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博小说全集
『壹』 红楼梦是怎样一本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 ,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
《红楼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此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后世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1)陆博小说全集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
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当年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
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
『贰』 《石头记》的作者徐兴公、评点者脂砚斋畸笏叟、续写者
徐兴公是《石头记》的作者,评点者脂砚斋、畸笏叟、棠村等人身份也已经确定。
《石头记》在乾隆时期开始流传之前作者早已死去
先来看乾隆曹学的《石头记》时间表。
甲戌,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脂砚斋评语说,作者已经于壬午年(1763)去世。
丙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五月初七日抄手抄录对清。
己卯,乾隆二十四年(1759)。
庚辰,乾隆二十五年(1760)。
壬午,乾隆二十八年(1763)。作者去世。
丁亥,乾隆二十三年丁亥(1769)。
乾隆时期的曹雪芹(1715-1763)。
甲戌,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本中,脂砚斋评语说,作者已经于壬午年(1763)去世。
庚辰,乾隆二十五年(1760)本中,畸笏叟于丁亥年(1769)写的评语在回忆三十年前的作书人。
这就是说,《石头记》在乾隆时期开始腊枝流传时作者早已死去。
脂砚斋评语,抄手抄录对清,如果这两件事情是同时发生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那么就出现了问题,脂砚斋不可能在1756年预言1763年作者死亡,说明这个时间表是不成立的。
正确的时间表应该是:
甲戌,崇祯七年甲戌(1634),甲戌本。
己卯,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己卯本。
庚辰,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庚辰本。
壬午,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码猛,作者曹雪芹、石兄去世。
丁亥,顺治四年丁亥(1647),畸笏叟评语。
甲午,1654年,畸笏叟最后评点,八月泪笔之后死去。
丙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五月初七日抄手抄录对清。
《石头记》的作者
《石头记》作者曹雪芹、石兄,实际上是同一个人。而且除了曹雪芹、石兄,再也没有其他作者。
畸笏叟说,《石头记》作者是“芹”。
《石头记》畸笏叟甲戌眉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畸笏叟说,《石头记》作者是“石兄”。
《石头记》第二十七回庚辰眉批:「开生面」、「立新场」是书不止「红楼梦」一回,惟是回更生更新,且读去非阿颦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章法行文,愧杀古今小说家也。畸笏。
《石头记》作者是“芹”、“石兄”,两种说法都是来自畸笏叟同一个人。所以《石头记》作者“芹”、“石兄”就是同一个人。
曹雪芹不是编辑是唯一作者
