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武俠小說 » 為武俠小說寫個廣告語

為武俠小說寫個廣告語

發布時間: 2025-03-30 17:02:48

❶ 請問武俠小說中武功被廢會有什麼後果

心理結果如下:
1.萬念俱灰,只求速死——悲觀絕望型,典例不明
2.心如止水,脫離紅塵——看破紅塵型,鳩摩志
3.退隱江湖,不理世事——豁然開郎型,典例不明
身體上有如下結果:
武功被廢,身受重傷
職業上有如下結果:
從此辭掉「職業殺手」一職,過起讀書耕田的生活。
或與愛人浪跡天涯,逍遙自在。

❷ 古龍 金庸梁羽生 溫瑞安誰是你心中的大師

古龍 金庸

金庸小說實不庸,化腐朽為自神奇,集舊派武俠為大成,
古龍小說更非古,辟蹊徑而另成峰,成新派武俠之宗師。
讀金庸的小說如小火爐煮水,慢溫慢熱,到精彩處便若沸水翻騰,
而古龍的小說卻若大作坊釀酒,一舉火便濃香四溢,令人垂涎欲醉,至完方休。
閃爍在古龍小說中的才氣妙思,隨意揮灑如巴西足球靈巧的桑巴舞蹈,
而金庸小說的整體配合,完美結構則與日耳曼人的理性足球相合。
古龍小說若秀行的華麗,曹燕子的柔風與快槍,
金庸小說則如武宮的氣勢磅博,大竹英雄的厚實與美學。
古龍小說就如戰爭中的游擊戰,閃電戰,處處靈氣逼人,時時緊張萬分,
金庸小說則如陣地戰,街壘戰,一進一退全憑實力真功夫;
古龍小說譬如四渡赤水,搶占婁山關,飛奪瀘定橋,走的是奇兵巧險的路子,
金庸小說舉例三大戰役,強攻大上海,和解北京城,靠的是堂堂正正之雄師;
古龍小說就如孫武子,攻心為上,奇巧如雪夜蔡州,
金庸小說則若秦取六國,居高臨下,雄壯若美英二戰。
古龍小說是秋風冬雪,凜冽逼面,
金庸小說是春花夏陽,煦暖宜人;
古龍小說是流水,變幻無方,不知所來,不知所去,
金庸小說是靜山,巍然屹立,遠嶺近峰,井然森然。
古龍小說是水中的鳴泉,別有幽恨,
金庸小說是水中的江河,自成氣派。
古龍小說是山中的華山,險奇高絕,
金庸小說是山中的泰山,雄偉巍峨。
古龍小說是三峽之瀑,險絕天下,
金庸小說若長城之關,雄壯中外;
古龍小說若西子,濃適淡宜,
金庸小說是西湖,睛好雨奇。
古龍小說是唐詩宋詞,句絕韻悠,
金庸小說是春秋諸子,理深道雋。
古龍小說是子中老莊,荒誕放任,
金庸小說是子中孔孟,恭敬謹嚴。
古龍小說是唐詩中的李太白,仙氣道貌,
金庸小說是唐詩中的杜工部,意正寓艱。
古龍小說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抒意飛揚不羈,
金庸小說是「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寫實清明仔細
。古龍小說是「詩以言志」,金庸小說是「文以載道」。
古龍小說空靈清新,直巧純潔合公安派的「性靈說」,李贄的「童心說」,
金庸小說嚴謹周密,秩序條理取桐城派的「辭章考據」,八股文章的「起承轉合」。
古龍小說是武俠中的「經」,金庸小說是武俠中的「史」。
古龍小說是歌賦,
金庸小說如志傳。
古龍小說是中國山水的潑墨輕幽,寫意空靈,
金庸小說是西洋油畫的重筆濃彩,豐滿繪真。
古龍小說清越如《琵琶行》,
金庸小說厚重若《交響樂》,
古龍小說如小夜曲,是如歌的行板,
