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游武俠小說有高蹈開心
『壹』 最早的寫水滸傳之前的武俠小說是什麼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作於元末明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
武俠文學的源頭當有二:「一是漢初司馬遷的《史記》中的游俠、刺客列傳;二是魏晉、六朝間盛行的『雜記體』神異、志怪小說。」如果說先秦兩漢乃至魏晉志怪,為武俠小說的產生構築了堅實的基礎,為之前奏;那麼唐傳奇在文學史上一領風騷時,武俠小說即真正開始萌芽。
火葯沒有發明之前,刀槍劍戟都被稱為冷兵器,在冷兵器時代,個人的武術技巧就顯得十分重要,它既可保家衛國,又可以用它求取功名富貴,尤其是統治者,更是十分看重,在中國古代教學,是文武並重的,《周禮》中記: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六藝中的射與御,就是射箭、駕戰車揮刀槍作戰的。《漢書.藝文志》亦載「劍道三十八篇」「和手搏六篇」,被稱為「兵技巧」,它以手足、器械的使用為基本技能,據今已有二千多年,至南朝劉宋時,已有武術之稱。會武術的人,一方面進入朝廷的軍隊,成為職業軍人,這類人為朝廷所用,自然也就會在浴血沙場的同時,求得功名富貴。
編輯本段魏晉六朝志怪小說與武俠
魏晉六朝在文學史上被看作是文學的「自覺性」形成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多以志怪、神異小說為主。作品中包含著先人的神仙、鬼怪觀念,以及對超現實神秘力量的嚮往。這是洪荒時期人們對英雄崇拜的遺留,在洪荒時期,人們對一些英雄人物的崇拜和誇張的贊美產生了神話,比方神農、燧人、女媧等等。到了先秦兩漢,充斥在思想領域的則是仙風道骨。魏晉以後,便是游弋著冥鬼幽魂。 志怪小說是以記述鬼神怪異之事為主要內容,包括神仙方術、鬼魅妖怪、殊方異物、佛法靈異等,也有野史逸聞、民間傳說等等。藝術上帶有傳奇色彩和超現實的表現。以干寶的《搜神記》為代表,其它有託名陶淵明的《搜神後記》、舊題曹丕的《列異傳》、張華的《博物志》、葛洪的《神仙傳》、王嘉的《拾遺記》、吳均的《續齊諧記》等。鬼神觀念是古代先民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是現在,勞動人民中間同樣存在著神鬼的觀念,它已經是組成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這其實是人們對自身思考的結果,現實的苦難使得他們嚮往著一些超出自然的東西,一種特別的能力和一些特別的工具。比如:武藝、神劍、寶物、等等。而這些東西卻只能在想像中得到,所以便有了《三王墓》的寶劍干將、莫邪;有了《紫玉》的仙術道法;有了《劉晨阮肇》的靈丹妙葯。而這些東西在後來的武俠小說中同樣是屢見不鮮,似乎業已成為武俠小說之所以吸引讀者的重要因素。
唐傳奇與武俠
如果說先秦兩漢乃至魏晉志怪,為武俠小說的產生構築了堅實的基礎,為之前奏;那麼唐傳奇在文學史上一領風騷時,武俠小說即真正開始萌芽。宋初李昉等所編撰《太平廣記》卷一九三至一九六,特將十八種唐傳奇列入「豪俠」類便可看出武俠小說同唐傳奇之間脈絡相通。故認為唐傳奇為武俠小說的立宗者,理當而然。 「傳奇」之名,似起於晚唐裴鉶小說集《傳奇》,宋人尹師魯也將「用對語說時景,世以為奇」的《岳陽樓記》稱為「傳奇體」。發展到後來,傳奇才逐漸被認為是一種小說的體裁,如元代陶宗儀《輟耕錄》即將唐傳奇與宋、金戲曲、院本等相並列,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更將所分六類小說的第二類亦即《鶯鶯傳》、《霍小玉傳》等定名為「傳奇」,於是,傳奇作為唐人文言小說的通稱,便約定俗成地沿用下來。 在論述唐傳奇勃起的社會背景時,范煙橋所著的《中國小說史》曾言:「在此時代,婚姻不良,為人生痛苦之思想,漸起呻吟;而藩鎮跋扈,平民渴盼一種俠客之救濟;故寫戀愛、豪俠之小說,產生甚富。」根據所論可見一般,特別在唐朝末期,社會對豪俠救助如雲霓之望。《資政通鑒》卷二一五,記李林甫:「自以多結怨,常虞刺客。出則步騎百餘人為左右翼,金吾靜街;前驅在數百步外,公卿走避……如防大敵;一夕屢徙床,雖家人莫知其處。」可見社會暗殺行刺之風彌行。這反映在文學作品中,便是豪俠主體的傳奇大量涌現。 涌現出一批描寫豪俠之士及其俠義行為的傳奇作品,內容涉及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快意恩仇、安邦定國等方面,於中突出豪俠人格的賢韌剛毅和卓犖不群,武功的出神入化,功業的驚世駭俗,由此展現出一種高蹈不羈奔騰流走的生命情調。《甘澤謠》之《紅線》(袁郊著,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武俠小說),《傳奇》之《聶隱娘》、《昆侖奴》(裴鉶著,其中聶隱娘的武功訓練方式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集異記》之《賈人妻》,薛調的《無雙傳》等,都是較有代表性的品;而傳為杜光庭所作的《虯髯客傳》,更是晚唐豪俠小說中成就最著的一篇。
