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武俠小說善於用短句
『壹』 首創以問白夾雜的短句成語或專有名詞作為章節標題的武俠小說作者是誰
朱貞木本名朱楨元,浙江紹興人,生卒年不詳。廿年代後期曾與還珠樓主共事於天津電話局;因見還珠以《蜀山劍俠傳》成名,乃仿其筆調撰《鐵板銅琶錄》及《飛天神龍》、《煉魂谷》、《艷魔島》三部曲,初未引起注意。嗣後別辟蹊徑,穿插歷史人物寫成《虎嘯龍吟》、《千手觀音》、《七殺碑》等書;復以苗疆邊荒之風土人情為素材,撰《蠻窟風雲》(原名《邊塞風雲》)、《羅剎夫人》姊妹作。文筆雋妙而饒奇氣,故事布局詭秘,尤以推理見長,乃自成一家。
誠然,朱氏小說聲口極佳;其敘事風格兼有還珠樓主之奇幻與顧明道之纖巧,寫情更有獨到之處;但冗長之「獨白說書」卻犯了小說大忌,而猶沾沾自喜其「挖雲補月法」,實不足為訓。惟朱氏諸作另有幾個特點,對於五十年代以降港、台所謂「新派」武俠小說頗有啟迪作用,影響極大:
(一)打破傳統章回體對仗式回目——朱氏首創以文白夾雜的短句、成語或專有名詞分章,不拘一格;加以喜用現代新語詞(如「觀念」、「意識」、「環境」、「計畫草案」等等)行文敘事,因有「新派武俠之祖」美稱。
(二)掀起武俠世界「一夫多妻制」情海波濤——朱氏上承清初夏敬渠《野叟曝言》之「多元愛情觀」(以男主角文素臣為中心)餘烈,建立「眾女倒追男」、「一床數好」模式。卒使後起武俠作家人人學步,幾無例外者;其中尤以金庸之《鹿鼎記》為最。
(三)神化武功並為「成人童話」定型——朱氏是最早向還珠樓主「取經」而將其種種奇妙素材移植到俗世武俠之第一人;較白羽、鄭證因描寫「武打綜藝」之筆法、意構更為浪漫化、神奇化。凡此,悉為港、台武俠作家所宗;直到一九七○年古龍建立並完成「新派武俠」大業(詳後),始花開別枝,脫胎換骨。此前則概為朱派「成人童話」所制約、主宰,殆為定論。
朱貞木本名朱楨元,浙江紹興人,生卒年不詳。廿年代後期曾與還珠樓主共事於天津電話局;因見還珠以《蜀山劍俠傳》成名,乃仿其筆調撰《鐵板銅琶錄》及《飛天神龍》、《煉魂谷》、《艷魔島》三部曲,初未引起注意。嗣後別辟蹊徑,穿插歷史人物寫成《虎嘯龍吟》、《千手觀音》、《七殺碑》等書;復以苗疆邊荒之風土人情為素材,撰《蠻窟風雲》(原名《邊塞風雲》)、《羅剎夫人》姊妹作。文筆雋妙而饒奇氣,故事布局詭秘,尤以推理見長,乃自成一家。
誠然,朱氏小說聲口極佳;其敘事風格兼有還珠樓主之奇幻與顧明道之纖巧,寫情更有獨到之處;但冗長之「獨白說書」卻犯了小說大忌,而猶沾沾自喜其「挖雲補月法」,實不足為訓。惟朱氏諸作另有幾個特點,對於五十年代以降港、台所謂「新派」武俠小說頗有啟迪作用,影響極大:
(一)打破傳統章回體對仗式回目——朱氏首創以文白夾雜的短句、成語或專有名詞分章,不拘一格;加以喜用現代新語詞(如「觀念」、「意識」、「環境」、「計畫草案」等等)行文敘事,因有「新派武俠之祖」美稱。
(二)掀起武俠世界「一夫多妻制」情海波濤——朱氏上承清初夏敬渠《野叟曝言》之「多元愛情觀」(以男主角文素臣為中心)餘烈,建立「眾女倒追男」、「一床數好」模式。卒使後起武俠作家人人學步,幾無例外者;其中尤以金庸之《鹿鼎記》為最。
