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物理學來解釋金庸武俠小說
❶ 金庸小說里所有兵器
金庸武俠小說有一個出自道家哲學的基本思想:無勝有,柔弱勝剛強。順此邏輯發展,遂形成一種武器使用階段性的觀點:越到武功高強,越不依賴武器本身的威力。
打狗棒:丐幫幫主信物,通體碧綠;
玄鐵重劍:劍魔獨孤求敗之劍,後為楊過於劍冢取得,後贈與郭靖夫婦,鑄就屠龍刀和倚天劍。
聖火令:中土明教教主信物,在三十二代教主手中丟失,後三十四代教主張無忌從流雲三使手中奪回,是倚天中可抗擊倚天劍屠龍刀的唯一武器,聖火令上有波斯武功銘文;
血刀:《連城訣》中血刀老祖的兵器,鋒利異常,柔軟可纏於腰間。
還有鴛鴦刀 和金蛇劍可以介紹一下,但《鴛鴦刀》在許多年前看過,現在記不清了,只記得刀上有「仁者無敵」四個字,是雙刀,由夫妻同使。金蛇劍是金蛇郎君夏雪宜之武器,後袁承志得,不過《碧血劍》只看過半本,無法說得更詳細了。金庸書中的人物多是靠武功取勝,武器是次要的,古龍的書只看過幾本,不敢妄言。傳統武俠和魔幻武俠(像《風雲》)有很大區別,魔幻武俠更注重武器。
倚天劍:峨眉派前掌門滅絕師太所有,後被毀。屠龍刀;明教之金毛獅王謝遜所有。(出自金庸作品『倚天屠龍記』)小李飛刀:刀出無痕,例無虛發。為李尋歡之成名兵器,在『江湖兵器譜』上排名第三。日月雙環:為上官金虹之成名兵器,在『江湖兵器譜』上排名第二。無敵棒:為無敵老人之成名兵器。『江湖兵器譜』上排名第一。(出自古龍作品『多情劍客無情劍』)
屠龍刀:此刀特點是鋒利厚重,非常人玩得起。這種笨重傢伙不適合跨在腰間,只合背在身後。且此刀還不是誰都能用得,非謝遜狀的大漢用絕對不能顯示出其大氣。按書中線索,此刀是由楊過的玄鐵重劍加上西方精金合煉而成的兩柄利器之一,雖然名為屠龍,但在書中其最常用的功能競是被用來砍樹,可謂過也。
倚天劍:這劍可不是一般的劍。理論上它可以砍斷任何屠龍刀外的金屬物體。婦女同志用這劍來殺雞是最好的,不至於一劍不死;但書中倚天劍殺的最多的卻是人,可謂不祥之物。還有就是在劍中藏有整整一部《九陰真經》,真不知道黃容是怎麼給塞進去的。
玄鐵重劍:是金庸小說中頭號神秘人物獨孤求敗之物,後幾經轉手到了楊過手中,楊過後來又送給了郭黃兩人。沒這柄玄鐵重劍還就沒有〈倚天屠龍〉這部小說,我們應該向獨孤先生致敬。至於玄鐵重劍融成倚天屠龍有一個小小的技術性問題:屠龍刀是烈火不融的,那玄鐵重劍為什麼就能給化了?是溫度不夠嗎?〈倚天〉書中吳勁草用小土高爐接好了屠龍刀,按照煉鋼的技術要求,如果燒的上好焦碳,在鼓純氧,可以達到煉鋼的溫度(3000度以上)可這樣又出現新的問題:在這樣的溫度下,土高爐就要先化了。黃蓉能融化玄鐵重劍而小高爐又能平安無恙,這種技術如果在50年代被發掘整理出來,實中國之幸也。
打狗棒:丐幫,一個被用濫了的名字。有丐幫就必須要有打狗棒。打狗棒到底是何等材料製成恐怕沒人知道,個人認為是屬於高分子復合材料之類。因為,打狗棒輕且結實,刀砍不斷,而且呈現碧玉色,材料中只有復合材料才能做出這種東東。至於這種東東何以成為丐幫的寶貝,恐怕是上帝宇航員的傑作。
