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小说 » 武侠小说衰落原因

武侠小说衰落原因

发布时间: 2024-11-21 09:49:15

1. 古龙和金庸的小说有什么不同

超长的回答,希望你能耐着性子看完。结尾还有两个网址,有兴趣就去看看吧。

毋庸质疑,武侠界空前且有可能绝后的两位大家是金庸和古龙。他们的小说虽风格各异,但都令人荡气回肠,手难释卷。更可贵的是,我们决不能仅以娱乐的心态来读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已进入雅的境界。这是其他武侠作家万难比拟的。这点尽管许多自诩为文学卫道士的人死也不愿意承认,但是已为更多真正的武侠爱好者所共识。
尽管同样优秀,但两骏同驰,必有一先,不免就有这两位谁更优秀的问题。在下对两位同样喜爱,实在不忍心厚此薄彼地在这个问题上评价。但是看到许多同道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又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故现丑于此,如有不同看法,请不要生气。
我一向认为,读一本小说,就如做一个梦一样,武侠小说更是如此。金庸和古龙给了我们两个不同的梦。
在金庸的梦中,我们无疑感到跌宕起伏,绚丽多姿,沉迷于此,不愿醒来。但我们始终清醒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梦。而梦醒的时候,便如作了一个好梦一般,或是有一些美好的回忆,而大多是难以有太多印象的。
古龙的梦是一个残缺的回忆。可能美,但决不美好。在这个梦中我们有太多的午夜梦回,使得我们即使惊醒之后,依然禁不住怀疑究竟是一个梦,还是活生生的现实!这种触动之深,即使未可娉美于沙翁,亦不远矣。
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人们更喜欢有一个美好的梦,因为现实给我们的痛苦已太多。梦是我们逃避现实的最好场所,又有谁喜欢现实如一条绳索似的,即使在梦中也对我们死缠不放呢?
特别是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又有谁不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美丽梦境中呢?
 我决不是在贬低大学生。在下自己就是其中一员。我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想说明一件事:这种对美丽梦境的向往,正是许多人能轻易的接受金庸而难以接受古龙的真正原因。
我也无意指责这种选择。毕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几千年来,不断推动人类相前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毕竟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之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寻找一个乐园来放松我们已绷得太紧的神经。感谢金庸,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乐园。
古龙无疑也看到了这个问题。人们的需要永远是商品生产的真正动力。
他试图改变。他把幽默的语言放进他的作品,他把美酒和黄金放进他的作品。我们在他的后期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豪华而奢侈的生活,看到了太多的享乐和纵欲。
只有一样东西我们始终没有看到。
那就是快乐。
没有!绝没有快乐!
美酒和爱情没有能够掩饰他与生俱来的那种早已深深种植在他心底的忧郁和悲伤。他的这种气质不可避免的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以至于竟然有了这种结果:越是欢乐的描写,我们读到的悲哀越是深得刺痛我们的心灵。
他没有金庸的条件。
金庸从来没有为吃饭担忧过。他没有这种悲情。在他的笔下,即使是最悲剧性的描写之中,我们感受得最多的也是一种豪迈,一种燕赵勇士的愤怒。这种豪迈则是古龙所万万不能比拟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叙述。
金庸描写痛苦则只有通过一种惨忍的行为。在这种描写下,杨过不得不失去一条手臂,小龙女不得不失去贞操,而萧峰也只有将一支箭插进自己的胸口。在他的笔下,决不会出现微笑着咳出鲜血的李寻欢,也决不会出现坚定地拖着一条腿的傅红雪,正如在古龙的作品中决不会有段誉那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一样。
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样一个说法说上几句:有人认为古龙的小说人物一律是男喝酒,女脱衣,太过淫靡了。这是及其粗俗的看法。魔非生于外,而于心。我看是说这话的人自己心里有问题。
至少我就没有从这喝酒和脱衣中看出一丝一毫的淫靡来。
我看到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寞和痛苦。我相信大多数用端正的心态看书的同道也是这样看的。
流浪天涯的浪子,一方面,他(她)们没有办法抑制自己的性格,另一方面,他们又有无人关心的寂寞,无人可以叙说心中通苦的寂寞,无助的寂寞。他们决不是君子,他们在茫茫人海中孤单地行走,一切都是自然而真实的。在下没有经历过这种通苦,但是古龙显然是经历过的,他真实的描写令决不多愁善感的我也有一种动心的共鸣。
相反的是,在金庸的作品中,关于韦小宝在妓院及虚竹在地道中的描写,虽非绝对多余,却也不免令人感到有些蛇足之嫌。或者是金庸想添加一些浪漫气息也未可知。又或者是金庸另有深意,在下水平有限,未能洞烛,哪位仁兄看出来了,不妨告知一二。无论如何,这种气氛的描写是决不会出现在古龙的作品中的。
言归正传。再后来,古龙也意识到这样奢侈的描写并不能写出快乐来。于是他试图彻底的转变。
于是便有了《欢乐英雄》。
《欢乐英雄》是一部完全崭新的作品。在这部书中,古龙用一种新的概念和方式来诠释快乐的含义。完全抛开生活上的享受,而升华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四个年轻人,他们的生活在物质上是不堪一提的,但是他们的友爱,他们的互相激励于生死与共足已令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于对于郭大路于燕七的爱情描写也是情多于爱(也许这正是许多人不喜欢这本书的主要原因。于我心亦有憾焉)。对王动和红娘子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令人叹为观止。尽管在书中我们隐隐可以看到大仲马的《三剑客》的影子,但是这也无碍于它成为一部新颖独特的作品。
但是此书最成功之处还不在于此。
古龙在此书中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使他几乎完全摆脱了理想主义的多年来加给武侠小说的束缚,而成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这一点,即使在他过去的作品中——尽管他曾尽力去表现——都没有做到。
即使不是做得很完美,但是他至少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钱的问题。
这无疑是现实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书中古龙化了极重的笔墨去描写缺钱的烦恼,及挣钱的艰辛。主人公任侠的个性注定他们无法留住手中的钱,而他们偏偏又是一穷二白。这是一个矛盾。我一向认为,唯有矛盾才是一部好小说的真正主题。
这种经历无疑是古龙亲身所经,唯有如此,他的刻画方才如此传神动人。这种描写虽然也曾在他其它作品如《三少爷的剑》等中略有提及,但是从来没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去刻意描写过。读到此处,不由得我不拍案称绝,为古龙叫好不已。
这种描写,不单在二流的小说作家的作品中决不会有,以浪漫主义为己任的金庸无疑也不会去描写(在《侠客行》的开头部分曾经有一些迹象,可惜未能深入,唉!)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描写,使古龙此书的初衷被击得粉碎。人类的悲哀在于,我们可以战胜一切外在的敌人,却绝无法战胜自己。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造成了古龙此后不久的悲剧结局。呜乎,倘若古龙再多在几年,非但武侠作品将有重大突破,而今日之武侠界也不致衰落如此,使所谓先锋小说,后现代主义以至于魔幻主义作品横行于世,而我们所看的武侠仍为数十年前之武侠。此天数如此,诚应大哭三声。吾之悲情,无言可表。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一古训在这里再次得到体现。古龙始终没有看清他的作品所表现的悲意的主要原因。这原因绝不是他所认为的,而在于两个字。
“真实”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金庸作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在他的不真实性;而古龙的作品给人一种压抑的享受,则在他的真实性!
古龙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和曲折。社会现实的阴影在他的心中有太深的印迹,使他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而进入自己的理想王国。
尽管他尽力去表现理想的世界,但是他的潜意识却总是让他一次次回到现实当中。
他一方面拥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他却又具有一个优秀的武侠作家所必需拥有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这是一种矛盾。他的这种矛盾,注定使他一方面无法成为一个完全的现实主义的严肃文学的作家,另一方面,又使他无法成为娱乐文学中的理想大师。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矛盾,使他在武侠世界中拥有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领地,使他成为至少到目前为止是独一无二的“婉约派武侠”文学的大师。他的成就即使不是绝后,至少也是空前的。他的这一成就足以使他在武侠界,甚至于文学界成为一代巨匠。
他潜意识中认为,他的作品中必不可少对现实的反映,这使得他的作品无疑有一种凄艳的美。这种美足以令我们触目惊心,但却不忍接受。
他的大侠的概念与我们的所谓大侠的概念相去甚远。他的大侠是《史记》中的那种勇士,而我们的大侠则是神仙式的人物:首先,必需拥有随时为别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的精神;其次,必须拥有顽强不屈的宁可被打死,也不肯作出哪怕是口头上的让步的意志;再次,必须拥有诚实纯朴,即使对敌人也不撒谎的品德;再次,必须能够在关键的时候把握大节,能够喊出几句豪迈言语则更好;再次,对待爱情必须严肃认真,从一而终,这一点极其重要;再次,必须有很好的运气,怎么打都不能死,关键时候必须有奇迹出现……
因为,我们习惯于将书中的大侠看作我们自己的化身。
书中的大侠能否符合自己的评判标准,往往成为某些人评价一本书是否好的最重要的条件。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人在评价一本书时,首先对书中的人物的品质从头到脚大骂一通,然后得出这本书写得太差的结论,尤其对武侠小说更是如此。按照这种逻辑,《阿Q正传》、《高老头》、《哈姆雷特》等书无疑都是极其拙劣的作品了。
这些人看书的水平仍然停留在小学的水平。无疑古龙的许多作品是难以得到他们的青睐的,而《绝代双骄》成为古龙最优秀作品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此我无意贬低金庸,尽管他创作的许多人物都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金庸也是一个伟大的武侠巨匠,他的成就绝不在古龙之下,足当一代宗师之誉。在这一点上来说,一般人的看法并没有错。
我要说的是,金庸在不真实的创作上,已达登峰造极之境界,无人能比。
一个必须认识到的概念是:不真实决不等于虚假!

下面将论述金庸的成就。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梁羽生。梁羽生是所谓新武侠小说的鼻祖,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他对武侠界的贡献是伟大的。正是他一举从段白羽,王度庐等人的素描式的纯朴写实主义和还珠楼主等人的神话式的魔幻主义的框框中彻底挣脱出来,并彻底摆脱了狭隘武侠的观念,将人物放到更为残酷复杂也更为紧张刺激的政治斗争和民族斗争的背景之中,以更高的视点和更宽的视角来展示丰富多彩恢宏壮丽的武侠世界,使武侠小说第一次跳出了世俗的范畴,进入高雅的境界。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梁羽生第一次将浪漫主义的思想放进武侠作品之中,这一思想在此后的数十年中一直是武侠作品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仅凭这些成就,就足以在武侠界中与金古鼎足而三。直到现在,在我的同学当中,还有崇拜梁羽生的人,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可惜梁羽生毕竟是从旧时代走出来的人,他的创新虽然是巨大的,但是在人物的刻画上却未能跳出旧思维的束缚。他笔下的人物一如白纸黑字一般,好坏分明,好的好得不得了,坏的也坏得不得了,实在平淡如水。这当然也是一种不真实,但是这种不真实已经沦为虚假,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他没有给我们留下甚么可资回味的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他在武打描写上那种脱泥带水,毫无想象力的风格也是导致他未能取得最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梁羽生,就没有后来的金庸,也没有更后来的古龙。也许是上天注定,开拓武侠新篇章的任务落在了金庸身上。
金庸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梁羽生的风格,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但是金庸非但历史知识和文笔不在梁羽生之下,他还拥有后者不曾拥有的东西: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些本身就已经决定了他在武侠创作上注定要高于梁羽生。何况他的环境比梁要好的多:梁羽生的新武侠使一大批读者将目光放在了武侠作品上。
如果说在《书剑恩仇录》中金庸尚未完全放开手脚的话,到了《碧血剑》我们已经看不到旧小说的丝毫踪迹。
金庸笔下的人物无疑是不真实的。这种不真实性并不在于人物的外在形象,而在于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不真实性也不在于他们的内心思维的绝对不可存在性,而在于他们内心世界的不完整性。也即是说,他笔下的人物内心都是残缺不全的。金庸在这里使用了可以说是高难度的技巧。至于这种不完整性的产生原因,我即将谈到。在这里只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概念。郭靖和萧峰是两个典型的例子,遗憾的是在下手头没有这两部书,未能大段引用原文加以说明,甚为可惜。
金庸在人物描写上的功力远胜于梁羽生。同样是描写虚幻的人物,在梁羽生笔下不免落入虚假,而在金庸笔下却有栩栩如生的感觉。我前面已经说过,金庸写不真实的功力是炉火纯青,无人能比的。我对金庸的佩服之处正在于此。能把不真实的人物描写得有如真实,这分难度实在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丰富的知识,非凡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力在此缺一不可。
我之认为金庸是可以与古龙并驾齐驱的武侠大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点。就凭这一点,金庸得以跳出二流作家的范畴,从而进入文学家的行列,得以成为“豪放派武侠”文学的代表人物。否则,即使他的故事比卧龙生,诸葛青云等人精采十倍,在本质上却也与他们没有太多分别。为此,我们也应该为金庸大喝三声好。
那么,金庸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古龙的作品。在古龙的笔下,似乎一切实体都是虚幻的。虚幻的时间,虚幻的环境,虚构的人物,虚构的事件,然而正是在这些虚幻的实体当中,我们看到的是现实的人的灵魂,真实的人的性格,真实的人的感受和痛苦。有这些,即使其它再虚幻十倍,他的作品也是真实的。
金庸采取了一种恰恰相反的作法。
在金庸的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真实的年代,真实的历史环境,真实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民族传统,有时还有一些我们都很熟悉的生活细节(《笑傲江湖》、《连城决》和《侠客行》似乎是例外,关于这几部作品我将在后面讨论)。金庸丰富的知识在这里发挥了极其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换了别人,即使想得到,也是作不到的。把虚幻的人物放在这样的背景中,很容易给人一种真实的第一印象。这个印象很重要,但是还不够。
金庸的第二项工作是选择(也许用构造更合适些)合适的人物。这种选择的一个决定性的标准是:必须符合读者的心理,选到读者的心坎上。他是富有经验的,多年的记者工作无疑是一个雄厚的资本。他善于观察和总结,善于透过本质掌握实际。选择一个英雄是肯定的,没有人希望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坏蛋。但是英雄也有许多种,选择一个怎样的英雄呢?在下自认没有金庸那样的能力,我无从选起,我所能做的只是他已经选好的人物身上推测他的选择。他选择了民族英雄,这恐怕与他的构思的历史背景(事实上,这一历史背景是必须的,如前所述)有关,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情况有关(这一结论基于下面这点认识,即现在连狂热喜欢金庸的人,都未必见得喜欢这种民族英雄的身份,而冷静如在下的,抛开对文学本身的理性思考不谈,虽然喜欢金庸,但从感情上却难以接受民族英雄这样的身份)。

