傳銷策略主導下,集矢於金庸一人,論者幾乎「無暇」顧及其他的作家,司馬翎還是無法引人注意。1985年以後,大陸興起一股「武俠小說熱」,學界亦順風駛船,展開以武俠小說為主的通俗小說研究工作。大陸的研究、論述,層面較廣,眼界較雜,在芸芸武俠作家中,司馬翎倒算是一顆較引人矚目的新星,陳墨《新武俠二十家》,即以他為「台灣小說四大家」之一。但是,由於大陸出版界魚目混珠、張冠李戴的情形,較諸台灣更形混亂,司馬翎的作品中,夾雜著許多偽作,大陸學者眼目迷濛,有如「盲俠」,「聽音辨位」之能既少,自然只是迎風亂舞、向壁虛說了。以陳墨為例,在《司馬翎作品論》中所分析的三部作品,《河嶽點將錄》、《黑白旗》分別為易容、紅豆公主所作,唯一的司馬翎作品《金浮圖》,也是他較「媚俗」的一部,這卻導致他評論司馬翎為「二流作家」的定位。
事實上,以他的小說藝術造詣而言,在金庸的流麗高華、古龍的詭奇懸疑、梁羽生的典雅平正之外,他能以朴實厚重的風格,獨樹一幟,在武俠作家中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平心而論,司馬翎的際遇與他的武俠作品成就,是有一段相當大的落差的,他宛如一顆蒙塵的明珠,未琢磨的璞玉,亟待有識者的發掘,重新為他作定位。
Ⅱ 找一部90年代的武俠小說
您描述的小說可能是《笑傲江湖》。《笑傲江湖》是一部經典的武俠小說,講述了主人公令狐沖和他的夥伴們在江湖上的冒險經歷。在小說中,令狐沖曾經遇到了一個叫什麼老人的人(可能是穿白衣服的老人),並在他的幫助下學習了幾招武功。這個老人留了一手沒有教全部,主人公後來加入了一個叫什麼幫派的組織,為了調查這個幫派的真實用途。在幫派中,主人公得到了大還丹,並學習了各
大門派的獨門武功,例如丐幫的獨門絕學等。最後,主人公武功大長,打敗了反派,拯救了武林。
主人公的名字是令狐沖,這部小說的名字就叫《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作者金庸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武俠小說之一,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
Ⅲ 《梁羽生·萍蹤俠影錄》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文學名作《梁羽生·萍蹤俠影錄》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梁羽生,香港武俠小說作家,本名陳文統,1922年生於廣東蒙山縣。筆名還有梁慧如、陳魯、馮瑜寧等。著有武俠小說34部。1984年宣布封筆,1987年移居澳大利亞悉尼,開始陸續修訂武俠小說舊作。梁羽生出身書香世家,自幼熟讀詩文、喜弄詞章,吟詠故鄉山川景緻。1943年師從史學家簡又文,掌握了深厚的史學知識,曾發表過大量史學作品,匯輯為《中國歷史新話》,並曾出版過《從秦始皇到武則天》、《歷史一千年》等歷史讀物。1946年,考入廣州嶺南大學化學系,後轉入經濟系。其間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和文藝活動,曾任嶺大學生總會主辦的《嶺南周刊》主編。1949年遷居香港,任《大公報》副刊編輯,作品主要以散文、評論、文史隨筆和棋話為主。1952年,香港武術界太極派與白鶴派發生爭執,雙方掌門人在澳門新華園擺擂比武,港澳報刊對此大事渲染,轟動一時。《新晚報》編輯立即約請梁羽生以這一事件為藍本,為該報撰寫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便是源起於此的首部武俠作品。此後筆耕30餘年,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梁羽生的作品卷帙浩繁,內容豐富,主題鮮明,著力通過武林傳奇表現封建社會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弘揚愛國主義。代表作品有《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七劍下天山》等。他的小說在人物和情節上具有一定的承接關系,組成了規模浩大的武俠系列。