(三)神化武功並為「成人童話」定型——朱氏是最早向還珠樓主「取經」而將其種種奇妙素材移植到俗世武俠之第一人;較白羽、鄭證因描寫「武打綜藝」之筆法、意構更為浪漫化、神奇化。凡此,悉為港、台武俠作家所宗;直到一九七○年古龍建立並完成「新派武俠」大業(詳後),始花開別枝,脫胎換骨。此前則概為朱派「成人童話」所制約、主宰,殆為定論。
朱貞木本名朱楨元,浙江紹興人,生卒年不詳。廿年代後期曾與還珠樓主共事於天津電話局;因見還珠以《蜀山劍俠傳》成名,乃仿其筆調撰《鐵板銅琶錄》及《飛天神龍》、《煉魂谷》、《艷魔島》三部曲,初未引起注意。嗣後別辟蹊徑,穿插歷史人物寫成《虎嘯龍吟》、《千手觀音》、《七殺碑》等書;復以苗疆邊荒之風土人情為素材,撰《蠻窟風雲》(原名《邊塞風雲》)、《羅剎夫人》姊妹作。文筆雋妙而饒奇氣,故事布局詭秘,尤以推理見長,乃自成一家。
誠然,朱氏小說聲口極佳;其敘事風格兼有還珠樓主之奇幻與顧明道之纖巧,寫情更有獨到之處;但冗長之「獨白說書」卻犯了小說大忌,而猶沾沾自喜其「挖雲補月法」,實不足為訓。惟朱氏諸作另有幾個特點,對於五十年代以降港、台所謂「新派」武俠小說頗有啟迪作用,影響極大:
(一)打破傳統章回體對仗式回目——朱氏首創以文白夾雜的短句、成語或專有名詞分章,不拘一格;加以喜用現代新語詞(如「觀念」、「意識」、「環境」、「計畫草案」等等)行文敘事,因有「新派武俠之祖」美稱。
(二)掀起武俠世界「一夫多妻制」情海波濤——朱氏上承清初夏敬渠《野叟曝言》之「多元愛情觀」(以男主角文素臣為中心)餘烈,建立「眾女倒追男」、「一床數好」模式。卒使後起武俠作家人人學步,幾無例外者;其中尤以金庸之《鹿鼎記》為最。
(三)神化武功並為「成人童話」定型——朱氏是最早向還珠樓主「取經」而將其種種奇妙素材移植到俗世武俠之第一人;較白羽、鄭證因描寫「武打綜藝」之筆法、意構更為浪漫化、神奇化。凡此,悉為港、台武俠作家所宗;直到一九七○年古龍建立並完成「新派武俠」大業(詳後),始花開別枝,脫胎換骨。此前則概為朱派「成人童話」所制約、主宰,殆為定論。
『貳』 鐚鑵諱笌鍙ら緳鐨勫啓浣滈庢牸鏈変粈涔堝紓鍚岋紵
鍙ら緳鍠勪簬鍑犱釜鐭鍙ュ紡钀ラ犳皵姘涳紝鍠勪簬鏃犲帢澶村紡闂絳斿紩浜烘濊冦傜尗鑵誨杽浜庝漢鐗╃殑緇嗚吇鎻忓啓錛屾儏鑺傜殑鏋勭瓚鍚屾牱鍦ㄧ幇浠婄綉緇滃皬璇翠腑楂樹漢涓絳夛紝鏈鍙璐電殑鏄錛岀尗鑵葷殑灝忚撮忛湶鍑轟竴浜涗綔鑰呭逛簬紺句細鐨勬濊冿紝鑰屼笉浠呬粎鏄鎵撴鍗囩駭銆傚彟錛屽彜榫欏壋閫犵殑閮芥槸鍙樻佺殑奼熸箹錛屽綋鐒惰╀漢榪烽唹銆傜尗鑵葷殑浣滃搧浼氳╀綘鎰熻夐偅鏄涓涓鐪熷疄鐨勪笘鐣岋紝涔熸湁閾佽錛屼篃鏈夋煍鎯咃紝灝旇櫈鎴戣瘓絳夌瓑涓嶄竴鑰岃凍銆傛墍浠ュ緢澶氫漢浼氭嬁鐚鑵誨拰閲戝焊鐩告瘮錛屽緢灝戣佷釜鍙ら緳鐩告瘮杈冪殑銆傚綋鐒訛紝鐚鑵葷幇鍦ㄥ拰閲戝焊鏄娌℃湁鍔炴硶鐩告瘮鐨勶紝鏃犺烘墠鎯咃紝絎斿姏錛岄槄鍘嗐傚洜涓轟釜浜洪潪甯稿枩嬈㈢尗鑵葷殑浣滃搧錛屽洜姝ゅ緢鏄鐪嬪ソ鐚鑵葷殑灝嗘潵錛屽笇鏈涗粬涓嶈佹垚涓虹綉緇滐紝璐ヤ篃緗戠粶錛屾瘯絝熺綉緇滄椂浠o紝浣滃搧鐨勬暟閲忎篃鏄闈炲父閲嶈佺殑銆備粠榪欎竴鐐逛笂錛岀尗鑵誨拰鍙ら緳鏈夌浉鍚岀殑鍦版柟錛屽彜榫欎負浜嗙敓璁★紝寰堝氫綔鍝佷篃鏄涓嶇﹀悎姘村噯鐨勶紝甯屾湜鐚鑵諱笉瑕侊紝浣嗘嫨澶╄版槑鏄劇儌灝俱
『叄』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有什麼特點
古龍的武俠小說比較歐化,用的語言多短句,而且劇情懸疑度很高,讓人愛不釋手。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比較注重真實描寫,語言也很直白。而且梁羽生有些小說是描寫神魔的,有點類似志怪小說
