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改寫範文
A. 最近聽說《天龍八部》2005年被金庸改寫了,改寫了哪些主要情節啊
修改作品是為了拾遺補漏
金庸近年來一直埋首於舊作的修改,目前陸續推出的新修版作品中,不少人物情節都有了大幅改動。他解釋說修改的主要原因是對自己作品不滿意,希望做一些拾遺補漏工作使小說更趨完美。「有的讀者不理解我的修改,認為有很多老頭子的昏庸之筆。這個我是沒辦法的。我還是要改到自己滿意為止。」他說,過去寫作時,寫得很苦,時間也拖得很長,一部書寫個兩三年、四五年的很常見,因此出現很多前後呼應問題,有時前面呼了,後面忘了應。還有一些當初很美麗的創意沒有實現。
記者了解到,金庸先生剛完成了對《天龍八部》的修訂,這是他到目前為止所有作品中,修訂工作歷時最長的,除了文字更凝練、准確、生動,行文簡潔以外,更有大篇幅的增補和刪改。比如對於細節的處理,「四大惡人」中的葉二娘,在原版中,她是「每日清晨要搶一名嬰兒來玩弄,玩到半晚便弄死」;而新修版中則改為「玩到半晚便去送人,送得不知去向,第二天又另搶一個嬰兒來玩,嬰兒日後縱然找回,也已給折磨得半死不活」。他認為,這樣處理,使得葉二娘的形象更立體,因為她不只是一個「惡人」,同時也是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這樣的行為也與她的經歷更加符合。
對於將「降龍十八掌」改為「降龍二十八掌」;「易筋經」改為「神足經」等,他解釋說,這些改動有的是使得前後的情節更連貫,有的則是更名副其實。而新修版中增添了一些內容,「在文學上或許不是必要的,例如無涯子、丁春秋與李秋水的關系,慕容博與鳩摩智的交往,少林寺對蕭峰的態度,段譽對王語嫣始終要擺脫『心魔』等情節」,但卻使情節更為合理。此外,新修版中刪去了一些不必要的打鬥場面描寫,意在表達「武俠」重在「俠」,而非「武」。
他坦言有些修改確實與自己的年齡有關。「我現在80歲了,所以你可能不了解年紀大的人的心理。比如有人說不喜歡書裡面的黃蓉,但有一位女教授就為我辯護,她說你們不喜歡是因為你們不懂得,你們沒生過女兒,沒當媽媽,母親的心理就是那樣的。」
《鹿鼎記》不會大動
在《天龍八部》之後,金庸即將用「筆刀」「整容」的最後兩部作品是《鹿鼎記》和《笑傲江湖》。他評價這兩部作品的人物時說,「韋小寶像《阿Q正傳》里的阿Q」,而「令狐沖是活得比較瀟灑的」。
他並不希望大家去效仿韋小寶這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曾透露原來改動的初衷是要讓韋小寶沒有好結局,其中一個想法是向韋小寶的眾老婆「下手」,減少幾個,不過由於有太多的讀者希望他「刀下留人」,他已經決定在修訂版里還是保全韋小寶的七個老婆,此外,他還表示對於《鹿鼎記》只修改他認為有問題的地方,不會有大的改動。
據了解,對於金庸作品的修改,台灣香港的讀者中,贊成的不少,許多讀者還用心提出了修改意見,而內地的「金迷」中,不少人是看著金庸小說長大的,覺得不管有無缺點,都已接受,因此反對的聲音相對更多。金庸表示歡迎批評,他說每部作品的修訂其實也是在多次的研討會和讀者見面會中,吸收批評意見形成的,當然如果對於某些觀點並不認同,自然也不會採納。他說,和許多讀者一樣,郭靖、喬峰也是他最喜歡的男子漢,至於女孩,「喜歡的就更多了」。他寫的小說人物的觀點,不一定是自己的觀點。「曾經有讀者問,洪七公說他殺人兩百多個,自信沒有被他冤殺的,你金庸是不是同意他的觀點。我說當然不是,否則現代司法制度就亂套了。」他認為現代人要有俠義精神,見到不公平就要去主持正義,這才是他小說的宗旨。