內容概要 明朝正統年間,距明太祖朱元璋駕崩不到四十年。西北少數民族瓦剌飛快崛起,駸駸然欲犯中原。明朝英宗皇帝昏庸軟弱,宦官王振專權,暗通瓦剌意圖斷送大明江山。兵部侍郎於謙忠心為國,竭力扶整朝綱,國家前途未定。據說當年朱元璋最終擊敗已經建立大周國的張士誠,建立朱明王朝的一統天下之後,張士誠之子張宗周懷著國仇家恨,投奔瓦刺,數十年來一直未忘重返中原,為祖先奪回失去的江山。明朝使臣雲靖出使瓦剌之時,張宗周由懷恨朱明王朝而遷怒雲靖,將雲靖扣留並發配到北國荒野牧羊二十年,從此使張、雲兩家結下深仇大恨。張宗周多年來幫助瓦剌強盛國勢,企圖藉助瓦刺之力重返中原。而且張士誠當年戰死之前,曾將大量珍寶及一張軍事地圖密藏於家鄉蘇州快活林內,以做後代子孫他日起兵復仇之用。但數十年來,張宗周日益發現依恃外族之力令祖國陷於戰禍之舉大值重新考慮,遂漸漸將家仇擱置,並利用自己的丞相地位約束瓦刺,保護明朝邊關。雲靖之子雲澄在武林泰斗玄機逸士門下學藝,約師兄前往瓦剌救出牧羊二十年不屈服的父親,自己血戰追兵,墜下深谷。雲靖未到中原,便在邊關被宦官王振假傳聖旨賜死。他臨終之前以血書遺願:要年方七歲的孫女雲蕾長成習武,會同哥哥雲重殺盡張宗周及後人,以報家仇。十年之後,雲蕾從玄機逸士之徒飛天龍女門下藝成出山,在金刀寨主周健處聞知,哥哥雲重亦在玄機逸士首徒董岳門下習得一身武功,此時進京應試武狀元,以便擇個出身後圖報家仇。雲蕾別了金刀寨主,前往北京尋兄,路遇黑石庄莊主石英比武招親,雲蕾女扮男裝比武,竟被石英相中。雲蕾一時無法說明真相,好不為難,只得暫且從權。張宗周之子張丹楓長大成人,文才武功無不出色,更兼白衣白馬,瀟灑風流。雖然家仇深重,與朱明王朝不共戴天,但張丹楓決心拋卻私仇,以民族利益和百姓生計為重,不再挑起兵禍,爭奪天下。於是單騎乘風,不遠千里回歸中原,一來領略故鄉風光,二來提取寶藏地圖,送給明朝廷以強國勢。在路上,張丹楓結識了女扮男裝的雲蕾並窺破雲蕾的女兒身分。黑石莊主、中原武林領袖轟天雷石英的祖先,本是張士誠麾下戰將,多年來石家受當年主人之命保存著軍事地圖。張丹楓表明身分,石英父女驚喜交集,將地圖交與張丹楓。雲蕾與張丹楓相伴而行,數日里只覺張丹楓亦狂亦俠,能哭能歌,超凡脫俗,不禁為之心折。二人夜宿小鎮,江湖魔頭黑白摩河盜去張丹楓寶馬,雲蕾與張丹楓大戰黑白摩河,發現二人所學恰能合為一套威力極大的劍法,於是雙劍合璧,黑白摩河敗走,雲蕾受傷。張丹楓為雲蕾療傷,二人互道身世,雲蕾才知張丹楓正是大仇人張宗周之子。張丹楓長嘆無語,要雲蕾殺掉自己為雲家復仇,雲蕾情仇交織,無法下手。張丹楓凄然而去,雲蕾神思恍惚。金刀寨主傳下武林帖,要中原武林合圍張丹楓。張丹楓不計個人得失,蒙冤苦戰御林軍高手,拯救武林同道於危難之際;又暗中相助,使正直的御林軍統領張風府免遭奸臣加害,贏得了大家的敬重和信任,但雲重兄妹仍對家仇不能釋懷。雲重進京應試,得張丹楓相助而奪得武狀元。皇帝知悉張丹楓來歷後又驚又怕,密遣雲重率領高手尾隨張丹楓至蘇州,意欲加害。張丹楓在太湖洞庭山莊找到祖父部將之後,起出寶藏、地圖和武林奇書《玄功要訣》,讀後武功精進。雲重奉旨趕到太湖,宦官王振亦遣親信前來奪寶,雲重身受毒掌重傷。張丹楓與雲蕾再次雙劍合璧,殲滅強敵,張丹楓的家傳療法治癒雲重,又將寶藏交付雲重帶給朝廷。雲重始知張丹楓為人,但他仍不肯消釋家仇,逼迫雲蕾應允此生永不嫁張丹楓,雲蕾含淚答允。瓦剌大舉犯明,張丹楓心急如焚,與雲蕾火速起身北上進京送軍事地圖。宦官王振暗通瓦剌,慫勇皇帝御駕親征,於土木堡一役大敗,明皇帝被俘。張丹楓入京求見於謙,說服於謙放棄顧慮,速立新君,抗擊瓦刺。瓦剌國太師也先率軍同明軍激戰數日,傷亡慘重,無法攻下北京,只好押解明朝皇帝祈鎮撤兵。於謙依靠張丹楓所贈寶藏和軍事地圖,接連大敗瓦剌軍隊,瓦剌大軍被逐出雁門關外。張丹楓思念父親,雲蕾欲訪生母,二人遂攜手萬里北歸。武林兩大奇人玄機逸士同上官天野的三十年比武之期漸近。玄機逸士之徒、張丹楓之師謝天華邀集師兄董岳、潮音和尚及師妹飛天龍女,前往唐古拉山助戰。雲蕾找到母親,更見到當年失足墜崖卻未喪生的父親雲澄,三人悲喜交加。雲澄內心對張家仇怨極深,雲蕾難違父命,撕碎象徵同張丹楓愛情的紫色羅衣。張丹楓悲從中來,神智失常,恍恍然策馬奔向唐古拉山。上官天野本是性情中人,當年他與玄機逸士為了武林奇女蕭韻蘭而反目,而今三人老邁,於人生大徹大悟,遂息了爭雄之心,攜手同返中原,共同精研武林以度餘生。張丹楓見過師父諸人,恢復神智,猛然醒悟國事大於私事,即趕回瓦剌都城。明朝與瓦剌媾和,雲重代表明朝出使瓦剌,在張丹楓的幫助下締結了對明朝有利的和約。雲重在危急關頭毅然拋卻家仇,救出張丹楓。張宗周當著雲家後人自殺身亡,償還了當年驅使雲靖牧羊二十年之罪。張丹楓回到蘇州故里,正當梅子初黃,榴花已放之時,忽於意興蕭李中見到了容光煥發的雲蕾!原來經過如此巨變,雲澄等心頭怨氣消融,決心不使上一代的恩怨影響下一代的幸福。張丹楓與雲蕾相對盈盈一笑,種種恩仇,般般情愛,盡融於這一笑之中。
作品鑒賞 《萍蹤俠影錄》是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的扛鼎之作。小說以明代歷史事件土木堡之變為背景,通過朱明王朝與張士誠後代的矛盾、朝中奸宦與忠臣義士的斗爭以及中原與蒙古之間的民族沖突,表現出愛國保民的主題。同時精心塑造了一個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計世仇,甘願拋棄榮華富貴、奔波於塞北中原之間,屢建奇功的大俠張丹楓的生動形象。其間還穿插了張丹楓與仇家後代白衣女俠雲蕾的愛情波折,有機地與家國命運交織在一起,寫得深沉蘊藉,凄怨動人,表達出作者「盈盈一笑,盡把恩仇了」的創作思想。