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武俠小說復興
『壹』 中國的武俠小說最早的起源是什麼時候
咱們先來看看武俠小說起源在什麼時候。一般認為,中國最早的武俠小說是唐人傳奇中的《虯髯客傳》、《紅線》、《聶隱娘》、《昆侖奴》等古典文學作品,再往前與武俠能掛上鉤的就是漢人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游俠列傳》了。
上面所說的是武俠小說的起源,大家都知道,小說是作為一種載體存在的,而武俠小說的載體就是「俠義精神」,那麼新的問題就引出來了,「俠義精神」起源於何時?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到墨子。
何也?我們不妨先來看墨子生存的背景,任何一種文化或者精神的產生,都與其生存的環境休戚相關。
墨子所處的正是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的時期,諸候爭霸,群雄並起,為了消除當時「國之與國相攻,家之與家相篡,人之與人相賊」的混亂局面,墨子提出了著名的「兼愛」、「非攻」思想,提倡要「愛人若愛其身」、「興萬民之利,除萬民之害」等主張,創立了代表最低民眾利益的墨家學派,並身體立行,以身作則,奔走天下。
毛澤東說:「墨子是一個勞動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聖人。」墨子比孔子高明在何處?
有這樣一句話說孔子和墨子:「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意思是說孔子與墨子因濟世而奔走天下,一個連席子都沒睡暖,一個才生著火,煙囪剛冒煙就又要出發了,可見他們忙到了什麼程度,也足見聖人之風范。這里除卻儒墨兩家的思想不談,單從兩人游說天下這事而言,也有著巨大的區別。雖說兩人遊走於諸國其本意是相同的,都是為救民於水火,但孔子出行的排場和行頭絕對要比墨子來得隆重得多;墨子則不同,他提倡勤儉,一身粗衣,一雙草鞋,用現在的話說,比農民還土。但是,他每次出國,在進行「國際性談判」後,總能救回許多百姓的性命,這可是實打實的功績!先秦時期的諸子往往大多是光說不練的,而墨子則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諸如此類的例子很多,這里就不再贅述。
我這么說,並非想證明諸子中唯墨子為俠,非也。我講上面這些話,只為證實一點,墨子是俠義精神的倡導者和傳倡者。墨子說:「任,士損己而益所為也。」這個「任」就是「俠」的意思,大意是說,俠,就是犧牲自己的利益而使自己的作為有利於他人。
墨子生平幾次出國,以拯救蒼生為己任,為阻止楚國攻宋,他隻身犯險,穿一雙草鞋徒步行走十天十夜,終使一場干戈平息,使兩國百姓免於塗炭,誠可謂俠肝義膽,義薄雲天!他指出:「任,為身之所惡,以成人之所急。」說俠就是要行俠仗義,除暴安良,濟世而不顧自己的利益。他教導弟子,大多數人的利益比自己的生命更加重要,必要時可以犧牲自己而顧大義(註:這里所說的「義」,是指「利」)。他說:「義,志以天下為芬。」要把天下百姓的利益看作是分內之事。
這就是兩千多年前的俠義精神,這種精神世世代代影響著中華民族,並曾在國家和民族危難時刻激勵過無數仁人義士。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遙想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在那些不顧性命為民族存亡而奔走的人身上,難道看不出墨子為天下百姓奔走呼號的身影嗎?