編輯本段宋元話本與武俠
唐人傳奇樹立了文言「武俠」的典範之後,經五代以至宋朝,在題材上並沒有什麼突出的發展多是對唐傳奇的模仿。但這一時期在文學史上卻有著重要意義,他在語言上開創性的意義。「說話藝術」在民間廣泛流傳,這種白話刑的小說與後來的武俠小說頗具淵源。 其主題,如宋羅燁《醉翁談錄·小說開辟》所言:「有靈怪、煙粉,奇傳、公案,兼朴刀、桿棒、妖術、神仙。」而這些也是後來的武俠小說所喜用的。不管是何種題材,都往往以愛情或公案作為敘事的「興奮點」。愛情故事,不僅在當時很受歡迎,即使在現行的武俠小說種,愛情因素也是重要的「看點」。美女與俠士之間的感情糾葛,永遠是武俠小說吸引人的地方——因為愛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無論是現代武俠小說中的巨擘金庸先生,還是海外一直風靡的武俠作者都無法擺脫「感情戲」。而且高妙的愛情情節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這個方面宋元話本則有突出的貢獻。 宋元小說話本中的愛情故事,又往往突出女性對愛情生活的主動追求。像《碾玉觀音》中的璩秀秀,出身於貧寒的裝裱匠家庭,生得美貌出眾,聰明伶俐,更練就了一手好刺綉。無奈家境窘迫,其父以一紙「獻狀」,將她賣與咸安郡王,從此,正值豆蔻年華的秀秀,身入侯門,失去自由。其後郡王府失火,逃命之際,她遇見了年輕能乾的碾玉匠崔寧;秀秀見他誠實可靠,便主動提出:「何不今夜我和你先做夫妻?」而膽小怕事的崔寧卻不敢應允。秀秀道:「你知道不敢,我叫將起來,教壞了你。你卻如何將我到家中?我明日府里去說!」秀秀素知崔寧的為人,這番話明顯是要激發他的勇氣,讓他與自己一道掙脫束縛,尋求美好的生活。又如《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寫周勝仙初見范二郎,便暗中喜歡,獨自思量:「若是我嫁得一個似這般子弟,可知好哩。今日當面挫(錯)過,再來那裡去討?」為了捕捉這難得的機緣,她敢想敢做,主動接近范二郎。 這些奇女子對愛情的大膽追求,即使放到現在的武俠小說中依舊存在著迷人的魅力。這樣的主題思想固然提高了武俠小說的思想水平,使的通俗文學在思想意義上扮演著「雅文學」的角色。這就牽涉倒文學的「雅」與「俗」的轉變問題,而武俠小說作為一個特殊的文學形式,同樣存在著「雅」與「俗」的問題。對比唐傳奇、宋元話本及當代的白話武俠;我們當如何區分「雅」與「俗」呢?如果以知識分子創作作為區分點,那麼唐傳奇便是「雅」文學,而宋話本中藝人的創作便是「俗」文學。當代的武俠小說則多數是知識分子的創作,理當看作是「雅」文學了。可是古代的知識階層又不同與現在,不能如此類推。那麼當代武俠小說到底是「雅」是「俗」能?我本人認為,「雅」和「俗」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浮動著的,他是隨著客體的不同而變化。換句話說,「雅」和「俗」的問題當從「文學消費」的人群來看,「雅士」即使看「俗」也「雅」。
『貳』 武俠小說的小說發展
魏晉六朝在文學史上被看作是文學的「自覺性」形成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多以志怪、神異小說為主。作品中包含著先人的神仙、鬼怪觀念,以及對超現實神秘力量的嚮往。這是洪荒時期人們對英雄崇拜的遺留,在洪荒時期,人們對一些英雄人物的崇拜和誇張的贊美產生了神話,比方神農、燧人、女媧等等。到了先秦兩漢,充斥在思想領域的則是仙風道骨。魏晉以後,便是游弋著冥鬼幽魂。
志怪小說是以記述鬼神怪異之事為主要內容,包括神仙方術、鬼魅妖怪、殊方異物、佛法靈異等,也有野史逸聞、民間傳說等等。藝術上帶有傳奇色彩和超現實的表現。以干寶的《搜神記》為代表,其它有託名陶淵明的《搜神後記》、舊題曹丕的《列異傳》、張華的《博物志》、葛洪的《神仙傳》、王嘉的《拾遺記》、吳均的《續齊諧記》等。鬼神觀念是古代先民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是現代,勞動人民中間同樣存在著神鬼的觀念,它已經是組成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這其實是人們對自身思考的結果,現實的苦難使得他們嚮往著一些超出自然的東西,一種特別的能力和一些特別的工具。比如武藝、神劍、寶物等等。而這些東西卻只能在想像中得到,所以便有了《三王墓》的寶劍干將、莫邪;有了《紫玉》的仙術道法;有了《劉晨阮肇》的靈丹妙葯。而這些東西在後來的武俠小說中同樣是屢見不鮮,似乎也已成為武俠小說之所以吸引讀者的重要因素。 如果說先秦兩漢乃至魏晉志怪,為武俠小說的產生構築了堅實的基礎,為之前奏;那麼唐傳奇在文學史上一領風騷時,武俠小說即真正開始萌芽。宋初李昉等所編撰《太平廣記》卷一九三至一九六,特將十八種唐傳奇列入「豪俠」類便可看出武俠小說同唐傳奇之間脈絡相通。故認為唐傳奇為武俠小說的立宗者,理所當然。