梁羽生一向善於摹寫文采風流、文武兼修的名士型俠客,其中最為光采照人的當推張丹楓,對這個人物的出色塑造也正是本書最為成功之處。俠士行走江湖,總要經受數不清的風波坎坷。在「江湖」這個濃縮了的社會環境中,俠客的武功、智慧、道德、信念等無不受到極為嚴峻的考驗。作為一個有才情、有抱負、武藝卓絕的翩翩佳公子,張丹楓本是張家洗雪國仇家恨的最佳人選。但是張丹楓目睹黎民百姓屢受戰亂之苦,深知他們渴望干戈止息的安定和平生活,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把自己一身的文才武功毫無保留地奉獻給祖國和百姓。張丹楓有著中國古代哲人深沉的憂患意識,並將之升華為一種對祖國民族興滅繼絕、扶危濟困的感情。家世的慘痛使他以佯狂玩世來發泄內心的郁忿,愛情的波折曾經使他忘性迷情,然而在社會職責面前,他終能極有分寸地把握大局,處理一切。而當時局穩定、新貴專權之時,他又能審時度勢,寄情山水,獨善其身。從傳統文化角度來評價,張丹楓無疑具備了完美的道德和健全的人格。盡管他是這樣一位大英雄、大豪傑,作者卻傾盡心血刻畫了他「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流俗」的狂放不羈,正是有了這樣的性格基礎,張丹楓才能拋卻宿怨、揮灑千金、生死付諸一笑,從而使他的高風亮節顯得更為可信、更為感人。這部小說還出色地通過情仇恩怨的矛盾沖突,將國事與家事、民族與個人的命運有機結合起來,而小說完整的故事情節,又在上述復雜激烈的矛盾沖突中一波三折地得到豐富和發展。充分體現了作者駕馭歷史、把握人性的功力。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極少編織離奇的江湖神話和武林門派紛爭,而是始終注意貫徹現實主義的創作意圖。同《還劍奇情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等作品一樣,《萍蹤俠影錄》反映了明代義軍反抗暴政和統治階級內部的忠奸斗爭,從而構築了張、雲兩家恩怨的宏大背景,使他們的命運無法超脫於當時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之外。而張宗周、張丹楓父子所面臨的抉擇更為復雜尖銳;如果要推翻倒行逆施的朱明王朝,替祖先奪回失去的江山,就不得不藉助異族的勢力,興起戰火,如果為民族為百姓著想,就不得不傾力相助世仇死敵朱明王朝——當他們找到新的生活意義時,原有的生活就失去了全部意義。所以張宗周覺悟之後不得不自殺而死,表面上看,這是滿足他道德良心上的要求,並為張丹楓和雲蕾二人的愛情鋪設坦途,但實際上飽含了他面對這兩難抉擇時的無奈乃至絕望。張宗周這個人物雖落墨不多,卻寄託良深。這部小說文辭優美,嚴謹而不失自然,毫無雕琢造作。在情節進展中,不失時機地配合時間、地點、環境、人物身份和心境,夾以詩詞歌賦,不但使小說氣氛於殺伐中顯出幽雅,也使小說情節張弛互補,頗具韻味。武功招式的描寫也飛揚靈動、精采紛呈、引人入勝,讀來不見血腥氣,只覺詩意盎然。
Ⅳ 誰能把梁羽生的小說(武俠)按時間先後順序排 一下
按照寫作順序排序如下:
01、龍虎鬥京華
02、還劍奇情錄
03、萍蹤俠影錄
04、散花女俠
05、聯劍風雲錄
06、白發魔女傳
07、七劍下天山
08、塞外奇俠傳
09、江湖三女俠
10、冰魄寒光劍
11、冰河洗劍錄
12、冰川天女傳
13、雲海玉弓緣
14、俠骨丹心
15、牧野流星
16、游劍江湖
17、彈指驚雷
18、絕塞傳烽錄
19、廣陵劍
20、翰海雄風
21、龍鳳寶釵緣
22、武林天驕
23、狂俠天驕魔女
24、風雲雷電
25、鳴嘀風雲錄
26、大唐游俠傳
27、女帝奇英傳
28、慧劍心魔
29、風雷震九洲
30、武當三絕
31、草莽龍蛇傳
32、劍網塵絲
33、幻劍靈旗
34、飛鳳潛龍
35、武當一劍
書名 發表時間 連載報紙名(均在香港)
龍虎鬥京華 1954年1月20日至1954年8月1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草莽龍蛇傳 1954年8月11日至1955年2月5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塞外奇俠傳 1955年至1957年 周末報
註:又名「飛紅巾」
七劍下天山 1956年2月15日至1957年3月31日 大公報·小說林
江湖三女俠 1957年4月8日至1958年12月10日 大公報·小說林
白發魔女傳 1957年8月5日至1958年9月8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萍蹤俠影錄 1959年1月1日至1960年2月16日 大公報·小說林
冰川天女傳 1959年8月5日至1960年12月18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還劍奇情錄 1959年11月日至1960年5月 香港商報·談風
散花女俠 1960年2月23日至1961年6月22日 大公報·小說林
