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6555全集
Ⅰ 沈悠写过的所有的小说
《讨喜太子妃:甩了太子去出墙》
《豪门偷心交易:抛弃绝情恶男》
《女扮男装穿越:暴君,你敢不爱我?》
《皇上,我不好吃!》
《弃妃拽翻天:皇上,别跟我摆架子》
《驯服坏王爷:装傻王妃惹人爱》
《皇后权利大:谁做皇上我来定》
《拽拽倾城妃:皇上,过来跟我混》
《密爱宝贝妻:腹黑少爷,别再娶我》
《不乖萌妃:王爷你要矜持》
《皇宫骗骗爱:皇上不要装纯情》
《胜者为夫:一夜弃后翻身记》
Ⅱ 中国武侠小说之王是谁
当然是金庸。
用评论界的话来说就是:
以前的武侠小说作家很多,和金庸同时代的优秀武侠小说家也不少。但是,金庸这座山太高了,与他同时代的武侠小说家是不幸的,他们本来也不错,但是他们出现在一个错误的时间段,这就是,与金庸同一个时代!
Ⅲ 还珠楼主,小说排序
932
《蜀山剑侠传》 (五○集三○九回 410万字)
剑侠小说。本年7月上旬起在天津《天风报》连载;旋由天津励力印书局(后改名励力出版社)按集出版单行本;1946年10月第三六集起改由上海正气书局出版,至1948年9月出版第五○集。未完,下接《蜀山剑侠后传》。
1934
《蛮荒侠隐》 (五集二五回40万字)
剑侠小说。本年6月由天津励力出版社出版第一集,书名《蛮荒侠隐记》1937年2月出版第二集,改名《蛮荒侠隐》,至1941年11月出版第五集。未完。
1935年
《青城十九侠》 (二五集一○七回230万字)
剑侠小说。本年5月:日起在《新北平报》连载;旋由天津励力出版社按集出版单行本,至1943年10月出版第二四集;1947年11月由两利书局出版、正气书局印行第二五集。未完。
1938年
《边塞英雄谱》 (一集五回9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6月由天津励力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未完,下接《天山飞侠》(后改名《冷魂峪》)。
《云海争奇记》 (一一集二四回96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10月起在北平《实报》连载;旋由天津励力出版社按集出版单行本,至1947年2月出版第一一集。
未完,下接《兵书峡》。
1941年
《轮蹄》 (一集六章6万字)
社会小说。本年8月10日起在《新北京报》连载,作者署名“老(羊+患)”;1943年9月由天津励力出版社出版单行本第一集。未完。1948年10月改名《征轮侠影》,增为四集二四章:第一。二集由上海三新书店出版,第三、四集由上海励力出版社出版。全。
1943年
《皋兰异人传》 (二集四回15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月由天津励力出版社出版,分订上下集。全。1942年11月出版《青城十九侠》第二一集之“新书预告”中曾名《雍凉异人传》。
《天山飞侠》 (三集九回20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7月由北京新华书局出版第一集,至1944年:月出版第三集。未完。1947年8月改名《冷魂峪》,由上海正气书局出版,改订上下二集,增为一三回。全。
1946年
《武当异人传》 (一集二回7万字)
剑侠小说。本年10月由上海励力出版社出版第一集。未完,下接《武当七女》。
《柳湖侠隐》 (六集一三回36万字)
剑侠小说。本年10月由上海正气书局出版第一集,至1948年5月出版第六集。全。
《峨眉七矮》 (三集九回17万字)
剑侠小说。本年12月由上海百新书店出版第一集,封面书名前冠以“蜀山续集”;1947年6月出版第二集;第三集未印出版年月,而扉页书名前冠以“蜀山外集”。全。
1947年
《蜀山剑侠新传》(四集八回29万字)
剑侠小说。本年3月由上海百新书店出版第一集,至1948年5月出版第四集。全。
《冷魂峪》 (二集一三回27万字)
武侠小说。本书前九回曾以《天山飞侠》书名于1943年7月至1944年:月由北京新华书局出版,分订三集;本年8月改名冷魂峪,由上海正气书局出版,分订上下二集,续至一三回。全。
《北海屠龙记》 (二集四回12万字)
剑侠小说。本年8月由上海百新书店出版第一集:1948年3月出版第二集。全。
《虎爪山王》 (一集四回4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9月起在上海《永安月刊》连载五期,略有删节;12月由正气书局出版单行本,全一册。
