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小说 » 武侠小说版权超过50年

武侠小说版权超过50年

发布时间: 2024-11-17 04:05:11

Ⅰ 调查: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人的武侠小说,你最喜欢哪一部理由是什么

当然先是金大师了,他排第一,古龙是第二,然后是梁,温等人。

为什么那么喜欢金,其实所有人的感觉都差不多。

如果说有水的地方一定有华人,那么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这句话并非是金庸小说爱好者的夸夸其谈,而是铁一般的事实。自从金庸在
1955年创作《书剑恩仇录》至1972年写完《鹿鼎记》为止,他总共创作了14部武侠小说(不包括短篇小说《越女剑》)。在近50年中,这14部武侠小说一直在华人世
界流行不衰,并且是通过小说、漫画、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媒体流行开来。进入90年代以后,金庸小说更因互联网技术的面世而上了网,使全球懂得中文的网民得以
“一睹尊容”,其流行面之广、其影响力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金庸小说为什么会如此得到全世界华人读者的垂青和喜爱?根据金庸本人的看法,这是因为“中国近代新文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文学传统相当脱节的,很难说是中国小说,无论是巴金、茅盾或鲁迅所写的,其实都是用中文写的外国小说。实际上,真正流传下
来的中国艺术传统,就好像国画那样,是根据唐、宋、元、明、清一个系统流传下来,和外国画完全不同……在中国小说方面,自五四以来的小说都不是传统的中国
小说。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武侠小说会这么受欢迎?当然其中原因很多,不过,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武侠小说是中国形式的小说,而中国人当然喜欢看中国形
式的东西”。如果纯粹从文学的角度来理解,金庸的解释是有一定的合理性,颇能令人接受。问题在于,金庸小说在华人世界的长期流行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现
象,同时还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
武侠小说是民族精神的支柱。自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们出于时代要求的缘故,拼了老命的反传统,结果矫枉过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出现了断层,造成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恶性循环,也就产生了民族精神普遍失落感。整个民族缺乏了一种统摄族魂的维系力量。武侠小说塑造了一些“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英雄形象,如王重阳、洪七公、郭靖、凌未风、吕四娘等,自然而然就会成为炎黄子孙心仪的英雄人物。
大陆开放之后,武侠小说就成为了当地再版了又再版甚至盗版再盗版的畅销书,恐怕就和上述的民族精神普遍失落感有关。

金庸这个思想的巨人的浓缩在于他那通过虚拟夸张的浪漫叙事透视现实人生的苦乐真谛和借光怪陆离的江湖传奇展示现代社会的运作机制的近九百万字的武侠小说中。研讨金庸小说的艺术特色时,作者无意谈论金庸小说的所有艺术特色,而是通过对金庸小说形式和语言的论述,来探讨金庸小说“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萧”和具有雅俗弹性的主要因原。

关键词:金庸小说形式语言

金庸作为武侠小说这一“项目”的“奥运冠军”,其超凡的功力在于他通过浪漫叙事构造的侠谱。武侠小说作为“写梦的文学”本不以写实见长,其人物创造主要来自作者想象和写作传统,写作传统中的程序化因素是另一回事,作者的想象主要偏重寓言化和象征化,它不直接来源于现实。而金庸小说作为一种经典就恰恰在于它通过传统中的程序化形式把象征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韵外之致等本属于中国古典文化要求的东西表现了出来,并借助独特的武侠语言文化的天空让我们作了一次堪称壮举的乌托邦飞翔。于是,我们才无法忘记郭靖、黄蓉、令狐冲、杨过、小龙女、乔峰、韦小宝甚至是李莫愁、岳不群、欧阳峰、灭绝等等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因此,金庸塑造的“侠谱”才会比那首“笑傲江湖曲”更令人荡气回肠、不知肉味,才会比那些在地下深藏百年甚至千年的佳酿更醇香无比。而他的这种历史处理也使得武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全出虚构,“真实”的历史不过是江湖武林的背景衬托,而人物的性格却呼之欲出了。

杰出的武侠小说家,写武侠,写出的是人世的众生相;敏锐的读者,读武侠,读出的是人间的沧桑和百态。到如今,金庸小说的流播已经冲出华人世界,走得更远。但是,研讨金庸小说的艺术特色时,要一时说清却是很难的,在这里,我无意谈论金庸小说的所有艺术特色。前辈说书人常说“花开两朵,先表一枝”,我觉得用这一想法作为指导思想来切入金庸作品涵盖乾坤的殿堂无疑是有效的。



