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小說 » 雪山飛狐有聲小說免費

雪山飛狐有聲小說免費

發布時間: 2025-02-16 11:06:43

❶ 金庸小說的情節是怎麼創作出來的

論金庸小說的情節藝術
嚴家炎

有強大魅力的藝術迷宮——不靠誤會取巧,不靠誕妄情節——借用某種模式,又不落入某種模式——善於設置懸念,借轉折提出懸念——復式懸念,環環相套——虛虛實實,撲朔迷離——奇峰突轉,敢用險筆——出人意外,在人意中——《西遊記》和卡夫卡《變形記》的啟示
讀金庸的許多作品,我們都有一種相同的經驗:拿起來就放不下,總想一口氣看完,有時簡直到了廢寢忘食、通宵達旦、欲罷不能的地步。他的小說沒有看了頭就知道尾的毛病。情節曲折,波瀾迭起,層層遞進,變幻莫測,猶如精神的磁石,藝術的迷宮,具有吸引讀者的強大魅力。金庸既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他創作的15部小說,就情節設計而言,沒有多少雷同的地方。這同樣非常難能可貴。
金庸小說情節如此引人入勝的秘密何在?
有人認為,金庸武俠小說吸引人,是因為故事情節特別神奇。這種看法並不確切。武俠小說當然會有許多神奇的情節,但在武俠小說當中,金庸的故事情節遠不是最神異的。金庸小說既沒有還珠樓主作品裡的劍仙鬥法、口吐白光,也沒有平江不肖生作品裡的呼風喚雨、役鬼驅神。與過去的武俠小說相比,金庸小說情節要平實很多,神魔色彩少得多,最神異的也只是黑風雙煞練的「九陰白骨爪」和任我行吸取別人內氣的「吸星大法」之類。顯然,金庸並沒有把他超常豐富的藝術想像力運用到誕妄情節的設計上。另外,金庸小說也不依靠誤會之類取巧的辦法來支撐自己的情節。像雙胞胎,兩人容貌相似,因此造成誤會,金庸偶爾也用《射鵬英雄傳》里有真假裘千例,《俠客行》里有石中玉、石破天),但絕不靠這種方法來支撐作品情節的主要骨架。金庸自己在《俠客行》的《後記》中說:「由於兩個人相貌相似,因而引起種種誤會,這種古老的傳奇故事,決不能成為小說的堅實結構。雖然莎士比亞也曾一再使用孿生兄弟、孿生姊妹的題材,但那些作品都不是他最好的戲劇。在《俠客行》這部小說中,我所想寫的,主要是石清夫婦愛憐兒子的感情,所以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並不是重心之所在。」①可見,金庸在情節構思上不想走捷徑。
那麼,金庸小說能夠吸引人,抓住人,靠的是什麼呢?我認為,靠的是藝術想像的大膽、豐富而又合理,情節組織的緊湊、曲折而又嚴密。也就是說,他靠的是藝術本身。
金庸確實是設計情節的好手。他的小說情節有以下長處和特點:

一曰跳出模式,不拘一格
一般武俠小說總有一套模式化的東西:人物分成兩類,一類是正義的英雄,滿身正氣,另一類則是邪惡的化身,陰險好邪;而總體模式是「邪不壓正」:惡人雖有武功很高的,但最後總要被正義力量所消滅。這種小說看多了,是會倒胃口,使人厭倦的。金庸小說突破了這一種框子。(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中,那個武藝高強、大義凜然的英雄胡一刀,恰恰中了小人暗算,冤枉地把性命丟在被塗了毒的刀上;而那個最缺德的田歸農,偏偏生就了一副英俊的外貌,害得畝人風的妻子為他著迷,跟著他私奔。《射鵬英雄傳》里那個邪惡狠毒的歐陽鋒,並沒有被代表正義方面的九指神丐洪七公所戰勝,反而使計重傷了洪七公,直到最後第二次華山比武中,還以反常、怪異的武功,打得供七公、黃葯師無法對付。書里其他一些重要的壞人,像歐陽克、楊康;也都不是被正義力量所消滅,而是死於壞人們自己手中——歐陽剋死在楊康之手,而楊康又死在歐陽鋒之手。郭靖的師父們——仗義行俠、非常正派的江南七怪,反而七人中有六人全都被壞人所殺害。這都是小說審美觀念不一般化的地方。作者把故事鑲嵌在歷史的大背景上來寫,寫出歷史有它非常嚴酷的一面——並不按照任何善良人的善良願望去發展。成吉思汗窮兵黷武,常常殘暴地整城整城地屠殺百姓;他還逼郭靖去攻打來朝,迫使郭靖的母親當場自殺。可就是這樣一位並不代表正義方面的成吉思汗,畢竟取得了勝利,建立了空前規模的蒙古大帝國。而郭靖這樣的平民,雖然盡了最大努力也無法挽救大局。同樣,完顏洪烈狡詐狠毒,卻在很長時期內一直得勢。這些都增強了《射鵰英雄傳》、《神鵬俠侶》的曲折性與悲壯性,使小說帶上了一種悲劇氣氛。
金庸是注意研究小說的情節模式的。但他研究模式是為了跳出模式,推陳出新。模式畢竟只是外在的現成形式,金庸更看重的是內在的生活情理。他在《韋小寶這小傢伙》一文中說過:「西洋戲劇的研究者分析,戲劇與小說的情節,基本上只有三十六種。也可以說,人生的戲劇很難越得出這三十六種變型。然而過去已有千千萬萬種戲劇與小說寫了出來,今後仍會有千千萬萬種新的戲劇上演,有千千萬萬種小說發表。人們並不會因情節的重復而感到厭倦。因為戲劇與小說中人物的個性並不相同。當然,作者表現的方式和手法也各有不同。」②
武俠小說作為通俗小說的一種,有它自己的敘事模式。最常見的是「復仇模式」和「搶寶模式」。所謂「復仇模式」,就是正派人物突然遇上一場滅門慘禍,然後遺孤刻苦學藝,掌握高強武功之後尋訪仇人,實現報仇雪恨的願望。曲折一點的,又加上報仇過程中主人公愛上了仇人的兒女或徒弟。所謂「搶寶模式」,這「寶」可能是財富,也可能是極厲害的兵器或武學典籍,還可能是靈丹妙葯之類。另外再有「伏魔」或「爭雄」模式:武林中一股邪惡勢力崛起,屢屢殘害正派人物,大有稱霸江湖之勢,英雄主人公充當盟主,率領群雄與邪派決戰取勝。還有一種是「抗暴模式」,即主持正義,抵抗暴政,反對侵凌弱小。金庸小說里,大體上這幾種模式都有。像《碧血劍》,就是寫袁承志為他父親袁崇煥復仇,還隱伏著金蛇郎君復仇的副線。像《連城訣》和《倚天屠龍記》,就以「搶寶模式」為主。像《笑做江湖》,近於「伏魔模式」。像最早的《書劍恩仇錄》以反異族統治為背景,接近「抗暴模式」。金庸的高明之處在於借用某種模式,又不簡單落入某種模式。他總是不斷變換,盡可能不讓模式捆住自己手腳,經常把武俠小說的不同模式綜合起來運用,甚至還吸取偵探小說、推理小說或言情小說的某些模式(例如「情變模式」)用到自己的武俠小說中。即使早年寫的《射鵰英雄傳》,也是綜合了多種模式,兼取不同的長處。像郭嘯天、楊鐵心兩家家破人亡,他們的孩子郭靖、楊康長大了要報仇,應該算「復仇模式」吧。但中間插入郭靖、楊康分別由江南七怪和長春子丘處機教習武功,約定十八年後比武決勝,作為故事的主要線索,又展現了各幫各派武林人物的神奇功夫以及他們之間為爭奪《武穆遺書》和《九明真經》展開的斗爭。這就突破了「復仇模式」,又像是「爭雄」、「抗暴」和「搶寶」了。至於「江南七怪」六人遭害之謎的揭破,更有點偵探推理小說的味道。《神鵰俠侶》集中寫楊過的曲折成長道路,以及他與小龍女之間誓死不渝的愛情故事,卻也貫穿了爭奪所謂《玉女心經》、《九陽真經》之類武功秘籍的情節,而且放在抗元抗暴的背景上,也是多種模式都有。作者真正注意的不是模式,而是人物性格。故事線索和情節焦點,都是從人物性格著眼來設置的。金庸曾說:「我個人寫武俠小說的理想是塑造人物。……我構思的時候,亦是以主角為中心,先想幾個主要人物的個性是如何,情節也是配合主角的個性,這個人有怎樣的性格,才會發生怎樣的事情。」③因而,這些情節在自己的范圍內比較堅實,經得住推敲。而且越到後來,小說情節的設計也越加嚴整和圓熟。