由于时间上略显仓促,所以在某些细节和用词上可能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不要介意。并请不吝指正。
我得到的结论如下:第一,这个人在能力上(包括各方面的素质,武功这一因素我不屑于多说,请大家原谅我这个小小的自尊)都应该在最大程度上接近现实中的一般人,准确的说,是读者;第二,这个人的言谈行事,必须符合认们的传统道德标准;第三,这个人必须做出一般人想做而无法做成的大事。这三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认为,正是这三个条件的确立,为金庸的作品得以进入人们的理想世界,并为人们所愿意接受,打下了坚实的,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基础。
这三个条件的作用是:首先,它们确立了一个英雄形象;其次,这样一个英雄让人感到离自己很近;第三,他通过给人们提供一个理想中的英雄而消除了人们对现实英雄的失望感。
所以我说不真实的并不同等于虚假的。因为这样一个人物并非不存在,事实上,他是存在的,他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象包公,这个人实际并不存在,但是你绝不能说这个人物是虚假的。事实上,他正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成功的形象之一。
但是,很容易理解,这个形象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完整或者说完美的形象。值得庆幸的是,金庸还没有到为了应和读者而到昏了头的地步。卧龙生等人的作品之所以只有情节,没有人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很不识时务地妄图去创造一个他们心目中的完美的英雄形象。金庸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告诉他:这样一个人物是难以成立的。
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性的思考罢了,他完全可以对此忽略不计,仅凭我下面所要谈到的手法,他也完全可以创造出一个成功的人物。
但是一个作家的理智和责任感告诉他:不能这么干!这同样是一种矛盾。矛盾正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没有矛盾,无以成就一个古龙,同样,没有这个矛盾,也无以成就一个金庸。
金庸想了一个办法来弥补这个缺陷。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他当时是否经过了冥思苦想,或者根本只是他的某种类似于贾宝玉的喜好作用的结果,总之,他使用了这个办法。直到现在,我还无法判断,这一做法究竟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天才的设想。这一点,恐怕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尽相同。
金庸把目光盯在了小说的女主人公身上。
这一点,已经足以解释为什么金庸笔下的女孩子总是如此冰雪聪明,以至于年仅十几岁,其应变能力,处事能力,组织能力以至深谋远虑都直追古龙笔下那些出身名门,受过高等教育的并且还在江湖中出生入死磨炼了十几二十年的男子汉了。
这是一种补偿。因为金庸清醒地认识到,他所创造的男子汉其能力之平庸根本不可能去实现他所要成就的事业,而他们显然又不得不去成就这种事业。这究竟是他笔下那些大侠们的悲哀,还是金庸自己的悲哀呢?
当然,他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即设计足够多的巧合和奇迹来帮助他的主人公走向成功。事实上,在《侠客行》中他正是这样做的,其结果是使这本书几乎沦为一二流作品。老实说,倘若不是他那副对联中赫然有一个侠字的话,我一定要断定这本书是某位二流作家的冒名之作,尽管文字风格如此相似。
金庸采用的方法是明智的。无论是中国“女人是男人的一半”的古训还是“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的西方传说,都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这一方法获得了成功。
同时,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金庸笔下的女主人公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是不真实的。而且,问题还不仅仅如此。
在这里,金庸又再次面临一个极其危险的问题。这个问题极具危险性,一个不慎,就将使他的全部努力化为泡影。
这个问题的根源仍然在于读者。不可否认,武侠小说的绝大部分读者是男性,这样一个女主人公的形象很有可能会被大男子主义的洪流击得粉碎,不难想象,如果这种情况出现的话整部作品的结局将是如何悲惨。
在这个关键时刻,金庸再一次显示了他的力挽狂澜于既倒的智慧。果断地采取了一个明智的措施。由于这个措施的使用,使我认识到金庸是金庸,同样是由于这个措施的采用,使金庸在留住了一大群读者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我们在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失去另外一些东西。这本来就是人类的无奈之一。到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待金庸这种得失的时候,我们已经无法判断他是得到的多些,还是失去的多一些;我们也无法判断我们由此是得到的多一些,还是失去的多一些了。
我前面已经谈到过,古龙是在虚幻中表现真实的,这种表现尽管难度也很大,但是他多是得利于他不平凡的社会经历和天生的对人们内心本质的一种敏锐的感觉,他能做到这一点是自然而然的。
而金庸却是在将一种不真实表现为真实,这一工作本身就比古龙的难度要大。如果金庸能够做得再完美一些的话,他的成就完全可能一举超越古龙,更确切的说是让后者无法赶上。
金庸所做的已经无人能及了,但是仍有缺憾。因为他采取了这样一个措施。这使古龙有了机会。
也许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奈,也许他所做的工作本来就不可能再完美了。但是我们作为一个评论者,不能因为这个理由就忽视这个问题。他采取了一个什么措施呢?并不是在下故意买关子,我想让大家也来想一想。我已经说了很多啦。
无需多说,相信只需看一眼这个标题,就已经明白所谓金的措施是什么。不知道诸位看过金庸作品的是否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金庸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永远长不大(《笑傲江湖》除外),他们的言谈,他们的行为他们的心态,一直停留在十六岁的水平。在他们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之后,不可否认在某些方面金庸让他们有了一些改进,如行事不再那么鲁莽等。但是在本质上,他们待人处世的方法,他们对社会的看法,他们的心理,却一直保持着“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无疑是可爱的啊。在下就非常喜欢这种心态。所以,金庸笔下的女子一个个都很讨人喜欢,都很可爱。在古龙的笔下你不可能看到这样的人物,因为古龙写的是女人,而金庸写的是女孩子。
这样,即使金庸把女主人公写得再聪明十倍,也是不会对读者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构成任何打击的,谁会去跟一个孩子斤斤计较这些呢?正如一个人在夸一个孩子聪明的时候所流露的只有喜爱而绝无嫉妒。
那么对于同样是孩子的读者呢?他们又作何感想?
一,他们的年纪和阅历还没有使他们的大男人思想达到膨胀的地步。
二,金庸让他的女主人公彻底地毫无保留地,明确地毫无二心地,不管 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地爱上了他的男主人公,甚至可以说是……(作者在此删去激烈词句五十三字)而沉浸在浪漫爱情中的芸芸众生自然也就不甚了了了。
由此,我们已经看到了我前面说过的所谓“不完整的内心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形式。相信在这里已经无需我再对“不完整”的概念再多加解释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将金庸的作品比作“成年人的童话”仍稍嫌不妥,比为未成年人的童话好象更确切些,特别是《鹿鼎记》一书。
然而有人居然把古龙的书比喻为孙敬修爷爷的故事,这令人不知道是可笑还是可悲。这(些)人恐怕连什么是童话都没有弄清楚吧。把离奇的情节看成是童话的标识是大错特错的。《卖火材的小女孩》有没有离奇的情节?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最经典的童话之一;《聊斋》的情节如何,有人说它是童话集吗?前言提到,在人物性格的未成年化方面,《笑傲江湖》是一个例外。令狐冲和萧峰是金庸笔下最成熟的主人公(在这里我就不论述任盈盈不大为人所爱的原因了)。这样一个结果,关键在于金庸的一个追求——变新。
这是不是金庸的艺术追求之一,我无能得知,但是毋庸讳言,至少在客观上,这又是吸引读者的手段之一。
这个结论没有什么新意,提一提便罢。我从来不认为一部作品中的配角是可以体现作者的人物刻画风格和成功与否的标志,在长篇作品中更是如此。主人公是一锤定音的人物。但是一部作品中没有配角是不可想象的,配角写得不好的作品绝不是一部好作品。
从某种意义上说,配角描写是为主人公描写而存在的,而主人公描写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身边的人描写的好坏。金庸小说中配角从来都是为衬托主人公而存在的。在这点上,金庸充分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力。如《天龙八步》之慕容复,很明显是在衬托段誉
金庸笔下的人物性格丰富多彩,不一而足,这为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人公铺平了道路。尽管有些人物是为商业价值而非文学价值而存在,但是这不应成为批评金庸的理由。毕竟武侠文学与严肃文学还是有区别的,单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还反而是成功之笔。
总的来说,金庸的人物塑造是出色的。在配角的问题上,我们不应该讨论他们的性格和思想的完整性,因为配角毕竟不同于主人公,即使在长篇作品中,这种不完整也是必定的。
但是在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对于那种从某些人物的描写具有真实性便得出金庸的作品具有现实性的看法,在下是万万不敢苟同的。这种看法非但没有任何文学上的逻辑性,而且简直就是对金庸作为理想主义大师的否定。在梁羽生之前的武侠作品是纯朴的作品,不应划入任何一派。梁羽生是豪放派武侠的创始人物,而金庸则是此派的最杰出的人物。其人物性格,作品声势无不透出豪放的特点。特别是大场面的描写,可称天下无人能敌。
也许是在下见识尚浅,但是就我所见过的武侠作品而言,绝大部分都属豪放派,而非婉约派。
古龙是用心、用血在写小说,为性情中人,是兄弟,金庸象一位观察世事的师长,在教诲。金庸写的是神,古龙写的是人。
原贴来自http://..com/question/4889707.html,原贴文章结尾提供的网址是个英文站,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下边这个贴子是关于古龙的,推荐你看看,有助于你了解古龙和他的作品。http://..com/question/5909392.html

2. 新人写小说,什么类型最好入手呢,求指教一下

常见的作品类型写作技巧分析

1玄幻类

这是起点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类别,也是最杂烩的一个类别,大部分作品都能冠上“玄幻”的名头,甚至在某些时候,说作品是玄幻类型,等于什么都没说,因为是本书就是玄幻。

这么庞大的作品量,意味着玄幻类作品有着最大的读者群体,同时也是最容易老套,最容易淹没在书海中的,对新人来说,这是一种比较容易上手的类别,但要想出头,就得多动动脑子,在俗套的大方向上,走出自己的新意来,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第二种模式,旧瓶装新酒。

玄幻是个大类别,但对新人来说,若是选择了玄幻类型,那么走小巧路线比较合适,小异能,小人物,小故事,小打小闹,略显新意,这样的作品不见得能够大红大紫,但最容易出头,很适合新人迈出第一步。事实上,这样的作品甚至可以量产。