至此,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墨子所說的「任」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俠」,他是名副其實的俠義精神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這就是中國的俠義精神,而墨子便是俠義精神的祖宗。後來出現的武俠小說其最根本的源頭就在於此
『貳』 最好看的十部玄幻小說
比較受歡迎的玄幻小說有:《絕世唐門》、《斗破蒼穹》、《武動乾坤》、《劍道獨尊》、《遮天》、《唐家三少》、《龍血武神》、《誅天神帝》、《雪中悍刀行》、《盤龍》、《絕世劍神》、《冰火魔廚》等。最火爆的是:《絕世唐門》、《冰火魔廚》、《武動乾坤》、《絕世劍神》。
一、《絕世唐門》講的是曾經叱吒斗羅大陸的唐三成神之後,唐門日漸式微,一天他發現一名叫做霍雨浩的少年,因母親被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白虎公爵嫡子戴華斌打死,帶著仇恨離開白虎公爵府之後發生了一系列奇遇,並進入斗羅大陸第一院校——史萊克知學院學習。被唐三看中的霍雨浩能否承擔起復興唐門的任務。
四、《絕世劍神》天靈大陸,武道為尊!強者可以遨遊天地,威震山河,翻手蒼穹覆滅,彈指日月變色!神州大地年輕的武學宗師林辰,意外帶著一尊神秘小鼎來到這個世界,成為雁南域天極宗的外門弟子。自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且看林辰如何在這異界一步步踏上巔峰,凌九霄,破萬劫,終成一代絕世劍神!很熱血的一部玄幻小說。
『叄』 倚天屠龍記之復興明教txt全集下載
倚天屠龍記之復興明教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紅|袖|言|情|小|說
ADS818.COM首頁|免費電視|寫真|免費電影|收費電影|動漫|笑話|音樂|影院|電視|彩信|手機注冊電影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中華影視
雅賞網路文學頻道首頁玄幻武俠言情都市歷史歷史游戲競技科幻靈異美文同人劇本圖文
【字體:大中小字體顏色:字體顏色meGreen背景顏色:背景顏色meGreen】『全文閱讀推薦本書返回書目返回書頁』
正文第一章
震驚江湖的光明頂之戰後,張無忌心灰意冷,解散了明教,再次攜兩位妻子遠走海外。
三年後,周芷若為他產下一子,取名張明。
張無忌夫婦成婚二十多年來,始終膝下空虛,每思及此,皆悶悶不樂,深以為憾,此時終於彌補了這個生命中最大的缺憾,深感再無他求的幸福和滿足,心靈也有了寄託,便忽然厭倦了海外漂泊的生活,於是重歸中土,隱居在當年得到《九陽真經》的小山谷中。因為此谷四季如春,便為之取名長春谷。
從此以後,張無……
『肆』 王晴川有哪些作品
2002年——2005年
——2002年 《驚鶴潛龍記》(2002年2月武俠版)原文8萬字
——2003年 《過河》3萬字(2003年2月武俠版)(獲得首屆今古傳奇武俠文學獎俠客獎)
《補天裂》3萬字(2003年4月武俠故事)
《鳳初飛》2.7萬字(2003年5月武俠版)
《怒雪》3萬字(2003年8月武俠故事)(《怒雪》入選榕樹下網站選編、灕江出版社出版的《2004中國年度最佳網路文學》一書。)
——2004年 《破陣子》3萬字(2004年4月武俠故事)
《月明霜天》(2004年6月武俠故事上半年增刊)
《飛雲驚瀾錄》(2004年連載,2004年第五期到2005年1月上)
《武俠故事》創刊兩周年的少林筆會獲四大武生稱號,並代表作者發言(2004年9月) 《武俠故事》自2004年11月改為半月刊
在清韻文學網站開首個個人專欄《倚劍望北斗》(2004年7月16日)