《石头记》第一回: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石头记》第一回正文说,曹雪芹不是作者,只是编辑。
甲戌眉批说,作者异常狡猾,曹雪芹不是作者是编辑这种说法是故意误导读者。可见曹雪芹不是编辑,就是《石头记》作者。
庚辰:缺中秋诗,俟雪芹。
这里也可以看出曹雪芹是《石头记》作者,而且是唯一作者。除了曹雪芹、石兄,再也没有其他作者。曹雪芹的作者地位是无可取代的,缺中秋诗,就只有等曹雪芹来填补。其他很轮模敏多地方空缺的诗词,也就一直空缺到现在。如果还有其他作者,早就填补上了。可能是畸笏叟等人尊重原作者,更愿意保持《石头记》残缺的原貌,不愿意增加改动。
曹雪芹是笔名
明清小说惯例,白话小说全部署笔名。这就是说,曹雪芹是笔名,作者可能不姓曹。
《石头记》的作者是徐兴公
徐兴公(1570-1642),名为徐火勃(火勃二字连起来),字惟起,后改字兴公,号竹窗病叟、读易园主人、笔耕惰农、天竺山人、天竺居士、鳌峰居士、筠雪道人、石农、东海徐惟起、东海徐火勃兴公。明末藏书家、诗人、文人、画家、书法家、金石学家、戏曲家、小说作家、地方志作者、茶学专家。
徐兴公祖籍侯官(今闽侯县荆溪镇徐家村),闽县(今福建福州)鳌峰坊人。
徐兴公童试后,摒弃科举,致力于读书治学和创作。徐兴公善诗文,晚年致力于文章。徐兴公、曹学佺并称诗坛盟主。明末福建代表诗人有曹学佺、谢肇淛、徐兴公等人。徐兴公是明末福建代表诗人之一,在全国也具有一定影响力。
《石头记》的作者有几个条件,徐兴公全部符合。
《石头记》的作者死于壬午年除夕之前。徐兴公(170-1642)死于1642年壬午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石头记》的作者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都先死。徐兴公排行第二,哥哥徐熥(1561-1599),死于1599年,即是贾珠、绛珠、秦可儿。弟弟徐熛(1576-1630),即是棠村,死于1630年。
贾宝玉厌恶科举。徐兴公童试后,就摒弃科举,致力于读书治学和创作。
《石头记》「作者无所不知,上自诗词文赋,琴理画趣,下至医卜星相,弹棋唱曲,叶戏陆博诸杂技,言来悉中肯綮。」徐兴公博学,是大藏书家,家中有藏书楼七座。徐兴公是藏书家、诗人、文人、画家、书法家、金石学家、戏曲家、小说作家、地方志作者、茶学专家。
徐兴公著作很多,有《红雨楼纂》、《闽画记》、《闽中海错疏》、《荔枝谱》、《榕阴新检》、《笔精》、《闽南唐雅》、《鳌峰诗集》等约50种,又重修《雪峰志》、《鼓山志》、《武夷志》、《榕城三山志》等。据不完全统计,徐兴公撰辑的著作约有50种。徐兴公还有可能写作了《金瓶梅》、《石头记》(红楼梦)、“三言”、《情史》、 《西游记》、《醒世姻缘传》、《新列国志》、《石点头》、《西湖二集》、《二刻醒世恒言》等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连环杀手。
徐兴公写小说,有文言短篇小说集《竹窗杂录》、《榕阴新检》署名徐兴公出版。
徐兴公是诗人,写诗速度很快,每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而且又快又好。徐熥《仲氏像賛》:垂髫而操觚作赋,弱冠而艺苑蜚声。八叉可就,四座皆惊。姚旅《露书》:徐兴公信手皆诗,一日可得二三十首。故曹能始和其春日闲居诗云:「诗无宿债轻酬客,笔不停耕可代农。」南居益委托张燮作《鳌峰集》序:「诗自乐府、歌行,迨古、近体。文自序、记、碑、铭、颂、赞、论、说、题跋、谈丛,无所不备。非止小才者之仅一长焉。」徐兴公的诗风格以典雅清稳见长,与曹学佺主持闽中诗坛多年,被称为「兴公诗派」。徐兴公《笔精》中有大量评论诗歌的诗话,对诗歌写作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徐兴公的诗歌作品主要收入在《鳌峰集》中。
徐兴公文学理论水平高,一直钟爱《文心雕龙》,外出也携带阅读。
徐兴公的小说家素养,注重生活体验,经常深入下层。徐兴公重视生活实践和小说素材收集。南居益《鳌峰集》序:「问奇之履,恒满里中。」
徐兴公是画家,喜欢唐寅、仇英。
贾宝玉怡红快绿,徐兴公家中有红雨楼、绿玉斋。
徐兴公爱好戏曲,经常和同样爱好戏曲的曹学佺交流。
贾宝玉骑马,徐兴公少年时候爱好骑马,“马至醉能骑”。
