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描寫劍的外形規模
❶ 古代大刀的刀背上為何有一串鐵環是為了美觀嗎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
大刀作為我國古代戰場上主要的近戰兵器,在 歷史 的舞台上是步兵的標准配置之一。經過朝代的更替,刀的形態和樣式也一直在進化和改善。刀和劍不一樣,主要攻擊手段是「劈」、「砍」,比起劍的「挑」、「刺」,刀更容易上手,也更大眾化。如問題所問,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一種背上排著一排整齊的鐵環的大刀,那麼這種設計理念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最為普遍的說法是,刀背的鐵環可以增加劈砍的效果,以及重心的掌握。當人豎持大刀的時候,鐵環下垂,刀的重心會向手的方向偏移,便於持刀。當人甩劈大刀的時候,鐵環因為慣性也會向前甩出,這樣就增加了劈砍的殺傷力,當然這也基於大刀使用者的力量強弱。大環刀也有很多種類,大致分為三環、七環、九環三種,根據使用者掌握程度和腕力的大小,不同的環刀適合不同的人。
還有一種說法是便於收刀,刀的重量一般來說比劍要沉,柄大刃厚。所以在砍中人身體後,很有可能嵌入太深而導致刀拔不出來,尤其是在和人血拚的時候,這是非常致命的。所以這些鐵環可以幫助使用者在刀身上建立一個施力點,當刀身拔不出來的時候,用手扯環遠比只拽刀柄效率高。
但是如果我們較較真去查一下大環刀的 歷史 的話,我們會發現,古籍文獻中對於環刀的描述非常少。官方軍隊編制中根本就沒有這種刀,所以我們看到的大環刀基本都是民間私造的武器。從僅存的實物資料來看,環刀這種樣式的刀只能追溯到清朝,在往更前一點的朝代去找就沒有記載了。反而近現代的武俠小說、評書說戲等文學藝術作品中經常看到環刀的身影。
所以我個人感覺,環刀這種民間產物其作用價值應該更貼近群眾,而不是戰場殺敵。我們都知道當使用者在耍大環刀的時候,會發出非常清脆響亮的鐵環撞擊刀背的聲音。那麼這種樣式的刀是不是一些江湖賣藝的團隊用來吸引街上觀眾的一種特殊方式呢?
就像雜耍團白表演前敲鑼打鼓一樣,用刀環舞動的響聲取代了「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的人工拉客的方式?
除此外我們上文提到這種環刀分成好幾種,有七環有九環等等。那麼這種大刀,很有可能是一種練習刀,刀加上鐵環肯定比普通的刀要沉一些,大膽推測這種刀是不是有可能是武館師傅用來教給徒弟刀法的工具呢?
這就比較貼合第一個說法了,根據不同人的腕力和掌握的程度,用不同的環刀來練習。這也能恰好解釋為什麼在武俠小說等文學作品中才能看到這類型的刀了,因為藝術來源於生活,取材於生活。我們平常小老百姓接觸的多的不是官方軍用刀,而是這種環刀,所以加以渲染和加工,各種武林俠客拿著環刀開始闖盪江湖了。
不過盡管大環刀經常在小說中出現,但是它在小說中的地位卻不是很高。大多數小說還是以劍為尊,使用刀的人往往都被刻畫成空有一身蠻力的莽夫,成了大俠們的刷經驗、曬戰績的NPC了。
不過也有一種說法,講的是耍大環刀的人,往往性格光明磊落,因為無法下黑手,一提刀就嘩嘩作響。而且環越多,證明這個人的江湖地位越高,如果你使用的大刀是九環,甚至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當然了以上也都是我的個人推測,至於這個刀背上的環到底是幹啥使的,還得問問當初製作這把刀的人是怎麼想的。或許也是我們自己把事情復雜化了,沒准當初人設計出來就是為了美觀也說不定。
最後用《白眉大俠》的片首曲結束:
大家覺得大刀上上環到底為了什麼呢?
古代的大刀,普遍是沒有鐵環的。有鐵環的叫大環刀,又稱「君子刀」。這種刀實際上是用於訓練的,而不是用於實戰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刀背上,每多一個鐵環,刀的重心就更難控制一些,無論是抬刀還是下劈,由於鐵環是不固定的,它會隨著刀刃運動的方向,發生配重加力,這就對用刀之人的臂力和腕力就提出來一個更高的要求。
所以往往是練刀法的人,隨著對刀的掌控能力的漸進,不斷地加環。給刀背加環,就和練輕功的腿上綁沙袋,基本上是同一性質。
根據史料記載,頂級的大環刀是九環的。能夠掌控九環的大環刀之人,無論臂力還是腕力都是相當驚人的。所以這類人一旦玩起普通的刀,那簡直就是不要太溜。
所以在很多武俠小說中,用九環刀的人,都是排在武俠榜前幾位的。譬如《白眉大俠》用金絲大環刀的徐良;《明英烈》里於金彪用的九耳八環刀;《三國演義》里張遼用的是九孔大環刀,等等。
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徐良最牛逼,因為他的金絲大環刀刀柄最短,單手執刀重心最難控制。所以網友們才可以戲謔說他能把金絲大環刀架在燕雙鷹的脖子上。
大環刀之所以在武俠小說里出現得多,而幾乎不能成為實戰武器,是兩者要求不一樣。
因為刀的重心不好控制;而且有聲響不便偷襲;不便收刀,等等因素,導致大環刀用於實戰,劣勢太多。
但是出現在武俠小說里就不一樣了。因為能用這種大環刀,本質上就代表了這個人的實力。環數越多,這人功夫就越厲害。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大環刀提起來就有聲響,自然無法偷襲別人,更說明了用刀之人的光明磊落。
所以行俠江湖的時候,看到用九環刀的大俠,最好躲他遠遠的,因為即便他不用刀,光憑腕力都可能把你撕吧了。
文/炒米視角
我們常在電影武俠片中看到勇士們使用的大刀的刀背上有一串鐵環,很多人理解,不知道這些鐵環有什麼用處,今天我就給陽朋友們談一下我的理解。
一、是為省一點力
大家知道,古人造大刀毫不含糊,用的都是真材實料。鑄一把大刀都是有十幾斤,你想想,十幾斤,手掂著就很費勁,那麼上戰場,舞動起來十幾斤的大刀,就相當不容易了。所以,習武之人都要經過長期刻苦的鍛煉,把臂力練好,才能揮動這威風凜凜的大刀。
但不管如何,時間一長,人們還是難以支撐,這時,古人就想起辦法,在大刀背上加上鐵環,這樣在舞動大刀的時,空氣就可以從鐵環中流動,人們在舞動大刀時,就可以借鐵環產生的慣性而省一點力氣,當然,要想很隨意地揮動大刀,或運用自如,平時一定要加強力量訓練,這樣,到用的時候才會不費力氣。
二、搏殺中增強助長氣勢
戰場上殺敵,使用大刀時,除了有一定的招式外,面對敵人時和對手時,有時還是要靠氣勢取勝。
大刀掄起來,比較笨重,需要很大力氣,為了增強殺傷力,在揮動大刀的時候,刀背上的鐵環相互碰撞發出很大的金屬聲響。博殺中對手本來就很緊張,這時大刀上下飛舞,嘩啦啦的個聲音一起響起來,不僅分散他的注意力,也會在氣勢壓他一籌。等他陣腳一亂,取勝就不在話下了。
三、可以抵擋對方刀劍的攻擊
當你用大刀在和敵人拼殺時,由於都是使用冷兵器,對方可能也是刀劍槍之類。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刺中,就可以使用大刀背上的鐵環了。
怎麼用?當對方刀劍槍刺過來,或砍來時,你要接招,不能用刀刃去接,因為,刀刃接很可能滑下來傷著自己。你要用刀背去擋,用刀背上的鐵環之間的空隙去別對方的刀槍,使之不能亂動。你自己才有機會出其不意,擺脫出來戰勝對方。如果刀背是光的,就很難抵抗對方的進攻。
四、武功的水平標志
過去人們在比武的時候,並不能了解對手是多高水平。所以,為了給對方一個下馬威,同時,也是在向人們炫耀一下自己的功夫很高。就會在武器上面做一些標志,比如說大刀背上的鐵環數,就是代表水平高低的標志,鐵環數越高,說明你武功水平越高,如果有九個鐵環,那你就是數一數二武林高手了。
當然,上面幾個作用都是在使用中最基本的功能,刀背上的鐵環到底是做什麼用的,現在也很難考證了。但作為武器,使用起來方便省為,看起來美觀,還要有威懾力這才是主要的。
歡迎打開 歷史 寶藏。
看到這個題,想起來一句老歌詞:
刀是什麼樣的刀,金絲大環刀。
這里的金絲大環,說的就是題中所言的刀背帶有一串鐵環的大刀。
一般比較常見的大環刀,有刀背帶有七個環的,號稱七環刀。
也有帶有九個環的,顧名思義,就叫九環刀。當然也有隻帶一個環或者兩個環的簡化版。
為什麼有大環刀這個神奇的存在呢?