金庸小說若贊美詩,是重疊的大調。
古龍小說若間關花底,幽咽冰泉,
金庸小說若是鐵騎兵陣,瓶破浪崩。
古龍小說配《二泉映月》,
金庸小說愛《十面埋伏》。
古龍小說若狂草行書,圓潤隨意,
金庸小說若魏碑隸楷,端直方正。
古龍小說若《西遊記》,大多空虛假幻,情節奇詭莫測,
金庸小說若《三國志》,基本詳細真實,人物生動形象。
古龍小說是盲詩人的《特洛伊》,
金庸小說是但丁的《神曲》。
古龍小說是嫦娥奔月,體現了它的幽美,
金庸小說是後羿射日,表達出它的陽剛。
古龍小說是小橋流水劍客,可以玩味它的情趣,
金庸小說是古道西風燕騎,可以感受它的氣勢。
古龍小說是酒,
金庸小說是茶。
古龍小說是酒中燒刀子,辛辣勁猛,讓人大呼刺激過癮,
金庸小說是酒中女兒紅,溫醇悠長,令你會心點頭回味。
古龍小說是茶中竹葉青,清冷孤倔,
金庸小說是茶中新龍井,和香濃醉。
古龍小說是花中孤芳,
金庸小說是畫中長卷。
古龍小說是花中之梅,骨奇香幽,
金庸小說是花中牡丹,雍華堂皇。
古龍小說是畫里的小品,
金庸小說是畫里的中堂。
古龍小說是天上的流星,當它劃過天宇的時候,光芒誰也掩飾不了,
金庸小說是元宵的花燈,東風夜放花千樹,寶馬香車映襯得艷麗無比。
古龍小說若蝴蝶,它的生命雖然短暫,卻永遠活在春天裡,
金庸小說若神鵰,扶搖而上,遮天蔽日,一振千里。
古龍小說是劍,便若西門吹雪一樣高貴和孤寒,天外飛仙,無人可擋,
金庸小說若刀,烏沉黝黑寶刀屠龍,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古龍小說若小李飛刀,也許誰也說不清這一切究竟是如何發出的,可是誰也否認不了它的神奇,
金庸小說如大俠蕭峰的降龍十八掌,招式清楚明白,掌力雄渾,果然天下第一功夫。
古龍小說如古廟,
金庸小說如金殿。
古龍小說若西方城堡,金庸小說若東方皇宮。
古龍小說若鄉間別墅度假村,
金庸小說若北京民居四合院。
古龍小說若好萊塢經典大片,
金庸小說若春節聯歡晚會。
古龍小說若電影中的《卧虎藏龍》,
金庸小說若電影中的《開國大典》。
古龍小說若晚會楊麗萍獨舞,
金庸小說若晚會群星聯歌。
古龍小說若月,
金庸小說若日。
古龍小說如北地凄寒,
金庸小說如南方溫暖。
古龍小說若北腿,
金庸小說若南拳。
古龍小說若風景談,
金庸小說若地理志。
古龍小說如美女,
金庸小說如偉男。
古龍小說若花臉武丑,
金庸小說若正旦青衣。
古龍小說如汽車中的寶馬,個性,
金庸小說如汽車中的賓士,莊重。
古龍小說如飛機,金庸小說如航母。
古龍小說如狙擊步槍,注重在點,
金庸小說如重機槍,講究在面。
古龍小說是期貨,一個字:變,
金庸小說是基金,一個字:穩。
古龍小說是崔健哥們的《不是我不明白》,
金庸小說是劉歡老師的《亞洲雄風》。
古龍小說包含有張惠妹一樣的滲透力,直逼人心,
金庸小說洋溢著李谷一圓潤甜美,悅人耳目。
古龍小說意深如《夢駝鈴》,
金庸小說氣壯若《我的中國心》。
古龍小說是綠茵中的馬拉多納,爭論再多,也是偉大的,
金庸小說是NBA賽場上的喬丹,當之無愧的王者。
古龍小說是木屐,可讓腳丫子任意放縱,
金庸小說是皮鞋,自能鐙鐙地踏在大理石店堂。
古龍小說是體恤,
金庸小說是西服。
古龍小說是摩登頭式,
金庸小說是傳統中分。
古龍小說是一句俗語:煩著呢,
金庸小說借一句廣告語:請廣大市民作證!