《侠丐木尊者》 (一集四回6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10月由正气书局出版单行本,全一册。
《黑孩儿》 (三集六回19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11月由正气书局出版第一集;至1948年4月出版第三集。全。第一、二集有董天野插图七八幅。
1948年
《青门十四侠》 (四集二○回28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月由正气书局出版第一集;至本年9月出版第四集。未完。
《关中九侠》 (五集一○回6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5月至10月在上海《蓝皮书》月刊连载六期,未完;本年11月起改名《女侠夜明珠》,由上海华英书局出版、广艺书局印行单行本,分订五集,仍未完。
《万里孤侠》 (二集五回13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6月由上海百新书店出版第一集;10月出版第二集。未完。
《大漠英雄》 (六集一二回35万字)
剑侠小说。本年6月由百新书店出版第一集;至1949年3月出版第六集。未完。
《大侠狄龙子》 (一二集一三回59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7月由正气书局出版第一集;至1951年3月出版第一二集。未完。
《长眉真人专集》 (六集二四回30万字)
剑侠小说。本年9月由正气书局出版第一集,封面书名前冠以作者手书“蜀山前传”;至1949年3月出版第六集。未完。
《征轮侠影》 (四集二四章29万字)
社会小说。本书前六章曾以《轮蹄》书名由天津励力出版社出版第一集,未完;本年10月改名《征轮侠影》,由上海三新书店出版第一集,1949年1月出版第二集;第三、四集改由上海励力出版社出版,均未印出版年月。全。
《蜀山剑侠后传》 (五集二○回25万字)
剑侠小说。本年11月由上海正气书局出版第一集;至1949年3月出版第五集。未完。
《女侠夜明珠》 (五集一○回25万字)
武侠小说。本书曾以《关中九侠》书名于本年5月至10月在上海《蓝皮书》月刊连载六期,未完;本年11月改名《女侠夜明珠》,由上海华英书局出版、广艺书局印行单行本第一集,至1949年11月出版第五集,仍未完。
1949年
《武当七女》 (一集四回5万字)
剑侠小说。本年4月由上海广艺书局出版,封面书名前冠以“武当异人传续”。未完。
《力》 (八集四一回40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6月由上海正气书局出版第一集;至1950年6月出版第八集。全。
《兵书峡》 (一二集二四回61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7月由上海正气书局出版第一至四集,第一集封面书名前冠以“续云海一一”,第二集起均冠以“云海后传”;至1950年:月出版第一二集。未完。
《龙山四友》 (九集三九回45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12月由上海育才书局出版第一集,至1950年3月出版第三集;第四至九集均未印出版年月。未完。
《独手丐》 (一四集五八回 68万字)
武侠小说。本书第一至一二集由上海元昌印书馆出版,第一三、十四集由武训出版社印行;第一至三集未印出版年月,第四集出版于1950年4月,第一四集出版于1951年5月。全。
1950年
《黑蚂蚁》 (七集二九回32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3月由上海广艺书局出版第一、二集;至本年6月出版第七集。全。
《黑森林》 (一一集三六回55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6月由上海民生书店出版第一集;本年8月至1951年2月由上海新流书店出版第二至九集;1951年4至5月由上海新风书店出版第一○、一一集。全书结束后作者宣布“现已放弃武侠旧作,不久将有新作品贡献社会”。
《酒侠神医》 (一集四回5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7月由上海励力出版社出版第一集。未完。