女帝奇英傳 1961年7月1日至1962年8月6日 香港商報·談風
註:又名「唐宮恩怨錄」
聯劍風雲錄 1961年7月3日至1962年11月25日 大公報·小說林
雲海玉弓緣 1961年10月12日至1963年8月9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冰魄寒光劍 始於1962年,不知終於何時 正午報
註:又名「幽谷寒冰」
大唐游俠傳 1963年1月1日至1964年6月14日 大公報·小說林
冰河洗劍錄 1963年8月24日至1965年8月22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龍鳳寶釵緣 1964年6月25日至1966年5月15日 大公報·小說林
狂俠·天驕·魔女 1964年7月1日至1968年6月23日 香港商報·說月
註:又名「挑燈看劍錄」
風雷震九州 1965年9月22日至1967年9月28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慧劍心魔 1966年5月23日至1968年3月14日 大公報·小說林
飛鳳潛龍 始於1966年11月,不知終於何時 正午報
俠骨丹心 1967年10月5日至1969年6月20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瀚海雄風 1968年3月15日至1970年1月21日 大公報·小說林
鳴鏑風雲錄 1968年6月24日至1972年5月19日 香港商報·說月
游劍江湖 1969年7月1日至1972年2月4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註:又名「彈鋏歌」
風雲雷電 1970年2月9日至1971年12月31日 大公報·小說林
牧野流星 1972年2月16日至1975年1月13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註:又名「折戟沉沙錄」
廣陵劍 1972年6月3日至1976年7月31日 香港商報·說月
武林三絕 1972年10月1日至1976年8月16日 大公報·小說林
絕塞傳烽錄 1975年2月12日至1978年4月10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劍網塵絲 1976年9月1日至1980年1月26日 大公報
彈指驚雷 1977年5月1日至1981年3月9日 周末報
武林天驕 1978年5月2日至1982年3月9日 香港商報
幻劍靈旗 1980年1月27日至1981年3月 大公報
武當一劍 1980年5月9日至1983年8月2日 大公報·小說林
Ⅳ 著名的武俠小說作者都有誰
著名的武俠小說作者:
民國時代:
還珠樓主
《蜀山劍俠傳》《青城十九俠》
宮白羽
《十二金錢鏢》、《武林爭雄記》、《偷拳》、《血滌寒光劍》、《聯鏢記》
王度廬
《卧虎藏龍》、《鐵騎銀瓶》
港台新武俠:
梁羽生
《龍虎鬥京華》《塞外奇俠傳》《白發魔女傳》《敏空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大唐游俠傳》《狂俠·天驕·魔女》《龍鳳寶釵緣》《女帝奇英傳》
《游劍江湖》《俠骨丹心》《冰河洗劍錄》《還劍奇情錄》《風雷震九州》《散花女俠》
金庸
《鹿鼎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神鵰俠侶》《雪山飛狐》《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飛狐外傳》《碧血劍》《書劍恩仇錄》《俠客行》《連城訣》《白馬嘯西風》
《鴛鴦刀》《越女劍》
古龍
《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傳奇》《陸小鳳傳奇》《蕭十一郎》《七種武器》《絕代雙驕》《武林外史》《大旗英雄傳》《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歡樂英雄》《邊城浪子》《九月鷹飛》《圓月彎刀》《三少爺的劍》《浣花洗劍錄》《名劍風流》《英雄無淚》《大地飛鷹》《大人物》
溫瑞安
《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俠》系列《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神相李布衣》系列《白衣方振眉》系列《七大寇》系列
黃易
《尋秦記》《大唐雙龍傳》《日月當空》《龍戰在野》《覆雨翻雲》《破碎虛空》《邊荒傳說》《荊楚爭雄記》《烏金血劍》《靈琴殺手》《月魔》《上帝之謎》《湖祭》《光神》《 *** 回歸》《聖女》《迷失的永恆》《域外天魔》《浮沉之主》《異靈》《爾國臨格》《諸神之戰》《雲夢城之謎》《大劍師傳奇》《星際浪子》《文明之秘》《超級戰士》《創世紀》《故鄉》《換天》《驚世大預言》《樂王》《龍神》《魔女殿》《情約》《時橋碼瞎空浪族》《同歸於盡》《異能警察》《幽靈船》《最後的戰士》
