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武俠小說頂峰
⑴ 網路排名前三的武俠玄幻小說是
1.斗破蒼穹 :小說排行榜第一名。這里是屬於使氣的天下,沒有花俏俏麗的邪術,有的,僅僅是繁衍到頂峰的使氣!想要知道異界的使氣在生長到頂峰之後是何種田地嗎?請觀斗破蒼穹。據觀察,使氣,並非是外洋產品,而是正宗的國產貨,雖然使氣基礎上已經泛濫在異界小說之中,不外土豆信託,斗破蒼穹,能寫出一些屬於使氣的特色。新書剛開,請列位兄弟多多支持,用推薦票和收藏,砸爛偶吧。
2.九鼎記 :小說排行榜第二名。自禹皇五斧劈山,統一天下,分別九州,立九鼎後,這片大地便被稱為九州。禹皇離世後,天下便紛爭不停。千年後,一代天驕秦嶺天帝橫空出世,曾一掌令百丈寬的雁江江水斷流,憑絕世武力,最終得以一統天下,可當秦嶺天帝離世後,天下同樣大亂,數千年來,沒有再度統一過。而當代天下的一代形意宗師'滕青山'卻來到了如許的天下…
3.酒神陰陽冕 :小說排行榜第三名。國際頂峰調酒大家、品酒大家,有酒神之稱的李解凍,為了品嘗出土的漢代瓊漿而醉去世於而立之年。當他一覺醒來時,卻發明自己來到了一個名叫五行大陸的天下,釀成了一個叫做姬動的小托缽人。在這里,有一種極其特另外職業,名叫陰陽魔師,稀罕的十系魔技令人嘆為觀止。每一名陰陽魔師都有一頂屬於自己的由本屬性凝集而成的陰陽冕。且看天性屬火的一代酒神怎樣在這神奇的天下再現光輝。
4.長生界 :小說排行榜第四名。辰東的太古神話小說新書長生界。世上誰人能不去世?任你風華絕代,艷冠天下,到頭來也是紅粉骷髏;任你一代天驕,坐擁萬里江山,到頭來也終將化成一抔黃土。不外,關於長生不去世的傳說卻始終傳播於世。故老相傳,俊逸於人凡間之外,有一個浩大的長生界,那裡百族林立,有力氣堪比神靈的陳腐戰族,有身材內封印著上古不滅獸魂的壯大蠻族,另有風姿絕世的麗人族……更有真正的神祗!以致另有更為陳腐的傳說,燧人氏出沒於南荒間,有巢氏築天巢於蒼穹之上,宓羲澆鑄青銅八卦於西極百萬銅山中,佛陀披掛裹屍布失魂於茫茫東海之波…… 熱血洶涌的戰斗,情感與慾望的勾引……蕭晨追尋著長生不去世者的足跡,將逐步揭開一個被塵封了無盡時光的上古神話天下的面紗。
5.武神 :小說排行榜第五名。什麼是天才?無論學習任何戰技都能完全意會,只要修煉新的功法就能掃除進階的壁障。這才是真正的天才,一個意外誕生之下的天才!彼蒼白鶴已經完本4部作品,應該沒有閹人的大概請放心收藏!
6.異界全職業大家 :小說排行榜第六名。網路游戲中的堆棧小號,卻意外的穿越到了異界。他不但帶來了無數極品質料,還醒目險些全部的生存技能,最可駭的是,這傢夥同時照舊一個空前絕後的邪術天才!每天早上9點,下戰書17點,20點各更新一章,滿地打滾求推薦收藏……
7.間客:小說排行榜第七名。天下上有兩件工具可以或許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品德准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輝煌光耀的星空--康德當許樂從這行字上收回眼光,第一次真正看到灰塵後方那繁若芝麻的群星時,並沒有被震撼,相反他怒了:大區天空外貌的星星這么刺眼,誰能受得了?天天被這些光晃著,只怕會釀成礦道上那些被大燈照成愚笨的野貓!於是許樂放棄了成為一名崇高女性戰艦指揮官輔官的空想,開始在引力的作用下,墮落,墮落,墮完工了看門房的外鄉窮小子,出賣身材的可憐良人,從事繁瑣事情的男保姆……在波瀾壯闊的大時期里,露著白牙,眯眼傻笑,披著莫名的輝煌光耀,一步一陣勢邁向誰也不知道的遠方。…………許樂,東林大區黎民,從一顆荒漠的半廢棄星球上脫離,腦海里擁有一些特分別奇的知識,身材里擁有這個天下誰也未曾打仗過的力量,並不渾沌,一味怪誕知足地進入了這個最無趣也是最風趣的天下。間客的人生,肯定很精緻。
8.圖騰 :小說排行榜第八名。這是一個圖騰的天下。在這里,人們信託力量來自於天然萬物:火焰,岩石,鼻涕獸,狼,十二翼金睛巨龍王,以致於人類自己……只要是天然徵象,就可以與之相同,然後召喚為自己的信仰圖騰。江南,一個地球上的解剖學傳授,一個活該找不到女友的倒霉蛋,就來到了如許一個天下。
9.傲劍凌雲 :小說排行榜第九名。這是個以劍為主的大陸。凌逍本為蜀山內門門生,在觀摩師門先輩渡劫的時間被天劫帶到異界,重生於貴族公子身上。掌握著無數這個天下奉為神級的劍法,另有別人無法明白的神奇醫術,卻頂著一個武道廢材的名頭,凌逍將用什麼方法來證明自己?這是一個踏踏實實的升級流的故事,熱血、升級、扮豬吃老虎,一個都不能少。品級分別:劍侍,劍師,大劍師,狂劍師,魔劍士,魔劍師,劍宗,劍皇,劍尊,劍聖,劍神-傲劍凌雲。字數少,萬萬別誤會是更新的少,這本書八號晚上才開的,小刀的速度是有保障的,大家看看《重生之商途》的更新就知道小刀的速度了。以是,字少點,可以先養養,養養就胖了,呃,即是如許…
10.異界之劍師全職者 :小說排行榜第十名。天生白發、唾罵之脈,一個被預言只有二十六歲的青年,他該怎樣踏上傳說中的頂峰之路?世家子弟穿越異世,他沒有選擇大家爭搶的邪術師,反而選擇了不被人細致的劍師職業,邪術師是大陸上的寵兒,走到哪都得人敬重,劍師卻被譽為粗魯的布衣武技,除非到達劍帝級別,否則基礎不入大陸主流!但是,這受人比喻視、瞧不起的劍師,真的,就不如一名邪術師么?擁有一枚半神器級別戒指的他,在止戈大陸之上,以一柄陳腐的劍,教會了人們,劍招練到著末田地,將遠遠凌駕邪術師威力十倍……以致,百倍!NNN多年後,劍師招新處人滿為患。一名趕潮流而染著一頭白發的嬌俏少女一臉愕然答復人們的提問:"邪術師,不,我是雪落劍聖的崇拜者……"周圍愕然。隨即點頭者眾。
⑵ 金庸武俠小說的成功和不足之處