「傳奇」之名,似起於晚唐裴鉶小說集《傳奇》,宋人尹師魯也將「用對語說時景,世以為奇」的《岳陽樓記》稱為「傳奇體」。發展到後來,傳奇才逐漸被認為是一種小說的體裁,如元代陶宗儀《輟耕錄》即將唐傳奇與宋、金戲曲、院本等相並列,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更將所分六類小說的第二類亦即《鶯鶯傳》、《霍小玉傳》等定名為「傳奇」,於是,傳奇作為唐人文言小說的通稱,便約定俗成地沿用下來。
在論述唐傳奇勃起的社會背景時,范煙橋所著的《中國小說史》曾言:「在此時代,婚姻不良,為人生痛苦之思想,漸起呻吟;而藩鎮跋扈,平民渴盼一種俠客之救濟;故寫戀愛、豪俠之小說,產生甚富。」根據所論可見一般,特別在唐朝末期,社會對豪俠救助如雲霓之望。《資政通鑒》卷二一五,記李林甫:「自以多結怨,常虞刺客。出則步騎百餘人為左右翼,金吾靜街;前驅在數百步外,公卿走避……如防大敵;一夕屢徙床,雖家人莫知其處。」可見社會暗殺行刺之風彌行。這反映在文學作品中,便是豪俠主體的傳奇大量涌現。
唐朝涌現出一批描寫豪俠之士及其俠義行為的傳奇作品,內容涉及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快意恩仇、安邦定國等方面,於中突出豪俠人格的賢韌剛毅和卓犖不群,武功的出神入化,功業的驚世駭俗,由此展現出一種高蹈不羈奔騰流走的生命情調。《甘澤謠》之《紅線》(袁郊,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武俠小說),《傳奇》之《聶隱娘》、《昆侖奴》(裴鉶著,其中聶隱娘的武功訓練方式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集異記》之《賈人妻》,薛調的《無雙傳》等,都是較有代表性的作品;而傳為杜光庭所作的《虯髯客傳》,更是晚唐豪俠小說中成就最著名的一篇。 唐人傳奇樹立了文言「武俠」的典範之後,經五代以至宋朝,在題材上並沒有什麼突出的發展多是對唐傳奇的模仿。但這一時期在文學史上卻有著重要意義,它在語言上有開創性的意義。「說話藝術」在民間廣泛流傳,這種白話形式的小說與後來的武俠小說頗具淵源。
其主題,如宋羅燁《醉翁談錄·小說開辟》所言:「有靈怪、煙粉,奇傳、公案,兼朴刀、桿棒、妖術、神仙。」而這些也是後來的武俠小說所喜用的。不管是何種題材,都往往以愛情或公案作為敘事的「興奮點」。愛情故事,不僅在當時很受歡迎,即使在現行的武俠小說中,愛情因素也是重要的「看點」。美女與俠士之間的感情糾葛,永遠是武俠小說吸引人的地方——因為愛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無論是現代武俠小說中的巨擘金庸先生,還是海外一直風靡的武俠作者都無法擺脫「感情戲」。而且高妙的愛情情節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這個方面宋元話本則有突出的貢獻。
宋元小說話本中的愛情故事,又往往突出女性對愛情生活的主動追求。像《碾玉觀音》中的璩秀秀,尋求美好的生活。又如《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寫周勝仙初見范二郎等。
這些奇女子對愛情的大膽追求,即使放到現代的武俠小說中依舊存在著迷人的魅力。這樣的主題思想固然提高了武俠小說的思想水平,使得通俗文學在思想意義上扮演著「雅文學」的角色。這就牽涉倒文學的「雅」與「俗」的轉變問題,而武俠小說作為一個特殊的文學形式,同樣存在著「雅」與「俗」的問題。對比唐傳奇、宋元話本及當代的白話武俠;我們當如何區分「雅」與「俗」呢?如果以知識分子創作作為區分點,那麼唐傳奇便是「雅」文學,而宋話本中藝人的創作便是「俗」文學。當代的武俠小說則多數是知識分子的創作,理當看作是「雅」文學了。可是古代的知識階層又不同於現代,不能如此類推。那麼當代武俠小說到底是「雅」是「俗」呢?我本人認為,「雅」和「俗」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浮動著的,他是隨著客體的不同而變化。換句話說,「雅」和「俗」的問題當從「文學消費」的人群來看,「雅士」即使看「俗」也「雅」。 自宋以後,文言武俠逐漸衰落下來。白話公案、俠義小說則成了中下層勞動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學式樣。
明代的《水滸傳》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白話小說,《水滸傳》被譽為武俠小說的萌芽,這部書里最具有武俠特徵的人物是武松和魯智深身上都有先秦俠風,而鼓上蚤時遷又是第一個能穿房越脊的人物,對後世武俠起了很大的啟蒙作用。