歐陽鋒蛇杖:能將活物用於兵器,在金庸小說中不多見。歐陽鋒外號西毒或者老毒物(高手專用),自然讓人聯想到毒蛇。他也獨辟蹊徑的將兩條最毒的蛇放在其專用兵器上。蛇毒自然沒什麼話好說,這兩條蛇的過人之處還在於其防暈能力,估計是禁受過這方面的特殊訓練。
黃葯師玉蕭:把兵器和武器結合起來,金庸不是首創。但我敢打賭,在用蕭做武器的高手中,黃葯師的藝術修養應該是最高的。這玉蕭還真不是一般的人能用的起,倒不是說價值如何,而是要舉起來吹幾時辰的這份膀子勁。還有,冬天千萬可別用,以免得關節炎。
鰲拜匕首:天下估計找不到這柄匕首割不斷的物事,至少在康熙年間是這樣的。就連小寶的同樣取自鰲拜的寶衣也擋他不住。鰲拜也太託大,仰仗自己滿清第一勇士的武工竟然讓這么好的東東躺著睡大覺。如果他能隨身攜帶著這寶貝,咱們現在的歷史書恐怕得改寫。
君子淑女劍:稍微有點物理常識的人看到書中兩柄劍能自動合在一起就知道這一定是磁化的作用。楊過和小龍女不知道這樣的道理,因為當時還沒物理學。不過這兩劍的名字起的真是好,是江湖中各色俠侶夢寐以求的物事,好比現在的小情人們常穿的「情侶衫",道理是一樣的。
東方不敗的綉花針:能將綉花針用的如此殺人不見血,除了東方不敗外,還應該有剛出衛校的小護士。她們手中的注射器針頭也不是好玩的,讓你挨扎後還叫扎的好,這份功力連東方不敗都得甘敗下風。
鴛鴦刀:本來,以鴛鴦刀這么小部頭的書中是不會出現什麼神兵利器的,關鍵是在於鴛鴦刀上的「仁者無敵」四個字。就是因為這四個字讓我想到了周星星在國產007中用過的那把上刻「民族英雄」的玄鐵菜刀。反正都是刀,且都有四個字,所以估計這把鴛鴦刀也不會差了!
1、刀 (16)
大青 綠波香露刀 鋸齒金刀 冷月寶刀 潑風大環刀 屠龍刀 屠牛刀
仙都戒殺刀 小青 修羅刀 血刀 雁翎刀 銀弧刀 鴛鴦刀 紫金八卦刀
紫金刀
2、劍 (15)
白虹劍 白龍劍 碧水劍 黑劍 君子劍 墨劍 金蛇劍 凝碧劍 淑女劍
駝劍 吳鉤劍 玄鐵劍 倚天劍 真武劍 紫薇軟劍
3、棍槍(9)
打狗棒 哭喪棒 黃金杵 懷杖 金剛杵 鹿角杖 青銅杵 降魔杖 銀管
4、鞭 (9)
鱷尾鞭 劍盾珠索 金鈴索 金龍鞭 靈蛇短鞭 軟紅珠索 蟒鞭 柔絲索
蠍尾鞭
5、暗器 (42)
背弩 碧磷針 冰魄銀針 蟾蜍毒砂 穿心針 毒蟾砂 毒蒺藜 斷魂蜈蚣鏢
飛蝗石 飛燕銀梭 芙蓉金針 附骨釘 附骨針 黑血神針 回龍璧 極樂刺
金錢鏢 金蛇錐 煉心彈 梅花鏢 琵琶釘 破甲錐 菩提子 七絕針
七星釘 青蜂釘 青竹鏢 天王補心針 鐵蒺藜 鐵蓮子 鐵菱 鐵菩提
透骨錐 蚊須針 無形釘 無影神針 蠍尾鏢 袖箭 玉蜂針 棗核釘
子午透骨釘 追命毒龍錐
6、雜門 (27)
白金點鋼娥媚刺 鑌鐵點鋼穿 鑌鐵判官筆 點穴橛 獨腳銅人 鱷嘴剪
毒針環 鋼盾 鶴嘴筆 金絲掌套 金蜈鉤 爛銀虎頭鉤 爛銀小筆
雷公轟 雷震擋 輕盾 閃電錐 石沉大海 鐵槳 鐵靈牌 鐵琵琶
五行輪 西瓜流星錘 葯鋤 陰陽扇 陰陽雙刃 招魂幡
❷ 如何寫一個物理風格的玄幻小說