二曰復式懸念,環環相套
小說,尤其以故事擅長的武俠偵探類小說,都要設置和利用懸念。然而其間成就的高低上下,卻不可以道里計。中國古典小說常用懸念,擔較多用在兩回之間或故事中間,這與說書人吊聽眾胃口有關。金庸的懸念是近代小說家的用法:不僅用在故事中間,更用在小說開頭。《俠客行》、《天龍八部》都是一開頭就進入矛盾,令人關切。《笑傲江湖》更是一上來就有異常緊張的場面:福威嫖局的少爺林平之與人斗毆,在被迫無奈殺死一個姓余的四川人之後,當夜,漂局裡就不斷死人,一個個嫖師被人殺死,而且全身沒有一點傷痕。全嫖局竟接連死了二十多人。敵人在地上寫血字:「出門十步者死!」一片恐怖氣氛。總嫖頭林震南解剖死者屍體,才發現對手原來是青城派高手,使用了很厲害的「摧心掌」:能在不傷皮膚外表的情況下,把心臟震成許多碎片。林震南夫婦在這種情況下只得棄家外逃,很快就被青城派抓了起來,只剩下少爺林平之被人救出後逃走。小說第一章就擺出了一大堆懸念:林家嫖局這種悲慘局面的出現,到底是怎麼回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林平之逃走以後結果又怎樣?他能夠在將來練就武功,報仇雪很嗎?——這一些懸念促使讀者迫不及待地要讀下去,想了解事情的究竟。而在故事展開的過程中,原有的懸念尚未完全解開,小說作者又製造和安排了一連串新的懸念:大名鼎鼎的衡山派高手劉正風金盆洗手,想擺脫江湖上的是非,卻受到嵩山派等五嶽劍派的堅決阻攔,甚至劉正風全家都會被殺,這到底因為什麼?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救了遇難的小尼姑,自己身受重傷,幾乎性命不保,為什麼還有人要中傷他?等等。這樣一環緊扣一環,使讀者不得不緊張地讀下去。所以,善於設置懸念,是金庸小說在情節上的一大特點。有的作品直到結束,懸念還保留著。有讀者問金庸:「《雪山飛狐》中胡斐那一刀究竟砍下去沒有?」金庸笑笑說:「連我自己也不知道。」
金庸似乎還特別善於通過突然轉折來提出懸念。《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謝遜等歷盡艱險,好不容易從海外乘船將歸,一夜之間情況忽然變化:屠龍刀、倚天劍突然不見,趙敏與波斯船亦已亡散,張無忌、謝遜都變得虛弱無力。這是情節上突如其來的一次重大轉折。究竟是誰盜去了屠龍刀、倚天劍?這件事跟趙敏或者波斯船究竟有些什麼關系?張無忌、謝遜又怎麼會變得虛弱無力的?從此,小說進入了撲朔迷離的偵探破案的境界,令人慾罷而不能。
金庸作品中的懸念,有時是以「謎」的方式存在的。謎,其實也屬懸念,只是有時已經明朗有時未被挑明或未被讀者意識到罷了。金庸小說中的謎往往是多重的:有暗有明,有大有小,相互結合,環環相套。以《俠客行》為例,就是大謎中套著小謎。俠客島石壁上那首《俠客行》詩和《太玄經》圖譜中包含著一套絕頂武功,無人能夠破譯,這是大謎。這個謎又產生一個副謎:由於俠客島主每年都要派人懲惡勸善,幾年一次請各幫派的幫主到島上喝臘人粥,去的人都是有去無回,因而在武林各幫派中引起恐慌,誰都害怕當幫主丟了性命,長樂幫就在這種情況下英名其妙的搶了個小乞丐出身的人物來當幫主。再下面還套著一個謎:長樂幫為什麼要搶這小乞丐來當幫主呢?原來他長得和以前失蹤的那個幫主石中玉非常相像。這石中玉原本是個花花公子,他被人捧做幫主以後,正好得其所哉,獵取女色。他在失蹤前已經閣下很多禍亂,其惡果就讓和他面貌十分相像的小乞丐出身的人物來承擔了,弄出許多尷尬的事。而這小乞丐又有自己的身世之謎,這謎慢慢牽出石清、閩柔夫婦年輕時的三角戀愛矛盾,白自在、史婆婆夫婦的愛情矛盾,等等。情節如此復雜,可又層層剝筍似的,組織得十分緊湊、嚴整。直到結尾,採取的是半開放的結局:由於小乞丐養母梅芳姑的自殺,謎底已經清楚,但作者並未站出來點破。
《天龍八部》的情節構成方法相似而又有不同。這里三位主人公,就有三個身世之謎。它們是三個環,互相構成三個連環套。段譽的父親段正淳到處留情,以致段譽接連碰到幾個喜歡的姑娘後來發現卻都是他的妹妹,這是一個大謎。其中又包容著一些小謎,像段正淳妻子刀白鳳為了報復丈夫,怨憤中與段延慶發生關系,這就解答了段譽的身世之謎。喬峰的身世之謎及其帶來的悲劇結局,最為動人,包含著宋遼矛盾尖銳時期的許多社會內容。它是通過段譽與喬峰的結拜,段譽的異母妹阿朱、阿紫與喬峰的關系,特別是通過段正淳與馬夫人康敏的關系,而和前一個大謎套聯在一起的,它本身又包含著阿朱、阿紫等若干較小的謎。第三個大謎虛竹的身世又是通過其結拜兄長喬峰之謎逐漸解開而得到揭示的,所謂「無惡不作」的葉二娘的變態性格以及虛竹何以生下來就是和尚這時才得到交代;它又包聯著天山童姥、西夏國公主等幾個小謎。這樣,全書最初看起來似乎有點散的結構,到後來認真回顧就覺得相當緊湊,而且確實體現出比較深廣豐富的思想內涵,真所謂「有情皆孽,無人不冤」④。一部小說而能具有如此復雜的情節結構,這也許真是只有金庸才能實現的出色創造,是其他武俠小說家所難以做到的。

三曰虛虛實實,撲朔迷離
這也是金庸情節設置上的一個秘密,可以收到特殊的心理效果。
《笑傲江湖》中,令狐沖最後和任盈盈成就了一段美滿的婚姻。作為魔教的日月神教,在盈盈當了教主以後,和正教中的恆山派、少林派、武當派等和解了。這樣一個結局,當然皆大歡喜,但如果就這樣平平常常地告訴讀者,那是淡然無味,不會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金庸的寫法是,先充分渲染「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當令狐沖拒絕率領恆山派加入日月神教之後,任我行在華山大會上當著幾萬教眾的面,宣布一個月內要把恆山上殺得雞犬不留。令狐沖在一種倔強然而絕望的心情中走下華山,他覺得此生再也不會有和盈盈見面的機會,而且自知死期已到,寡不敵眾,魔教幾萬人上恆山,總共一兩百人的恆山派當然頃刻間就會被消滅,即使盡量拚命多殺傷一點魔教人物,也無濟於事。心境非常不好,簡直坐以待斃。後來少林、武當等派主動來支援,還帶了炸葯,埋設地雷,部署了打一場大仗的方案,設了幾道防線,准備用計炸死任我行,還布置了有計劃撤退以保全有生力量的路徑。一切准備就緒,讀者就等著瞧下面這場大仗究竟怎麼打法,打的結果又是如何了。這時,魔教方面忽然傳來消息,說教主要來拜會令狐沖、方證大師和沖虛道長,一頂轎子上了恆山。讀者心裡納悶:魔教方面不知又在玩弄什麼詭計?直到送了珍貴禮品,教主和令狐沖秘密地見了面,最後把轎子送下山,大家心裡的疑團還是沒有解開。及至傻乎乎的桃谷六仙把轎里坐著的盈盈和令狐沖說到任我行已死,現在是盈盈接任教主的那番對話泄露出來,讀者才發現原來自己上了金庸的當。作者越是在前面強化緊張氣氛的描寫,實際上越是使和平結局的到來顯得出其不意,在讀者當中引起的心理效果也越是強烈。這叫做聲東而擊西。讀者雖然發現自己受了騙,卻也心甘情願,感到鬆了一口氣,分外愉快。
《天龍八部》中,段譽被鳩摩智點穴綁架到了姑蘇,說是次日要把他帶到慕容博墳前焚化。鳩摩智身具高強武功,與慕容家又有「舊交」之名,他已經制服了過彥之、崔百泉和段譽的幾次反撲;阿朱、阿碧雖然暗中同情段譽,卻全然不是鳩摩智這個強敵的對手。環境對段譽來說,真是險惡到了極點。他自忖萬無生還之理,只得不無傷感地享受生命的最後一刻:在四面臨水的「聽雨居」中請求阿碧為他彈奏一曲,「明日就算給這位大和尚燒成了灰燼,也就不虛此生了。」不料竟變出望外。且看:

阿碧殷殷站起,說道:「只要公子勿怕難聽,自當獻丑,以娛嘉賓。」說著走到屏風後面,捧了一具瑤琴出來。阿碧端坐錦凳,將瑤琴放在身前幾上,向段譽招招手,笑道:「段公子,你請過來看看,可識得我這是什麼琴。」
段管走到她身前,只見這琴比之尋常七弦琴短了尺許,卻有九條弦線,每弦顏色各不相同,沉吟道:「這九弦琴,我生平倒是第一次得見。」阿朱走過去伸指在一條弦線上一撥,撐的一響,聲音甚是洪亮,原來這條弦是金屬所制。段譽道:「姊姊這琴……」
剛說了這四個字,突覺足底一虛,身子向下直沉,忍不住「啊喲」一聲大叫,跟著便覺跌入一個軟綿綿的所在,同時耳中不絕傳來「啊喲」、「不好」,又有撲通、撲通的水聲,隨即身子晃動,被什麼東西托著移了出去。這一下變故來得奇怪之極,又是急速之極,急忙撐持著坐起,只見自己已處身在一隻小船之中,阿朱、阿碧二女分坐船頭船尾,各持木槳急劃。轉過頭來,只見鳩摩智、崔百泉、過彥之三人的腦袋剛從水面探上來。阿朱、阿碧二女只劃得幾下,小船離「聽雨居」已有數丈。⑤

原來,這水上的「聽雨居」里有機關,從外面打開翻板,室內的人就跌到水裡,琴聲就是信號,而琴幾之下放置的小船,就救了段譽的性命。小說此刻帶給讀者的是意外的驚喜。前面的險情越是烘托得充分,讀者越是為段譽的命運擔心,後來獲得的驚喜也就越大。金庸小說善於以這類虛虛實實的文字從反面著筆,收到令讀者出其不意的強烈效果。四日奇峰突轉,敢用險筆
為了醞釀與寫出高潮,武俠小說家有時不得不鋌而走險,用一些常人不敢用的冒點險的筆墨。險筆可以推動高潮的到來,使高潮獲得更為理想的效果,但險筆本身又有反彈作用,如果用得不當,可能適得其反,出現更糟的局面。就像《射鵬英雄傳》里郭靖、黃蓉和受傷的洪七公在荒島上哄騙歐陽鋒父子吃那半匹被洪七公撒上尿的烤野羊一樣,如果歐陽鋒不上當,那就反過來只有自作自受了。
金庸小說成功地運用了險筆。像《倚天屠龍記》中主角張無忌與周立若的婚禮場面,就是一種險筆。張無忌最後是和趙敏結婚的;周立若雖然對張無忌也有好感,但峨嵋派掌門滅絕師太逼她事先發過毒誓,不能真的和張無忌相好,只能利用他的關系去偷盜屠龍刀並殺害金毛獅王謝遜。如果他們兩個真的結婚,那麼,小說情節的全局就會受到破壞,故事就得換個樣子發展,所以,這是不大好收拾、有點危險的一招。金庸卻還是用了,他敢於安排張無忌與周芷若張燈結綵,舉行婚禮。然後作者又安排趙敏出場,拿出被囚禁的謝遜的一把頭發,終於把婚禮給沖了,沒有真正讓周芷若和張無忌成婚,知情的讀者還是為作者捏一把汗的。但正因為安排了婚禮而沒結成婚,小說故事情節就急轉直下,問題暴露得快,解決得也快。小說很快就進入高潮。
《笑傲江湖》中安排定選師太臨終前委託令狐沖當恆山派女尼的掌門人,更是隨筆。這種安排雖然可以顯示令狐沖為人正派,受到恆山派上下一致的信賴和愛戴,卻也一定會招惹江湖上許多人的議論並且引發種種是非和波折。嵩山派的使者樂厚就說:「恆山一派,一向由出家的女尼執掌門戶。令狐沖身為男子,豈可壞了恆山派數百年來的規矩?」⑤但故事情節的發展又必須讓令狐沖當恆山派的掌門人,因為如果他不當一派的掌門人,沒有他的參與,則日後嵩山會議上五嶽各派合並時所引發的許多糾葛和斗爭,就不好寫了,至少不能寫得那麼有聲有色了;連後來任我行要求令狐沖率領恆山派加入日月神教,並且任命他當副教主,令狐沖卻公然當場拒絕,以致任我行立即宣布一個月內上恆山殺個雞犬不留,這些故事情節都變得不好發生和發展了。作者明知這樣寫很冒風險,卻又不得不這樣寫。好在作者煞費苦心,作出周密安排:讓令狐沖採取善後補救措施,在恆山上吸收了不成和尚師徒及其他僧俗人眾,另居通無谷的「恆山別院」,規定他們不得到尼姑住的見性峰上來,等等。經過這樣處理,總算大體上也還近乎情理,說得過去。
此外,像《神鵰俠侶》中小龍女在與楊過結婚前被尹志平姦汙,也都是一種隨筆,這就埋伏下以後她和楊過長達十幾年的分手,把一出動人的純情故事推向極致。
當然,水漲船高,險筆的運用,反過來也要求作者把高潮寫得更好。《倚天屠龍記》正是這樣。金庸讓武當派的張翠山與明教(被目為魔教)的殷素素由戀愛而結合,把兩個有讎隙的教派成員拉扯到一起,這自然又是一種隨筆。果不其然,它帶來了情節發展的突然轉折並形成了小說的一次高潮。當這對夫婦帶著五歲的孩子張無忌從海外歸來時,武當山上一時喜氣洋洋。但不久,妻子殷素素當年傷過三師兄俞岱岩的真相一旦大白,張翠山立即慚愧無地,痛不欲生,不得不向師父和同門師兄弟告罪之後當場自殺。妻子殷素素見丈夫死去,隨即也拔刀相殉。一派團聚的喜慶氣氛,瞬間就成了屍首橫陳的慘酷情景。這一場面壯烈之極,既突出了武當七俠誼同手足,也顯示了張殷之間伉儷情深,寫得可謂筆墨淋漓,感人至深。不用險筆,高潮到來時的這番動人效果是難以設想的。
總之,關鍵時刻用點險筆,這是金庸小說情節吸引人的一個重要因素,也可以說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寫法。