然到了清代中期出現的《三俠五義》,是中國第一部具有真正意義的長篇武俠小說,對中國後世武俠小說乃至文學藝術影響深遠,稱得上是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由此掀起了各類武俠題材文學作品的高潮。《三俠五義》有關武功技擊(如點穴、暗器、劍訣、刀法、輕功提縱術等)、江湖勾當(如悶香、百寶囊、千里火、夜行衣靠、用毒、皮臉面具等)以及機關埋伏(如沖霄樓)種種名目之演述,均對以後武俠小說之內容素材有決定性之影響。
這兩部作品它們奠定了武俠小說的基本形式和模式,一直到港台的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古龍的《楚留香傳奇》、溫瑞安的《四大名捕》等等武俠小說都在它的影響之下,直到今天的武俠小說也沒走出這個模式,但得到真正發展並呈現出一種繁榮現象,卻是民國期間的事。 辛亥革命後,人們從封建桎梏下解放出來,各種思想流派湧入中國,報業、出版業得到空前繁榮,文學藝術得到大力發展,各種風格流派的文藝作品異彩紛呈,武俠小說也異軍突起,它以獨特的武俠們的俠義精神傳統深得人們喜愛。武俠公案、短打評書盛極一時,例如《五女七貞》、《永慶昇平》、《小五義》,民國《三俠劍》、常傑淼的《雍正劍俠圖》(即《童林傳》)等紛紛問世,清末民初亦有大量知識分子投身武俠小說創作,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比如王度廬的《卧虎藏龍》,還珠樓主(還珠樓主,本名李壽民,是中國武俠小說作家)的《蜀山劍俠傳》。
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首先有被稱為「南向北趙」的等一批開風氣的武俠小說作家,其代表作有《江湖奇俠傳》、《俠義英雄傳》等;趙煥亭則有《奇俠精忠傳》留世。
在三十年代後,最有名的武俠小說家便有北派五大家: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朱貞木和王度廬。這主要分為還珠樓主的神怪武俠小說,白羽的社會武俠小說,鄭證因的技擊武俠小說和王度廬的言情武俠小說等四大派武俠小說。
在民國武俠小說作家中,還珠樓主也許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半文半白的語言,儒、佛、道的精神哲理,都溶匯貫通於小說之中。其著名小說有《蜀山劍俠傳》《青城十九俠》和《雲海爭奇記》等40部。宮白羽的社會武俠小說在武俠與社會生活方面結合得是十分緊密的,他受魯迅、周作人兄弟和新文化運動影響很深,本身又是記者出身,他常常是通過武俠思想與社會現實的脫節來批判社會的黑暗,在寫武俠們的可敬可愛的同時,也寫出了他們在現實社會中的悲壯、感慨與無奈。他的代表作是《十二金錢鏢》和描寫白蓮教起義的《黃花劫》等。鄭證因當年的《鷹爪王》八部曲出手就不凡,他將武俠的豪氣與精妙的武術與驚險的情節融為一體,並特別注重武術技巧的描寫。其一生一共創作了一百〇二部作品,為當時作家之最。被人稱為技擊武俠小說一點也不為過。
而王度廬的武俠小說則重言情,寫到生死纏綿處,常感人至深。後起的港、台武俠小說,也大多走的他開拓的這條「悲劇俠情」的路子。他的主要代表作是《卧虎藏龍》《劍氣珠光》等「鶴鐵五部曲」。 後來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的崛起,則是近幾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他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閱歷,對武俠精神的理解,對武術知識的掌握,精彩的敘事與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確有許多過人之處。《射鵰英雄傳》中的許多歷史、人物,如南宋時宋與金、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均有歷史史實依據,而丘處機等歷史人物也確有其人,將真實與虛構有機結合,同時又兼有北派武俠小說社會、言情、技擊、神怪四大派之長,同時又完全不同於這四大派,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香港是新派武俠小說發源地,50年代初期,出現第一部現代武俠:《虎鶴雙形》。
50年代屬於梁羽生,代表作《七劍下天山》系列。至《萍蹤俠影》、《雲海玉弓緣》達到個人創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後期作品雖有革變,然而影響不是很大。
梁開創了一個時代,其古典文學素養很扎實,小說中詩詞隨處可見。但尚沒有完全脫離近代武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讀者可以看看,文字和歷史的描寫還是很有水準。
50年代中後期金庸的出現。