《石头记》第五十一回,胡庸医乱用虎狼药,来自徐兴公自己的经历。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徐兴公病,庸医误投药,死而复苏者四。
《石头记》中的人物全部是徐兴公的熟人,大部分是福建人。比如晴雯是徐兴公的邻居吴雨,字元化,左手有二寸长指甲,著有《诗经草木鸟兽疏》,即是《石头记》中的雀金裘。
曹雪芹的名字分析
徐兴公为什么选择了曹雪芹这个笔名。
「雪芹」二字出自苏轼诗。苏轼《东坡八首》之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徐木昂、徐兴公父子都喜欢苏轼,从苏轼诗取笔名很自然。
福州有芹山、雪峰山。
芹山和徐氏有关系。
徐兴公曾经作《雪峰寺志》。
徐兴公主张三教合一。曹雪芹这个笔名有体现。
曹,曹学佺欲修儒藏,代表儒教。
雪,福州雪峰寺,代表佛教。
芹,福州芹山,是著名道士白玉蟾修道的地方,代表道教。
《书史纪原》雪芹校字
有人主张《石头记》作者为冒襄,理由是《书史纪原》上有“雪芹校字”四个字。
《书史纪原》一书由明朝夏兆昌编纂,编者自序写于明天启四年(1624)春。此书由蒋源刻成于当年的夏天。《书史纪原》现收藏于山东省泰安市的岱庙。在紧接着“书史纪原终”五个字下面,有手签的“雪芹校字”四个字;再在“雪芹校字”下面,盖上了刻着“长相思”三个字的闲章。明清易代,康熙间《书史纪原》为曹寅所得。清末,为山东日照丁麟年所得。
《书史纪原》特别之处在于收录了董其昌亲笔写的序言。董序纸张比刻本大,并且盖了董其昌的印章。这本书是由刻本加上董序重新装订而成。
董其昌和林古度有交往,曾经向林古度借书《易林》,赠送给林古度福橘五枚,和一首诗,林古度把董其昌的诗装成一卷。徐兴公《鳌峰集》董玄宰宗伯元日从茂之借易林送福橘五枚有诗倡酬茂之装成一卷命予次韵。
董其昌亲笔写的序言可能是给了林古度。林古度是徐兴公朋友,《石头记》中花袭人原型。
徐兴公《徐氏家藏书目》:《书史纪原》夏浸之。
徐兴公家有《书史纪原》这本书。冒襄的父亲冒起宗又曾经去过徐兴公家。因此,《书史纪原》是冒起宗从徐兴公家获得,获得的时候已经有了“雪芹校字”四个字。
1628年,崇祯元年戊辰。十月,冒起宗到福州访曹学佺。可能同时到徐兴公家,获得了《书史纪原》。冒起宗爱好书法,徐兴公在写给冒起宗的信里面也称赞其书法,有可能投其所好,赠送珍贵的书法理论著作《书史纪原》。
曹寅家谱里面没有曹雪芹这人,而且曹寅号雪樵,其子孙由于礼法不敢使用雪芹为名字。所以《书史纪原》“雪芹校字”不是曹寅收藏之后曹家人添加的。曹雪芹生活在曹寅之前。
空空道人
空空道人是徐兴公。
徐兴公家有很多竹子,竹子中空,这是空空道人这一笔名的来源。
吴玉峰、东鲁孔梅溪
《石头记》第一回:“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吴玉峰、东鲁,乃是把东吴二字拆开,用于表示作者是福建人,隐晦地表达作者所在东吴的地理位置。
东吴即包括福建。福建在三国时期就属于东吴,建安郡。
《石头记》的评点者
《石头记》的质量较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采取了集体审稿制度。
徐兴公写出初稿之后,由诸公评点,提出修改意见。诸公评点不外传。
脂砚斋认为,诸公评点不外传,自己的评点却是有意外传的。
脂砚斋评本保存了审稿团队的意见。个人意见和不同意见偶尔有署名。
脂砚斋
脂砚斋即是林雪,字天素,西湖八艳之一。女画家,爱好武术。《石头记》中龄官。和贾蔷原型郑邦祥恋爱,被薛宝钗原型谢肇淛阻扰恋爱失败。
畸笏叟
畸笏叟即是林宠,字异卿,号阆仙、墨农。明末清初书法家、诗人。死于1654年甲午年八月泪笔之后。
林宠(1585-1654),一名林绍宠、林子宠,字异卿,号阆仙、墨农,福建闽县人。明天启间生员(秀才),人清不仕,潜心读书练字自娱。工楷书,小楷尤端谨秀润,一时奉为典范。擘窠大字亦甚苍劲有力,闽中众多碑版匾额多出其手。誉为一代书家。著有《聊乐斋小草》。
林宠居住在福州丁戊山房,现名芙蓉园,畸笏就是芙蓉园中名为玉版禅师的石头。
棠村
棠村是曹雪芹、石兄的弟弟。
石兄曾经写作过一本书《风月宝鉴》,其弟棠村作序。
棠村是徐兴公的弟弟徐熛。徐熛(1576-1630),字惟扬,徐兴公的弟弟,排行第三。徐熛严尊父命,终生致力于科举而无所得。邑庠生,崇祯三年(1630)卒,长于古文,著有《徐氏易腴》。徐兴公说徐熛「朴茂无华」。
芹溪
芹溪是徐兴公的儿子徐陵。