五曰出人意外,在人意中
金庸小說在情節上一個最大長處或最根本的特點,是「出人意外」而又「在人意中」,既大膽新奇,又在情在理。小說情節不管多麼曲折離奇、古怪荒誕,都必須符合它自己的情理,這樣讀起來才使人有興趣,不反感。《西遊記》寫孫悟空七十二變,本領很大,但也只能按自己的情理來變化。他和二郎神鬥法,斗不過了,變成一座廟,讓尾巴變做一根旗桿,豎在廟後邊,這下就露出了破綻,被二郎神識破。這是《西遊記》很成功的一筆。我們不能責備吳承恩:你寫的孫悟空既然本領那麼大,難道就不能把尾巴藏起來!因為那樣的要求違背了情理。連西方的一些現代派作品也是這樣。卡夫卡的小說之所以震撼人心,不在於作者想像出有人睡了一覺醒來變成一隻大甲蟲,而在於他寫出了這個人變成甲蟲以後所遇到的種種極其痛苦、極其可怕、簡直難以想像卻又合情合理的經歷:他想翻個身,卻怎麼也翻不過來,周圍的父母、親人、朋友都害怕和他接近,把他拋棄了。他有苦無法表達,無處傾訴,達到絕望的程度。卡夫卡深刻地寫出了這種痛苦的境遇,才使人非常震動。所以,小說不怕情節荒誕離奇,而怕缺少情理。
金庸小說的好處,在於不但想像構思出許多大膽、離奇、曲折的情節,而且使這些情節比較合乎清理,看來很有根據,讓豐富的想像和盡可能完滿的情理結合起來。他的情節既是「出人意料」的,仔細一想,卻又「在人意中」。《天龍八部》里,那個最沒有王霸之心的段譽最後卻做了皇帝,最沒有男女之欲的虛竹和尚卻做了快樂之極的西夏駙馬,最懷著民族之恨的蕭峰卻為平息遼未乾戈而「殺身成仁」,最想當皇帝的慕容復最後卻發了瘋只能對著幾個孩子南面稱孤。這些我們事先料想得到嗎?可以說一點都沒有想到。然而仔細一想,它們都非常合乎情理。《笑做江湖》里人稱「君子劍」的華山派掌門太岳不群,竟幹了那麼些傷天害理的事,偽君子比真小人還可怕,彷彿很出人意外。但回頭一想,實在也不奇怪,許多壞事他早就做了,只是比較隱蔽而已。對林家《辟邪劍譜》,他早就垂涎三尺,幾乎眼青城派同時派人到福州下手。他趁令狐沖重傷昏迷之際偷走劍譜,反過來卻誣陷令狐沖,將令狐沖從華山派中開除。手段之卑鄙陰狠,令人發指。在將五嶽劍派合並為一派這件事上,他一開始就和嵩山派掌門左冷禪站在一起;最初讀者以為他只是屈服於左冷撣的壓力,實際上他比左冷禪有著更大的野心,甚至連反對合並的定逸師太等人都是他暗害的。所以,岳不群的真實面目最後顯露出來,既令人震動,又使人信服。再有,《射鵰英雄傳》里的歐陽鋒,練功練到最後竟然一切都顛倒過來,倒立著用手走路,內氣逆轉運行,神智錯亂,面對著自己的影子卻害怕之極,大叫「別追我,別追我!」這樣的結局非常獨特,誰能料想得到!然而回味過來以後,又會覺得歐陽鋒落到如此下場,很合情理,因為他太急於在武林稱王稱霸,不擇手段地按顛倒了的《九陰真經》練功,終於走火火魔,不久於人世。金庸小說的許多情節,就是這樣既曲折離奇,出人意料,又入情入理,在人意中。
當然,並不是說金庸已做到完美無缺。書里有的情節,也露出明顯破綻。如《射鵰英雄傳》寫郭靖為醫治王處一的毒傷而到趙王府去偷葯,抓住了簡管家,扭斷了他的右臂,讓他找完顏康去要葯,這位簡管家居然很老實,在趙王府豢養的一大堆武功大師(那是他最好的保護傘)面前不叫不嚷,反而在離開他們之後,當郭靖拿到葯時才叫「有賊」,豈不太不近情理了嗎?恐怕這樣寫的唯一目的,是要讓郭靖得到機會,喝梁子翁長期用人參喂養的那條毒蛇的血。又如《碧血劍》寫袁崇煥遭難三周年忌辰,李自成派了劉芳亮。田見秀千里迢迢到廣東東莞縣去聯絡袁崇煥的舊部。這也是一件於情理不合的事。袁崇煥遭難三周年,乃是崇禎六年,那時李自成還是高迎祥部下的小腳色(他於崇禎四年才投奔高迎祥),他怎麼能派劉芳亮、田見秀到廣東去聯絡(而且田、劉二人那時也還沒有投到李自成手下),李自成是直到崇份九年原闖王高迎祥被官軍殺害後才被推為闖王的。顯然,在這類具體情節上,小說還有缺點。
但這些畢竟是個別的破綻。總體說來,金庸小說情節緊張,熱鬧,曲折,合理,大開大合,針腳綿密,因而異常精彩。這是金庸小說的一大成就,也是其他武俠小說家難以望其項背的。

注釋:
①《俠客行》,香港明河社1992年9月第10版第658頁。又,本文所引金庸小說的文字均據此種版本。
②金庸:《韋小寶這小傢伙》,原載《明報月刊》1981年10月號,收入《絕品》一書,台邊遠流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7月出版。
③王力行:《新辟文學一戶片》,收入《諸子百家看金庸》(伍),台灣遠流出版事業公司出版。
④見《天龍八部》書末所附美籍華人教授陳世驤1966年4月22日致金庸信。
⑤《天龍八部》第2冊第475頁。
⑥《笑傲江湖》第3冊第1211頁。

《淺論金庸小說的情節藝術》提綱

一、摒卻神奇,進退有據。

較少神奇虛妄情節,武功和人物事件有根據。

二、巧借模式,點石成金。

1、金庸小說對人物模式的大膽突破。

例:黃葯師、楊康、韋小寶、歐陽鋒、洪七公等

2、金庸

❷ 收集小說中的對聯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賽詩台,賽詩才,賽詩台上賽詩才,詩台絕代,詩才絕代。

千金難買千金笑。
萬歲易得萬歲心。

山竹無心,空生幾對枝節。
河藕有眼,不沾半點污泥。

門辟九霄昂步三天勝跡。
階崇萬級俯臨千障奇觀。

雙塔隱隱,七級四面八角。
孤掌搖搖,五指三長兩短。

南嶽峰,峰上楓,風吹楓動峰不動。
北河橋,橋下樵,瞧見憔行橋不行。

倚椅依桐同望月。
等燈登閣各攻書。

凍水灑窗,東兩點,西三點。
切瓜分片,橫七刀,豎八刀。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鸞九聲,鳳九聲,九九八十一聲,聲聲鸞鳳和鳴。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面。
魑魅魍魎,四小鬼各自肚腸。

出自[瀟然夢]。

❸ 金庸小說人物

金庸小說人物大全
《飛狐外傳》人物(共有112人)
馬行空 馬春花 徐錚 商寶震 何思豪 閻基 田歸農 苗人鳳
南仁通 補鍋匠 腳夫 車夫 蔣調侯 店伴 鍾兆文 鍾兆英
鍾兆能 南蘭 苗若蘭 商老太 平四 胡斐 張總管 上官鐵生
王劍傑 陳禹 古若般 殷仲翔 福康安 趙半山 孫剛峰 歐陽公政
鍾四嫂 鍾小二 鍾阿四 胖商人 瘦商人 鳳南天 鳳七 哈赤大師
蛇皮張 鄺寶官 鳳一鳴 大漢 孫伏虎 尉遲連 楊賓 中年武師
袁紫衣 劉鶴真 崔百勝 曹猛 藍秦 易吉 王仲萍 同桌後生
張飛雄 程靈素 姜鐵山 薛鵲 王鐵匠 姜小鐵 田青文 慕容景岳
張管家 聶鉞 上官 褚轟 汪鐵鶚 周鐵鶴 曾鐵鷗 秦耐之
姬曉峰 張九 任通武 蔡威 湯沛 無青子 海蘭弼 相國夫人
黃希節 文醉翁 周隆 郭玉堂 齊伯濤 石萬嗔 陳家洛 大智禪師
陳高波 安提督宗雄 桑飛虹 倪不大 倪不小 常赫志 常伯志
心硯 石雙英 劉之餘 童懷道 李廷豹 木文察 司徒雷 無塵道長
德布 李沅芷 余魚同 謝不當 呂小妹 俞朝奉 王劍英 西靈道人