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學技巧及電影手法予以捏合,在當時港台政治壓抑的年代,讓武俠小說變成暢銷書。並把武俠小說上升到了文學藝術的高度。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這副對聯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在1969年《鹿鼎記》中達到其創作頂峰,然後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體上看,前期到後期是越寫越好。從文字到結構,包括情節的張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時間錯亂的硬傷!可能與其作品在《明報》連載有關。只有一個簡單的情節,天馬行空的進行。到後來造成無法更改的錯誤,例如:《射鵰》中黃蓉出生後,梅、陳二人偷《九陰真經》叛變出桃花島。曲靈風被斷腿後在牛家村作賊時,郭靖與楊康的爹還不認識。那豈不是黃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戀,還喊什麼靖哥哥,裝年輕嗎?後來金在修訂其「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主要作品時,也承認這一硬傷,除此之外上再無大錯。
與金庸同時代香港另有金鋒、張夢還、牟松庭、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人從事武俠小說創作。但是,金庸這座山太高,與他同時代的武俠小說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輩及後起武俠作家或以主觀條件不足,便難乎為繼;多半隻能遵循既往「幫會技擊派」的路數,在江湖仇殺中討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筆後,香港武俠小說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
台灣武俠與香港有所區別,在金、梁同時代有司馬翎、卧龍生、獨孤紅、陳青雲、蕭逸等數十位武俠專業作家。根據武俠評論名家葉洪生先生的粗略統計,在武俠小說興盛時期,台灣至少有過三百位武俠作家賴此維生,出版了至少上萬種以上的武俠小說。結集成書則自數部至數十部不等。其中司馬翎、卧龍生、諸葛青雲並稱「台灣三劍客」。
司馬翎在當時影響力最大。博學多才,擅長寫情寫欲、鬥智鬥力。特別是描寫男女在情慾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而其早年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已近乎「道」——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而猶有過之。同輩名家受其影響、啟迪者頗多,如古龍、上官鼎、易容、蕭瑟等皆是。
可惜司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創作後期雖有《劍海鷹揚》這部超卓巨著為武俠小說大放異彩,但此後即逐漸走下坡,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筆名所撰《強人》系列作品。
當時諸綠葉代表作有卧龍生《仙鶴神針》、諸葛青雲《紫電青霜》、司馬翎《劍氣千幻錄》、獨抱樓主《璧玉弓》、曹若冰《玉扇神劍》、蕭逸《七禽掌》、雲中嶽《古劍殲情記》、丁劍霞《神簫劍客傳》、柳殘陽《玉面修羅》、獨孤紅《雍乾飛龍傳》;還有「鬼派」——書名、內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殺,動輒就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陳青雲《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燈》等。尚可一觀。
真正讓台灣武俠走向世界華人圈的人是古龍。一個可以在台灣武俠小說界大書特書的名字。是台灣武俠小說界唯一可以與金、梁比肩的人。
古龍於60年代初期開始寫武俠小說,但業績平平,其間為名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代筆,卻幾可亂真,足見本身確具潛力。在19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劍錄》後,讓人耳目一新。但風格尚未形成,未引起太多波瀾。在1965-1967年間古龍完成了他創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名著,開始走紅。特別是1967年所撰的《鐵血傳奇》(即我們常說的《俠盜楚留香》或香帥傳奇),內雜武俠、文藝及現代心理分析,特別是西方推理小說的架構。讀之如讀東方版的福爾摩斯探案。後來古龍坦言其深受西方和日本推理小說的影響。
