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武俠小說
Ⅰ 金庸的三部曲順序
順序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它們三個被稱為「射鵰三部曲」。
「射鵰三歷笑部曲」是當代著名作家金庸著作分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三部武俠小說的合稱。因三部小說在情節上有承接關系,故有此名。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中期武俠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品,它的發表確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
《神鵰俠侶》著於1959年,是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神鵰俠侶》的重心在於「兒女」亦即「性」或者「情」。
《倚天屠龍記》著於1961年,是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故事發生在距《神鵰俠侶》百年之後,改歷以元末群雄紛起、江湖動盪為廣闊背景,劇情圍繞兩樣兵器屠龍刀和倚天劍展開,敘述武當張翠山之子張無忌的江湖生涯。
第一部曲:
《射鵰英雄傳》又名《大漠英雄傳》,這部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及其內在可能性、必然性來設置情節,從而使這部說達到了事雖奇人肢殲含卻真的妙境。
第二部曲:
《神鵰俠侶》的重心則在於「兒女」亦即「性」或者「情」。金庸的作品大多是通過對感情的處理與描寫,並通過這一范疇來賦予其筆下人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性情中人」。
而情之為物,掩映多姿,復雜萬狀,就增加了作者寫作及讀者閱讀的巨大的熱情與興趣。如許不同的性情,不同的人物,構成了金庸作品的跌宕風流的世界,從而激起了讀者的無窮的回盪與思悟。
第三部曲:
《倚天屠龍記》故事發生在距《神鵰俠侶》百年之後,以元末群雄紛起、江湖動盪為廣闊背景,劇情圍繞兩樣兵器屠龍刀和倚天劍展開,敘述武當張翠山之子張無忌的江湖生涯,主要是明教和中原武林之爭及起義軍和朝廷的對抗。
少年張無忌因緣際會練就一身蓋世武功,以天下人嘆服的武力和無可替代的人格力量,統領群雄,故事同時展現武林眾豪傑的質朴豪情和形態各異的精神風貌,展現其不可替代的人格力量。
Ⅱ 金庸的「射鵰三部曲」是指哪些小說
金庸先生的「射鵰三部曲」指的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
「射鵰三部曲」當代著名作家金庸《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三部武俠小說的合稱。因三部小說在情節上有承接關系,故有此名。以下分別介紹這三部作品。
《射鵰英雄傳》是1957年香港《商報》出版的武俠小說,作者是金庸。
該書主要講述了郭靖背負著家恨國仇闖入江湖,在紅顏知己黃蓉的幫助下通過無數歷練,最終成長為「俠之大者」的民族英雄的武林故事。
《神鵰俠侶》是金庸所著的武俠小說,作於1959年。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二部,現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上承《射鵰英雄傳》,下接《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創作上的一個里程碑。
《倚天屠龍記》是武俠小說家金庸1961年所著的長篇小說,「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故事時間前後跨度一百年,以元末群雄紛起、江湖動盪為廣闊背景,劇情圍繞兩樣兵器屠龍刀和倚天劍展開。
Ⅲ 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之間有什麼聯系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三部武俠小說合稱「射鵰三部曲」,是當代著名作家金庸著作。三部小說在情節上有承接關系。
《射鵰英雄傳》最初連載於1957至1959年的《香港商報》,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盡情頌揚了質樸厚道的平民英雄郭靖,在蒙古長大的漢人郭靖,不願做大將軍、大元帥和金刀駙馬,而冒險出走南歸,並與黃蓉共同死守襄陽重鎮,協力擊退蒙古的圍攻。
(3)三部曲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
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
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
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 。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
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
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