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有關華山
㈠ 當年華山論劍的人是誰
華山論劍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俠肆滑野小說《射鵰英雄傳》。
原意是華山比武,引申為公開的比試或學術爭鳴。
①比試各方都是高手 ②公正較量,不耍陰謀。
中文名
華山論劍
來源出處
《射鵰英雄傳》
原意
華山比武
引申
公開的比試或學術爭鳴
典故出處
金庸武俠巨著《射鵰英雄傳》之中第一次「華山論劍」,「東邪」黃葯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五裂喊人在華山頂上鬥了七天七夜,爭奪《九陰真經》。最終王重陽擊敗四人獲勝,統稱「五絕」。
第二次「華山論劍」,王重陽已逝,郭靖少年英傑剛過二十歲,接黃葯師讓褲、洪七公三百招不敗。黃葯師、洪七公便默認郭靖天下第一。歐陽鋒雖然武功卓絕,黃葯師、洪七公都難以勝他。可他因為練了假的《九陰真經》,全身筋脈逆轉。黃蓉伶牙俐齒,最後將歐陽鋒給說瘋了。至於「南帝」段智興因為出家,法號「一燈」,早已看破名利,故沒有參與這次論劍。
在小說《神鵰俠侶》中,「華山論劍」又一次被提及。當年「五絕」中僅存二人感嘆世間人才凋零。重定「五絕」,為:「東邪」黃葯師;「西狂」楊過;「南僧」一燈;「北俠」郭靖;「中頑童」周伯通。
㈡ 金庸小說中華山論劍有幾次每次誰是第一
金庸小說中華山論劍一共有兩次。第一次論劍是由王重陽奪魁,第二次華山論劍是由歐陽鋒奪魁。
這五個人,可以說是密切相關的五個人。而且除了一燈大師和其他四人沒有太大的關系外,其他四個人差不多可以算是一家人了。黃葯師是郭靖岳父、楊過是郭靖侄子、周伯通是郭靖義兄,一燈大師雖然和這些人不是一家人,但是也和他們三個人中的任何一位關系非淺,所以,很多讀者朋友認為第三次華山論劍不過是一次關系戶的盛宴而已!
所謂第三次華山論劍,在金庸先生筆下沒提過,他只寫了兩次華山論劍。這五個人相互可說是關系戶,但不可否認,這五個人的武功是當時高手的代表。而且金庸先生在《神鵰俠侶》結尾處也否認了。
㈢ 為什麼武俠小說中,常描寫「華山論劍」
首先,官府沒有控制華山,其次,華山距離中南山更近,第三,因為華山山腳靠近中華文明發源地黃河,且華山位於中國大地中部。
顧名思義,華山是華夏的山,是中華的山。王重陽等人是英雄,也是華夏的血脈。王重陽建議在華山進行劍術比武。無論英雄有多遠,都不會有異議。華山不僅與武功有關,而且與道德品格有關。王重陽在功夫上僅比其他四位大師略高一點,但他的性格是他能當老大的關鍵。實際上,華夏的孩子們一直繼承著良好的道德風尚。
綜合以上三點來看,天下英雄比武論劍的最佳道場,自然就得選在華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