刀是用利刃去傷人的,刀背上的環,貌似沒什麼用處。
當然了,有人要說,這刀背上的環,是有用的,防止刀砍進人體後,不好拔出來,尤其是砍進骨頭後,不容易拔出來,這時候用手拉著刀背上的鐵環,很容易就拔出來了。
可能在實戰中確實會有這樣的用處。
但是真的用於實戰的話,估計帶環的大刀是不多見的,因為這東西叮當響,不利於隱蔽,很容易暴露了行蹤,離大老遠就被敵人發現了,這樣不好。
這種揮舞起來嘩啦啦的效果,只有可能在一個場景中比較受歡迎,那就是雜耍時候博人眼球。
在靠博人眼球掙錢的雜耍那裡,這樣的大環刀,揮舞起來叮當響,能很快吸引周圍的觀眾,再加上炫酷的外形,這就成了觀眾的看點。
從某種意義上說,電視劇中出現的這些大環刀,也是一種表演性質,而在實際作戰用途上,這樣的環就沒什麼實際用途了。不僅製造不便,徒費人力物力,還不利於隱藏自己,對增加殺傷力沒有什麼實際用途。
綜上可知:這樣的大環刀,其實就是一種刀的藝術化表現,這些叮當作響的環,除了吸引人眼球,沒有什麼特殊的實際效果。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情不自禁的想到了一句會暴露年齡的歌詞:「刀是什麼樣的刀?金絲大環刀。劍是什麼樣的劍?閉月羞光劍……」
這是很老的電視劇《白眉大俠》的主題曲,裡面所說的金絲大環刀,刀背上就是有一串鐵環。耍起刀來叮叮鐺鐺的,虎虎生威。
(《白眉大俠》劇照)
刀背上設計一串鐵環,有兩個目的:
其一,增加美觀度。大家別以為江湖人士就都是灰頭土臉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俠們也不例外。他們裝飾自己的武器,就像現在的我們裝飾自己的手機一樣。個性不同,喜歡的手機殼也不同。
一柄刀,它就只是刀身加刀柄而已。刀身上沒辦法做什麼花樣,刀柄上可以多加些配飾,比如珠寶金銀刀穗什麼的,但這里就涉及到一個問題,不是所有大俠都富裕到可以在刀柄上鑲塊寶石的。
事實上,大俠們要是不兼職劫富濟貧,日子過得苦哈哈。但再苦也愛美,於是大環刀應運而生,突破了普通刀具的單調感,有了種特別的設計之美。
講究點的大俠還會將鐵環換成金環,彰顯不一樣的風采。
如果說普通刀具是天然去雕飾的小姑娘,那麼大環刀就是上過妝的。有人愛天然,也有人愛濃妝。
(網路配圖)
其二,實用性。大刀畢竟是武器,觀賞性只是次要的,主要還是殺傷力。
使用一段時間後,大俠們發現刀背上的金屬環可以增加劈砍效果。
當刀豎起時,各個金屬環下垂,此時刀的重心會向手的方向偏移,便於控刀;當劈砍時,金屬環會隨著慣性的作用向前甩出,此時刀的重心會向著刀頭的方向偏移,能增加劈砍力度。
在某些情況下,揮動大刀時金屬環發出的鈴音還能動搖敵人的意志。
如此一來,在大刀背上加鐵環或金環就成了種風尚。不只有金絲大環刀,還有九環刀、七環刀等等,都是冷兵器時候的重武器。
我們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習武之人手持大刀,這些大刀上面有的會帶有幾個鐵環,其中最著名的應該要數白眉大俠徐良的金絲大環刀了,那麼這些大刀上的鐵環究竟是為了美觀還是另有奧妙那?
增加劈砍力度
按照大刀行家的說法:力氣大的高手用九環,力氣小的票友用六環,年老力氣小的用三環。
當刀豎直拿起的時候,刀背上的鐵環朝下,這時整個刀的重心就會向手心偏移,這樣可以更好的控制住刀,當作出劈砍動作的時候,鐵環會隨著慣性的作用向前甩出,刀的重心也會跟隨著鐵環向前移動,從而增加大刀的劈砍殺傷力。雖然這樣的重心偏移不是很大但還算實用。
還有就是鐵環在隨著大刀揮舞的同時,碰撞發出響亮的聲音,在氣勢上給對手以震懾的作用。
用來磨煉刀法
練武的師傅們通常只有在自己練刀的時候才會使用大環刀,而在實戰中其實並不使用。
用刀時講究的是氣勢猛、力度大,也就是俗話說的穩、准、狠。這可不是拿著刀說砍就砍的,練習的過程中對於力度的拿捏和對刀的掌控都是需要長時間磨煉的。
所以許多初練者開始練習時用的刀都是比較輕的,隨著刀法的提升,就會在刀身上逐漸加上鐵環,以此來增加難度。
增加刀的藝術效果
古時候一些在街頭賣藝的藝人常常會使用到大環刀,他們在刀身上加上鐵環,這樣不僅可以美化大刀,讓刀看起來更有氣勢,而且在揮舞大刀表演時,鐵環的撞擊聲還會吸引來更多的圍觀者。
70後、80後的朋友想必非常熟悉古裝武俠劇《白眉大俠》,當然也就念念不忘那句鏗鏘有力的主題曲:
刀劍是古代俠客的絕美組合。閉月羞光劍是絕世寶劍,用閉月羞光來形容是比較自然的。金絲大環刀呢?
金絲大環刀偏向寫實,也就是大刀上真的有幾個大環。為什麼要搞幾個大環呢?
有人說,是為了裝飾美觀,刀背上掛了幾個大環,立刻增加了不少氣勢。更不要說是金色的大環了?
有人說,可以彰顯殺傷力,大環可以增加刀的配重,在劈砍之間更有威勢。
也有人說,這是實戰需要,用環可以扣住敵人的槍矛之類的武器。
到底是哪種呢?
我們查閱有關典籍資料,有關刀的記載不可勝數,而關於刀背帶環的則難覓其蹤。比如,《清稗類鈔·技勇類》就曾記載,在講究技勇的傳統 社會 里,人們是極其偏愛大刀的,並有「煎海僧鐵刀重八十斤」「黃少春舞刀」等記載。明清時期,冷兵器與火器並存,本土文化同外來文化碰撞嚴重,揮舞起來虎虎生風、彰顯民族自信的大刀,逐步成為戰斗選擇。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帶環的刀,我們姑且稱之為環刀,並不是常規的制式武器。畢竟制式武器,有固定的編號,有一定的標准,在典籍中是可以查到一二的。
但這也同時也說明了問題:環刀實戰性不強,不適宜大規模配備,要不然早就成為制式武器了。原因嘛?其實很好理解。冷兵器講究自成一體,這樣耍起來,力量一體,不至於相互抵消。士兵們手持帶環的刀進行偷襲、巧取,嘩嘩嘩的一大片,不是自暴目標嗎?不過,環刀這玩意確實存在,畢竟人們看到了很多清代的環刀。
仔細觀察實物,還是能發現一些答案。環刀雖然生銹,但刀背寬厚,很有力量感,不過這刀刃看有實無,就是沒有開刃。沒有開刃的刀顯然不能用於實戰,實際上這只是訓練用刀或者表演用刀。這種刀上加環,一則可以通過環來判斷發力情況,二則可以發出嘩嘩嘩的聲音,增加觀賞的效性。
或許人們發現,這樣揮舞大刀,很有氣勢,於是將環刀寫進了戲劇影視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環刀」敘事文學。不過,這種環刀也多見於現代影視,在清代,乃至以前的文學作品中也不多見。
古代制式武器中並沒有大環刀一說,所以說這種刀只能出現在民間。
我們聽評書,看電視常常會聽到看到某個威猛大俠手握「金絲大環刀」從天而降,鏟除奸惡,匡扶正義。你也許想著見到白眉大俠自然會問一句:「 刀是什麼樣的刀 」,答曰:「 金絲大環刀 」,是多麼經典的一句台詞啊!
從現有的史料,還有出土的文物來看,大環刀只在清朝才出現,但有意思的是,三國許褚曾使用「九耳八環刀」,不知道是不是大環刀的老祖宗,由於沒有實物,我們姑且就當是清朝產物。在古代長時間里,劍作為一種裝飾武器是不被禁用的,而刀則不同,不管什麼朝代都是一種制式武器,具有強效殺傷力,不禁不行,那麼到了清朝為什麼會出現大環刀這種武器呢?
由於清朝是少數民族政權,滿人尚武,所以武器在普通旗人中是最普遍的東西。長時間統治下來,旗人逐漸融入到漢人之中,所持武器也就滿漢不分,清政府為了區別普通民間武器與制式武器,於是強令民間藏刀與官府制式刀作出區別,怎麼改呢?這讓當時的官府作了難,大小形狀的刀歷代已經造遍,總不能讓民間按照某個朝代的制式刀做的相同吧。
最後,有個官員靈機一動,認為歷朝歷代合法持有武器的是寺廟僧人,他們的戒刀、禪杖上面都鑲有「正氣環」,取其意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意思,於是清政府強令民間刀具改成僧刀模式,上面就有了環。這樣民間刀具與官府制式刀有了區別,而且作姦犯科之時,帶這樣的刀具很容易被緝拿,所以就逐漸成為江湖雜耍、鏢師武館的專用佩刀。
那麼總結下來,大環刀上面的「環」的主要作用就是:
第一,為了和制式武器進行區別。
第二,主要是為了裝飾作用,多在街頭雜耍藝人常見,提高觀賞性。
第三,武師練功專用,環的多少說明武師對刀的操控較強。許褚年老時,曾把自己的刀環卸掉幾個,以減輕份量,說明他對刀的操控已經很差了。
當然了,真正的戰斗是根本不可能使用這種武器的,份量重難以掌控不說,刀背上的環發出聲響,不僅不會給敵人造成震懾,反而會暴露出自己出刀的意圖,顯然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武器。根據出土文物和清代遺留下來的大環刀來看,大部分是沒有開刃的,所以說使用這種武器的一般只是江湖雜耍人員,所謂白眉大俠一樣使用這種武器的高手,一般只存在於影視劇、小說當中。
結語: 在中國古代冷兵器 歷史 發展中,刀具的發展也是多種多樣的,但不論怎麼發展,刀的劈砍性能是其他武器替代不了的,所以大環刀的出現,最主要還是官府的限制,而並非民間自發所為。
這種刀只可能用於民間賣藝表演或者是打熬力氣練功用,上戰場是絕對不可能的。
中國古代戰場上流行的幾種刀,無論是環首刀、唐刀、或者是雁翎刀,那講究的都是一種輕巧靈活,能讓使用者隨意操作。而斬馬刀、陌刀、朴刀等大刀,講究的又是攻擊范圍廣、勢大力沉、以一力降十會。
而大環刀輕巧夠不上,比起重量和攻擊范圍又沒法和陌刀等長柄刀去比,而且上面那麼多環,行個軍咣當咣當震天響。絕對沒有哪只軍隊蠢到去用大環刀當武器的。
而且這中刀最早出現在記載中也是在清朝。
所以守仁君認為大環刀多半就是清朝哪個哪個賣藝的手藝人為了節目效果更震撼一點鼓搗出來的玩意。大環刀舞起來,刀背上的鐵環隨著你的節奏發出一陣一陣的響聲,還是挺好看的。