『肆』 金庸和古龍兩位武俠大師各有什麼特點
一、兩位大師武俠小說的總體風格不同,金庸氣象沉雄,莽莽蒼蒼,法度謹然;古龍卻剔脫空靈,飄逸脫俗,常如天外隕石,流星破空,不知其所來。
二、二人的寫作背景相差甚大,金庸多數作品的人物系列及故事構型多置於廣闊的歷史大背景下,使情節發展有縱深感,產生一種波瀾壯闊的效果,比如郭靖處在宋蒙之爭的歷史背景之下,故事發生地有襄陽等真實的地點。古龍則與金庸不同,他的故事及人物絕少有具體的限制,古龍的創造的是人生孤島上的獨立王國,既無繁復的歷史背景,也無實在地域的依託。
三、二人塑造的人物風格不同,金庸的蕭峰、張無忌等人,都是悲天憫人的「大俠」,有家國情懷、可以為了大局,犧牲自己。而古龍筆下的李尋歡、傅紅雪、小魚兒,以及楚留香、陸小鳳等,無不或厚或淡地帶有浪子色彩。他們孤傲不群,感情深沉,無畏而自負,有所為又有所不為。
三、寫作語言風格迥然不同,金庸的語言傳統文化濃厚,從人名上就可以看得出來,比如周芷若,名字來歷可以從《離騷》里找到淵源,而古龍語言犀利、乾脆,如鐵畫銀鉤,毫不拖泥帶水,比如,「一個人如果沉溺於酒,必定有他傷心的事,而傷心的人必定是多情的人。」他打破了以往武俠以段為主的方式,大量使用短句,一句一段的排列方式。按古龍自己的說法:「長句讀來如浩盪大河一瀉而來,突然以短句相接,猶如一把劍把水截斷,可以收到波瀾大起大落的特殊效果。」
四、二人的寫作技巧不同,金庸是將傳統文化,比如圍棋、酒、詩詞等文化融入到敘事中,讓人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而古龍的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創造性的將戲劇、推理、詩歌等元素帶入傳統武俠,又將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融入其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古龍式武俠小說風格。
五、二人對「武功」的描寫不同,金庸的人物,多是歷經磨難,逐漸成長起來的,比如郭靖,多少老師,被他的智商氣得哭笑不得,而古龍的人物,武功是突出間長足發展的,比如李尋歡的飛刀。
六、二人的小說有很大不同,但是如果仔細回味,二人的寫作精神是一致的,比如金庸小說里有很多佛教人物,但是這些人物,有充足的儒家的出世思想和精神,而古龍小說里的人物,「雖萬千人吾往矣」,同樣也是儒家的出世思想和精神。可能這也是讀者喜歡二人小說的原因,因為我們有著相同的儒家文化的根基。
『伍』 武俠五大家
【溫瑞安】 在談到溫瑞安的時候,武俠迷們習慣上把他和金庸提到一塊兒,我聽人說,金庸曾把他看作是知己。我不知道金庸是否曾經這么說過,在我看來,溫瑞安的確與金庸的距離太遠了。如果金庸是一座山的話,溫瑞安頂多就是一座小土包。我想他是想融合金庸與古龍二者的特色於一家。他與古龍「一樣」,喜歡用短句,一句話,幾個字就組成了一段話,也像古龍一般,時不時編排一些惑人的警句,以期收到情節突兀、摹狀深刻的寫作效果。可是畫虎不成,我強烈得不喜歡這種照抄的格式。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寫作也一樣。