蕭逸
《甘十九妹模茄》《鐵雁霜翎》《飲馬流花河》《馬鳴風蕭蕭》《無憂公主》《白刃》《白如雲》《紅線女傑》《長劍篇》《風塵譜》《風雷谷》《鳳點頭》《海無顏》《紅燈盜》《金鳥墜》《金玉鳴》《勁草吟》《還魂曲》《浪淘沙》《龍吟曲》《那彩雲》《七禽掌》《千里仇》《十錦圖》《天魔卷》《笑天錄》《艷陽雷》《血雨濺花紅》《戰雲飛》《壯士圖》《長劍相思》《雙女俠》《飛豹揚鷹》《飛象過河》《鳳棲昆侖》《孤劍天涯》《含情看劍》《紅線金丸》《鶴舞神州》《虎目蛾眉》《花芯八劍》《劍魄珠魂》《劍氣紅顏》《劍氣珠光》《金弓奼女》《金弓女傑》《金剪鐵旗》《淚灑江湖》《魔法神功》《冷劍烈女》《潘郎憔悴》《武林二十四令》《千面郎君》《塞外伏魔》《神州一劍》《劍仙傳奇》《桃李冰霜》《天驕馭龍》《鐵骨冰心》《三十年斷劍恨》《五刃梟雄》《西山翠冷》《雪嶺珠魂》《雪落馬蹄》《搖光劍影》《鷹飛鶴舉》《魚躍鷹飛》《春江萬里情》《鐵筆春秋》《江湖兒女》《風雨燕雙飛》《凝霜劍》《挑燈看劍》《笑解金刀》《雪山飛虹》《風雨燕雙飛》《紅燈盜》《太倉之龍》《天龍地虎》
卧龍生
《夢幻之刀》《劍仙》《桃花劫》《地獄門》《劍仙列傳》《金輪傲九天》《風雨江湖情》《妙絕天香》《絕情天驕》《銀月飛霜》《風塵俠隱》《飛燕驚龍》《天香飆》《玉釵盟》《絳雪玄霜》《素手劫》《天劍絕刀》《金劍鵰翎》《玉手點將錄》《金鳳剪》《飛鈴》《金筆點龍記》《煙鎖江湖》《黑白雙嬌》《情劍無刃》《雙鳳旗》《天鶴譜》《飄花令》《鏢旗》《神州豪俠傳》《天馬霜衣》《一代天驕》《桃花血令》《小郎的絕招》《岳小釵》《十二魔令》《燕子傳奇》《袁紫煙》《七絕劍》《還情劍》《桃花花紅劍》《搖花放鷹傳》《春秋筆》《幽靈四艷》《劍無痕》《天龍甲》《黑白劍》《神龍俠影》《飛花逐月》《血劍丹心》《岳小玉》《鐵笛神劍》《無名蕭》《天涯俠侶》《天才小吹鬼》《仙鶴神針》《玉掌青苗》《劍底游龍》《花賭小邪童》
黃鷹
《天蠶變》《天蠶再變》《大俠沈勝衣》
倪匡
《六指琴魔》
諸葛青雲
《紫電青霜》《江湖夜雨十年燈》《墨劍雙英》《俏羅剎》《天心七劍盪群魔》(續《紫電青霜》)《一劍光寒十四州》《奪魂旗》《半劍一鈴》《殺伐世家》《折劍為盟》《豆蔻干戈》《鐵劍朱痕》《霹靂薔薇》《浩歌行》《玉女黃衫》《碧落紅塵》《劫火紅蓮》(又稱「玉杖昆侖」)《碧玉青萍》《劍海情天》《武林八修》《墨羽青驄》《彈劍江湖》《女雙雄》《血掌龍幡》《北令南幡》《書劍春秋》《金手書生》《霸王裙》《四海群龍傳》《鐵板銅琶》《咆哮紅顏》《大情俠》《八菩薩》《梅花血》《武林三鳳》《孽海慈航》《霸海爭雄》《血連環》《劍戟公侯》《洛陽俠少洛陽橋》《劍道天心》《五鳳朝陽》《十二神龍十二釵》《美人如玉劍如虹》《五霸圖》《紅劍紅樓》《朱唇令》《江湖路》《陰陽谷》《武林七殺》《鬼斧神工》《石頭大俠》《九劍群花》《孤星冷月寒霜》《五霸七雄》《酆都玉女》《九劫燕支》《萬里江湖》《大寶傳奇》(續寫金庸《鹿鼎記》)《傲笑江湖》(續寫金庸《笑傲江湖》)
司馬翎
《劍神傳》《劍海鷹揚》《關洛風雲錄》《劍氣千幻錄》《仙洲劍隱》《白骨令》《鶴高飛》《斷腸鏢》《金縷衣》《八表雄風》《劍膽琴魂記》《聖劍飛霜》《掛劍懸情記》《帝疆爭雄記》《鐵柱雲旗》《纖手馭龍》《飲馬黃河》《紅粉干戈》《血雨檄》《丹鳳針》《金浮圖》《焚香論劍篇》《檀車俠影》《浩盪江湖》《武道》《胭脂劫》《獨行劍》《玉鉤斜》《白刃紅妝》《情俠盪寇志》《人在江湖》《艷影俠蹤》《杜劍娘》《迷霧》《迷雨情霧》《江天暮雨劍如虹》《強人》《驚濤》《挑戰》《刀劍情深》《倚刀春夢》《飛羽天關》《秘境》
李涼
《神偷綠小千》《天下第一當》《江湖急救站》《小鬼大贏家》《奇神楊小邪》《楊小邪發威》《妙賊丁小勾》《妙賊丁小勾續集》《酒狂任小賭》《笑笑江湖》《快樂強盜(好運小吉神)》《江湖一擔皮》《江湖一擔皮續》《歡樂奇俠》《公孫小刀》《暗器高手》《淘氣世家》《淘氣世家續集》《驚神關小刀》《新蜀山劍俠傳》《新蜀山劍俠續傳》《新蜀山劍俠後傳》《毛盾天師》《風流小阿霸》《賭國小煞星》《胖帥洪金寶》《狂俠南宮鷹》《江湖雙響炮》《武林嘻游記》《賭棍小狂俠》《江湖一品郎》《酒賭小浪子》《絕世幻神》《李小小列傳》《天齊大帝》《骰子混混太子》《小魚吃大魚》《本尊分身》《魔手邪怪》《百敗小贏家》《活寶小淘氣》《六寶江湖行》《滑頭傻小子》《紅頂記》《霸血艷槍》《超霸的男人》《靈天幻刃》
其他港台新武俠作家有:
上官鼎、陳青雲、雲中嶽、墨餘生、丁情等
大陸新武俠:
鳳歌
其中鳳歌研習金庸等名家的作品,又不拘泥於此,力求創新,其力作,《昆侖》銷量達到有80多萬冊,成為"大陸新武俠"的標志性事件.
小椴
小椴,2001年開始武俠創作,向《今古傳奇武俠版》創刊號投稿《亂世英雄傳》並得以刊發,其古文基礎深厚,長於描寫,文字詩詞化,文風縝密,華麗,得到很多讀者喜愛,其後又創作《洛陽女兒行》,《開唐》等,頗有好評,被譽為金古梁溫黃下的椴,溫瑞安更贊其可自立為"椴派"。
