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武俠小說 » 武俠小說劉備的絕招是有容乃大

武俠小說劉備的絕招是有容乃大

發布時間: 2025-02-07 00:05:16

㈠ 《三俠五義》

自從讀上武俠小說後,有一部堪稱中國武俠小說鼻祖的書絕不能錯過,那便是《三俠五義》,最初還是從說書藝人石玉昆說唱的《龍圖公案》及其筆錄本《龍圖耳錄》編成的,和《水滸傳》相似的是,感覺也是一部集民間故事的大乘之作。

直至今日,剛剛把第120回讀完,微信讀書顯示,花了25個小時。

比起現代武俠,老祖宗《三俠五義》有它獨到的地方,當然也有不足,在這里僅以我對武俠的接觸,談一談《三俠五義》這本書。

如果《水滸傳》也算武俠,那便是我讀過的第一本武俠,除此之外我讀過的武俠有金庸全系列武俠、古龍小部分武俠、溫瑞安的《逆水寒》、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當然,各有特點。不過今天的重點是《三俠五義》,比起金庸古龍等現代武俠來,《三俠五義》同樣讓我愛不釋手,第一時間讀完了。能讀完的就是好書,這本身就是一種評判標准。

不同點有很多,《三俠五義》描寫的是宋朝仁宗時代的故事,相對《射鵰英雄傳》同樣表現宋朝時代,由於作者的年代不同,《三俠五義》讓我感覺真的置身於古代。同樣的民間疾苦,同樣的人微命賤,《三俠五義》中展現出來的更貼近當時的生活。老百姓也更期待有包公那樣的清官和三俠五義那樣的俠士能解圍扶困、救民於水火。

越是古老的書越有荒誕不經的事,那是古人對神明的一種敬仰,也是對很多解釋不了事情的解釋,就小說的可讀性而言,荒誕的事情會降低小說的說服力,雖說本來就是虛構的東西,但是以鬼神來解釋,就毫無真實性可言了。有些科幻小說也是虛構,但是人家硬科幻,什麼都可以用物理來解釋,還挺難反駁的,那便是作者的水平了。

《三俠五義》中有很多荒誕之事,比如狐狸精報恩,比如開封府三寶,更有鬼神伸冤,白日斷陽夜間斷陰等等說法,這些東西就顯得不那麼合理了,可能是古代小說的某些需要也說不定吧。

故事主線脈絡清晰,從包公進京趕考到定遠縣上任,然後陞官開封府,各種伸冤斷案,救國母,翻二十年前狸貓換太子舊案,鍘龐昱,斗龐太師。期間受到俠客展昭的很多幫助,包公向皇帝推薦展昭,皇帝見識展昭本領後封展昭為四品帶刀護衛,並且封為御貓。而御貓犯了老鼠的忌諱,有一位叫做錦毛鼠白玉堂的俠客心高氣傲,覺得御貓讓五鼠失色,便展示本領,然後引發五鼠鬧東京,最終五鼠全部歸為包公門下,同包公一同翦惡鋤奸。後半部分包公的戲份漸漸減少,俠士們行俠仗義,抓採花大盜花蝴蝶、斗馬強、掰倒朝中權貴馬朝賢,最後發現襄陽王陰謀,俠士們同心協力除奸王。

如果說《三俠五義》這部講群俠的故事需要一個主角,自然非包公莫屬,黑臉包公乃星主下凡,生的一臉鐵面無私的黑臉,剛正不阿,從小聰慧,一舉高中當了清官,不畏權威與民做主,這當然是當時老百姓所盼望的父母官,可惜要是沒了展昭的多次相救,早就不知死多少回了,哪裡還能有後面的包公?

