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小说 »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哲理意蕴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哲理意蕴

发布时间: 2024-07-02 02:59:52

⑴ 举例说明侠文化.武功.武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神魔阶段。

自有侠文化以来到还珠楼主而登峰造极。

远古时代,有越女和白猿公的一战,唐代有聂隐娘的飞剑杀人;《水浒》有入云龙和混世魔王的作法;平江不肖生笔下有崆峒派与昆仑派的大战;还珠楼主笔下有蜀山大战;等等。他们虽然也以现实中的武术作常规战争中的轻武器,却更多地以神魔作重武器、秘密武器、战略武器。打斗难分难解之时,就请出法宝来帮忙,虽然其中的许多东西近于荒诞,但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却十分可观,对后来的武侠小说影响很大,许多人都谈到他们曾受还珠楼主的影响,摒去神魔的怪诞,运用现代思维将其合理化,赫然是一个武侠武功的新境界。

第二个阶段是诗意阶段。

从白羽到白羽的后继者梁羽生。

白羽用成语来命名武功,典雅而饶有诗意、文采飞扬。粱羽生再把这个传统发展了一大步,形成诗与剑的结合。举个例子,梁氏名作《冰川天女传》中冰川天女桂冰娥的武功,她所用的兵器是“冰魄寒光剑”,暗器是“冰魄神弹”,剑招是“冰川剑法”,其中包括雪花六出、积水凝冰、春风解冻,“达摩剑法”中的一苇渡江、海上明霞、倒挂天虹等,这些都有一种空明灵动的诗意,和冰川天女玉洁冰清的气质相融汇。才女、名士,诗剑风流,空明灵动,涓涓悠悠,以诗意的优美为武侠武功再开一新境界。

第三个阶段是意境阶段。代表人物是金庸。

金庸是以中国文化的深邃意蕴融于武功之中,“创造出具有哲学意味、人生况昧。艺术诗味于一体的武功描写,是为武功的“意境”。温瑞安说:

“金庸的‘意境打斗’是运用浑厚的笔力,深入浅出地写出‘以弱胜强,以无胜有’的意境,充满哲学意味,却能雅俗共赏,故深受大众喜爱。”。温瑞安《七大寇》附录《这一抹不灭的薪火》,长江文艺出版社.在金庸的最后阶段,还写出武功不怎么样的韦小宝在实际上胜过武功超一流的高手陈近南,这就又从武学的哲理意境上升到江湖和历史的哲理意境。

第四个阶段是气氛阶段。

金庸之后有古龙,如果说金庸还主要是在正面落笔,哲理意境而始终不离武打本身,古龙则完全突破了这种表现方法,古龙及其后继者和变革者(超新武侠小说家温瑞安开创了“气氛打斗”的新局面。

古龙根本不写打斗,他书中人物的决战往往只是“刀光一闪。战果立分,生死立判。”完全摒弃传统武侠小说的注重打斗描写;但在决战前,古龙已经成功营造出一种“如箭在弦”的紧张气氛,使读者的心神全被紧扣住,只等待刹那的抒泄。这一种“气氛打斗”可谓开创了武侠小说先河。

(《这一抹不灭的薪火》),温瑞安《七大寇》附录,第710页)

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当然也是求新求变的结果,而更重要的是,因为武侠小说其实是一个“可信而不存在的世界”所谓可信,“因为它具有‘诗的真实’”,一种“超现实的真实”那么,所谓“武功”,其实也不过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符号温瑞安还说:

武侠小说一如人生,打斗只是个性,现实人生里根本充满打斗,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你死我活,只是采用的方式各异罢了。因此,武侠小说不过是采用象征手法来表现人生,它一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同上,第711页)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武侠小说最重要的两点,一点是要象征,一点是要好看。既然打斗并不是真的要去作现实武术的复现。

