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數趙時律小說免費閱讀
『壹』 李牧守邊文言文閱讀
1. 【重金懸賞】古文《李牧守邊》的現代文意思
譯文:
趙國大將李牧,常年居守在雁門(今山西右王南),防備匈
奴進犯.他設置官吏以方便為原則,將收來的租稅都送入幕府,作為官兵的
費用.每天殺好幾頭牛慰勞士兵.練習騎馬射箭,各處多設烽火,多派間諜.
爾後又和將士約法說:"如果匈奴前來侵犯,要立即收兵回城防禦,誰膽敢
捕捉敵人,立即問斬."匈奴每次來犯,他都立即收兵防守,不與敵交戰.
這樣幾年,沒有什麼遺漏和損失.然而匈奴卻以為李牧是膽怯,就是趙國邊
關的士兵也以為自己的將領是膽怯.趙王將這些情況告訴了李牧,李牧依然
如故.趙王就將李牧召回,派人代李牧為將領.一年多時間里,匈奴每次來
犯時,都出兵交戰,多數失利,傷亡很多,邊疆的百姓不能種田畜牧.於是
重新請李牧出任將領,李牧聲稱有病,閉門不出.趙王便再一次強請李牧出
來帶兵.李牧說:"如果任用我,必須允許我用以前那樣的辦法,我才敢奉
命."趙王答應了他,李牧前往邊關.到了邊關後,仍然照以前的方法去做.
匈奴進犯一無所得,到頭來還以為趙兵膽怯.邊關的兵士每天都得到賞賜,
卻不願享用,都寧願出戰.於是就廣選戰車,得到1300乘;挑選戰馬,得到
1.3萬匹;挑選堅銳士兵5萬人,弓箭手10萬人;指揮他們練習進攻,又大
肆放牧牲畜,老百姓滿山遍野.匈奴來時,假敗不勝,將幾千人讓他擄去.
匈奴單於聽說後,率大軍來犯,李牧廣設奇陣,用左右兩翼攻擊,終於大敗
匈奴,殺死匈奴10多萬騎兵,匈奴單於也逃走了.以後10多年,匈奴再也
不敢侵略趙國的邊境了.
2. 李牧戌邊的文言文和翻譯
原文
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匈奴每入,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如是數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
歲余,匈奴每來,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復強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許之。
翻譯
李牧是趙國鎮守北部邊境的優秀將領,常年駐扎在代地,雁門郡,防禦匈奴。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嚴謹地舉烽火報警,戰士們隨即進入營壘防守,不敢應戰。這樣過了好幾年,也沒有什麼傷亡和損失。可是匈奴認為李牧是膽小怕事,即使是趙國的邊防兵也認為我們的將軍很膽小。
趙王責備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樣。趙王發怒,調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邊將的職務。 一年多,匈奴每次來侵犯,新將領都領兵出戰。每次出戰,多是失利,傷亡損失很多,邊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種、放牧。
當時又請李牧出山,李牧閉門不出,堅持說自己有病。趙王就又強迫他出任邊將,派他去統率軍隊。李牧說:「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讓我像以前那樣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趙王答應了他。
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1)韓數趙時律小說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司馬光曾患歷代史籍浩繁,學者難以遍覽,因欲撮取其要,撰紀傳體史。初成《通志》8卷,起戰國至秦二世,表進於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視。治平三年(1066),詔置書局於崇文院,繼續編纂。宋神宗即位,賜書名為《資治通鑒》,並序以獎之。元豐七年(1084)書成。
原文賞析
除政治之外,《資治通鑒》在文化、科技、經濟、軍事等方面均有記載。在文化方面,就學術思想來說,上至先秦的儒、法名、陰陽、縱橫五家的代表人物和學術主張,下及漢初的黃老思想,漢武帝的獨尊儒術,以及魏晉玄學的盛行都有記載。對於佛教、道教的起源、發展,以及儒、佛、道之間的斗爭也有敘述。
3. 文言文《李牧》的翻譯
李牧是趙國北部邊境的良將。
長期駐守代地雁門郡,防備匈奴。他有權根據需要設置官吏,防地內城市的租稅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為軍隊的經費。
他每天宰殺幾頭牛犒賞士兵,教士兵練習射箭騎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偵察敵情的人員,對戰士待遇優厚。訂出規章說:「匈奴如果入侵,要趕快收攏人馬退入營壘固守,有膽敢去捕捉敵人的斬首。」