在杜南发的访谈录《长风万里撼江湖——与金庸一席谈》里有几段被人引用过多次的对话,金庸在里边提到了两个很耐人咀嚼的话题:“中国近代新文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文学传统相当脱节的,无论是巴金、茅盾或是鲁迅写的,其实都是用中文写的外国小说……中国的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有人常问我,为什么武侠小说会那么受欢迎?当然其中原因很多,不过,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武侠小说是中国形式的小说,而中国人当然喜欢看中国形式的小说。” “不管是武侠小说还是爱情小说、侦探小说或什么小说,只要是好的小说就是好的小说,它是用什么形式表现那完全没有关系。武侠小说写得好的,有文学意义的,就是好的小说,其它小说也如此。毕竟,武侠小说中的武侠,只是它的形式而已。”①这是两个多么矛盾的话题,但却同时存在于一个对话录里,还被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当成文艺理论一般引用!于是,文学的形式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焦点,到底该如何看待文学的形式?又该如何理解这两个话题所传达的意思呢?

文学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即写作传统,通常包括文学创作中常规手法的体系和与此相连的读者的视野期待。目前通俗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式问题的解决者中的集大成者,恰恰不是别人,而是金庸。

首先,金庸小说作为武侠小说,它承袭了武侠小说这一文类的特点,即金庸在创作过程中保持了武侠小说复杂的文学、文化、社会、历史内涵,典型的创作了繁复多变的武侠文学。武侠小说在旧中国小说里是文学流派的一个大的分支,它与传统小说一样也是由评话、弹词、说书等演变而来的。在内容方面,与武侠有关联的单四大名著中就牵扯到三部;在形式方面,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并没有多大区别,江湖恩怨、门派斗争、武林纷争、男女爱恨、兄弟情义照例还是新派武侠常用的模式和显扬的主题,它的复杂变化反映在小说的思想上。正如金庸所说:“武侠小说所继承的,是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形式,就内容而言,武侠小说和《水浒传》差不了多少,当然写的好不好是一回事,但形式是中国的形式,是继承了中国小说的传统。”②所以,鲁迅在写《中国小说史略》时也得提到《七侠五义》和《儿女英雄传》,而鲁迅若再生,他也必须得提到金庸小说、古龙小说、梁羽生小说。一个真正的思想的巨人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
其次,金庸小说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金庸在行文时很会玩“花样”,像元好问的《摸鱼儿》、丘处机的《无俗念》、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侠客行》等都运用得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金庸在回目上为了小说的古典意境所做的装潢更是心机用尽,他在1978年10月《天龙八部》修订本的后记中写道:“曾学柏梁体而写了四十句古体诗,作为《倚天屠龙记》的回目,在本书中学填了五首词作回目。”③他还颇费周章的在先祖查慎行的七律中选了五十行对句作为《鹿鼎记》的回目。不过,金庸也在几本书中没有坚持这种通俗文学固有的思维惯性,殊为恨事。尽管如此,金庸在回目上的成就还是鹤立鸡群,试看《天龙八部》四十一——五十回的回目:“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鹰小丑/岂堪一击/ 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枯井底/污泥处/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霞/敝履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这一曲气吞万里如虎的《水龙吟》于细微处峰回路转,英雄侠义与儿女情长互为映衬,真是“虎啸龙吟,挽巢鸾凤,剑气碧烟横!”④

再次,金庸小说潜移默化的借鉴了一些中国式的传统手法,如说书艺术、插科打诨角色的引入、全知叙述和次知叙述的运用、戏剧舞台的架设、假全知状态下的视觉与心觉的堂皇运用等。如在人物的塑造上,金庸依靠视觉与心觉的运用,半明半暗地描写人物和事件在客观视觉中留下的意味深长的空白点,轻易地迷惑住了读者,加上精细的心理刻画,终使岳不群成为武侠小说史上最成功的“虚伪家”。又如周伯通、桃谷六仙、岳老三、华山二老等插科打诨一类角色的引入,更令金庸小说锦上添花,对于减低小说的沉闷气氛大有裨益。李渔的《闲情偶寄》就说了“插科打诨、填词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则当全在此处留神。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作传奇者,全要善驱睡魔,睡魔一至,则后乎此者虽有《均天》之乐,《霓裳羽衣》之舞,皆付之不见不闻,如对尼人作揖,土佛谈经矣。”⑤但即使是如此“末技”,也是多少文人梦寐难求的啊!