當然,也有把他用來練功的,對腕力、臂力、腰力都是很不錯的鍛煉。
不是的,其實是為了增加配重,在用力揮砍的時候鐵環可以增加刀頭的瞬間重力勢能,對敵人造成更大的傷害。
❷ 中國古代冷兵器大全
在中國古代,中國的冷兵器可謂是品種繁多,眼花繚亂,雖有中國18般武器之說,但是真個數起來,中國的武器遠遠多於18種,不管是從常規武器,特殊武器,暗器,綠林武器來看,這比同時代的歐洲的不管是羅馬軍團還是十子軍,還是哥特騎士,條頓騎士,聖約瀚騎士團等等,任何軍事集團都無法比擬的。再者,當時中國的冶煉技術和制弩技術遠遠超過中世紀的歐洲要先進得多,這里鄙人就憑著平時積累的關於冷兵器的一點點知識,向在座的各位英雄好漢,江湖豪傑述說一下。所謂18般兵器之說,應該是只限於中國古代軍制中規定的18中正規兵器。
1。刀:一邊開刃,以劈砍為主的武器,歷代不管是軍隊還是綠林好漢都用,大批流行於漢朝的環首刀(就是這刀趕走了匈奴,構成了橫掃歐洲的「上帝之鞭」),其分很多種,如腰刀,柳葉刀,環刀,朴刀,還有一些武將所愛的騎在馬上使的大型刀。
2。劍:兩邊開刃者為劍,在歐洲劍和刀是沒有區別的,它們都是一個單詞,中國的劍的歷史很久,可以追索倒商朝以前,大批裝備部隊是在東周時期,特別是象秦朝的劍,長達1。5米以上,為的就是在戰車上發展更大的殺傷(當時只有趙國是以騎兵為主,大多國家仍是以戰車為主戰兵),後來由於刀的盛行,在部隊離逐漸代替了劍,使劍只成為將軍的武器或者是裝飾。在明朝有例外,當時戚續光為了擺平倭寇,從而製造了重劍來對抗倭豬的鋒利的太刀,但是這種重劍還是沒有德國條頓十子軍騎士1。8米的重劍那麼猛。
3。矛:有的書上也說矛=槍,這點我至今也不太清楚,但是從一些小說和文獻來看,把矛和槍完全歸於一體恐怕是不對的。矛最長是長達4米的,主要是用於車戰的,騎在馬上的矛通常叫槊,短矛和標槍(投矛)叫樅。另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如,蛇矛,刺矛等。
4。槍:可以是這么比較矛和槍,拋開柄,只看刃部,刃長者為矛,刃短為槍。槍頭無疑比矛頭要輕,殺傷卻一樣,都是以刺,沖為住,再者,由於戰車的退役,長矛的用處也少了,殺人不如縱馬長槍來的方便,機動也高了不少。槍有許多種,綠沉槍,鴉角搶,虎頭槍,提盧搶,還有宋朝為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倒馬槍,鉤鐮槍等。
5。戈:中國的特色兵器,它和古埃及的鐮頭劍一樣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民族兵器。但是實話實說,戈並不是殺傷很強的武器,戈的種類繁多,從夏朝倒漢朝都一直在流行,到隋唐基本絕跡。戈是中國的老兵器,因為是橫刃,所以以鉤,啄,揮,推為主。
6。戟:戟是矛和戈或者是槍和刀的合體,它的殺傷力是很強的,既可以象矛一樣刺擊,也可以像戈和刀一樣鉤,揮和劈砍。在歐洲,戟的裝備和中國是不同的,歐洲中世紀以裝備步兵為住,而中國早在上古時期就大批裝備部隊,到中古已經從步兵到騎兵了,步兵則以輕便的長槍代替。中國的戟主要分3種,一種是最老的戈戟,這種種類最多,裝備最廣,也是最先淘汰的;二是南北朝出現的門戟;還有就是武將最喜歡的方天畫戟了。
7。斧鉞:大者為鉞,小者為斧。鉞在實戰中使用的時間不長,估計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在夏商西周是戰車上的具有巨大威懾的重武器,也是天子的武器,後來由於太過笨重變被淘汰了,從此後鉞只能作為禮儀武器。而斧的發展就比大頭的鉞幸運得多,中國歷代都有人使用斧,不管是大唐開國元勛程咬金用的宣花車輪大斧,還是綠林中梁山好漢李逵用的板斧,可以馬上的大斧,也可為雙手拿的板斧,種類很多。斧的殺傷很強,屬於重兵器,以劈砍為主。
8。弓弩:這個不必多說,我只說一句,那就是中國的古代遠程殺傷兵器一直比外國的厲害得多。
9。鞭:大家可別搞錯了,這個鞭可不是軟行像繩子一樣的鞭子,我們所說的鞭是一種以劈,掃,捅等為住的像鐵棍一樣的兵器。鞭就像鋼鐵做成的竹節,所以又叫竹節鋼鞭。歷史上的伍子虛,大唐元帥尉遲恭,以及宋朝的呼延家族都使用過鞭。鞭是對付比鎖子甲更堅固的盔甲所產生的兵器,並可以一舉打碎護心鏡,威力極大。屬於重武器。
10。鐧:和鞭一樣是破甲的武器,不同的是鐧有3~4條刃,所以有三楞鐧或四楞鐧之說,通常鐧比鞭輕,但是殺傷比鞭大,破甲力比鞭小。歷代武將都是以槍或者戟為住戰武器,而背上就背著2根鐧作為鋪助武器,出其不意地給敵人致命殺傷,所以有「殺手鐧」之說。
11。叉:這不必我說了把,就是三叉戟,中國也有馬叉,九股叉,托天叉等許多種。和槍一樣是以刺為主,不同的是叉的殺傷范圍大,能有制約敵方武器的效果。
12。撾:說白了就是以敲打為主的輕兵器,再說穿點就是,三節鞭,雙節棍,九節鞭之類的武器。是刺客和綠林游俠的喜愛武器,方便靈活,但是身為武俠大作的劍網居然沒有這類武器,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13。棍棒:棍棒,最基本的武器,也是古代最實惠的防身武器。從棍來看,有烏有棍,齊眉棍,盤龍棍之說,從棒類看有哨棒,鐵箍棒,狼牙棒等總之棍棒可以混為一類。
14。鏜:重威力武器,古今使用的人比較少,可能是因為比較笨重吧。大家看過《隋唐演義》嗎?天下第二猛將宇文成都和第六猛將伍天錫分別是用的鎦金鏜和混金鏜,都重達200斤以上,雖然小說誇張了點,但是真個一鏜砸下來,戴著頭盔也能把天靈蓋砸碎。鏜就是叉的加強般,比叉更重,更具殺傷,一般鏜的逢刺多達5個,最邊逢刺上都有反刃,凶啊~~!
15。役:這種武器,我是沒見過,但是書上說是以竹子為柄,金屬刺刃的兵器,可能是暗器吧。
16。錘:估計是古代最具殺傷的單兵武器了,不但從外表上能看出錘的威懾,最主要是錘是能對付身穿重甲的武士。不管是在中國或是歐洲騎士,都有用錘的記載。中國隋唐第一猛將李淵第四子李元霸手拿一對每個重達400斤的金瓮破天錘打遍天下無敵手;大唐薛家將的薛奎用的八棱金錘打得突厥聞風散膽;南宋名將岳飛的長子岳雲也是使用的銀錘橫掃金軍。在歐洲為了對付穿全身板甲的騎士,許多軍隊裝備巨錘。從而有了「皇家之錘」,「鐵錘查理德」等詞語。其實錘不能算完美的武器,正因為它太重,沒幾個人能拿得起,所以在中國古代在部隊里是准備不多的。
17。拐:怎麼說呢?各位應該有人看多聖鬥士吧,最強的黃金聖鬥士天平座童虎(也是咱們中國的,嘿嘿),他的聖衣由6種武器組成,依次為槍,劍,三節鞭,雙節棍,盾,拐。這種武器能防能攻是相當不錯的防身武器,一般正規部隊是不裝備的,只有那些綠林好漢,江湖豪傑才用。
18。流星:這並不說就是流星錘,而是繩索武器的總稱,比如繩槍,流星錘,鏈錘。在歐洲有種叫枷連的武器,其實就是裝有柄的鏈錘,能繞過敵人的盾,或者防禦姿勢對其進行打擊,其實和流星錘是一個道理,。這種武器攻擊性很強,對手很難防禦,但是由於自己的武器是軟性的,所以自己的防禦也不怎麼好。這樣的武器在部隊里除了某些有性格的武將當鋪助武器外,是不進行大規模裝備的。但是一些的強盜倒是用得
長兵器:戟刀
筆刀
鳳嘴刀
偃月刀
眉尖刀
三尖兩刃刀
春秋大刀
鉤鐮刀
乾坤日月刀
長槍
古矛槍
花槍
單牙月
九曲戟
短兵器:九環刀
大砍刀
馬刀
連環刀
七星劍
龍泉劍
方節鞭
達摩杖
鐵扇子
少林板斧
軟兵器:九節鞭
大掃子
三節棍
❸ 蒼神錄的介紹
上古時代,三皇(女媧、伏羲、神農)共同煉制了「三皇璽」,具有神秘且無限的力量。相傳女媧補天即借用了三皇璽的力量以完成此艱巨的任務,女媧升天時為了避免有心人士將三皇璽用於野心的達成,因而將三皇璽交予後代--柏皇氏族,世代守護三皇璽。 此外,天地能量會於朝代交替時產生混亂,三皇璽的力量得以扶正此亂象,而開啟三皇璽力量的鑰匙,則由柏皇氏族世代選出人選繼承,此人選稱為「媧」,並選出負責保護鑰匙的人選則稱為「伏」,「伏」可借用三皇璽部份的力量,進而招喚神獸等為其戰斗。 隨著黃帝與炎帝兩人勢力的擴大,黃帝逐漸的領會到若想成為天下的霸主,與炎帝的征戰是無可避免的,黃帝耳聞三皇璽之事後,便對三皇璽一直存在一定的野心,曾不斷派遣「極」的成員搜集情報。 「極」組織,乃是黃帝由其手下挑選出來的精英成員組成,每個人都具有媲美神祇的驚人力量。每位「極」的成員都獲有黃帝親賜的盔甲,每件盔甲都具有各自的名字及力量。「極」的成員以戰千屻為首,另有軒轅殷、公孫徹、姬祁、巨燧等,共五人。 在某次黃帝派遺戰千屻尋找三皇璽的任務中,戰千屻無意間發現柏皇氏的情報,之後卻從此消失,直到其弟子軒轅殷再次相遇…… 可以改變玩家的刻板印象,媲美pc游戲的史詩級手機RPG游戲《蒼神錄》!這款《蒼神錄》是由曾參與開發過《炎龍騎士團》和《天地劫》系列製作成員、歷經年余的時間所企劃開發的,基本上是以 PC Game 規模看待。 《蒼神錄》的故事背景設在古代中國,以傳說神話背景為題材,敘述主角戰廷雲周旋於天界與魔界之間的冒險。游戲登場角色眾多,個性刻畫入微,張力十足的情節更引人入勝。對於RPG游戲來說,一定要有足夠吸引人的劇情才能夠吸引住玩家的心,《蒼神錄》做到了,他擁有著遠的故事背景,明確的故事線索,跌盪起伏的故事發展,這將筆者帶進那撲朔迷離的故事之中。能有這樣扣人心弦的劇情是由於有著復雜的故事背景,闡述的故事也足以稱為一部武俠小說。從開場動畫所提到的那段鮮為人知的隱秘,以及劇情中恩怨情仇的交織,還是能夠想像得到,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將會是一場如同史詩一般波瀾壯闊的神話故事,一個流傳於仙界、魔界、人界的傳說。
......