公孫策是個智者,特別是電視劇《少年包青天》裡面對公孫策的描寫,似乎是包公一般的人物,而在其出處《三俠五義》中,除了出場時暗訪與弄了三口御鍘外,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也不多,這個人物的重要性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三俠者,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氏兄弟,南俠活躍在前半部分,北俠出場時書已過半,雙俠丁氏兄弟為孿生兄弟穿插在故事中,雖然丁兆蘭丁兆蕙性格不同,少一個似乎也不太會有太大影響。

五義為五個有特異功能的五個結義兄弟組成的好漢,老大鑽天鼠盧方為人仁厚,感覺和三國演義中劉備的性格類似;老二徹地鼠韓彰能打毒鏢挖地雷,為人忠義;老三穿山鼠徐慶能探山中十八孔,卻是李逵一般的莽夫,倒和趙虎性格頗為類似;老四翻江鼠蔣平好一身水上功夫,又有智謀,也是書中寫的最詳細的俠客,故事最多,在我看來,此人光輝在最有名的白玉堂之上;老五錦毛鼠白玉堂,少年氣盛,性情高傲,仗義疏財,打抱不平,性格頗為復雜,是最像人的一個人物,也是全書劇情發展的重要角色,也是唯一犧牲的大俠。

另外還有黑妖狐智華、小諸葛沈仲元、小俠艾虎,與南北雙俠合稱七俠,有人改編《三俠五義》為《七俠五義》也是為此。智華、沈仲元、艾虎都出現的較晚,卻都是極為出類拔萃的人物,智華的睿智、小諸葛的智謀、艾虎的少年性情,雖然出現在後半部分,倒顯得比南北雙俠更讓人難忘了。有意思的是,整部書中包公就一件案子沒有查清真相,便是智華偷取國寶,艾虎出首,掰倒馬朝賢的事。

受影視劇的影響,開封府四大勇士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也是非常牛逼的人物,可在《三俠五義》中,四勇士只在前期登場,收服五義後就基本沒四大勇士什麼事了,而且除了愣爺趙虎的描寫稍多,其他三位基本沒什麼特點,都是共同出現,沒什麼重大事跡,若不是影視劇,王朝馬漢張龍實在讓觀眾留不下多少印象。古典小說有一大特點便是配角人物中總會有一兩個是搞笑人物,這樣的人物一出場便可以緩和整個劇情緊張的氣氛,這個趙虎爺我看就是《三俠五義》中的搞笑人物之一。

龐太師是前半部分的大反派,龐昱、花蝴蝶、馬強、馬朝賢也是主要的反派人物,後面還有大boss襄陽王。《三俠五義》中反派人物寫的並不出色,不是傻就是蠢,被正面人物弄的團團轉,龐太師做壞事,害包公,手段卑鄙,卻又十分弱智,還能在請客吃飯的時候來上一盤河豚讓大家都中了毒,這樣的反面人物實在難以與正面較量,根本沒多少懸念,幾乎一點勝算都沒有。龐昱、花蝴蝶、馬強、馬朝賢這些壞人,壞的很實在,沒什麼理由,就是想做壞事滿足自己私慾,我朝中有人啊,你有本事來掰倒我啊?一點遮遮掩掩都沒有,這樣的壞人,遇到剛正不阿的包公,不就是找死么?襄陽王在《三俠五義》中形象還不豐滿,故事也沒結束,等讀完續書《小五義》後再來評判一番吧。

看過裡面的很多案子,老百姓真是苦,平平安安活到老真不容易,人太容易死、太容易犯罪。出門在外的書生,很容易遇到個黑店,然後要不是俠客幫忙,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書裡面的黑店太多,只要是開客棧的,劃船的,基本上就沒什麼好人。如果是小妾,那基本就是要在外面勾搭男人的。而犯罪的理由往往很簡單,見財就想殺人。也可見當時的社會,犯案被抓的概率其實並不高。既然犯罪成本那麼低,何不暗戳戳地撈上一把?

有好人就得有壞人,壞人死盡了故事也寫不下去了,有意思的事《三俠五義》中壞人標簽貼在臉上,誰好誰壞完全不用思考,一看便知,而且壞人就是壞,壞事全是壞人做的,如果說需要個理由,那人家本來就是個反面人物,反面人物不做壞事怎麼行?就如包公在斷案時,看到人家不像個壞人,那就不是個壞人,看到人家不像個好人,那就不是好人。哪像現在,無間道,碟中諜,不到最後誰知道誰是好的,誰是壞的?

