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歡小說閱讀寶書網txt下載
Ⅰ 李煜《相見歡》原文及翻譯,李煜《相見歡》原文及翻譯
原文: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李煜此詞即有將此調名標為《烏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
③離愁:指去國之愁。
④別是一般:另有一種。
譯文: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離別之苦。那悠悠愁思(絲)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作者介紹:
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五代南唐國主,世稱李後主。他登位之時,宋已代周建國,南唐形勢風雨飄搖。他在對宋委曲求全中過了十幾年苟安生活。南唐為宋滅之後,他被俘到汴京,過了約兩年囚徒生活,終為太宗賜鴆毒殺。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無能,文藝上卻頗有成就,能書善畫,妙解音律,尤工於詞。他的創作分為前後兩個階段:
前期不修政事,縱情於吟詠宴遊,笙歌燕舞,為了使宮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態竟至於讓宮女束腳,戕害中國女子裹腳陋習便起於其人。他這一時期的詞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宮廷生活,這些詞是在技巧上已日臻成熟,實則為南朝宮體和花間詞風的承續。
後期則為入宋之後,此時,他逐漸從醉生夢死中清醒過來,對屈辱的拘囚生活極為憤懣感傷,他的詞開始轉向抒奏亡國之音,傾瀉其「日夕以眼淚洗面」的深哀巨慟,他的詞有了打動人心的恆久的藝術力量。可以說,亡國使他丟掉了皇帝的寶座,卻使他在詞的創作上獲取了巨大的成就,誠如清代大學者王國維所說的那樣: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這便是對他文學地位的中肯評價。
賞析一: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於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凄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
「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
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賞析二:
這是南唐後主李煜的作品,這首詞乍一看來,似上闋寫景,下闋言情,其實上下闋均為凄婉之情所籠罩。上闋情隨景生,情景交融;下闋從具體描寫到無法形容。百般寫情,所以感人至深。
無言獨上西樓,只這起句,直接呈現出詞人的孤獨身影,不見一絲帝王氣象。俞平伯說這一句,已攝盡凄婉的神情。後主失國後,變成無人可對,無話可說。無人可對,獨上西樓,信步所至,百無聊賴。接下撇下人物,只寫景物。月如鉤三個字一片天籟,純任自然,但是高妙非凡,將情移景,情景交融。以下連綴九字。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寫景寫人,人景合一。自然不光寫天上月,院內梧桐,而是寫見桐見月的人,是深層次的抒情。寂寞的不是梧桐,不是深院,而是詞人在梧桐深院中的感受。九字句是六三句法。實體的梧桐深院鎖住了抽象的深秋,象喻無情的囚籠鎖住了多情的皇帝。鎖字下的重而真切,因為這是一個在清夜深秋的囚徒的感情體驗。失去自由,生不如死 。
上闋與下闋一氣呵成,緊相連接。他用寫清秋一樣的手法,以離愁代指他的失國情緒。怎樣訴說那難以形容的凄婉情?他開始試圖打一個具體比方,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這離愁是無法根除的,所以剪不斷。離根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又是無法理順的,所以理還亂。最後又出波折,他突然放棄把離愁說清楚了,反正說不清: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統觀全文,說的全是白話,自然率真,和血和淚,藝術造詣,居上上乘。詞以情勝,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後才有必能不朽之詞作。
Ⅱ 張愛玲的作品有哪些
中短篇小說 《霸王別姬》《 鴻鸞禧 》《色.戒 》《創世紀》《 花凋》
《傾城之戀》《 多少恨》《金鎖記》《 殷寶灧送花樓會》 等
《沉香屑-第一爐香》《 留情 》《相見歡 》《紅玫瑰與白玫瑰 》《琉璃瓦 》
〈沉香屑-第二爐香〉〈 封鎖〉〈 茉莉香片 〉〈心經 〉〈桂花蒸 》
《年青的時候 》《五四遺事/英文版》《 散 戲》《 不幸的她》(處女作)
長篇小說 《連環套 》《怨女 》《十八春》《 小艾》 《秧歌》
《赤地之戀》
散文隨筆 《都市的人生(散文集)》 《太太萬歲》題記 《紅樓夢魘》自序 《張看》自序 《惘然記》序
(國語本)《海上花》譯後記 《海上花》的幾個問題 《被窩》《 秋雨》《 讀書報告四則》
《 牧羊者素描》《 心願》《 華麗緣》《 表姨細姨及其他 「嗄?」?》
《 愛 》《憶胡適之》《 海上花列傳序 》
其它《 海上舊夢-人物畫集》《 張愛玲語錄 》《 紅樓夢魘(全本合集)NEW 》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z/03-zhang-al/zhang_ailing.htm