滄月
滄月,為女子武俠的代表人物,也是言情武俠的代表,自2001年在清韻發表文章後,反響強烈,倍受好評,後轉戰榕樹下,並進入《今古傳奇武俠版》等期刊發文,在期刊和網路上擁有大量讀者,與沈瓔瓔並稱為大陸武俠雙生花,代表作有《聽雪樓》系列、《鼎劍閣》系列。
步非煙
步非煙,北大才女,同為女子武俠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於滄月相比有著更奇特的想像力,文風大氣磅礴,汪洋恣肆,變化萬端,讀者眾多,源於期刊又不限於期刊,《華音流韶》系列,《武林客棧》系列為其代表作。
步非煙
方白羽
文壇外的武俠黑客,N維幻想終極探索者。
2001年開始混跡於網路江湖之內,遊走在武俠、玄幻之間,以超過百萬字的作品稱霸武林。
因為《大賭坊》、《鐵血密捕》等系列,重新建構金古梁溫後的亂世江湖,被《武俠故事》評為「四大武生」之一;因為《游戲時代》系列首開網游幻想小說先河,當仁不讓地成為今古傳奇《奇幻》雜志的首席碼字客,奇幻界的魔武雙修師。
時未寒
大陸新武俠代表作家之一。
文風璀璨華麗,故事凄麗感人,結構綿密大氣,從精彩而富創意的武打、靈活生動的性格描繪、曲折多變的情節布局中,可見其擁有不凡的功力。
其代表作「明將軍系列」以金戈鐵馬、英雄氣概和技擊的陽剛之氣,在大陸新武俠作品中獨樹一幟,被譽為「大陸新武俠扛鼎之作」。
新力量
近年來大陸新武俠又出現了許多新生力量,如被譽為武俠中篇第一人的盛顏,簡單武俠宗師楊叛,"反骨仔"之父李亮,平民武俠的宋陽等,他們為新武俠的發展提供了新力量。
Ⅵ 當代港台武俠小說的文學成就以及傳播方式
近幾十年最為突出的就是在港台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的崛起,尤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他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閱歷,對武俠精神的理解,對武術知識的掌握,精彩的敘事與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確有許多過人之處。《射鵰英雄傳》中的許多歷史、人物,如南宋時宋與金、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均有歷史史實依據,而丘處機等歷史人物也確有其人,將真實與虛構有機結合,同時又兼有北派武俠小說社會、言情、技擊、神怪四大派之長,同時又完全不同於這四大派,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香港是新派武俠小說發源地,50年代初期,出現第一部現代武俠:《虎鶴雙形》。
50年代屬於梁羽生,代表作《七劍下天山》系列。至《萍蹤俠影》、《雲海玉弓緣》達到個人創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後期作品雖有革變,然而影響不是很大。 梁開創了一個時代,其古典文學素養很扎實,小說中詩詞隨處可見。但尚沒有完全脫離近代武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讀者可以看看,文字和歷史的描寫還是很有水準。
50年代中後期金庸的出現。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學技巧及電影手法予以捏合,在當時港台政治壓抑的年代,讓武俠小說變成暢銷書。並把武俠小說上升到了文學藝術的高度。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這副對聯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在1969年《鹿鼎記》中達到其創作頂峰,然後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體上看,前期到後期是越寫越好。從文字到結構,包括情節的張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時間錯亂的硬傷!可能與其作品在《明報》連載有關。只有一個簡單的情節,天馬行空的進行。到後來造成無法更改的錯誤,例如:《射鵰》中黃蓉出生後,梅、陳二人偷《九陰真經》叛變出桃花島。曲靈風被斷腿後在牛家村作賊時,郭靖與楊康的爹還不認識。那豈不是黃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戀,還喊什麼靖哥哥,裝年輕嗎?後來金在修訂其「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主要作品時,也承認這一硬傷,除此之外上再無大錯。