到了这里,真相才清晰起来:中国形式的写作传统处于作品中整体艺术构架中较符合传统欣赏习惯,较易为大众所感知的位置,它们较早地随着说书、评话、弹词等艺术形式深入民间,成为影响读者审美心理的重要因素。类型化或程式化的写作传统也并不意味着贬义,还有可能是某些艺术形式的重要特征的中性表述,只有“胸中大有丘壑”的“装载家”才是最后的赢家。优秀的作家总是会想方设法去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如锤炼语言、增添新的类型或亚类型、将中西相形式结合等等。而金庸小说的成功也就在于它大俗大雅,至幻至真,超越俗雅,充分的继承了中国传统形式的衣钵,发扬了其武侠小说的特质,成为了20世纪最中国形式的小说。金庸是矛盾的,但这并不一定是缺陷,一个真正意义的作家总是生活在矛盾中并探索着人间百态。



王朔先生在《我看金庸》里曾引言道:“金庸小说的文字有一种速度感。”又说“老金从语言到立意基本没脱旧白话小说的俗套。”⑥这是比较中肯的说法,金庸的语言的确有速度感,是白话小说,很俗,而这也恰恰是金庸语言的长处。只是,王朔用金庸的优点或长处去批评金庸,孔门卖文之际未免有点贻笑方家的味道。

金庸的语言可以用“行云流水,平中见奇”一言以蔽之。金庸在行文时常会引用一些古典诗词,并运用的极富韵味,但其语言的主要魅力不在于此。金庸的语言通俗,浅显,流畅,灵活生动,没有难认的字,难懂的词和艰涩的句子,语言的动作性强,极善构筑戏剧性场面,具有一种令读者忘记或忽略文字的速度感。读金庸小说时,迎面而来的是古朴、苍劲的感觉,初看似乎语不惊人,但愈展开愈魅力无穷。金庸总是试图在作品中不说而又说点什么,那意境的升华令人如饮佳酿,读者于微醉之间已无形之中进行了一场灵魂的“加冕”。毋庸置疑,金庸的笔是灵动而又厚重的,但也诚如陈墨所言:“金庸小说的语言,之所以看起来没有什么突出的特殊,那是因为作者并不追求风格的单一性,而是进行不同方式的叙述探索,不断改进和创造自己的叙述方式及语言风格,同时不断地拓展语言的疆域,丰富小说的形式美感。”⑦如其为郭芙设计的一系列语言就不仅把她的尖酸、刻薄、娇气表现了出来,还把她对杨过既爱且恨的女人心态体现得淋漓尽致。试看《神雕侠侣》三十九回《大战襄阳》里对郭芙的描写:“郭芙一呆,儿时的种种往事,霎时之间如电光石火般在心头一闪而过:‘我难道讨厌他么?武氏兄弟一直拼命来讨我的喜欢,可是他却从来不理我。只要他稍为顺着我一点儿,我便为他死了,也所甘愿。我为甚么老是这般没来由的恨他?只因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没半点将我放在心上?’……二十年来,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心事,每一念及杨过,总是将他当作了对头,实则内心深处,对他的眷念关注,固非言语所能形容。
可是不但杨过丝毫没明白她的心事,连她自己也不明白。此刻障在心头的恨恶一去,她才突然体会到,原来自己对他的关心竟是如此深切。”可以这么说,郭芙这个人物的刻画在金庸小说中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她的意义绝对不下于黄蓉、小龙女以及李莫愁,而大多数的读者却总是先入为主的把自己当成了杨过,而把郭芙当成了对头并对之无比痛恨,殊不知此举乃是入宝山而空回,买椟而还珠了。金庸小说就是这样:语言升华成性格,性格升华成命运,而命运反过来又影响语言,如此循循导之,步步深入。

金庸语言不仅借助白描和心理刻画,还常随心所欲地运用各种修饰手法。记忆犹新的是《雪山飞狐》中描写胡一刀夫妇的那句话:“这一男一女啊,打个比方,那就是貂禅嫁给了张飞……”在这里,人物形象借助语言的勾勒而显得如鱼得水,它唤起的想像与联想让读者再也抹不去对这一对夫妻的记忆。金庸的语言还很幽默诙谐。从“老顽童”到“桃谷六仙”再到“韦小宝”,这些令人捧腹的人物使得小说此起彼伏,有滋有味。他们或是成为一种意义或思维的化身,或是成为小说重要情节或线索充实小说内容,或是与叙事角度和评点相结合,不但为金庸小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也为这个快节奏的世界注入了一股活力。

在故事创作中,几个事件可以同时发生,但是话语却必须把它们一件一件地叙述出来,即使是《天龙八部》这么一部气势恢宏、多头并进的作品也得如此。这就要提及语式中的讲述与描述。讲述与描述的区别体现在叙事角度、人称转换、叙事与故事的距离以及叙事态度上,“讲述是历时性的叙述,提供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人物的过去以及有关信息”;而描述则“比较含蓄,多用客观或‘中性’的语调”,是“给定了场面的戏剧性的现时性的叙述型语式”⑧。讲述与描述的灵活运用在金庸小说中随处可见,如《倚天屠龙记》第二章《武当山顶松柏长》的最后一段写道:“张君宝其时年岁尚轻,也不敢断定自己的推测必对。他得觉远传授甚久,于这部九阳真经已记了十之五六,十余年间竟然内力大进,其后多读道藏,于道家练气之术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张君宝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这是描述性的,后面又接着道:“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的内功相发明,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后来北游宝鸣,见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于武学又有所悟,乃自号三丰,那便是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张三丰。”这又是讲述了。在这段话里,描述转换成讲述是不着痕迹的,细心的读者在阅读《袁崇焕评传》时肯定更会有这种感觉。