《雪山飛狐》人物(共有25人)
於管家 田青文 左書僮 右書僮 平阿四 阮士忠 劉元鶴 杜希孟
周雲陽 鄭三娘 寶樹 苗若蘭 苗人鳳 范幫主 殷吉 胡一刀
胡夫人 胡斐 陶子安 陶百歲 曹雲奇 琴兒 熊元獻 靜智大師
賽總管

《連誠訣》人物(共有37人)
卜垣 丁典 萬震山 馬大鳴 萬圭 水福 水岱 血刀老祖
孫均 馮坦 平工頭 劉乘風 水笙 言達平 汪嘯風 張姓老者
吳坎 沈城 花鐵干 陸天抒 狄雲 周圻 空心菜 寶象和尚
桃紅 耿天霜 高管家 鐵匠 戚芳 凌退思 凌霜華 魚販頭子
菊友 梅念笙 戚長發 魯坤 教書先生

《天龍八部》人物(共有169人)
刀白鳳 丁春秋 馬夫人 馬五德 小翠 於光豪 巴天石 不平道人
鄧百川 風波惡 甘寶寶 公冶乾 木婉清 包不同 天狼子 太皇太後
王語嫣 烏老大 無崖子 雲島主 雲中鶴 止清 白世鏡 天山童姥
本參 本觀 本相 本因 出塵子 馮阿三 古篤誠 少林老僧
過彥之 蘭劍 平婆婆 石清露 石嫂 司空玄 司馬林 玄慈
玄寂 玄苦 玄難 玄生 玄痛 葉二娘 左子穆 耶律莫哥
李春來 李傀儡 李秋水 劉竹庄 祁六三 喬峰 全冠清 朴者和尚
阮星竹 許卓誠 朱丹臣 竹劍 阿碧 阿洪 阿勝 西夏宮女
阿朱 阿紫 波羅星 陳孤雁 何望海 鳩摩智 來福兒 耶律洪基
努兒海 宋長老 蘇星河 蘇轍 完顏阿古打 吳長風 枯榮長老
辛雙清 嚴媽媽 余婆婆 岳老三 張全祥 單伯山 單季山 單叔山
單小山 單正 段延慶 段譽 段正淳 段正明 范禹 宗贊王子
范驊 苟讀 和裡布 孟師叔 華赫艮 耶律涅魯古 耶律重元
郁游標 卓不凡 范百齡 哈大霸 姜師叔 吳光勝 夢姑 神山上人
神音 獅鼻子 室里 項長老 姚伯當 幽草 趙錢孫 黃眉和尚
哲羅星 鍾靈 鍾萬仇 高升泰 龔光傑 賈老者 康廣陵 秦紅棉
容子矩 桑土公 唐光雄 奚長老 徐長老 諸保昆 崔百泉 崔綠華
符敏儀 趙洵 菊劍 梅劍 蕭遠山 虛竹 游驥 聾啞婆婆
游駒 游坦之 程青霜 傅思歸 葛光佩 緣根 鮑千靈 智光大師
褚萬里 瑞婆婆 端木元 黎夫人 慕容博 慕容復 譚公 赫連鐵樹
譚婆 譚青 摘星子 慧方 慧觀 慧凈 慧真 穆貴妃
薛慕華 吳領軍 易大彪

《射鵰英雄傳》人物(共有97人)
馬青雄 馬鈺 小沙彌 木華黎 丘處機 沈青剛 書記 一燈大師
書生 王處一 王罕 尹志平 包惜弱 馮衡 術赤 天竺僧人
孫不二 札木合 華箏 李萍 劉玄處 劉瑛姑 呂文德 完顏洪烈
喬寨主 曲三 曲傻姑 全金發 湯祖德 朱聰 陳玄風 完顏洪熙
陸乘風 陸冠英 沙通天 農夫 吳青烈 赤老溫 楊康 靈智上人
楊鐵心 余兆興 張阿生 張十五 忽都虎 歐陽峰 歐陽克 拖雷
者勒米 周伯通 段天德 郭靖 郭嘯天 郝大通 洪七公 侯通海
姜文 柯鎮惡 枯木 南希仁 胖婦人 胖丐 胖子 啞梢公
都史 錢青健 桑昆 鐵木真 蓋運聰 黃蓉 黃葯師 梁長老
梁子翁 梅超風 漁人 博爾忽 博爾術 程瑤迦 韓寶駒 韓小瑩
魯有腳 穆念慈 彭長老 彭連虎 童子 窩闊台 簡長老 焦木和尚
簡管家 裘千仞 裘千丈 瘦丐 察合台 譚處端 黎生 樵子
酸儒文人