由此起,古龍武俠小說即脫胎換骨,邁入了新派武俠小說的殿堂。但古龍之變並非到此為止,而是一路狂奔,讓人目不暇接後,恍然猛醒。原來武俠小說可以這樣寫,也可以這樣看。其後他陸續完成《多情劍客無情劍》(即小李飛刀)、《鐵膽大俠魂》二部曲,堪稱神完氣足,兼有傳統與現代「矛盾統一」之美。
70年代初開始,古龍首寫《蕭十一郎》(由於是先有劇本、後來才有小說)的啟發,減少廢話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強肢體語言和場景烘托。從此古龍的變成了一種似詩、類俳句、非散文的怪異文體。可能古大俠覺得此種方式最能表達他的思想,同時又能最大化的掙到稿費。如《流星·蝴蝶·劍》、《歡樂英雄》、《陸小鳳》系列、《七種武器》系列(僅有六種)以及《邊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無一不是用電影分鏡、換景的手法來寫小說。
這種簡單直接、動漫化的妄舉,對於中國文字是一種傷害。但盡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間的古龍小說卻「一枝獨秀」,以至於他成為同輩名家及新進作者模仿的對象。 但同時他也害死了這些沒有他那般天縱其才的跟風作家。
火紅了十年後,古龍1975年以後的作品每況愈下,也許是被稱為每部作品後都有一個現實中的女主人公和無數瓶XO消耗了他太多的激情。在看過《護花鈴》等他的半部作品後,深深地理解在後期他江郎才盡後酗酒的痛苦。從一個構思或幾千字的開頭就可以換來巨額的金錢和合同,到後期讀者逐漸冷落、出版商追稿時的無情。英年早逝也許是他自己最渴望的結局。1985年古龍在肝硬化的劇痛中走完了他絢爛的一生。
70年代中後期至80年代,溫瑞安在一九七〇年以「溫涼玉」筆名在香港《武俠春秋》發表處女作《追殺》(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時年僅十六歲;雖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像豐富,已見潛力。
其早期作品頗受古龍影響,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俠》系列均可見古的痕跡。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還珠小說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虛幻色彩甚濃;而《碎夢刀》、《俠少》、《殺楚》等書,更有許多「詩歌化」的語言文字,耐人尋味。
但由一九八七年開始,溫瑞安卻以「現代派」自居。如《殺了你,好嗎?》、《請·請請·請請請》、《力拔山河氣蓋世·牛肉麵》、等等中短篇,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雲。且內容橫七豎八排列,以示其「現代」,以此突出視覺效果。
正如他在書中後記中說:「武俠小說必須突變!……成與敗,得與失,我不管,但這樣寫法使我覺得很好玩。」於是中國文字之美,就在溫瑞安的「突變」下,被割裂得支離破碎;而「新派」武俠小說,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徹底「異化」掉了。
從此武俠小說的創作進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黃易從《大劍師》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或者說科幻小說,其間有明顯的田中芳樹的痕跡。到《尋秦記》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從而開創了玄幻武俠小說時代。影響了大批的武俠小說作者,開始轉入玄幻武俠的創作。而黃又變,反而回到正統武俠的路子或者說「異俠」更妥當。其後陸續推出的《破碎虛空》、《翻雲覆雨》均引起強烈反響。《大唐雙龍傳》更是因為互聯網而廣為傳播,讓黃易的名字傳遍華人社會。已完結作品還有《邊荒傳說》《日月當空》,目前正在連載的是新作《戰龍在野》。
黃易深受司馬翎的影響,首重氣勢,如果說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後大多數人的武功已成定勢,丘處機奈何不了梅超風,那他永遠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場華山論劍後,敵我雙方的爭斗就變成算術題般簡單了。我的排名高手和小弟多,你就等著挨扁吧!人的潛力一無所知,而中華武術重視精氣神的完美結合。當黃易在其中加入了時間、體力、精神狀態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俠小說可信度。