因为玄幻类别与都市异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详细的构思方法,可以参考下文中对都市异能的叙述。

2奇幻类

这是一个传统的类别,在几年前,奇幻甚至是数一数二的大类,相当于现在玄幻的地位,当时是本书就是奇幻的模式,都是剑与魔法的世界,书里都有精灵、矮 人、巨龙……而现在,奇幻类型已经渐渐衰落,虽然仍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出现,但它们往往是叫好不叫座的类型,能在商业性上有良好表现的奇幻作品越来越少,它 的地位已经完全被玄幻类型取代。

对于新人来说,这个类型可以一试,但并不太适合,因为相对于东方玄幻,西式奇幻的读者数量和接受度都远远要低,写这类作品,很有点吃力不讨好的味道。

如果你对奇幻特别有偏好,对这类作品也看得最多,一定要写这个类型的话,我认为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几点。

第一,你得做好仆街准备,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预计作品将惨淡收场。

第二,你得明确,你写的是伪奇幻,而不是正宗的正统奇幻。奇幻类作品在西方有着很大的市场,但这并不等于它在东方也同样行得通,因为东西方文化背景上的 差异,读者熟悉的社会构成、熟悉的知识和礼仪体系、熟悉的语言风格、甚至是熟悉的人名体系,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完全按照西方人的模式来写作,那么不仅 小说背景比较难以让读者接受,小说的语言也会造成不小的阅读障碍,如果有人说,他写的奇幻毫无障碍地被读者接受了,那么显然,他写的东西并不正宗,而如果 真是正宗的原味,那么必然会对人气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如果你还想着要作品卖座的话,就不要死盯着正统的奇幻体系,不要将作品死死地 限制在什么dnd规则,或是别的什么规则之内,你可以阅读一下当红的、订阅最高的一些奇幻作品,看看它们的背景设定是什么样的,然后就采用类似的设定进行 写作,因为,至少这些作品已经走红了,这些设定已经深入人心,已经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沿着前人的足迹前进,显然会更为轻松。

第三,尽量以个人英雄主义为主,围绕主角展开故事,按照传统的yy模式,突出主角的能力和作用,不要一心想着要写大场面,不要一心想着写出史诗般的作品,那样纯粹是找仆而已。

第四,可以考虑加入穿越等元素,比如把主角设定成穿越到奇幻世界的东方人,他可以是现代学生,也可以是古代侠客,或者是东方仙人,总之,他要有个东方人 的身份背景,有东方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这一条,并不是必须的,但如果在原有的作品基础上,加上这一元素,会使作品人气得到极大的提升。事实上,进行 这样的改变,并不会怎么影响原有的故事结构,仅仅需要在开头加上一小段穿越的描写或说明,并且在后文不时穿插一些小细节,显示主角的东方气息,就足够了。

3武侠类

很显然,这个类型并不适合新人来写,新人想靠武侠成名,实在是太难太难了,毕竟,传统武侠作品的整体衰落,已成定局。

许多写手心中都有着一个武侠梦,但当他们真正圆了这个梦时,却大多觉得失望,哀叹武侠没落,作品仆街。这,到底是作者的原因,还是读者的问题,抑或是时代的变革?

我并不认为现在的作者比原先的那批要差,也不觉得现在的作品大不如前,但传统武侠类作品人气的低迷,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前两年,情况还稍微好些,但到现 在,武侠几乎成了仆街的代名词了,至于为什么乏人问津,因素有许多,我个人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时代发展导致的读者阅读需求变化。

几年前,幻想类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远少于现在,在缺乏比较、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武侠小说很好地圆了读者心中的英雄之梦,自然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 欢迎。但到了现在,各种各样诡异玄奇的玄幻、奇幻、仙侠、游戏等类别的作品一批又一批的涌现,和它们相比,传统的武侠小说不免显得有些套路化,那些正邪分 明的主角、为国为民的大志、一成不变的江湖,看多了,自然也就腻了。而且,在仙侠异能类小说兴起之后,读者渐渐习惯于主角能够毁天灭地,至少也有移山倒海 的能力。相比之下,武侠小说中的铁掌碎石、上房上树,就显得小儿科了,虽说书中人物的实力都是相对的,但读者难免会有不够劲的感觉,会觉得主角也不过如 此。

武侠小说的疲软,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读者关于代入感的需求更强了,这也是上文提到过的因素。这些年读者口味的变化颇大,尤其是 近两年网络阅读高速发展以后,流行趋势发展更快,现在的网络读者,需要的是代入感更强、主角发展更顺、情节更离奇的故事。这个代入感,是之后一切的基础, 如果作品在这点上欠缺,那么之后的情节再精彩,也很难得到读者的共鸣。正因为如此,脱离读者熟悉的现代社会而存在的传统武侠、正统奇幻,绝大多数都被读者 所冷落,而被大众熟悉的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玄异小说,正在渐渐兴起。

可以说,在现在的这个环境下,传统武侠有着先天的劣势,但若说武侠就此没落了,也并不正确,因为武侠正悄悄地进行着自身的进化,传统和潮流正在日趋一日地紧密结合。新一代作者们通过一些巧妙的转换,扭转了武侠的先天劣势,甚至将它们转化为优势。

从最重要的代入感来说,武侠小说因为描写的是读者不熟悉的环境,刻画的是与现代人完全脱节的古人,所以得到共鸣是比较困难的。但这个问题,其实也容易解决,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向上。

第一种,是把武侠的背景换到现代社会,以当代都市,或者与现代很类似的未来科幻世界为背景,把各种各样的武功、武林门派搬到现代来,把武林故事结合现代都市生活来写,加入校园、商业、爱情等元素,这样就比较容易被读者接受。

第二种,则是反过来,仍以古代为背景,但把主角换成现代人。主角可以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或者转世重生成为古代人,或者移魂附体到古人身上,而在之后的故 事里,不时体现一下主角的现代人思想,再结合当时的武功世界,这样的书也是比较受欢迎的,尽管它描述的还是同样的武侠世界,体现的仍是同样的侠义精神。

而另一种,是结合网络游戏,把武林搬到游戏中,给武功硬加上等级设定。这样,基本上还是武侠小说,但给它披上网络游戏的外衣,文中也不时显示一些游戏的特点,并且偶尔与游戏外的现实世界结合。这样的书,目前读者的反馈也是不错的。

以上三点,本质其实是一样的,读者需要离奇的故事,但这样的故事,最好在他们熟悉的世界中,在他们熟悉的人物上,最好是和他们各方面类似的主角身上体现。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引起共鸣。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武侠,已经不能再被称为武侠了,但其实武侠小说本身也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我个人倾向于将这些作品依旧归于武侠类。事实上,从唐代 的传奇小说开始,到解放前的旧派武侠,再到之后的新派武侠,武侠小说一直都在进行着改变。自始至今,武侠小说都秉承着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适应潮流,迎 合读者。从根本来说,它就是为了娱乐读者而存在的。武侠小说并不是教科书,娱乐性才是第一位的,而它所娱乐的,自然也是作品创作的那个时期的读者。因此, 对小说的模式进行适当的改变,迎合当前读者的需要,是很有必要的。

倘若秉承娱乐的精神,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商业化的模式来写作,那 么,其实作品的类型并不是特别重要。如上所述,如果把传统的武侠模式稍微变化一下,比如仅仅更换一个背景,作品就能从仆街立刻转为人气大作,尽管它内在的 还是这么些故事。事实上,如果能够把握住读者的心理,就算是写传统的武侠小说,照样也能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

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 的武侠毕竟是个弱势类型,作为一个新人,最好别碰这个类型,毕竟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东西,写武侠,不见得一定会仆,但以同样的技巧,去写其它热门题材,订 阅一定会更高,又何必舍易而求难呢?当然,如果你硬要圆这个武侠梦,那也是你的自由,我只是奉劝一句,即使要写武侠,也别去写传统武侠,按我上文说的几 点,把武侠改头换面,进行全新的包装,这样,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4仙侠类

仙侠类作品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古典仙侠,二是现代修真。其中,古典仙侠可以看作是传统武侠的升级版,大体上,上面对武侠的评述,放在这里也同样合适, 它和传统武侠一样,也属于仆街类型,只不过,它的情况比武侠稍好,毕竟加了些飞来飞去的东西,吸引力略有提升,当然,总体上,这仍是一个仆街类别,它比武 侠也好不到哪儿去。

不过,这里要提一点,虽然传统武侠和古典仙侠都是仆街类别,但如果这两者结合一下,来个弱弱联合,倒不是变得更弱了,而是大有潜力可挖,当然,这要看怎么结合,怎么去写。

通常来说,应该是让修仙者进入习武者的世界,高层次的主角去低层次的世界发展,这样更容易写,更容易yy。只是,这类作品很容易失控,有可能一开始就完 全破坏了平衡,在爽过一阵后,很快就没东西可写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大致有两种途径,一是限制主角的能力,比如设定他被打落凡间,法力尽失,他只是一个有 着极大潜力、同时又十分特殊的武林中人;二是写成无敌文,主角摆明了就是天下无敌的,作品也摆明了就是没有平衡的轻松休闲文,结合扮猪吃老虎、招收小弟等 传统yy手法,这样的书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而若是硬要反其道而行之,让低层次的习武者进入高层次的仙侠世界,这样的题材可行,但难度 要高一些。这么写的话,就要突出主角武者的特色,让他发展出一条另类的修行之路,拥有奇特的战斗模式,比如,他可以把武学招式运用在法术的控制上,同样一 个掌心雷,被他用唐门暗器的手法打出,同样的一个飞行术,被他结合了凌波微步……同时,将主角之外的仙人设定成完全忽视武功,拉开他们和主角的对比。这 样,就很容易安排主角初期能力较低时以弱胜强,以及不断升级后睥睨天下的剧情了。

总之,真要写传统武侠或者古典仙侠的话,不妨把这两个仆街类别结合一下,至少在这个题材被写滥之前,还是可以有一定的作为的。

仙侠作品的另一大类是现代修真,它则可以看作是都市异能的一个分支,完全可以把仙术看成是异能的一种,只不过它比多数异能更为强大,也更有体系。这一类型,目前还是很有市场的。

在写作类型上,都市修真是很占便宜的,现代都市的背景,是读者所熟悉的,现代人身份的主角,能很大程度地增强作品代入感,而传统的仙侠体系,在读者中接 受度也是相当高的,同时,仙侠和都市的结合,修仙者和高科技文明的碰撞,很容易造成强烈的对比,引发一系列的故事,也是很方便进行yy的。

写都市仙侠,新人主要会犯的错误是不懂得控制节奏,不懂得控制高层次力量的范围。其中最大的忌讳,是一下子涌出太多的强者,一下子出现仙人满天飞的景 象,事实上,对于新人来说,写到这里,作品也算是到头了,因为之后就将完全陷入无止境的混乱打斗中,而这种东西,看起来激烈,其实是很无聊的,并不符合 yy的精神。而且,人物一下子出现太多,能力一下子提升过多,都是对作者笔力的很大考验,如果是新人,很容易就会对全局失去控制,把作品彻底写乱,而对于 读者来说,同时出现的信息量过大,也增加了他们理解和记忆的难度,影响了阅读的乐趣。

哪怕作者有足够的笔力进行控制,我觉得这种情况 也是很不利的,因为它将会使作品大量的失去yy点。首先是主角升级的过程被大大缩短了,一下子少了许多可以yy的机会,少了许多升级的乐趣;其次,仙人一 多,就变得不值钱了,给主角安排的能力,也将跟着失去让读者觉得兴奋的卖点;第三,无论是高层次还是低层次的能力,都有它特殊的yy性质,尤其是低层次能 力,在和普通人接触上更为适合,更适合在普通人中间yy,主角利用他不算太强的能力,一方面在正常社会中左右逢源,超级yy,一方面他的能力不断提升,在 修行界一次次战胜越来越强大的敌人,如果这两条路线能够结合好,作品不热也难,但若是一下子将作品的力量层次提升过多,那么很容易失去低层次力量的yy, 失去普通人这一条线索,从而使作品吸引力大减,甚至失去都市修真的特色,沦为仆街的古典仙侠一类。

总之,都市背景的仙侠作品还是很有市场的,不过,感觉上它的写作难度要比都市异能稍大,这类作品看起来很容易写,但真的去写,要写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总体来说,这是个不错的题材,尤其是如果作者能够把握好修真者和普通人的交集,故事会比较有吸引力。
6言情类