古龍小說是「姑妄言之」,「想當然爾」,
金庸小說是「自然不錯」,「果真如此」;
古龍小說是艷星裸照,感官刺激直接深刻,
金庸小說是古典詩詞,意境韻味悠長深遠。
古龍小說是秦腔,高亢,只是最多能連喊幾嗓子而已,
金庸小說如說書,娓娓道來從容不迫,綿密延續,彷彿無窮。
古龍小說是秋波放電「流鼻血」,中人慾倒,
金庸小說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午夜夢縈。
古龍小說是舞,
金庸小說是歌。
古龍小說是中秋,對影成三人,
金庸小說是新年,滿堂春風大場面。
古龍小說是馮鞏和李玫,
金庸小說是趙忠祥和倪萍。
古龍小說若孤苦的行呤詩人,
金庸小說若飽經滄桑的智者。
古龍小說是假日的農家樂,
金庸小說是除夕的年夜飯。
古龍小說是風味小吃,
金庸小說是滿漢全席。
古龍小說是紅苕粥,
金庸小說是大米飯。
古龍小說是蘋果,
金庸小說是西瓜。
古龍小說若人的下半身,
金庸小說若人的上半身。
古龍小說是OICQ,年輕人最喜歡,
金庸小說是伊妹兒,老少咸宜。
古龍小說如西風,如殘照,肅殺中流露中年人的廖落感受,
金庸小說如朝花,如初陽,蓬勃中展現青年人的進取精神。
古龍小說寫了李尋歡、謝曉峰,
金庸小說寫了張無忌、石破天。
古龍小說節奏緊湊急促如阿飛的劍,
金庸小說節奏從容張馳若武當太極拳。
古龍專於寫情性,寫仇恨對於趙無忌的改變那樣的巨大,比前照後迥異,
金庸小說善於寫故事,郭靖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傻小子江湖行大運」的故事,從頭到尾依然。
古龍小說人物大多是性情中人,行事特異,從來不加控制,「一個人,若是連想笑的時候都不能笑,那豈非無趣得很」,
金庸小說相對而言中規中矩,便若令狐沖在岳不群面前一樣,總要強迫自己不敢過分縱情任性。
金庸小說若《龍虎鬥京華》,郭靖、蕭峰、袁承志,關系民族氣運的英雄,
古龍小說若《七劍下天山》,西門吹雪、謝曉峰、阿飛,類似誤謫塵世的劍客。
金庸小說若一代大俠唐經天,
古龍小說若毒手瘋丐金世遺。
金庸小說若《大唐雙龍》,雄偉壯闊,
古龍小說若《覆雨翻雲》,神奇詭異。
金庸小說若謝曉峰的神劍山莊,
古龍小說若令狐沖的衡山別院。
金庸小說若朱七七和孫玉伯,生動霸氣,
古龍小說若黃蓉和莫大先生,灑脫落寞。
金庸小說有花滿樓的歡,
古龍小說有李文秀的悲。
金庸小說有傅紅雪風鈴的合,
古龍小說有蕭峰阿朱的離。
金庸小說若李沉舟的拳頭,天下無雙,
古龍小說若白愁飛的驚神指,飛揚厲絕。金庸小說是《群龍之首》,古龍小說《驚艷一槍》。
金庸小說八千里路雲和月,
古龍小說三十功名塵與土。
金庸小說若太史公的本紀,
古龍小說若屈子的離騷。
金庸小說若百獸之王的虎,
古龍小說若天空翱翔的鷹。
金庸的小說若是森林,
古龍的小說則是林中的響箭。
金庸的小說若是波瀾壯闊的大海,
古龍小說則是突破海面的嶙峋兀岩。
金庸小說可說是「我看青山多嫵媚」,
古龍小說想當然「料青山看我應如是」。
金庸小說若是唐太宗一統中原,
古龍小說則是虯髯客獨爭東隅。
金庸小說有一點山重水復,古龍小說則更多柳暗花明。
金庸小說是破壁之龍,
古龍小說更是點睛之筆。
金庸小說實可謂前無古人,
古龍小說真也許後無來者。
金庸小說為正,
古龍小說為奇,
奇正相合,方有如此神奇一個武俠世界

❸ 金古溫梁黃後的江湖,我們看誰的武俠(上篇)

文章如下:
從小就愛看武俠,可以說是武俠小說培養了我閱讀的興趣,對於這一點我一直感到是人生一大幸!那時候我可是隨便一本什麼書都能捧著靜半天,可以說是飢不擇食的閱讀,這個好習慣對我性格成型和思想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現在長大了,面對浩如煙海的出版物,窮我一生也不能盡窺其中萬一,故讀書也有了選擇,不論有人對我好意的提醒,讀書要注意品位喔,言下之意是那些消遣的雜書還是少看吧,但我對武俠的喜好卻怎麼也割捨不下,我只是喜歡!