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傳來警報,立即收攏人馬退入營壘固守,不敢出戰。像這樣過了好幾年,人馬物資也沒有什麼損失。
可是匈奴卻認為李牧是膽小,就連趙國守邊的官兵也認為自己的主將膽小怯戰。趙王責備李牧,李牧依然如故。
趙王發怒,把他召回,派別人代他領兵。
4. 文言文《李牧將兵》的翻譯
李牧是趙國鎮守北部邊境的優秀將領,常年駐扎在代地,雁門郡,防禦匈奴.他有權根據實際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稅收都送進將軍幕府中,作為士兵的費用.他下令每天殺幾頭牛犒勞士兵,教士兵射箭、騎馬.謹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偵察人員,優待戰士.制訂規章說:「匈奴如果侵入邊境來搶掠,應立即進入營壘堅守,有膽敢擅自捕捉俘虜的處斬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嚴謹地舉烽火報警,戰士們隨即進入營壘防守,不敢應戰.這樣過了好幾年,也沒有什麼傷亡和損失.可是匈奴認為李牧是膽小怕事,即使是趙國的邊防兵也認為「我們的將軍膽小怕事」.【趙王責備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樣.】趙王發怒,調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邊將的職務. 一年多,匈奴每次來侵犯,新將領都領兵出戰.每次出戰,多是失利,傷亡損失很多,邊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種、放牧.當時又請李牧出山,李牧閉門不出,堅持說自己有病.趙王就又強迫他出任邊將,派他去統率軍隊.李牧說:「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讓我像以前那樣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趙王答應了他. 李牧到達邊境,按照原來的法規、號令辦事.匈奴好幾年一無所得,但是人們始終認為李牧膽怯.守邊的士兵常得到獎賞卻不被使用,都希望與匈奴一戰.這時李牧就准備了經過挑選的兵車一千三百輛,精選出戰馬一萬三千匹.還有曾經獲得百金獎賞的勇士五萬人,能拉硬弓的優秀射手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進行軍事演習.又大力組織放牧,讓人民布滿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眾假裝敗逃,丟下幾千人給匈奴.匈奴單於聽到這個消息,率領大批軍隊入侵.李牧大量布下靈活奇特的戰陣,從左右兩邊包抄反擊匈奴,大敗匈奴,斬殺匈奴十幾萬人馬.接著消滅襜襤,打敗東胡,迫使林胡投降,單於逃跑.這次戰役以後的十幾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上城邑. 趙王遷七年,秦國派遣王翦攻打趙國,趙王派李牧、司馬尚抵抗秦軍.秦國用大筆金錢賄賂趙王的寵臣郭開,施行反間計,說李牧、司馬尚想要謀反.趙王便派趙蔥和齊將顏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趙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殺死了.撤銷了司馬尚的職務.這以後三個月,王翦乘勢急速攻打趙國,大敗趙蔥的軍隊,殺了趙蔥,俘虜了趙王趙遷和趙軍將領顏聚,終於滅亡了趙國.。
5.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題
16 . A 解析 A .「善」應為「和……交好」。
17. A 18. C 解析 ①是說文帝聽了馮唐話後發怒,②是文帝對馮唐的詢問,⑥是說文帝讓魏尚重新擔任雲州太守。 19.C 解析 C .雲中太守被削爵位原因應是他犯了錯報殺敵人數的罪。
三、20. ( 1 )因此軍潰兵敗,被秦人俘虜消滅。(「破、北」「為……所」「禽」各 1 分,句意 1 分)其他 【參考譯文】 馮唐,他的祖父是趙國人。
馮唐以孝順著稱,被舉薦做了中郎署長,侍奉漢文帝。一次文帝乘車經過馮唐任職的官署,問馮唐說:「我住在代郡時,我的尚食監高祛多次和我談到趙將李齊的才能,講述他在鉅鹿城下作戰的情形。
現在我每次吃飯時,心裡總會想起鉅鹿之戰時的李齊。老人家知道這個人嗎?」馮唐回答說:「他尚且比不上廉頗、李牧的指揮才能。」
漢文帝說:「憑什麼這樣說呢?」馮唐說:「我的祖父在趙國時,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親從前做過代相,和趙將李齊交情甚密,所以知道他們的為人。」漢文帝聽完馮唐的述說,拍著大腿說:「唉!我偏偏得不到廉頗、李牧這樣的人做將領, ( ) 我難道還擔心匈奴嗎?」馮唐說:「陛下即使能得到廉頗、李牧,也不會任用他們。」