不过是一种好看的象征,何妨大胆作合理的“诗的真实”的想象,在想象中表现出人格意志的特点。这样,打斗的具体招式自然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一种气势,氛围和结果。

这使他们以一种超迈之笔,作武功之外的“功夫在诗外”的描写,超越武功的本体,而更加显示出武功的神奇。古龙写小李飞刀、从来不写它的铸造有什么特别、形状如何、如何出手、内功心法是什么,他只写李寻欢常常以雕刻来使自己的手稳定,所造成的结果自然是“小李飞刀,例无虚发”。这里的意义,一是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悬念空间,让读者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二是李寻欢平凡中见神奇的武功,昭示和象征着平凡中见伟大的人格。这两者结合起来,便赋予了对武学至道的一种新理解,也开拓了武功描写的一片新天地。

这四个阶段,从神魔到诗意到意境到气氛,侠文化的“武功”在想象和象征的基础上,一步步远离“武术”的现实,一步步走入更深的幻想层次,同时是哲里和审美的层次。

⑵ 浅析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为何走向消解

武与侠是技与道的表象,侠是民族大义与江湖道义的精神,是贯穿小说的灵魂所在,是道之所存。武侠小说传播的是民族大义、江湖正义,其一是关乎国家民族的至高无上的大义,其二是关乎社会秩序、行业自律、家族教化、民间道德的江湖道义,这些都与家族、个人的荣辱、利益和生死息息相关。

要维护民族大义与江湖正义,武艺是最好的手段,是工具,从属于人的道德。武艺如果从技术层面达到一定高度,能够上升到道的境界;换言之,如果为大义和正义所用,其境界则会迅速提升。

侠上至高无上的道,武是道的体现;没有武技,侠只能是空谈;没有侠义精神的武技,则会为恶人所用,沦为恶人的帮凶。武技是基础的修养,是技术水拍哗平的修炼和提升;侠是主导灵魂的精神,是精神层面的修养。在金庸小说中,侠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与佛、道、儒诸家的修养是相通的,济弱扶倾、济世救民的袭烂行宗旨是一致的。由于小说常常处于历史架空的格局中,没有了朝代特定的政治影历猜响,侠义这种与个体相宜的精神,更易于操作。

⑶ 有关笑傲江湖的人生哲理的文章,复制即可。

《笑傲江湖》中的人生哲理
郑春元(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笑傲江湖》中的人生哲理具有丰富性、整体性、深刻性的特点,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主
要有生存哲理、成长哲理、权利之争哲理、识人哲理及武功哲理。这些哲理增加了作品的理性负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笑傲江湖;人生哲理;深刻意蕴中图分类号:I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54(2009)01-0069-06
收稿日期:2008-09-03
作者简介:郑春元(1949—),男,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从事武侠小说及侠文化研究。
《笑傲江湖》是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之面的启示。人生哲理有丰富和单一之分,深刻与前的一部作品,已有的系列武侠小说已经如同浅显之别。一则寓言一条哲理,单一明确,容易连绵的群峰,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此时他对武领悟。而有些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则丰侠小说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力求有所超越。富而深刻,能给人以深邃的启示。
〔2〕(35)
《笑傲江
他通过对中国社会历史的透视和洞察,反思历湖》描写的是化外的武林天地,是一个虚拟的世史,拷问人生,力求更深刻地反映社会、历史和界,具有幻想性的特征,运用了大量的隐喻,有人生,增加作品的哲学意蕴、历史意蕴、政治意丰富的隐喻意义和哲学意蕴,蕴含着丰富的人蕴、道德意蕴、审美意蕴,增加作品的深度,增加生哲理。作品中的人生哲理具有丰富性、整体其理性负载,使小说富有人生哲理。正如作家性、深刻性的特点,所描写的江湖规则、江湖中自己所言:“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人的欲望追求、武功的学习苦练、各门派的拼杀但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争斗、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不同的人有不同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的结局和下场,等等,无不蕴含哲理意蕴。作品法。”〔1〕(149)金庸以其非凡的文学功力和艺术才中有大的人生哲理,也有小的人生哲理。大的人华,实现了自己的这一愿望,使《笑傲江湖》寓有生哲理蕴含贯穿于全书中,只有读完全书,细细丰厚的哲学意蕴,成为饱含哲理的作品。
品味,才能领悟得到。如读完全书你会对“人怎所谓哲理,是指对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的样才能笑傲江湖”这一问题的答案有所领悟。理性概括。文学作品中的哲理往往是蕴涵在形《笑傲江湖》中的人生哲理的深刻性表现在涵盖象之中的,人们通过阅读作品可以得到哲理方
的广阔性,既反映了古代某个生活领域的现象,
069