《铁笛子》 (七集二八回35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7月由上海汇文书店出版第一、二集,至11月出版第七集。全。结尾处作者有言:“本书至此暂告结束。要知小铁笛子、大侠祖旺学成出世以及前途紧张、新奇情节,请看《无名侠盗小铁笛子》、《翼人影无双》。”
《翼人影无双》 (六集二四回30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12月由上海汇文书店出版第一集,至1951年5月出版第六集。未完。
1951年
《拳王》 (三集一三回15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3月由上海武陵书屋出版第一集,至5月出版第三集。未完。
《白骷髅》 (二集八回10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4月由上海正华书店出版第一集,5月出版第二集。未完。
1956年
《岳飞传》 (一集二○回17万字)
历史小说。本年10月由香港文宗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全一册。
1957年
《剧孟》 (一集七回7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5月17日至7月21日在上海《新闻日报》连载,有董天野插图数十幅;12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全一册,有董天野插图八幅,扉页书名下标有“游侠列传之一”。
1958年
《十五贯》 (一集一四回14万字)
传奇小说。本年5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全一册,扉页书名下标有“根据昆苏剧团《十五贯》演出本”“改编”。
《游侠郭解》 (八回7万字)
武侠小说。本年9月9日至ii月14日在广东《羊城晚报》连载,全,有赵崇正插图27幅。未出单行本。
1960年
《杜甫》 (一集一一回9万字)
历史小说。本年2月至1961年2月作者口述,由作者秘书侯增女士记录,全,从未发表。
Ⅳ 还珠楼主是谁他写的小说除了蜀山外,还有别的
还珠楼主(1902一1961),原名李善基,后改名为李寿民,解放后又更名为李红。中国武侠小说大宗师。在民国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中,最早使读者着迷,又最受评论界斥责,被称为“荒诞至极”的便是还珠楼主。与“社会反讽派”白羽 、“帮会技击派”郑证因 、“奇情推理派”朱贞木、“悲剧侠情派”王度庐共称“北派五大家”。
还珠楼主武侠小说共38种。
《蜀山剑侠传》、《蜀山剑侠后传》还珠楼主代表作。以此为中心,构成了还珠楼主武侠小说的一个庞大系列。
蜀山剑侠正传
《蜀山剑侠传》
《蜀山剑侠后传》
《峨眉七矮》
还珠楼主作品图片(7张)
蜀山剑侠前传
《长眉真人传》
《柳湖侠隐》
《北海屠龙记》
《大漠英雄》
蜀山剑侠别传
《青城十九侠》
《武当七女》
《武当异人传》
蜀山剑侠新传
《蜀山剑侠新传》
《边塞英雄谱》
《冷魂峪》
蜀山剑侠外传
《云海争奇记》
《兵书峡》
《天山飞侠》
《侠丐木尊者》
《青门十四侠》
《大侠狄龙子》
《蛮荒侠隐》
《女侠夜明珠》
《皋兰异人传》
《龙山四友》
《独手丐》
《铁笛子》
《黑孩儿》
《白骷髅》
《翼人影无双》
其余还有:
《万里孤侠》
《黑森林》
《虎爪山王》
《血滴子大侠甘凤池》
《征轮侠影》
《力》
《拳王》
《黑蚂蚁》
《酒侠神医》
《卧龙峡风云》
Ⅳ 谁给偶扫盲:还珠楼主是谁.....
还珠楼主
在民国武侠小说北派四大家中,最早使读者着迷,又最受评论界斥责,被称为“荒诞至极”的便是还珠楼主。
还珠楼主(1902—1961),原名李善基,后名李寿民,四川省长春县人。他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祖上累代为官。他的父亲李元甫在光绪年问曾在苏州为宫,后因不满官场黑暗,弃官归里,以教私塾为业。所以,李寿民从小便在他父亲的悉心调教下,打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实基础。他三岁便开始读书习字,五岁便能吟诗作文,七岁时写丈许大对已然挥洒自如,九岁作《“一”字论》洋洋五千言,在乡里间被誉为神童,当时长寿县衙特制“神童”二字匾,敲锣打鼓送往李家祠堂。可见李寿民后来得享盛名并非侥幸获致。