畸笏叟认为秦可儿淫丧天香楼一段过于暴露,命令芹溪删去了这一段。
梅溪
梅溪,可能是池直夫。池直夫是梅溪人。
何乔远《闽书》:梅埔山。下有钟潭。旧志:「潭水有钟。」唐贞元中,僧惟亮欲取之,见蛟龙出没,遂不敢近。其木多梅。梅溪之水出焉。又西为小箬,界于古田。
杏斋
杏斋,可能是倪范或者陈衎。
倪范家有古杏轩。
陈衎曾经作《金陵杏花赋》,得到徐兴公称赞。
松斋
松斋可能是汪汝谦。
《丛睦汪氏遗书》卷一汪汝谦小传:号松溪道人。
《石头记》的续写者
《石头记》后四十回的作者,有几个可能的人选。
胡莲
胡莲写作《石头记》后四十回,有几点理由。
徐兴公临终前两年,经常都和胡莲在一起。胡莲了解《石头记》的创作情况。
胡莲善于弹琴。《石头记》后四十回有大段讲述琴艺理论。说明续作者懂得琴艺。
胡莲作为女史,容貌普通,因此交游较少,有足够时间创作。
徐兴公多次向汪汝谦、曹学佺等朋友推荐胡莲,关怀备至,胡莲有报答徐兴公恩情的动机。
徐陵
徐兴公的幼子徐陵,即徐存永,又名徐延寿。
徐陵补充写作完成了《石头记》后四十回,并改名《红楼梦》。
《石头记》抄本的流传
徐陵拜访了文坛名人周亮工、钱谦益、龚鼎孳、王士祯,这些人都开了获得《石头记》。
周亮工和曹寅关系好,曹寅有可能获得《石头记》。
钱谦益见过徐兴公,曾经为徐陵的诗集《尺木堂集》作序,后此二页被撕掉。钱谦益在清朝初年遭到打压,所有包含钱谦益的图书序言图章都遭到焚毁和禁止。《石头记》可能也有钱谦益的图章遭到撕毁的。
《石头记》的抄本最早可能在钱谦益、冒襄等人手中传播。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钱谦益建楼题名绛云楼,冒襄等人的诗歌有类似《石头记》的地方,董小宛葬花也是效仿《石头记》中的林黛玉。
冒襄见过孔尚任,杨云友认识脂砚斋林雪,孔尚任、杨云友有可能看过《石头记》,并且模仿作诗。
乾隆四十七年(1782)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徐嗣曾、戚蓼生二人均在福建任职,且关系密切。福建巡抚徐嗣曾仕闽期间曾重价购得《石头记》抄本八十回和《红楼梦》抄本一百二十回。
『叁』 《红楼梦》有哪些文学价值
《红楼梦》有哪些文学价值?
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亏汪睁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变相的反映了现代人的交际能力。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
评点者评价
1、王希廉《护花主人总评》:
新红楼梦剧照(姚笛饰王熙凤)
(1)《石头记》也是说梦,而立意作法,另开生面。前后两大梦,皆游太虚幻境。而一是真梦,虽阅册听歌,茫然不解;一是神游,因缘定数,了然记得。且有销岁甄士隐梦得一半幻境,绛芸轩梦语含糊,甄宝玉一梦而顿改前非,林黛玉一梦而情痴愈痼。又有柳湘莲梦醒出家,香菱梦里作诗,宝玉梦与甄宝玉相合,妙玉走魔恶梦,小红私情痴梦,尤二姐梦妹劝斩妒妇,凤姐梦人强夺锦匹,宝玉梦至阴司,袭人梦见宝玉,秦氏、元妃等托梦,及宝玉想梦无梦等事,穿插其中。与别部小说传奇说梦不同。文人心思,不可思议。
(2)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艺尺牍,爰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谜,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艺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畜养禽鸟,针黹烹调,钜细无遗;人物则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刚强懦弱,及前代女将,外洋诗人,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倡伎优伶,黠奴豪仆,盗贼邪魔,醉汉无赖, *** 皆有;事迹则繁华筵宴,奢纵宣淫,操守贪廉,宫闱仪制,庆吊盛衰,判狱靖寇,以及讽经设坛,贸易钻营,事事皆全;甚至寿终夭折,暴亡病故,丹戕药误,及自刎被杀,投河跳井,悬梁受逼,并吞金服毒,撞阶脱精等事,亦件件俱有。可谓包罗永珍,囊括无遗,岂别部小说所能望见项背!