漢文帝大怒,起身回宮。過了好一會兒,才又召見馮唐責備他說:「你為什麼當眾侮辱我?難道就不能私下告訴我嗎?」馮唐謝罪說:「我是個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諱迴避。」
在這時,匈奴人大舉侵犯朝祁。漢文帝正為此感到憂慮,於是終於又一次詢問馮唐:「你怎麼知道我不會任用廉頗、李牧?」馮唐回答說:「我聽說古時候君王派遣將軍時,跪下來推著車輪,還說國門以內的事我決斷,國門以外的事,由將軍裁定;軍隊的戰功、賜爵封賞都由將軍在外決定,歸來再奏報朝廷。
這不是虛誇之言啊!我的祖父說,李牧做趙將駐守邊境時,賞賜由將軍在外決定,朝廷不從中干預,所以李牧才能夠充分發揮他的才智。因此他能夠在北面驅逐單於,大破東胡,消滅澹林,在西面抑制強秦,在南面支援韓、魏。
在這時,趙國幾乎成為霸主。如今我聽說魏尚做了雲中郡郡守,他把軍市上的稅金全部用來犒賞士兵,還拿出個人的錢財,五天殺一次牛,宴請賓客、軍吏、左右,因此匈奴人遠遠躲開,不敢靠近雲中郡的邊關要塞。
匈奴曾經入侵一次,魏尚率領軍隊出擊,殺死很多敵軍。那些士兵們整天全力作戰,殺敵捕俘,到幕府報功,只要有一句話不符合實際情況,執法吏就用法律制裁他們。
應得的獎賞不能兌現,而執法吏卻有法必依。我愚蠢地認為陛下的法令太嚴明了,獎賞太輕了,懲罰太重了。
況且雲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多報殺敵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給執法吏,奪了他的爵位。由此說來,陛下即使能得到廉頗、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文帝很高興。當天就讓馮唐拿著符節去赦免魏尚,重新讓魏尚擔任雲中郡郡守,任命馮唐做車騎都尉,讓他掌管中尉和郡國的車戰之士。
漢文帝後元七年,漢景帝即位,讓馮唐去做楚國的丞相,不久馮唐又被免職。漢武帝即位,徵求賢良之士,大家舉薦馮唐。
馮唐這年已九十多歲了,不能再做官,於是讓他的兒子馮遂做了郎官。
6. 文言文 李牧傳 翻譯
李牧傳 原文
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饗士,習射騎,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入,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如是數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
歲余,匈奴每來,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復強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許之。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一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佯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於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陣,張左右翼擊之,大破匈奴十餘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於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趙悼襄王十年,廉頗既亡入魏,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寵破燕軍,殺劇辛。後七年,秦破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首十萬。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於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封李牧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擊破秦軍,南距韓、魏。趙王遷七年,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王乃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斬之。廢司馬尚。後三月,王翦因急擊趙,大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遂滅趙。
參考翻譯