这又是个仆街类别,其人气的惨淡甚至还不如传统武侠。应该说,这个类别的受众群并不小,尤其在实体市场,但在起点,这绝对不是适合新人尝试的类型。

对于新人来说,如果硬要写言情类作品,可以考虑适当加入玄幻元素,写成轻口味的yy文,这类作品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玄幻小说,玄幻元素并不会被强调,而 且主角的能力也并不会很强,仅是可以在特殊情况下有些特殊的表现而已。这样,既能够以玄幻元素作为卖点,又不至于让它冲淡了言情的本体。

或者,不用加上玄幻元素,但依然写成轻度的yy文。这里要说明的是,yy不见得要让主角力量强大、智慧卓绝、打架凶猛,yy也可以让主角很有钱,或者很 有地位,认识很有能力的朋友,拥有特殊的职业技能,特别走运,或是特别英俊,有女人缘……事实上,这类东西,更容易和都市言情作品相结合,在坚持言情路线 的同时,尽可能的提高作品吸引力。

此外,如果把言情小说改头换面,包装成武侠、仙侠类小说,如果作者笔力够强的话,是有可能大红大紫的,只是这类作品写作难度极大,新人最好不要去尝试。

总的来说,言情类别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除非你生活经验丰富,又特别想写,那么可以按我上面说的,适度加入yy,同时,不要存太多稿件,尽早投放市场以观察读者反应。不过,若是把言情作为一种附属,依附在别的类型上,作为它们的补充,这会是很不错的做法。

7历史类

历史类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的历史传记和带穿越的架空历史两种,其中前者有点象是武侠,但比武侠更为仆街,而且可以发展的余地并不大,这里就不多说了。 而架空历史,则可以算是一个老套但依旧保持着生命力的题材,而且它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无论是严谨的架空文,还是低俗的yy文,都是有一定市场的。

写架空历史,首先要考虑朝代的选取。有的作者认为,朝代的选择一定要新颖,要写别人没有写过,或者很少有人写过的朝代。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观点。虽然三 国、唐、宋、明、清这些朝代已经被无数作者写过,但被写了这么多次,明显是有它的原因的,为什么那些作者会选择这些时代?为什么以这些时代为背景的书会 热?显然,这是一个熟悉度与接受度的问题。

以三国为例,一部《三国演义》,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哪怕没看过这部古典名著,他也 该知道桃园三结义,也听过诸葛亮、曹操、赵子龙、吕布等历史名人的威名,也该熟悉赤壁之战、三气周瑜、白帝托孤等事件的典故,有了这样的读者基础,三国类 作品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自然就容易热了。同时,这种广为人知的朝代,对作者来说同样是更熟悉一些,他们写起来也会更为顺手,而查阅参考资料也会更为容 易。

相反,如果写一个鲜有人知的时代,那么不仅作者写起来会觉得困难,读者缺少了熟悉感,阅读时同样会觉得不耐烦,除非是作者笔力够强,这类作品的仆街几乎是必然的。

或许有作者会问,大家都写一个时代的东西,岂不是千篇一律了?这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觉得,即使是老套,即使是千篇一律,那也比仆街要好,而且,写前人写过的时代,也不见得就老套了,我们完全可以在别的细节上入手,由小及大,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来。

比如,合理选择主角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每个主角穿越后都去卖玻璃、炼钢铁时,我们的主角完全可以回去当个厨师、当个算命先生、当个诗人、当个印刷 厂厂长……以这些东西为基础,主角照样可以赚取第一桶金,之后无论是坚持走专业路线,还是回到老套的争霸天下的路线上,作品的特色都已经存在了,也就是 说,新意已经有了。

类似的,主角穿越时所携带东西的不同,主角性格的不同,等等,都可以作为区别于同类作品的新颖卖点,只要写作前确定这种特色,然后在写作中注意将它放大、夸张化,并且让它贯穿全文,那么,这部作品就是新颖的。

关于架空历史,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项是不要忽略了主角的现代人身份,作品中要时时体现出主角身为现代人的知识体系、思维模式、道德观念等,这样,才更容 易拉近读者,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能使作品更为yy。如果不注意这点,那么主角的代入感就会大减,作品也会向仆街的历史传记类靠拢。

总体来说,架空历史这一类型还是可以尝试的,尤其是对某一时期历史比较熟悉的作者。

8军事类

军事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类型。这个类型的读者群体相对来说,要少一些,但他们的忠诚度却是很高的,所以,军事类作品往往会出现收藏不理想,订阅却不错的情况。

写军事类作品,我觉得第一个该注意的是了解国家的政策,首先做到不犯禁。比如,要避免我党成立后的历史阶段,尤其是不能写几个敏感阶段,要是出现这种政 治问题,那么书写得再好也是白搭,哪怕有再多的读者支持也是无用功,因为这样的书早晚会被处理的,甚至作者本人都会惹火上身。

因为军事类作品读者的特殊性,本类作品是比较需要专业知识的,如果是胡编乱造,很容易被常看该类小说的读者指责,进而被他们所抛弃。所以,如果是对这一体裁不太熟悉的作者,尽量还是不要涉及这一类别为妙。而如果是熟悉军事的作者,那么我主要有几点建议。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突出主角的作用,要强调他的存在。这是军事类作品比较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写了半天,都是战争场面,主角早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这样的书,不见得不好,但至少在起点,会损失很多读者。

第二,军事类题材可以和架空历史结合起来,写成架空军文。

第三,军文要求尽量严谨,但这并不等于作者要查阅、要了解所有的资料,许多时候,即使作者对某一方面不了解,也完全没有关系,因为他可以使用春秋笔法, 将这一点忽略过去,或者在有些时候,可以用杜撰的东西代替,比如架空后主角制造的新式武器,它可以和现有的任何武器不同,只要整体数据上不离谱就行了,这 和严谨性并不冲突。

大体说来,军事类小说是熟悉这一领域的作者的较好选择,因为它一来本身就拥有很强的yy点,二来对yy的需求反而不象别的类型那么大,所以,对于熟悉该类型的作者来说,处理起来反而会容易一些。

9游戏类

网游类型正好与军事类相反,它的读者群体是很大的,但忠诚度明显不够,因此,网游作品大部分都是公众表现不错,但订阅却很少能有高的。

网游小说刚刚诞生的那一段时间,是它的黄金时期,几乎是写一本红一本,随便写写,就能有个很高的订阅,但到了现在,网游的风潮已经渐渐消退,而网游作品 又已经泛滥,虽然它依旧有着不小的读者群体,但他们的选择余地却是大了许多,而且,因为网游作品的特殊性,它们是很容易显得千篇一律的,在这种情况下,新 人要靠网游出头,是很困难的。

如果一定要写网游,那么一是要把握好yy的根本,二是要体现出新意来。这里的新意,并不是指要创造出全 新的网游模式,一来设计新网游并不容易,二来如果作者设计出来的游戏与现在的网游差异很大,那么反而不容易被读者所接受。所以,真正有价值的创新,还是要 看各种细节,比如主角的特殊职业,或者他得到的特殊物品、特殊能力,如果把这个设计好了,作品才能有一线生机。

而在yy的把握上,我 这里有个建议,就是把yy集中起来,放在小说的开头,这是与传统的yy手法相违背的,但它也是网游的特殊性所决定。按正常的网游模式,主角应该是好运缠 身,不断得到奇遇,不断得到好东西,这种模式,是符合yy精神的,但问题是,它已经被无数看起来差不多的网游小说写过,已经让读者厌倦了。

所以,这里我们可以来个反其道而行之,在开头就来一个特别大的奇遇,让主角一次性得到特别多的好处,而之后,主角就不需要接连不断的好运了,他完全可以 靠那一次奇遇的收获来吃老本,来靠实力说话,获得更多的东西。这样写的好处,一是略有些新鲜感,二是在开头显示超级yy,容易吸引住读者,三是可以把众多 的不合理之处集中到一点上,使作品在整体上看起来更为合理。

总体来说,网游类型并不是太好的选择,虽然它也有它的好处,主要是公众基础较好,写作速度容易提升,但毕竟,我们写书的目的还是为了赚钱,这种很难取得高订阅的类型,最多是个候补选项吧。
10竞技类

竞技类作品,主要是足球和篮球这两大类运动。这一点,和上述的架空历史题材很象,虽然竞技运动千千万万,但只有广泛地被读者接受的项目,才更容易热门,要是去写某个冷门体育项目,那作者基本是在自找仆街了。

在竞技类作品中,人物的刻画是相当重要的,不仅是主角要刻画好,其他的配角也同样重要,这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足球和篮球都是团队项目,离不开整体的配 合,二是该类作品中对比是很重要的一环,要体现主角的强,光靠作者说是没有说服力的,一定要将配角刻画好,然后通过配角的强大,来体现主角的更强。关于这 点,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下文第点,注意制造对比冲突。

如果人物能够刻画好,那么竞技类作品是比较容易写的,相比其它类型的小说,竞技 类作品虽然也要体现斗智斗勇的精神,但它却是小宇宙爆发解决敌人这一最老套招数的最佳舞台,而且读者对这种手法的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他们不但不会觉得荒 谬,反而会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热血作品。

写竞技类作品,新人容易犯的错误是忽视场外因素,许多作者写到这类作品时,比赛一场接着一场,主角和他的伙伴们与对手打得热火朝天,比赛异常激烈。这种作品,初看会觉得很精彩,但一章章读下去,就会觉得乏味了,总觉得是少了点什么。事实上,它缺少的就是对场外的描写。

这里的场外,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比赛时,场外观众的表现,描写他们的紧张、兴奋、不屑、沮丧,等等的心情和动作,描写主角一方的支持者、竞争对手的啦 啦队、以及体育记者和无关人等的不同反应,这将是对场上竞赛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和衬托,会让故事更为精彩。而另一方面,则是主角离开赛场时的日常生活,这 里,同样可以隐含yy,但大体上,这将是控制作品节奏的主要手段,让持续不断的高潮部分能有些缓冲,让读者能够松一口气,同时,它也给主角谈情说爱创造了 条件。总之,如果场外因素描写好了,绝对会让作品的精彩程度更上一个台阶,这一点,有时甚至比场内的描写更为重要。

总体来说,竞技类型也是新人的一个选择,但前提是作者对足球或篮球足够熟悉,并且在人物刻画和气氛烘托上比较在行。
此外,关于人物,最后要说明的一 点是,不管刻画了多少人物,不管这些人物是什么样的关系,有一点都是必须要明确的,那就是,主角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任何角色都是为他而存在,为他而服务 的,一切都要以主角为中心,以他为焦点,甚至,不该出现大段的主角不在场的情节。强调主角的存在,强调他的作用,那才是yy的王道。
望采纳