2、诸联《明斋主人总评》:
《红楼梦》人物画-林黛玉
(1)书中无一正笔,无一呆笔,无一复笔,无一闲笔,皆在旁面、反面、前面、后面渲染出来。中有点缀,有剪裁,有安放。或后回之事先为提掣,或前回之事闲中补点。笔臻灵妙,使人莫测。总须领其笔外之深情,言时之景状。
(2)作者无所不知,上自诗词文赋、琴理画趣,下至医卜星象、弹棋唱曲、叶戏陆博诸杂技,言来悉中肯綮。想八斗之才又被曹家独得。全部一百二十回书,吾以三字概之:曰新、曰真、曰文。
3、张新之《红楼梦读法》:
是书叙事,取法《战国策》、《史记》、三苏文处居多。《石头记》脱胎在《西游记》,借径在《金瓶梅》,摄神在《水浒传》。
4、戚蓼生《石头记序》: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
5、脂砚斋《红楼梦旨义》:
87版红楼梦剧照
(1)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不得谓其不均也。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陵袭
(2)诗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名家点评
1、 ***
(1)(中国过去)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红楼梦》书影
(2)《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3)《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
2、鲁迅
(1)《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2)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3)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
3、胡适
因为《红楼梦》是曹雪芹“将真事隐去”的自叙,故他不怕琐碎,再三再四的描写他家由富贵变成贫穷的情形。我们看曹寅一生的历史,决不像一个贪官污吏;他家所以后来衰败,他的儿子所以亏空破产,大概都是由于他一家都爱挥霍,爱摆阔架子;讲究吃喝,讲究场面;收藏精本的书,刻行精本的书;交结文人名士,交结贵族大官,招待皇帝,至于四次五次;他们又不会理财,又不肯节省;讲究挥霍惯了,收缩不回来:以至于亏空,以至于破产抄家。《红楼梦》只是老老实实的描写这一个“坐吃山空” 、“树倒猢狲散”的自然趋势。因为如此,所以《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
4、王国维
(1)《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
(2)《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5、俞平伯
《红楼梦》作者第一本领,是善写人情。细细看去,凡写书中人没有一个不适如其分际,没有一个过火的;写事写景亦然。《红楼梦》自发牢骚,自感身世,自忏情孽,于是不能自已的发为文章。并且他底材料全是实事,不能任意颠倒改造的,于是不得已要打破窠臼得罪读者了。作者当时或是不自觉的也未可知,不过这总是《红楼梦》底一种大胜利,大功绩。《红楼梦》作者底第一大本领,只是肯说老实话,只是做一面公平的镜子。
6、蔡元培
《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离痛惜之意。
7、黄遵宪
《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
8、戚蓼生
(1)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而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丰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写宝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琊;写黛玉之妒而尖也,而骂爱深怜,不啻桑娥石女。
(2)盖声止一声,手止一手,而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齐下也。噫,异矣!
9、周汝昌
(1)《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捷便(具体、真切、生动)的办法就是去读通了《红楼梦》。
(2)《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心、唯人为中心思想的书,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所以他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
国际评价
1、英国
(1)1892年,裘里《中国小说红楼梦》译本“序”:作为一个学生,我必须置身于《红楼梦》的巨集丽的迷宫之中。
(2)1910年版《大英网络全书》:《红楼梦》是一部非常高阶的作品,它的情节复杂而富有独创性。
(3)2014年,《每日电讯报》:这本史诗般的钜著以白话文而非文言文写就。全书中出现了400多个人物,以一个贵族家庭中的两个分支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充满人文主义精神。
2、俄国
19世纪80年代,瓦西里耶夫:《红楼梦》写得如此美妙,如此有趣,以致非得产生模仿者不可!
3、德国
1932年,库恩《红楼梦》德文节译本“后记”:这样一个关心精神文明的欧洲,怎么可能把《红楼梦》这样一部保持完整的巨大艺术品、这样一座文化丰碑忽视和遗忘了一百年之久呢?