但也不可否認,不是每本的武俠書都是值得去讀的。金庸的書我還經常重溫,不時有新的感動;古龍的書我挑一部分常看,主要是中後期的作品;梁羽生的書要重新讀,我以前低估了他;溫瑞安呢,我只能再三品味一些中短篇,只希望他能給自己的書來個結局,我好重新拜讀他的長篇;至於黃易,還沒看完他的全部作品,但每看完一部,都要過一段長時間我才能往下讀另一部,還不知能否有幸讀完。
時光是不停的,世界總在發展變化,我也不能抱殘守缺於舊有的閱讀印象,故每發現一位好的作者,一部好的作品,心中的雀躍欣喜是難以言表的。其實也就是近兩年,我才開始在網路上找小說來讀,因為以前總認為在大海中找那幾顆發亮的珍珠太難太費時了,還是讓別人幫我打撈吧,就像我買書不喜買新出的,總得等它幾年讓它沉澱出來。
絡提供了一個新的平台,許多舊體制下無法出頭的寫手冒了出來,其中佳者也是不少的,而於傳統武俠這一塊,我就找到幾個對我胃口的。相信加以時日,他們將會在預設大師的後金庸武俠時代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一) 金古溫梁黃下的椴
說句實話,本來我認為在已有的幾位大師之後,武俠小說已沒有更多的發展空間了,但我看完小椴的《杯雪》後,重新燃起了對武俠小說前途的期許。
在那之後,金古溫梁黃後的江湖,不再寂寞如雪;無限武俠疆土的拓展,更待你我的堅持不怠。
那是怎樣一本小說呢?寫兩個世間奇男子間淡然卻深切的杯雪之交;寫一柄塞外歸來的不屈弧劍挑亮整個暗寂江湖的光彩;寫一杯能醉天涯萬里人的溫酒在亂世中扶時局挽狂流;寫幾大勢力於風雨飄零的江湖廟堂如何拚鬥博弈以達脆弱的平衡。
僅是如此嗎?遠遠不止!如果只有這些是無法讓我驚艷且驚嘆的。
最讓我嘆服的是那種描述的情懷,那種書中人物在這無法預知的亂世中感嘆命運無奈的情懷,對閱讀中的你我有著無法抗拒的感染力,時時我不經意一抬眼,心中已涌滿無盡的思緒。
這種寫書的文風以前是很少見的,在武俠小說中更是絕無僅有。以前的武俠,我讀到的大多是敘述與議論,能把抒情與描寫如此完美融入武俠故事的述說中,我只能嘆服!這種抒情的筆調又是那樣雅緻非常,古意盎然,簡潔干練的字句中透著雄渾有力,在濃濃的書墨芬芳中隱蘊著作者無與倫比的深邃幽情,讓人一見傾心並再三咀嚼品味,這就是小椴獨特的文風,讀過的人都說,難得其文!此為「椴風」!
如此精緻的文字即使放在純文學的作品中也是難得一見的,讀武俠時還能感受到那種中國漢語的文字之美,我在以前是絕對想像不到的,小椴無疑是現代社會難得的才子了。
那種抒情的韻味不僅表現在文字中,連故事的布局和節奏的控制都有古樸典雅的抒情質感,讓人感到那是一種骨子裡散發出的氣質,絕非刻意雕鑿為之。寫出如此文章,作者必是個十分細膩感性之人,以至開始我還以為是一女性寫手呢,又怕如此的人寫不出武俠中那種最動人的俠氣,事實看來,我是多慮了。且不論耿蒼懷的氣概凜冽;駱寒的孤寒冷傲卻又深藏一腔熱血;易斂的身罹奇疾卻苦撐時局;單是那幾個女子——荊三娘的仗義豪氣,朱姸的剛毅熾烈,蕭如的貞烈不屈——已是讓人動容欽佩,別是一種俠氣動人心啊!