3. 我在写一部武侠小说,暂时架构在唐朝,请问朝廷要剿灭江湖上的一个组织,需要出动哪个军队

皇上(1位):
太上皇(1位):
太皇太后(1位):
皇太后(1位):
皇太妃(2位):
皇后(1位):
尊侧皇后(1位):
侧皇后(2位):
尊皇贵妃(3位):
皇贵妃(4位):
尊贵妃(6位):
贵妃(7位):
尊妃(10位):
妃(15位):
尊嫔(17位):
嫔(20位):
昭仪(30位):
婕妤(40位):
才人(50位):
贵人(60位):
小主(无限):
固伦格格(皇太后所生):
和硕格格(皇太妃所生):
宁和格格(皇太后义女):
昭和格格(皇太妃义女):
一品阿哥(皇后,尊侧皇后,侧皇后所生):
二品阿哥(尊皇贵妃,皇贵妃所生):
三品阿哥(尊贵妃,贵妃所生):
四品阿哥(尊妃,妃,嫔所生):
五品阿哥(昭仪,婕妤,才人,贵人所生):
固伦公主(皇后,尊侧皇后,侧皇后所生):
和硕公主(尊皇贵妃,皇贵妃所生):
安荣公主(尊贵妃,贵妃所生):
永祥公主(尊妃,妃,嫔所生):
绮霞公主(昭仪,婕妤,才人,贵人所生):
固伦公主(皇后,尊侧皇后,侧皇后所生):
和硕公主(尊皇贵妃,皇贵妃所生):
安荣公主(尊贵妃,贵妃所生):
永祥公主(尊妃,妃,嫔所生):
绮霞公主(昭仪,婕妤,才人,贵人所生):
薇斓御妹(皇上表妹):
铃安御妹(皇上义妹):
一品亲王(皇太后所生):
二品亲王(皇太妃所生):
正王妃(亲王正妻)(1):
侧王妃(亲王侧妻)(2):
庶王妃(亲王妾室)(不限):
嫡福晋(阿哥正室)(1):
侧福晋(阿哥侧室)(2):
庶福晋(阿哥妾室)(不限):
天宁郡主(正王妃所生):
昭阳郡主(侧/庶王妃所生):
襄仁郡主(嫡福晋所生):
永和郡主(侧/庶福晋所生):
善怡郡主(格格与驸马所生):
飞扬郡主(公主与驸马所生):
驸马(公主和格格的丈夫):
郡马(郡主的丈夫):
丞相(1):
定国公(1):
护国公(1):
大将军(3):
礼部尚书(1):
礼部侍郞(1):
史部尚书(1):
史部侍郞(1):
兵部尚书(1):
兵部侍郞(2):
刑部尚书(1):
刑部侍郞(1):
翰林院院士(1):
殿阁大学士(1):
御林军统领(1):
御前侍卫(不限):
御医(3):
医女(3):
御厨(2)
宫女总管(1):
贴身宫女(不限):
普通宫女(不限):
总管太监(1):
贴身太监(不限):
普通太监(不限):
下:
唐制:亲王一品
郡王二品尚书令(宰相的头)二品
国公三品中书省的头三品门下省的头三品(都是宰相)
因为唐太宗做过尚书令,所以以后就再没人做这个官了,唐的宰
相可比清朝的宰相大多了。
唐制,官员有虚衔和实授两种,加‘检校’是虚衔(相
当于现在的军衔),并无实际权力,相当于荣誉职务。
唐朝的大将军虽有实权,但和汉朝的大
将军并不完全一样,唐的大将军很多,大将军只是军衔(相当
于现在的上将吧),不被实授指挥权的话就是个闲人,不象汉
朝的大司马大将军,那是全国军队的司令。唐朝的军区司令在
早期叫XX道大总管(只管军,不能管政),全国共分十五道,
比如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军区司令,但并不
一定是大将军担任,到唐玄宗时改名叫节度使,
全国分十节度,统管辖区内一切军、政事务,这一变化正是唐
衰落的原因之一。
【唐朝官员品级】
正一品:(基本都是荣誉职务)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位:王
从一品:(基本也都是荣誉职务)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位:嗣王、郡王
勋位:国公
正二品::(还是荣誉职务)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位:开国郡公
勋位: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位:开国县公
勋位:柱国
正三品:(终于轮到干正事的啦)
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上:
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军都尉
正四品下:
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
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
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
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正五品下:
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朝议大夫
武散官:宁远将军
视正五品:萨宝
从五品上:
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
文散官: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从五品下:
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
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议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勋:骁骑尉
正六品下:
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
文散官:承议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
从六品上: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
部分官职简介:
官职名称———————官职简介
观察使————————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
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中央禁卫军之神策军的最高将领
礼部侍郎———————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
京兆尹————————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防御使————————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
招讨草贼使——————专为镇压农民起义或讨伐逆叛而设置的军事长官
监军判官———————监军使下的副职
行营都统———————为镇压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
侍御史————————负责纠察的官员
右卫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左神武大将军—————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
校书郎————————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
尚书右仆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
率府率————————太子东宫侍卫长官
金吾大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尚书左右仆射—————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折冲都尉——————→一府之军事长官。统兵两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一团之军事长官。有兵三百
队正————————→一队之军事长官。有兵五十
车驾检校官——————负责皇帝车驾并开路后保驾安全的安员
转运租庸盐铁使————设置造船厂,保证漕运水上工具(唐,下同)
光禄卿————————主管膳食事务的长官
将作大匠———————负责营造建筑事务的长官
兵部尚书———————主管全国军事政务长官
司农卿————————主管农业事务的最高长官
鸿胪卿————————负责接待来宾事务的长官
虞部郎中———————负责山林绿化的官员
民部尚书———————主管财政的最高政务长官
吏部尚书———————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务长官
尚辇奉御———————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
中郎将————————正四品
郎将—————————从五品,地方府兵将领
子将—————————从五品下
中书令————————即内史,最高辅政官
右拾遗————————咨询建议官员
宗正卿————————主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右补阙————————咨询建议官员
前锋游弈使——————前哨巡逻官
左散骑常侍——————议政官之一
官职制度:唐朝官制
唐朝官员品级
正壹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王从壹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壹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正三品:
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正四品上:
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军都尉正四品下:
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从四品上:
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从四品下:
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正五品上:
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正五品下:
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朝议大夫
武散官:甯远将军视正五品:萨宝从五品上:
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
文散官: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从五品下:
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正六品上:
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议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勋:骁骑尉正六品下:
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
文散官:承议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从六品上: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
文散官:奉议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
勋:飞骑尉从六品下:
职官: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副尉正七品上:
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
文散官:朝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
勋:云骑尉正七品下:
职官: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
文散官: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副尉从七品上:
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
勋:武骑尉从七品下:
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
文散官:宣义郎
武散官:翊麾副尉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
正八品上:
职官: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
文散官:给事郎
武散官:宣节校尉正八品下:
职官: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
文散官:征事郎
武散官:宣节副尉从八品上:
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
文散官:承奉郎
武散官:御侮校尉从八品下:
职官: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
文散官:承务郎
武散官:御侮副尉正九品上:
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犊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
文散官:儒林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正九品下:
职官: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
文散官: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副尉从九品上:
职官: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
文散官:文林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从九品下:
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
文散官:将仕郎
武散官:陪戎副尉
流外壹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视流外壹等:萨宝府祓祝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

4. 曾经受人火热追捧的武侠小说,为何衰落了

武侠小说可以说是一个年代的记忆,所有的事物在经历的巅峰都会回归到平静,小说也一样,在武侠小说中除了正义就是正义的对立面,是非分明,而当时受到人们的喜欢,可能是更喜欢小说中人物的大侠风范,和人们所不能达到的武功憧憬。可以说是上个世界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有限,需要当时的精神食粮来安慰,而无疑当时武侠小说是独树一帜,比较受人喜欢的。现实中生活的不满,在小说中都可以得到安慰,这样现实和小说的两个境界差别所以让人们更加的去喜欢。

现在的生活中,信息的快速传播,电视产品的普及,让我们从各方面都可以从中了解真实的英雄人物,真实生活中的人物会更加的让我们所信服,我们心中的大义和情怀只不过不仅仅是靠小说作为寄托,所以小说也逐渐的衰落,但是那种爱国、大义的精神却是一直都存在每个人的心中。

5. 涓轰粈涔堥噾搴搞佹佺窘鐢熴佸彜榫欎箣鍚庢︿緺灏忚翠笉鍐嶇伀鐖嗕簡锛

鍦ㄨ繃鍘荤殑鍑犲崄骞撮噷锛屸滈噾搴搞佸彜榫欍佹佺窘鐢熲濊繖涓変釜鍚嶅瓧鎴愪负浜嗕腑鍥芥︿緺灏忚寸晫鐨勪紶濂囷紝浠栦滑鐨勪綔鍝佺孩閬嶅ぇ姹熷崡鍖楋紝婵鍙戜簡鏃犳暟璇昏呭规︿緺涓栫晫鐨勫悜寰鍜岃拷姹傘傜劧鑰岋紝闅忕潃鏃堕棿鐨勬帹绉伙紝鎴戜滑涓嶇佷細闂锛氫负浠涔堥噾搴搞佸彜榫欏拰姊佺窘鐢熶箣鍚庣殑姝︿緺灏忚翠笉鍐嶇伀鐖嗕簡锛

鐒惰岋紝灏界¢噾搴搞佸彜榫欍佹佺窘鐢熶箣鍚庣殑姝︿緺灏忚翠笉鍐嶅儚浠庡墠閭f牱鐏鐖嗭紝浣嗘︿緺灏忚翠粛鐒舵湁鍏朵笉鍙鏇夸唬鐨勯瓍鍔涖傛棤璁烘槸杩囧幓閭d簺缁忓吀鐨勪綔鍝侊紝杩樻槸鐜板備粖鐨勬柊閿愭︿緺浣滆呯殑鍒涗綔锛岄兘鍦ㄨ╀汉浠涓嶆柇鎬濊冨拰鎺㈣ㄦ︿緺涓栫晫鐨勪环鍊煎拰鎰忎箟銆傛e洜涓哄傛わ紝姝︿緺灏忚寸殑鐏鐖嗘垨鍐锋贰骞朵笉鏄涓涓鍞涓鐨勬寚鏍囷紝鎴戜滑渚濈劧鍙浠ユ壘鍒板睘浜庤嚜宸辩殑閭d竴浠界儹鐖卞拰鎯呮劅锛屼笌閭d簺姝︿緺鑻遍泟鍏卞悓涔﹀啓绮惧僵鐨勬︿緺浼犲囥