張愛玲作品典藏全集目錄
新浪讀書
卷一:長篇小說
半生緣
卷二:長篇小說
怨女
卷三:散文(39-47年作品)(1)
童言無忌
自己的文章
燼余錄
到底是上海人
道路以目
更衣記
愛
談女人
走!走到樓上去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
說胡蘿卜
炎櫻語錄
寫什麼
造人
打人
詩與胡說
有女同車
私語
忘不了的畫
談跳舞
談音樂
卷四:散文(39-47年作品)(2)
公寓生活記趣
夜營的喇叭
必也正名乎
借銀燈
銀宮就學記
存稿
雨傘下
談畫
自序
姑姑語錄
論寫作
天才夢
代序
中國人的宗教
《卷首玉照》及其他
雙聲
氣短情長及其他
我看蘇青
華麗緣
中國的日夜
附記
卷五:散文(52年以後作品)(1)對照記
對照記——看老照相簿
羅蘭觀感
被窩
關於《傾城之戀》的老實話
《嘎?》?
草爐餅
笑紋
卷六:散文(52年以後作品)(2)
自序
關於《笑聲淚痕》
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
表姨細姨及其他
談吃與畫餅充飢
惘然記
憶胡適之
談看書
談看書後記
自序
再版自序
卷七:中短篇小說(43年作品)
金鎖記
傾城之戀
茉莉香片
第一爐香
第二爐香
封鎖
散戲
卷八:中短篇小說(44年作品)
琉璃瓦
心經
桂花蒸 阿小悲秋
年輕的時候
花凋
紅玫瑰與白玫瑰
連環套
卷九:中短篇小說(45年以後作品)
等
殷寶灧送花樓會
小艾
創世紀
留情
鴻鶯喜
多少恨
浮花浪蕊
相見歡
卷十:文學評論 《紅樓夢魘》
卷十一:譯注《海上花開》
卷十二:譯注《海上花落》
卷十三:譯作《愛默森選集》
卷十四:劇作暨小說增補/張愛玲年表《情場如戰場》
五四遺事——羅文韜三美團圓
色,戒
個人最喜歡金鎖記和傾城之戀
因為書里的語言可以一句一句的讀,
美麗而且穿透人生
Ⅲ 張愛玲有哪些小說
《不幸的她》上海聖瑪利女校年刊《鳳藻》總第十二期,1932年,為作者處女作,(華東師大陳子善考證)。
《牛》,上海聖瑪利亞女校《國光》創刊號,1936年。
《霸王別姬》,《國光》第九期,1937年。
《沉香屑第一爐香》,上海《紫羅蘭》雜志,1943年5月,收入《傳奇》。
《沉香屑第二爐香》,《紫羅蘭》,1943年6月,收入《傳奇》。
《茉莉香片》,上海《雜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傳奇》。
《心經》,上海《萬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傳奇》。
《傾城之戀》,《雜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傳奇》。
《琉璃瓦》,《萬象》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傳奇》。
《金鎖記》,《雜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傳奇》。
《封鎖》,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傳奇》。
《連環套》,《萬象》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張看》。
《年青的時候》,《雜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傳奇》。
《花凋》,《雜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傳奇》。
《紅玫瑰與白玫瑰》,《雜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傳奇》。
《殷寶灧送花樓會》,《雜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記》。
《等》,《雜志》第14卷3期,1944年12月,收入《傳奇》。
《桂花蒸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傳奇》。
《留情》,《雜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傳奇》。
《創世紀》,《雜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張看》。
《鴻鸞禧》,發表刊物及年月不詳,收入《傳奇》。
《多少恨》,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1947年5—6月,收入《惘然記》,台灣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小艾》,上海《亦報》,1950年連載,江蘇文藝出版社,1987年7月。《十八春》,上海《亦報》連載,1951年出單行本。
《秧歌》,香港《今日世界》月刊,1954年。
《赤地之戀》,香港《今日世界》,1954年。
《五四遺事》,台北《文學》雜志,1957年,收入《惘然記》。
《怨女》,香港《星島晚報》連載,1966年,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1968年。
《半生緣》,1968年,先在台灣《皇冠》雜志刊出,後改名為《惘然記》,收入《惘然記》。
《相見歡》,收入《惘然記》。
《浮花浪蕊》,收入《惘然記》,1983年。
(以上三篇約作於1950年,發表時間晚。)
Ⅳ 有哪些比較有名的耽美小說家
風弄;
天籟紙鳶;
藍淋;
凌豹姿;
暗夜行路;
易人北;
曉春;
滿座衣冠勝雪;
梨花;
煙雨;
緒慈;
林紫緒。5
Ⅳ 求張愛玲的所有小說,謝謝!