海大学学报
二九年第一期
1/6
070
也反映了现代及将来某个生活领域的现象。例如东方不败被任我行等所灭,任我行重新登教主之位时,东方不败的原下属揭露东方不败的罪行说,东方不败荒淫好色,强抢民女,淫辱教众妻女,生下私生子无数。作者通过这一事件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是:权势使言论失真。这里有两个方面因素,一是言论者为讨好新主子,二是屈从于权势。东方不败别的罪行是有的。但他练《葵花宝典》之功,早已自宫,失去性功能,怎能生出无数私生子来?这种权势使言论失真的现象古往今来比比皆是。比较典型的,古代赵高导演了指鹿为马的闹剧。现代大跃进中有一亩地能产一万斤粮食之说。“文化大革命”中的权势使言论失真的现象更是数不胜数了。而且将来这种现象仍会出现。这就是《笑傲江湖》中的人生哲理的深刻性。
《笑傲江湖》中的人生哲理增添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内涵。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到,现实中某人如用钱买到了官,用不正当手段得到了权力,他绝不会去为人民服务,而是要疯狂地捞钱,大肆犯罪。《笑傲江湖》中的自宫者们并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整个江湖,也就是以丧失人性为代价,并没有得到所求的东西。他们获取的是因罪恶所受的惩罚,是自身的毁灭。左冷禅率众偷袭华山时被令狐冲刺死,岳不群设计加害令狐冲被仪琳所杀,东方不败被任我行等所杀,林平之为复仇杀人无数,与世为敌,双目失明,被令狐冲废去双臂,囚禁于西湖水下石室度其余生。
在现实生活中,自宫之事子虚乌有,但为私利、权力、金钱而舍弃人性、道德之事却比比皆是。以有人心甘情愿引刀自宫来隐喻功利欲对人性的破坏摧毁力之强,实在是太妙了。金庸用这一虚构的故事把人生哲理讲得形象深刻。这是文学大师的伟大创造。
人在江湖,身要由己。
《笑傲江湖》中有一句话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3〕(700)这已成为经典名言,人人耳熟能详。
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一、生存哲理
人生所求必须通过正当手段获取。人在不同阶段都有所求,求名、求利、求权、求爱,等等,人的一生就是通过努力获取所求的一生。人的所求要通过正当手段去获取、去实现,如想得到金钱,就要通过正当劳动去赚;想有武功,就要下苦功去练;想得到权力,就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才能并得到众人的认可。如失去道德人性,用非正当手段去获取,去偷、去抢、去

⑷ 金庸 古龙 梁羽生 他们的小说各有什么风格 ,有没有网友可以分析一下!