建議你去看《量子江湖》
書里描述的新武學,並不是玄幻修仙之類的奇門異術,而是完全秉承了從《七俠五義》到還珠樓主到金、古、梁等大師建立起來的武學框架,並在此基礎上利用現代科學理性思維脫胎換骨而出一套全新的武學體系。
在故事的設定中,武學在一千多年裡已經由歷史上幾位劃時代的武學大師,例如達摩祖師、黃裳、黃葯師、張三豐等建立起了一個經典嚴密的框架,武學界稱之為「黃裳——張三豐」體系。黃裳第一個解釋了內力的來源,張三豐則用三個公式量化了所有的武功招式。這些武學大師雖然歷史上確有其人,但是更多的還是借鑒了他們在金庸小說中被重塑的形象。
「黃——張體系」幾乎完美地涵蓋了各門各派的武功,只有極少數的武學現象無法被納入這個體系,最有名的三樣就是武林史中被廣泛記載的降龍掌法,六脈神劍和凌波微步。這一構思顯然是借用了現代物理學中的量子力學的發展軌跡。三種武功的名稱則引自金庸的名著《天龍八部》。
當世最好的武學家都企圖通過對黃張體系縫縫補補來把那三種武學現象包容進去,卻都失敗了,直到小說的主人公周遠另闢蹊徑,創立了一種全新的武學理論——量子武學。
量子武學的誕生揭開了《量子江湖》的序幕,但是新武學的崛起卻遠不止於此。小說一開始就不斷暗示,另一種和黃張體系不同的「相對武學」其實早就在魔教里傳承,朝廷過去十幾年裡也一直進行著秘密的研究。
武林後來還相繼出現了「弦武學」、「超弦武學」,「暗武學」等等……產生了許多全新的強大的武功。第五部《思過崖》里,十二年一度的華山論劍在朝廷和江湖各派勢力的明爭暗鬥中舉行,華山之巔也成為了所有這些武學一較高下的大舞台。
然而《量子江湖》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其武學的發展並沒有僅僅止步於新理論、新招式的邏輯演進和呈現,而是從頭至尾保留了對武學本身何去何從的一個懸念。隨著故事的深入,主人公們將開始意識到一個關於自然力和這個世界的更加本質的終極命題……
❸ 金庸,瓊瑤小說的特點
瓊瑤就是
不現實,太片面
❹ 在武俠小說里武功被廢是什麼概念
在武俠小說中,"武功被廢"是指一個武功高強的人突然失去或被削弱了他們原本擁有的武功技能。這個概念通常用來描述一個武術高手因為某種原因而失去了戰鬥力或無法再使用他們原有的武術技能。
在武俠小說情節中,武功被廢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 喪失內力:內力是武俠世界中的一種能量,對武術技能的施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武功高手的內力被破壞、廢除或喪失,他們將無法再使用他們原有的武學技能。
2. 傷勢過重:戰斗中,如果一個武功高手遭受到嚴重的傷勢,可能會導致他們的武功被廢。這種情況下,他們的身體可能無法再承受施展武術技能所需的體力和靈活性。
3. 遭受重創或削弱:某些情節中,主角可能會遭受到敵人的奇襲或陷阱,導致他們的武功受到打擊或削弱。這可能是他們的對手精心策劃的,目的是削弱主角的實力,製造戲劇沖突。