溫瑞安不但照搬古龍的短句格式,也像古龍一般寫「名言警句」。果然,我在網上找到了一篇題為《溫瑞安妙語》的帖子,荼毒之廣,令人心驚。可能是溫瑞安正在學習階段,所以模仿別人也可被原諒。可是他畢竟已經有了這么多作品了,甚至還可分為「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俠系列」、「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等十多個系列。我想如果是模仿,也該夠了。我看的是《神州奇俠系列》,大俠蕭秋水的故事。看了幾本,實在看不下去了。此刻,我方才想起了古龍的好處。現在重新再讀古龍的時候,看法已不再像從前那麼偏頗。呵呵,看來,讀溫瑞安也讓我懂得了看待一個作家一定要全面。在《神州奇俠系列》里,有兩個活寶喜愛鬥嘴,也能讓人笑一笑。可是,我又想起了了可愛的桃谷六仙還有少年石破天。比起這些笑話大家來,那兩個活寶便小巫見到大巫了。
如果用一個字形容金古,金庸可形容為「大」,古龍可形容為「奇」;溫瑞安兼采兩家之長,卻顯得一無「大」,二不「奇」,令人惋惜。看溫瑞安的樣子還年輕,希望他可以做出突破。
【司馬翎】 我讀黃易的小說在溫瑞安和司馬翎之前。黃易曾說過,「金庸對人物的描寫栩栩如生,活現紙上;司馬翎則對人性的刻畫入木三分、大膽直接、卓見哲理、俯拾即是……他們都各自創造出一個能夠自圓其說、有血有肉的武俠天地!」可見黃易對司馬翎的推崇程度。因此我下載了之前並不曾聽說過的司馬翎的作品。與古龍相類似,司馬翎的作品也可根據創作時期分為前期和後期,而後期的作品尤其體現了所謂司馬翎對人性的刻畫之「神」。這是一個我看過一篇後就不想再讀其他作品的作者。並不是我厭煩他的作品,而是太累。看他的作品,有點像以前看外國翻譯過來的書。不同的是,看國外的翻譯作品,是語法習慣上拗口;看司馬翎的作品,則是大段成篇的對人性的描摹,不曉得是太冗長還是太艱深,腦袋是在承受不了。於是,我在看他的作品的時候,學會了「一目十行」的功夫。這應該就是普通讀者與作家的關注點的不同罷。讀者關心的是故事情節如何奪人耳目;作家如黃易者關心的則是如何從中學習。如果黃易所說不差,司馬翎的刻畫功夫的確是高人一籌。我從來沒有見過有哪一位作家,無論是寫武俠的,寫正史的,還是寫其他方面的,有如此高明的描摹人性的功夫。小說里的重要人物,能夠純粹通過說話進行精神方面的較量。以至於我認為司馬翎筆下的人物肯定都是天才。寫武俠至於如此大費周章嗎?金庸古龍寫過從來沒有過如此「費腦力」的人物,但是他們的作品遠比司馬翎要受讀者歡迎。看來,司馬翎的作品或可以做作家們的心理學教材,卻成不了讀者群眾受歡迎的作品。不過這正是司馬翎獨特的高明之處。起碼沒有一個作家能夠在人性刻畫方面如此出眾,冗長也好,絕妙也罷,沒有人可以輕易地勝過司馬翎。如果有一天我要寫武俠,司馬翎一定是一個不得不選的心理學老師。突然有個疑問:溫瑞安學金庸、學古龍,怎麼沒有學司馬翎呢?我的答案是,司馬翎太難學了。我不清楚司馬翎的人生經歷,可能是他經歷了一般人沒有過的痛苦經歷,養成了小心翼翼的作人習慣,從不輕易地相信別人,久而久之,練就了一雙看透世事滄桑的火眼金睛,於是他的作品也帶入了他無奈的人生經驗;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是心理學的大師,運用心理學來描摹人性,在他來說是駕輕就熟,於是開辟了武俠小說的新境界。司馬翎可以「大師」來稱呼。