李牧是趙國鎮守北部邊境的優秀將領,常年駐扎在代地,雁門郡,防禦匈奴。他有權根據實際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稅收都送進將軍幕府中,作為士兵的費用。他下令每天殺幾頭牛犒勞士兵,教士兵射箭、騎馬。謹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偵察人員,優待戰士。制訂規章說:「匈奴如果侵入邊境來搶掠,應立即進入營壘堅守,有膽敢擅自捕捉俘虜的處斬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嚴謹地舉烽火報警,戰士們隨即進入營壘防守,不敢應戰。這樣過了好幾年,也沒有什麼傷亡和損失。可是匈奴認為李牧是膽小怕事,即使是趙國的邊防兵也認為「我們的將軍膽小怕事」。趙王責備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樣。趙王發怒,調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邊將的職務。
一年多,匈奴每次來侵犯,新將領都領兵出戰。每次出戰,多是失利,傷亡損失很多,邊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種、放牧。當時又請李牧出山,李牧閉門不出,堅持說自己有病。趙王就又強迫他出任邊將,派他去統率軍隊。李牧說:「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讓我像以前那樣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趙王答應了他。
李牧到達邊境,按照原來的法規、號令辦事。匈奴好幾年一無所得,但是人們始終認為李牧膽怯。守邊的士兵常得到獎賞卻不被使用,都希望與匈奴一戰。這時李牧就准備了經過挑選的兵車一千三百輛,精選出戰馬一萬三千匹。還有曾經獲得百金獎賞的勇士五萬人,能拉硬弓的優秀射手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進行軍事演習。又大力組織放牧,讓人民布滿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眾假裝敗逃,丟下幾千人給匈奴。匈奴單於聽到這個消息,率領大批軍隊入侵。李牧大量布下靈活奇特的戰陣,從左右兩邊包抄反擊匈奴,大敗匈奴,斬殺匈奴十幾萬人馬。接著消滅襜襤,打敗東胡,迫使林胡投降,單於逃跑。這次戰役以後的十幾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上城邑。
趙王遷七年,秦國派遣王翦攻打趙國,趙王派李牧、司馬尚抵抗秦軍。秦國用大筆金錢賄賂趙王的寵臣郭開,施行反間計,說李牧、司馬尚想要謀反。趙王便派趙蔥和齊將顏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趙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殺死了。撤銷了司馬尚的職務。這以後三個月,王翦乘勢急速攻打趙國,大敗趙蔥的軍隊,殺了趙蔥,俘虜了趙王趙遷和趙軍將領顏聚,終於滅亡了趙國。
導讀 :李牧作為趙國的良將,用兵與眾不同,為常人所難以領會。後被趙王召回,由他代將。
讀者從文中明顯可以看出李牧的「將」才和趙王的不識才。
注釋 :① 代雁門:代地雁門郡,今山西武寧以北一帶 ②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③ 莫府:處理軍政事務的衙署。 莫:通「幕」,將帥在外的營帳。 ④ 饗(xiǎng):用酒食款待人。 ⑤ 烽火謹:烽火相傳。
7. 張釋之執法原文
張廷尉釋之者,堵陽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為騎郎,事孝文帝,十 歲不得調,無所知名.釋之曰:「久宦減仲之產,不遂.」欲自免歸.中郎將袁 盎知其賢,惜其去,乃請徙釋之補謁者.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 「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施行也.」於是釋之言秦漢之間事,秦所以失而漢所 以興者久之.文帝稱善,乃拜釋之為謁者僕射. 釋之從行,登虎圈.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十餘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 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無窮者.文帝曰: 「吏不當若是邪?尉無賴!」乃詔釋之拜嗇夫為上林令.釋之久之前曰:「陛下 以絳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長者也.」又復問:「東陽侯張相如何如人也?」 上復曰:「長者.」