與金庸同時代香港另有金鋒、張夢還、牟松庭、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人從事武俠小說創作。但是,金庸這座山太高,與他同時代的武俠小說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輩及後起武俠作家或以主觀條件不足,便難乎為繼;多半隻能遵循既往「幫會技擊派」的路數,在江湖仇殺中討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筆後,香港武俠小說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台灣武俠與香港有所區別,在金、梁同時代有司馬翎、卧龍生、獨孤紅、陳青雲、蕭逸等數十位武俠專業作家。根據武俠評論名家葉洪生先生的粗略統計,在武俠小說興盛時期,台灣至少有過三百位武俠作家賴此維生,出版了至少上萬種以上的武俠小說。結集成書則自數部至數十部不等。其中司馬翎、卧龍生、諸葛青雲並稱「台灣三劍客」。
司馬翎在當時影響力最大。博學多才,擅長寫情寫欲、鬥智鬥力。特別是描寫男女在情慾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而其早年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已近乎「道」——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而猶有過之。同輩名家受其影響、啟迪者頗多,如古龍、上官鼎、易容、蕭瑟等皆是。可惜司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創作後期雖有《劍海鷹揚》這部超卓巨著為武俠小說大放異彩,但此後即逐漸走下坡,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筆名所撰《強人》系列作品。當時諸綠葉代表作有卧龍生《仙鶴神針》、諸葛青雲《紫電青霜》、司馬翎《劍氣千幻錄》、獨抱樓主《璧玉弓》、曹若冰《玉扇神劍》、蕭逸《七禽掌》、雲中嶽《古劍殲情記》、丁劍霞《神簫劍客傳》、柳殘陽《玉面修羅》、獨孤紅《雍乾飛龍傳》;還有「鬼派」——書名、內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殺,動輒就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陳青雲《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燈》等。尚可一觀。
真正讓台灣武俠走向世界華人圈的人是古龍。一個可以在台灣武俠小說界大書特書的名字。是台灣武俠小說界唯一可以與金、梁比肩的人。古龍於60年代初期開始寫武俠小說,但業績平平,其間為名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代筆,卻幾可亂真,足見本身確具潛力。在19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劍錄》後,讓人耳目一新。但風格尚未形成,未引起太多波瀾。在1965-1967年間古龍完成了他創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名著,開始走紅。特別是1967年所撰的《鐵血傳奇》(即我們常說的《俠盜楚留香》或香帥傳奇),內雜武俠、文藝及現代心理分析,特別是西方推理小說的架構。讀之如讀東方版的福爾摩斯探案。後來古龍坦言其深受西方和日本推理小說的影響。由此起,古龍武俠小說即脫胎換骨,邁入了新派武俠小說的殿堂。但古龍之變並非到此為止,而是一路狂奔,讓人目不暇接後,恍然猛醒。原來武俠小說可以這樣寫,也可以這樣看。其後他陸續完成《多情劍客無情劍》(即小李飛刀)、《鐵膽大俠魂》二部曲,堪稱神完氣足,兼有傳統與現代「矛盾統一」之美。
70年代初開始,古龍首寫《蕭十一郎》(由於是先有劇本、後來才有小說)的啟發,減少廢話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強肢體語言和場景烘托。從此古龍的變成了一種似詩、類俳句、非散文的怪異文體。可能古大俠覺得此種方式最能表達他的思想,同時又能最大化的掙到稿費。如《流星·蝴蝶·劍》、《歡樂英雄》、《陸小鳳》系列、《七種武器》系列(僅有六種)以及《邊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無一不是用電影分鏡、換景的手法來寫小說。這種簡單直接、動漫化的妄舉,對於中國文字是一種傷害。但盡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間的古龍小說卻「一枝獨秀」,以至於他成為同輩名家及新進作者模仿的對象。 但同時他也害死了這些沒有他那般天縱其才的跟風作家。火紅了十年後,古龍1975年以後的作品每況愈下,也許是被稱為每部作品後都有一個現實中的女主人公和無數瓶XO消耗了他太多的激情。在看過《護花鈴》等他的半部作品後,深深地理解在後期他江郎才盡後酗酒的痛苦。從一個構思或幾千字的開頭就可以換來巨額的金錢和合同,到後期讀者逐漸冷落、出版商追稿時的無情。英年早逝也許是他自己最渴望的結局。1985年古龍在肝硬化的劇痛中走完了他絢爛的一生。