2005年,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必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次出版,首次選入了王度廬的《卧虎藏龍》和金庸的《天龍八部》兩篇武俠小說,分別排在第五課和第六課,並合為一個單元,取名為「神奇武俠」。[2]
課文節選了《天龍八部》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講的是蕭峰到少林寺救阿紫,在山上力斗丁春秋、慕容復、游坦之三大高手一節,充分展示了他的絕世武功和英雄氣概。
B. 老舍寫的一篇武俠小說
1935年寫的《斷魂槍》
老舍本想寫一部武俠長篇小說,後由於種種原因將其中一個最精彩的段落改寫成短篇小說《斷魂槍》。
C. 我喜愛的一本武俠小說《玉嬌龍》
《玉嬌龍》,作者聶雲嵐,改寫了王度廬的《卧虎藏龍》這本書。
初讀這本書,九歲,是母親的藏書,放在櫃子的最上面的一個格子里,是我人生的啟蒙讀物,它給了我最初的審美。
那時候最吸引我的是新疆的風情,是甜甜的哈密瓜,是達美的小帳篷,是那匹溫順深情的大黑馬,是那隻離家走江湖途中和香姑一起養的貓兒雪虎……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的心中便有了一個夢:在草原上策馬奔騰,享受草原上的清風,感受小帳篷里的溫暖,傾聽牧民淳樸的談話。
後來,我看了電影《卧虎藏龍》,也看了王度廬的原書《卧虎藏龍》,可我依然最喜歡聶雲嵐的這本改寫的《玉嬌龍》。
首先,在這本書中,人物性格更加鮮明、立體。
玉嬌龍是從小在西疆長大的帥府千金,聰慧美麗,文武雙全。她受到過良好的封建教育,三從四德早已刻入她的骨髓里。可她天性卻愛自由,而且學到了那麼好的武功。她本可以按照普通千金小姐一樣嫁給一個門當戶對的男子,可她偏偏愛上了馬賊頭領半天雲羅小虎。她有機會與羅小虎私奔,追求自己的愛情,可她又舍不下自己的父母,也放不下刻進骨子裡的三從四德。她一生輾轉,即使假死脫身依然沒有掙脫這份來自靈魂深處的束縛。
電影囿於時間限制,且把終點放到了李慕白、余秀蓮身上,於羅小虎的刻畫卻太單薄。在我的心中,身負深仇大恨的羅小虎是馬賊半天雲,是攪動西疆風雲的人物,是能令京城翻起巨浪的英雄。身上有一股來自西北的豪氣干雲和如雄鷹一般的蒼涼。
其次,這本書人物刻畫十分細膩,心理描寫十分細致,總是能體會到玉嬌龍內心的撕裂與痛苦,我和她一起歡喜,一起悲傷。
她做過許多錯事,可又有很多事,原本她沒有錯,但她早就習慣把所有的錯誤都背負在自己身上。她青燈古佛、受盡折磨、母死昏迷、假死脫身、雪地尋子、冒充公主、天山除強,每一件事的背後都含著一股欲噴薄而出的悲涼,可偏偏又無法大哭,而是隱忍的悲泣。
《玉嬌龍》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很美、很悲涼江湖夢。雖比不上金庸的場面壯闊,比不上古龍的睿智驚心,但它的細膩悲情卻讓人沉醉。