金庸這個名字,在華人世界中可謂是家喻戶曉。他不僅開創了中國第三代武俠小說,而且把中國近現代武俠小說推上了頂峰,對中國近現代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為武俠小說創作的大家,作為與古龍、梁羽生齊名的第三代武俠小說創作者中的代表人物,金庸先生出手不凡,從創作《書劍恩仇錄》開始,在前後的二十年時間里,他接連創作了十四部武俠小說,幾乎每部小說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作品在華人世界中普及程度之高,其藝術成就之高,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
為什麼金庸先生能屢獲成功,為什麼他的武俠小說如此受歡迎,我想個中原因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作為金庸先生的擁躉之一,作為武俠小說迷之一,我想就我個人的體會淺談一下金庸先生武俠小說成功之謎。
第一,金庸先生的博學多才,是他的武俠小說獲得成功的基礎。眾所周知,金庸先生於中國古代文學、歷史、地理、人文風俗等無一不通,於儒家、道家、佛家學說也有精湛的研究,正因為如此,金庸先生再創作武俠小說時才會得心應手,顯得如魚得水。
且看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大多與中國古代的歷史有著緊密的聯系,其武俠小說中的某些人物在歷史上也是確有其人的。金庸先生巧妙的把武俠小說的創作與中國古代歷史融合起來,而且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比如,在《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金庸先生就是把人物置身於宋末的亂世之中,詳細的描繪了宋、金、元之間的民族矛盾,描繪了宋與元之間長達幾十年的戰爭,彷彿把我們每一位讀者都帶到了宋末的中國,在我們面前展示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他的博學還體現在很多方面。在金庸的筆下,琴、棋、書、畫皆可練就絕世神功,如《笑傲江湖》中的江南四友,他在《倚天屠龍記》中對銀鉤鐵劃張翠山那一套書法武功的刻畫,讓人驚嘆於他對中國書法的精深的研究,而他在《天龍八部》中對於「珍瓏」棋局的構想,更讓讀者對於他的奇思妙想和對圍棋的研究驚嘆不已。
而金庸對於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八卦的理解也深深地融入了武俠小說中,小說中高深的武功往往是與五行八卦結合在一起的。另外,在金庸的小說中,高深的佛法,精深的佛理,在人物口中往往脫口而出,不能不讓人嘆服於金大俠對佛教研究之深。
總之,金庸先生的博學多才,不僅為他的創作提供了源泉,也豐富了他創作的手法和類型,更為重要的是,小說中涉及的歷史、地理、人文科學等等知識,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讀者,讓讀者如飢似渴的吸取著書中的營養。
第二,深刻的矛盾沖突是引人入勝的關鍵。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伴隨著故事情節發展的,是一個又一個的矛盾沖突。比如,在《射鵰英雄傳》中,一開始作者就安排了包惜弱救完顏洪烈,而完顏洪烈為了霸佔她,竟然殺了包氏的丈夫和其義兄,卻善待了包氏和其子,從此,包惜弱就陷入了家仇國恨和個人感情的糾葛之中,也為楊康認賊做父作了鋪墊。而在郭靖的身上,更糾纏著數不清的矛盾沖突——郭靖從小被成吉思汗撫養長大,和拖雷結為安答,和華箏公主青梅竹馬,到最後卻不得不為了民族大義和成吉思汗反目成仇,甚至於去刺殺拖雷,為了和黃蓉而舍棄華箏;他從小受江南七怪傳道授業,情同父子,後來,為了替自己的幾個師父報仇,情急之下,差點錯怪了黃蓉,等等。
又如在《神鵰俠侶》中,主人公楊過的身上,也體現著種種矛盾沖突。楊過很小的時候就沒爹沒娘,一個人流落江湖,好不容易遇到了郭靖、黃蓉夫婦,可是黃蓉對他始終心存戒心,郭芙、武家兄弟也總是欺負於他;在桃花島實在混不下去了,被憨厚的郭靖送到了全真教,卻遇到了人面獸心、唯利是圖的趙志敬做老師;天天被師父和師兄弟欺負,終於爆發了一次,卻打傷了人,闖了禍;逃到了古墓派,總算是有了容身之處,而且小龍女也對他漸生情愫,可是兩人剛打算出墓闖盪江湖之際,卻因為尹志平暗中施惡而產生誤會,小龍女也離開了楊過;之後兩個人雖然復又相聚,但卻因為種種誤會,總是聚而又分,甚至為了讓楊過安心治療情花之毒,小龍女又再次離開楊過,直到十六年後再相聚才永世不分離;為人風流倜儻、儀表人才,卻被郭芙斬斷了右臂,成為了殘疾人;郭靖對他疼愛有加,如同己出,他卻為報父仇,欲除之而後快。一言而蔽之,激烈的矛盾沖突在楊過身上時時糾葛在一起,不僅把他放到了沖突的漩渦,也讓他比一般的人更為成熟。
正如金庸先生自己所說,激烈的矛盾沖突更能引人入勝,更能增加作品的感染力,讓每一位讀者在欣賞武俠小說的過程中,不自覺的隨著主人公的喜而喜,隨著主人公的悲而悲,也更加能融入到小說所描繪的武林世界中。
第三,對人物有血有肉的描寫,是金庸武俠小說成功的關鍵。作為武俠小說,刻畫英雄人物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內容。而金庸武俠小說對人物成功的刻畫,更是有其獨到之處。
金庸先生對人物的刻畫重在從人物的內心深處、從人物的品質來進行。比如,在《射鵰英雄傳》中,金庸先生刻畫郭靖這么一個人物,就有不同凡響之處。郭靖能威震武林、人人敬仰,不是單憑自己有著一身震爍古今的武功就能做到的,更是靠著他扶危濟困、主持正義的俠義精神,靠著他義守襄陽,抵禦外侮的實際行動。正如郭靖自己所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正因為「為國為民」,因此,郭靖這個人物的形象在讀者心目中必然是高大的、光輝的,也比一般的武俠小說中單靠武功取勝的武俠高出了一個檔次。