釋之曰:「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 口,豈斅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且秦以任刀筆之吏,吏爭以亟疾苛察相高,然 其敝徒文具耳,無惻隱之實.以故不聞其過,陵遲而至於二世,天下土崩.今陛 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靡靡,爭為口辯而無其實.且下之化上疾 於景響,舉錯不可不審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嗇夫. 上就車,召釋之參乘,徐行,問釋之秦之敝.具以質言.至宮,上拜釋之為 公車令. 頃之,太子與梁王共車入朝,不下司馬門,於是釋之追止太子、梁王無得入 殿門.遂劾不下公門不敬,奏之.薄太後聞之,文帝免冠謝曰:「教兒子不謹.」 薄太後乃使使承詔赦太子、梁王,然後得入.文帝由是奇釋之,拜為中大夫. 頃之,至中郎將.從行至霸陵,居北臨廁.是時慎夫人從,上指示慎夫人新 豐道,曰:「此走邯鄲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慘凄悲懷,顧 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用紵絮斮陳,蕠漆其間,豈可動哉!」 左右皆曰:「善.」釋之前進曰:「使其中有可欲者,雖錮南山猶有郄;使其中 無可欲者,雖無石槨,又何戚焉!」文帝稱善.其後拜釋之為廷尉. 頃之,上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出,乘輿馬驚.於是使騎捕,屬之廷 尉.釋之治問.曰:「縣人來,聞蹕,匿橋下.久之,以為行已過,即出,見乘 輿車騎,即走耳.」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金.文帝怒曰:「此人親驚吾馬, 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釋之曰:「法者天 子所與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且方其時,上使立誅 之則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措 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當是也.」 其後有人盜高廟坐前玉環,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釋之案律盜宗廟服御 物者為奏,奏當棄市.上大怒曰:「人之無道,乃盜先帝廟器,吾屬廷尉者,欲 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釋之免冠頓首謝曰:「法如 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順為差.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之一,假令愚民 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與太後言之,乃許廷尉當.是 時,中尉條侯周亞夫與梁相山都侯王恬開見釋之持議平,乃結為親友.張廷尉由 此天下稱之. 後文帝崩,景帝立,釋之恐,稱病.欲免去,懼大誅至;欲見謝,則未知何 如.用王生計,卒見謝,景帝不過也. 王生者,善為黃老言,處士也.嘗召居廷中,三公九卿盡會立,王生老人, 曰「吾襪解」,顧謂張廷尉:「為我結襪!」釋之跪而結之.既已,人或謂王生 曰:「獨柰何廷辱張廷尉,使跪結襪?」王生曰:「吾老且賤,自度終無益於張 廷尉.張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結襪,欲以重之.」諸公聞之, 賢王生而重張廷尉. 張廷尉事景帝歲餘,為淮南王相,猶尚以前過也.久之,釋之卒.其子曰張 摯,字長公,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當世,故終身不仕. 馮唐者,其大父趙人.父徙代.漢興徙安陵.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 帝.文帝輦過,問唐曰:「父老何自為郎?家安在?」唐具以實對.文帝曰: 「吾居代時,吾尚食監高祛數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於鉅鹿下.今吾每飯,意 未嘗不在鉅鹿也.父知之乎?」唐對曰:「尚不如廉頗、李牧之為將也.」上曰: 「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趙時,為官率將,善李牧.臣父故為代相,善趙將 李齊,知其為人也.」上既聞廉頗、李牧為人,良說,而搏髀曰:「嗟乎!