還有其後的《長安古意》,頗有<刺客列傳>之風。結構上較特別,幾個中篇串成整個故事,我最愛第一篇《余果老》那一句「且從絕處讀俠氣」,道出了通篇的主旨,道出了俠的真諦!真是讓我擊節贊嘆了!
我想不出更好的辭句形容書中人物,抄一下小椴的文字吧!
余果老:且從絕處讀俠氣!
商裳兒:當一切雪逝冰消風流雲散,在最後的最後,你想要什麼?
小稚:人生如枷,而飛翔是夢。江流中一個孩子最後的願望原來還是想撲閃著他細瘦的臂膀在這疲重的人世里振翼而飛……
裴紅欞:天下無肝膽,——那何妨,我裙釵與登壇?!世事一場冰雪、花間幾度紅欞。
還有還有……我常常沉溺於這樣的文字當中,感受著書中人物的苦楚,悲憤,和奮然起身的那種絕決無奈。《長安古意》中的人物塑造極為成功,可以說不落俗套,別開生面。余果老,商裳兒,小稚,胡大姑,裴紅欞――那些在人世間掙扎生存,卻在一擊之中,閃耀出人性的尊嚴與光輝!這就是俠!真正的俠!
小椴寫完《長安古意》後推出的長篇為《洛陽女兒行》,看得出這是小椴力圖推新之作,除了保持一貫的文字幽雅醇厚之外,在故事布局,懸念設置上花了極大功夫。不論其成效多大,只是有這種不拘前念,推陳出新的精神已是使人敬佩!
此外還有一些中短篇,都是水準之作,我最喜者為《隙中駒》。開篇:嘆、嘆、嘆,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一種感懷命運無常的情懷馬上涌現於讀者的眼前心中。
「 雪落不盡是悵惘,雪落盡後是悵望……」
現在只是期望小椴的新作快出(特別是長篇),那又是無盡的悵望了!
有人問溫瑞安,大陸新武俠最可能出現的第一位宗師是誰?答曰:小椴!我想以溫瑞安那自負的才子習性,此言絕不是謙虛客套之話。我的想法亦是,小椴,拓寬了傳統武俠的書寫方式,在形式及內容上都有讓人驚喜的創新,是最有實力接大陸新武俠復興的大旗的,只需他堅持筆耕不綴,胸中俠氣不滅。
金古溫梁黃下的椴,此言不虛!

(二) 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
「 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第一次看到這句話,那時心中鄙夷得很,當時是在一家書店見到有本書打這種廣告語,書都懶得翻了,以至幾年後,我才開始正式看這部在網路上紅了許多年的武俠小說,孫曉的《英雄志》。
這樣也好,如果早幾年,或許我不會如此高看這部小說,讀不讀地進去還是個問題。現在虛長了些歲數,看東西不似以前那麼簡單了,讀起此書越來越有感覺了。
毫無疑問,這本書是有著如此多的缺點,如開篇略為平淡,文辭稍嫌粗糙,故事不太流暢,結構有些凌亂,技巧不夠圓熟等等,但這一切都不重要。一旦你讀進去,深切感受到作者那顆泣血的拳拳之心,那種對命運的絕望抗爭,對世情的無奈揭露,那種悲涼的血性蒼茫之感將重重地包圍著你,使你艱於呼吸視聽,如此沉重的閱讀體驗卻吸引著你欲罷不能,使你驚訝地覺得這是一部近乎偉大的武俠作品。
「觀、海、雲、遠」,本是四個毫無關聯的人,一個亡命捕頭,一個落魄書生,一個粗豪將軍,一個富貴公子,掉進朝野派系的權力斗爭之中,身陷朝廷與叛賊之間復雜關系,捲入了前朝與皇室的驚天秘密,在命運之手的一步步緊逼之下,不同的坎坷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命運是無常且無奈的,伍定遠成了位高權重的真龍都督,秦仲海成了殺人無數的怒火魔王,楊肅觀成了深沉陰險的修羅王,只有倒霉的盧雲被關在白水瀑布下十幾年,仍在痴痴地等待這世間唯一的聖光!