金庸对语言是花了不少工夫的,他的风格是“经过了大量刻苦锻炼而长期用功操练出来的风格”,他还说:“写小说内容求‘雅俗共赏’,文字能‘清简流畅’,此吾之愿也。”⑨王安石的诗说得好:“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金庸曾多次修改自己的小说,其“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一肩挑”的良苦用心比起“批阅十载,增删数次”的曹公雪芹来也毫不逊色。例如,金庸在回目上就将《书剑恩仇录》的第一二回由“古道骏马惊白发,险侠神驼飞翠翎”改成了 “古道腾驹惊白发,危峦快剑识青翎”,这使得这两回回目在意境、平仄等方面都更切合文本。又如在《射雕英雄传》的开头,金庸增加了张十五说书的故事。这种说书艺术将叙述者、听者、读者等自由结合,作者自由出入其间,以生动逼真的临场感,满足了读者理清来龙去脉的愿望,唤醒了读者心目中潜藏的人物形象。而这种艺术与别的语言艺术的完美结合,在《鹿鼎记》中更是得到了最佳的展示,为这部20世纪与众不同的武侠小说的增加了不少艺术价值。

金庸以他的生花妙笔冲破了小说形式的限制,超越了俗雅之界,对语言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英国政府在香港施行的重英轻中的殖民教育做出了无声的抗议。



金庸懂得挖掘现实,更懂得挖掘远离现实生活的“真实”(人的情感、性格、道德、信仰等)。然而,梦回江湖后,在金庸用小说特有的形式和语言引领读者想象并把握历史的脉搏的同时,理想却只能一点一滴地积淀现实,因为理想只能永远走在现实的前面引导与提升现实,却永远不能完全代替现实,所以,无论当年多么叱咤风云的金庸小说主人公,最终还是以各种方式离开了江湖这一“母体”。如郭靖与黄蓉。他们的爱情以牺牲黄蓉的代价来对郭靖做出一种虚幻的补偿,令一个活泼、轻柔、聪慧、灵敏的女子来向木讷、刚毅、质实、朴拙的男性做出一种超乎生死的承诺,这本来就是浪漫主义的产物,但是我们却无法不看到郭靖在许多时候都可以抛弃黄蓉,所谓“巧妻常伴拙夫眠”本就是儒教文化中类似“书中自有颜如玉”一般的“仁中自有颜如玉”的麻醉剂和兴奋剂而已。又如“自由之神” 令狐冲,他生性率直、兴味随意、活的潇洒,是金庸小说中最洒脱之人;但他又是最遵守中国传统文化之人,他依恋师门,极力维护师傅、师弟,他交友只认情义,不分正邪,他受到委屈从来是反躬自问,不责怪他人。个性的张扬与道德的完善在他身上得到最完美的结合。不过,令狐冲也毫无振奋的勇气和信念,倘若不是作者及时安排任我行之死,他必定也死了;倘若不是安排岳灵珊对令狐冲的背叛,令狐冲的爱情也必将在岳灵珊和任盈盈的无所取舍中霜冷长河。这就意味着令狐冲的结局实际上是一种“虚假性的结局”,他的归隐和乔峰意义上的死毫无区别。

金庸小说的艺术价值又恰恰在此,他以武侠小说的幻景形式和生花妙笔有效地掩盖了现实处境的严峻,完美地连缀了来自现实的矛盾的裂缝,而向世人昭示出一种理想化、和谐化的世界的可能性,并防止历史文化语境的印痕和创伤的暴露,充满激情地言说着这个世纪所交托给文人的侠客梦。陈平原说:“不敢说没有江湖就不存在侠客;可武侠小说中倘若没有一个虚拟的‘江湖世界’,侠客就不可能纵横驰骋大显神威。”正如《西游记》写的最好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金庸小说的美在那浪漫主义建构的艺术画廊里,是乔峰大战少林、聚义庄之时;是郭靖华山论剑之日;是令狐冲挥舞独孤九剑之间;是杨过携手小龙女的刹那;是李莫愁引吭高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瞬间;是韦小宝脚底抹油的顷刻……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金庸武侠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正在于此。

参考资料:

①②杜南发:《长风万里撼江湖——与金庸一席谈》见钟晓毅、费勇编《金庸传奇》附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③④金庸:《天龙八部·后记》、《天龙八部·目录》,《金庸全集》,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