6. 武侠小说的小说发展

魏晋六朝在文学史上被看作是文学的“自觉性”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志怪、神异小说为主。作品中包含着先人的神仙、鬼怪观念,以及对超现实神秘力量的向往。这是洪荒时期人们对英雄崇拜的遗留,在洪荒时期,人们对一些英雄人物的崇拜和夸张的赞美产生了神话,比方神农、燧人、女娲等等。到了先秦两汉,充斥在思想领域的则是仙风道骨。魏晋以后,便是游弋着冥鬼幽魂。
志怪小说是以记述鬼神怪异之事为主要内容,包括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等,也有野史逸闻、民间传说等等。艺术上带有传奇色彩和超现实的表现。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其它有托名陶渊明的《搜神后记》、旧题曹丕的《列异传》、张华的《博物志》、葛洪的《神仙传》、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等。鬼神观念是古代先民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是现代,劳动人民中间同样存在着神鬼的观念,它已经是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其实是人们对自身思考的结果,现实的苦难使得他们向往着一些超出自然的东西,一种特别的能力和一些特别的工具。比如武艺、神剑、宝物等等。而这些东西却只能在想象中得到,所以便有了《三王墓》的宝剑干将、莫邪;有了《紫玉》的仙术道法;有了《刘晨阮肇》的灵丹妙药。而这些东西在后来的武侠小说中同样是屡见不鲜,似乎也已成为武侠小说之所以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先秦两汉乃至魏晋志怪,为武侠小说的产生构筑了坚实的基础,为之前奏;那么唐传奇在文学史上一领风骚时,武侠小说即真正开始萌芽。宋初李昉等所编撰《太平广记》卷一九三至一九六,特将十八种唐传奇列入“豪侠”类便可看出武侠小说同唐传奇之间脉络相通。故认为唐传奇为武侠小说的立宗者,理所当然。
“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宋人尹师鲁也将“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的《岳阳楼记》称为“传奇体”。发展到后来,传奇才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如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即将唐传奇与宋、金戏曲、院本等相并列,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更将所分六类小说的第二类亦即《莺莺传》、《霍小玉传》等定名为“传奇”,于是,传奇作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便约定俗成地沿用下来。
在论述唐传奇勃起的社会背景时,范烟桥所著的《中国小说史》曾言:“在此时代,婚姻不良,为人生痛苦之思想,渐起呻吟;而藩镇跋扈,平民渴盼一种侠客之救济;故写恋爱、豪侠之小说,产生甚富。”根据所论可见一般,特别在唐朝末期,社会对豪侠救助如云霓之望。《资政通鉴》卷二一五,记李林甫:“自以多结怨,常虞刺客。出则步骑百余人为左右翼,金吾静街;前驱在数百步外,公卿走避……如防大敌;一夕屡徙床,虽家人莫知其处。”可见社会暗杀行刺之风弥行。这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便是豪侠主体的传奇大量涌现。
唐朝涌现出一批描写豪侠之士及其侠义行为的传奇作品,内容涉及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快意恩仇、安邦定国等方面,于中突出豪侠人格的贤韧刚毅和卓荦不群,武功的出神入化,功业的惊世骇俗,由此展现出一种高蹈不羁奔腾流走的生命情调。《甘泽谣》之《红线》(袁郊,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武侠小说),《传奇》之《聂隐娘》、《昆仑奴》(裴铏著,其中聂隐娘的武功训练方式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集异记》之《贾人妻》,薛调的《无双传》等,都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而传为杜光庭所作的《虬髯客传》,更是晚唐豪侠小说中成就最著名的一篇。 唐人传奇树立了文言“武侠”的典范之后,经五代以至宋朝,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发展多是对唐传奇的模仿。但这一时期在文学史上却有着重要意义,它在语言上有开创性的意义。“说话艺术”在民间广泛流传,这种白话形式的小说与后来的武侠小说颇具渊源。
其主题,如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所言:“有灵怪、烟粉,奇传、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神仙。”而这些也是后来的武侠小说所喜用的。不管是何种题材,都往往以爱情或公案作为叙事的“兴奋点”。爱情故事,不仅在当时很受欢迎,即使在现行的武侠小说中,爱情因素也是重要的“看点”。美女与侠士之间的感情纠葛,永远是武侠小说吸引人的地方——因为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现代武侠小说中的巨擘金庸先生,还是海外一直风靡的武侠作者都无法摆脱“感情戏”。而且高妙的爱情情节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方面宋元话本则有突出的贡献。
宋元小说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又往往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像《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寻求美好的生活。又如《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写周胜仙初见范二郎等。
这些奇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即使放到现代的武侠小说中依旧存在着迷人的魅力。这样的主题思想固然提高了武侠小说的思想水平,使得通俗文学在思想意义上扮演着“雅文学”的角色。这就牵涉倒文学的“雅”与“俗”的转变问题,而武侠小说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形式,同样存在着“雅”与“俗”的问题。对比唐传奇、宋元话本及当代的白话武侠;我们当如何区分“雅”与“俗”呢?如果以知识分子创作作为区分点,那么唐传奇便是“雅”文学,而宋话本中艺人的创作便是“俗”文学。当代的武侠小说则多数是知识分子的创作,理当看作是“雅”文学了。可是古代的知识阶层又不同于现代,不能如此类推。那么当代武侠小说到底是“雅”是“俗”呢?我本人认为,“雅”和“俗”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浮动着的,他是随着客体的不同而变化。换句话说,“雅”和“俗”的问题当从“文学消费”的人群来看,“雅士”即使看“俗”也“雅”。 自宋以后,文言武侠逐渐衰落下来。白话公案、侠义小说则成了中下层劳动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式样。
明代的《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被誉为武侠小说的萌芽,这部书里最具有武侠特征的人物是武松和鲁智深身上都有先秦侠风,而鼓上蚤时迁又是第一个能穿房越脊的人物,对后世武侠起了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到了清代中期出现的《三侠五义》,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长篇武侠小说,对中国后世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称得上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由此掀起了各类武侠题材文学作品的高潮。《三侠五义》有关武功技击(如点穴、暗器、剑诀、刀法、轻功提纵术等)、江湖勾当(如闷香、百宝囊、千里火、夜行衣靠、用毒、皮脸面具等)以及机关埋伏(如冲霄楼)种种名目之演述,均对以后武侠小说之内容素材有决定性之影响。
这两部作品它们奠定了武侠小说的基本形式和模式,一直到港台的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古龙的《楚留香传奇》、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等等武侠小说都在它的影响之下,直到今天的武侠小说也没走出这个模式,但得到真正发展并呈现出一种繁荣现象,却是民国期间的事。 辛亥革命后,人们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各种思想流派涌入中国,报业、出版业得到空前繁荣,文学艺术得到大力发展,各种风格流派的文艺作品异彩纷呈,武侠小说也异军突起,它以独特的武侠们的侠义精神传统深得人们喜爱。武侠公案、短打评书盛极一时,例如《五女七贞》、《永庆升平》、《小五义》,民国《三侠剑》、常杰淼的《雍正剑侠图》(即《童林传》)等纷纷问世,清末民初亦有大量知识分子投身武侠小说创作,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比如王度庐的《卧虎藏龙》,还珠楼主(还珠楼主,本名李寿民,是中国武侠小说作家)的《蜀山剑侠传》。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先有被称为“南向北赵”的等一批开风气的武侠小说作家,其代表作有《江湖奇侠传》、《侠义英雄传》等;赵焕亭则有《奇侠精忠传》留世。
在三十年代后,最有名的武侠小说家便有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朱贞木和王度庐。这主要分为还珠楼主的神怪武侠小说,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郑证因的技击武侠小说和王度庐的言情武侠小说等四大派武侠小说。
在民国武侠小说作家中,还珠楼主也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半文半白的语言,儒、佛、道的精神哲理,都溶汇贯通于小说之中。其著名小说有《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和《云海争奇记》等40部。宫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在武侠与社会生活方面结合得是十分紧密的,他受鲁迅、周作人兄弟和新文化运动影响很深,本身又是记者出身,他常常是通过武侠思想与社会现实的脱节来批判社会的黑暗,在写武侠们的可敬可爱的同时,也写出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悲壮、感慨与无奈。他的代表作是《十二金钱镖》和描写白莲教起义的《黄花劫》等。郑证因当年的《鹰爪王》八部曲出手就不凡,他将武侠的豪气与精妙的武术与惊险的情节融为一体,并特别注重武术技巧的描写。其一生一共创作了一百〇二部作品,为当时作家之最。被人称为技击武侠小说一点也不为过。
而王度庐的武侠小说则重言情,写到生死缠绵处,常感人至深。后起的港、台武侠小说,也大多走的他开拓的这条“悲剧侠情”的路子。他的主要代表作是《卧虎藏龙》《剑气珠光》等“鹤铁五部曲”。 后来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射雕英雄传》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宋时宋与金、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丘处机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同时又兼有北派武侠小说社会、言情、技击、神怪四大派之长,同时又完全不同于这四大派,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香港是新派武侠小说发源地,50年代初期,出现第一部现代武侠:《虎鹤双形》。
50年代属于梁羽生,代表作《七剑下天山》系列。至《萍踪侠影》、《云海玉弓缘》达到个人创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后期作品虽有革变,然而影响不是很大。
梁开创了一个时代,其古典文学素养很扎实,小说中诗词随处可见。但尚没有完全脱离近代武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读者可以看看,文字和历史的描写还是很有水准。
50年代中后期金庸的出现。
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在当时港台政治压抑的年代,让武侠小说变成畅销书。并把武侠小说上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这副对联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在1969年《鹿鼎记》中达到其创作顶峰,然后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体上看,前期到后期是越写越好。从文字到结构,包括情节的张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时间错乱的硬伤!可能与其作品在《明报》连载有关。只有一个简单的情节,天马行空的进行。到后来造成无法更改的错误,例如:《射雕》中黄蓉出生后,梅、陈二人偷《九阴真经》叛变出桃花岛。曲灵风被断腿后在牛家村作贼时,郭靖与杨康的爹还不认识。那岂不是黄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恋,还喊什么靖哥哥,装年轻吗?后来金在修订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主要作品时,也承认这一硬伤,除此之外上再无大错。
与金庸同时代香港另有金锋、张梦还、牟松庭、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人从事武侠小说创作。但是,金庸这座山太高,与他同时代的武侠小说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辈及后起武侠作家或以主观条件不足,便难乎为继;多半只能遵循既往“帮会技击派”的路数,在江湖仇杀中讨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笔后,香港武侠小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台湾武侠与香港有所区别,在金、梁同时代有司马翎、卧龙生、独孤红、陈青云、萧逸等数十位武侠专业作家。根据武侠评论名家叶洪生先生的粗略统计,在武侠小说兴盛时期,台湾至少有过三百位武侠作家赖此维生,出版了至少上万种以上的武侠小说。结集成书则自数部至数十部不等。其中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并称“台湾三剑客”。
司马翎在当时影响力最大。博学多才,擅长写情写欲、斗智斗力。特别是描写男女在情欲焚身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奇正互变、虚实相生的武打艺术,均独步一时。而其早年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已近乎“道”——与金庸、古龙一脉相承的“无剑胜有剑”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而犹有过之。同辈名家受其影响、启迪者颇多,如古龙、上官鼎、易容、萧瑟等皆是。
可惜司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创作后期虽有《剑海鹰扬》这部超卓巨著为武侠小说大放异彩,但此后即逐渐走下坡,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笔名所撰《强人》系列作品。
当时诸绿叶代表作有卧龙生《仙鹤神针》、诸葛青云《紫电青霜》、司马翎《剑气千幻录》、独抱楼主《璧玉弓》、曹若冰《玉扇神剑》、萧逸《七禽掌》、云中岳《古剑歼情记》、丁剑霞《神箫剑客传》、柳残阳《玉面修罗》、独孤红《雍乾飞龙传》;还有“鬼派”——书名、内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杀,动辄就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陈青云《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灯》等。尚可一观。
真正让台湾武侠走向世界华人圈的人是古龙。一个可以在台湾武侠小说界大书特书的名字。是台湾武侠小说界唯一可以与金、梁比肩的人。
古龙于60年代初期开始写武侠小说,但业绩平平,其间为名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代笔,却几可乱真,足见本身确具潜力。在19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剑录》后,让人耳目一新。但风格尚未形成,未引起太多波澜。在1965-1967年间古龙完成了他创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开始走红。特别是1967年所撰的《铁血传奇》(即我们常说的《侠盗楚留香》或香帅传奇),内杂武侠、文艺及现代心理分析,特别是西方推理小说的架构。读之如读东方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后来古龙坦言其深受西方和日本推理小说的影响。
由此起,古龙武侠小说即脱胎换骨,迈入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殿堂。但古龙之变并非到此为止,而是一路狂奔,让人目不暇接后,恍然猛醒。原来武侠小说可以这样写,也可以这样看。其后他陆续完成《多情剑客无情剑》(即小李飞刀)、《铁胆大侠魂》二部曲,堪称神完气足,兼有传统与现代“矛盾统一”之美。
70年代初开始,古龙首写《萧十一郎》(由于是先有剧本、后来才有小说)的启发,减少废话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强肢体语言和场景烘托。从此古龙的变成了一种似诗、类俳句、非散文的怪异文体。可能古大侠觉得此种方式最能表达他的思想,同时又能最大化的挣到稿费。如《流星·蝴蝶·剑》、《欢乐英雄》、《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仅有六种)以及《边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无一不是用电影分镜、换景的手法来写小说。
这种简单直接、动漫化的妄举,对于中国文字是一种伤害。但尽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间的古龙小说却“一枝独秀”,以至于他成为同辈名家及新进作者模仿的对象。 但同时他也害死了这些没有他那般天纵其才的跟风作家。
火红了十年后,古龙1975年以后的作品每况愈下,也许是被称为每部作品后都有一个现实中的女主人公和无数瓶XO消耗了他太多的激情。在看过《护花铃》等他的半部作品后,深深地理解在后期他江郎才尽后酗酒的痛苦。从一个构思或几千字的开头就可以换来巨额的金钱和合同,到后期读者逐渐冷落、出版商追稿时的无情。英年早逝也许是他自己最渴望的结局。1985年古龙在肝硬化的剧痛中走完了他绚烂的一生。
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温瑞安在一九七〇年以“温凉玉”笔名在香港《武侠春秋》发表处女作《追杀》(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时年仅十六岁;虽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象丰富,已见潜力。
其早期作品颇受古龙影响,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均可见古的痕迹。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还珠小说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虚幻色彩甚浓;而《碎梦刀》、《侠少》、《杀楚》等书,更有许多“诗歌化”的语言文字,耐人寻味。
但由一九八七年开始,温瑞安却以“现代派”自居。如《杀了你,好吗?》、《请·请请·请请请》、《力拔山河气盖世·牛肉面》、等等中短篇,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云。且内容横七竖八排列,以示其“现代”,以此突出视觉效果。
正如他在书中后记中说:“武侠小说必须突变!……成与败,得与失,我不管,但这样写法使我觉得很好玩。”于是中国文字之美,就在温瑞安的“突变”下,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而“新派”武侠小说,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彻底“异化”掉了。
从此武侠小说的创作进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黄易从《大剑师》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或者说科幻小说,其间有明显的田中芳树的痕迹。到《寻秦记》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开创了玄幻武侠小说时代。影响了大批的武侠小说作者,开始转入玄幻武侠的创作。而黄又变,反而回到正统武侠的路子或者说“异侠”更妥当。其后陆续推出的《破碎虚空》、《翻云覆雨》均引起强烈反响。《大唐双龙传》更是因为互联网而广为传播,让黄易的名字传遍华人社会。已完结作品还有《边荒传说》《日月当空》,目前正在连载的是新作《战龙在野》。
黄易深受司马翎的影响,首重气势,如果说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后大多数人的武功已成定势,丘处机奈何不了梅超风,那他永远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场华山论剑后,敌我双方的争斗就变成算术题般简单了。我的排名高手和小弟多,你就等着挨扁吧!人的潜力一无所知,而中华武术重视精气神的完美结合。当黄易在其中加入了时间、体力、精神状态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侠小说可信度。
2000年后出现大批网络作家从事武侠创作,是好事也是坏事,好是大大丰富和繁荣了读者的可看种类和数量。但由于网络小说多数是连载,必须按时交稿,以及网络作家的不可见和随意性,导致大量太监作品出现。另有部分作家因为网站倒闭等原因导致作品连载出现中断。短短的几年时间,武侠小说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大陆和港台崭露头角的年轻作家很多,具备与梁、金、古、黄比肩潜力的也就仅仅几位。
其他如老猪的《紫川》(军事历史小说)(确切的说,紫川是部大杂烩,并非严格意义的架空历史),贾羽的《入世龙蛇》,真髓的《真髓》也非常不错。具有潜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错,但很多人都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在人力的范围内进行的斗争。那应该划入另一个讨论的课题。
现代武侠小说是纸上武侠的新阶段,理想和言情色彩淡化。