D. 9鏈宸插畬緇撴︿緺鍚屼漢灝忚達紝娣辮曞崟涓姝︿緺涓栫晫錛屾敼鍐欏師钁楀巻鍙茶繘紼
韙忓叆姝︿緺鍚屼漢鐨勫囧欎笘鐣岋紝榪欓噷鏈変節閮ㄦ繁搴︽寲鎺樺崟涓姝︿緺涓栫晫鐨勭粡鍏鎬箣浣滐紝姣忎竴閮ㄩ兘鍦ㄥ師钁楀熀紜涓婂壋鏂幫紝鏀瑰啓鍘嗗彶鐨勮繘紼嬨傝╂垜浠涓璧鋒帰緔㈣繖浜涚嫭鐗圭殑鏁呬簨鍚э細
1. 銆婂栬屽ぇ鍞愩 - 鏉庤侀亾絎斾笅錛151涓囧瓧鐨勭懓涓界瘒絝犮備富瑙掔┛瓚婅嚦綣佸崕鐨勫ぇ鍞愶紝淇鐐煎ぉ濡栧睜紲炲ぇ娉曪紝鍑鍊熼偑姘旀墜孌電紨閫犲湴涓嬪娍鍔涳紝鎴樻枟鍦洪潰嬋鐑堬紝灝界℃棭鏈熸枃椋庣◢鏄炬湸緔狅紝浣嗘棭鏈熺殑鐖界偣璁╀漢嬈茬艦涓嶈兘銆
鎺ョ潃鏄嫻╁瓙鐚鐨銆婂ぇ鍞愯藹浠欍錛141.9涓囧瓧鐨勮交鏉懼皬鐧芥枃銆備富浜哄叕寮灝忔苯杞︾┛瓚婏紝浠ュお鏋佸姛澶鏀跺緬錛屼互閭甯濊垗鍒╂帹鍔ㄥ彉闈╋紝涓庢厛鑸闈欐枊褰㈡垚椴滄槑瀵規瘮錛岀粰璇昏呭甫鏉ョ晠蹇娣嬫紦鐨勯槄璇諱綋楠屻
鎺ヤ笅鏉ユ槸銆婄伒鏅轟笂浜恆錛屾寔鏉閱夎姳闂寸殑浣滃搧錛110涓囧瓧涓錛屼富瑙掑寲韜灝勯洉鏃舵湡鐨勭伒鏅轟笂浜猴紝鏀歸潻瀵嗗畻錛屾父鍘嗕腑鍘燂紝鋙嶅叆紲為洉鍓ф儏錛屽睍鐜頒經闂ㄩ珮鍍х殑鎴愰暱鍘嗙▼錛岃櫧鐒跺垵孌靛墽鎯呯◢鏄劇獊鍏錛屼絾鍒涙剰鍗佽凍銆
涓嶅彲蹇借嗙殑鏄鐏墊灑01鐨銆婂ぇ鍞愪箣銛欒潬璁般錛74.7涓囧瓧閲岋紝鍘熼殢浜戱紙銛欒潬鍏瀛愶級絀胯秺鍚庡嚟鍊熸槑鐜夊姛妯鎵姝︽灄錛屼互澶滃笣涔嬪悕鎸戞垬鉶氱┖錛屾晠浜嬭妭濂忕揣鍑戱紝楂樻疆榪璧鳳紝浣嗘繁搴︿笌鐖界偣鐨勫鉤琛¤繕闇鏂熼厡銆
鍏朵腑錛鍙ら緳椋庣殑銆婂ぇ鍞愬弻榫欎紶銆嬪悓浜鐙鍏蜂竴鏍礆紝鐢婚庢竻鏂幫紝鎴樻枟鎻忓啓緇嗚吇錛屾枃瀛楃姽濡傚垁鍓戜氦閿欙紝鑺傚忕揣鍑戱紝璁╀漢娌夋蹈鍦ㄧ簿褰╃粷浼︾殑奼熸箹涓栫晫涓銆備絾鍚庡崐閮ㄥ垎鏈変簺璁哥┖媧烇紝鍓嶅崐閮ㄥ垎鍒欏牚縐頒匠浣溿
瀵逛簬榪芥眰楂樿川閲忔︿緺鍚屼漢錛銆婃墽鎺屽厜鏄庨《銆鏄鍊氬ぉ灞犻緳璁扮殑寤朵幾錛屼富瑙掑嶅畫奼熷北錛岃屾枃嫻佺晠錛岃檔鏁忚掕壊鐢熷姩銆傜劧鑰岋紝娣卞害鍜岀埥鐐圭殑騫寵鐣ユ湁嬈犵己銆
鏃犳晫嫻佺殑浠h〃浣銆婇噾搴鎬笘鐣岄噷鐨勯亾澹銆錛屾儏鑺傞ケ婊★紝浜虹墿鍒葷敾緇嗚吇錛屼絾姘村墽鎯呰繃澶氾紝瀹涘備竴閮ㄧ粏鑵葷殑姝︿緺鏁f枃闆嗐
鑰銆婃﹀綋瀹嬮潚涔︺鐨鍊氬ぉ灞犻緳璁浜夐湼嫻侊紝灞傛″垎鏄庯紝涓昏掑艦璞¢ケ婊★紝鐒惰屼簤闇擱儴鍒嗙悊鎯沖寲錛岀己涔忕幇瀹炲啿紿併
鏈鍚庯紝銆婄瑧鍌蹭笉緹ゃ浠ョ瑧鍌叉睙婀栦負鑳屾櫙錛屽墽鎯呮柊棰栫嫭鐗癸紝鍙鑳藉甫鏈変簺璁稿楄礬錛屼絾涓嶅け涓轟竴閮ㄥ紩浜哄叆鑳滅殑鍚屼漢灝忚淬
宀充笉緹ら噸浼ゅ悗鎵ф帉鍗庡北鐨勩婄瑧鍌蹭箣鍗庡北銆嬩腑錛屼富瑙掔┛瓚婅嚦鍗庡北錛屾敼闈╀笌嫻峰栨畺姘戝湴鐨勭粨鍚堬紝浣垮崕灞辮蛋鍚戜慨浠欙紝姝︿緺闊靛懗嫻撳帤錛屾枃絎斾紭緹庯紝浜虹墿涓鎬ч矞鏄庛傜劧鑰岋紝瀵逛簬鍘熻憲鐨勫繝瀹炵▼搴︾◢鏄捐繃鐏錛屼富瑙掑姩鏈虹殑澶勭悊鏈夊緟鍔犲己銆
鎬葷殑鏉ヨ達紝榪欎節閮ㄤ綔鍝佸悇鏈夊崈縐嬶紝鉶界劧鍚勬湁浼樼己鐐癸紝浣嗘諱綋璐ㄩ噺涓涓婏紝閮芥槸瀵規︿緺涓栫晫娣卞害鎸栨帢鐨勪匠浣滐紝閫傚悎姣忎釜鐑鐖辨︿緺鐨勮昏呭幓鎺㈢儲鍜屼綋楠屻
E. 修訂金庸的書籍前言