《蒼神錄》的設計框架非常前衛,但是它保留了傳統RPG手游的操作方式,讓任何玩家都能輕易上手。只要試過打怪的玩家都知道,攻擊操作簡便,但是絲毫沒有減弱戰斗的趣味性:在華麗逼真的戰斗背景下,玩家與外形各異的強手過招,使用絢麗的特技將它們擊敗,其樂無窮。戰斗的流暢度令人非常滿意,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場景切換自如,基本不用數據的讀取。 ※蒼神錄1-1
戰廷羿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離開家鄉尋求更強大的力量,留下歆兒與戰廷雲。就在某一早晨,村裡突然傳來巨大聲響,廷雲與歆兒前往發生處看,卻沒想看到自己的哥哥戰廷羿,而戰廷羿就像變個人似的突然攻擊自己的村落,帶來許多奇怪的妖怪,身邊多了一隻…,而廷雲與歆兒將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改變?蒼神錄第一章第一回「序幕」
※蒼神錄1-2
戰廷羿帶著強大力量回到村,將整村給破壞掉也引來許多妖怪,在情急之下戰廷雲與歆兒繼承了伏媧的使命。戰廷雲為了保護歆兒不受攻擊,而被妖怪打落橋下…,廷雲與歆兒是否從此有著不同的命運。
在某一個平靜的漁村,突然遭到一群妖怪攻擊,甚至有人被攻擊綁走。當地居民會有什麼樣的攻擊?如何解決這些妖魔鬼怪?這一切是否與之前發生有任何關聯?蒼神錄第一章第二回
※蒼神錄1-3
漁村突然出現一群怪,小敏卻被綁進洞窟里,而廷雲與芷嫣為了救出小敏不顧自身安危與蛇怪決斗,就在原以為蛇怪已死時卻沒想到它竟反撲攻擊他們,芷嫣又在這時舊病復發…
師父發現芷嫣的病已經無法讓火凌珠克制住,他告訴芷嫣唯有去趟火凌村才能將火凌珠變強以克制芷嫣的病。去平牧城的路途上,他們會遇到什麼樣的怪?又會遇到什麼樣的人?一同與他們前往冒險,蒼神錄第一章第三回「前往火凌村」。
※蒼神錄2-1
在到平牧城的路上,看到一大片嚇人的蜘蛛網,發現上頭竟然有人?!
進入平牧城官邸,將拿師父交代的信交給司徒安,告訴他們前往火凌村的路突被山寨阻攔,廷雲與芷嫣決定幫重病的司徒安解決山寨的問題。順道拜訪在這作客的玉芙姑娘,廷雲與芷嫣見治安官有難,兩人是否會挺身相助嗎?他們在這
會面對怎麼樣的協助?他們將會碰到什麼樣的惡人?又會遇到什麼樣的事情?這都將會在蒼神錄第二章第一回里一一發生。
※蒼神錄2-2
為了要能到火凌村,答應司徒安幫忙解決山寨,因此在解決平牧城居民的困擾及假仗義的護民團後,治安官帶著廷雲與芷嫣到霸佔伏牛山截斷水源的山寨,並告知無法與他們前進,只好將在此與他們告別。
在山寨里如何找到山寨寨主呢?他們又在俘虜大廳里聽到什麼樣的情報…?
進入二當家房裡後順利的找到鑰匙,卻沒想到遇見……,他們該如何面對?他們會面對怎樣的困境?是否會被發現他們的蹤跡?蒼神錄第二章第二回「伏牛山山寨」
※蒼神錄2-3
擺平霸佔伏牛山的山寨,回到平牧城,要與玉芙姑娘一起回九侯城,卻聽到九侯被地昊氏綁走。原來九侯帶軍要前往協助平牧城擺平山寨,卻被地昊氏誤以為要來攻打他們,因此設計陷阱阻擋九侯並且綁走。讓一行要回九侯城的他們,決定先到地昊氏找族長了解,並解決誤會。
到了地昊氏見到族長札蘭娜,廷雲被她那美麗姣好身材的樣子嚇到,看似不像位威嚴的族長。玉芙急忙的向札蘭娜解釋這一切誤會,可是札蘭娜卻不太領情返還出言諷刺,雖然兩者是舊識,但札蘭娜不受此影響自己的決定,讓芷嫣相當不滿而過度激動,而不小心掉落了火凌珠。
而在一旁的長老看到火凌珠似乎對此感到興趣,長老提出了一個條件,只要廷雲與芷嫣去洞窟里拿到「地崆鼓」便放了九侯。為了玉芙兩人只好答應前往那陰森的洞窟去拿傳說的「地崆鼓」。
就在兩人要踏入地窟之後會遇到誰?又會遇到怎樣強大的敵人?而廷雲又會怎樣保護芷嫣?這一串精採的內容都在蒼神錄第二章第三回「地昊地崆鼓」
※蒼神錄2-4
得到「地崆鼓」後遭到突襲而意外發現廷雲手臂上的符號,地昊長老看過後則告知廷雲想了解自己的身世可前往渭水,廷雲一直很想找回過去失去的記憶,便聽從長老的指示前往渭水,而未與九侯一同回九侯城。
到了渭水,兩人四處探尋未找到長老所說的能了解身世的地方,卻意外聽到遠處有兩人的對話。正想過去查看時,正好有名年輕男子與他們擦身而過,廷雲隨之感受到那男子有股神秘的力量,想前往追問時背後卻傳來一段熟悉的歌曲,及時回頭探尋查問,卻不見剛剛那位老翁而看到奇怪的建築,就在不解的情況下出現一到白光將兩人帶到另一個奇怪地方「女媧陣」。
廷雲與芷嫣到了女媧陣後,發現當地居民說著不同的語言,又見到一位「陽」男子,陽見到廷雲後好似知道關於他的事,還說廷雲是伏?接著又說廷雲要接受試煉的考驗,看到芷嫣更是吃驚樣?這一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廷雲與芷嫣會接受什麼樣的試煉?芷嫣又會受什麼樣的刺激?兩人又會怎麼面對他們那曖昧的情誼?蒼神錄第二章第四回「女媧陣試煉」他是否能知道他的身世之謎?
※蒼神錄2-5
依照姜太公的指示,廷雲芷嫣兩人進入神秘的媧伏陣,開啟了神秘的媧伏試煉。卻因打亂了陣法順序,招出了狹隙中邪惡的惡魔,而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正當兩人不知所措時,失散已久的歆兒竟突然出現… 讓我們將時間拉回到一個月前,柏皇氏遺址…跪在婆婆墓前的歆兒,勇敢的告訴婆婆:「歆兒要出發了」。蒼神錄第二章第五回?殊仙教?,全新人物!全新地圖!神秘人物即將登場!
※蒼神錄2-6
在「殊仙教」錯綜復雜的機關迷宮中,天真的歆兒與個性古怪的奇為子好不容易從殊仙教主手中將「女媧石碎片」取回,然而卻也犧牲了陸仁。錯怪了陸仁的奇為子,內心開始對自己一向的斷人標准感到迷惑。取回「女媧石碎片」的兩人,來到與姜子牙約定好的渭水畔,接下來,便開啟屬於歆兒的媧伏陣試煉了。歆兒在媧之陣將有什麼樣的奇遇呢?