1)三位大师的共同之处,就是书中对人性、情感的描写都非常精彩。
我看金庸的小说比较多,重点说金庸吧
金庸小说大多非常有气势,并且,他描写“侠”多过描写“武”,很多角色能体现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像陈家洛,为了反清居然连香香公主都能放弃,郭靖更不用说了,袁承志多少也有这方面表现,萧峰更是为了阻止战争而牺牲自己的性命......当然也有例外,有像荻云、令狐冲这样情愿做隐士的角色,也有韦小宝这类滑头,至于《白马啸西风》的李文秀是个小女孩,就不多说了,但李文秀身上也有一种“隐士”的感觉......)。
金庸的书里大多数主角都有一种“出世”的表现,做“陶渊明”的心情多一些(就连萧峰的最大愿望都是和阿朱一起到塞外木马放羊,东邪黄药师、老顽童周伯通、杨过都是代表人物,令狐冲更是如此,这样的人物几乎每部金庸小说里都有)。
虽然这么说,但金庸小说却没有固定的路数,他14部长篇小说里,可以看到很多不同风格的作品,但是每部作品之间却又有很多相同之处,这种相同之处我形容为是一种“金庸的感觉”......
而且金庸塑造人物的能力很强,每个角色都能写的非常生动(这也是为什么“金庸戏”的演员不怎么好找的主要原因,想想能演活“韦小宝”的有几人?......)
梁羽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描写“武”多过描写“侠”,他的小说往往要用好几页纸来很细致的描写打斗的整个过程细节(就武功的描写这一点而言,金庸正好介于梁羽生和古龙之间,金庸对武功描写是可以收放自如,想长的时候就长些,想短的时候就短些)。他的故事,也要更侧重于儿女情长一些,而且他似乎有一种“塞外情节”,很喜欢写大漠,或者中国边境地带的故事......
古龙是个很量产的作者,一生写了70多部长篇小说,我看过的并不多,只有《小李飞刀》《陆小凤》系列种的几部以及《绝代双骄》和《萧十一郎》。除了那种“一击必杀”的武术形式以外,我看这几部小说后的感觉是,古龙非常擅于描写武林中的恩恩怨怨和险恶的江湖,他的小说中阴谋诡计总是一环套着一环,很有一种“构建在武侠故事上的悬疑推理小说”的感觉(特别是《陆小凤》),虽然说梁羽生和金庸的作品里也设计有谜团,但是都不如古龙小说用的多......

2)金庸:丰富; 梁羽生 :直线;古龙:取巧。

3)以作品内容而论,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境、经历有关。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梁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 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示,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枚叶繁茂,宠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折。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至于小说武功描写,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几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 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文章随意挥洒、虎虎有生气,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离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⑸ 天龙八部揭示了怎样道理

《天龙八部》并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武侠书,它的突破常规的创作思路,标志着金庸小说的想像力与创造性的真正的成熟与独异。这部奇书乃是一部东方文化与艺术的杰作,因而,我们就必须换一副眼光来看。

将此书定名为《天龙八部》,即已表明作者决心彻底打破武侠小说的固有模式及其整体上的文类局限。取‘天龙八部‘这种非人的神道精怪之名为题,对真实的人生世界进行象征性的摹写,这标明,一、作者要对人性及人世作深入的哲学思考和总结;二、要对这一思考和总结作出象征性或寓言式的创造性表现。为此,作者破例地在这部书前来一番‘释名‘,除了扣准‘人与非人‘这一主题之外,作者又说此书写的是北宋时云南大理国的故事。‘大理国是佛教国家,皇帝都祟信佛教,往往放弃皇位,出家为僧,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熟读金庸小说的人当记得《射雕英雄传》中的‘南帝‘段智兴(公元1172—1200年在位)一变而为‘南僧‘的形象。那可以说是金庸对‘大理佛国历史之谜‘的一次探讨。一灯大师虽佛光照人,但毕竟是处于小说人物关系网络的边缘,且人物故事只是在小说叙事的背景中出现,更重要的是那时作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对主人公郭靖这一‘儒之大侠‘的塑造,因而对南帝退位而为一灯大师的表述自然不能不受到极大的限制,可以说是言犹未尽,意更未竞。于是才有了这专写云南大理国故事的未了之缘,才有了《天龙八部》的最初动机。

