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莉迪亚画画赚钱小说
『壹』 无声告白
读书总是会有感想的,但是如果不记录下来,很多东西转眼就忘记了。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其实我在本子上已经写过了,但是还是想在这里留下点什么,只是我本子上的开头写的是,还是写在纸上感觉脚踏实地。
《无声告白》一开始我读的并不顺利,但是当我慢慢读进去的时候居然发现不到三百页的一本小书让我感触这么深。
书封面上的一句话。看到这句话,我只以为是个单纯的追寻自我的故事,但随着故事的深入展开,我慢慢看到的不仅仅是家庭、亲子、情感、自我成长,还有很多社会问题的投射,诸如对种族、同性等问题的刻板印象,也有很多让我不自觉对号入座的地方。
看到玛丽琳的出走让我想到《月亮与六便士》,为了追随自我,可以舍弃家庭亲人;同时也让我想到三毛笔下那个无名的耕耘者林复南,他自始至终的爱人只有画画;都是对自我理想的追寻,却是各自不同的选择。
当玛丽琳不得已重返家庭的时候,当她以为莉迪亚真的扔掉那本烹饪书的时候,她感觉在莉迪亚身上看到了自己,便把一切都都投射到女儿身上,殊不知这只是小孩子出于对母亲最本能的渴望与爱,而莉迪亚的不幸也自此开始。
莉迪亚知道母亲想要什么,所以不管玛丽琳说什么,莉迪亚的回答都是好的。是的,她想要用自己的努力把妈妈永远留在身边,可是这份爱太过沉重,重到无力前行。直到她发现,原来这不是自己的人生,而人是要有自己的人生的。
父亲詹姆斯也是如此,他总是关注莉迪亚有没有朋友,有没有合群,是不是和大家都一样,这也是他的成长遭遇在女儿身上的投射。父母的不自知,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维系着这个家的脆弱的平衡。
写到这里莫名想到前阵子听的《达芬奇传》,达芬奇是私生子,而正是这个身份给了他成长的自由,他不用继承父业,不用读教会学校,不用循规蹈矩的长大。爱他的父亲也给他足够成长的空间,达芬奇的天赋智慧才得以淋漓尽致的成长,才有了今天我们熟知的天才达芬奇。
回到小说,故事并不是仅仅拘泥于家庭问题,透过这个家庭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种族问题,这在美国确实是很现实的问题,而作者本身也是美裔华人。玛丽琳要和詹姆斯结婚,当玛丽琳母亲见到詹姆斯后和女儿说的唯一的话就是这样不对,你应该找个和你更像的人,而詹姆斯·陈却是一个有着黄皮肤、棕色眼睛的中国人。虽然他哈佛毕业,成绩优异,但即便如哈佛,也并没有因为詹姆斯的优秀而留下他,而是选择了更适合的另外的人。
而家里那个最小的孩子汉娜,是因为她的到来玛丽琳才无奈选择了回归家庭,汉娜自然成了玛丽琳追寻自己的牵绊,所以汉娜在这个家庭处处被选择忽视,而这一切,并没有影响这个孩童对家人的爱,用她自己的方式。
安娜一直用她童稚却又真实的视角关注着家人,用她纯粹的心爱着她的家人,她可以看到大人们眼睛看不到,情绪感受不到的真实。她一直“知道”真相,知道莉迪亚的假装快乐,因为她并非只是透过眼睛去看,而是用真心去感受。在湖边她看到杰克在汉斯旁边的一个细微的动作感受到杰克对汉斯真挚的感情,她解读为爱,就像离开前杰克轻抚她头发时她的真切感受,那是她内心渴望的爱意。心疼汉娜,也最爱汉娜。
她让我想到小王子,也让我想到那句话,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最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