⑤李渔:《闲情偶寄·科浑第五》,作家出版社1995年

⑥王朔:《我看金庸》,北京《中国青年报》,1999年10月1日

⑦陈墨:《金庸小说人物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

⑧格非:《小说叙事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⑨金庸:《求全之悔不虞之誉》,见朱汉民、江堤主编《金庸:中国历史大势》,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Ⅱ 武侠小说中的门派问题

在金庸的小说里,像武当、少林、丐帮、昆仑、明教、五毒教这些个大派,的确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甚至连掌门基本上也都是真人,比如丘处机,在宋代是很有一定名气的。金庸最擅长的就是把历史与小说结合的天衣无缝。这位武侠迷朋友绝行,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结合史实来看金庸的小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至于其他一些小派别呢,历史上没大听说过,也不可考,应该是作家虚构的。
说到古龙嘛,武侠“三剑客”中(金庸、古龙、梁羽生),他是最能编故事的,小说中的门派、人物基本上都是自己诌的并正哗(没有贬义啊),楼主大可不必当真。
又说到了著作权问题。要是严格追究的话,一个作品里,大量清雀使用他人作品中原创的东西,应该是侵权了。但这种事情追究起来很麻烦,一般人笑笑也就不当一回事了。金庸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作品中的人物是被翻写最多的,很多文学、影视作品中都拿他的人物搞故事新编。但金庸就说他不计较了,要是计较,那他该讨回的版权费就多了去了。
但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就另当别论了。比如你写篇小说,里面有黄巾军,有张角,总不会有人说你抄袭吧

Ⅲ 找一部二三十年前的武侠小说

金庸

1.《书剑恩仇录》

2.《碧血剑》

3.《射雕英雄传》

4.《神雕侠侣》

5.《雪山飞狐》

6.《飞狐外传》

7.《倚天屠龙记》

8.《鸳鸯刀》

9.《白马啸西风》

10.《连城诀》

11.《天龙八部》

12.《侠客行》

13.《笑傲江湖》

14.《鹿鼎记》

15.《越女剑》

古龙

16.《苍穹神剑》

17.《剑毒梅香》

18.《孤星传》

19.《飘香剑雨》

20.《浣花洗剑录》

21.《铁血大旗》

22.《武林外史》

23.《名剑风流》

24.《绝代双骄》

25.《多情剑客无情剑》

26.《萧十一郎》

27.《流星蝴蝶剑》

28.《陆小凤》

29.《天涯明月刀》

30.《边城浪子》

31.《三少爷的剑》

32.《圆月弯刀》

33.《英雄无泪》

34.《怒剑狂花》

梁羽生

35.《龙虎斗京华》

36.《白发魔女传》

37.《塞外奇侠传》

38.《七剑下天山》

39.《萍踪侠影录》

40.《大唐游侠传》

41.《侠骨丹心》

42.《云海玉弓缘》

43.《江湖三女侠》

44.《还剑奇情录》

温瑞安

45.《四大名捕系列》

46.《神州奇侠系列》

47.《神相李布衣系列》

48.《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

49.《骷髅画》

50.《试剑山庄》

51.《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

倪匡

52.《六指琴魔》

53.《飘花剑雨》

54.《一剑动四方》

55.《南明藏龙传》

56.《天外桃源》

57.《不了仇》

58.《成仙》

卧龙生

59.《飞燕惊龙》

60.《仙鹤神针》

61.《风雨燕归来》

62.《金剑雕翎》

63.《玉钗盟》

64.《无名萧》

黄易

65.《寻秦记》

66.《荆楚争雄记》

67.《覆雨翻云》

68.《云梦城之谜》

69.《星际浪子》

70.《大唐双龙传》

71.《破碎虚空》

72.《大剑师传奇》

73.《边荒传说》

司马翎

74.《关洛风云录》

75.《剑气千幻录》

76.《剑胆琴魂记》

77.《帝疆争雄记》

78.《圣剑飞霜》

79.《纤手驭龙》

80.《剑海鹰扬》

81.《红粉干戈》

82.《焚香论剑篇》

萧逸

83.《铁雁霜翎》

84.《饮马流花河》

85.《甘十九妹》

86.《长剑相思》

87.《马鸣风萧萧》

88.《江湖儿女》

89.《白如云》

90.《龙吟曲》

91.《剑仙传奇》

92.《天龙地虎》

柳残阳

93.《玉面修罗》

94.《七海飞龙记》

95.《千手剑》

96.《天魁星》

97.《枭中雄》

98.《枭霸》

99.《青龙燕铁衣》

100.《铁血侠情传》

Ⅳ 如果续写别人的小说算不算犯法

不算犯法,但不可冒作者之名进行任何商业活动或诋毁作者的行为,在网上发表的话可以不需要作者的授权(例如,武侠小说《诛仙》在只出了16卷后,有许多武侠小说爱好者续写并在网上发表(无商业报酬)),但发表行为不能与任何商业利益有关。
续写在知识产权法上属于演绎作品,则演绎作品的作者可以享有著作权,但必须尊重原始作品作者的权利。