4、法国
1981年,法文版《红楼梦》正式出版,《快报》周刊评价:现在出版这部钜著的完整译本,填补了长达两个世纪令人痛心的空白。这样一来,人们好像突然发现了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我们似乎发现,法国古典作家普鲁斯特、马里沃和司汤达,由于厌倦于各自苦心运笔,决定合力创作,完成了这样一部天才的鸿篇钜著。《红楼梦》是“宇宙性的杰作”,曹雪芹具有布鲁斯特的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西尔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包括整个社会自下而上的各阶层的能力。
一、以切身感受的事为题材
它是在作者亲见亲闻、亲身经历和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切的生活素材基础上创作的。这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史上还是第一次。从这一点上说,它已经跨入了近代小说的门坎。
二、再现生活的广阔画面
红楼梦》具体、细致、生动、真实地展示了作者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中广阔的生活场景,礼仪、习俗、爱情、友谊、伦常关系,种种喜、怒、哀、乐,以至饮食穿着、生活起居等等琐事细节,无不一一毕现。这也是以前小说从未有过的。
三、突破传统的旧方法写人
《红楼梦》一出来,传统的写人的手法都打破了,不再是好人都好、坏人都坏了。作者如实描写,从无讳饰,因而每个人物形象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这一看法是鲁迅先生首先提出来的。
四、全书有机的整体结构《红楼梦》全书的结构
构思完整,精细而严密。情节的安排、人物的言行、故事的发展,都置于有机的整体结构中,没有率意的、多余的、游离的笔墨。
五、以假存真的特殊手法
红楼梦》第一回以“甄士隐”、“贾雨村”两个名字标为回目,实有“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寓意在(曹雪芹一定对为他的书加评语的脂砚斋说过这一意图,可脂砚斋将后半句“假语存焉”错听成“假语村言”--说错,是因为这四字组不成短语,除非是说“假语虚言”或“俚语村言”方可;若只谐音三个字,则“假语村”更不成短语;还将听错的话写入《凡例》末段,后来这一段又移作首回回前评,并被传抄者混为正文,“假语村言”四字,遂讹传至今)。作者想以假存真(用假的原因自有政治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文学创作的等等),实录世情,把饱含辛酸泪水的真实感受,用“满纸荒唐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其内涵和手法,自然都很值得研究
《红楼梦》文学价值在哪?
首先,对于研究古民俗,和古代社会结构的学者来说,它可以算是一部活生生的“社会变迁的历史” 即,让学者能更直观的了解古代的民俗和传统生活。它就是一部活的古代网络全书。
再者,如果按文章的写法来看,红楼梦的小说创作已经接近完美了,也就是说,它如果只作为小说文体研究的话,那么它的成就也是到达了顶峰的。我国的四大名著之所以能够成为小说界的典范,甚至于在世界小说史里边,应该都是占到很大席位。这是因为,这四本小说的结构,简直是没法用线来连线,非常复杂,里边的故事,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就像是和现实生活一样有血有肉。这就是红楼梦在小说体裁的领域所达到的高度。
然后,假如按纯文学角度来看,(就是说,整篇小说的措辞方面) 简直是让人拍案叫绝,因为小说里的诗词还有记叙的方式,包罗永珍,非常的复杂,让人很难相信,一个人居然能有如此博学,曹雪芹是老了之后开始写的这篇文章,所以也就奠定了他写这篇文章时的文学积淀, 也就是说,他已经积累的非常丰富的知识,但是当人们读到红楼梦的时候,依然是很难相信,那些样式各异,甚至连内隐思想的诗词都是一个人创作的。 非常非常的厉害。 也就是说,就算是把红楼梦的每一段拆解出来当做纯文学的角度看,它的高度也是不一般的。
还有,古代很少有人如此详细的写过女儿们的闺家生活,和某一个家族败落的过程。 红楼梦正好就填补了这一空缺,它详细的写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还有对于古代封建制度下妇女的同情与怜悯。
最后,从思想性来说,它是“冒尖”的,因为曹雪芹所刻画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人的做事风格,是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有出入的,刻画这两个人物,隐含着曹雪芹对于封建制度礼教的不满。
所以说,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说,它都有堪称经典之处。
它之所以能在四大名著中,被人研究的最多,主要是因为它的取胜点和其他三部不一样。
其他的三部,都只是在一个方面冒尖,比如说,西游记,之所以它是名著,主要还是它的内容:“奇” 非常的奇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想象力达到巅峰。水浒传,刻画的人物性格,非常的鲜明,108条好汉,人人都不同,他的取胜点就是:“人物”
那么红楼梦呢?