愚生也晚,不能像香港一些長輩一樣有幸親眼見證金庸小說的出世,而是到現在也沒看到過金庸小說連載的原始模樣。和許多大陸金庸迷一樣,我所看到的金庸小說,全都是經過作者修訂的流行版。所以,此前我所寫的所有有關金庸小說評析和研究的文章和著作,都只是針對金庸小說的流行版而言。
因此,我一直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希望有機會看到金庸小說的不同版本。金庸小說研究要想繼續深入,少不了要對金庸小說的不同版本進行比較研究。我一直相信,從連載版或原始結集版與修訂後的流行版的比較之中,或有可能看到這位武俠小說大宗師天才思路的一些雪泥鴻爪。
幾年之前,金庸先生決定對他的全部小說進行再一次修訂,很快就推出了第二次大規模修訂版。為了與第一次修訂版即流行版相區別,作者將這次修訂版稱為新修版。如此,想看不同版本的金庸小說的願望居然得以實現。在新修版的閱讀過程中,習慣性地作了一些筆記,這本書就是由我的部分閱讀筆記整理出來的。
在正文開始之前,有些話我想在此說說。
首先,當金庸小說新修版問世之初,就有不少的猜測和議論,焦點是:金庸為何要花費精力重新修訂自己成名已久的全部小說?對此問題,我的想法是,作者之所以要對自己的全部小說作品再一次進行大規模的修訂,最根本的原因應該是金庸先生對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對廣大金庸迷認真負責,具體說就是作者希望更進一步提高小說的藝術品質,或者說是進一步提高小說的經典成色。這種認真負責和精益求精的作風,正是金庸先生和其他的武俠小說家不同的地方。沒有任何一個武俠小說家曾修訂過自己的全部作品,而金庸先生對自己作品的修訂則已經一而再,甚至再而三,他的成就傑出並與眾不同處,由此可見一斑。
其次,金庸先生之所以要修訂全部作品,當然也因為這些作品還有修訂的餘地和修訂的必要。我們都知道,這些作品最初都是在報紙上連載的,它們的寫作方式和過程,與通常的小說創作不同。它們都不是先有完整構思然後進行集中的寫作最後經過修改潤色之後才發表,而是有一個大致的思路,邊構思邊寫作邊發表,每天一段,這一獨特的寫作過程往往要延續一年以上的時間,有些小說甚至要延續數年之久。這樣的寫作方式和過程,當然不便於作者對小說情節、細節和人物等各方面的整體把握,難免會留下這樣或那樣的缺陷和漏洞。雖然作者已經大規模修訂過一次,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修補或訂正。
再次,金庸成名已久,他的小說也經歷了數十年時間的考驗。從整體上說,金庸小說作品成就卓著,這是我們談論它的基本前提。也就是說,無論有多少缺點和弱點,無論流行版中有哪些漏洞,新修版中又增加了哪些瑕疵,都不能掩蓋這些想像奇特的天才巨著的思想和藝術光芒。按照武俠小說的特點,或按照武俠小說的通常標准,其中的有些問題實際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只不過,金庸小說已經大大超出了武俠小說的尋常境界,許多作品大可進入中國文學經典殿堂,評論和研究也就應該按照高標准來嚴要求。