中短篇小說 《霸王別姬》《 鴻鸞禧 》《色.戒 》《創世紀》《 花凋》
《傾城之戀》《 多少恨》《金鎖記》《 殷寶灧送花樓會》 等
《沉香屑-第一爐香》《 留情 》《相見歡 》《紅玫瑰與白玫瑰 》《琉璃瓦 》
〈沉香屑-第二爐香〉〈 封鎖〉〈 茉莉香片 〉〈心經 〉〈桂花蒸 》
《年青的時候 》《五四遺事/英文版》《 散 戲》《 不幸的她》(處女作)
長篇小說 《連環套 》《怨女 》《十八春》《 小艾》 《秧歌》
《赤地之戀》
散文隨筆 《都市的人生(散文集)》 《太太萬歲》題記 《紅樓夢魘》自序 《張看》自序 《惘然記》序
(國語本)《海上花》譯後記 《海上花》的幾個問題 《被窩》《 秋雨》《 讀書報告四則》
《 牧羊者素描》《 心願》《 華麗緣》《 表姨細姨及其他 「嗄?」?》
《 愛 》《憶胡適之》《 海上花列傳序 》
其它《 海上舊夢-人物畫集》《 張愛玲語錄 》《 紅樓夢魘(全本合集)NEW 》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z/03-zhang-al/zhang_ailing.htm
張愛玲作品典藏全集目錄
新浪讀書
卷一:長篇小說
半生緣
卷二:長篇小說
怨女
卷三:散文(39-47年作品)(1)
童言無忌
自己的文章
燼余錄
到底是上海人
道路以目
更衣記
愛
談女人
走!走到樓上去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
說胡蘿卜
炎櫻語錄
寫什麼
造人
打人
詩與胡說
有女同車
私語
忘不了的畫
談跳舞
談音樂
卷四:散文(39-47年作品)(2)
公寓生活記趣
夜營的喇叭
必也正名乎
借銀燈
銀宮就學記
存稿
雨傘下
談畫
自序
姑姑語錄
論寫作
天才夢
代序
中國人的宗教
《卷首玉照》及其他
雙聲
氣短情長及其他
我看蘇青
華麗緣
中國的日夜
附記
卷五:散文(52年以後作品)(1)對照記
對照記——看老照相簿
羅蘭觀感
被窩
關於《傾城之戀》的老實話
《嘎?》?
草爐餅
笑紋
卷六:散文(52年以後作品)(2)
自序
關於《笑聲淚痕》
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
表姨細姨及其他
談吃與畫餅充飢
惘然記
憶胡適之
談看書
談看書後記
自序
再版自序
卷七:中短篇小說(43年作品)
金鎖記
傾城之戀
茉莉香片
第一爐香
第二爐香
封鎖
散戲
卷八:中短篇小說(44年作品)
琉璃瓦
心經
桂花蒸 阿小悲秋
年輕的時候
花凋
紅玫瑰與白玫瑰
連環套
卷九:中短篇小說(45年以後作品)
等
殷寶灧送花樓會
小艾
創世紀
留情
鴻鶯喜
多少恨
浮花浪蕊
相見歡
卷十:文學評論 《紅樓夢魘》
卷十一:譯注《海上花開》
卷十二:譯注《海上花落》
卷十三:譯作《愛默森選集》
卷十四:劇作暨小說增補/張愛玲年表《情場如戰場》
五四遺事——羅文韜三美團圓
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