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塢武俠小說
㈠ 陸乘風的歸雲庄,慕容復的燕子塢,無崖子的縹緲峰,為何都在太湖
金庸先生寫了一生的武俠小說,他筆下的俠士追求的是一種快劍恩仇愜意人生的生活。金庸先生的老家在嘉興,所以太湖這個在倚靠在嘉興身旁的內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金庸先生對於它有著比較特殊的情感。快意江湖的俠士在山林隱居時,這江南平靜的太湖之水便是最好的安身之處。
陸乘風年輕時候曾經拜在黃葯師門下,他是一位忠心的徒弟,但是他也是一個倒霉的徒弟。因師兄陳玄風和師姐梅超風兩夫妻盜取了黃葯師的《九陰真經》,黃葯師大怒便將門下所有弟子都挑斷腳筋並驅逐出桃花島。後來陸乘風便在江南太湖隱居,創建了歸雲庄。人的一生失意的事情總會有那麼一兩件,落寞的人只有回到安靜的故土才能讓自己重新振作。所以金庸先生才在小說裡面讓陸乘風回到平靜安寧的太湖後建立歸雲庄,重新開始新的人生。
㈡ 求金庸武俠小說裡面有詩意的地名
好多啊,桃花島,綠柳庄,絕情谷,斷腸崖,彈指峰,清音洞,冰火島,黑木崖,縹緲峰,燕子塢,蝴蝶谷,試劍亭等等
㈢ 量子江湖的基本信息
發表時間:2010-1-2天涯首發,2011年6月起在《今古傳奇·武俠版》連載。據作者透露,《量子江湖》共由七部書組成,目前《燕子塢》已經完稿,第二部《姑蘇城》已經在天涯連載了約十萬字,剩餘五部的暫定名稱為《老一寺》、《終南山》、《思過崖》、《縹緲峰》和《三生石》。七部書一脈相承地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但是每部書又有獨立的高潮和結尾,有點類似《哈利波特》等國外暢銷書的布局。 書里描述的新武學,並不是玄幻修仙之類的奇門異術,而是完全秉承了從《七俠五義》到還珠樓主到金、古、梁等大師建立起來的武學框架,並在此基礎上利用現代科學理性思維脫胎換骨而出一套全新的武學體系。
在故事的設定中,武學在一千多年裡已經由歷史上幾位劃時代的武學大師,例如達摩祖師、黃裳、黃葯師、張三豐等建立起了一個經典嚴密的框架,武學界稱之為「黃裳——張三豐」體系。黃裳第一個解釋了內力的來源,張三豐則用三個公式量化了所有的武功招式。這些武學大師雖然歷史上確有其人,但是更多的還是借鑒了他們在金庸小說中被重塑的形象。
「黃——張體系」幾乎完美地涵蓋了各門各派的武功,只有極少數的武學現象無法被納入這個體系,最有名的三樣就是武林史中被廣泛記載的降龍掌法,六脈神劍和凌波微步。這一構思顯然是借用了現代物理學中的量子力學的發展軌跡。三種武功的名稱則引自金庸的名著《天龍八部》。
當世最好的武學家都企圖通過對黃張體系縫縫補補來把那三種武學現象包容進去,卻都失敗了,直到小說的主人公周遠另闢蹊徑,創立了一種全新的武學理論——量子武學。
量子武學的誕生揭開了《量子江湖》的序幕,但是新武學的崛起卻遠不止於此。小說一開始就不斷暗示,另一種和黃張體系不同的「相對武學」其實早就在魔教里傳承,朝廷過去十幾年裡也一直進行著秘密的研究。
武林後來還相繼出現了「弦武學」、「超弦武學」,「暗武學」等等……產生了許多全新的強大的武功。第五部《思過崖》里,十二年一度的華山論劍在朝廷和江湖各派勢力的明爭暗鬥中舉行,華山之巔也成為了所有這些武學一較高下的大舞台。
然而《量子江湖》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其武學的發展並沒有僅僅止步於新理論、新招式的邏輯演進和呈現,而是從頭至尾保留了對武學本身何去何從的一個懸念。隨著故事的深入,主人公們將開始意識到一個關於自然力和這個世界的更加本質的終極命題…… 《慕容家書》和《武林史》一古一今,是小說里貫穿始終的兩部奇書。簡單歸納的話,這兩部書分別代表了作者對「武」和「俠」的思考。