※蒼神錄2-7
封印於媧伏陣中的魔王沌顓復生,奇為子的好友因跋羅犧牲了自己欲與沌顓同歸於盡,沒想到負傷的沌顓竟在關鍵時刻趁機逃跑,歆兒與奇為子只得繼續追擊,兩人追至媧伏大廳之前,卻受到了被控制的掌陣者們阻擾。不得已,奇為子獨自阻擋攻擊,讓歆兒進入大廳與廷雲會合,沌顓再次復生,歆兒順利與廷雲順利會合。歆兒,廷雲,芷嫣合力打敗沌顓。沌顓在力量尚不完全的狀況下逃入狹隙之中,欲取回其不死力量的根源?梵冥魄?,為了阻止沌顓重新取回不死之身,奇為子等追至封印於媧伏陣狹隙中的屍獄界。
※蒼神錄2-8
歆兒,廷雲,芷嫣不顧奇為子的反對,要去救哈努爾。哈努爾被戰廷羿一招打敗!奇為子出現要歆兒,廷雲,芷嫣,和戰廷羿戰斗幾次,都被打敗!戰廷羿設下結界不讓歆兒,廷雲,芷嫣逃走,奇為子用仙燼復原使自己還有餘力與戰廷羿周旋,讓歆兒,廷雲,芷嫣他們有餘力打破結界。結界被打破了,奇為子也死了,但是歆兒,廷雲,芷嫣沒有逃多遠,卻是吉人自有天相,逃過了廷羿的追捕。他們不知道戰廷羿為何會變了一個人,也不知道何去何從。失去奇為子成了他們最大的痛,欲知後事如何,請期待蒼神錄的續作《蒼神錄續火凌之凰》以及《蒼神錄二真龍覺醒》
※蒼神錄外傳 侖吾紀1
時間是商紂末年。天下動盪,政局紛亂,各地烽火連綿。位處隱密的柏皇村,繼承了柏皇一族「伏」之力量的少年:戰廷羿。曾經於偶然機緣下與魔族勢力交手的他,深感到自己力量的薄弱。擔憂柏皇村將來受到邪惡力量所威脅,為了尋求足以對抗強敵的力量。毅然決定離開柏皇村,進行嚴苛的修行。
離村轉眼二年,戰廷羿持續他的修練之行,來到了徐州。
※蒼神錄外傳 侖吾紀2
離開柏皇村修行,繼承柏皇一族「伏」身分的少年·戰廷羿。離村兩年後,在一次偶然機緣下邂逅了少女·紀靈月。在那場戰斗中,戰廷羿獲得了稀世神劍「侖吾劍」。被侖吾劍
認定為主人的戰廷羿,與靈月的兩名夥伴會合後,一路前往曹縣,欲與「磐龍軍」的首領公孫志會合。
途中,遭遇鎮守侖吾劍的朝廷秘密組織「鎮侖廷」的追殺。鎮侖廷的將領「戊宣」在戰斗中
發揮強大的實力,卻導致侖吾劍一時控制了戰廷羿,並一劍殺死戊宣。
如今,戰廷羿與侖吾劍,已成了不可分離的命運共同體。
一行人,終於抵達預定會合的曹縣。
※蒼神錄外傳 侖吾紀3
獲得了稀世神劍「侖吾劍」的戰廷羿及紀靈月一行人,終於與磐龍軍的首領公孫志會合。為了解開環繞在侖吾劍上的諸多謎團,決定向住在靈山的全知賢人「十巫」尋求解答。
而遭受挫敗的鎮侖廷也派出了大將姚齡、於蘭等大將追捕。歷經數場激戰,姚、於二人仍不敵侖吾之力而敗亡。然而,這樣的勝利並未讓戰廷羿一行人得以鬆懈。鎮侖廷中最被人畏懼的男人,「樊昭」也伺機而動。兩股渴望激斗的意志,正互相吸引。
※蒼神錄續 火凌之凰
劇情將從蘇芷嫣的故鄉:火凌村展開。戰廷雲與蘇芷嫣經歷地昊一戰後輾轉回到了芷嫣的故鄉火凌村,在為火凌村存續而奔走的過程中,兩人在心境上的成長值得玩家細細品味。
※蒼神錄二 上篇 真龍覺醒
故事從這里延續:與蘇芷嫣離別的『伏』戰廷雲,與『媧』歆兒前往終南山南元仙人處展開修行。而具有真龍之力的姬發也奉姜太公之命與媧伏會合,打倒封印的邪龍王殍肓。原本單純的任務,卻因白蓉的出現而產生波折……
※蒼神錄二 下篇龍鱗之怒
本篇冒險的地點,是位於龍鱗村裡的『宵獄古洞』。古洞內部路線錯綜復雜,位於深處的某個古墓更隱藏著與先王與前代媧伏有關的古老謎題。
❹ 金庸筆下的所有英雄人物,他們的性格和擅長的武功一一列出來。還有問下吐蕃國的確切地址還有現在的名字。
《笑傲 江湖》
令狐沖 獨孤九劍
任盈盈
序言
儀琳
岳不群
寧中則
岳靈珊
林平之
劉正風
莫大先生
左冷禪
不戒和尚
桃谷六仙
田伯光
任我行
東方不敗
向問天
喬峰 降龍十八掌
段譽
虛竹
段正淳
刀白鳳
康敏
阿朱
阿碧
鍾靈
木婉清
王語嫣
慕容復
包不同
蕭遠山
無名老僧
鳩摩智
段延慶
《倚天屠龍記》
張三豐
張翠山
殷素素
俞岱岩
俞蓮舟
殷梨亭
紀曉芙
張無忌
周芷若
趙敏
殷離
小昭
黛綺絲
謝遜
朱長齡
朱九真
楊逍
范遙
滅絕師太
何足道
胡鐵牛
《射鵰英雄傳》
郭靖
黃蓉
黃葯師
《天龍八部》
洪七公
周伯通
歐陽鋒
穆念慈
《神鵰俠侶》
楊過
小龍女
郭芙
郭襄
一 燈和尚
裘千尺
《雪山飛狐》
胡一刀
苗人鳳
田歸農
《飛狐外傳》
胡斐
程靈素 惠質蘭心,冰雪聰明,可上天卻偏偏只給了她一副「平平」的相貌
馬春花
《俠客行》
石中堅
謝煙客
梅芳姑
閔柔
史小翠
石中玉
《鹿鼎記》
韋小寶 神行九變
雙兒
海大富
毛東珠
陳近南
《連城訣》
狄雲
戚芳
丁典
花鐵干
《碧血劍》
袁承志
溫青青
夏雪宜
溫儀
何紅葯
何鐵手
阿九
《鴛鴦刀》
周威信
太岳四俠
《白馬嘯西風》
李文秀
《書劍恩仇錄》
陳家洛
文泰來
余魚同
駱冰
陸菲青
李沅芷
徐天宏
周綺
霍青桐
張召重
古龍的
——《孤星傳》——
1.裴 珏:一顆有著童年陰影的孤星,但卻仍舊懷著對生活的熱愛,源於人性
中最初的光輝
——《游俠錄》——
2.謝 鏗:第一位浪盪江湖的游俠,恩怨分明是其為人的本色,即便失去雙臂,
仍能開懷大笑,只因心中已坦然
——《護花鈴》——
3.南宮平:南宮世家的少爺,卻絲毫沒有紈絝子弟的傲氣,沉穩的氣質終將能
擔當大任,與梅吟雪的愛情卻永遠是武俠史上另類的神話
4.梅吟雪:在一個不見天日的棺材中度過生命中最青春的二十年,蒙受著不白
之冤卻不能申述,愛情是可以沒有年齡界限的,群魔島上度終身,
是古龍開的一個玩笑吧
——《飄香劍雨》——
5.呂南人:忍受著人生最大的痛苦,從翩翩佳公子到亡命天涯的流浪人,需要
多大的勇氣,是真男人本色
——《劍玄錄》——
6.芮 瑋:悲情人物,即便能習得天下無敵的武功,但那份母子之情卻已遠離
他,什麼親情,什麼仇恨,都是過眼雲煙
——《劍客行》——
7.展 白:終身福氣有加,雖歷幾多艱險,卻終有紅顏相助,得五位佳妻相偕
到老,只羨鴛鴦不羨仙,古語誠不欺我
——《浣花洗劍錄》——
8.方寶玉:雖為垂髫兒童,卻也知書識禮,能不拘泥於書本,融理論於實踐,
如此智慧,讀萬卷書未必不如行萬里路
9.胡不愁:其貌雖不揚,卻能不與人爭一日長短,識大體,且堅韌有加,白三
空有此等好徒兒可託付大任,雖「死」亦可心安
10.小公主:雖未免太過好強,但亦是可愛有加,寶玉遇之,是不幸,亦是大幸
11.水天姬:雖號為女魔頭,實則一可愛女子,待寶玉如子弟,女子母性是為天性
——《情人箭》——
12.展夢白:好一個血性男兒,沖冠一怒不為紅顏,唯因士可殺不可辱
——《大旗英雄傳》——
13.鐵中棠:吾心最愛,其武功雖不算佳,但其堅韌、機智天下無雙,男兒膝下
有黃金,但情義是無價,雲錚有此等兄弟,此生無憾
14.雲 錚:雖不能十分分青紅皂白,卻也知錯能改,視情義亦重於生命,且拚
勁十足,鐵血大旗門中果然盡是好男兒
15.朱 藻:夜帝之子,平生雖沾花惹草,卻亦是想覓終生最愛,天涯海角必有
吾等最愛,終一生覓尋,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16.水靈光:吾心最愛,配鐵中棠乃天公作美,至柔、至靈,且痴情無改,海枯
石爛,此情不渝
17.溫黛黛:為生活所迫淪入魔道,然赤心未改,終入正道,是為好女子,雲錚
何其幸運
——《武林外史》——
18.沈 浪:終日可見其懶懶的笑容,灑脫是沈浪本色,千金可散盡,男兒志四
方,戰無不勝,唯因其智慧,亦有失敗,唯因其多情,但總能微笑
面對人生,誰可理解情到濃時情轉薄,朱七七諸多誤會,道盡戀愛
女子多嫉妒,慧眼方可識情絲
19.熊貓兒:其爽朗大笑,顯熊貓兒本色,與沈浪一見投緣,成終生朋友,較之
楚胡之交亦不遜色,對情拿得起,放得下,毫無人類自私本性,惜
哉,朱七七遇沈浪在先
20.金無望:士為知己者死,古人之交大別於今人之交,但亦讓人神往之
21.王憐花:琴棋書畫,絲竹彈唱,飛鷹走狗,醫卜星相,無所不能,實為傑出
人士,沈浪勝之在於專,雖邪亦有可愛之處,然終被感化,實乃武
林大幸
22.快活王:一代梟雄,亦能識英雄重英雄,雖愛美人,更重英雄,終是自食惡
果,否則,與沈浪亦是伯仲之間,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23.朱七七:敢愛敢恨,雖嫉妒之心過重,然愛之濃烈,亦讓人神醉
24.白飛飛:看似嬌弱可人,然武功、機智均是一時之選,對沈浪之情捉摸不透,