又如,在《天龍八部》中,金庸先生刻畫了簫峰這個深入人心的人物。小說起初,喬峰作為丐幫幫主,屢次率眾抵禦遼兵入侵,殺傷遼兵甚重,立下赫赫大功,後來,他被人陷害,與中原武林反目成仇,投靠遼國作了高官,人生的巨變,特殊的遭遇,使他終於認識到,遼國也有好人,大宋也有奸賊,遼國與大宋相爭,死傷的都是無辜百姓,因此,他才多次力主遼、宋和平相處,直至最後以死相諫。簫峰這個人物,到最後無疑已經成了一個維護國際和平的國際主義戰士,其精神境界之高,可以說已經超越了當時封建社會人們狹隘的民族主義精神,在讀者心中,簫峰的高大形象簡直就是空前絕後的。
總之,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金庸先生高超創作水平的體現。研究金庸先生成功的原因,不僅能幫助創作者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更能提高我國通俗文學的整體水平,使我們能欣賞到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平!
⑶ 金庸的經典作品有哪些
有《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雪山飛狐》、《鹿鼎記》、《笑傲江湖》等。
1、《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
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像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
2、《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是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
《倚天屠龍記》以安徽農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為背景,以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各種人物的恩怨情仇。
它把中國歷史上元朝的興衰和江湖道義、恩仇平行交叉起來。該書表達了作者既反對異族侵略,也反對本民族暴政的思想。
3、《雪山飛狐》
《雪山飛狐》是當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該作品共十回,小說以苗人鳳和胡一刀夫婦為主角,通過寶樹、苗人鳳之女苗若蘭、平阿四及陶百歲之口講述了數年前與此相關的武林風波。
用倒敘的手法講述了江湖恩怨、藏寶尋寶、美女愛英雄的故事。這部小說有兩個重大的線索,屬雙線結構,真正的人物也在前台表演甚少。
4、《鹿鼎記》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年-1972年間,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
講的是一個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
塑造了一個與傳統的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思想,表現了民族統一的思想。
5、《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於1967年開始創作並連載於《明報》,1969年完成。
小說以通過敘述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的經歷,反映了武林各派爭霸奪權的歷程。小說沒有設置時代背景,「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其所折射中國人獨特的政治斗爭。
同時也表露對斗爭的哀嘆,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波譎雲詭,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可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庸
⑷ 近現代武俠小說的發展概況
以金庸、梁羽生、古龍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的崛起,是近幾十年的事。
香港是新派武俠小說發源地,50年代初期,出現第一部現代武俠:《虎鶴雙形》。
50年代屬於梁羽生,代表作《七劍下天山》系列。至《萍蹤俠影》、《雲海玉弓緣》達到個人創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後期作品雖有革變,然而影響不是很大。
梁開創了一個時代,其古典文學素養很扎實,小說中詩詞隨處可見。但尚沒有完全脫離近代武俠的窠臼。不過,文字和歷史的描寫很有水準。
50年代中後期金庸出現。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學技巧及電影手法予以捏合,在當時港台政治壓抑的年代,讓武俠小說變成暢銷書。並把武俠小說上升到了文學藝術的高度。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這副對聯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在1969年《鹿鼎記》中達到其創作頂峰,然後激流勇退。