Ⅳ 武侠小说杂志有哪些

武侠小说杂志有:
《今古传奇武侠版》、《武侠故事》、《九州幻想》、《武侠小说》

《今古传奇·武侠版》:
今古传奇报刊集团是湖北省批准的一家期刊集团,总社期刊月发行总量达到180万册,年销售额达8000余万元。该集团旗下的《今古传奇·武侠版》创办于2001年,创刊当期销售超过11万份,后一年上一个大台阶,现已改为旬刊,销量逼近百万,叙写了我国期刊史发展上一个独特的“传奇故事”。它提出“全新江湖杂志书”的理念,集杂志与图书之长,凝练成“今古传奇体”的杂志模式,即独特的题材、精彩的故事、明晰的结构、传奇的人物、特定的手法、雅致而简洁的语言、优美的包装,将传奇性、通俗性、大众性和稀缺性熔于一炉。

《武侠故事》:由《热风》杂志改版而来,2002年10月创刊,第一期即为《热风》总第106期.2005年改为半月刊.2006年改为旬刊,增加了长篇专号。《武侠故事》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宗旨,以高格调、高质量的办刊方针,成为我国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武侠文学期刊。在国内期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期刊发行量连年下降的情况下,《武侠故事》发行量不断攀升,现月发行量已达50余万册。该刊主要辟有“霜刃映红”、“迷案侠踪”、“笑傲江湖”、“精短武侠”、“剑网情丝”、“江湖连环画”、“江湖寓言”、“十面埋伏”、“新概念武侠”、“烽火狼烟”、“三十六计”、“天黑请闭眼”等栏目,以大中学生和武侠文学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武侠故事》创刊不到五年的时间,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以其荟萃精华、雅俗共赏、品位超群而深受海内外读者的青睐, 在我国武侠文学届和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九州幻想》:是中国七位较有影响力的奇幻作家们创造的一个幻想平台。《九州幻想》经常性的不定期将杂志中的部分文章集结成书出版。最初九州的部分在《科幻世界·奇幻版》以及后来的《奇幻世界》刊载过一段时间,后与《奇幻世界》分开。江南、潘海天、今何在于2005年夏创刊《九州幻想》,发行了两期试刊号后,从2005年九月正式发售,每月一期。2007年,九州创始人之一的江南,与另两位创始人今何在、潘海天,因在理念上产生分歧,江南离开《九州幻想》杂志,而创办《幻想1+1》(后改为《幻想纵横》)。《九州幻想》由潘海天、今何在编辑,继续发行。2008年九州幻想杂志出版出现新的变化,与国内著名游戏开发商完美世界合作,归属于其旗下的纵横中文网之前九州幻想的所有内容都有可能在上面看到。后因金融危机,完美放弃该计划,《幻想纵横》停刊,江南带领团队开始打造以历史设定为主的《九州志》。

《武侠小说》:湖北省长江出版集团主管,湖北大家报刊社《大家故事》杂志社主办的武侠文学月刊。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曾以刊名《新武侠》出版过6期,为了刊物更好的发展,现更名为《武侠小说》。该刊面向海内外广大武侠小说爱好者,在办刊宗旨上坚持武侠文化传统与现代侠义精神相结合,坚持雅俗共赏,坚持可读性、娱乐性、艺术性和文学品位。其目标是,不求是发行量最大的,但求是最好的、最有特色的武侠期刊。

Ⅵ 写武侠小说的除了金庸古龙还有谁

多了去了。
古代的不算。

民国时期:
平江不肖生、宫白羽、王度庐、还珠楼主、朱贞木、郑证因等;

港台武侠时期(20世纪50-90年代):
1、梁金时代
梁羽生、金庸
2、古龙时代
古龙
3、温黄时代
温瑞安、黄易
大概同时期的作家:
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独孤红、陈青云、萧逸

大陆武侠时期(20世纪80-如今):
80年代:

贫乏,说一个冯骥才的《神鞭》,之所以选他,是因为他是文革之后伤痕文学作家的代表之一
90年代:
同上,基本模仿港台武侠,说一个,沧浪客
21世纪:
太多了,不过良莠不齐,就说几个