《天龙八部》不只是纯属虚构的江湖情仇的传奇故事,而是有着特定历史和宗教的真实背景。

《天龙八部》的叙事,由人物的人生遭遇,写出人际关系及揭示生存环境,进而写出人性与人世的寓言;

附:

佛性与人性

——《天龙八部》主题浅析

内容摘要:《天龙八部》是一部充分显示金庸博大精深学识的武侠精品。小说从佛家的悲天悯人精神出发解读人性,以人道主义的关怀诠释侠武,并能站在民族共荣的大局立场上,执笔江湖,挥墨武林,可说是既是武侠小说,又不只是武侠小说。

关键词:佛性 人性 悲天悯人 人道主义 人文关怀 民族平等

众所周知,金庸的武侠小说无一不是精品,无一不是杰作。如果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等作品是杰作的话,那么《天龙八部》就是“绝作”!即杰作中的杰作。

孔庆东说的好,一部《天龙八部》,既叫人忧,又令人喜;既让人悲,又使人叹。的确,看过《天龙八部》的人,都感觉不像是在看武侠,反而像是在看佛家典籍,小说自始至终都贯穿了这样一条主线:破孽渡冤,佛法无边,悲天悯人,舍生成仁。你可以说它的佛家典籍的演义,也可以说它是人道主义的复古,总之,《天龙八部》可以说是最能代表金庸人文精神和渊博学识的作品了。

一 悲天悯人众生苦

《天龙八部》中有三大主人公,既萧峰、段誉和虚竹兄弟三人。然而纵观这三兄弟的人生遭遇,却是无一不悲,无一不苦。

先说段誉。先是叫人胁迫吃下“断肠散”,而后又遭“四大恶人”中的岳老三的恐吓要收他为徒,同时却造化弄人竟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子木婉清互生爱意。到了“四大恶人”邀战大理时,又被延庆太子喂下春药,险些和自己妹子乱伦。此事未平,风波又起。吐蕃国大轮明王鸠摩智为取剑谱,又将其掳走……如此种种,无不是在说他注定一生悲苦,饱受灵心折磨。而金庸在写这个人时,又时时令其悲而不过,苦而不绝,每有劫难,总拌机缘。这可说是金庸的佛家悲天悯人精神的最佳写照了。陈世骥先生曾说《天龙八部》中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我觉的最是段誉合适这句“有情皆孽”了。金庸既要让他对世间一切都怀有仁爱之心,又使得他不得不因了这种‘多情’而随时都会处在兄妹乱伦的冤孽之下!可谓一生多磨难。

还有萧峰。原是名震中原武林的天下第一大帮——丐帮的帮主,谁料一夜之间由汉人转而成了契丹人!昔日好友转眼成仇,一朝声名化而为土,只因了他是契丹人,便由天入地,成了中原武林的死敌。虽然好容易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可是父母之仇却又不得而报,反而在聚贤庄一役中被中原武林围攻,险些丧命。眼看知道那“带头大哥”身份的人一个个无端死去,自己却是百口莫辩,“无辜被冤”,只觉得世间从此孤独一己,便要四处漂泊,江湖之大,却无容身之处。大概金庸先生实在不忍如此,于是便有了善解人意的阿朱出场。可是谁又知道,好容易有了这么一个红颜知己,却又是心甘情愿地死在了自己的力掌之下!父母之仇,爱侣之痛,萧峰接连遭受这人世间最痛苦的打击,其人生真是悲之又悲,苍天可悯!