"武功被廢"的概念經常出現在武俠小說中,為故事增加了緊張和刺激的情節發展,也為主角提供了克服困難並重練武功的機會。
❺ 原創 武當輕功「梯雲縱」,左腳踩右腳,理論上就能上月球嗎
梯雲縱,是金庸武俠小說道家門派武當派的絕世輕功絕學。金庸小說中,凌波微步、踏雪無痕和梯雲縱三大輕功絕學。三大輕功絕學,各有所長,而尤以梯雲縱孝唯最為絕妙。如今,這一武當絕學在很多武俠游戲和文學作品中,也成了一項標志性輕功技能。
提到武當輕功梯雲縱,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左腳踩右腳」,並且有人煞有介事地用理論,綜合了物理學、動力學各種學問分析了「左腳踩右腳」如果不受人體內力、高空生存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理論上是可以登上月球的。
那麼武當輕功梯雲縱真是「左腳踩右腳」嗎?理論上真的可以登上月球嗎?
事實上,在金庸的原著小說中,對於武當輕功梯雲縱並沒有其原理的描述,更沒有所謂的「左腳踩右腳」。
梯雲縱輕功,張三豐的三弟子,武當七俠之一的俞岱岩曾經用過,在他救一個老者時候「當即縱身高躍,一轉一折,在半空中伸下手來,抓住那老者的發髻一提,輕輕巧巧地落在一旁」。旁邊人目睹了他這手上乘輕功,盡皆吃驚。一白袍客問道:『這一手便是聞名天下的梯雲縱么?俞岱岩見其識得自己的功夫,暗自一驚,又為武當派功夫名震天下而自豪。
俞岱岩在和天鷹教交拿缺手時候,又展示了神奇的梯雲縱武功,「俞岱岩身在半空,帆船上升,他變成落到了船底,危急中提一口真氣,左掌拍向船邊。一借力,雙臂急振,施展『梯雲縱』輕功,跟著又上竄丈余,終於落上了帆船船頭。」
張無忌作為張三豐最為寵愛的徒孫,自然也得了梯雲縱真傳,「眾人驚呼聲中,只見張無忌抓著圓音高大的身軀微一轉折,輕飄飄地落地。六大派中有七八個人叫了出來:『武當派的梯雲縱』!』
從金庸小說中,對梯雲縱輕功的描述可見,「梯雲縱」只不過是一門很厲害的輕功,並沒有說左腳踩右腳就能持續上升。不僅梯雲縱不是靠左腳踩右腳,而且在金庸的所有作品中,也沒有這種理論的武功。
那麼「踩自己的腳上升」這個輕功是憑空冒出來的嗎?也不是,雖然金庸小說中沒有,但是在其他武俠作品裡,這種略顯滑稽的反物理功夫倒是確有出現,類似踩自己腳跳起來的說法曾出現在單田芳老師的評書中,並且在梁羽生、溫瑞安、古龍等武俠小說作家的作品中也有這樣的描述,比如在消慎辯古龍的《英雄無淚》中:」小高沒有被她拖下去,反而又向上拔起,以右腳墊左腳,借力使力,又向上拔起丈余」。這時候,一個嘶啞的聲音冷冷地說:「朋友,你的功夫很不錯,要練成『梯雲縱』這一類的輕功也很不容易,如果年紀輕輕的就死了,實在很可借。」
原來「左腳踩右腳」的梯雲縱並不是金庸所創,古龍先生才是始作俑者。
道友們,您們相信武當的輕功「梯雲縱」嗎?對於它「左腳踩右腳」您認為符合理論邏輯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