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武俠小說
❶ 金庸武俠小說順序
金庸武俠小說的順序:
《飛狐外傳》(1960—1961年)、《雪山飛狐》(1959年)、《連城訣》(1963年)
《天龍八部》(1963—1966年) :金庸最頂峰之作、《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
《鹿鼎記》(1969—1972年) 金庸封筆之作。
《笑傲江湖》(1967年)、《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金庸作品集
《俠客行》(1965年)、《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血劍》(1956年)、《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1)金庸作品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金庸小說評論:
金庸作為武俠小說這一「項目」的「奧運冠軍」,其超凡的功力在於他通過浪漫敘事構造的俠譜。金庸小說作為一種經典就恰恰在於它通過傳統中的程序化形式把象徵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盡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韻外之致等本屬於中國古典文化要求的東西表現了出來,並藉助獨特的武俠語言文化的天空讓我們作了一次堪稱壯舉的烏托邦飛翔。
於是,我們才無法忘記蕭峰和阿朱這一對主角情侶。也因此,金庸塑造的「俠譜」才會比「天龍八部」更令人盪氣回腸、不知肉味,才會比那些在地下深藏百年甚至千年的佳釀更醇香無比。而他的這種歷史處理也使得武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全出虛構,「真實」的歷史不過是江湖武林的背景襯托,而人物的性格卻呼之欲出了。
❷ 誰知道金庸的十二部小說是哪些
金庸先生的創作生涯中,共撰寫了十二部經典武俠小說,每部作品都以其獨特的情節和深刻的情感,吸引了無數讀者的目光。
最早於1956年,金庸創作了《書劍恩仇錄》,這部小說以清朝乾隆年間為背景,描繪了紅花會眾人與清廷之間的恩怨情仇。此後,金庸的創作熱情愈發高漲,相繼推出了《碧血劍》和《射鵰英雄傳》。《碧血劍》講述了明末抗清英雄袁崇煥與皇室後裔的故事,而《射鵰英雄傳》則以其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和生動的人物形象,成為金庸的代表作之一。
隨著時間的推移,金庸的筆觸逐漸觸及更廣闊的武俠世界。1959年,他創作了《飛狐外傳》,以清朝康熙年間為背景,講述了胡斐的傳奇經歷。同年,他還完成了《雪山飛狐》,這部作品與《飛狐外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體系。
1960年,金庸的創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他創作了《連城訣》,這部小說以其獨特的敘事手法和深刻的心理描寫,展現了人性的復雜與多面。此後,他又相繼推出了《俠客行》、《天龍八部》等作品,這些小說不僅情節跌宕起伏,而且人物形象鮮明,成為金庸武俠小說的又一里程碑。
到了1967年,金庸的武俠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他創作了《笑傲江湖》,這部小說以其獨特的政治寓言和深刻的社會批判,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而後的《鹿鼎記》則以其幽默詼諧的筆觸和豐富的人物形象,成為了金庸武俠小說的又一經典之作。
縱觀金庸的十二部小說,每一部都承載著他對武俠世界的獨特理解和深情厚意。這些作品不僅是中國文學的瑰寶,更是金庸先生留給後世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