再看虚竹。从小便在少林寺接受佛法,只道是自己无父无母,被寺僧收养,却谁又知其父竟然是武林中名望极高的少林得道高僧玄慈方丈!而母亲则竟是四大恶人当中的老二殷二娘!虽说是一天之内突然知道了自己有父有母,亲人团聚的喜悦和兴奋无可言表,结果天伦之乐转瞬即逝,相认团圆之际即是一生永别之时。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此。

这兄弟三人的一生,虽然各自不同,但却惊人相似。《天龙八部》全书都在陈述他们兄弟三人各自的人生遭遇。总的来看,我们不难得出,那就是在历史的车轮滚滚声中,父作孽,子蒙冤!上一代的恩怨情仇,却加在了下一辈无辜者是身上!这不只是兄弟三人的人生历程,像慕容复、钟灵、木婉清、王语嫣、游坦之、阿朱等等,都逃不出这个宿命。金庸就是要告诉我们,万物皆苦,只有佛法的仁慈之心才能解救众生,脱离苦海,所谓上苍有好生之德,悲天悯人,普度众生,实在是莫大的德行。在金庸的笔下,不论“恶人”“好人”,一但出场,尽皆悲苦。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一朝太子,转眼沦为乞丐,身体残废,性格大变,一生遭遇,心中苦痛,却无人倾听,可悲可怜。再有和大理段王爷皆有孽情的秦、干、王,阮、康等诸女子,一生为情累,为情痴,为情喜怒无常,为情痛苦,为情恨,每个人都是望眼欲穿地痴痴等待着,悲了一生,苦了一世。纵观全书,谁人不悲,哪个不苦。这样,金庸借墨笔展示给了我们如此一张巨大的人世冤孽网,诉说着世间的一切皆苦,众生俱悲。冤孽也好,超度也罢,这也正是作者将书名题为“天龙八部”的深刻涵义:所有冤孽,皆是由人的希望及其过度的欲望扩张所造成的。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嗔怒无度,贪婪财物,痴情爱恨,俱可成为人世冤孽的起因,以至于将人生世界化为一个“非人”的世界,即佛家经义中的八种神魔精怪之化身!如是金庸的悲天悯人的佛家精神,贯穿全书,《天龙八部》的主题之一也正是此个。

二 关爱人性弘人道

金庸以佛法写武侠,正是他慧心独俱的高明之处,但是要说《天龙八部》纯是佛法的演义却未免独断。我们在书中虽处处可见佛性揭语,然而真正让我们叹服的却不只是这些。《天龙八部》里讲的最多的不是武,而是在佛法的精髓中,赋予作者自我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金庸并非佛教中人,他站在新时期的现代人文主义立场上,借武侠来诠释人性以及“非人”性,秉持人道,可谓独具匠心,高明之至。

金庸一改传统武侠写人叙事的观念,在他的笔下,善恶并非水火不容,恶人也好,好人也罢,都是他人文关怀的物像。金庸的认识,是在人性的大局之前提下,塑造人物,解读众生。在《天龙八部》里,你几乎找不到完全的好人亦或坏人,不论是主角三兄弟,还是围绕在这三人周围的亲朋,我们都不能简单地用一条善恶标准来衡量,而是要客观地,多角度地,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分析人物,评说人物。《天龙八部》里正面人物也好,反面人物也好,作者没有刻意地肯定谁,亦没有刻意地否定谁,孰对孰错,是非善恶,完全看读者自己的评价标准和认识水平了。金庸在这一点上确实是个开山创举。我们不得不承认,也只有“武林盟主”才能有如此卓远识见,金庸真不愧为当世武林第一领袖。