2000年後出現大批網路作家從事武俠創作,是好事也是壞事,好是大大豐富和繁榮了讀者的可看種類和數量。但由於網路小說多數是連載,必須按時交稿,以及網路作家的不可見和隨意性,導致大量太監作品出現。另有部分作家因為網站倒閉等原因導致作品連載出現中斷。短短的幾年時間,武俠小說的發展非常迅速,在大陸和港台嶄露頭角的年輕作家很多,具備與梁、金、古、黃比肩潛力的也就僅僅幾位。
其他如老豬的《紫川》(軍事歷史小說)(確切的說,紫川是部大雜燴,並非嚴格意義的架空歷史),賈羽的《入世龍蛇》,真髓的《真髓》也非常不錯。具有潛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錯,但很多人都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在人力的范圍內進行的斗爭。那應該劃入另一個討論的課題。
現代武俠小說是紙上武俠的新階段,理想和言情色彩淡化。
『叄』 古龍武俠小說里的妙僧無花是高貴的日本人嗎
天楓十四郎和石觀音的兒子
在《楚留香傳奇》系列中,幾乎所有的人物都是楚留香的陪襯人,只有一個人是例外,那就是妙僧無花。在《血海飄香》中,無花是真正的主角。無花的絕技是「迎風一刀斬」,古龍寫無花,用的也是迎風一刀斬:惜墨如金,於驚鴻一瞥中絕才驚艷。《血海飄香》共二十七章240頁[珠海出版社1998版],只有六章寫到無花。第一次寫到無花,是在第三章第二十頁,無花並未出場,而是通過楚留香和宋甜兒、李紅袖、蘇蓉蓉三女的對白先聲奪人:
他(楚留香)笑著道:「你最想見的人是誰?當今天下,誰的琴彈得最好?誰的畫畫得最好?誰的詩作得令人銷魂?誰的菜燒得妙絕天下?」
他話未說完,李紅袖已拍手道:「我知道了,你說的是那妙僧無花。」……蘇蓉蓉溫柔笑道:「我聽說此人乃是佛門中的名士,不但詩詞畫書,樣樣妙絕,而且武功也算是高手。」楚留香道:「豈止是高手,簡直可說是少林弟子中的第一高才,只可惜他……他實在太聰明了,精通的實在太多,名也實在太大,是以少林天湖大師冊立未來掌門時,竟選了個什麼都比不上他的無相。」
李紅袖道:「像他這樣的人,對這種事想來是不會在意的。」
楚留香拊掌道:「不想李紅袖竟是無花的紅顏知己。」
主角先不現身,而是通過別的人物的轉述來誘發讀者的想像,這是敘事學上的慣用招數。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引用這段對白,是因為這段話非常重要,是在無花還沒出場的情境中已寫出了無花的風姿和命運,尤其是命運。以無花之才具,天湖大師不立他而立無相,已隱隱可見無花身上必有另一種令人不安的東西。而對此,無花本應像李紅袖說的那樣「不會在意」,可是身世和野心令他對此是「很在意的」。不晌戚過,這種在意卻不是左冷禪式或者岳不群式的,而是無花式的——這樣的區別是非常重要的。
到了第八章,無花本人才出場,出場前還先鋪墊他的琴音。此時楚留香正和中原一點紅激戰西湖:
煙水迷濛中,湖上竟泛著一葉孤舟。
孤舟上端敏余坐著個身穿月白色僧衣的少年僧人,正在扶琴。星月相映下,只見他目如朗星,唇紅齒白,面目皎好如少女,而神情之溫文,風采之瀟灑,卻又非世上任何女子所能比擬。
他全身上下,看來一塵不染,竟似方自九天之上垂雲而下。
這是無花出場時古龍對他的宴拿陵描寫,所謂驚為天人。請注意關於無花相貌的用語,對比一下《世說新語》中對那些名士相貌的措辭:
王右軍見杜弘治,嘆曰:「面如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中人。」
時人目王右軍「飄如游雲,矯若驚龍」。
有人嘆王恭形茂者,雲:「濯濯如春月柳。」
裴令公有雋容儀……時人以為「玉人」。見者曰:「見裴叔則,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王夷甫容貌整麗,妙於談玄,恆捉白玉柄麈尾,與手都無分別。
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頹唐如玉山之將崩」。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
在魏晉時代,漢人開始形成「文采風流」的審美價值觀。雋朗的容顏,高蹈的言談舉止和必不可少的才學,綜合體現在一個人身上,就形成一種「風姿」,而人本身就成為一種藝術品。古龍筆下的無花,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一個藝術品。
無花再次出場,已到第十六章:
一個人飄飄自後堂走了出來,素衣白襪,一塵不染,就連面上的微笑也有出塵之意,正是那妙僧無花。
最後三章才濃墨重彩寫無花。在莆田南少林寺中,楚留香、無花和天峰大師泡茶那一節,於無聲處驚心動魄。三個人心照不宣地演繹一場生死茶會,表面波瀾不驚,心底波濤起伏。在生死關頭,三人在談吐中所表現出的機鋒、定力和風度,都是漢人傳統中最精妙的精神寫照。