嘆一聲人世悲苦,命運難測,英雄志向今安在?
或許,他們都變了;或許,他們都沒變。
讀武俠喜歡把自己代入主角的身份去書中感受,剛開始在這部書中的四個主角我都不喜歡,伍太耿直,盧太迂腐,秦太粗魯,楊又太油頭粉面,實不是我喜歡的性格,故事人物的發展又沒有按我的預料。讀將下去,卻不由得為書中人物命運牽腸掛肚起來,雖然他們的精神與肉體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了傷害,他們的付出與得到各有不同,但是他們對這一切的承受卻讓人們深深為之動容,觸動心底的痛,那是一種悲痛莫名的感覺!
小說的內容我不想多談,其實在作者的大結局沒出來之前有些問題我都沒想通。孫曉的結局遲遲不出也是對的,整部書事關朝野變更,權力斗爭,人物成長,性格轉變,世情反映,命運感懷等等,特別後面幾章,作者又埋下了過多的伏筆,結局稍稍寫錯一步都會影響整體的價值,是應該好好雕鑿不能草草了事。
孫曉創作的精神尤為使人敬佩,整整十年,在這個隨波逐流的現實社會,他不驕不躁,不隨利益而動,不為虛名所動,用生命的經歷人生的感悟全心盡力地去完成他第一部的武俠小說。這是一部真誠的心血之作,是一部描述血性江湖的男人武俠,透過那密密麻麻一百多萬字看到後面那個巋然不動的背影,竟有一抹淡淡的血色。
孫曉的作品不多,我所見的武俠也僅是一部未完成的《英雄志》而已,但已完全奠定了他的江湖地位,多少年來在網路上的高評價就是見證。他構造了一個江湖,不再是少年仗劍般的快意豪氣,也不是正邪對壘般的善惡分明,更不是風花雪月般的奇遇修煉,而是充滿血性陽剛氣味而又有命運無奈悲涼感覺的現實江湖。在他筆下,武俠不再是成年人的童話,而是與現實有著不可分割的人生體驗。
孫曉的《英雄志》,拋棄了人們對武俠童話般的幻想,還原一個赤裸裸殘酷的血色江湖。在這一點上,他完成了對前人的超越!
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
真誠地希望,現實不是如此!我們需要更多的孫曉,更多的英雄志。

(三)此間的少年尤在,未醒的夢想豪情
與許多人一樣,認識江南是那一部《此間的少年》,正好那時我大學剛畢業,一邊讀,一邊笑,一邊沉默,一邊黯然,難道曾經的少年,真的如無奈的落花般總被雨打風吹一去不復返了嗎?
當時就想,如果江南寫起武俠,會是什麼感覺?後來就看到了《春風柳上原》,不由再次感嘆少年游俠的豪情壯志,是否不堪歲月無情的消磨!
這是一個頗讓人心酸神傷的武俠故事,我恍恍忽忽間連讀了三遍,默然關了電腦,起身去窗檯看了很久天上的雲。
「什麼是行俠仗義?」四歲的小女孩問。
十六歲的少年柳上原答:「就是有人要不怕死,死也不能讓好人被欺負!」
十二年過去,二十八歲的柳上原面對不平已懂得說:「我又能怎樣呢?」
但小女孩已長到十六歲,仍記得少年游俠說的「所謂行俠仗義,死也不奇怪」的話。所以她死了,為了十六歲的時候那少年英雄的夢想,而柳上原再次拾起已隨歲月逝去的一腔豪情,一切都已經晚了,失去的永不會再回!