吾獨 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雖得廉頗、李 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讓曰:「公柰何眾辱我,獨無間 處乎?」唐謝曰:「鄙人不知忌諱.」 當是之時,匈奴新大入朝冉阝,殺北地都尉昂.上以胡寇為意,乃卒復問唐 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頗、李牧也?」唐對曰:「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 跪而推轂,曰閫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軍功爵賞皆決於外, 歸而奏之.此非虛言也.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 賜決於外,不從中擾也.委任而責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遣選車千三百乘, 彀騎萬三千,百金之士十萬,是以北逐單於,破東胡,滅澹林,西抑強秦,南支 韓、魏.當是之時,趙幾霸.其後會趙王遷立,其母倡也.王遷立,乃用郭開讒, 卒誅李牧,令顏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為秦所禽滅.今臣竊聞魏尚為。
『貳』 閱讀下面文言文馮唐者
1.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題
16 . A 解析 A .「善」應為「和……交好」。
17. A 18. C 解析 ①是說文帝聽了馮唐話後發怒,②是文帝對馮唐的詢問,⑥是說文帝讓魏尚重新擔任雲州太守。 19.C 解析 C .雲中太守被削爵位原因應是他犯了錯報殺敵人數的罪。
三、20. ( 1 )因此軍潰兵敗,被秦人俘虜消滅。(「破、北」「為……所」「禽」各 1 分,句意 1 分)其他 【參考譯文】 馮唐,他的祖父是趙國人。
馮唐以孝順著稱,被舉薦做了中郎署長,侍奉漢文帝。一次文帝乘車經過馮唐任職的官署,問馮唐說:「我住在代郡時,我的尚食監高祛多次和我談到趙將李齊的才能,講述他在鉅鹿城下作戰的情形。
現在我每次吃飯時,心裡總會想起鉅鹿之戰時的李齊。老人家知道這個人嗎?」馮唐回答說:「他尚且比不上廉頗、李牧的指揮才能。」
漢文帝說:「憑什麼這樣說呢?」馮唐說:「我的祖父在趙國時,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親從前做過代相,和趙將李齊交情甚密,所以知道他們的為人。」漢文帝聽完馮唐的述說,拍著大腿說:「唉!我偏偏得不到廉頗、李牧這樣的人做將領, ( ) 我難道還擔心匈奴嗎?」馮唐說:「陛下即使能得到廉頗、李牧,也不會任用他們。」
漢文帝大怒,起身回宮。過了好一會兒,才又召見馮唐責備他說:「你為什麼當眾侮辱我?難道就不能私下告訴我嗎?」馮唐謝罪說:「我是個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諱迴避。」
在這時,匈奴人大舉侵犯朝祁。漢文帝正為此感到憂慮,於是終於又一次詢問馮唐:「你怎麼知道我不會任用廉頗、李牧?」馮唐回答說:「我聽說古時候君王派遣將軍時,跪下來推著車輪,還說國門以內的事我決斷,國門以外的事,由將軍裁定;軍隊的戰功、賜爵封賞都由將軍在外決定,歸來再奏報朝廷。
這不是虛誇之言啊!我的祖父說,李牧做趙將駐守邊境時,賞賜由將軍在外決定,朝廷不從中干預,所以李牧才能夠充分發揮他的才智。因此他能夠在北面驅逐單於,大破東胡,消滅澹林,在西面抑制強秦,在南面支援韓、魏。
在這時,趙國幾乎成為霸主。如今我聽說魏尚做了雲中郡郡守,他把軍市上的稅金全部用來犒賞士兵,還拿出個人的錢財,五天殺一次牛,宴請賓客、軍吏、左右,因此匈奴人遠遠躲開,不敢靠近雲中郡的邊關要塞。
匈奴曾經入侵一次,魏尚率領軍隊出擊,殺死很多敵軍。那些士兵們整天全力作戰,殺敵捕俘,到幕府報功,只要有一句話不符合實際情況,執法吏就用法律制裁他們。
應得的獎賞不能兌現,而執法吏卻有法必依。我愚蠢地認為陛下的法令太嚴明了,獎賞太輕了,懲罰太重了。
況且雲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多報殺敵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給執法吏,奪了他的爵位。由此說來,陛下即使能得到廉頗、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文帝很高興。當天就讓馮唐拿著符節去赦免魏尚,重新讓魏尚擔任雲中郡郡守,任命馮唐做車騎都尉,讓他掌管中尉和郡國的車戰之士。
漢文帝後元七年,漢景帝即位,讓馮唐去做楚國的丞相,不久馮唐又被免職。漢武帝即位,徵求賢良之士,大家舉薦馮唐。
馮唐這年已九十多歲了,不能再做官,於是讓他的兒子馮遂做了郎官。
2.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題
小題:B
小題:C
小題:您為何當眾羞辱我呢?不能私下告訴我嗎?