凤歌、王晴川、小椴、时未寒、步非烟、方白羽等
注:燕垒生本人不认为他是武侠作家,但我认为他是一名优秀的作家

另:
台湾孙晓《英雄志》
近几年港台武侠小说基本没听过,就香港的黄易还写写,什么《日月当空》,台湾坚持的是孙晓

Ⅶ 新武侠小说是怎么崛起

一次偶然的事件导引了武侠小说在香港的崛起。1952年,白鹤派掌门陈克夫与太极派掌门吴公仪在澳门新花园摆擂台一决高下,吴公仪一拳打中对方鼻子以和局终场,前后不过三分钟。传媒大肆渲染,激起了公众心中潜伏着的“武侠幻想”。当时《新晚报》的总编辑罗孚先生敏锐地感觉到了这种“阅读期待”,决定邀请梁羽生在《新晚报》上撰写连载的武侠小说。这就逼出了梁氏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也就是被公认为“新武侠小说开山作”的《龙虎斗京华》。

《龙虎斗京华》大受欢迎,引出了梁羽生本人源源不绝的创作,也引出了金庸,以及其他作家如林梦、高峰、风雨楼主、倪匡等人的创作。同时,各种大小报纸的副刊每天连载武侠小说,招徕读者;出版社也大量出版武侠小说,一般的小书摊上都有武侠小说出租。还有两本专门武侠小说杂志应运而生,一为《武侠世界》,由环球出版社1958年创办,维持到现在,已近50年;二为《武侠与历史》,由金庸1961年创办,至1976年停刊,共出版了758期。

新武侠小说的创作,刺激了60年代香港电影中“动作片”的鼎盛。最负盛名的导演如张彻,拍了近百部电影,大多数为武侠片,例如《独臂刀》(1967)在当年赢得百万元以上的票房,轰动至极。再如胡金铨导演的《龙门客栈》(1966),也有80万元的票房。电影与小说互相激荡,使得“武侠”在大众文化市场中成为一种基本的消费性文类,影响所及,远远超出香港而至台湾及海外的华人世界。