同時開始在榕樹下張貼已發表文章。首貼《月明霜天》被封推,獲25萬 點擊(2004年6月)
——2005年
《暗香傳奇·雨霖鈴》(2005年1月下)
《暗香傳奇·滿江紅》(2005年2月上)
《暗香傳奇·水龍吟》(2005年2月下)
在網易上開辟個人專欄《王晴川·俠行天下》(2005年2月)
《飛雲驚瀾錄》與幻劍書盟簽約,正式上傳(2005年7月-12月)
《暗香傳奇》獲得《武俠故事》首屆優秀中篇武俠小說創作獎一等獎(2005年12月)
2006年
長篇歷史武俠《雁飛殘月天》第一部在《武俠故事》連載完畢。小說推出後,曾得到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李佩甫先生(著有《羊的門》、《城的燈》等作品)的肯定和鄭重推薦。
9月,《飛雲驚瀾錄》與北京弘文館出版策劃有限公司簽約,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本書封面繪圖由張曉雨操刀。全書分為三卷:《飛雲驚瀾(壹)·騰雲》《飛雲驚瀾(貳)·鳴鳳》《飛雲驚瀾(叄)·揚眉》。年底全部上架,各大書店有售。北派武俠代表作品,武俠復興第二波 新武俠再起波瀾。
2006年11月23日,在北京大學舉行《飛雲驚瀾》新書發布會。
目前最新作品《雁飛殘月天》(又名《俠宋》)在武俠故事連載完畢。不久將出單行本。《雁飛殘月天》的故事以宋金對峙為背景。小說融會了金宋的風俗歷史,不僅有朝廷之間的間諜暗戰、權力斗爭和氣勢磅礴的戰爭描寫,更有圍棋、品茶、龍舟、馬球、易理、中醫等諸多傳統文化方面的描摹。全書將長達百餘萬字 。
《雁飛殘月天》第一卷拔劍抉雲連載於《武俠故事》2006年
《雁飛殘月天》第二卷暮雨江南連載於《武俠故事》2007年
《雁飛殘月天》第三卷逝水長東連載於《武俠故事》2008年
2008年至今
——2008年 2月,《俠宋》(《雁飛殘月天》網路版)於起點中文網連載,同年5月停止更新。
中篇《吼天錄》(《今古傳奇 武俠版》8月下半月版)
——2009年 6月,即將在香港出版《雁飛殘月天》繁體版,由香港中華書局運作。七月份會在香港有個小型的推動會。
全書145萬字,將分為三卷出版,分別名為《龍驤樓》、《龍蛇變》、《補天裂》,每卷48萬字左右。
(原作在雜志上連載時,三卷曾分別命名為《拔劍決雲》、《暮雨江南》、《 逝水長東》,因考慮四字名稱太文,且不簡練傳神,故改為現在的三字名)。
倪匡先生在閱讀《雁飛》後,熱忱地為《雁飛》寫了推薦語。以下部分就是在封面書腰上的推薦語:
「這是部很好看、很值得一看的武俠小說。它氣魄宏偉,結構浩瀚;作者個人風格強烈,知識淵博,非比尋常;恣肆汪洋,讀者沉醉其中,得大樂趣,是近來罕見的能自成一家的巨著(倪匡)」
『伍』 武俠三劍客除了金老,梁老,另一個是誰啊
確實是金庸、梁羽生、古龍。
下邊是《中國大網路全書》對「武俠小說」的解釋,應該是權威的。
武俠小說
中國小說的一大類別。「俠」這個詞最早見於戰國時期,在《韓非子·五蠹》中有「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至於武俠小說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史記·游俠列傳》,是武俠史上最早的篇章。