70年代中後期至80年代,溫瑞安在一九七〇年以「溫涼玉」筆名在香港《武俠春秋》發表處女作《追殺》(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時年僅十六歲;雖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像豐富,已見潛力。其早期作品頗受古龍影響,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俠》系列均可見古的痕跡。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還珠小說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虛幻色彩甚濃;而《碎夢刀》、《俠少》、《殺楚》等書,更有許多「詩歌化」的語言文字,耐人尋味。但由一九八七年開始,溫瑞安卻以「現代派」自居。如《殺了你,好嗎?》、《請·請請·請請請》、《力拔山河氣蓋世·牛肉麵》、等等中短篇,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雲。且內容橫七豎八排列,以示其「現代」,以此突出視覺效果。正如他在書中後記中說:「武俠小說必須突變!……成與敗,得與失,我不管,但這樣寫法使我覺得很好玩。」於是中國文字之美,就在溫瑞安的「突變」下,被割裂得支離破碎;而「新派」武俠小說,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徹底「異化」掉了。
從此武俠小說的創作進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黃易從《大劍師》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或者說科幻小說,其間有明顯的田中芳樹的痕跡。到《尋秦記》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從而開創了玄幻武俠小說時代。影響了大批的武俠小說作者,開始轉入玄幻武俠的創作。而黃又變,反而回到正統武俠的路子或者說「異俠」更妥當。其後陸續推出的《破碎虛空》、《翻雲覆雨》均引起強烈反響。《大唐雙龍傳》更是因為互聯網而廣為傳播,讓黃易的名字傳遍華人社會。目前國內多家網站正在連載其新作《邊荒傳說》。黃易深受司馬翎的影響,首重氣勢,如果說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後大多數人的武功已成定勢,丘處機奈何不了梅超風,那他永遠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場華山論劍後,敵我雙方的爭斗就變成算術題般簡單了。我的排名高手和小弟多,你就等著挨扁吧!人的潛力一無所知,而中華武術重視精氣神的完美結合。當黃易在其中加入了時間、體力、精神狀態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俠小說可信度。
2000年後出現大批網路作家從事武俠創作,是好事也是壞事,好是大大豐富和繁榮了讀者的可看種類和數量。但由於網路小說多數是連載,必須按時交稿,以及網路作家的不可見和隨意性,導致大量太監作品出現。另有部分作家因為網站倒閉等原因導致作品連載出現中斷。短短的幾年時間,武俠小說的發展非常迅速,在大陸和港台嶄露頭角的年輕作家很多,具備與梁、金、古、黃比肩潛力的也就僅僅幾位。其他如老豬的《紫川》(軍事歷史小說)(確切的說,紫川是部大雜燴,並非嚴格意義的架空歷史),賈羽的《入世龍蛇》,真髓的《真髓》也非常不錯。具有潛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錯,但很多人都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在人力的范圍內進行的斗爭。那應該劃入另一個討論的課題。現代武俠小說是紙上武俠的新階段,理想和言情色彩淡化。
參考:http://ke..com/view/2629.htm?fr=aladdin
Ⅶ 求香港版武俠小說《少俠十七妻》。東方玉著作.
港版《少俠十七妻》比較少見,難覓。
此書國內盜版版本不少,但大多刪節過點。較常見又未刪的一版是《鷹俠魔女》。
此外96年後還出過兩版槍手加料的版本,比原版還要H的多呢!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