終孤苦一生,嘆造化弄人,生錯人家,為仇恨奔波
——《名劍風流》——
25.俞佩玉:巨變造名劍,大會紅蓮助,殺人莊裡亡,無暇亦遭妒。青梅宮里就,
風流亦無意,仗劍隨風擺,誰人見蒼茫,淚兒終身隨,佩玉見風流
26.紅蓮花:眾人皆醉,而其獨醒,是英雄方可助英雄
27.朱淚兒:其母不幸,得遇狼心,淚兒雖小,卻懂痴情,看透人間滄桑,終遇
好男兒,雖偶用心機,卻令人喜愛
——《絕代雙驕》——
28.江小魚:號為天下第一聰明人,名不虛傳,出淤泥而不染,為其心正,偶用
手段,卻反增其可愛之處,常言己之壞,實真君子也
29.花無缺:無缺公子真無缺,絕代雙驕美名揚,魚兒不上鉤,無缺亦智慧,兄
弟血脈連,移花宮主徒奈何
30.燕南天:燕氏神劍,無人能敵,英雄氣概,洞澈九天
31.蘇 櫻:女子未必無才便是德,魚兒有此等佳妻,實在福氣,以其智慧,唯
魚兒可配之,然其亦有愚蠢之舉,實為痴情
32.鐵心蘭:心蘭柔弱,無缺多情,魚兒薄情,心蘭痴情,非真愛?是真愛
33.張 菁:仙子馬上顯神威,魚兒智慧燒櫻桃,張菁心狠亦柔情,小妹福氣魚
兒賜,誰能道盡男女情,姻緣自是有天定
34.慕容九:無情冷酷,世家女子,孤芳自賞,蜘蛛能配?環境造化,難免孤高,
多情無情,誰人能辨
——《楚留香傳奇》——
35.楚留香:江湖詭異世情薄,風雲變幻命如霜,誰人雙手不沾血,唯有盜帥
楚留香
36.胡鐵花:誰能理解浪子的寂寞,誰能知道酒鬼的無奈,不會有游俠的那份
灑脫,家在哪裡?天涯不遠,人在天涯。純粹的友誼可以存在,
只是因為那份天生的信任
37.姬冰雁: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會放棄所有的財富,冒著風險同闖大漠,只
是因為友誼,是那份任何事物都不能取代它的友誼
38.中原一點紅:冰山也會被融化,是因為真情,無意中斷臂,幸也
39.無 花:最雅的和尚,最假的君子,可與之神交,不可與之深交,惜哉
40.原隨雲:最雅的蝙蝠,最強的瞎子,玩情卻終葬生於情,飛蛾撲火,唯情矣
41.蘇李宋:香帥身旁三姐妹,君子見義小人邪,奈何香帥如飄萍,取義非情
是智舉
42.華真真:愛情是產生信任的一種方式,規矩是約束愛情的一種方式
43.張潔潔:神秘的部落,可愛的女子,誰說愛情需要理由,生存的方式:
來過,活過,愛過,夠了
——《風雲第一刀》——
44.李尋歡: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縱有飛刀在,未能斬情絲,仁義成心網,
寬恕結城牆,理解需智慧,尋歡多悲苦,飛刀未曾見,精神永不滅
45.阿 飛:愛上林仙兒是阿飛生命的一部分,理解不了這種愛情,是理解不了
阿飛,愛是枷鎖,非大智慧,不能解心結
46.上官金虹:天仙惡魔,相隔唯一線,尋歡金虹之別,在乎心,邪終不能勝正,
兵器譜固不虛言,莫奈何,莫奈何
47.荊無命:無命是金虹的影子,右手劍是左手劍的後盾,不可視之為走狗,感
情的多樣性可以建構出不同的人物
48.郭嵩陽:嵩陽鐵劍排名第四,名不虛傳,可惜,後繼無人,為義赴死,真英雄
49.孫小紅:與林仙兒一戰,一負一勝,性情相異,各取其長,智也,然尋歡終能
接受她,誠也
50.林詩音:世人皆雲尋歡負她,然讓愛之舉是愚,卻未曾想詩音是人非物,
如非自己願意,父母尚不能迫之,況一朋友矣,然其愛子之心
亦是至誠,唯嘆造化弄人
——《歡樂英雄》——
51.郭大路:忽聞棍子要殺人,念頭未生即跳起來要救人,人之本性,可敬之極,
千里尋燕七,美色、安逸、困頓未能動搖之,非為其他,情至堅也,
遇昔年背叛之女子,未嘲其水性揚花,反安慰之,心至仁也,誰言
英雄皆寂寞,我們的英雄就是歡樂的
52.王 動:當年沖天鷹,今日睡懶蟲,不提當年事,誰人識英雄,少年志遠大,
奔波為名利,功成名就時,方知錯人生,悔恨融悲痛,心灰兼意冷,
動生不動中,富貴結大路,燕七林太平,共譜英雄歌
53.林太平:龍父焉有鼠子,相貌豈能自定,即便面如女子,亦有豪氣沖天
54.燕 七:古龍筆下最成功的女性之一,誰說男女之間無友誼,誰說情人非朋友,
兼有男性豪氣,亦有女性柔情,如此女子,天下可有?
55.紅娘子:女人心,海底針,娘子心,誰可測?數十年苦苦掙扎為了什麼,到頭
來,都是空,幡然悔悟方知真情可貴,可喜可賀
——《大人物》——
56.楊 凡:誰是大人物,誰識大人物?追求的本質是名,還是人,或者只是自身
一顆沸騰的心,楊凡在哪裡?大人物在哪裡?
57.秦 歌:紅絲巾,刀上的紅絲巾,紅絲巾,脖子上的紅絲巾,飄揚著的紅絲巾,
你看見的是什麼,你感受到的又是什麼?某個時候,某個地方,不必
驚奇,你所看見的一切
58.田思思:少女的心,懷春而多情,閃爍著的是明亮的眼睛,不識愁滋味,品味,
慢慢地,尋找,慢慢地,天那邊有顆最耀眼的星星,是的,那是你心
中的大人物
59.田 心:靈巧慧黠的心靈,美麗多情的小姐身邊,一位明眸善睞的姑娘,看見
了嗎,同樣的光芒,看見了嗎,同樣的故事,在你身邊
——《蕭十一郎》——
60.蕭石逸:暮春三月,羊歡草長,天寒地凍,問誰飼狼?人心憐羊,狼心獨愴,
天心難測,世情如霜,理解這種凄涼嗎?是可以的,那邊風景獨好,
艷陽高照,透過表面,能看見那許多你從未看見過的
61.連城璧:君子之行勝於言,言固非旁人所不能及,行更甚之,而行其事皆不
讓人覺察之,真偽之別在於所行事,顏面之事,真君子棄之,偽君
子尊之,奈何,連城璧為名所困,家世所累,否則,亦可為真君子也
62.風四娘:平生行所想之事,敢愛敢恨,毫無忸怩做作之態,青春易逝,年華
唯憶,然此生亦無憾,一所愛人一愛己人
63.沈壁君:無法描述的美麗,可與日月爭輝,世上百花,皆不足與之相提並論,
然其母性更可顯燦爛風姿,蕭十一郎遇之,真天可憐見
——《流星蝴蝶劍》——
64.孟星魂:流星的光輝即便是永恆不變的星座也不能奪去其光輝,蝴蝶的生命
同樣燦爛即便是那麼的短暫,孟星魂的劍是厭倦,是寂寞,是無奈,
也是憎恨,然終究有愛,劍若有愛,世界想必美麗的多
65.老 伯:老伯是一種尊稱,不會再有人像他一樣看護著的他的屬下,中國的
「教父」,有著更多的傳統仁義,律香川欲取代之,愚也
66.小 蝶:忍耐是一種美德,即便是生命如此短暫的蝴蝶,也在渴望那份真正
的愛,一個地方,一個人,一直在等著你回去,那是小蝶
67.高老大:誰可以理解一個十三歲的女孩需要獨自生活,還需要照顧四個更小
的孩子的生活,為了一塊肥肉可以出賣自己的身體,這就是生活,
你會理解高老大的,那美麗的、醜陋的都會顯現,會原諒她的
——《九月鷹飛》——
68.葉 開:葉子的葉,開心的開,李尋歡那偉大的寬恕的情懷是在葉開身上徹
底地的體現,你可以不理解,但是你必須尊重,飛刀,是一種精神,
是永生不滅的偉大的精神
69.丁靈琳:永遠都有著一個愛著你的人在你身旁,不時地吃吃醋,生命如此美
好,為什麼要想著仇恨、報復呢?
70.上官小仙:有上官金虹的霸氣,有林仙兒的美麗,但終究不能成功,是情,
也是那份人類永恆的信心:邪終不能勝正
——《長生劍》——
71.白玉京:天上白玉京,五樓十二城,仙人撫我頂,結發授長生,白玉京是理
解微笑的力量的
——《孔雀翎》——
72.高 立:孔雀翎發出的時候就有如孔雀開屏一般有著永恆的美麗,但信心是
具有更璀璨的光芒的,是人類永恆的力量,高立理解了,幸運,不幸?
73.雙 雙:一個畸形的軀體里卻有著最偉大的靈魂,誰說上蒼不公平呢?
——《碧玉刀》——
74.段 玉:誠實的美麗是讓正直的人心醉的,少男的心同樣多情,三月是一個
懷春的好季節,杭州是個故事發生的好地方
75.華華鳳:如果華華鳳不是朱珠,故事想必更傳統,如果華華鳳是朱珠,故事
顯然有趣的多,鬥嘴的樂趣在於鬥嘴的雙方,讀書的樂趣在於書的
「有趣」
——《多情環》——
76.蕭少英:仇恨掩蓋的不光是身份,目的,動機,更多的是人性本身,蕭少英
一開始就是不屬於自己,烈火終會燃燒完一切的
——《霸王槍》——
77.丁 喜:叫聰明的丁喜是因為他的智慧,叫可愛的丁喜是因為他的笑容,有
時候,他是小馬的兄弟,有時候他是小馬的父親,裝大人一點都不
可愛,但丁喜可愛的很,只是因為一切的言語、行動都是出自他的內心
——《天涯明月刀》——
78.傅紅雪:一柄孤獨的刀,一個孤獨的人,雪是紅色的,看見了仇恨的力量嗎?
一個孤獨的人,一柄孤獨的刀,天是藍色的,看見了愛的力量嗎?