小題:B應解釋為「與……友善」
小題:C(A兩個「以」都是介詞,解釋為「憑」;B兩個「於」都是介詞,解釋為「在」;C前「之」助詞,解釋為「的」,後「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D兩個「雖」都是連詞,解釋為「即使)
小題:見譯文
譯文:
馮唐的祖父是趙人,他的父親遷到代。漢朝建主後,又遷到安陵。馮唐以至孝著名,為中郎署長,侍奉文帝。文帝的座駕經過,問他說:「老人家,您是如何成為郎的?您的家在哪裡?」唐皆據實回答。文帝說:「我在代的時候,我的尚食監高祛屢次向我提及趙將李齊的賢能,以及他在巨鹿作戰時的事跡。現在我每次吃飯的時候,腦海里都會浮現李齊在巨鹿作戰時的雄風呀!您老人家知道他嗎?」馮唐回答說「他還比不上廉頗與李牧的將才呢。」皇帝說:「什麼緣故呢?」 馮唐說「家祖父在趙的時候,做官而統御將士,跟李牧交情很好。而家父以前做過代相,與趙將李齊相熟,所以臣了解他們的為人。」文帝聽說了廉頗、李牧的事跡以後,高興得拍著大腿說:「唉!我為何得不到像廉頗、李牧那樣的人才來做我的將軍?如果得到了,我又何必擔憂匈奴為患呢!」馮唐說,「臣誠惶誠恐,昧死以陳,眼下縱使得到像廉頗、李牧那樣的將才,也不懂得任用啊!」文帝很生氣,站起來返入禁中,過了好一會兒,才召見馮唐,責備他說:「您為何當眾羞辱我呢?不能私下告訴我嗎?」馮唐謝罪說:「臣是個鄉鄙之人,不懂得避忌。」
3. 《「馮唐者,其大父趙人」閱讀答案(附翻譯)》古詩原文及翻譯 愛問
作者: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馮唐者,其大父趙人。
漢興徙安陵。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
文帝輦過,問唐曰:「父老何自為郎?家安在?」唐具以實對。文帝曰:「吾居代時,吾尚食監高袪數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於鉅鹿下。
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鉅鹿也。父知之乎?」唐對曰:「尚不如廉頗、李牧之為將也。」
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趙時,善李牧。臣父故為代相,善趙將李齊,知其為人也。」
上既聞之,而搏髀曰:「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唐曰:「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讓曰:「公奈何眾辱我,獨無間處乎?」唐謝曰:「鄙人不知忌諱。」當是之時,匈奴新大入朝。
上以胡寇為意,乃卒復問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頗、李牧也?」唐對曰:「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曰閫(國門)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 軍功爵賞皆決於外,歸而奏之。
此非虛言也。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於外,不從中擾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
是以北逐單於,破東胡,滅澹林,西抑強秦,南支韓、魏。當是之時,趙幾霸。
今臣竊聞魏尚為雲中守,其軍市租盡以饗士卒,私養錢,五日一椎牛,饗賓客軍吏舍人,是以匈奴遠避,不近雲中之塞。 虜曾一入,尚率車騎擊之,所殺甚眾。
夫士卒終日力戰,斬首捕虜,上功莫府(幕府),一言不相應,文吏以法繩之。其賞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以為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且雲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虜差六級,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罰作之。
由此言之,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 」文帝說。
是日令馮唐持節赦魏尚,復以為雲中守,而拜唐為車騎都尉,主中尉及郡國車士。七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免。
武帝立,求賢良,舉馮唐。唐時年九十餘,不能復為官,乃以唐子馮遂為郎。