【黃易】 黃易是在金庸之後第二個讓我愛不釋卷的作者。我最喜看的是他的《大唐雙龍傳》和《尋秦記》。《尋秦記》引人入勝的是他的寫作手法,以今入古,實在是太意外了,而且這意外不僅僅是一時一事,在整部書里,幾乎時時處處都體現了出來。而《大唐雙龍傳》,兩個打不死的主角,屢敗屢戰,以戰養戰,卓異的先天資質加上後天離奇的坎坷經歷以及不息的努力奮斗,終於成功。黃易能算得上是經典的也就這兩部了,其他的大多涉及科幻以及現代題材,沒什麼意思。《大唐雙龍傳》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武功,最不可思議的是徐子陵的結印功夫。這部書完成於上世紀90年代末吧,那時候日本的《火影忍者》還沒有出現,所以結印功夫應該算是黃易的首創。我對佛家文化甚不了解,手印文化可能屬於佛教文化的一支吧。但不論怎麼說,能把這種手形變幻化在武功裡面運用,的確是前無古人的創舉。我覺得,如果《大唐雙龍傳》不涉及政治會更好一些。我認為,武俠小說不應該把正史上的人物隨便拉進來。小說里,李世民搖身變為武林高手,可以和神功初成的寇仲徐子陵相提並論,屬於一級高手的行列;而李元吉、李建成、李淵猶勝,乃是特級高手的級別。這無疑貶低了小說的「可信度」。雖然武俠小說是一個天馬行空的想像世界,但他畢竟有自己生存發展的原則,讀者對武俠世界的憧憬也基於這些原則之上,如果作家們隨意破壞這些原則,很容易會導致讀者對作家所營造的武俠世界的不信任。寇仲的心跳得快了一下,李世民竟然能夠聽出來,說出來誰能相信?黃易的新作《邊荒傳說》里,劉裕竟然是如此高明的武學大家,更加沒有人肯相信了,除非不知道劉裕後來是皇帝。而金庸的武俠世界裡,成吉思汗只精於騎射,朱元璋常遇春僅僅會武而已。這與正史差別不大,所以讀者都相信。因為這個緣故,對《邊荒傳說》,我始終提不起興趣看下去。《邊荒傳說》編得比《大唐雙龍傳》差遠了。《大唐雙龍傳》第二個缺點是卷帙浩繁,冗溺不堪。整部書竟然六十三卷,每卷十三章。太可怕了。有一千萬字嗎?應該有吧。真是不可想像。可能比金庸所有武俠小說的字數加起來還要長吧。黃易簡直就是個怪物。這樣的寫法,有好有壞。好處是,讀者可能盡情地徜徉在作家為讀者所創造的武俠世界裡,不必擔心這個世界很快走到盡頭,但必須以作品的質量作為前提。如果是粗製濫造的作品,有誰會願意糟蹋自己的時間呢?壞處是,作品累贅不堪,結構不緊湊。寫小說,一方面是為了塑造作家心目中理想的人物,另一方面是揭露一定社會一定製度下人類的生存狀態。作品的內容長度能夠恰如其分得表達出作者的寫作目的就足夠了,何必硬要編排無謂的故事來「哄騙」讀者呢?如果時間太多,不如創作其他類型的作品來豐富自己的寫作生涯,一棵樹葉子再多,也僅僅只是一棵樹,它終究變不成森林。看看金庸的作品以及他筆下的那些性格迥異且神態豐富的人物們,以射鵰三部曲為例:郭靖、楊過、張無忌,大仁大義有之,桀驁不馴有之,溫厚端方亦有之。反觀黃易的作品,這些能夠數得著的人物,太局限了。寇仲霸氣,徐子陵淡泊,僅僅如此;而燕飛則淪於楚留香之流,劉裕更加沒有什麼性格,乏善可陳。唯一能稱贊的僅僅是故事編得好又長,能夠吸引住觀眾的眼球。只有娛樂性,沒有深刻得可打動人心。難道黃易也想學倪匡,掙點稿費作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