还珠楼主的一生,历经曲折跌宕,极富传奇色彩。他七岁便登过峨眉、青城,十岁时在他的塾师带领下再登峨眉、青城。这位王姓塾师不是一个腐儒,他为还珠导游,随处讲说掌故,如数家珍;他还带还珠去见峨眉仙峰禅院一位精干气功的和尚,使还珠在幼时便学会了气功。还珠楼主十二岁丧父,随即由他的母亲带往苏州投亲,家境骤变。在苏州,李寿民认识了长于他三岁的文珠姑娘,这姑娘面目清秀,性格温柔,弹得一手好琵琶,他们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渐渐产生了感情,形影不离,到李寿民十六岁时,他终于察觉自己正处在初恋之中。但是李寿民为家境所迫,不得不北上天津谋生。他与文珠分手后,仍时时书信往来。不料天不从人之愿,变起非常,文珠竟落入烟花队中,此后音信不通,使李寿民在精神上受到一次痛苦的打击,直到李寿民婚后,仍不时念及文珠。李夫人孙经洵很同情文珠的遭遇,当李寿民为与孙经洵结婚筹款,撰著《蜀山剑侠传》,孙便建议他以还珠楼主为笔名,以纪念文珠。孙经洵的教养、豁达,她的极富同情心和她对李的体贴,于此可见一斑,观其所为不禁令人肃然起敬,还珠之终于得享盛名与这位贤内助大有关系。
李、孙的缔姻,在当时也是轰动津门的一大新闻。孙经洵出身豪富之家,其父孙仲山是大中银行董事长。李寿民至津,曾在傅作义幕中任中文秘书,与当时留英归国任英文秘书的段茂澜甚为投合。后段茂澜出任天津电话局局长,李应邀任段之秘书(或说是在邮政局,不确),专办酬应函件。业余在孙仲山公馆兼做家庭教师,遂与比他小六岁的孙二小姐经询相爱。孙仲山得悉此事大怒,辞退李寿民,严责孙经洵,致使孙经洵弃家出走。孙仲山以“拐带良家妇女”之罪名将李投入监狱。开庭审理时,孙经洵突然在旁听席上出现,理直气壮地申明自己有婚姻自主权,李即得判无罪开释。此事在当时闹得满城风雨,几于无人不知。
“七七”事变后,日寇曾设法劝诱李寿民任伪职,遭李拒绝,遂以李“涉嫌重庆分子”抓往宪兵队,鞭打、灌凉水、向眼睛揉辣椒面,备施酷刑,李终不屈,熬了七十天,挺了过来,经保释出狱。
1957年反右,还珠平安度过。1958年6月,某杂志刊登《不许还珠楼主继续放毒》一文,还珠读后默然,当夜即脑溢血,由此辗转病榻两年有余,临终前口授完成了长篇小说《杜甫》。当他讲述完杜甫穷愁潦倒、病死舟中的那段结尾后,对他的夫人孙经询说:“二小姐,我也要走了。你多保重!”二日后即溢然长逝,享年五十九岁,恰与杜甫同寿。
为了有助于今天的读者理解还珠楼主的作品,我就还珠子女观贤、观鼎姐弟所作《回忆父亲还珠楼主》一文做了如上摘要(原文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3月15日至4月2日)。虽然我对还珠生平旱有耳闻,当观贤将此文寄来时,披阅一过,仍不禁感慨万端。
这便是在民国武侠小说史上领袖群伦的还珠楼主,被称为“荒诞至极”的一代奇才所经历的荒诞的人生。
对于还珠楼主的研究,早在四十年代未即有徐国桢作《还珠楼主论》,先在陈蝶衣主编的《宇宙》杂志1948年第3至5期连载,后由上海正气书局于1949年2月出版单行本,全文约三万字,篇幅不算大,但其中的很多论断在今天看来仍很确实,称得上是还珠的知己。七十年代以来,香港黄汉立、台湾叶洪生对还珠的研究致力颇勤,成绩卓著。我曾与洪生在蜗居促膝谈武论侠,相视大笑,唯时间短促,未能尽兴,是一憾事。近年来,内地研究还珠者,日渐增多,据我所知,上海周清霖收集还珠篇目最为完备,考订精详,曾在寒舍听他讲述,十分佩服。此外,在京津两地有些老友会面,总免不了要谈论还珠,对其才华无不推崇。还珠的知音遍及海内外,而且并非“庸俗小市民”。
一部小说,能够使上百万人入迷,历久不衰,百读不厌,常读常新,越读越能品味出其意味之隽永,这就值得研究。
还珠楼主有他鲜明的个性,他酷爱自然风光,遍游名胜古迹,这对他小说创作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徐国桢在《还珠楼主论》中说:“他自己本来的意思,很想把所历所见的山水人物,写成笔记,恰巧其时天津有一家《天风报》,缺少一篇长篇武侠小说,他在人家鼓动之下,就不经意地采用了《蜀山剑侠传》作篇名,一天天写下去。不料读者异常欢迎。”这段话揭开了还珠楼主作品艺术魅力的部分奥秘,正是自然风光美所激发的诗情,把他导向了成功之路。还珠楼主的成功,并非一蹴即就,而是有一个探索过程。他应邀写武侠小说,内心却怀着自然风光激发的诗情,怎样使主观意愿与客观条件谐调起来?他很费了一番心思。《蜀山剑侠传》的前几回并非没有描写风景,只是现实的武侠情节总显得与自然风光美不能结合得天衣无缝,这使他感到开始“写得甚不惬意”,直到他把神话和自然美结合起来,才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名山大川的雄伟或秀美与神话传说的奇幻融为一体,神话为山川添了灵气,山川使神话更为瑰丽,两者相得益彰。每逢写到这个时候,还珠楼主便抑制不住那奔放的诗情,笔底一泻千里,远近兼收,动静呼应,洋洋洒洒地连篇累牍说个尽兴。下面且节录一段《青城十九侠》中的“巫江取宝”为例:
卞明德在百忙中瞥见,适才所见那片轻云逐渐展开,布
满了大半天。月光不时出没隐现于密云之中,淡无光华。山
风渐作,下面峡中江涛澎湃,击石有声。估量时辰将至,……
耳听风涛大作,觉着面前景色骤暗。卞明德抬头一看天上,业
已阴云四合,不见丝毫星月影于,只有电闪似金蛇一般在云
边掣动。电光闪处,照得浓云山岳一般,密层层簇涌满天。风
是越来越大,上面技术扬尘,下面洪涛怒涌,滩声如雷。残
枝乱于舞空擦地,卷走不息,千里江峡齐作回音,万窍怒号
震撼峡壁,似欲崩颓,令人耳聋心悸。比起适才妖风,来势
又是不同,方幸身在法圈以内,风吹不到身上,突地眼前金
蛇乱窜,震天价一个大霹雷打将下来,风便小了许多。跟着
稀落落一丛雨点打向地上,滴滴挞哒,响不片刻,由疏而密,
雨点也越来越大,直似银河决口自空倒灌,哗哗刷刷,连同
江声滩声,响成一片狂喧。那迅雷霹雳更一个接一个,挟着
电光雷火打将下来,声震天地。山势陡峻,除临江一面有大
片平地外,后面还有崖嶂矗立。水自崖顶化为大小瀑布,争
先喷坠,黑影里看去,直似无数大小白龙沿崖翔舞。地上石
多土少,无什蓄水之处。雨只管大得出奇,水仅一二尺深,势
绝迅疾,再吃高处飞落下来的狂瀑一催,化为惊湍急浪,挟
着风雨吹折的沙石树枝,齐向崖过驶落,直坠江中,又添了
无数威势。有时电光闪过,照见满地波光流走,疾如奔马,眼
神一花,仿佛连崖都要飞去。端的声势猛恶,从来未见。卞
明德方自骇异,忽见前面暗影中有一股金光霞彩,自江峡之
下,透过两面峡崖朝空涌起。眼看便见两道十来丈长的灰黄
色光华,由对面危崖,朝那金霞起处电射而下。方料灵姑等
来了对头,两道青虹已自峡中飞上,迎着那两道灰黄色光华,
就在两岸空处时上时下,时隐时现,往来驰逐,纠结争斗起
来。卞明德正看得起劲,……同时下面江峡中金霞越益浓盛,
上烛霄汉,当顶天空中的黑云都被幻映成了乌金霞彩,加上
十来道青黄红白光华在峡中飞舞盘旋,照耀崖岩,丽影扬辉。
这便是还珠笔下古仙人广成子(最早见于《庄子》)金船藏宝在巫峡出水时的场面。
一般地说,武侠小说不同于诗、词、散文,武侠小说作家们总是着眼于情节结构和人物刻画,很少把自然风光做为重点描述对象,他们大多只是在不得不介绍场地时,才把自然风光做为环境背景略加勾画,适可而止。还珠楼主则与众不同,他常常表现出一种难于遏止的对自然风光美的向往,一有机会就要宣泄出来。一般的武侠小说作家写风景,不外是两个层次:较低层次的是客观介绍具体景物,譬如登山,那山是荒山野岭还是有石级蹬道,如此之类都是情节所需必不可少的交代;较高层次的是用以渲染气氛,譬如骇浪惊涛、秋风落叶之类,在交代地理环境的同时,赋予一一定的感情色彩。还珠楼主远远超出了这两个层次,他不只是要交代环境、渲染气氛,更根本的是他要宣泄自然风光激发的诗情。即以上引的一段为例,本来写到“齐向崖边驶落,直坠江中,又添了无数威势”,就既已完成了环境的交代,又已把气氛渲染得很浓,已经称得上是好文章了;他却偏要再加一笔:“有时电光闪过,照见满地波光流走,疾如奔马,眼神一花,仿佛连崖都要飞去。”这就是他的审美感受,加了这一笔,画龙点睛,为整段景色描写平添了诗意。我常常感到,还珠楼主写风景,并不是小说自身的需要,而是他在借题发挥。在还珠楼主的小说中,风景描写随处可见,只要有机会,他总要借题抒写他的诗情,也正因为他写的自然风光是诗境,不但不使读者感到冗长、厌烦,反而使读者兴味盎然,感到难得的审美享受。
还珠楼主写景的成功,来自景色与神话的融为一体。这正是庄子《逍遥游》、屈原《九歌》以降许多名篇所体现的共同规律,非胜境不足以显扬神话,非神话不足以渲染胜境。在我们中国,有胜境必有神话,诸如:巫山与神女,西湖与白蛇,石林与阿诗玛,如此等等,不胜枚举;且有胜境与神话的结合就必有诗。所以,就还珠楼主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时所处的主客观条件而言,采用神怪武侠小说样式,在他是势所必然,这是他能找到的最佳途径。了解这一点,就不会用“荒诞”二字轻率地否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