金庸也不愧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他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閱歷,對武俠精神的理解,對武術知識的掌握,精彩的敘事與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確有許多過人之處。
《射鵰英雄傳》中的許多歷史、人物,如南宋時宋與金、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均有歷史史實依據,而丘處機等歷史人物也確有其人,將真實與虛構有機結合,同時又兼有北派武俠小說社會、言情、技擊、神怪四大派之長,同時又完全不同於這四大派,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
金庸的作品整體上看,前期到後期是越寫越好。從文字到結構,包括情節的張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時間錯亂的硬傷,可能與其作品在《明報》連載有關。後來金在修訂其「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主要作品時,也承認這一硬傷,除此之外上再無大錯。
與金庸同時代香港另有金鋒、張夢還、牟松庭、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人從事武俠小說創作。但是,金庸這座山太高,與他同時代的武俠小說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輩及後起武俠作家或以主觀條件不足,便難乎為繼;多半隻能遵循既往「幫會技擊派」的路數,在江湖仇殺中討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筆後,香港武俠小說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
台灣武俠與香港有所區別,在金、梁同時代有司馬翎、卧龍生、獨孤紅、陳青雲、蕭逸等數十位武俠專業作家。
根據武俠評論名家葉洪生先生的粗略統計,在武俠小說興盛時期,台灣至少有過三百位武俠作家賴此維生,出版了至少上萬種以上的武俠小說。結集成書則自數部至數十部不等。其中司馬翎、卧龍生、諸葛青雲並稱「台灣三劍客」。
司馬翎在當時影響力最大。博學多才,擅長寫情寫欲、鬥智鬥力。特別是描寫男女在情慾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而其早年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已近乎「道」——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而猶有過之。同輩名家受其影響、啟迪者頗多,如古龍、上官鼎、易容、蕭瑟等皆是。
可惜司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創作後期雖有《劍海鷹揚》這部超卓巨著為武俠小說大放異彩,但此後即逐漸走下坡,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筆名所撰《強人》系列作品。
當時諸綠葉代表作有卧龍生《仙鶴神針》、諸葛青雲《紫電青霜》、司馬翎《劍氣千幻錄》、獨抱樓主《璧玉弓》、曹若冰《玉扇神劍》、蕭逸《七禽掌》、雲中嶽《古劍殲情記》、丁劍霞《神簫劍客傳》、柳殘陽《玉面修羅》、獨孤紅《雍乾飛龍傳》;還有「鬼派」——書名、內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殺,動輒就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陳青雲《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燈》等。尚可一觀。
真正讓台灣武俠走向世界華人圈的人是古龍。一個可以在台灣武俠小說界大書特書的名字。是台灣武俠小說界唯一可以與金、梁比肩的人。
古龍於60年代初期開始寫武俠小說,但業績平平,其間為名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代筆,卻幾可亂真,足見本身確具潛力。
在19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劍錄》後,讓人耳目一新。但風格尚未形成,未引起太多波瀾。在1965-1967年間古龍完成了他創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名著,開始走紅。
特別是1967年所撰的《鐵血傳奇》(即我們常說的《俠盜楚留香》或香帥傳奇),內雜武俠、文藝及現代心理分析,特別是西方推理小說的架構。讀之如讀東方版的福爾摩斯探案。後來古龍坦言其深受西方和日本推理小說的影響。
由此起,古龍武俠小說即脫胎換骨,邁入了新派武俠小說的殿堂。但古龍之變並非到此為止,而是一路狂奔,讓人目不暇接後,恍然猛醒。原來武俠小說可以這樣寫,也可以這樣看。其後他陸續完成《多情劍客無情劍》(即小李飛刀)、《鐵膽大俠魂》二部曲,堪稱神完氣足,兼有傳統與現代「矛盾統一」之美。
70年代初開始,古龍首寫《蕭十一郎》(由於是先有劇本、後來才有小說)的啟發,減少廢話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強肢體語言和場景烘托。從此古龍的變成了一種似詩、類俳句、非散文的怪異文體。