关爱人性,弘扬人道,作者在佛家悲天悯人的教义之下,又出新意。先是以佛法将人生“变”成痛苦与冤孽的“非人”的人生,然后又以人道主义的关怀,

超度冤孽,诠释人性。就拿段誉来说吧。父辈的怨恨情仇报应在自己身上,你别无选择,命运如此。但是,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可以争取属于我们自己作为人的权利啊。人性的光辉也就在于此,身为大理段氏的子孙,段誉一心向善,秉信佛法,仁慈而不失大义。虽然好文疾武,于武学视为粪土,但真正需要自己以武力解救他人时,又义不容辞,这或许便是“以武止武”吧。初出江湖,段誉祸事连连,却又福缘不断。他在全书中本应是一个英雄人物,但只要是人,就难抛七情六欲,英雄人物亦不例外,段誉有他的痴,有他的傻,有他的“既与我无怨无仇,便何来害我”之理,有他的“凡事可以讲道理,干嘛打打杀杀,累及无辜”之疑。这是身为人的最简单不过的认识,可是在那个“强权即真理”“胜者为王败为寇”的时代,如此真理,却是谬论!我们大可以说段誉是痴人说梦,是异想天开,但又有谁敢说这些不对呢。站在正义一面的那边,段誉好像善恶不分,可也正是这种不分善恶,却成了人性的真实写照。还有萧峰,并不是完全英雄无敌,不食人间烟火。他有他的大仁大义,热情豪爽,有他的忠肝义胆,侠者风范,但他也有短见不智的举动,有他鲁莽愚笨的时候。萧峰也有情,为了阿朱的临终一句话,他尽心尽力,照顾阿紫,不论阿紫做出何种恶事,他都以“内疚”和愧对阿朱为由,替她出头,帮她扛顶。虽然心里觉的于自己一贯的准则不符,但毕竟是亲人之事,也就勉为遗忘,不去追究。这显然于他英雄的形象相悖,但却也说明人毕竟仍是感情的灵物,决非如圣者一般。而这正是金庸先生写英雄人物的独到之处,刚好应了“人无完人”一句。

正义也好,邪恶也好,在《天龙八部》里,几乎每个形象都有他善的一面,亦有他恶的一面。段延庆是恶人,但在虚竹落棋下子,救他一命后,亦知暗中相助,报他救命之恩。当得知段誉竟是自己的儿子后,善念兴而恶意去,王霸雄图,尽付春水。殷二娘是恶人,但情之一物,却使她独自受苦,只为情郎,当玄慈方丈以死铭心后,她也身死殉情。王夫人,我们不能说她善,亦不能说她恶,杀人如草芥,痴爱情郎,不惜不择手段,在她看来,为情而作便是对,其他却是无端。如此形象还有秦红棉、甘宝宝等人,而最让人吃惊的却是马夫人康敏!从小自恋痴狂,妒嫉心无人能比。可真正站在她的立场上看,她又有何错?为了追求自己的所爱,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纵然身死亦不后悔。种种人性,在金庸的笔下,刻画的是入木三分,淋漓尽致。作者真实地将人性的复杂融入武侠世界,展现给我们的是现实众生的活生生的境象,《天龙八部》虽是武侠,但不嗜杀嗜武,书中人物大都有所归宿。鸠摩智武功虽失,却成了得到高僧;慕容复复国无望,精神失常,却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丁春秋作恶多端,却能身老少林,受佛法感化;虚竹也好,段誉也好,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家庭,和天地。萧峰虽身死雁门,但谁又能说这何尝不是他最好的归宿呢!金庸给每个人物都以人道主义精神的关怀,的确是用心良苦,可歌可叹。

三 四海众族皆平等

《天龙八部》一书除了以上两种主题外,还有更受人赞赏和称颂的一个主题,那便是作者站在民族纷争的大局之外,对当时并存的我华夏各族进行平等的,客观的,深刻的,独到的撰写。作者反对大民族主义,一心向往众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反对民族仇杀,坚信民族平等。将这一观念写进武侠小说,就凭这一点,金庸先生便是旷古铄今,首屈一指,身受万人爱戴了。