江南的大部分作品都有這種感覺,描寫細膩動人,故事委婉耐讀,甚至有些地方閃著幽默的亮點,卻總有一層淡淡的憂郁滄桑的底色,讓人細嚼起來有股蕭索的意味。倒是那篇據說很早期的《烈火焚琴》風格華麗妖艷,但悲劇的結局總是不改。至於許多未完成的長篇(如《光明皇帝》等)我就不想提了,人稱的「萬年坑王」是名不虛傳的。不過江南的創作狀態很奇怪,按說這樣到處挖坑,創作態度是比較隨便的,但偏偏看到每一篇都有精巧的構思,不然也不會吸引那麼多人明知是坑也情不自禁往下跳。
江南同學這種婉約風格的作品我是喜歡的,但發覺他創作的巨大潛力的,是我看了《九州縹緲錄》之後。
都說《九州》是一部玄幻的本子,我卻是一直當武俠來看的。這也沒什麼奇怪,連《誅仙》這種地道的玄幻都可號稱武俠,說《九州》是武俠小說可實誠多了。
江南虛構了一個九州世界,在這個世界,有會飛的羽人,有常年生活於地下的河洛,有長於冰天雪原的誇父,還有游牧廣漠草原的蠻族。但這些種族的設定並不重要,在歷史洪流的大勢下,任何人都無法逃避自己註定的命運,無法逃避自己身上潛藏的熱血和慾望。
這是一個關於亂世英雄的故事,一個關於勇氣和意志的故事,一個關於成長與幻滅的故事。目前我已經看到的章節有「蠻荒」、「虎牙」、「威武王」、「殤陽血」幾個中篇,這還只是第一卷的一部分。而且這一卷如江南所說「僅僅是亂世烽煙的開端,而遠不是全貌,第一卷中,未來的英雄們還是以少年的身份登場,亂世的巨大幕布也僅僅揭開了一個角。」
在這一角我們看到的都還是未來英雄們的少年故事,卻隱隱有了英雄詩史般的壯闊風格。書中那些心懷夢想豪情的血性少年,如姬野的沉毅堅定,呂歸塵的沉鬱堅強,對讀者來說都有著有血有肉的實在質感,在那個亂石崩雲的時代,他們靠理想和意志支撐他們搖搖欲墜的信念,用刀劍與血淚劈開這殘酷的時代沉幕!
這種脆弱的堅持使我不由得感動,自己曾經也有的那份少年豪情與夢想啊!歲月如風,情隨風逝。
但誰能左右歷史,誰又能主宰命運,他們最終的結局必然是以悲劇結束,這是他們抗衡時代力量的必然結果。看來江南將又會回到他作品的最初命題,這個讓人感傷無奈的人生命題啊!
書中英雄們處於凜冽的冷兵器時代,武功的設定也很實在,戰爭場面的描述讓人信服,對歷史命運的感慨潛藏於字里行間,很多地方讀起來有讀史的感覺。江南彷彿脫胎換骨般擁有了宏大敘事的能力,不再滿足於以前吟風弄月般的個人情懷,從這一點上看,我認為他有創作出偉大作品的巨大潛力!
江南這部小說的野心極大,他要構建一個世界,編寫一段歷史,記錄一部英雄成長湮滅的詩史。從現有的段落來看,江南掌控得很好,沒有筆力不濟的現象,相信他能寫好!
無論歲月磨礪的力量有多大,我都相信,江南同學仍然是那個:
滿懷著夢想豪情的此間的少年!