可能古大俠覺得此種方式最能表達他的思想,同時又能最大化的掙到稿費。如《流星·蝴蝶·劍》、《歡樂英雄》、《陸小鳳》系列、《七種武器》系列(僅有六種)以及《邊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無一不是用電影分鏡、換景的手法來寫小說。
這種簡單直接、動漫化的妄舉,有人認為對於中國文字是一種傷害。但盡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間的古龍小說卻「一枝獨秀」,以至於他成為同輩名家及新進作者模仿的對象。但同時他也害死了這些沒有他那般天縱其才的跟風作家。
火紅了十年後,1985年古龍在肝硬化的劇痛中走完了他絢爛的一生。
70年代中後期至80年代,溫瑞安在一九七〇年以「溫涼玉」筆名在香港《武俠春秋》發表處女作《追殺》(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時年僅十六歲;雖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像豐富,已見潛力。
其早期作品頗受古龍影響,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俠》系列均可見古的痕跡。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還珠小說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虛幻色彩甚濃;而《碎夢刀》、《俠少》、《殺楚》等書,更有許多「詩歌化」的語言文字,耐人尋味。
但由一九八七年開始,溫瑞安卻以「現代派」自居。如《殺了你,好嗎?》、《請·請請·請請請》、《力拔山河氣蓋世·牛肉麵》、等等中短篇,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雲。且內容橫七豎八排列,以示其「現代」,以此突出視覺效果。
正如他在書中後記中說:「武俠小說必須突變!……成與敗,得與失,我不管,但這樣寫法使我覺得很好玩。」於是中國文字之美,就在溫瑞安的「突變」下,被割裂得支離破碎;而「新派」武俠小說,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徹底「異化」掉。
從此武俠小說的創作進入低潮。
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黃易從《大劍師》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或者說科幻小說,其間有明顯的田中芳樹的痕跡。到《尋秦記》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從而開創了玄幻武俠小說時代。
影響了大批的武俠小說作者,開始轉入玄幻武俠的創作。而黃又變,反而回到正統武俠的路子或者說「異俠」更妥當。其後陸續推出的《破碎虛空》、《翻雲覆雨》均引起強烈反響。
《大唐雙龍傳》更是因為互聯網而廣為傳播,讓黃易的名字傳遍華人社會。已完結作品還有《邊荒傳說》《日月當空》,連載的還有新作《戰龍在野》。
黃易深受司馬翎的影響,首重氣勢,如果說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後大多數人的武功已成定勢,丘處機奈何不了梅超風,那他永遠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場華山論劍後,敵我雙方的爭斗就變成算術題般簡單了。
人的潛力一無所知,而中華武術重視精氣神的完美結合。當黃易在其中加入了時間、體力、精神狀態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俠小說可信度。
⑸ 在中國新派武俠小說中,哪位作家所佔的地位最高,影響最大請說出理由。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
「新武俠鼻祖」梁羽生如果說新武俠小說是由金庸發揚光大而達到頂峰,進入純文學的高雅層次;那麼,這一努力則開始於稍稍早於金庸的梁羽生,梁羽生因此成為新武俠小說的「鼻祖」。 梁羽生本名陳文統,1922年生於廣西蒙山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寫詩填詞,接受了很好的傳統教育。1943年,一批學者避難來到蒙山,太平天國史專家簡又文和以敦煌學及詩書畫著名的饒宗頤都在他家裡住過,梁羽生向他們學習歷史和文學,很受教益。抗戰勝利後,他就讀於廣州嶺南大學,學國際經濟,1949年定居香港,供職於《大公報》。他平時愛看武俠小說,還常常拉了查良鏞交流心得。1952年一台雷聲大雨點小的白鶴派與太極拳的打擂,《新晚報》為了再造聲勢擴大發行,遂請這位著名的武俠迷寫連載小說,這就是新武俠小說之始的《龍虎鬥京華》。因為他寫隨筆的名字是粱慧如,平時又心慕白羽,那就叫梁羽生好了。到1984年「封刀」,一共是32年,35部,160冊, 1000萬字。除武俠外,梁羽生還寫散文、評論、隨筆、棋話,筆名有陳魯、馮瑜寧、李夫人等,著有《中國歷史新活》、《文藝新談》、《古今漫話》等。 梁羽生、金庸的功績,在於開了武俠小說的一代新風。「新派」不僅是他們自命的,也是得到社會承認的,舊武俠小說雖也熱火朝天,但自始至終為新文學所瞧不起,始終難登大雅之堂,當時自命為大雅的報紙和自命為大報的報紙,都不屑於刊登,武俠的讀者,還缺少知識分子,而主要是下層的「識字分子」。當時武俠小說的地位,猶如流浪江湖的賣解藝人,看的人雖多,卻始終算不得名門正派,金、梁一出,局面頓時改觀,各大報也都以重金作稿酬,爭相刊登,讀者也普及到社會各個階層,港、台、新、馬,一時風起雲涌,開創了武俠小說的一個新世紀。