《白馬嘯西風》人物(共有17人)
李三 霍元龍 史仲俊 陳達海 上官虹 李文秀 丁同 馬家駿
蘇普 蘇魯克 車爾庫 阿曼 桑斯 雲強盜 全強盜 寧強盜
瓦爾拉齊
《鹿鼎記》人物(共有183人)
九難 衛周祚 馬喇 馬佑 馬寶 馬博仁 於八 馬超興
小桂子 小玄子(玄燁) 馬齊 心溪 韋小寶 韋春花 毛文珠
巴泰 方怡 風際中 鄧炳春 雲素梅 王潭 方大洪無根道人
五符 元義方 巴郎星 王武通 王進寶 王琪 雙兒 史松
馮難敵 鄺天雄 平威 白寒松 白寒楓 盧一峰 歸辛樹 玄真道人
司徒鶴 對喀納 馮錫范 孫思克 歸鍾 歸二娘 玉林 司徒伯雷
湯若望 李自成 老吳 守備 米思翰 江百勝 齊元凱 華伯斯基
西奧圖三世 劉一舟 沐劍聲 庄夫人 許雪亭 多隆 齊洛諾夫
祁清彪 關安基 呂留良 陳珂 李西華 呂葆中 呂毅中 行顛
庄廷龍 庄允城 陸高軒 杜立德 吳之榮 蘇菲亞 陳圓圓 罕貼摩
吳大鵬 沐劍屏 吳三桂 阿濟赤 阿爾尼 張淡月 蘇荃 蘇岡
吳六奇 李式開 李力世 陳近南 吳應熊 楊溢之 佟國綱 吳立身
張康年 張勇 張媽 吳寶宇 何惕守 勞太監 明珠 費要多羅
柳燕 圖海道 傑書 郎師傅 凈清 凈濟 林興珠 圖爾布青
林永超 柳大洪 呼巴音 昌齊 鄭克爽 趙齊賢 茅十八 建寧公主
洪朝 姚春 施琅 皇甫閣 胡逸之 南懷仁 鍾志靈 神照上人
洪安通 胡德第 姚必達 趙良棟 查繼左 胖頭陀 郝太監 徐天川
陶紅英 索額圖 教士 陶師傅 高里津 敖彪 高顏超 錢老本
海大富 殷錦 賈老六 筆貼式 顧炎武 夏國相 桑結 晦聰禪師
章老三 黃甫 黃金魁 崔瞎子 黃宗羲 菊芳 彭參將 葛爾丹
程維藩 溫有方 溫有道 舒化龍 曾柔 富春 葛通 路副將
雷一嘯 瘦頭陀 蕊初 瑞棟 蔡德忠 察爾珠 潘先生 澄光
澄通 澄觀 澄心 澄識 樊綱 慕天顏 鰲拜 巴顏法師
行痴
《笑傲江湖》人物(共有160人)
卜沉 丁堅 丁勉 上官雲 萬大平 於人豪 於嫂 不戒和尚
長青子 仇松年 丹青生 鄧八公 方人智 方生 方證 天門道人
計無施 木高峰 風清揚 叢不棄 王伯奮 王誠 王二叔 天乙道人
王夫人 王家駒 王家駿 王元霸 王仲強 白二 白熊 天松道人
樂厚 令狐沖 寧中則 平夫人 平一指 申人俊 史鏢頭 東方不敗
史登達 司馬大 田伯光 儀和 儀琳 儀清 玉璣子 玉靈道人
玉磬子 玉音子 玉鍾子 左冷禪 成不憂 齊堂主 吉人通 沖虛道長
老不死 老頭子 劉菁 劉芹 劉正風 米為義 農婦 成高道人
曲非煙 曲洋 任我行 英顎 西寶 向大年 向問天 陳七
陳歪嘴 遲百誠 狄鏢頭 狄修 杜長老 何三七 季鏢頭 定靜師太
勞德諾 陸伯 陸大有 任盈盈 沙天江 禿筆翁 吳柏英 吳天德
辛國梁 嚴三星 楊蓮亭 余滄海 餘人彥 岳靈珊 張夫人 張金鏊
定逸 建除 林平之 林遠圖 林震南 羅人傑 易國梓 易師爺
易堂主 英白羅 英長老 岳不群 鄭鏢頭 鄭萼 周孤桐 費彬
封不平 洪人雄 侯人英 覺月 施戴子 施令威 聞先生 啞婆婆
鍾鎮 祝鏢頭 祖千秋 高克新 高明根 賈布 賈人達 夏老拳師
秦娟 秦偉幫 桑三娘 桃干仙 桃根仙 桃花仙 桃實仙 桃葉仙
桃枝仙 陶鈞 莫大 崔鏢頭 黃伯流 黃國柏 黃鍾公 假東方不敗
梁發 綠竹翁 游迅 葛長老 震山子 黑白子 黑熊 麻衣漢子
魯連榮 舒奇 童百熊 鮑大楚 解風 藍鳳凰 譚迪人 清虛道人
《書劍恩仇錄》人物(共有120人)
大痴 衛春華 馬善均 於萬亭 大癲 馬敬俠 大苦 上官毅山
萬慶瀾 馬大挺 馬真 文泰來 心硯 天鏡 木卓倫 無塵道人
元傷 元痛 元悲 方有德 王維揚 王道 貝人龍 尹章垓
馮輝 石雙英 玉如意 平旺先 孫大善 龍駿 白振 天虹禪師
孫老三 孫克通 安健剛 成璜 兆惠 關明梅 李可秀 朱祖蔭
李沅芷 吳國棟 遲玄 沈德潛 楊成協 余魚同 陳家洛 張安官
瑪米爾 陸菲青 孟健雄 陳正德 宋善朋 張召重 納斯爾丁·阿凡提
言伯乾 汪浩天 阿里 宋天保 和珅 武銘 凱別興 阿凡提妻
鄭板橋 哈合台 周阿三 袁枚 范中恩 章進 周綺 忽倫大虎
和爾大 羅信 周仲英 晴畫 呼音克 周英傑 趙半山 忽倫二虎
皇太後 駱冰 胡老爺 唐六爺 閻世章 閻世魁 徐天宏 忽倫三虎
顧金標 桑拉巴 袁士霄 教長 錢正倫 梅良鳴 曹司朋 忽倫四虎
曹能 常伯志 常赫志 韓文沖 韓春霖 蔣天壽 瑞芳 周大奶奶
焦文期 蔣四根 蔣士銓 褚圓 曾圖南 喀絲麗 童兆和 乾隆皇帝
覃天丞 彭三春 騰一雷 瑞大林 福康安 霍青桐 德鄂 霍阿伊
戴永明
《神鵰俠侶》人物(共有126人)
子聰 丁大全 人廚子 九死生 馬鈺 小棒頭 大頭鬼 一燈大師
馬光佐 小龍女 尹志平 丘處機 王處一 王十三 公孫止 小王將軍
王志坦 王惟忠 無常鬼 尹克西 天竺僧 少婦 孫婆婆 公孫綠萼
孫不二 皮清雲 申志凡 馮默風 討債鬼 史伯威 史仲猛 史叔剛
史季強 史孟龍 尼摩星 李莫愁 達爾巴 劉處玄 朱子柳 聖因師太
曲傻姑 呂文德 祁志誠 李志常 劉瑛姑 弔死鬼 百草仙 陸鼎立
陸二娘 阿根 張志光 完顏萍 陸冠英 宋德方 陳大方 覺遠大師
沙通天 張君寶 張一氓 陳老丐 張二叔 陸無雙 楊過 靈智上人
武三通 武敦儒 武修文 武三娘 林朝英 耶律晉 耶律燕 耶律楚材
忽必烈 喪門鬼 狗頭陀 青靈子 歐陽峰 耶律齊 周伯通 金輪法王
洪凌波 柔兒 郭破虜 侯通海 宋五 俏鬼 柯鎮惡 點蒼漁隱
趙志敬 洪七公 郭靖 郭芙 郭襄 姬清玄 笑臉鬼 鹿清篤
崔志方 鄂爾多 薩多 黃葯師 黃蓉 程遙迦 魯有腳 彭連虎
韓無垢 童大海 韓老丐 彭長老 瘦丐 程瑛 雷猛 裘千尺
蒙哥 煞神鬼 催命鬼 藍天和 裘千仞 赫大通 瀟湘子 霍都
樊一翁 藏邊大丑 藏邊二丑 藏邊三丑 藏邊四丑 藏邊五丑
《俠客行》人物(共有67人)
丁不三 丁不四 丁璫 龍島主 貝海石 木島主 王掌櫃 元澄道人
王萬仞 王老六 尤得勝 天虛 風良 白阿綉 白自在 大悲老人
馮振武 孫萬年 司徒橫 漢子 石清 白萬劍 石中玉 丑臉漢子
史小翠 石破天 李四 李大元 安奉日 米橫野 李萬山 老李
沖虛 呂正平 齊自勉 成自學 張三 吳道通 花萬紫 西門觀止
邱山風 陳沖之 汪萬翼 楊光 閔柔 周牧 侍劍 呼延萬善
范一飛 鄭光芝 封萬里 柯萬鈞 聞萬夫 胡大哥 耿萬鍾 展飛
梁自進 梅文馨 梅芳姑 溫仁厚 謝煙客 褚萬春 廖自礪高三娘子
照虛 解文豹 黃面道人
《倚天屠龍記》人物(共有184人)
卜泰 丁敏尹 馬法通 衛天望 衛四娘 小翠 小虹 烏旺阿普
小鳳 小昭 衛璧 王難姑 元廣波 鄧愈 方天勞 天鳴方丈
韋一笑 雲鶴 無色 王八衰 方東白 五姑 貝錦儀 無相禪師
小玲 王保保 太虛子 史鏢頭 史火龍 史紅石 平等寶樹王
葉長青 孫三毀 白龜壽 陳友諒 冷謙 湯和 朱元璋 傳功長老
祁天彪 紀曉芙 朱長齡 西華子 劉敖 陽頂天 齊心寶樹王
李四摧 過三拳 李天恆 剛相 朱九真 喬福 蘇夢清 司徒千鍾
季長老 花雲 吳良 吳禎 張無忌 麥鯨 何足道 執法長老
杜百當 楊逍 辛然 妙風使 邵鶴 邵燕 吳勁草 壽南山
吳六破 張中 何太沖 孟正鴻 靈虛 宋青書 張三豐 阿二
阿三 楊不悔 楊姐姐 宋遠橋 張松溪 張翠山 蘇習之 麥少幫主
周芷若 鄭長老 宗維俠 范遙 撥速台 周顛 空聞 空智
空性 空見 空性 周五輸 鄭七滅 明月 武青嬰 金花婆婆
武烈 易三娘 說不得 胡青牛 泉建男 郝密 聞蒼松 哈總管
覺遠 趙敏 趙一傷 封壇主 賀老三 郭襄 宮九佳歐陽牧之
姚清泉 胡青羊 俞連舟 俞岱岩 都大錦 徐達 唐洋 高老者
圓真(成昆) 唐文亮 高則成 流雲使 俱明寶樹王 夏胄
圓業 圓心 錢二敗 殷野王 殷天正 殷無祿 殷無福 殷無壽
殷離 班淑嫻 殷素素 殷梨亭 莫聲谷 常敬之 常遇春 常勝寶樹王
渡劫 渡難 渡厄 常金鵬 清風 鹿杖客 韓林兒 掌棒龍頭
彭瑩玉 謝遜 蔣濤 輝月使 程壇主 韓千葉 矮老者掌缽龍頭
簡捷 詹春 靜空 靜照 靜迦 靜慧 庄錚 秦老五
察罕特穆爾 鮮於通 德成 潘天耕 顏恆 鶴筆翁薛公遠
圓音 靜虛師太 靜玄師太 摩訶巴思 滅絕師太
《碧血劍》人物(共有108人)
丁游 小菊 萬里風 水鑒 義生 馬公子 玉真子 水雲道人
王師兄 歸辛樹 歸二娘 孫仲壽 田見秀 龍德鄰 孫仲尹 木桑道長
馮同知 寧完我 石駿 史秉文 史秉光 馮難敵 馮不摧 馮不破
白臉人 安大娘 劉芳亮 呂七 楊景亭 劉培生 安劍清 多爾袞
劉宗敏 紅娘子 朱安國 老王 安小慧 齊雲 張朝唐 張信
張康 楊鵬舉 張春九 沙老大 閔子華 吳平 沙廣天 孟伯飛
張若谷 孟鑄 孟錚 李岩 單鐵生 陳圓圓 宋獻策 應松
岑其斯 何紅葯 李自成 阿九 何鐵手 鄭起雲 範文程 羅大千
羅立如 彼得 若克琳 榮彩 洞玄 侯飛文 皇太極 祖大壽
倪浩 啞巴 胡桂南 胡老三 洪勝海 秦棟 錢通四 高師弟
袁承志 夏雪宜 崔秋山 黃真 崔希敏 曹化淳 黃須人 黃二毛子
梅劍和 溫正 溫南揚 焦公禮 程青竹 褚紅柏 董開山 溫方施
溫方山 溫方悟 溫方達 溫方義 焦宛兒 溫青 溫儀 鮑承先
譚文理 黎剛 潘秀達 穆人清
《鴛鴦刀》人物(共有15人)
書僮 任飛燕 劉於義 楊夫人 花劍影 林玉龍 周威信 卓天雄
逍遙子 袁夫人 袁冠南 常長風 蓋一鳴 蕭半和 蕭中慧(楊中慧)

