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明教百度百科
① 明教的小說介紹
金庸筆下的明教,先是被人稱為「魔教」,因為他們長期受到朝廷壓抑,行事不免詭秘,江湖中人對其知之甚少,故視之為「魔」。
北宋徽宗年間,朝廷派兵圍剿明教高手,卻遭受重創。北宋文官黃裳以一己之力殺死明教眾多高手,後將其自創武功寫成《九陰真經》。
因為明教教徒的志向是在行善去惡,拯救世人,堅決對抗朝廷,和一般江湖門派夢寐以求的首先是稱雄江湖、對朝廷主要是不合作的態度不同,他們的志趣、行為自然與一般江湖有異,明教教徒吃素,死時「裸葬」認為人赤條條的來,應該赤條條的去,行為異於常人,故被視之為「魔」;又因他們久受壓抑,行事不免乖張,氣氛不免神秘,與一般江湖格格不入,甚至多造殺孽、多有得罪,故被視之為「魔」;再加上朝廷和有些壞人從中挑唆、破壞;再加上教內高手如雲,惹得江湖中人心中嫉妒(如峨眉滅絕師太便有此嫌疑)等等;他們的名聲便完全被江湖中人傳壞了。
所以,明教隨即遭到了江湖六大「名門正派」——少林、武當、峨眉、華山、昆侖、崆峒的圍攻。
到這時,明教總壇光明頂高手盡皆遭成昆暗算負傷,無力抵抗,面臨毀滅之時,人們才逐漸開始認識到明教的真面目。
金庸在這里有一段很精彩的描寫:
當此之際,明教和天鷹教教眾俱知今日大數己盡,眾教徒一齊掙扎爬起,除了身受重傷無法動彈者之外,各人盤膝而坐,雙手十指張開,舉在胸前,作火焰飛騰之狀,跟著楊逍念誦明教的經文:「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明教自楊逍、韋一笑、說不得諸人以下,天鷹教自李天垣以下,直至廚工仗役,個個神態庄嚴,絲毫不以身死教滅為懼。
空智大師合十道:「善哉!善哉!」俞蓮舟心道:「這幾句經文,想是他魔教教眾每當身死之前所誦的了。他們不念自己身死,卻在憐憫眾人多憂多患,那實在是大仁大勇的胸襟啊。當年創設明教之人,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只可惜傳到後世,反而變成了為非作歹的淵藪。」
這樣,金庸筆下的明教,既有明顯的魔性,行為、信仰都與中原武林各大門派的華夏中心傳統意識大為不同,在各派的圍剿中不免出手狠辣,行事乖張詭秘,多造殺孽;同時他們也有明顯的合理性,比如對理想世界光明前景的追求,抗元的堅決性,自身求生存、求發展的權利等。或者說,所謂「魔性」,只是因為個別喪心病狂、處心積慮的人,才引起一場江湖武林中的浩劫。
在許多武俠小說里,這種「魔性」在 魔教里似乎代代相傳,這其實也是片面的看法,張無忌作了明教教主,仍是性情中人;光明左、右使楊逍、范遙,豈不正意味著自由、逍遙?「魔」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人看來有不同的含義和傾向,這形成了歷史與小說相結合的神秘教派的復雜性。
順便再說到金庸所寫明教的組織機構,也深受秘密教派的啟發。總教中神的象徵是一位聖處女,中土明教教首為教主,他必須學會獨門心法「乾坤大挪移」,也只有他才可以學這套武功。
協助教主的是「光明左使」楊逍、「光明右使」范遙,再往下是四大護教法王「紫白金青」:「紫衫龍王」黛綺絲、「白眉鷹王」殷天正、「金毛獅王」謝遜、「青翼蝠王」韋一笑;再下有「五散人」。
總壇的武裝為五行旗使率領的五行旗,各地有分壇。像這種組織形式,便跟八卦教等武場秘密教派很相似。
最後,我們說完了秘密教派的風雨歷程,無論是文場或武場教門,還是明教一類的形式,宋代以來,秘密教派在中國農民中很有市場,尤其是在北方。
固定於一處的,形成了強大的地方勢力;散布各地的,形成了相互呼應縱橫天下的格局。是江湖上的「立強於世」者。
還有另一種說法: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秘密教派大多數被朝廷列為「邪教」;在老老實實的順民心中,則是極其神秘的「魔教」;在所謂「名門正派」的眼裡,他們是「外道」,因為他們要宣揚現在世界的苦難,要拯救眾生,不免以武犯禁,不免人在江湖,於是有血火刀光,「走不盡天涯路,在風雲之中你追我逐」;他們也曾有一番轟烈的抱負,於是「每個人也自稱英雄」。
蒼茫大地,演出著一幕幕驚心動魄、而身不由己的江湖曲。
因為他們信念至深,走一步無怨無悔,死死生生,人在江湖,也曾瀟灑自如。因為他們信念至深,憑一種是非黑白,刀光劍影,人在江湖,也曾俠義干雲。魔耶?神耶?
② 明教教主是誰
方臘、鍾教主、石教主、陽頂天、張無忌、楊逍。
方臘
宋朝時方臘在浙東起事、震動天下,雖然最終殉難身死,卻終是轟轟烈烈的幹了一番事業。
鍾教主
明教歷代眾位教主之中,【第八代鍾教主武功最高,據說能將「乾坤大挪移」神功練到第五層】,但便在練成的當天,走火入魔身亡。
石教主
三十一代教主,事跡不詳,在位期間被丐幫奪去明教聖物聖火令。
陽頂天
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 武功極高,「乾坤大挪移」練至第四層;陽教主時明教好生興旺。
但因娶了「混元霹靂手」成昆青梅竹馬的師妹而被成昆所恨,多次挑撥名門正派對付明教,並以殘忍手法激怒謝遜。《倚天屠龍記》中大半恩怨均源於此。因發現自己妻子與她師兄成昆有染,而在修煉「乾坤大挪移」走火入魔而死,死於明教光明頂秘道之中。
陽頂天死後明教因爭奪教主之位陷於四分五裂,「六大派」圍剿「光明頂」、成昆從密道直入明教總壇,明教幾乎毀於一旦。
張無忌
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第二至第四卷的男主角,武當張翠山與明教殷素素之子,義父謝遜,出生起四人在「冰火島」過著原始生活。十歲隨父母回到中原,中玄冥寒毒,張三豐攜他尋訪明醫,醫仙胡青牛也無法根治,長年忍受寒毒煎熬。
幼時義送楊不悔千里尋父,墜落昆侖仙境,習得「九陽神功」,又於光明頂秘道里修練「乾坤大挪移」,解救六大派圍攻明教之危,即被擁護當上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
統一明教,接著救六大派,以武和德服人。弱冠時被推舉為天下反元群雄的最高統帥,集合中原勢力抗元。年方廿一歲,因手下朱元璋謀反,張無忌攜趙敏歸隱。
楊逍
張無忌歸隱前,將教主之位傳於楊逍。
(2)武俠小說明教百度百科擴展閱讀
明教是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教派,源於波斯,本名摩尼教。於唐朝武則天延載元年(694年(甲午年))傳入中土,768年被允許在長安及各處敕建大雲光明寺。
明教的教義是懲惡揚善,度化世人,因此如果皇帝昏庸,官員腐敗,民不聊生,明教中人必定會起義造反,與一般江湖門派渴望稱霸,且與朝廷井水不犯河水的態度不同,明教想要建立一個人人都吃得飽,穿得暖的大同社會。
因此明教屢屢遭受到朝廷的鎮壓,而為了躲避官府的圍剿,明教中人行事就難免隱秘,故而被江湖中人視為「魔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