红楼梦虽然内容不是说奇特异常,实际上它的内容是很平缓的,可是它的人物刻画应该比之水浒传不会差太多。但是它的取胜点是:学问,和思想内涵。
<<红楼梦>>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它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 1、曹雪芹反对题材的因袭2、全书对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做了前所未有的艺术解剖,令人信服的揭示了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反映了封建社会各个侧面,包括政治压迫、经济盘剥、奴役与抗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如兄弟相阋、姑嫂斗法等,同时也指出新生力量的可贵及惨遭毁灭的痛惜。
3、作者善于从表面看来极平常的生活现象背后,展示不平常的意义,笔锋直指封活社会的本质问题,穿透力强,艺术效果大4、全书对妇女命运、爱情、婚姻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作家如此理解女性的灵魂、曹雪芹敢于肯定生活中的美好和光明,甚至打出女尊男卑的旗帜,表现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勇气。
5、在反封建这一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想《红楼梦》那么高的水平,《红楼梦》在思想上同封建制度、精神道德、文化传统、习惯势力等方面根本性的冲突,他对那一时代的批判带有近代民主主义的色彩。6、《红楼梦》充满了美学的光辉,曹雪芹以他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识力塑造人物形象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启迪人的智慧,提高人的情操,开拓热的视野,使人获得审美的愉悦
7、曹雪芹打破了大量流行的才子佳人小说的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小说模式,他对公式化概念化提出尖锐的批评,《红楼梦》形象地独标出它的风格和见地。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哪个更值得探讨
而故事主线实际上是一对未成年男女始乱终弃的早恋故事——求不邀。求放过。他们各种价值都是对喜爱的人,研究的人,不是对普世大众的。我们老老实实地看看电视剧,看看小说当日常消遣就好。
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一、《红楼梦》的影响
1. 就题材内容而言,《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继《金瓶梅》之后一部伟大的世情小说。它将人情世态寓于粉迹脂痕,把世情小说的创作推向最高峰,标志著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水准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它之后,一些狭邪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都曾模仿其笔法,现代、当代作家中受其沾溉者也为数不少。
2. 《红楼梦》刊行后,相继出现了三十多种续书。这些续书有两种型别,一种是从一百二十回续起,如《后红楼梦》、《续红楼梦》、《红楼复梦》等;另一种是接在第九十七回之后,如《红楼梦补》、《红楼幻梦》等。其内容多将原书的爱情悲剧改为庸俗的大团圆结局,与原著相较,无论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不可同日而语。
3. 《红楼梦》以其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为当时和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以它为题材的诗词、戏剧、曲艺、影视、绘画、舞蹈、雕塑等作品,举不胜举。《红楼梦》还流播海外,成为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奇葩。
二、《红楼梦》的研究
《红楼梦》问世后,引起人们评论、研究它的浓厚兴趣,并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两百多年来产生了各种红学派别,举其大要者而言之,主要有:
1. 评点派。从乾隆到光绪年间,一些研究者采用评述、评点的方式来探索《红楼梦》的内容、本事或阐述其思想、艺术价值,可称为评点派。其中脂砚斋、畸笏叟等的评语,对理解小说的创作具有启示性和参考价值;脂批之后,又有“护花主人”王雪香、“太平闲人”张新之、“大某山民”姚燮等人的评点,亦有可取之处。
2. 索隐派,一般又称为旧红学派。索隐即探索幽隐,也就是发掘被小说表面故事所掩盖的“本事”或“微言大义”。其实不过是穿凿附会,用“猜谜”的方法把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去比附、印证当时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并以此评定《红楼梦》的意义与价值。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认为此书是写顺治皇帝与董鄂妃(亦即秦淮名妓董小宛)的故事;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认为此书是宣扬反清复明的政治小说,显然为著者本身民族主义思想的表现。
3. 新红学派,或称为考据派。五四运动以后,胡适等人一方面继承乾嘉学派学风,同时又接受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对《红楼梦》作出了新的解释,在红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代表性著作有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他们批驳了索隐派的主观臆测、牵强附会,而以科学考证的方法研究《红楼梦》,对曹雪芹家世及生平的勾勒,对小说版本演变的比较,都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他们还提出《红楼梦》是作者的自叙传,是作家的“情场忏悔”之作,这样就把贾府与曹家、贾宝玉与曹雪芹视为一体,则有一定的片面性。