在戲的大幕就要落下時,楚留香對無花有一個評價:「你真是個奇怪的人,無論多卑鄙、多可惡的話,你竟都能用最溫柔、最文雅的語調說出來。」這之前,他們是惺惺相惜的朋友。「只可惜那時我縱然懷疑世上的每一個人,也不會懷疑到連琴聲都不願沾著殺氣的無花身上。」楚留香說。而無花則說:「你我的友情,到現在所剩下的,已不如眼睛裡的沙粒多了。」
既已如此,他們之間免不了要有一戰。當無花敗於香帥時,無花的神色和古龍的筆調一樣冷靜:
「很好,我今日總算證實,我的確不是你的對手。」
他的語調那麼平淡,就像剛才證實的只不過是場輸贏不大的賭博而已,任何人也聽不出他已將生命投注到這場賭博中。
楚留香嘆了口氣,道:「你雖已輸了,但無論如何,你的確輸得很有風度。」
無花發出一聲短促的笑,道:「我若勝了,會更有風度的,只可惜這件事已永遠沒有機會證實了,是么?」
楚留香黯然道:「不錯,你的確永遠沒有勝的機會了。」
無花的最後一句話是他形象的最好的寫照,他說:「楚留香,無論如何,你也休想讓那種人沾我的一根手指。」說完,他就自盡了。他是太驕傲了。普天之下,或許只有楚留香、西門吹雪、李尋歡、葉孤城、陸小鳳這樣的人才配和他做朋友或對手。不錯,驕傲,還有孤潔,是他的本性。對「潔」的境界的追求,是漢人形象中另一個重要的傳統。這樣的人,必須忍受孤獨和寂寞,並且絕不妥協。無花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在他的辭典中,沒有「好死不如賴活」這樣的俗語。按書中的安排,無花是反面角色,但當你看完全書,揮之不去的竟然只是無花的「孤潔」的形象,這可能是敘事學上人物有時不受作者控制的經典案例,如托爾斯泰的安娜,司湯達的於連。《世說新語》所謂「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物」,那正是無花的風神。
這次之後,無花的影子總是或有或無地籠罩在整個楚留香系列裡:《大沙漠》里古龍乾脆讓無花復活(我認為這是敗筆中的敗筆,完全破壞無花的形像嘛!),《蝙蝠傳奇》里楚留香在海面上聽到原隨雲的琴聲後第一個想法是:「自從無花故世之後,己有很久沒有聽到過如此悅耳的琴聲了。」無花就像是一個幽靈,總是或有或無的出沒在小說的字里行間。是因為他是系列的第一個大反角,古龍才不斷提及他么?顯然不是。是因為他的狠毒和無恥么?更加不是。只是因為他的風華,在《畫眉鳥》中,一向約束弟子極嚴的神水宮中出了醜事,又是誰能讓號稱古井無波的神水宮弟子都無法把持呢,又是無花。
除了我很不喜歡古龍在《大沙漠》中讓無花復活變成「吳菊軒」這個狗尾續貂的安排外,我以為如今的江湖,如今講漢語的地方已容不下無花這種人了。此外,無花的問題在於他的心胸不夠寬廣,身世遮住了他的雙眼,使他看不清自己和世界,而他本來是可以有更廣闊的道路的。如果用三重境界說來衡量的話,無花只到達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第二重境界。相比之下,另一個和尚,金庸《天龍八部》中的無名老僧,到達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最高境界。
『肆』 金庸小說里的儒俠除了郭靖還有誰
還有洪七公 ,是郭靖的第一任師傅 ,他的責任好像就是為了傳郭靖功夫 ,自從教會了郭靖,降龍十八掌以後,就很少出現。基本上都是一帶而過 。
向大家總結了空調常見故障分析和秒殺辦法。希望初學者盡量不要走彎路,不要被某些理論書籍忽悠,其實他們根本沒有實踐過,一個問題他們可以列舉一大堆的原因,其實沒有不要,百分之九十都是那些東西換,不足之處望指正。
1、空調不開機,不開機主要有2種,第一就是上電沒有任何反應,【變壓器,保險管,整流橋】這些應該是小兒科的事情,重要的測量5V等電壓都正常這種問題大部分換晶振【就在CPU旁邊的】可以解決。還有一種是插電有蜂鳴聲,遙控不開機【手動可以】基本就是接收頭壞【換接收頭不會再網上搜下就知道,找接收板的地腳很容易吧,電容的負極或者電路板很寬的那條線,找到地腳其他兩腳就很容易哦】
2、空調不定時自動開關機,有的半夜叫,清洗接收板,換接收頭或者拿掉自動轉換開關基本可以通殺
3、開機幾分鍾或者數十分鍾外機自動停機,或者外機不啟動換室內管溫感測器。
4、開機顯示各種故障代碼,呵呵呵,想必你無法記住所有的空調代碼吧,本人從不記故障代碼,教你絕招,1測內外機連接線。2測感測器.3測電源電壓.
4換向【380V電】,查是否掉相.觀察電流和室內外機是否過臟,相信一般問題都可以解決。
5、開機室外機不啟動或者外面只有風扇轉,對於初學者一般是電容壞,其他問題再具體分析。
6、開機一段時間壓縮機熱保護,相信這是所有維修空調的最頭痛的問題,這種問題按常規辦法解決不能正常的,確認系統和電壓散熱正常的情況下,最好換壓縮機,別浪費時間,時間就是金錢,別聽有些雜志說的一大堆方法,那些方法我都用過,成功率很低,沒有必要,有的人改短毛細管,千萬不要怎麼做,職業道德問題,而且影響空調效果。
7、還有就是一插電就顯示故障代碼和運行後顯示故障代碼是不一樣的,插電顯示一般是電源或者信號線,主板問題。運行一段時間顯示一般是感測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