Ⅷ 如何看待金庸的商业江湖他是如何成为最有钱的文人的

今天就让小编为各位分析一下如何看待金庸的商业江湖?他是如何成为最有钱的文人的?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岁。金庸先生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著有《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作品。金庸是作家也是鼎鼎有名的商业大佬,来说说金庸先生是如何成为最有钱的文人的?
1、毫无疑问,金庸不光在武侠小说领域,在商业领域也是成功的。他很好地将通俗文学与商业融合在一起,释放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可以说,金庸不仅是武侠江湖中的大侠,也是商业江湖中的大侠。
作为文人,金庸是成功的,他的武侠小说成为几代人的记忆,至今十分受欢迎。作为商人,他也是成功的,他的武侠小说不断再版,在书市上十分畅销。更重要的是,他的小说绝大多数都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创造出来巨额的收益。他的小说有别于其他纯文学小说,不是那种高不可攀,而是雅俗共赏,受众群体十分广泛。因此,也非常适合拍成影视作品,这也是他成为有钱文人的关键。其次,金庸十分有商业头脑,不是那种纯粹的只懂得写小说、研究文学的文人。他创办了《明报》等多个报纸。
2、? ? 靠一根笔杆子,将自己写成了总裁!著名科幻小说家倪匡称,金庸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成就他的除了才华,还有敏锐的赚钱天赋。金庸从1955年开始至1970年代封笔,总共写了14部武侠小说,根据保守估计,金庸小说全球发行量已经超过了3亿册,翻拍或者跟他作品有关的电影电视粗略统计也已经超过100多部,可谓小说界“中国第一IP”。光卖版权费就是一批不小的收入。
? ? ?曾经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金庸写了十四部小说,连起来是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JK·罗琳写的书,也能连成一句话,叫“哈哈哈哈哈哈哈”。金庸创办《明报》时,资本仅10万元港币。到《明报》1991年股票上市时,其市值已达8亿7千万港币,金庸独占六成。1992年,《明报》的年利润已经达到了一亿港币,金庸以12亿港币的资产,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上世纪90年代,金庸已经是香港报业大亨,香港新闻界乃至传媒业界“报刊帮主”一般的存在。
3、金庸创作的商业江湖离不开他所创办的《明报》。《明报》为他的前期创作提供了平台,同时正是因为他的武侠小说创作,让《明报》集团得以壮大辉煌。
金庸在《新晚报》做编辑时,他的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上连载,金庸的武侠小说一炮而红,1958年香港峨嵋电影公司将他在《香港商报》的连载《射雕英雄传》拍成了2集的粤语长片,而那个时候金庸小说甚至尚未结集出版。
金庸靠着《射雕》的热度挣得一些本钱,在1959年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创办《明报》。正如他所说的,人创业要做自己熟悉的事情,不熟悉的事情做不好,我做过报馆里所有的工作,我很熟悉,所以我办报。
《明报》创刊之初,金庸连载的正是《神雕侠侣》,加上之后的续作《神雕侠侣》,帮他让《明报》走上正轨,然后他用自己的本名查良镛写的社评,将《明报》一举推上香港知识分子必看报纸的位置。
金庸是学《国际法》出身,对国际政治和局势分析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那时候下午写社论,国际局势,波云诡谲;晚上写武侠小说,江湖恩怨,儿女情长。社论2000字,武侠小说5000字,坚持日更20年。
经过多年辛苦经营,《明报》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一家兼营报社、出版、旅游、印刷乃至地产的报业集团,《明报》销量已经高达十二万份。
金庸是个文人,15岁的时候靠自己的知识赚取了学费,之后靠自己的文字找到了工作。他以文字为生,靠写字成名,用自己的才华创业,这便是他用文字创下的商业江湖,如他的武侠世界一样,充满传奇色彩。
4、自幼熟读金武侠,年长渐懂查先生。
世间若无此大侠,不知会是啥沧桑。
自我上小学,就知道金庸,看过他的小说、电视剧、电影。时间纬度从70年代末到现在,横跨近50年。受众下至10来岁,上至6-70岁,基本上现有不知金庸的。用当下的一句话,金庸先生就是一个行走的IP。
在网络还没兴起之前,消费者主要通过书籍、电视、电影来了解金庸笔下的武侠人物。别人的小说,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就不错了。而金庸的14部小说,最多的好像被翻拍了9次,多部被翻拍超5次,影响了三代人。
网络起来后,游戏、动漫、动画、网大、电子书、各种衍生品陆续出来,换个形式和渠道继续影响消费者。可以说,金庸是近50年内容创业的始祖了。如果金庸做自媒体,估计粉丝会过亿吧。
最后,欢迎诸位说说,您最喜爱金庸先生笔下的,哪位角色吧。我最喜欢韦小宝,他的经营处事哲学,口才,情商,都是值得学习佩服的。
5、说金庸之所以这么成功能大时代有脱不了的关系未免会显得有些刻薄,并不是将金庸先生的成就完全归结为“时势造英雄”,但沿着金庸先生一路走来的轨迹来看,“纸质书”的时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在互联网还远不及现如今这么发达这么泛滥的年代,当时看书除了达到学习的目的,很大程度上看上也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现在地铁上公交车上随处可见的低头族,拿着手机听歌追剧看电子书,虽然版权意识越来越强烈,但大多的时候因为互联网的特性所致,我们基本上还在享受着“免费获取”的方便和快捷。可在当时,你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唯有看书看报看电视,其实现在的手机低头族在八十九十年代也并不少见,只是很多人低头捧着的是一本书。
现代社会想要获取资讯动动手指就可以看遍全世界,可当时载体形式的稀缺,对于知识和未知事物的渴望,相对于昂贵的电视机价格,几块钱买到或者几毛钱租到的一本书显然成为最主流最便捷的打开世界的方式。20年前的文化生活非常单一,电视剧基本都是平民爱情和主旋律,即便有线电视的普及也依旧是少数“富人”才能享受到的新鲜事物。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说是给普通人的文化生活开启了一个新的高度,资源匮乏的社会里在书中可以过一把天下唯我独尊的瘾,平民市井百姓也可以随着每一个书中人物的起落体验到不同的人生。
若说金庸是靠着写武侠小说成为富豪文人,我倒认为他在写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奔着文人的目的去创作,而是一心一意专注在自己的领域和精神世界,因为专注所以成为最专业的武侠小说大师。在他创作的作品中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大侠,在文坛的江湖,金庸自己本身也就是大侠。

Ⅸ 金庸很多小说被翻拍了10多次,为何《白马啸西风》却36年无人翻拍

作为武侠小说领域的佼佼者,金庸在其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经典武侠作品,他也因此被称为武侠小说界的泰山北斗,冠以“金大侠”、“查大侠”之称。金庸一生创作的武侠小说不胜枚举,他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为对联总结了自己的武侠作品。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故事背景比较宏大,人物也比较多,而《白马啸西风》只是一部小说集,作者也一样,简单的故事还是曲折的故事,哪一个更吸引人,都是不言而喻的。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热点内容
美女臀部小说章节 发布:2024-11-17 06:43:45 浏览:604
大秦王座小说全集 发布:2024-11-17 06:43:43 浏览:678
离我远点同人小说 发布:2024-11-17 06:38:44 浏览:638
番外动漫同人小说番外 发布:2024-11-17 06:37:19 浏览:338
豪门的修真继承小说 发布:2024-11-17 06:32:03 浏览:800
重生犬夜叉的修真小说 发布:2024-11-17 06:30:03 浏览:303
卫斯理的老婆小说全集下载 发布:2024-11-17 06:28:25 浏览:576
原耽攻双龙小说大全 发布:2024-11-17 06:23:10 浏览:190
好听的后宫流小说 发布:2024-11-17 06:20:46 浏览:866
朱小妹小说大全 发布:2024-11-17 06:17:45 浏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