4.建国以后,红学的发展又经历了种种曲折,取得了新的成绩。这一阶段的红学研究虽然不止一次地受到政治思潮的影响,甚至出现了以政治分析来替代文学分析和审美分析的不良倾向,但总的趋势是不断走向深化。此期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红学研究,涉及到作家论、创作论、人物论、风格论、主题论等各个方面,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开放性的研究格局,在不少问题上都有新的拓展与新的贡献。但迄今为止,对《红楼梦》的一些重大问题,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从其内容来说,它直接描写或接触了封建社会、尤其是它所处时代的各个社会生活领域。它不仅将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人囊括无遗,并且使其生动、真实地出现于书中,因而被称之为“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
从作品的思想意义来说,它在非常广泛的方面表现出打破了传统的新思想,而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正是《红楼梦》的时代价值之所在!《红楼梦》在作品中将社会上的突出矛盾表现得如此集中而又强烈,这是过去以及同时代的作品所远远达不到的。
从作品的写作方法来说,《红楼梦》在许多方面都打破了传统的写法:
第一,《红楼梦》虽是小说,但却是小说中有诗、有画、有戏、有曲……,它集各种文学体裁的写作方法于一身,并将其融合成一个总体。
第二,《红楼梦》将神话中的神、半人半神的人、人格化的神仙狐鬼等形象人格化的过程,是文学创作上的一个大进步,它把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到了最高峰。
总之,《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具有总结和开创的双重意义。它在全面批判了封建社会的同时,又在最大限度内透露出近代思想的曙光。
《红楼梦》对我国文学有何价值?
《红楼梦》 有多方面的意义和内涵,但它的文采风流的这一文化特征,识者道者极少。讲中华民族的文化,而不能认识这一重要特征及其脉络源流,便不免令人欲兴宝山空入——至少也是买椟还珠之叹了。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不可超越的顶峰。
《中国大网络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大英网络》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红楼梦》是一部大书。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红楼梦》是言情小说,它言男女之情,以言情而至伟大,必须有一个条件:起于言情,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通常的言情之作常常易于流于浅薄,而伟大的言情则有一个不言情的底子,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红楼梦》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在结构的伟大上。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钜细,分明清晰的娓娓道来。
一、 *** 对《红楼梦》的评价与看法:
1、《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
2、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红楼梦》。谁不看这部小说,不算中国人!
3、不读五遍《红楼梦》,没必要发表评论。
二、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与看法:
1、《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
2、“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中国小说史略》)
--------------------------------------------------------------------------------
现实教育意义1)身体健康是最大的本钱2)知识很重要。——王熙凤不就佩服探春识字吗?3)不可以恃才傲物、不可以自卑自怜,——林黛玉的遭遇4)对待男朋友,要打三下、拍两下——林黛玉就这样搞定宝玉的5)有时,要不懂装懂——贾政就是这样博得美名的6)宝钗的处世哲学很厉害7)王熙凤办事精明,但过于锋芒毕露,而且过于阴狠8)贾母和王夫人的糊涂中的精明9)刘姥姥的知恩图报10)柳湘莲的耳朵太软
--------------------------------------------------------------------------------
1.大观园里,姐姐妹妹可以生活在风景如画的园林,人在画中游,现实的我们离这种生活越来越远,可是我们却对自然的亲近之情越发强烈,我们都有着返朴归真的愿望。 2.在阶级社会,我们看到了宝玉众生平等的情怀,尊重服务人员,没有高低贵贱的观念,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弘扬的。 3.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个反面典型,名叫善姐的丫头实非善良之辈,被平儿的反衬凸现了善与恶的区别,这种区别是一个永久的话题。 4.其次,红楼梦是一部追求自由的作品,鲜活的人物们不仅追求爱情的自由,而且追求平等生活的自由,我们在红楼梦里面看到了大胆表达的小红,心高气傲的晴雯。 5.再次,红楼梦诗词,饮食,建筑,服饰都可以构成单独的艺术门类供今天的有同样爱好的群体欣赏,享受。
83红楼梦和87红楼梦有哪些差别?
红楼梦目前是只出过电影版,电视剧版,越剧版
对于你所说的83版我知道的比较少
不过个人推荐你可以看看越剧版的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那里边把87电视剧版中好多没有提到的情节和细节都是做到里边去
我想这两部结合起来看应该是很不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