對於男女婚姻,《三俠五義》也有很多的描寫,基本符合當時人的愛情觀,不像金庸寫出來的自由戀愛,武俠中寫盡各種感情糾葛。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成婚都非常草率,到了結婚年齡,對方看得過去,秉明父母後就可以結婚了。女人的地位實在不高,也反應了當時的生活實際。書中幾乎沒有愛情描寫,那不是重點,愛情不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倒是臣子之忠、子女之孝、兄弟之義表現頗多,也是當時社會所弘揚的品德。

作為武俠小說的鼻祖,《三俠五義》有關武功、江湖勾當的描述應該是首創,現在看來很是平淡,卻對後世武俠產生了非常濃厚的影響,比如點穴、暗器、劍訣、刀法、輕功、提縱、斷魂香、百寶囊、千里火、夜行衣、水靠、皮臉面具等等。誰說金庸古龍關於這些俠客們的描寫中,沒有用到這些東西呢?

當時的俠客也是人們的願景,行俠仗義、遊山玩水、揮金如土、結交友人,那也許就是當時人們所嚮往的生活吧。金庸小說中除楊過在等待小龍女十六年裡有行俠仗義、劫富濟貧的具體描寫之外,其他主人公似乎這樣的經歷並不多,畢竟全部都在跟著主線走,哪有閑時間去行俠仗義?而《三俠五義》中行俠仗義就是主線,不管是哪個俠客,一路上總會遇到各種不平事,然後救出好人懲罰壞人,那才真的像個俠客。這點上,我很是喜歡,盡管配角太多,看過就忘,但那才是一個個真正的俠客,不是么?

㈡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是什麼意思

凡是成為英雄的人,都有偉大的志向,胸中蘊藏著精良計謀,他們都是具有能夠容下宇宙的胸懷,吞吐天地的志氣的人。

出自元末明初的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正是膾炙人口的曹操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原文如下:

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

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曰:「大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聖人言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

譯文如下:

曹操說:「能叫做英雄的人,應該是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人。」玄德問:「那誰能被稱為英雄?」曹操用手指指玄德,然後又自指向自己,說:「現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使君和我(曹操)兩人而已!」玄德聽到這句話,吃了一驚,手裡拿的筷子和勺子都不禁掉在地上。

這時正好大雨傾盆而下,雷聲大作。玄德才從容的低頭拿起筷子和勺子說:「因為打雷被嚇到了,才會這樣(指筷子和勺子掉在地上)。」曹操笑著說:「大丈夫也怕打雷嗎?」玄德說:「聖人聽到刮風打雷也會變臉色,何況我怎麼能不怕呢?」將聽到剛才的話才掉了筷子和勺子的緣故輕輕的掩飾了過去。曹操才不懷疑玄德。

(2)武俠小說劉備的絕招是有容乃大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曹操:

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後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後,病死於洛陽。

形象上是一個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典型。但小說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惡德的同時,又充分表現了他作為一個奸雄的才智與膽略,他具有卓然超越於董卓、袁紹等人之上的政治遠見和政治氣度。他深通兵法,善於用兵,施謀用策,以弱勝強,先後消滅了除劉備、孫權以外的大小軍閥,統一了大半個中國。人生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劉備:

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再奪漢中。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為替關張二人復仇發兵出擊東吳,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因此慘敗使漢國元氣大傷。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熱點內容
黑岩網小說全能真修狂少林峰 發布:2025-02-24 04:33:55 瀏覽:750
普通人男主的古代小說 發布:2025-02-24 04:22:51 瀏覽:681
諸葛青雲武俠小說鐵板銅琶 發布:2025-02-24 04:22:40 瀏覽:22
女主現代重生大學小說 發布:2025-02-24 04:14:46 瀏覽:778
好時間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2-24 04:13:22 瀏覽:348
男主穿越後有病的修真小說 發布:2025-02-24 04:10:23 瀏覽:922
郭靖喜歡的武俠小說 發布:2025-02-24 03:59:33 瀏覽:149
大唐李世民混亂後宮小說 發布:2025-02-24 03:55:05 瀏覽:976
楊逍的綜武俠小說 發布:2025-02-24 03:55:03 瀏覽:343
孟瑤的女主小說 發布:2025-02-24 03:55:00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