《慕容家書》是北宋武學天才慕容復在遭受人生重大挫折以後外出雲游時寫給他的侍女阿碧的書信集,其中包含了對「相對武學」的全面論述,因此一直以來被魔教和朝廷看作是一部武功秘笈,引發了許多明爭暗鬥。但實際上《慕容家書》的內容卻要豐富深刻得多,其中甚至包括了對命運、記憶、生死等終極問題的思考,而所有這些命題的本質又都和武學息息相關,因此主人公在探索武學奧秘的同時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命運、姻緣、自由意志的迷霧和漩渦中。隨著劇情發展,讀者會發現被《慕容家書》中的神秘預言所籠罩的人並不止周遠一個,而他們都將在同自己的命運斗爭的同時找到這一切的最終答案。
《武林史》則是畢業於少林,在燕子塢任教的江湖史學權威黃毓教授窮盡一生所撰寫的一部關於江湖、俠客和武學歷史的鴻篇巨著。其中第七卷《當代卷》尚未完成,黃毓教授臨終前將之託付給了他的學生,小說另一位主人公張塞。《當代卷》將要記敘的,恰恰是小說涵蓋的時間段內武林翻天覆地的變化,江湖和世俗社會的相互排斥和相互依存又開始了新的一個輪回。作者巧妙地借用書中人張塞的筆觸,用邏輯嚴謹卻又充滿詩意的語言勾勒和串聯起了整部小說波瀾壯闊的武林和江湖的變遷。
兩部奇書將小說多位男女主角們連結在了一起,成為許多曲折的奇遇和矛盾的源頭,並一起將故事推向最終的高潮和結局。 《量子江湖》的時代背景被設定在虛構的軒轅朝。在故事開始的時候,朝廷、江湖和世俗社會保持著平衡,這都得益於太祖軒轅在開國時和江湖門派約定的一系列條約——即在整部小說中佔有極重要地位的《華山備忘錄》。
《華山備忘錄》承認了武林門派在江湖中的地位,給予了江湖很大程度的自由。但是朝廷對江湖的這種尊重和寬容卻很難一直維持下去。《燕子塢》之後,武校里四大支柱中的三個,少林、武當和燕子塢幾乎都被摧毀了,武林自身失去了重要的自我約束的力量。一些地位較低,門規不嚴的武校和門派開始興風作浪,而朝廷中反江湖的勢力便趁機壯大,並以此為借口企圖廢止《華山備忘錄》,消滅武林。
小說的獨特之處在於,除了朝廷和江湖之間的傳統對立之外,還引入了世俗社會這第三個維度。在《姑蘇城》里,作者極盡筆墨,塑造了一個極富現代氣息的繁華都市。世俗化的社會仍然保留著對江湖俠義的嚮往,但是也催生了和武林格格不入的士紳階層。他們只有到了武林體系被徹底摧毀,朝廷的專權再也沒有人來制約時才會重新體悟到江湖的重要意義。
朝廷、江湖和世俗社會這三者將如何演義,武林是否會滅亡,江湖將何去何從,這些也都是小說最令人期待的懸念。 親情
周遠和獨自將他撫養大的母親之間的親情,從《量子江湖》第一部《燕子塢》一開始,就帶著淡淡的哀愁展開了。家境貧寒的周遠因為母親的期望去燕子塢武校就讀武學理論,而他的母親卻為了不成為他的拖累而選擇了離開。當周遠陰差陽錯地開創了全新的武學理論,踏上追尋終極真理之路時,也同時踏上了尋找他的母親的旅程。
周遠的母親曾經告訴過周遠兩句話,一是希望他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二是希望他能夠最終找到回家的路。根據作者透露,第七部《三生石》里,周遠將踏上困難重重的返鄉之路。 愛情
軒轅174年的初秋,周遠和小說女主人公王素在燕子塢的湖灘完成了宿命的相逢,從此開始了一系列的聚散離別、愛恨交織。他們的愛情故事是小說最為主要的情感線索。
小說其餘幾位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故事,以及他們同姻緣和命運的抗爭也是小說的亮點,並融入到了小說對自然力、記憶、緣分的統一思考當中。 友情
小說塑造了一群個性鮮明的年輕人,他們中有少林、武當、燕子塢等名校的青年才俊,有皇族的貴胄,有流落江湖的藝人,有隱居世外的高手,在流傳千年的魔教預言和當代武林史的風雲際會中,他們走到一起,在巧合、誤解、競爭、救助中,他們走到一起,運用各自的特長組成了各種各樣的團隊,完成了各種各樣難以完成的任務。
青春的碰撞,融入了現代的理念、卻又傳承了古樸的義結生死,終生不渝的友情,也是小說深受武俠和青春小說愛好者喜愛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