隨後,關於武俠小說的專門研究也漸成熱潮,與純文學相比美。 梁羽生不僅在寫武俠方面是大家,在評武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藝》上發表過一篇署名倭碩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論》,其實就是梁羽生所寫,他說:「梁羽生是名士氣味甚濃(中國式)的,而金庸則是現代的 『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國傳統文化(包括詩詞、小說、歷史等等)的影響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藝(包括電影)的影響則較重。」這個觀點至今仍有影響。1977年,他在新加坡寫作人協會講《從文藝觀點看武俠小說》,提出了 「寧可無武,不可無俠」的觀點。1979年,他在英國伯明翰與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相遇,華老剛剛看完了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便當面向梁羽生提出了武俠小說無非是「成人童話」的觀點。梁羽生還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出席過中國作協第四次代表大會,會上慷慨陳辭。為武俠小說的一席之地大聲疾呼。有人為粱羽生作過一首詩: 金田有奇士,俠影說羽生。 南國棋中意,東坡竹外情。 橫刀百岳峙,還劍一身輕。 別有千秋業,文星料更明。 「金田」是太平天國起義的金田村,就在他的家鄉蒙山附近。「俠影」是《萍蹤俠影錄》。「棋中意」說他善於寫棋話。「竹外情」取自蘇東坡「寧可居無竹,不可食無肉」,說梁羽生愛吃肉,而且愛吃肥肉,「還劍」取自他的《還劍奇情錄》,也說他金盆洗手,封刀掛劍,不寫武俠了。「別有千秋業」 說他准備寫關於太平天國的歷史小說。 粱羽生作為新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作品大部分較有水平,是以一腔正氣創造了武俠小說新的格調,後來,他移居澳大利亞,潛心於歷史,想來是要將這股正氣發揚光大,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他的作品:
白發魔女傳 冰川天女傳 冰河洗劍錄 冰魄寒光劍
草莽龍蛇傳 大唐游俠傳 彈指驚雷 飛鳳潛龍
風雷震九洲 風雲雷電 廣陵劍 瀚海雄風
還劍奇情錄 幻劍靈旗 慧劍心魔 劍網塵絲
江湖三女俠 絕塞傳烽錄 狂俠天嬌魔女 聯劍風雲錄
龍風寶釵緣 龍虎鬥京華 鳴鏑風雲錄 牧野流星
女帝奇英傳 萍蹤俠影錄 七劍下天山 塞外奇俠傳
散花女俠 武當一劍 武林天驕 俠骨丹心
舊派武俠宗師還珠樓主的
還珠樓主(1902一1961),本名李壽民,原名李善基,解放後改名李紅。四川長壽人。他生長在山高水深的四川,從小隨著父親宦遊,曾經三上峨眉,四上青城,大好河山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雖然只上過私塾,卻對佛道醫卜星象都有心得。17歲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19歲時隨母親移居天津,在《大公報》供職,兼作家庭教師。23歲進入軍界作幕僚。婚後為天津電話局局長秘書,兼寫京劇劇本。他的小說處女作《輪蹄》署名「還珠樓主」,自述奔波經歷和少年戀情,取唐代詩人張籍《節婦吟》「還君明珠雙淚垂」詩意。當時北方武俠小說十分流行,李壽民本人也很想把所歷的山水人物寫成筆記。約在1930年前後,天津的《天風報》缺少一個武俠長篇,他在人家鼓動之下,就以《蜀山劍俠傳》為篇名,一天天地寫下去,而還珠樓主的名頭也就開始響了起來。他的創作慾望因此高漲,再加上生活的壓力,他最多的時候竟同時為8家報刊撰稿,過足煙癮之後,指天劃地,滔滔而談,請人代錄出來,即為美文。日寇侵佔華北以後,日本人要他合辦刊物,他不答應,結果被抓去關了兩個月。出獄以後,生活十分困苦。抗戰勝利後,他再次到上海,正氣書局的陸先生勸他不要再涉足政界軍界,還是住在上海寫稿子,生活想來總是可以維持的。他於是住在上海老垃圾橋北面,一直寫到1948年。解放後,他於1956年在報上寫過關於神怪荒誕小說的公開檢討。後來任北京市戲曲編導委員會委員,寫了一些戲,還寫過小說《劇》。1959年他中風, 1961年3月去世。 還珠樓主代表了民國武俠荒誕怪異的一派,融合神話、志怪、劍仙、武俠於一體,進行高度哲理化、藝術化的想像發揮,尤其是各種劍仙神術、奇幻法寶,顯示了天縱奇才的大氣魄,為中國小說界的千古奇觀。對後世武俠作家影響巨大,幾乎無人可以企及,如台灣武俠泰斗古龍,就曾說到他受還珠樓主的影響頗深。 還珠樓主武俠小說共37種,。 《蜀山劍俠傳》、《蜀山劍俠後傳》還珠樓主代表作。以此為中心,構成了還珠樓主武俠小說的一個龐大系列,計有: 「蜀山劍俠正傳」——《蜀山劍俠傳》《蜀山劍俠後傳》《峨眉七矮》;「蜀山劍俠前傳」——《長眉真人傳》《柳湖俠隱》《北海屠龍記》《大漠英雄》;「蜀山劍俠別傳」——《青城十九俠》《武當七女》《武當異人傳》,「蜀山劍俠新傳」——《蜀山劍俠新傳》《邊塞英雄譜》,《冷魂峪》;「蜀山劍俠外傳」——《雲海爭奇記》《兵書峽》《天山飛俠》《俠丐木尊者》《青門十四俠》《大俠狄龍子》《蠻荒俠隱》《女俠夜明珠》《皋蘭異人傳》《龍山四友》《獨手丐》《鐵笛子》《黑孩兒》《白骷髏》《翼人影無雙》其餘還有:《萬里孤俠》《黑森林》《虎爪山王》《血滴子大俠甘鳳池》《征輪俠影》《力》《拳王》《黑螞蟻》《酒俠神醫》
溫瑞安的