7. 古龙小说与金庸小说有什么区别

金庸的作品写实多一些,比较正统,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古龙的东西玄幻多一些,属于浪漫主义。就像杜甫与李白的区别。
金庸的小说写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写的是弘扬正气,抵抗侵略。
古龙的小说写的是人性,写的是割头换颈的友情。他是作为自己小说的旁观者之一在叙述这个故事。而且行文飘逸流畅,跌宕起伏。

毋庸质疑,武侠界中空前而且有可能绝后的两位大家是金庸和古龙.他们的小 说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令人荡气回肠,手难释卷.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决不能仅仅以 娱乐的心态来读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已进入雅的境界.这是其他武侠作家所 万难比拟的.这一点尽管许多自诩为文学卫道士的人死也不愿意承认,但是相信已 为更多的真正的武侠爱好者所共识.
尽管同样的优秀,但两骏同驰,必有一先,不免就存在这两位大家谁更优秀的 问题.说实在的,在下对两位都同样喜爱,实在不忍心厚此薄彼地在这个问题上作 甚评价.但是看到许多同道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又实在如绠(未找到鱼旁的那个字) 在喉,不吐不快.故现丑于此,如有不同看法,也请不要生气.
我一向认为,读一本小说,就向做一个梦一样,武侠小说更是如此.
金庸和古龙给了我们两个不同的梦.
在金庸的梦中,我们无疑感到跌宕起伏,绚丽多姿,沉迷于此,不愿醒来.但我们 始终清醒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梦.而梦醒的时候,便如作了一个好梦一般,或是有一 些美好的回忆,而大多是难以有太多印象的.
古龙的梦是一个残缺的回忆.可能美,但决不美好.
在这个梦中我们有太多的午夜梦回,使得我们即使惊醒之后,依然禁不住怀疑 究竟是一个梦,还是活生生的现实!这种触动之深,即使未可娉美于沙翁,亦不远矣.
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人们更喜欢有一个美好的梦,因为现实给我们的痛 苦已太多.梦是我们逃避现实的最好场所,又有谁喜欢现实如一条绳索似的,即使 在梦中也对我们死缠不放呢?
特别是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又有谁不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美丽梦境中呢?
我决不是在贬低大学生.在下自己就是其中一员.
我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想说明一件事:这种对美丽梦境的向往,正是许多人能 轻易的接受金庸而难以接受古龙的真正原因.
我也无意指责这种选择.毕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几千年来,不断推动人 类相前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毕竟,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之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寻 找一个乐园来放松我们已绷得太紧的神经.
感谢金庸,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乐园.
古老无疑也看到了这个问题.
人们的需要永远是商品生产的真正动力.
他试图改变.他把幽默的语言放进他的作品,他把美酒和黄金放进他的作品. 我们在他的后期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豪华而奢侈的生活,看到了太多的享乐和纵 欲.
只有一样东西我们始终没有看到.
那就是快乐.
没有!绝没有快乐!
美酒和爱情没有能够掩饰他与生俱来的那种早已深深种植在他心底的忧郁 和悲伤.他的这种气质不可避免的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以至于竟然有了这种结果: 越是欢乐的描写,我们读到的悲哀越是深得刺痛我们的心灵.
他没有金庸的条件.
金庸从来没有为吃饭担忧过.他没有这种悲情.在他的笔下,即使是最悲剧性 的描写之中,我们感受得最多的也是一种豪迈,一种燕赵勇士的愤怒.这种豪迈则 是古龙所万万不能比拟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叙述.
金庸描写痛苦则只有通过一种惨忍的行为.在这种描写下,杨过不得不失去一 条手臂,小龙女不得不失去贞操,而萧峰也只有将一支箭插进自己的胸口.在他的 笔下,决不会出现微笑着咳出鲜血的李寻欢,也决不会出现坚定地拖着一条腿的傅 红雪,正如在古龙的作品中决不会有段誉那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一样.
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样一个说法说上几句:有人认为古龙的小说人物一 律是男喝酒,女脱衣,太过淫靡了.这是及其粗俗的看法.魔非生于外,而于心.我看是 说这话的人自己心里有问题.
至少我就没有从这喝酒和脱衣中看出一丝一毫的淫靡来.
我看到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寞和痛苦.我相信大多数用端正的心态看书的 同道也是这样看的.
流浪天涯的浪子,一方面,他(她)们没有办法抑制自己的性格,另一方面,他们 又有无人关心的寂寞,无人可以叙说心中通苦的寂寞,无助的寂寞.他们决不是君 子,他们在茫茫人海中孤单地行走,一切都是自然而真实的.在下没有经历过这种 通苦,但是古龙显然是经历过的,他真实的描写令决不多愁善感的的我也有一种动 心的共鸣.
相反的是,在金庸的作品中,关于韦小宝在妓院及虚竹在地道中的描写,虽非 绝对多余,却也不免令人感到有些蛇足之嫌.或者是金庸想添加一些浪漫气息也未 可知.又或者是金庸另有深意,在下水平有限,未能洞烛,哪位仁兄看出来了,不妨告 知一二.无论如何,这种气氛的描写是决不会出现在古龙的作品中的. 毋庸质疑,武侠界中空前而且有可能绝后的两位大家是金庸和古龙。他们的小说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令人荡气回肠,手难释卷。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决不能仅仅以娱乐的心态来读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已进入雅的境界。这是其他武侠作家所万难比拟的。这一点尽管许多自诩为文学卫道士的人死也不愿意承认,但是相信已为更多的真正的武侠爱好者所共识。
尽管同样的优秀,但两骏同驰,必有一先,不免就存在这两位大家谁更优秀的问题。说实在的,在下对两位都同样喜爱,实在不忍心厚此薄彼地在这个问题上作甚评价。但是看到许多同道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又实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故现丑于此,如有不同看法,也请不要生气。
我一向认为,读一本小说,就向做一个梦一样,武侠小说更是如此。
金庸和古龙给了我们两个不同的梦。
在金庸的梦中,我们无疑感到跌宕起伏,绚丽多姿,沉迷于此,不愿醒来。但我们始终清醒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梦。而梦醒的时候,便如作了一个好梦一般,或是有一些美好的回忆,而大多是难以有太多印象的。
古龙的梦是一个残缺的回忆。可能美,但决不美好。
在这个梦中我们有太多的午夜梦回,使得我们即使惊醒之后,依然禁不住怀疑究竟是一个梦,还是活生生的现实!这种触动之深,即使未可娉美于沙翁,亦不远矣。
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人们更喜欢有一个美好的梦,因为现实给我们的痛苦已太多。梦是我们逃避现实的最好场所,又有谁喜欢现实如一条绳索似的,即使在梦中也对我们死缠不放呢?
特别是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又有谁不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美丽梦境中呢?
我决不是在贬低大学生。在下自己就是其中一员。
我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想说明一件事:这种对美丽梦境的向往,正是许多人能轻易的接受金庸而难以接受古龙的真正原因。
我也无意指责这种选择。毕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几千年来,不断推动人类相前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毕竟,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之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寻找一个乐园来放松我们已绷得太紧的神经。
感谢金庸,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乐园。
古老无疑也看到了这个问题。
人们的需要永远是商品生产的真正动力。
他试图改变。他把幽默的语言放进他的作品,他把美酒和黄金放进他的作品。我们在他的后期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豪华而奢侈的生活,看到了太多的享乐和纵欲。
只有一样东西我们始终没有看到。
那就是快乐。
没有!绝没有快乐!
美酒和爱情没有能够掩饰他与生俱来的那种早已深深种植在他心底的忧郁和悲伤。他的这种气质不可避免的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以至于竟然有了这种结果:越是欢乐的描写,我们读到的悲哀越是深得刺痛我们的心灵。
他没有金庸的条件。
金庸从来没有为吃饭担忧过。他没有这种悲情。在他的笔下,即使是最悲剧性的描写之中,我们感受得最多的也是一种豪迈,一种燕赵勇士的愤怒。这种豪迈则是古龙所万万不能比拟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叙述。
金庸描写痛苦则只有通过一种惨忍的行为。在这种描写下,杨过不得不失去一条手臂,小龙女不得不失去贞操,而萧峰也只有将一支箭插进自己的胸口。在他的笔下,决不会出现微笑着咳出鲜血的李寻欢,也决不会出现坚定地拖着一条腿的傅红雪,正如在古龙的作品中决不会有段誉那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一样。
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样一个说法说上几句:有人认为古龙的小说人物一律是男喝酒,女脱衣,太过淫靡了。这是及其粗俗的看法。魔非生于外,而于心。我看是说这话的人自己心里有问题。
至少我就没有从这喝酒和脱衣中看出一丝一毫的淫靡来。
我看到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寞和痛苦。我相信大多数用端正的心态看书的同道也是这样看的。
流浪天涯的浪子,一方面,他(她)们没有办法抑制自己的性格,另一方面,他们又有无人关心的寂寞,无人可以叙说心中通苦的寂寞,无助的寂寞。他们决不是君子,他们在茫茫人海中孤单地行走,一切都是自然而真实的。在下没有经历过这种通苦,但是古龙显然是经历过的,他真实的描写令决不多愁善感的的我也有一种动心的共鸣。
相反的是,在金庸的作品中,关于韦小宝在妓院及虚竹在地道中的描写,虽非绝对多余,却也不免令人感到有些蛇足之嫌。或者是金庸想添加一些浪漫气息也未可知。又或者是金庸另有深意,在下水平有限,未能洞烛,哪位仁兄看出来了,不妨告知一二。无论如何,这种气氛的描写是决不会出现在古龙的作品中的。
言归正传。再后来,古龙也意识到这样奢侈的描写并不能写出快乐来。于是他试图彻底的转变。
于是便有了《欢乐英雄》。

在后面的评论中简要分析《欢乐英雄》的得失及从写作手法上评论两大家的作品。欢迎继续阅读,谢谢。

《欢乐英雄》是一部完全崭新的作品。
在这部书中,古龙用一种新的概念和方式来诠释快乐的含义。完全抛开生活上的享受,而升华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四个年轻人,他们的生活在物质上是不堪一提的,但是他们的友爱,他们的互相激励于生死与共足已令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于对于郭大路于燕七的爱情描写也是情多于爱(也许这正是许多人不喜欢这本书的主要原因。于我心亦有憾焉)。对王动和红娘子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令人叹为观止。尽管在书中我们隐隐可以看到大仲马的《三剑客》的影子,但是这也无碍于它成为一部新颖独特的作品。
但是此书最成功之处还不在于此。
古龙在此书中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使他几乎完全摆脱了理想主义的多年来加给武侠小说的束缚,而成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这一点,即使在他过去的作品中——尽管他曾尽力去表现——都没有做到。
即使不是做得很完美,但是他至少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钱的问题。
这无疑是现实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书中古龙化了极重的笔墨去描写缺钱的烦恼,及挣钱的艰辛。主人公任侠的个性注定他们无法留住手中的钱,而他们偏偏又是一穷二白。这是一个矛盾。我一向认为,唯有矛盾才是一部好小说的真正主题。
这种经历无疑是古龙亲身所经,唯有如此,他的刻画方才如此传神动人。这种描写虽然也曾在他其它作品如《三公子的剑》(一个注:此处疑为《三少爷的剑》)等中略有提及,但是从来没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去刻意描写过。读到此处,不由得我不拍案称绝,为古龙叫好不已。
这种描写,不单在二流的小说作家的作品中决不会有,以浪漫主义为己任的金庸无疑也不会去描写(在《侠客行》的开头部分曾经有一些迹象,可惜未能深入,唉!)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描写,使古龙此书的初衷被击得粉碎。人类的悲哀在于,我们可以战胜一切外在的敌人,却绝无法战胜自己。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造成了古龙此后不久的悲剧结局。呜乎,倘若古龙再多在几年,非但武侠作品将有重大突破,而今日之武侠界也不致衰落如此,使所谓先锋小说,后现代主义以至于魔幻主义作品横行于世,而我们所看的武侠仍为数十年前之武侠。此天数如此,诚应大哭三声。吾之悲情,无言可表。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一古训在这里再次得到体现。古龙始终没有看清他的作品所表现的悲意的主要原因。这原因绝不是他所认为的,而在于两个字。
“真实”
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金庸作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在他的不真实性;而古龙的作品给人一种压抑的享受,则在他的真实性!