❹ 金庸全集電子書 精校版 百度網盤

《金庸全集》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WN1-NW1P7YnCEr68_LXZnA

提取碼: jsju

金庸全集是指金庸所創作的作品的合集。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全集包括《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這十五部小說。

金庸武俠的絕頂高手

金庸小說中排名前五的高手
一.《飛狐外傳》
1.陳家洛2.苗人鳳3.無塵4.陸菲青5.趙半山/文泰來
解釋:主人公胡斐這時候武功還未大成,算不上絕頂高手,當然不能進前五了。陳家洛跟胡斐交過手,輕輕鬆鬆地就佔了上風,武功可能比苗人鳳要強一點,不過你若認為苗人鳳才是第一,我也沒什麼意見。

二.《雪山飛狐》
1.胡一刀2.苗人鳳3.胡斐4.胡夫人5.塞總管
解釋:之所以將胡斐排第三是因為他比苗人鳳年輕20多歲,正是武功登峰造極的候,竟然只能跟苗人鳳打個平手.何況在第一回合中要不是苗人鳳抓住他,他早就摔死了,雖說這是胡斐有意相讓,但誰要你讓了?胡夫人的武功可當真高強,只用一根白綢就奪下了二三十個武林好手的兵器。塞總管的武功就差多了,竟然接不住胡斐的三招,

三.《連城訣》
1.丁典2.狄雲3.梅念笙4.血刀老祖5.陸天抒/花鐵干/劉乘風/水岱
解釋:或許有人認為狄雲後來應該比丁典強,我的看法是:狄雲雖然將正邪武功融為一體,但畢竟時間不長,丁典練了十幾年,內功比狄雲要深厚。梅念笙胸口被刺了個大洞,還能支撐那麼久,極為厲害。「落花流水」四位大蝦的外號起得不好,註定要被血刀老祖打個落花流水。

四.《天龍八部》
1.無名老僧2.蕭峰3.段譽4.虛竹5.逍遙三老/鳩摩智/蕭遠山/慕容博
解釋:無名老僧排第一應該大家都沒有意見,關鍵爭議是蕭峰能否排第二,大家知道虛竹花了多少時間才把丁春秋搞定的嗎,起碼有上千招吧?蕭峰能夠三掌逼退丁春秋,恐怕不到百招就可以把他幹掉了,雖然虛竹是經驗不足,但要想打敗蕭峰卻是休想。

段譽最後六脈神劍可以收發自如,雖然很厲害,但是他的經驗太差,豈能戰勝作戰經驗豐厚無比的蕭峰?而且書中只是說蕭峰覺得自己難以抵擋段譽的六脈神劍,但並不是無法抵擋,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段譽交手經驗差。

鳩摩智可以在天龍寺中打敗枯榮大師等六大高手,武功排在第五應該沒有問題.蕭遠山、慕容博的武功應該也跟鳩摩智差不多,特別是蕭遠山當年在雁門關亂石谷一人單挑中原21位一流高手,不但勝得比較輕松,而且沒有受傷,簡直就是駭人聽聞.逍遙三老在書中描寫得跟神仙一樣,但是從虛竹那兒看來只能排第五。

五.《射鵰英雄傳》
1.王重陽2.周伯通3.歐陽鋒4.一燈5.洪七公/黃葯師
解釋:老頑童雙手互博很厲害,可以勝出一籌.西毒發瘋後武功大進,東邪北丐都不是他的對手.一燈大師還會先天功,武功應該在東邪北丐之上.郭靖和裘千仞的武功比他們差一點,應該可以並列第六.王重陽雖然沒有正式出場,但是他與四絕交過手,也應該參與排名。

六.《白馬嘯西風》
1.瓦耳拉齊2.馬家駿3.李文秀4.李三5.霍元龍/史仲俊/陳達海
解釋:霍元龍等人被合稱為「呂梁三傑「,白馬李三應該比他們厲害一點。我覺得《白馬》這部書中的武功是最差的,瓦耳拉齊的武功估計還不如《天龍》中的三流高手。

七.《鹿鼎記》
1.洪安通2.歸辛樹3.九難4.陳近南5.何惕守/胡逸之/澄觀/馮錫范
解釋:洪安通(洪教主)空手可以打敗包括胖頭陀在內的四位超一流高手,武功之高不作天下第二人之想.書上幾次寫到九難是天下第一,但是她打不過6個武功不是太高的喇嘛,完全名不副實!如果換成歸辛樹,應該不會那麼狼狽。

陳近南之所以可排在第四,是因為他的「凝血神抓」可以殺人於無形.何惕守身兼華山、五毒教兩種武功之所長,排第五理所當然。

「百勝刀王」胡逸之雖然在廣西柳江中打敗了馮錫范,但是當時馮錫范受了些小內傷,如果他沒受傷,應該是個平手.澄觀老師侄練成了「一指禪「,應該可以排上第五。晦聰方丈武功如何,書上交代不詳,不排.胖頭陀、歸二娘、吳六奇等人可以排在第六。
大家一定感覺到了,前三名跟後邊的幾個人武功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實在是高得太多了。

八.《笑傲江湖》
1.東方不敗2.風清揚3.令狐沖4.方證5.任我行
解釋:包括令狐沖、任我行在內的四大高手聯手都不是東方不敗的對手,當年我看到這兒的時候真的嚇了一跳:天下竟然有那麼高的武功!岳不群、林平之自宮了武功估計還是不如任我行,可惜.令狐沖後來練成了《易筋經》,內力不足的缺陷已經沒有了,應該排第三。

九.《書劍恩仇錄》
1.袁士霄2.天虹3.天鏡4.陳家洛5.阿凡提/無塵/王維揚/張召重/陳正德
解釋:無塵斷了一隻手還那麼厲害,佩服!陳正德是天山雙鷹之一,武功估計與張召重在伯仲之間,「威震河朔「王維揚也很了不起.陳家洛練成了「庖丁大法」後武功大進,已經勝過了張召重,但是他竟然只能勉強接天鏡大師的40招,我總覺得書上把南少林的武功寫得太高了,呵呵~~~~~