(選自《史記 馮唐列傳》,有改動)4.列各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臣大父在趙時,善李牧 善:善於 B.閫以外者,將軍制之 制:裁決C.其軍市租盡以饗士卒 饗:犒勞 D.求賢良,舉馮唐 舉:舉薦5.以下六句話分編四組,全都能證明文帝「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的一組是( )①上怒,起入禁中②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頗、李牧也③一言不相應,文吏以法繩之④其賞不行而吏奉法必用⑤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⑥復以為雲中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帝經常想起李齊,那是因為他在代郡的時候,曾多次聽尚食監高祛說過李齊的才能。 B.文帝發怒是因為馮唐在眾人面前說他即使有李牧這樣的賢才也不會任用,使他難堪。
C.雲中太守魏尚因為擅自把軍市上的稅金全部用來犒賞士兵而受到法辦,爵位被削。D.馮唐在仕途上一直很坎坷,景帝讓他做楚相,不久又免了他的職,武帝求賢時,他已老了。
7.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①軍功爵賞皆決於外,歸而奏之。此非虛言也。
(5分)②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於外,不從中擾也。(5分)參考答案:4.B.「疑」為遲疑、猶豫之意。
5. D.②⑥都不是直接表現孔覬「不嗜財物,能明辨是非」。6. D.(A項,司徒左長史一職應在另外兩官職之後。
B項,「要求皇帝等他酒醒才可召見」錯,而是皇帝先派人看他酒醒了才召見。C項,一把火燒盡的不是資助他的財物。
)7.(1)孔覬每次喝醉總是整天不醒,對待身邊的同事,常有些欺凌輕慢。 (2)江東的事情沒有不是我本人策劃的,把罪過推給別人以求活命,只有像您這樣的人才會去做。
參考譯文: 孔覬,字思遠,會稽山陰人。 少年時代就正直有氣節,把明辨是非作為自己的責任。
他性情急躁,酗酒任性,每次喝醉總是整天不醒,對同僚多有欺凌輕慢,尤其不願曲意侍奉權要得寵的人物,那些人無不對他又怕又恨。他不置辦產業,家裡經常很貧困,財務無論多少,都不曾在意。
他做二府長史,典簽諮事時,(手下人都很畏懼他)他不叫上前他們不敢上前, 他不讓離開他們不敢離開。 雖然喝酒的日子居多,但他卻清楚地了解政事,酒醒的時候判決,不曾有過阻滯。
眾人都說:「孔公一月二十九天醉,勝過世人二十九天醒。」世祖每次想引見他,總是先派人看他酒醒了沒有。
他性格真誠樸素,不喜文飾,遇到寶玩,使用絕不遲疑,而其他東西即使粗破,也終不改換。 孔覬的弟弟孔道存、堂弟孔徽,經營了很多家產,兩個弟弟請假向東回家鄉,孔覬前往江中的小沙洲上去迎接他們,(見他們隨身攜帶)十多艘的貨物,都是綿絹紙席之類。
孔覬見了假裝喜歡,對他們說:「我近來很貧困,很需要這些東西。」於是就吩咐把它們放在岸邊,隨後神情嚴厲地對他們說:「你們總也算是個讀書人吧,為什麼到了回家去做商人的地步呢?」命令手下人放火焚燒貨物,直到燒盡才離去。
孔覬後來做了司徒左長史,孔道存接替孔覬任後軍長史、江夏內史。當時東部大旱,京城米貴,一斗將近一百錢。
孔道存擔心孔覬生活非常困難,就派下屬官員運了五百斛米送給他。孔覬叫來那個官員對他說:。
4. 閱讀下面文言文《朱文公受騙》完成9
朱文公①有足疾,嘗有道人②為施針熨③之術,旋覺輕安。公大喜,厚謝之,且贈以詩雲:「幾載相扶藉瘦筇④,一針還覺有奇功。出門放杖兒童笑,不是以前勃窣⑤翁。」道人得詩徑去。未數日,足疾大作⑥,甚於未針時。亟⑦令人尋逐道人,已莫⑧知其所往矣。公嘆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詩,恐其持此詩誤⑨他人爾。」
朱文公受騙
注釋
①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學大師,謚號「文」,故稱朱文公。
②道人:道士。
③熨:中醫學名詞,俗稱「熱敷」。
④筇:竹名。
⑤勃窣:匍匐而行。
⑥作:發作。
⑦亟:立刻。
⑧莫:沒有人。
⑨誤:耽誤、加害。嘗:曾經。去;離開
編輯本段
譯文
朱熹患有腳病,曾經有個道士給他用針熱敷的方法,頓時覺得輕松安適。朱熹非常高興,大大地感謝了他,並且送他一首詩說:「幾年來我憑借著細竹棒扶著我走路,一針下去還覺得有奇特的功效,出門時柱著拐杖兒童見了會嘲笑我,現在我已不再是以前那個匍匐而行的老頭了。」道士拿到詩後就離開了,沒有幾天,腳病發作得非常厲害,過於沒有熱敷時。朱熹急忙讓人尋找道士,已經不知道他到什麼地方去了,朱熹嘆氣說:「我不想懲處他,只想追回那首詩,擔心他拿著這首詩去妨害其他人罷了。」
【思考與練習】
1.解釋下列加點字。
(1)為施針熨之術( ) (2)徑去( )
2.翻譯下列句子。
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詩,恐其持此誤他人爾。
3. 怎樣認識文中道人的醫術和醫道?
4.有人說朱文公「尋逐道人」之舉是怕自己名譽受損,你的看法呢?
朱文公受騙》參考答案
1.(1)實施 (2)離開
2.我不是想懲罰他,只是想追回贈的那首詩,唯恐他拿去招搖撞騙,耽誤了別人的治療。
3.道人給人看病治表不治本,騙錢害人。(意對即可)
4.文中有「恐其持此誤他人爾」句,可見朱文公是不想讓這等庸醫繼續招搖撞騙,危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