又次,按照高標准和嚴要求,我不得不說,新修版並未全部達到完美的程度。這一次修訂固然彌補了流行版的許多缺陷和漏洞,成績不容忽視。但新修版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增訂的部分也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新問題,有些修訂不過是畫蛇添足,有些則更加嚴重,破壞了小說原有的肌理和韻味。無論是作者或者是讀者,當然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況。但這些問題畢竟存在,我們無法,也不應該視而不見。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諸如修訂工程浩大,作者精力有限;作品問世已經數十年之久,作者已經很難像當年那樣熟悉作品的整體肌理乃至每一條毛細血管,從而在修訂過程中雖然沒有傷筋動骨,但卻難免不小心傷害那些血管,尤其是傷害一些無形但卻十分重要的經絡。還有一些原因,可能是出自作者的雜念,有時候是固執,有時候甚至是情緒化的自相矛盾。例如在《天龍八部》的新修版後記中寫道:「中國讀者們讀小說的習慣,不喜歡自己憑空虛想,定要作者寫得確確實實,於是放心了……我把原來留下的空白盡可能地填得清清楚楚,或許愛好空靈的人覺得這樣寫相當『笨拙』,那隻好請求你們的原諒了。因為我性格之中,也是笨拙與穩實的成分多於聰明與空靈。」而在《飛狐外傳》的新修版後記中卻又說「然而從這位編劇先生的宏論推想,他是完全不懂武俠小說的,他不懂中國小說,不懂小說,不懂戲劇,不懂藝術中必須省略的道理……正如有人批評齊白石的畫,說他只畫了畫紙的一部分,留下了大片空白,未免懶惰……」實際上,小說藝術,如同一切藝術一樣,當繁則繁,當簡則簡,總之是要按照各自自身的藝術規律和藝術原則辦事。
又次,這部書號稱新修版評析,但其中只包含了對《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和《天龍八部》四部書的新修版的掃描和評析。另外還有兩篇文章,都與《射鵰英雄傳》有關,其一是對新修版中黃葯師和梅超風情感關系改寫部分的分析;另一篇文章則是《射鵰英雄傳》原始版本與流行版的比較分析——這是我擁有的第一部金庸小說的原始版本。之所以只選擇這幾篇文章,一是因為這本書的篇幅有限,不能再多;二是因為時間和精力有限,很難在短期內將所有的閱讀筆記全都整理出來。
最後,在後面的閱讀札記中,我將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毫無保留地說出,改得好的地方就說改得好,改得不好的地方就說改得不好。但我自己明白,我想所有的讀者也都明白,對於任何藝術的評價和分析都很難完全避免個人的局限。所謂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很可能,我說好的地方,有些讀者覺得並不好;或者相反,我說改得不好的地方,而有些讀者覺得很好。更重要的是,有些地方,很難說好還是不好,甚至很難說恰當或是不恰當,要條分縷析,清楚明白,有時候反而會自找麻煩。最重要的是,我知道,幾十年來,我一直閱讀流行版,對流行版雖非情有獨鍾,至少會感到熟悉和親切,甚至難免是流行版之所是、非流行版之所非。盡管,這並不是我故意如此,且我一直努力注意不要這樣。<<修訂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