港台武俠小說大師,馬來西亞華僑,詩人出身,在台灣大學中文系就讀時曾組織學生運動,在台灣坐過政治牢,後流亡東南亞各地,定居香港。溫瑞安以「武俠小說的文學化」為己任,文筆好得令人嘆為觀止。代表作有《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等。
他的作品:
白衣方振眉-龍虎風雲 長安一戰 朝天一棍 闖盪江湖
闖將 大俠傳奇 大宗師 刀巴記
刀叢里的詩 刀帝傳 短篇小說集 風流
黑火 紅電 寂寞高手 劍氣長江
江湖閑話 江山如畫 金血 驚艷一槍
絕對不要惹我 空手道 骷髏畫 藍牙
兩廣豪傑 綠發 亂世情懷 落日大旗
馬上上馬 逆水寒 七大寇之鋒將 七大寇之祭劍
七殺 凄慘的刀口 請借夫人一用 請你動手晚一點
群龍之首 人世間 乳房 殺楚
殺機 殺了你好嗎 殺人 殺人的心跳
殺人者 殺人者死 殺人者唐斬 殺手善哉
殺死雪山飛狐 傷心小箭 少年冷血 少年鐵手
少年追命 神醫賴葯兒 神州無敵 石頭拳
收拾 四大名捕打老虎 四大名捕斗僵屍 四大名捕會京師
四大名捕震關東 碎夢刀 台風 唐方一戰
天台 天威 天下有敵 天下有雪
鐵線拳 吞火情懷 溫柔一刀 西江月
俠少 逍遙游 小雪初晴 養生主
葉夢色 一怒拔劍 英雄好漢 戰將
宮白羽大師的
稍微上了點年紀的人大約都熟悉活躍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武俠小說作家宮白羽,
看過他所寫的《十二金錢鏢》、《武林爭雄記》、《偷拳》、《血滌寒光劍》、
《聯鏢記》等作品。他的武俠小說作品並被稱譽為「北派武俠小說四大名家」之一
�其他三家為鄭證因、還珠樓主(李壽民)、王度廬。
第一封寫給周作人的信,回函署名卻是周樹人
宮白羽原名竹心,筆名杏呆,1899年出生,山東東阿人。白羽是他專門為寫武
俠小說而起的筆名。他長於東北,辛亥革命後隨父遷入天津。1918年考入北京師范
大學,因父病故,家道中落,被迫輟學。為謀生計,他先後做過小販、小學教師、
郵遞員、報社校對等,有時身兼數職,「一個人干三個人的活兒」�宮白羽自述。
他非常喜好文學,尤其對「五四」以來的中國新文學作品愛不釋手。但他家境窘迫,
買不起書,就經常利用在郵局、學校、報社工作的機會偷偷讀書,或者借書來讀。
1921年初夏,他從報紙上發現了當時有名的大作家周作人的地址,便斗膽給周
作人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很簡單,除了仰慕之詞外,更多的是請教小說創作的方
法。在信末,他還開列出一大串書名,懇請這位知名學者能雪中送炭,借些書來給
他學習和閱讀。事後,他有些後悔不該如此冒失,對投寄出去的信也沒再抱什麼奢
望。想不到的是,一周以後,他竟然接到回函,隨後接到給他寄來《歐洲文學史》、
《杜威演講集》等十幾部書,還言明不必歸還。奇怪的是,信末署名不是「周作人」
而是「周樹人」。
這就是魯迅先生「1921年7月29日致竹心」的第一封信。
信寫了一封又一封,可惜未約登門卻撲了個空
周樹人何許人也,宮白羽原先一點也不知道。雖然他早就讀過魯迅先生的小說,
而且還曾把《狂人日記》一字一句地抄錄下來作為學習的樣本,卻還不知道周樹人
就是魯迅�宮白羽雙手捧著這封信和一本本夢寐以求的書。這意料不到的驚喜使宮
白羽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他一點兒也不了解周樹人先生怎麼會給他復信�
怎麼會給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寄來一打書�
當時,宮白羽是名郵遞員,經常騎著腳踏車到處奔波,起早睡晚地工作,所得
收入難以養家糊口。而且,這工作與他的愛好志向也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他很早就
想離開郵局,去干自己樂意乾的事。他立即給周樹人回了一封信,推心置腹地談了
自己的苦悶,並談了自己的計劃和決心。
信發出了,宮白羽又覺得言猶未盡,第二天又寫了一封信,表明自己決意辭去
原職繼續求學,投考高等師范學校。信中並附上自己以前寫的兩部短篇小說《厘捐
局》和《兩個銅元》,請求指正。並在信中大膽地詢問,可否上門去求教,當面表
示謝意。
兩封信發出後,他幾乎天天守在郵筒前,盼望迴音,……終於,過了兩個星期,
宮白羽又收到了魯迅先生給他的第二封信。信中除鼓勵他努力進取外,再次聲明書
是送給他的不必歸還。表示願意將他的兩篇小說推薦到《北平晨報》副刊發表。另,
可以在家中接待他。於是,他既未事先約定,也未打電話,就興沖沖地跑到位於西
直門內八道灣的魯迅先生家裡去了,不料撲了一個空,門口懸著一把鎖�宮白羽只
得在門上留下了一張紙條,表示對魯迅先生的問候。
魯迅先生指點迷津,推薦他讀兩位作者的作品
過了幾天,宮白羽又收到了魯迅先生給他的第三封信,信中並沒有責怪他,反
而對他的白跑一趟表示歉意,令宮白羽十分感動。
又過了一段日子,宮白羽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終於叩響了魯迅先生的書房。在
他眼前,魯迅先生身材並不高,特別顯眼的是唇上的一小撮胡須。他深深地給日思
夜想的魯迅鞠了一個90度大躬,誠惶誠恐地說:「我在您面前只是一個小學生,我
是懷著朝聖般的虔誠來聽取您的教誨的。」魯迅先生雙手把他扶起來,在藤椅上坐
下,微微一笑,說:「我不是聖,中國也沒有聖。魯迅只不過是一個姓魯名迅的平
常人,寫點兒平常的文章罷了,普通得很。」
在談話中,魯迅先生關心地詢問了他的生活。當宮白羽幾次懇求魯迅先生談談
自己的創作經歷和體會時,魯迅先生表示自己沒有什麼好談的,反而向他推薦和介
紹葉紹鈞�葉聖陶和落花生�許地山的小說,說葉紹鈞的《倪煥之》描寫小學
教師在當時動盪的生活中尋找光明的痛苦歷程,十分真實;說落花生的短篇小說