發展簡況 第一部 武俠小說 當推漢代無名氏的 《燕丹子》,六朝時期的武俠小說侈談鬼神,俠客也常用怪誕的手段來達到行俠的目的。代表作品有干寶《搜神記》中的《干將莫邪》、《李寄》和陶淵明《搜神後記》中的《比丘尼》等。這一時期的另一特點是把以武力挾持他人的人也歸之於「俠」,代表作品有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 》中的《周處》、《戴淵》等,為後世的武俠小說塑造性格復雜的俠客形象開了先河。唐代的武俠小說不僅數量多,而且趨向成熟。代表作品有杜光庭的《虯髯客傳》、袁郊的《紅線》、裴鉶的《聶隱娘》、《昆侖奴》等。宋代武俠小說主要模仿唐代,但也有不同於唐代的作品。例如,含有喪國失地後思鄉之情的《俠婦人》,著重寫道教法術的《李勝》,講述盜賊機智狡黠的《我來也》等。明代文言武俠小說已處於低潮,但有一部短篇文言武俠小說集《劍俠傳》,采自唐、五代、宋的傳奇小說,多屬膾炙人口的精品。白話武俠小說自宋元話本開始,日趨興盛,明代短篇白話武俠小說散見於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中,代表作品有《李汧公窮邸遇俠客》、《神偷寄興一枝梅俠盜慣行三昧錢》等。長篇白話武俠小說當推元末明初成書的《水滸傳》,是古代武俠小說的扛鼎之作。清代是武俠小說發展中的一個高峰,從內容上可以分為 4 個流派:忠義 盜俠型、武俠公案型、英雄兒女型、武俠神怪型。文言的有蒲松齡的短篇《小翠》、《嬌娜》、《聶小倩》等,白話的以天花藏主人編次的《濟公全傳》和唐芸洲編次的《七劍十三俠》為代表。《濟公傳》是一部別具一格的武俠小說,主人公濟顛是一位亦俠亦僧、亦丐亦神的喜劇性人物,成為後世武俠小說中喜劇俠客形象的重要淵源。
20世紀前半期武俠小說不僅作品多,傳播廣,而且從內容到形式,都與古代武俠小說有明顯的區別。出現了北派四大家:還珠樓主(1902~1962),以寫奇幻的劍仙取勝,代表作為《蜀山劍俠傳》;白羽(1899~1966),以寫人情世故擅長,代表作為《十二金錢鏢》;鄭證因(1900~1960),以寫幫會爭斗、武功技擊稱雄,代表作為《鷹爪王》;王度廬(1909~1977),以寫悲劇俠情聞名,代表作為《鶴一鐵》系列五部曲。
50年代初,武俠小說在經過一度沉寂之後在港台復興 ,在小說的內容、技巧上都與1949年以前的武俠小說有明顯的不同,人們習慣上稱作新派武俠小說。作家、作品層出不窮,水平很不整齊,以金庸、梁羽生、古龍三人的影響最大。金庸的代表作品有《笑傲江湖》、《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等。梁羽生的代表作品有《萍蹤俠影錄》、《女帝奇英傳》、《七劍下天山》等。古龍的代表作品有《楚留香傳奇》系列、《多情劍客無情劍》、《蕭十一郎》等。
大陸的武俠小說是從 80 年代復興的。1981 ~ 1985 年,以刊於各類文學報刊上的中篇武俠小說為主,1986 年以後,長篇武俠小說競相推出。代表作品有馮育楠的《津門大俠霍元甲》、殘墨的《神州擂》、趙西玉的《達摩劍》、張寶瑞的《八卦掌傳奇》等。
基本要素 ①俠義精神。隨著武俠小說的發展,俠義精神也逐漸豐富起來,成為一種向不公道的命運或體制抗爭的精神;一種臨危不懼、克服困難的精神;一種維護正義、雖死不悔的精神。②武功。傳統武俠小說中的武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有力有勇的功夫、技擊,另一類是奇幻的劍術、神通。發展到新派武俠小說,出現了驚世駭俗的武功。③武器。武俠小說的背景一般是古代,所以書中所用的武器,一般都源於古代,但許多武器經過作者的加工,變得更精緻,更神秘,更有威力。20世紀初的武俠小說家,在十八般兵器之外創造了不少奇門兵刃,甚至一些日常用品如摺扇、拂塵、念珠、漁網、船槳、棋盤、棋子、衣袖、綉花針等,都可以成為武器。發展到新派武俠小說,提出「無劍勝有劍」,憑身體的機能和情感,例如嘯聲、吼聲、指力、掌力,哭、笑,飛花摘葉等,都能克敵制勝,武器就無邊無際了。④ 江湖(或稱武林)。是一個幻化的象徵結構,是個沒有政府的世界。在那裡,官府不理,法令不行,不拘於禮法,沒有生活負擔。江湖為武俠小說設置了其他小說體裁所沒有的自由,給武俠小說創作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