十.《神鵰俠侶》
1.楊過2.周伯通3.郭靖4.金輪法王5.小龍女/東邪/西毒/南帝/北丐
解釋:沒有排獨孤求敗因為他是七八十年前的古人.郭靖在16年前武功確實稍勝金輪法王一籌,但書中明明白白寫道兩人交手也要上千招才能分出勝負,16年後金輪法王練成龍象般若功後「武功倍增」(「當年他敗在楊過和小龍女劍下,引為生平奇恥大辱,此時功力既已倍增,乘著蒙古皇帝御駕親征,便扈駕南來,要雙掌擊敗楊、龍夫婦,以雪當年之恥。」——第37回),這時候,郭靖或許只是法王的平手。但是,法王卻打不過楊過。

至於老頑童,楊過一用「黯然消魂掌」他就處於下風,而且就算楊過不用這種武功,老頑童也只能跟他打個平手。

小龍女會雙手互博,可以同時使「玉女素心劍法」,武功應該不弱於東邪、北丐等人.東南西北四人早在《射鵰》中就名列五絕,在《神鵰》中他們更有進境,所以將他們並列第五。

十一.《俠客行》
1.石破天2.龍島主/木島主4.張三/李四/龍木島主其他徒弟
解釋:這個不用解釋了,書上寫得明明白白.除了他們以外,武功最厲害的是謝煙客,其次是白自在,然後是白萬劍、丁不三、丁不四、貝海石等人。

十二.《倚天屠龍記》
1.張三豐2.張無忌3.空見4.陽頂天5.少林三渡/黃衫女子/玄冥二老
解釋:張無忌雖然學了很多神奇武功,但是張三豐一代宗師,武功比張無忌厲害一點點也不太奇怪。

或許有人認為陽頂天,少林三渡,黃衫女子比空見厲害,我的看法是:少林三渡很明顯不會「金剛不壞體神功」,要靠三人聯手才能與張無忌打個平手,誰說師叔武功就一定比師侄強?照我看來,空見的武功不但是「四大神僧」中當之無愧的第一,還比他們的師叔厲害。陽頂天只能將乾坤大挪移練到第四層,內功未必有空見那麼強.黃衫女子之所以能輕松戰勝周芷若只因為她對這門武功十分了解。玄冥二老明顯勝出楊逍、韋一笑等人,應該並列第五。

十三.《碧血劍》
1.穆人清2.歸辛樹3.袁承志4.夏雪宜5.玉真子
解釋:有些人認為袁承志應該比歸辛樹強,我的解釋是:大家還記得他們兩個在南京的第一次交手嗎?袁承志絲毫沒有發覺師傅的到來,歸辛樹卻發現了,絕頂高手即使跟人動手也應該「耳聽四路,眼觀八方」,怎麼能不注意外人的到來?要是來得是敵人他就慘了!後來或許袁承志的武功確有增強,但不到半年,能增強多少呢?何況他打贏玉真子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那件背心。
「金蛇郎君」夏雪宜估計武功不如袁承志,因為袁承志已經集正邪二家之長.玉真子的武功比木桑、黃真厲害,不用我多說。

十四.《鴛鴦刀》
1.蕭半和2.卓天雄3.袁冠南4.蕭中慧5.林玉龍/任飛燕
解釋:裡面的武功很垃圾,除了一套夫妻刀法以外.我覺得裡面最搞笑的不是「太岳四俠」,而是那個大鏢頭周威信,一想到他的那些口頭禪「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晴天不肯走,等到雨淋頭」「只要人手多,牌樓抬過河」「光棍教子,便宜莫貪」,我就想笑。

十五.《越女劍》
1.阿青
解釋:沒辦法,阿青實在太強了,其他人的武功跟她比起來真是天上地下,武功第二的應該是那隻白猿,可惜不是人。值得一提的是,阿青不會內功,因此,她的武功和宋朝的絕頂高手相比,是有一定的缺陷的。

1.獨孤求敗、黃裳、達摩、林遠圖等人沒有參與以上排名,因為他們在書中既沒有正式出過場,又沒有與書中人物交過手。

2.明清之時,江湖上的武功普遍下降,大家要注意這一點。

3.大家發現沒有,金庸小說中的15位第一主人公,有12人進入了前五名,有10人進入了前三名.主人公的武功大部分是天下數一數二,這種情況在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等人的小說中是不會出現的。

A.金庸小說中絕頂高手最多的一部:《天龍八部》
11人:無名老僧蕭峰段譽虛竹逍遙三老鳩摩智蕭遠山慕容博枯榮大師

B.金庸小說中一流高手最多的一部:《倚天屠龍記》
陽頂天少林三渡黃衫女子四大神僧玄冥二老成昆逍遙二仙四大法王武當七俠河間雙煞滅絕師太阿大……

C.金庸12部長篇小說中絕頂高手最少的一部:《倚天屠龍記》
2人:張三豐張無忌,值得一提的是空見大師、陽頂天、黃衫女子三人雖然武功很高,但是不能算絕頂高手只能算準絕頂高手,因為他們的武功明顯跟二張有一段差距

D.金庸小說中整體武功水平最高的一部:《天龍八部》
裡面不但絕頂高手最多,而且種種神奇的武功讓人嘆為觀止,難怪有人認為《天龍八部》已經接近半玄幻小說了

E.金庸小說中整體武功水平最低的一部:《白馬嘯西風》
裡面武功排名前三的是瓦拉耳齊、馬家駿、李文秀,瓦拉耳齊的武功大概和《天龍八部》中的三流高手差不多,例如左子穆、木婉清等人

F.金庸小說中最接近於神的人:無名老僧
(一招擊斃絕頂高手蕭遠山、慕容博,試問天下誰能做到?身前三尺,布滿氣牆,就像黃金GG穆先生的水晶牆;最接近於神的人,就像黃金GG中的沙加)

G.金庸小說中的五大高手:
1.無名老僧:簡直就是神的化身
2.東方不敗:一人單挑令狐沖、任我行、向問天、上官雲四大高手還占上風
3.獨孤求敗:走遍天下,竟然求一敗而不可得
4.張三豐:幾百年才出現一個的武林奇人

❻ 金庸小說有聲全書 {mp3格式的}

鹿鼎記 http://58.251.57.206/down?cid=&t=2&fmt=
連城訣http://58.251.57.206/down?cid=&t=4&fmt=
飛狐外傳http://58.251.57.206/down?cid=&t=4&fmt=
天龍八部 http://58.251.57.206/down?cid=&t=1&fmt=
笑傲江湖http://58.251.57.206/down?cid=&t=4&fmt=
倚天屠龍記 http://58.251.57.206/down?cid=&t=2&fmt=
碧血劍http://58.251.57.206/down?cid=&t=4&fmt=
書劍恩仇錄 http://58.251.57.206/down?cid=&t=2&fmt=
俠客行http://58.251.57.206/down?cid=&t=2&fmt=
射鵰英雄傳http://58.251.57.206/down?cid=&t=2&fmt=
神鵰俠侶 http://58.251.57.206/down?cid=&t=2&fmt=
雪山飛狐http://58.251.57.206/down?cid=&t=1&fmt=
越女劍http://58.251.57.206/down?cid=&t=2&fmt=
《白馬嘯西風》http://58.251.57.206/down?cid=&t=2&fmt=

熱點內容
武俠小說趙梟語 發布:2025-02-23 01:47:14 瀏覽:689
求一本類似天命修羅小說下載 發布:2025-02-23 01:45:56 瀏覽:638
修真小說哪裡找 發布:2025-02-23 01:45:52 瀏覽:302
民間小說神龍上天全集 發布:2025-02-23 01:42:57 瀏覽:601
武俠名氣小說 發布:2025-02-23 01:42:55 瀏覽:70
小說紫雨閱讀 發布:2025-02-23 01:27:29 瀏覽:491
女主空間修真小說 發布:2025-02-23 01:22:20 瀏覽:316
楚喬全集小說聽書 發布:2025-02-23 01:03:50 瀏覽:761
小說修真狂徒系統 發布:2025-02-23 01:02:31 瀏覽:163
有關繾綣的古代小說 發布:2025-02-23 01:01:45 瀏覽: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