《綴網勞蛛》對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充滿了同情,兩部作品都不同凡響。魯迅先生
還答允一定把這兩部作品找來讓宮白羽好好學習,並在可能的情況下介紹他與兩位
作家相識。
以後,魯迅又與宮白羽通過幾次信,給他寄書看,幫助他修改稿子,並向各家
報社推薦。宮白羽也寫出了一些新文學作品。後來出版了小品集《燈下閑話》和短
篇小說集《片羽》、《心跡》等。
生活所迫寫起武俠小說,靠「無聊的文字」卻功成名就
正當宮白羽在魯迅先生的鼓勵下開始走上新文學道路時,接二連三的挫折,一
次次無情的打擊,使他的文學美夢成了泡影。他的老母及妻兒在回鄉探親途中,先
是遭到兵匪的搶劫,後又遇上日本飛機的轟炸,宮白羽返回了天津。是時,一家專
門出版武俠小說的出版社找到他,讓他寫武俠小說,並許以很高的酬金。宮白羽迫
於生計,無奈地拿起了筆。他在自傳體散文《話柄》中的「自序」中里寫道:「凡
是人總要吃飯,而我也是個人。」「一個人所已經做或正在做的事,未必就是他願
意做的事,這就是環境。環境與飯碗聯合起來,逼迫我寫了些無聊的文字。」這
「無聊文字」,宮白羽指的就是武俠小說。
可是大出宮白羽的意料之外,他的武俠小說卻一再暢銷,使他一發而不可收。
評論家葉冷曾撰文說:「宮白羽的武俠小說,故事外形盡舊,而作者的態度、思想、
文學技術,都是清新的,健全的。」「體現出大大超出武俠小說本身的一種藝術魅
力。」這恐怕也是宮白羽所始料不及的吧�
宮白羽雖然寫了不少暢銷的武俠小說,卻始終抱著強烈的自責,他曾一再表示:
「我對人生的態度是厭惡,我對創作的態度是厭倦。」「不窮到極點,我不肯寫稿。」
「這些無聊的文字能出版,有了銷場,這是今日華北文壇的恥辱,我可不負責。」
宮白羽深感辜負了魯迅先生對他的殷切期望,覺得無顏再見魯迅,就自動斷絕了交
往。
1939年,宮白羽用大量的稿酬所得在天津創辦了一個正華小學校,自任校長,
並親自為學生講授新文學。之後又自籌經費出版了一本自傳體散文集,名為《話柄》,
書中專門附上魯迅先生給他的書信的手跡,並在扉頁上題了一首詩:
彈鋏長歌氣倍豪,
淋漓大筆寫荊高。
爐邊沉醉無名姓,
萬古雲霄一羽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宮白羽曾出席了全國第一次文代會,先後任天津市文
聯委員,天津人民出版社特約編輯,天津市文史館館員等。1966年去世。
⑹ 金庸小說存在怎樣的藝術價值
金庸是中國新武俠小說最具代表性、也是成就最高的作家。
所以金庸不只具有最多的讀者,而且具有必需注重的、構成很深影響的文學價值。
⑺ 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分別指的是誰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仗義任俠之風,而武俠小說更是近代文學之中一個重要的流派。那麼近代武俠小說之中,四大宗師分別是誰呢?
梁羽生也是一代武俠的宗師,常常被稱為金古梁是近代武俠的三大家,梁羽生其實可以算是近代武俠風潮的開創者。梁羽生成名也比金庸,古龍要早,甚至金庸先生走上武俠創作的道路,寫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也與梁羽生有著不小的關系。梁羽生的代表作品有《萍蹤俠影》、《七劍下天山》等作品,是公認的金庸與古龍之後的第三人。
金古梁三人之後,誰是武俠世界的第四大宗師,卻存在爭議,一般被認為有可能進入第四大宗師的有兩人,其中之一為溫瑞安。溫瑞安也是近代著名的武俠小說作家,其代表作是《四大名捕》系列,也算是近代極有影響的一位武俠小說作者。
黃易是有機會進軍武俠小說四大宗師的另外一人,黃易的小說風格奇幻,描寫細致,其代表作品為《大唐雙龍傳》與《覆雨翻雲》,單以作品質量而言,黃易的作品直追前三人。但黃易的作品並不僅僅集中在武俠領域,所以其能不能算是一代武俠作家的宗師也存在爭議。
所以武俠小說的四大宗師,金古梁三人沒有爭議,第四人是誰卻缺乏一個能讓廣泛認可的答案,溫瑞安,黃易,甚至倪匡等等都有被提及,個人更喜歡黃易一些。
⑻ 新武俠小說新在什麼地方
60年代前後的香港,稱之為「武俠」的時代,並不誇張。那時候的武俠小說,被冠之為「新武俠小說」,而金庸、梁羽生被譽為「新武俠小說」的頂峰,一時「金梁」並稱,雄霸武林,到90年代而屹立不動。
「新武俠小說」新在什麼地方?相對傳統的武俠小說,它有什麼創新、變革?首先是手法的突破。金庸、梁羽生兩人對於傳統文藝相當熟悉,也非常了解「五四」以後的新文藝,以及西方文學。因而,傳統武俠小說那種簡單的敘事策略得到矯正,代之以復雜的、精緻的敘事角度、結構、語言等。新武俠小說塑造人物,注重心理深度,注重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在金、梁的某些作品中,甚至可以發現精神分析學的影響,寫出了潛意識對人的制約、支配。而且,講究文字,一方面繼承了明清的小說語言傳統,保持了獨特的中國韻味,另一方面又融合了「五四」以來新文學的語言質素,散發出濃郁的「現代感」。
其次,更重要的是,新武俠小說中表現出的是現代意識,而不是傳統武俠小說中那種僵化的、陳陳相因的觀念。例如對於「快意恩仇」觀的否定,對於狹隘的民族主義的否定,對於個性獨立的肯定,對於人道主義的張揚,等等,都令「新武俠小說」充滿著強烈的「現代色彩」。確如嚴家炎所說:「新派武俠小說是武俠文學史上的新階段。它突破了舊武俠小說內容上的種種局限,在根本精神上與『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一脈相承,異曲同工。它不但能夠存活在現代人中間,也已經證實贏得了現代讀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