幸福是屬於那些還在期待,還在付出的人
79.公子羽:命運在哪裡?抗爭的是什麼?年齡是什麼?逝去的是什麼?公子羽
是誰?誰是公子羽
80.燕南飛:燕鵲南飛時,可知何時返?明月升起時,可知何時落
81.明月心:天涯不遠,明月無心,花開花落,權輕權重,公子未變,明月仍在
——《七殺手》——
82.柳長街:誰知長街之長,誰解名利之險,夜幕未落,長街已靜,柳葉仍飄,
歸根已深,心如止水,無欲則剛
83.龍 五:唯見今日豪情意,未知往昔征戰苦,誰人甘心侍身旁,枕邊空留仇恨心
——《劍花煙雨江南》——
84.小 雷:選擇是一種痛苦,欺騙是一種方式,留下的只有無盡的相思,如果
還有下次,同樣的方式意味著情仍未變
85.纖 纖:愛與恨之間亦如刀刃的兩側,偏之則變,情之脆弱至此乎
——《三少爺的劍》——
86.謝曉峰:如果世界還有平凡,如果寂寞還有去處,如果時間還有機會,如果
愛情還有平靜,三少爺的劍早已塵封他鄉
87.燕十三:奪命十三劍的第十五劍是滅絕,並不屬於人間,人若不能控制劍,
只有毀滅自己,佛曰:不可說,不可見,不可聽,不可聞,不可摸,
是矣
88.鐵開誠:誠實的反面並不是欺騙,善意的謊言還是謊言,理解的意思是不去
追究
——《陸小鳳傳奇》——
89.陸小鳳:翩翩人中鳳,遨遊九重天,縱無靈犀指,眉毛亦堪豪,齊名楚留香,
不遜探花郎,情義是無價,鮮花滿江樓,吹雪風中立,摘星天下游,
得友如此,此生何求
90.花滿樓:鮮花滿樓,獨坐,靜思,細心領略花瓣的柔軟,花香的美妙,生活
縱坎坷,亦感激上天賜予他如此美妙的生命,讓他享受如此美妙的
人生,對生命的如此熱愛,誰人能及?人類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於對
生命本身的熱愛,何等的偉大
91.西門吹雪:寂寞的巔峰是什麼,劍道的正義是什麼,紫禁之巔,天外飛仙,
是戰,亦是一戰,誰可稱劍神,古往今來,唯有西門吹雪
92.司空摘星:偷是一種藝術,盜亦有道,識者,英雄也,不識,小人也,司空
為此道,直追香帥
93.老實和尚:何為正,何為邪,和尚也通風月?佛曰佛曰,真入道也
——《拳頭》——
94.小 馬:和丁喜在一起的時候,小馬更多的是一個孩子,獨自一人的時候,
小馬已是一真英雄,道是需要捍衛的,我們有拳頭
——《血鸚鵡》——
95.王 風:十萬神魔十萬血,生命如飄萍,百日亦可稱英豪
——《白玉老虎》——
96.趙無忌:裝瘋逃難九華山,智也,攜唐玉獨入唐門,勇也,璞玉是需要雕
琢的,英雄是需要洗禮的,磨難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97.上官刃:人如其名,刃有雙鋒,真亦假,假亦真,白玉老虎並不是秘密,
忍是成功的必要手段
98.小 雷:孩子永遠是個孩子,即便他有著多麼強的武功,但孩子是會長大
的,需要的只有時間
99.衛鳳娘:知書識禮,賢惠溫柔,無忌何其幸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亦
可成佳事,信也,但前提是存在的
100.上官憐憐:進退兩難的時候,該能如何選擇,選擇始終是個錯誤,如果故
事還是故事,憐憐是個錯誤,但真實的感覺是存在的,幸也
——《大地飛鷹》——
101.小 方:天空有禿鷹盤旋,看見了嗎?有人在行走,是不會滅亡的,人間
始終有愛
——《飛刀又見飛刀》——
102.李 壞:家可以逃避嗎?終究是要回去的,浪盪天涯尋求的也只是那份安寧,
責任終是要承擔的,家族的榮譽並不是依靠那一戰,小李飛刀永存
——《碧血洗銀槍》——
103.馬如龍:四公子一正一邪兩亡,不會有誰知道什麼是該做的,該的含義應該
是由自己控制的,留下的原因是心中存在的正氣
——《離別鉤》——
104.楊 錚: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離別鉤的存在是為了相聚,楊錚的存在是
因為心中有愛
105.呂素文:既然我們已經亨受過相聚的歡愉,為什麼不能忍受別離的痛苦?
未曾經歷過別離的痛苦,又怎麼會知道相聚的歡愉
——《英雄無淚》——
106.高漸飛:一個沉默平凡的人,一口陳舊平凡的箱子,逃的開命運的鎖鏈嗎
——《七星龍王》——
107.元 寶:天上星,亮晶晶,你猜得出元寶的第七顆星星是什麼嗎
——《獵鷹賭局》——
108.卜 鷹:人的一生就是一個賭局,贏了,你還是英雄,輸了,你就一無所有,
這才是結局嗎?不,只是開始 。
❺ 十八般武藝的般是什麼意思
十八般武藝是中國武術的一個傳統術語,泛指多種武藝,其內容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
十八般武藝的名稱,始見於元曲。 如《古今雜劇》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藝都學就,六韜書看的來滑熟」的唱詞。 元末明初施耐庵在《水滸傳》第 2回中描寫九紋龍史進從王進教頭習武時說:「哪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 鞭、鐧、 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扒。」他指的都是兵器。 到明代後期萬曆年間,謝肇浙在《五雜俎》卷 5中說:「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 所謂白打,據明朝朱國楨(萬曆天啟間人)在《涌幢小品》卷12「兵器·武藝十八事」中說:「白打即手搏之戲,……俗謂之打拳,蘇州人曰打手。」清初周亮工在《閩小記》中說:「白打,即今之手搏,名短打者是也」,又說「武藝十八,終以白打,以白打為終,明乎其不持寸鐵也」。十八般武藝原來全指兵器,至此又把白打包括進去。
明代抗倭名將唐順之(1507~1560)在《武編》中說:「軍器三十有六,而弓稱首。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明末,火器威力仍不高,作戰時仍以弓、弩為遠兵利器,故在軍器三十六、武藝十八般之中,弓都列為第 1位。
自清代以來,十八般武藝又有4種說法:
第1種說法認為是「刀、 槍、劍、戟、 □、棍、叉、耙、鞭、鐧、錘、斧、鉤、鐮、扒、拐、弓箭、藤牌」(圖1叉)。
第2種說法與上述十八般的排列一樣,但最後 3件改為:代、抉、弓矢。
第3種說法是「九長九短」。九長為槍、戟、棍、鉞、叉、□、鉤、槊、環;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鐧、錘、棒、杵。九長九短中不列遠射兵器的弓矢和防禦武器的牌或藤牌,這是近代武師一般不習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第4種說法,近代戲曲界有人認為是刀、槍、劍、戟、 斧、鉞、鉤、 叉、鞭、鐧、錘、抓、□、棍、槊、棒、拐、流星錘等18種兵器。
常說的「十八般兵器」早先是叫「十八般武藝」。「十八般武藝」這個詞據說始見於南宋武狀元華岳編的《翠微北征錄》。十八般兵器的說法雜蕪不一,比如《水滸傳》里曾寫到史進學習十八樣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槍、杈」。而其它典籍記載有:「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簡、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就是指徒手的武術)。」還有九長九短說:「九短為刀、劍、鞭、鐧、拐、斧、棒、椎、杵。九長為刀、槍、棍、鉞、叉、鐺、鉤、槊、戟。」當今對十八般兵器的解說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流星。
刀是我國最早出現的兵器之一,有長刀和短刀之分,按功用分,有大砍刀(長刀)、斬馬刀、腰刀、桿刀、朴刀、鉤刀、眉刀、匕首刀、三尖兩刃刀、飛刀等等。刀在青銅器時代就已經出現,因為在大規模車騎戰斗中比劍更實用,漸漸取代了劍的地位。西漢時出現了柄呈環形的鐵質長刀,一側開刃,另一側是厚實的刀脊,不易折斷。到了三國時期,刀已成為軍隊中普遍裝備的短柄格鬥器具,三國時期關羽所用「關刀」刀身狹長,形如偃月,刀背有青龍圖案,又稱青龍偃月刀,刀頭有鉤,刀背有突出鋸齒利刃,故又名「冷艷鋸」。之後人們更加註重鋼刀的質量,精益求精。宋朝的《武經總要》記載當時的刀就有手刀、屈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鳳嘴刀等多種。明代則多仿日本刀式,造雙手握柄的長刀。單刀有斬馬刀、柳葉刀、朴刀、雁翎刀、大環刀等,勇猛彪悍,素有「刀如猛虎」之說,雙刀有鴛鴦刀、蝴蝶刀等。
矛在早期和槊混稱,是用於直刺,扎挑格鬥的長兵器,由尖利的矛頭和矛柄組成。分為馬槊和步槊,早期戰車上也配備有矛,作為進攻兵器,大規模興起於漢末。矛比較長,通常為兩米左右,有的竟可以達四米多。《三國演義》中張飛使用的丈八蛇矛,就是矛的一種,其矛頭長二尺余,扁平彎曲如蛇形,兩面有刃,故稱蛇矛。矛用於騎兵作戰曾經很有效,但是由於很長,不經過嚴格訓練不容易掌握,以後開始向槍轉變。