古龙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和曲折。社会现实的阴影在他的心中有太深的印迹,使他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而进入自己的理想王国。
尽管他尽力去表现理想的世界,但是他的潜意识却总是让他一次次回到现实当中。
他一方面拥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他却又具有一个优秀的武侠作家所必需拥有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这是一种矛盾。他的这种矛盾,注定使他一方面无法成为一个完全的现实主义的严肃文学的作家,另一方面,又使他无法成为娱乐文学中的理想大师。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矛盾,使他在武侠世界中拥有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领地,使他成为至少到目前为止是独一无二的“婉约派武侠”文学的大师。他的成就即使不是绝后,至少也是空前的。他的这一成就足以使他在武侠界,甚至于文学界成为一代巨匠。
他潜意识中认为,他的作品中必不可少对现实的反映,这使得他的作品无疑有一种凄艳的美。这种美足以令我们触目惊心,但却不忍接受。
他的大侠的概念与我们的所谓大侠的概念相去甚远。他的大侠是《史记》中的那种勇士,而我们的大侠则是神仙式的人物:首先,必需拥有随时为别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的精神;其次,必须拥有顽强不屈的宁可被打死,也不肯作出哪怕是口头上的让步的意志;再次,必须拥有诚实纯朴,即使对敌人也不撒谎的品德;再次,必须能够在关键的时候把握大节,能够喊出几句豪迈言语则更好;再次,对待爱情必须严肃认真,从一而终,这一点极其重要;再次,必须有很好的运气,怎么打都不能死,关键时候必须有奇迹出现……
因为,我们习惯于将书中的大侠看作我们自己的化身。
书中的大侠能否符合自己的评判标准,往往成为某些人评价一本书是否好的最重要的条件。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人在评价一本书时,首先对书中的人物的品质从头到脚大骂一通,然后得出这本书写得太差的结论,尤其对武侠小说更是如此。按照这种逻辑,《阿Q正传》、《高老头》、《哈姆雷特》等书无疑都是极其拙劣的作品了。
这些人看书的水平仍然停留在小学的水平。无疑古龙的许多作品是难以得到他们的青睐的,而《绝代双骄》成为古龙最优秀作品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此我无意贬低金庸,尽管他创作的许多人物都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金庸也是一个伟大的武侠巨匠,他的成就绝不在古龙之下,足当一代宗师之誉。在这一点上来说,一般人的看法并没有错。
我要说的是,金庸在不真实的创作上,已达登峰造极之境界,无人能比。
一个必须认识到的概念是:不真实决不等于虚假!
…………

下面将论述金庸的成就。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梁羽生。
梁羽生是所谓新武侠小说的鼻祖,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他对武侠界的贡献是伟大的。正是他一举从段白羽,王度庐等人的素描式的纯朴写实主义和还珠楼主等人的神话式的魔幻主义的框框中彻底挣脱出来,并彻底摆脱了狭隘武侠的观念,将人物放到更为残酷复杂也更为紧张刺激的政治斗争和民族斗争的背景之中,以更高的视点和更宽的视角来展示丰富多彩恢宏壮丽的武侠世界,使武侠小说第一次跳出了世俗的范畴,进入高雅的境界。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梁羽生第一次将浪漫主义的思想放进武侠作品之中,这一思想在此后的数十年中一直是武侠作品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仅凭这些成就,就足以在武侠界中与金古鼎足而三。直到现在,在我的同学当中,还有崇拜梁羽生的人,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可惜梁羽生毕竟是从旧时代走出来的人,他的创新虽然是巨大的,但是在人物的刻画上却未能跳出旧思维的束缚。他笔下的人物一如白纸黑字一般,好坏分明,好的好得不得了,坏的也坏得不得了,实在平淡如水。这当然也是一种不真实,但是这种不真实已经沦为虚假,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他没有给我们留下甚么可资回味的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他在武打描写上那种脱泥带水,毫无想象力的风格也是导致他未能取得最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没有梁羽生,就没有后来的金庸,也没有更后来的古龙。
也许是上天注定,开拓武侠新篇章的任务落在了金庸身上。
金庸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梁羽生的风格,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但是金庸非但历史知识和文笔不在梁羽生之下,他还拥有后者不曾拥有的东西: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些本身就已经决定了他在武侠创作上注定要高于梁羽生。何况他的环境比梁要好的多:梁羽生的新武侠使一大批读者将目光放在了武侠作品上。
如果说在《书剑恩仇录》中金庸尚未完全放开手脚的话,到了《碧血剑》我们已经看不到旧小说的丝毫踪迹。
金庸笔下的人物无疑是不真实的。这种不真实性并不在于人物的外在形象,而在于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不真实性也不在于他们的内心思维的绝对不可存在性,而在于他们内心世界的不完整性。也即是说,他笔下的人物内心都是残缺不全的。金庸在这里使用了可以说是高难度的技巧。至于这种不完整性的产生原因,我即将谈到。在这里只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概念。郭靖和萧峰是两个典型的例子,遗憾的是在下手头没有这两部书,未能大段引用原文加以说明,甚为可惜。
金庸在人物描写上的功力远胜于梁羽生。同样是描写虚幻的人物,在梁羽生笔下不免落入虚假,而在金庸笔下却有栩栩如生的感觉。我前面已经说过,金庸写不真实的功力是炉火纯青,无人能比的。我对金庸的佩服之处正在于此。能把不真实的人物描写得有如真实,这分难度实在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丰富的知识,非凡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力在此缺一不可。
我之认为金庸是可以与古龙并驾齐驱的武侠大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点。就凭这一点,金庸得以跳出二流作家的范畴,从而进入文学家的行列,得以成为“豪放派武侠”文学的代表人物。否则,即使他的故事比卧龙生,诸葛青云等人精采十倍,在本质上却也与他们没有太多分别。为此,我们也应该为金庸大喝三声好。
那么,金庸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古龙的作品。在古龙的笔下,似乎一切实体都是虚幻的。虚幻的时间,虚幻的环境,虚构的人物,虚构的事件,然而正是在这些虚幻的实体当中,我们看到的是现实的人的灵魂,真实的人的性格,真实的人的感受和痛苦。有这些,即使其它再虚幻十倍,他的作品也是真实的。
金庸采取了一种恰恰相反的作法。
在金庸的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真实的年代,真实的历史环境,真实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民族传统,有时还有一些我们都很熟悉的生活细节(《笑傲江湖》、《连城决》和《侠客行》似乎是例外,关于这几部作品我将在后面讨论)。金庸丰富的知识在这里发挥了极其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换了别人,即使想得到,也是作不到的。把虚幻的人物放在这样的背景中,很容易给人一种真实的第一印象。
这个印象很重要,但是还不够。
金庸的第二项工作是选择(也许用构造更合适些)合适的人物。这种选择的一个决定性的标准是:必须符合读者的心理,选到读者的心坎上。他是富有经验的,多年的记者工作无疑是一个雄厚的资本。他善于观察和总结,善于透过本质掌握实际。选择一个英雄是肯定的,没有人希望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坏蛋。但是英雄也有许多种,选择一个怎样的英雄呢?在下自认没有金庸那样的能力,我无从选起,我所能做的只是他已经选好的人物身上推测他的选择。他选择了民族英雄,这恐怕与他的构思的历史背景(事实上,这一历史背景是必须的,如前所述)有关,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情况有关(这一结论基于下面这点认识,即现在连狂热喜欢金庸的人,都未必见得喜欢这种民族英雄的身份,而冷静如在下的,抛开对文学本身的理性思考不谈,虽然喜欢金庸,但从感情上却难以接受民族英雄这样的身份)。
这也是结论之一,但是并不是我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

由于时间上略显仓促,所以在某些细节和用词上可能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
不要介意。并请不吝指正。
金庸古龙正面碰撞,即将展开。
我得到的结论如下:第一,这个人在能力上(包括各方面的素质,武功这一因素我不屑于多说,请大家原谅我这个小小的自尊)都应该在最大程度上接近现实中的一般人,准确的说,是读者;第二,这个人的言谈行事,必须符合认们的传统道德标准;第三,这个人必须做出一般人想做而无法做成的大事。这三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认为,正是这三个条件的确立,为金庸的作品得以进入人们的理想世界,并为人们所愿意接受,打下了坚实的,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基础。
这三个条件的作用是:首先,它们确立了一个英雄形象;其次,这样一个英雄让人感到离自己很近;第三,他通过给人们提供一个理想中的英雄而消除了人们对现实英雄的失望感。
所以我说不真实的并不同等于虚假的。因为这样一个人物并非不存在,事实上,他是存在的,他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象包公,这个人实际并不存在,但是你绝不能说这个人物是虚假的。事实上,他正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成功的形象之一。
但是,很容易理解,这个形象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完整或者说完美的形象。值得庆幸的是,金庸还没有到为了应和读者而到昏了头的地步。卧龙生等人的作品之所以只有情节,没有人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很不识时务地妄图去创造一个他们心目中的完美的英雄形象。金庸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告诉他:这样一个人物是难以成立的。
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性的思考罢了,他完全可以对此忽略不计,仅凭我下面所要谈到的手法,他也完全可以创造出一个成功的人物。
但是一个作家的理智和责任感告诉他:不能这么干!
这同样是一种矛盾。矛盾正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没有矛盾,无以成就一个古龙,同样,没有这个矛盾,也无以成就一个金庸。
金庸想了一个办法来弥补这个缺陷。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他当时是否经过了冥思苦想,或者根本只是他的某种类似于贾宝玉的喜好作用的结果,总之,他使用了这个办法。直到现在,我还无法判断,这一做法究竟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天才的设想。这一点,恐怕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尽相同。
金庸把目光盯在了小说的女主人公身上。
这一点,已经足以解释为什么金庸笔下的女孩子总是如此冰雪聪明,以至于年仅十几岁,其应变能力,处事能力,组织能力以至深谋远虑都直追古龙笔下那些出身名门,受过高等教育的并且还在江湖中出生入死磨炼了十几二十年的男子汉了。
这是一种补偿。因为金庸清醒地认识到,他所创造的男子汉其能力之平庸根本不可能去实现他所要成就的事业,而他们显然又不得不去成就这种事业。这究竟是他笔下那些大侠们的悲哀,还是金庸自己的悲哀呢?
当然,他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即设计足够多的巧合和奇迹来帮助他的主人公走向成功。事实上,在《侠客行》中他正是这样做的,其结果是使这本书几乎沦为一二流作品。老实说,倘若不是他那副对联中赫然有一个侠字的话,我一定要断定这本书是某位二流作家的冒名之作,尽管文字风格如此相似。
金庸采用的方法是明智的。无论是中国“女人是男人的一半”的古训还是“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的西方传说,都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这一方法获得了成功。







热点内容
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 发布:2025-01-23 01:04:08 浏览:405
女主角叫何天赐的百合小说 发布:2025-01-23 01:03:54 浏览:239
有没有和修真四万年相似的小说 发布:2025-01-23 00:58:55 浏览:623
女主姓江嫁给丑男主的小说 发布:2025-01-23 00:50:58 浏览:489
找一本无限繁殖小说 发布:2025-01-23 00:45:09 浏览:234
倚天武侠yy小说 发布:2025-01-23 00:40:46 浏览:839
武侠小说男主正经平凡 发布:2025-01-23 00:35:18 浏览:571
多情人生小说txt全集下载 发布:2025-01-23 00:34:15 浏览:78
仙祖小说大全 发布:2025-01-23 00:26:12 浏览:748
爱上女主播韩剧小说全集 发布:2025-01-23 00:25:31 浏览:496