(四)巍巍昆侖,而今邁步從頭越
對於寫武俠的人來說,金庸無疑是一座沉重壓在面前必須面對的高峰,那又是一座幾乎不可逾越的高峰,因為到後來,都會發現所寫許多東西總能涵蓋在金庸的影子之下。而在同時代的作家中,只有古龍是個異數,但他完全跳出那個框架又是以犧牲武俠某些優秀的元素為代價的。
到了現在,想要完全突破創新就更難了,畢竟前輩又出了這么多,想跳出框架,不是沒辦法,但又想寫得好看又吸引人那就難了,花招別人差不多都玩遍了,我們還剩什麼玩!如果完全模仿呢?讀者又是不買帳的,所以現在想寫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武俠比以前難多了。
在這種情況下,鳳歌寫了《昆侖》,人稱盡得金梁真傳,引得無數武俠迷追捧,實是十分難得了。
《昆侖》是一部好看的小說。故事情節曲折動人,武功描述精彩紛呈,主人公梁蕭在宋元交替天下紛亂之際,從小喪父失母流落江湖,入天機宮忍辱學藝,投元軍馳騁疆場,奪取襄陽,又不堪戰亂平民之痛而反出軍營,迷茫漂泊於江湖,甚至游歷至亞非歐三洲,最終為大宋死戰天機宮。整個故事宏大廣闊,有英雄成長,有武功磨練,有兒女情長,又有金戈鐵馬,家國天下,文化民族,如巍巍昆侖般恢宏大氣。最難能可貴的是故事敘述的流暢性,整部小說上百萬字,讀下來引人入勝,一氣呵成,讓我有回到了讀金庸作品時暢快淋漓的閱讀體驗,我驚喜於寫武俠的出現了個會講故事的高手。
這部小說粗看下真有許多金庸作品的影子,梁蕭像楊過與郭靖的綜合,那幾大高手其實都像五絕中一人或幾人的混合,連背景時代都那麼相近。但細想下來還是有許多推陳出新之處,作者是不滿足於完全模仿前人的。
首先對科學力量的重視。這個因素在前人的武俠小說中是很少涉及的,而在《昆侖》中科學的力量對故事與人物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書中蕭梁是一個大數學家,可以說是集東西方的最高數學成就於一身,而算術就成了他武功和人生智慧的主要動力。從天機宮學藝開始,到三才歸元掌,歸藏劍,悟十方步,到最終的諧之道,都是用數學原理來解釋的,完全不同於金庸用哲學原理來推動主人公的武功和人生。而到了襄陽大戰對戰爭過程的描寫,科學力量的重要就更明顯了,以前的作者一般著力於寫戰術技巧,人的因素決定勝負,到了鳳歌筆下,武器的先進,科學技術的水平成了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在武俠小說中加重對科學因素的描述,不可不說是一大創新,而應用得如此得心應手,跟鳳歌的理工背景不無關系。
第二個重要的創新是對人們某些既定觀念的顛覆,《昆侖》中最惹爭議的地方是蕭梁幫蒙古攻下襄陽城的段落。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郭靖的這句話是多麼擲地有聲,而郭大俠死守襄陽更是對武俠中「俠」字的最高闡述,突然有人對襄陽大戰來個重新顛覆,主角在蒙古一方,還是攻下襄陽的出最大力者,實是讓人難以接受。有人就為這點批評鳳歌為創新而失去了原則,都上升到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高度了。實不必如此,終究歷史上是蒙古攻下了襄陽,不論我們有多大的民族感情,也要正視歷史的趨勢。換一個角度重新審視襄陽大戰,實是有利於我們用更廣闊的視角思考戰爭,民族與和平的意義。
鳳歌說道,他重視「改良」過於「革命」,在不斷的改良推進中,最終達改天換地的創新。從《昆侖》看來,他很好地走出了第一步,在對待金庸等前輩的態度上,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創作道路,我們也相信他最終能出於「金梁」而勝於「金梁」,這也是所有武俠愛好者的期望。
據說,《昆侖》只是鳳歌寫作計劃中《山》《海》《經》系列的第一部,一個武俠大家的成長,我們已看到可喜的開始,而鳳歌真正向宗師地位邁出的最重要一步,該是下一部的《滄海》。
正是:巍巍昆侖,而今邁步從頭越!

熱點內容
小說主人公九千歲 發布:2025-04-03 14:52:21 瀏覽:197
有一部小說男主叫蕭凡 發布:2025-04-03 14:44:09 瀏覽:668
如何閱讀小說高考 發布:2025-04-03 14:32:40 瀏覽:685
古代美女寫小說 發布:2025-04-03 14:28:27 瀏覽:65
各懷心思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4-03 14:22:04 瀏覽:944
修真小說九天玄決 發布:2025-04-03 14:17:44 瀏覽:875
墨客小說合集密碼 發布:2025-04-03 14:13:04 瀏覽:432
女分身後宮的小說 發布:2025-04-03 13:42:14 瀏覽:505
鋼鐵是怎樣煉成是一本小說 發布:2025-04-03 13:40:51 瀏覽:256
末世里搞後宮的男人小說磁力 發布:2025-04-03 13:40:51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