長矛使用不便,晉代開始逐漸流行用槍。唐代以後矛多稱槍,唐代之後善槍的很多,《五代史·王彥章傳》說:「彥章持一鐵槍,騎而馳突,奮疾如飛,而他人莫能舉也,軍中號王鐵槍。」可見馬上用槍已經出現在軍中。宋、明兩代為槍的最盛時期,創造了式樣繁多、用途各異的槍,廣泛用於步兵和騎兵。有長槍、鉤鐮槍、九曲槍、梨花槍、筆槍、雁翎槍、綠沉槍、渾鐵槍、龍頭槍、龍刀槍、虎牙槍、虎頭槍等。梨花槍比較特別,是長槍和火器的結合兵器,用長槍縛一噴火筒,用火葯燒灼而殺傷敵人,也可用槍頭刺殺,宋代李全之妻楊妙貞所創此槍套路,世稱「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 槍為「百兵之王」,長而鋒利,使用靈便,精微獨到,很多名將都用槍,比如趙雲、楊家將、岳飛等等。槍法種類繁多,但都以靈動快捷的招法見長,著名用槍者往往自己也會因此增加瀟灑靈動之氣。
劍,屬短兵器,素有「百刃之君」之美稱,脫胎於矛形刺兵及短匕首。一度曾非常流行,無論是作戰還是僅僅作為士大夫的配飾,都有劍的身影。漢代劍術已甚精備,擊劍、斗劍顯示了武藝造詣的深淺。鑄劍術體現了古代金屬加工工藝的水平。古代傳說的名劍很多,著名的有干將、莫邪、龍泉、太阿、純鈞、湛盧、魚腸、巨闕等。劍運用起來的特點是剛柔相濟、優美自如,飄灑輕快。但是由於不適合於陣地作戰,劍漸漸地退出戰場,先是作為將領隨身佩帶的輔助短兵器,後來就成為修煉、裝飾、禮儀、健身甚至辟邪鎮災的器具了。
戟,由戈演化而來,為戈、矛合體的兵器,有長戟、短戟之分,分馬上戟、步戰戟、雙戟等不同用法。主幹做槍形,鋒尖之下橫出兩檔,其上嵌有月牙型尖刃,從而使戟具備了鉤刺劈砍等多種攻擊性能。長戟分為方天戟,青龍戟、蛇龍戟、月牙戟等。戟乃兵中之龍,外形威武漂亮。三國時代很流行用戟,《三國志》上有記載:「孫權乘馬射虎,投以雙戟」,「甘寧執雙戟舞」,「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可見當時戟不僅流行,而且較重,呂布馬上用戟更是天下第一。晉代之後的長兵器重視槍,戟已開始降為儀仗之器,到宋代就很少用於戰場了。不過我倒是很喜歡戟這種兵器,威風而又漂亮。
開山、金蘸、月牙、宣花,這些都是斧的別稱。斧屬重兵器,刃薄背厚,殺傷力大,分為長柄大斧和短柄闊斧,前者多用於馬上交鋒,後者多用於步戰搏鬥。用斧需要有較大的力量,所以使斧的大多是威風凜凜的力士猛將,生活在北方地區的民族,喜練斧類兵器。三國的徐晃、《說岳全傳》中的金國大將金兀術、《水滸傳》里的李逵,都是使用斧的能手。元代軍隊經常用斧,清代將士喜用雙斧,斧柄尺余,斧刃甚小,雙斧均可插腰,使用靈活。
鉞是斧的一種,但比斧大。鉞雖然早已有之,但到戰國之後就已漸失其戰器性質,而變為儀仗飾品及禮樂舞蹈之用,可見實用性不強。
鉤是一種多刃的兵器,系由古兵器戈演變而來。顏師古註:「鉤亦兵器也,似劍而曲,所以鉤殺人也。」分有單鉤、雙鉤、鹿角鉤、虎頭鉤、護手鉤等。晉朝大將閔冉用過鉤,悍勇無敵。
叉是古代作戰時長刺武器之一,最先本是一種生產工具,遠古人們打獵捕魚,大多用叉。有三股叉,即三須叉,又名三角叉,其形與牛頭相似,號稱三股托天。有兩股叉,又名龍須叉。還有五股叉,形如烈焰。民間舞叉也很有特色:讓叉在身體各處盤旋舞動,琅琅作響,很具有觀賞性。
鞭亦為短兵器之一種,其由來與鐧大致相同,《武經總要》中說:「鐵鞭多節,系襲晉代遺制。連珠三節鞭亦系胡人器形。鐵鞭唐代已廣用之。」有竹節鞭,虎尾鞭,水磨鋼鞭等數種。唐以後就有用鞭的將軍,唐初的尉遲敬德、後梁的王彥章都會用鞭。宋代用鞭者多,梁山好漢呼延灼、孫立等都善於用鞭。而槍鞭夾用,是古時候流行的武將作戰方式。
鐧屬短兵器,一般長四尺左右,鐵或銅制,鐧身為四棱或圓弧形。兵器經鍛造成型之後,鐧身往往經過鎦、鍍等工藝處理,以增加美觀性,故有金裝鐧、亮銀鐧等等。鐧往往做為武將們手中的輔助兵器使用。鐧一般不單用,法重雙行,故後人有雌雄鐧、鴛鴦鐧等名。隋唐時候的雙鐧大將秦瓊馬踏黃河兩岸,威名赫赫,他與南宋岳飛手下的大將牛皋,是古代使用鐧的代表人物。
錘又名錐,屬短重兵器,外形多為球形或瓜狀,由於份量沉重,使用起來殺傷力極強,所謂「錘鐺之將不可力敵」。戰國勇士朱亥,為了幫助信陵君竊符救趙,暗藏的四十斤重的鐵錐擊殺晉鄙,後來的力士博浪沙椎擊秦始皇,用的就是早期的錘。宋朝時候錘已經廣泛使用,相傳岳飛麾下著名的「八大錘」,就是四位使錘的猛將,岳雲錘打金彈子,廣為流傳。元朝蒙古騎兵也善用鐵錘,後來早期清軍也很喜歡用錘。
槊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兵器之一,多用於馬上作戰。它由矛和棒演變而來,其結構復雜,較為笨重,多為力大悍猛的將領使用。古代的槊,柄用堅木製,長約2米,粗約一把,柄端裝有一長圓形錘,上面密排鐵釘或鐵齒六至八行,柄尾部還裝有三棱鐵,因其形狀與狼牙相似,故也稱「狼牙槊」。早期槊矛混稱,曹操橫槊賦詩,用的可能是類似矛的武器。而唐初單雄信用的棗陽槊,就已經獨立成形了。
撾是一種構造較復雜的兵器。宋代有兩種抓型的長兵器,一種抓槍,長二丈四尺;一種抓子棒,無刃而有鐵爪,都有擊抓之作用,可能是其雛形。《武備志》上圖示了一種雙飛撾,「用凈鐵打造,若鷹爪樣,五指攢中,釘活,穿長繩系之。始擊人馬,用大力丟去,著身收合,回頭不能脫走。」撾的五指具有機械活動能力,被抓住即難逃脫,後來出現的飛抓可能就是承襲《武備志》的雙飛撾而製成的。
鎲是長重器械。形似叉而重大,中有利刃槍尖,稱為「正鋒」,側分出兩股,彎曲向上成月牙形。下接鎲柄,柄長七尺左右。有鳳翅鎲、雁翅鎲、牛頭鎲、溜金鎲、鋸齒鎲和流星鎲等幾種。隋朝大將宇文成都傳說就使用鳳翅鎦金鏜,威猛罕匹,僅次於李元霸。
武林中把棍作為「武術之王」。大棍長八尺有餘,舞動時需要有很大的腰腿之勁和臂力,實戰時往往以其長、大、重先制於人。而齊眉棍舞動時靈活多變,棍聲呼嘯,氣勢極為勇猛。水泊梁山九紋龍史進,就是一個用棍的高手。我國棍術流派甚多,明代已有少林棍、紫微棍、張家棍、趙太祖騰蛇棍、賀屠鉤桿、牛家棒、孫家棒、俞大猷棍法等十幾種著名棍法。少林棍僧名揚四海,史料記載俞大猷還曾經指點過少林武僧的棍法。
棒同屬棍種而稍短。棒長一般約五尺,棒身兩端粗細不一,一端粗可盈把,此端是握手處。往上愈細,頂端粗。棒的種類較多,僅《武經》記載即有鉤棒、抓子棒、狼牙棒、杵棒、桿棒、大棒、夾鏈棒七種。哨棒長約四尺,比齊眉棍短,硬藤製,為古時軍營中巡哨和更夫所用。桿棒如齊眉棍,但亦短。俗語有「棒齊胸、棍齊眉」之說。民間傳說隋末靠山王楊林善於使用雙棒,而宋太祖趙匡胤善於用桿棒,有「一根桿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之說。至於《西遊記》中孫悟空所使金箍棒,降妖除怪威力無窮,似乎應更近於棍。
流星錘是一種以繩索系住錘體,握於手中,擊打有一定距離的對手的暗藏武器,屬軟兵器類。又名飛鎚、飛錘、流星鎚,使用者需要很高的技藝。
鏟為古兵器,屬薄體闊刃的長兵器。鏟頭似彎月,月牙朝上,裝以長柄,刃與柄呈丁字形。鏟起先源於生產活動,後來演變成軍事武術器械的一種,在民間流傳更廣,比如僧侶多用鏟,平時可代替扁擔,或供開路使用,所謂方便鏟是也。
弓(弩)箭因具有較遠距離殺傷的特點而備受古代軍隊重視,用於非接觸作戰。古人依賴膂力開弓射箭,優秀射手能拉開數十公斤的強弓,有效射程應在數十米以上,如果藉助更強的弓和機弩,遠的可以達到數百米以上。古代名將將騎射作為必修的技藝,善射者極多。弩的射程要比弓更遠,三國、唐朝都出現過威力巨大的各類機弩。弩在宋代得到大發展,偏重步兵的宋朝將其視作對抗北方騎馬民族入侵的利器。而隨著更遠距離、殺傷力更大的火器的出現和發展,弓弩的地位就漸漸失去了。
盾也叫干,雖然也是兵器,但是很少被作為獨立的兵器提及。盾的用途主要是防禦,抵擋進攻兵器的殺傷,有時也作為助攻武器。選材有木、皮革、藤和金屬。一般用木、皮的多。西漢以前,盾的樣式都接近長方形,分為步用和車用,步盾用於防箭和維持陣列,車盾短窄利於車上的防禦。長期以來是單兵防護的必備器具,至今在防暴警察隊伍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最後要談的是一種一度統治華夏而後衰落的兵器——戈。在盛行車戰的時代,戈的作用很大。但是戈的缺點也比較多,頭部容易脫落,所以戈用繩索綁縛頭部,看起來很簡陋,但是可以重新捆上。戈的長柄需要揮動,攻擊速度慢,而且攻擊動作單一。由於使用方法的限制,隨著戰車的衰落,戈也退出了戰場。
❻ 古代人真的有用扇子做武器的嗎
古代並沒有「扇子」或是「鐵扇」這類武器,都說「藝術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
但在明清時代出現的演義小說,《三俠五義》、《施公案》、《海公案》、《劉公案》這類的公案小說和《清稗類鈔》這類關於清代掌故遺聞的匯編,都沒有提到有練家子使用扇子做成的武器,這說明此物並非古代就有。
判官筆
但「孤證不立」,何況以上均是近現代武俠文學作品所言,並無史料記載或是實物佐證。更何況技術受限,正所謂「手巧不如家什妙」,在沒有銑床的古代,扇子骨由純手工打造的鐵扇,還能做到張合自如么?
而且短器械的精妙之處在於「短小靈活,便於攜帶」,如果一把鐵扇鋼扇重達十幾斤(重量比出土的實戰單兵武器還沉),用它打架,豈不是耗費體力,違背初衷?
鐵扇所謂的 「刺,砍,挑,壓,拌,點穴」招數,現實中完全可以由判官筆、峨嵋刺(小說中翻江鼠蔣平的武器)、筆架叉、鐵尺替代,無論工藝還是造價它們都比鐵扇更經濟實惠。
劈砍不如刀劍,暗器不如飛刀飛鏢,輕便靈活不如判官筆,重量太輕打架沒效果(古代鍛造技術受限),太重又過於顯眼。所以鐵扇、摺扇這種扇子類武器,在古代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更不會有人使用它做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