想宋、辽、西夏、大理、土蕃、女真等众民族共存于天下武林,纷争不断,仇杀连连,两国交战,生灵涂炭,一将功成万骨枯,边境内外民不聊生。金庸先生一改传统武侠的大汉族主义观念,从民族平等的角度去写各民族,真称的上是冷眼静心,权度历史,客观而又为人叹服。用萧峰的一句话来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既是书中萧峰的人生写照,但又何尝不是作者自己的心中宿愿呢。金庸先生说的好,“你们是宋人,当然说宋人好,辽人恶。可作为辽人,却说宋人恶,自己好”,“你们骂辽人是契丹种,是辽狗,孰不知辽人却骂宋人是宋狗”,“你们是大宋子民,当知道保家卫国,造福万民,可我身为契丹人,却不能报效国家,这却是何道理?”这几句话从萧峰口中说出,任何人听了,无不用心三思,回想起来,却是千真万确,丝毫不假。读者亦能感同身受,大家只知从自己的角度立场出发看待事情,豪不去想个中的缘由,也只有萧峰,只有他,身是契丹人,却从小长在南朝既大宋,既要忠于大辽,又不忍南侵大宋,左右不是,唯有力谏辽帝南侵作罢,却曾想到身遭囚禁,有心无力。好在金庸实在不愿看到万民流血,宋辽再起干戈,于是便有了武林众豪杰齐心协力,北上救援。但就是在那一刻,萧峰还在为实不愿见到大辽兵士一个个被中原豪杰砍杀送命而矛盾着。这是人只常情,萧峰夹在两国之间,确实矛盾之至啊。但作者的心愿却是不能不实现,眼看硝烟再起,生灵涂炭便在旦夕之间。这时,唯有萧峰,既要终于大辽,又要顾全大宋子民,两难之际,只好得罪义兄,迫其罢兵。这么一来,军民同乐,也合了读者与作者的心愿。可是,作为萧峰本人,却成了一个叛国通敌的不忠之徒!

这与他英雄一生的威名实是不符,怎么办呢?好了,“虽万千人吾往矣”,舍我一

人,能得天下苍生数载安宁,值!于是,萧峰自尽以谢辽帝,侠之大者,莫过于此!读《天龙八部》,每每至此,无不让人敬,让人叹,让人哭,让人感。金庸先生写人真正到了出神入化之境便在于此!

宋辽之争数百年,以次为题的武侠著作不计其数,而真正的巅峰之作却非《天龙八部》莫属。金庸先生深晓民族大义,成功借萧峰之举,诠释了这纷争多年的难题,将民族和平共容、平等相处的真理以武侠方式揭示给众人,真是用心良苦,可歌可敬。而《天龙八部》也从此以它博大精深的命题为人所爱,并成为金庸先生17部大作中的扛鼎之作。

总论

如此一部《天龙八部》,有人从中看到了刀光剑影,江湖打杀;有人从中看到了爱恨情仇,生离死别;有人看到了命运的不公平和福缘的天注定;有人看到了人生的变化无常和人性的欲望无底;也有人看到了佛法无边,大慈大悲;也有人看到了众生平等,民族共融。因此我们说,《天龙八部》虽是一部武侠小说,但它处处显现出的却不仅仅是武侠,从佛家的悲天悯人,到现代人文主义的人性关怀,从众生皆有其欲、贪、念、嗔、痴、恨,到各族皆有其平等生存、热爱生活的人权,《天龙八部》无不诠释至尽,实是金庸先生众多杰作中的杰作!

热点内容
周处除三害出自哪本古代小说集 发布:2024-07-04 05:31:54 浏览:856
二马同槽老北小说抱着老婆 发布:2024-07-04 05:18:01 浏览:743
武侠小说侦探小说 发布:2024-07-04 05:15:41 浏览:606
王府幼儿园小说合集 发布:2024-07-04 05:06:56 浏览:633
武侠小说各种毒名称 发布:2024-07-04 05:02:00 浏览:27
男主后宫都是男的无女主小说 发布:2024-07-04 04:58:50 浏览:754
古代先婚后爱联姻小说推荐 发布:2024-07-04 04:44:10 浏览:227
烟墨雨小说全集下载 发布:2024-07-04 04:18:42 浏览:828
超好看的小说合集 发布:2024-07-04 03:43:06 浏览:506
武侠小说主角叫赵虎 发布:2024-07-04 03:23:18 浏览: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